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制度
小学落实课程计划规章制度
小学落实课程计划规章制度首先,小学的课程计划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科目的学习内容和进度。
比如,在语文课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设置合适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在数学课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合理设定数学知识点和题目难度,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
在其他学科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做到内容全面、有序,避免学生出现学习盲点和漏洞。
其次,小学的规章制度应该明确规定学生和教师的行为准则,保障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教学质量。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应该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努力进步。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明确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规则和程序,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及时纠正和处理不良行为和违纪现象,保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
再次,小学的课程计划和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质量,做好备课、上课、检测、督导等各项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要勤奋学习,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家长和社会也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与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小学的课程计划和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学校领导的有效领导和管理。
学校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障教学质量和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责任分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综上所述,小学的课程计划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小学班级课程安排管理制度
小学班级课程安排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阶段,班级课程安排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阐述小学班级课程安排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执行方法,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课程安排原则1. 全面覆盖:班级课程安排应涵盖各科目知识内容,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平衡合理:合理分配各学科课程的学时,避免课时过多或过少,保证学生学习的平衡性。
3. 留有调整余地:考虑到学习进度、特殊活动等因素,留有课程调整的灵活性。
三、课程安排具体制度1. 学科课程安排(1)语文:根据教学大纲,每周安排4节语文课,包括课堂教学和阅读活动。
(2)数学:根据教学大纲,每周安排4节数学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每周安排3节英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
(4)科学、社会、体育等学科:每周安排不超过3节课程,尽量兼顾各方面的发展。
2. 课外活动安排(1)兴趣课程:每周安排1-2节的兴趣课程,包括美术、音乐、手工等,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
(2)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如科技实验、参观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3)社团活动:每周安排1节社团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不同的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3. 课堂管理(1)准时上课:教师应按时到达教室,确保课程的正常进行。
(2)教学质量: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3)课堂秩序:教师应维护好课堂秩序,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课程安排管理流程1. 安排制定:年度初,由班级教师和学校教务处共同讨论制定班级课程安排。
2. 公示通知:将班级课程安排制作成文件,通过班级群、学校网站等渠道予以公示通知。
3. 教学实施:班级教师按照课程安排进行教学实施,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估:定期对班级课程进行评估,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平时表现等进行评价,及时调整课程安排。
高中课程计划管理规章制度
高中课程计划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高中课程计划,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高中学校的课程计划管理工作。
第三条高中学校应当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教育法规、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课程计划管理规章制度。
第四条课程计划管理是指高中学校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需求,组织编制、调整和实施课程计划的活动。
第二章课程计划编制第五条高中学校应当按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师队伍状况,合理确定课程计划。
第六条课程计划应当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内容。
第七条课程计划应当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相适应。
第八条课程计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团队合作和教学实践。
第九条课程计划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第三章课程计划实施第十条高中学校应当根据课程计划,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施,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认真备课、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确保课程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确保教学设备和教辅材料的充足性和适用性。
第四章课程计划评价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课程计划评价体系,对课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课程计划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课程计划档案,记录课程计划的编制、调整和评价过程。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定期对课程计划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加强对课程计划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二十条本规章由高中学校校长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规章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就是高中课程计划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希望学校能够严格执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学校课程执行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学校课程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规划1. 课程设置原则: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课程规划:学校课程规划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应有机结合,形成有机整体。
3. 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地方课程方案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类别、课时分配、教学要求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计划:学校应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师选聘:学校应按照教师任职资格要求,选聘具有相应学科背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工作。
3. 教学组织: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授课,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4. 教学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5. 教学评价: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并及时反馈改进。
四、课程管理与监督1. 课程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课程管理的职责分工,确保课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2. 监督检查:学校应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课程质量。
3. 教学改革:学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全体教职工应认真贯彻执行,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制度定
遵义县三岔小学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制度
第一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课表、作息时间表和学生课外活动表,开齐规定的课程门类,上足规定课时。
课表要上墙,并保持学校总课表和班级分课表、教师课程表一致。
第二条未经教育主管部门许可,学校和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第三条严格按课表进行授课,教师不得随意调课,如有必要调课,必须经教务处同意,并统一调课。
第四条学科教师一般为专职;每门学科一般由本专业教师担任授课工作,本门学科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方可由非本专业教师担任。
第五条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传统的优势,加强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建设,做到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考核;国家规定的校本课时和地方课时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条非考试学科不得提前结束新课,考试科目不得挤占非考试科目授课时间,各学科必须上完教材内容或规定的内容(体育学科),并接受学校教学效果考核。
第七条不得随意增加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严格控制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为六小时以内;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
第八条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平时质量检测时,不得停课复习;不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第九条严格按规定选用、订购教材、教辅用书等。
坚决杜绝乱编、乱印、乱征订。
第十条学校、教导处要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查;行政值班同志要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违反以上条款的,按学校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遵义县三岔小学
二0一二年三月
遵义县三岔小学执行课程计划的规定
遵义县三岔小学
二0一二年三月。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办法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我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及课程实施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校所有教学部门及教师,涉及课程计划的制定、审批、实施、评估与调整等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原则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2. 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提升;3.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5.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章课程计划制定第四条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计划应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五条课程计划制定的程序1. 课程计划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进行编制;2. 课程计划编制前应进行需求调研,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相关部门的意见;3. 课程计划应由教研室或课程组负责编制,经系部审核后提交教务处审批;4. 教务处组织专家对课程计划进行论证,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5. 通过论证的课程计划由教务处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课程计划的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对课程计划进行调整,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课程负责人提出调整申请,说明调整的原因和内容;2. 教研室或课程组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3. 系部审核调整方案,确保其符合教学要求;4. 调整方案报教务处审批;5. 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
第三章课程实施管理第七条教师职责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履行以下职责:1. 按照批准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学活动;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5. 认真进行课程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第八条教学督导教务处应定期组织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计划的顺利实施。
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制度(万能版)
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认真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的规范化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要根据地域资源,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实际,充分论证后形成实施方案报教育局审批备案。
2、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时安排方案和教材使用意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因课改实验或其他原因需调整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教育局审批后,方可实行。
3、学校和教师要保证教学的实施,不得擅自停课、串课、漏课、不得擅自增加或缩短课时。
有特殊情况需调整课时计划,应向教育主管部门请示,得到批准后方可实行。
4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及时调整方法和改进措施。
强化过程管理,开展阶段性的调研检测,实施随机性的教学质量抽测。
特别加强对起始年级教学质量的跟踪调查。
学校实施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一、引言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南。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课程计划管理制度,以规范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二、课程计划制定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2. 适应学校发展目标,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 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提高课程质量。
4. 体现课程特色,突出学校办学优势。
5. 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程计划管理职责1. 学校教务处负责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学院(系)负责课程计划的执行,确保课程质量。
3. 教师负责课程计划的实施,保证教学质量。
4. 学生参与课程计划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程计划管理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学校发展目标和专业培养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
2.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3. 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等。
4. 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课程教学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反馈。
5.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6. 学生评价:建立学生评价体系,收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教学评价,为课程调整和教师评价提供依据。
五、课程计划管理制度实施1. 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制定课程计划管理制度,报学校领导批准后实施。
2. 学院(系)根据课程计划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3. 教师根据课程计划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授课、辅导和考核。
4. 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和考核任务。
5. 学校教务处定期对课程计划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结语课程计划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将认真贯彻课程计划管理制度,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课程计划执行制度。
二、制度目的1. 确保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三、制度内容1. 课程设置(1)学校应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计划。
(2)课程计划应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
(3)学校应根据课程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课时。
2. 教学实施(1)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完整、系统。
(2)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教学评价(1)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方法。
(3)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
4. 教学管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学校应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确保教学秩序稳定。
5. 教学改革(1)学校应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
(2)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学校应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计划。
四、制度执行1. 学校应将本制度纳入学校规章制度体系,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学校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推进课程计划执行工作。
3. 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五、制度修订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教育政策调整或学校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学校有权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学校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一、概述学校课程计划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实施、评价和改进,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课程方案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
二、课程计划制定与实施1. 制定依据(1)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课程方案;(2)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3)学生发展需求和特点;(4)教师专业发展需求;(5)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状况。
2. 制定程序(1)学校成立课程计划制定小组,负责课程计划的制定工作;(2)课程计划制定小组根据制定依据,进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3)课程计划制定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修改和完善课程计划;(4)学校领导审核批准课程计划。
3. 课程实施(1)学校根据课程计划,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开设时间、课程安排、课程内容等;(2)教师按照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3)学校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课程质量。
三、课程评价与改进1. 评价内容(1)课程目标实现情况;(2)课程内容设置与实施情况;(3)课程教学效果;(4)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2. 评价方式(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2)教师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方式,了解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3)同行评价: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等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4)学校领导评价:学校领导对课程进行定期检查,了解课程实施情况。
3. 改进措施(1)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修订和完善;(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优化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4)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四、监督与保障1. 学校成立课程监督小组,负责对课程计划制定、实施、评价和改进工作进行监督检查;2. 学校定期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3. 学校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为课程计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课程计划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课程计划管理规章制度
1. 引言
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管理,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课程计划编制
2.1 学校将根据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教育目标,制定课程计划。
2.2 课程计划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信息。
2.3 课程计划应经过专业教师和教务部门的审批,并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和学生。
3. 课程计划调整
3.1 如需调整课程计划,教师应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
3.2 教务部门将对教师提出的调整申请进行审查,并及时给予回复。
3.3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应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和学生。
4. 课程计划执行
4.1 教师应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质量。
4.2 学生应按照课程计划参加相应课程,并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
5. 课程计划评估
5.1 学校将定期对课程计划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提高教学质量。
5.2 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对课程计划的评估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6. 附则
6.1 本规章制度由教务部门负责解释。
6.2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学校课程计划管理的规章制度,希望各位教职员工和学
生遵守并执行。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教务部门联系。
谢
谢合作!。
学校课程的相关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1. 课程设置(1)学校课程设置应遵循国家教育方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课程设置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按照国家、地方课程设置要求执行。
(4)校本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发,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2. 课程实施(1)学校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执行课程,确保课时安排合理。
(2)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内容。
(3)学校应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确保教学质量。
三、课程评价1. 评价原则(1)全面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2)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评价内容(1)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2)教师教学水平。
(3)学生学习效果。
(4)课程资源建设。
3. 评价方式(1)学生评价。
(2)同行评价。
(3)专家评价。
(4)自我评价。
四、课程管理1. 学校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管理的决策、指导和监督。
2. 教务处负责学校课程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3. 教研室负责对课程进行研究和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 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学校班级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学校班级课程计划管理制度一、引言学校班级课程计划管理制度是为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统筹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度和考试安排,确保教学有序进行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制度的内容、执行方式、问题与挑战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以期将这一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制度的目的学校班级课程计划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课程计划,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清晰的指导目标,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同时,制度能够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确保教学有序进行,减少对学生学习和课程学时的过度压缩或浪费。
三、制度的内容学校班级课程计划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目标: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讲授、实践操作、实验和案例分析等。
3. 课程进度:确定每门课程的进度安排,以期合理分配学时,确保课程的有序进行。
4. 考试安排:确定对每门课程的考试形式、时间和考试内容的安排,以及试卷的命题和评分标准。
四、执行方式学校班级课程计划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配合。
具体操作方式包括以下几点:1.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
2. 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参加课堂学习,并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
3. 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审核和指导,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问题与挑战在学校班级课程计划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1. 课程冗余:由于各门课程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冗余,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 进度不符: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和协调。
3. 考试压力:由于课程计划的安排可能会导致某些课程的考试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增加学生的考试压力。
六、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教学内容的协调和衔接。
学校执行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学校执行课程计划管理制度XXX执行课程计划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本校特制定了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一、学校课程管理目标:1.严格执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开齐开足课程。
2.在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间的关系,保证国家课程质量的前提下,逐步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稳步推进课程校本化的进程,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教与学的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争取更高更优的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辖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5.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6.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7.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管理:1.教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建立教学管理网络是《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有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
本校完善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实施对课程的管理。
2.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把管理的重心从教案管理转移到课堂教学管理,研究制定发展性的学业评价及考试管理制度。
3.备课要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化的备课模式来统一要求教师。
给优秀教师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对师和其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的管理。
作业管理应减轻学生负担,避免重复劳动。
各学段应严格控制作业量,原则上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作业。
学校执行课程计划制度
一、引言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各学校普遍实行课程计划制度。
本文将从课程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估等方面,对学校执行课程计划制度进行探讨。
二、课程计划的制定1. 制定依据: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2. 制定原则:课程计划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灵活性、实践性等原则。
3. 制定程序:学校应成立课程计划制定小组,负责课程计划的制定工作。
课程计划制定小组应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课程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课程计划的执行1. 组织实施:学校应根据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确保课程计划的有效执行。
2. 教师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执行课程计划。
3. 教学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实验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4. 学生评价: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四、课程计划的监督1. 学校领导监督:学校领导应定期检查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
2. 教研部门监督:教研部门应加强对课程计划的监督,对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3. 家长和社会监督:学校应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及时反馈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接受意见和建议。
五、课程计划的评估1. 定期评估: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优化课程计划。
2. 效果评估:学校应关注课程计划实施的效果,如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对课程计划进行综合评估。
3. 持续改进:学校应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计划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计划管理制度学校课程计划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学校的课程计划制定和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制定本制度。
二、任务与目标1. 任务学校课程计划管理制度的任务是:为教师制定课程计划提供指导;保证教学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素质;确保课程计划的质量和进度。
2. 目标(1) 提供标准化的课程计划制定和管理流程,确保课程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确保课程计划的质量和进度,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 提高教师对课程计划制定和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组织与责任1. 组织机构学校设立课程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课程计划管理制度,审核和监督课程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2. 责任分工(1) 学校领导:负责制定学校的教学目标,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监督课程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2) 课程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课程计划管理制度,审核和监督课程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3) 教师:负责制定课程计划,提供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目,按计划进行教学。
四、课程计划制定和管理流程1. 课程计划制定(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课程计划的教学目标。
(2) 制定教学大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长和评价方式等。
(3) 编写教学计划: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
2. 课程计划审核与批准(1) 课程计划审核:教师提交课程计划给课程计划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成员审核课程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课程计划批准:课程计划审核通过后,由学校领导批准。
3. 课程计划执行与监督(1) 课程计划执行: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进度。
(2) 课程计划监督:学校领导和课程计划管理委员会对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课程计划执行制度
小学课程计划执行制度(试行)
为了规范教学管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杜绝教学事故,特制订以下课程计划执行制度。
1、学部按国家、省、市课程计划规定,开齐、开足必修课程。
教学处根据学校精神制定课程计划和课务安排。
2、学部按教育部门规定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教学处根据学校精神制定课务安排。
3、学部根据学校规定执行校历。
4、每位教师原则上应严格按照学部的课务安排上课。
5、教师或备课组长不论因公因私都不能私自调课,私自改变课时性质,凡不经批准随意调课或改变课时性质的一经查实,即作为违纪处理,并通报批评。
6、教师确需调课或代课的,须先到教学处或组长处填写调课或代课单,经学部领导签字后方可执行。
7、学部、年级确需要停课的,须提前半天提出申请,经过学校(学部)批准后方可执行(或以学校、学部公告为准)。
8、年级、班级确需临时变换上课场所的,至少须提前一节课提出申请,经过学部批准后方可执行。
9、每一节课的任课教师都要对当班班级进行考勤,并认真填写《教学日志》。
当班教师在考勤中发现缺勤学生情
况不明时应即时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原因,如学生未按时到校,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10、若到室外课或专用教室上课,低段,班主任应在楼下整好队,并与任课教师履行交接手续,任课教师则要填好《教学日志》;高段,班主任在楼下整好队的基础上送至台阶处后再目送学生,并让考勤学生与当班教师履行《教学日志》填报手续。
小学课程落实管理制度
一、前言为了确保小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特制定本课程落实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课程实施过程,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1. 课程设置(1)遵循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2)小学阶段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国家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
(4)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设置。
2. 课程实施(1)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确保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效率。
(4)教师应注重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教学管理与评价1. 教学管理(1)学校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
(2)教师应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
(3)学校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4)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教学评价(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3)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挂钩,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培训、考核和职称评定的依据。
四、教师队伍建设1. 教师培训(1)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自身水平。
(3)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2. 教师考核(1)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
(2)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挂钩,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依据。
(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课程计划)管理制度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课程计划是教育的基础。
课程计划管理制度是对教育工作的有效管理和规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课程计划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课程计划管理制度》,以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对课程计划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三、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课程计划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科学编制,充分体现社会需求。
2. 灵活性原则:课程计划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实用性原则:课程计划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保持紧密联系,使课程内容能够有条理、有序的展开。
4. 整合性原则:课程计划要整合国家、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五、管理责任1. 学校教务处负责校内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监管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程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和创新理念,确保课程计划的科学性、灵活性、实用性和整合性。
3. 学科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完善工作,保证课程内容的质量和有效性。
4. 学生要按时按量完成教学计划的学习任务,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并对课程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课程计划的执行1. 学校教务处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经有关领导审核批准后,下发各教研组,并将课程计划送达学生。
2. 教师要结合本部门教学特点,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认真备课,保证教学效果。
3. 学生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七、课程计划的监督与评估1. 学校教务处要建立课程计划的监督评估制度,对教师教学实施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
2. 学校教务处要邀请专家学者对学校课程计划进行评估,及时修订与更新,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3. 学校教育评估机构要对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与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办法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办法一、总则1. 为加强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所有教学单位和教职工。
3. 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2)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科核心素养;(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益;(4)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监控,确保教学质量。
二、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审批1. 课程计划制定(1)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制定全校课程计划;(2)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课程计划,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本单位课程计划;(3)课程计划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分、学时、授课教师、考核方式等内容。
2. 课程计划审批(1)各教学单位将制定好的课程计划报教务处审核;(2)教务处对课程计划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各教学单位;(3)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务处意见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课程计划报学校审批;(4)学校审批通过后,课程计划正式生效。
三、课程实施与管理1. 教师选派(1)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计划选派教师;(2)选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教学能力;(3)教师应按照课程计划认真备课、授课,并完成教学任务。
2. 教学过程管理(1)教务处负责对全校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2)各教学单位应加强本单位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3)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并做好教学记录。
3. 课程考核(1)课程考核应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2)教师应认真组织课程考核,确保考核公平、公正;(3)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考核,遵守考试纪律。
四、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学校设立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监督小组,对全校课程计划与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
2. 监督小组定期对课程计划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并督促整改。
3. 学校定期对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程计划和改进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邦均镇第五中心小学
2014.9
执行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课表、作息时间表和学生课外活动表,开齐规定的课程门类,上足规定课时。
课表要上墙,并保持学校总课表和班级分课表、教师课程表一致。
第二条.未经教育主管部门许可,学校和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第三条.严格按课表进行授课,教师不得随意调课,如有必要调课,必须经教务处同意,并统一调课。
第四条.学科教师一般为专职;每门学科一般由本专业教师担任授课工作,本门学科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方可由非本专业教师担任。
第五条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传统的优势,加强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建设,做到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国家规定的校本课时和地方课时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条.非考试学科不得提前结束新课,考试科目不得挤占非考试科目授课时间,各学科必须上完教材内容或规定的内容(体育学科),并接受学校教学效果考核。
第七条.不得随意增加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严格控制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为六小时以内;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
第八条.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平时质量检测时,不得停课复习;不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第九条.严格按规定选用、订购教材、教辅用书等。
坚决杜绝乱
编、乱印、乱征订。
第十条.学校、教务处要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查;行政值班同志要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违反以上条款的,按学校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邦均镇第五中心小学
二0一四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