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海燕 作者简介素材 语文版(通用)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海燕》教案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海燕》教案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海燕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植物的状物记叙文《石榴》,热烈的石榴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描写动物的状物记叙文《海燕》,看看作者笔下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X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某某长乐人。

本文写于1927年。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

X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航行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教师朗读课文,弄清文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并明确文中描写的是哪两种小燕子。

字词正音:轻飔(sī) 隽(juàn)妙隽(jùn)逸圆晕(yùn) 憩(qì)息融融泄(yì)泄忧戚(qī) 蹇(jiǎn)劣皎(jiǎo)洁学生回答后明确:文中写的分别是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

(二)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边听边圈点勾画出两种小燕子的活动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

参考答案:(1)故乡的小燕子:①活动背景:隽妙无比的春景;②外形: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③飞翔:斜飞、隽逸地横掠;④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点。

(2)海上的小燕子:①活动背景:绝美的海天;②外形:乌黑的小水禽;③飞翔:隽逸从容地斜掠;④憩息:展开双翼、身子一落。

(三)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有何异同点。

从上面的学习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乌黑的羽毛,隽逸的飞行姿态,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海燕》课件2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海燕》课件2
海上的 小燕子
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翅膀
隽妙无比 的春景
乌黑的小水禽 绝美的海天
斜飞
闲散的憩
隽逸地在湖 面横掠
息于纤细 的电线上
展开双翼 隽逸地从容 落在海面, 地在海面斜 随波漂浮。 掠
阅读1~7自然段:
1 、找出段中最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 2、 根据课文的描写,用自已的语言说说 这幅”春景图”包含了哪些内容? 3、 在这幅图中,小燕子是怎能样的形象? 4 、作者把小燕子写得如此可爱,除了因 为对小燕子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外,还 有其它感情上的因素吗?
《泊船瓜洲》王安石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 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 生于浙江永嘉。主要著作有:短篇小 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 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 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 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 《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 集》。
阅读8~14自然段,思考:
1 、文中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
2 、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3 、作者为什么反问”这果是我们故乡的小 燕子吗么”?
4、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有什么异同? 同:先写景状物,然后归结到抒发“轻烟似 的乡愁”。 不同:故乡的小燕子是写记忆和想象中的景 象,它们是春天的使者,欢乐的使者。写海 上的小燕子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象,它们是海 上英雄的形象。
想一想:
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 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以” 海燕”为题?

七年级下《海燕》语文版-课件

七年级下《海燕》语文版-课件

第一章 穿越长江
长江风光
小灵在这一章中穿越长江,欣赏了长江美丽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壮丽。
第二章 在小康家做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友谊
小灵在这一章中结识了小康,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第三章 上学
学校生活
小灵在这一章中经历了学校的生活,结识了各种有趣的人物,体验了成长的喜悦。
第四章 柳条湖
柳条湖
七年级下《海燕》语文版 -PPT课件
这是一个关于七年级下《海燕》语文版的PPT课件,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和布 局,让您全面了解这本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罗巍
罗巍是《海燕》的作者,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
内容概述
1 《海燕》
全书以七年级学生小灵为主人公,讲述了她与家人、朋友的生活和成长故事,以及她对 人生的思考。
小灵在这一章中游览了柳条湖,欣赏了湖光山色和湖畔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宁静。
第五章 绿野仙踪
自然风光
小灵在这一章中追寻绿野仙踪,探索了神秘的自然界,体验了自然的奇妙。
第六章 捉蝴蝶
蝴蝶的美丽
小灵在这一章中追逐蝴蝶,欣赏了蝴蝶的美丽和飞舞的姿态,感受了生命的轻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海燕》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海燕》课件语文版

课文简析
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 一、(1~7段)
用倒叙的方法对故乡的小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 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勾画了一 副“隽妙无比”的“春景图”。文章通过对春风、 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故乡的 春天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地出场提供了一副 美丽的背景图画。
这部分对燕子的描写从四方面入手:
1、写燕子的形体(静态)。 2、写燕子的飞翔(动态)。 3、写燕子的憩息(静态)。 4、写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 的喜爱和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 之情。
二、(8~14)段
作者从联想回到现实,带着对故乡燕子的 深厚感情,对海上燕子进行了细致描写。同写 故乡燕子一样,描写了海燕活动的背景,蔚蓝 的海水,蔚蓝的天空,薄纱似的轻云,构成了 “绝美的海天”,同样也写了海燕的动态和静 态。具体如下表: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8—14段.
1、文中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 蔚蓝色的海水
绝美的海天. 淡蓝色的天空 如 薄纱似的轻云 图
2、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海上的小英雄
3、作者明明在写海燕,为什么还要问 “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作者希望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抚慰自己孤 寂的心灵。
思考:
1、前后两部分是通过什么联系在一起?
海上飞燕图 环境
海水皎洁无比的蔚蓝色 海波 平稳 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 的小皱纹 金光灿烂的水面 温秀可喜
天上皎洁无比的蔚蓝色 几片 薄纱似的轻云 如一个女郎 晶天
动作与神态 斜掠 浮憩
赞美
海上英雄
感叹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思想感情: 借托小燕子抒发思念故国
故土的深情。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海燕》ppt课件4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海燕》ppt课件4

外形
活动背景
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快的翅膀
隽妙无比的 春景
乌黑的小水禽 绝美的海天
飞翔 憩息
斜飞
电线上
在湖面横掠
在海面 斜掠
海面
• 2 本文的线索和主题是什么?
• 乡愁
• 3 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 子,为什么以”海燕”为题?
• 海燕是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看到海燕,想到 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
阅读8~14自然段,思考:
• 1 文中如何描写海燕的活动背景? • 绝美的海天.(由下到上的顺序) • 2 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 海上的小英雄 • 3 作者为什么时候么反复问”这果是我们故
乡的小燕子吗么”? • 寄托乡思,抚慰心灵.
• 春景 • 海上
故乡的小燕子 春天的使者
联 想
比 较
朗读1~7自然段:
• 1 找出段中最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语 言.
• 隽妙无比的春景图画. • 2 根据课文的描写,用自已的语言说说
这幅”春景图”包含了哪些内容? • 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
3 在这幅图中,小燕 子是怎能样的形象?
4 作者把小燕子写 得如此可爱,除了因 为对小燕子怀着一 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外,还有其它感情上 的因素吗?
海 燕
•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 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 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 浙江永嘉。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 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 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 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 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 《郑振铎文集》。
海上927 年,国民党 反动派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 变,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 欧洲,于5月21日 只身前往法国,航 行途中,作者放眼 海天,发现了几只 在海面上斜飞的 海燕,勾起了作者 的乡思.

《海燕》的说课稿

《海燕》的说课稿

《海燕》的说课稿《海燕》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海燕》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和学习过叙事、记人和写景等三种类型的记叙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均属于状物类记叙文,与七年级(上)学习过的另三种类型的记叙文共同构成比较完整的记叙文体系。

《海燕》在本单元中被安排在第2课。

我个人认为,《海燕》在描写上比《石榴》更细致,在情感表达上比《白鹅》更深刻,在写法上比《鹤群》更“典范”,因此可以说,《海燕》是本单元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文章,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是一篇值得仔细阅读、品味和借鉴的精品文章。

2、教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海燕》写于1927年。

当时作者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文章就是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因此,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三个维度”设计的这三个目标,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三个目标是互相融合的,只是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二、说学情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师生双方的配合较为融洽,学生们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海燕》课件1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海燕》课件1
文章中两次提到“乡愁”,而且说它是“轻 烟的”“一缕两缕的”,这样写是因为:作者的 思乡之情,象烟雾缭绕,挥之不去;象乱麻“剪 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
中国人著名的思乡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于200字。
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我们叫它小花,它活泼又漂亮。你瞧,它那圆圆的脸 上,一双大眼睛闪着绿光,小巧的嘴边还神气地竖着几根胡子。它全身长着灰褐 色的毛,还均匀地夹着白色斑纹。它翘着棉条似的尾巴,真惹人喜爱!
邻居家也养了一只猫,我可不大喜欢它。喏,一张尖尖的脸,大嘴巴旁边还 有一撮撮歪毛。除了和小花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让人看得上眼 。它的性情非常古怪,每天早上躲在墙角洞口东张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一次 ,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了一口。从此,我恨透了它,见到它就打,可这家伙特别 机灵,老远见了我就一缩尾巴逃得无影无踪,真气人。
请认真朗读课文, 注意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 轻飔( sī ) 隽(juàn)妙 • 粼粼( lín) 隽(jùn)逸
• 縠( hú)纹 小圆晕(yùn)
• 翼( yì)尖 憩(qì )息 • 浩莽( mǎnɡ ) 皎(jiǎo)洁 • 运命蹇(jiǎn)劣 纤(xiān)细 • 融融泄泄( yì )
• 光顾 旧时指商家用来欢迎顾客的敬辞, 这里是到来的意思。
• 劲俊 • 隽妙 • 隽逸
坚强有力且清秀好看。 美妙。 俊秀飘逸。
• 憩息 休息。
• 忧戚 忧愁烦恼。
• 融融泄泄 形容和乐舒畅。 • 轻颸 轻柔的凉风。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文章结构
羽毛 乌黑、光滑漂亮 尾巴 剪刀似的 翅膀 劲俊轻快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海燕》素材语文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海燕》素材语文版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海燕
巧借咏物聊以抒怀
本文以“乡愁”为行文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用倒叙的方法对故乡的小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勾画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

文章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

对小燕子的描写是从四方面着笔的:一是写小燕子的形体(静态),二是写小燕子的飞翔(动态),三是写小燕子的憩息(静态),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后一部分,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描写。

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物,其中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全部的爱,这种寓情于物的抒情方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

海燕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情不能已,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在海天之间翻飞的精灵,虽然它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心里,它就是故乡的小燕子,所以作者以“海燕”为题来寄寓自己的乡愁。

教案、试题、试卷中小学 1。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海燕》教学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海燕》教学课件
学生学习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并针对 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教学效果反思与改进
教师教学效果反思
课后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易于接受等。
教师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效果的反思结果,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教学质 量和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建议
1 2 3
针对优等生
鼓励他们主动寻找和积累更多的有关海燕的资 料,如诗歌、散文等,以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和欣赏能力。
针对中等生
引导他们通过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海燕》的 内涵,并学会分析、评价文章中的情感与思想 。
针对后进生
指导他们掌握《海燕》的基本文学常识,理解 文章大意,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逐渐提高阅 读和写作能力。
《海燕》的课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海燕的象征意义:无产阶级革命 者的化身,革命胜利的预言家
暴风雨的象征意义:即将到来的 革命风暴
课文解读
其他海鸟的象征意义:各种假革 命者和不革命者
散文诗的意境:激昂、高ຫໍສະໝຸດ 、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02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总结词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总结词
本课件提供了完整的《海燕》课件及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详细描述
课件内容丰富,包含了《海燕》的生字、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详细解 析,同时还有配套的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教学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率。
《海燕》的扩展阅读与写作素材
总结词
本课件还提供了《海燕》的扩展阅读与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扩展知识和提 高写作能力。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海燕》课件共2课时(30张)剖析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海燕》课件共2课时(30张)剖析
明确:作者因为思乡心切,便把对故乡 小燕子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 其实是作者希望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乡愁 情思,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
4、文章前后两部分写法有什么异同点?
明确:相同点
①都有“绝美”的活动背景; ②都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写; ③都从小燕子引出了“轻烟似的 乡愁”。
4、文章前后两部分写法有什么异同点?
1、文章是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的?
明确:作者用浓郁抒情意味的笔触勾勒出海上 的小燕子活动的背景的。
这段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先写 海 ,再 写 天 ,然后用“ 绝美 ”二字表达出对海
天的整体感受。
海水:皎洁无比的蔚蓝色 静态
海 海波:平稳如西湖
静态
波纹:绝细绝细、 显得温秀可喜
动态 绝

天上:皎洁无比的蔚蓝色 静态
因为作者思念故乡,心系祖国,所 以才会在小燕子身上投入那么多的感情。 当他在茫茫大海之上,意外见到几只海 燕,引起了对故乡小燕子的怀念,勾起 了浓浓的乡愁,于是他便把对故乡小燕 子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
3、咏物寄情,物情合一。
作者满怀思乡情,但他并没有直 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 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的小燕 子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 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全文共14段,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写故乡隽妙春景图中的小燕子。 第二部分(8-14):写浮宅绝美海天图中的海燕。
全文前后两部分结构大体匀称, 都是写景状物在先,然后归结到抒发 “轻烟似的乡愁”。由此可见,是“乡愁” 这种感情把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 燕子联系在一起,“乡愁”正是本文的 感情线索。
写一组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式, 描述你心中的乡愁。
积累关于乡愁的诗句。 背诵规定段落。

七年级语文下册海燕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海燕课件语文版
此句通过对海燕飞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海燕的勇敢、自由。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强化了海燕的英勇形象。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此句表达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挑战和对胜利的渴望,彰显了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将海燕比 作“黑色的闪电”,形象地描绘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01
02
03
文章开篇
描述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 的自由飞翔,展现其勇敢、 乐观的形象。
文章主体
通过描写海燕与暴风雨的 搏斗,表现其坚强不屈、 敢于斗争的精神。
文章结尾
以海燕的胜利宣告暴风雨 的失败,预示革命的必然 胜利。
关键语句解读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02
《海燕》在当时的俄国社会生活中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印成传单广为散发 ,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国外。德国 的海涅、法国的罗曼·罗兰和美国的杰 克·伦敦都给予高度评价,并写到自己 的作品中。
03
《海燕》是高尔基创造的最著名的作 品之一,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品以暴风雨即将来临为特定的自然 环境,通过刻画海燕的英勇善战,热 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 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 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
生活环境及其特点。
融入历史背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介绍《海燕》创作的历史背景,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社会 变革等,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历 史事件相结合进行思考。
拓展艺术领域
通过欣赏与《海燕》主题相关的绘 画、音乐等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从 多个角度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 思想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海燕 郑振铎和《海燕》素材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海燕 郑振铎和《海燕》素材 语文版

郑振铎和《海燕》提起《海燕》,也许有人会想起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二者题名相同,但主题各异。

高尔基借歌颂搏击和翱翔在暴风骤雨中的海燕,以呼唤革命的暴风雨早日到来,抒发他渴望摧毁旧世界的强烈感情;郑振铎却是撷取赴欧洲海路上的一个生活片断,刻画美丽可爱的海燕形象,来寄托和抒写自己思乡念国的深挚情怀。

郑振铎(1898—1958)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和学者,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不仅从事多方面的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工作,而且以广搏的艺术知识进行诗歌、小说和散文的创作,富有成就。

他的散文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憎恶黑暗、追求光明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他的散文议论热情明快,记事简洁明了,抒情袅袅动人,写景清俊秀丽,文笔平易坦荡,具有真率而质朴的艺术特色。

写于1927年5月下旬的《海燕》,是郑振铎的优秀篇章。

时当大革命失败以后不久,国民党新军阀制造白色恐怖,加紧迫害进步文人。

郑振铎无法在国内安身,怀着沉重的心情,远离故土,流落异国。

《海燕》和另一些散文作品,是他在去欧洲的船上写成后寄回上海,陆续发表在《文学周报》上的感物抒怀之作。

这些作品集中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思念乡土、眷恋亲人的深挚感情,真切动人。

《海燕》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古人说:“瞻万物而思纷陆机:《文赋》。

”,这大抵上可指文以情生,情因物感的一类写景抒情作品。

作者在描写美丽的客观景物的同时,融合进主观感情,使二者妙合成统一的整体,达到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创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富于诗意的美。

《海燕》全文可分作两大部分,结构严密而简洁。

文章的第一部分用工笔手法描绘作者家乡一幅生机勃发的春景图:在万物峥嵘、春意盎然的景象中,活泼伶俐而逗人喜爱的小燕子由南方归来,在空中任情地斜飞横掠,飞倦了就随意落脚在电线上,或者栖息在一年前的旧巢。

这些小燕子何以能这样安适自在?啊,那是因为它们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从中可以想到,作者对故乡骀荡春光的细致刻画和描绘,表现出他对祖国如画江山的心驰神往;对小燕子依恋故土和旧巢的着意渲染,是他借以抒发漂泊海外、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眷恋深情。

[配套K12]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海燕》课内阅读 (新版)语文版

[配套K12]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海燕》课内阅读 (新版)语文版

《海燕》《海燕》课内阅读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

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地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空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

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a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

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b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

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地浮着,又安闲,又舒适。

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

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

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1.海上的燕子与故乡的燕子有什么不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作者从动、静两方面描写海上的燕子,请各举一例。

3.作者描绘海上的小燕子的活动背景时先写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这是作者远眺;然后作者(描写的角度)__________,写天的___________,天上的___________,构成一幅“____ ___图”。

4.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小燕子十分关心的语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海燕 作者简介素材 语文版(通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海燕 作者简介素材 语文版(通用)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五四”时期曾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

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同年到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工作。

1923年后主编《小说月报》。

1931年起历任燕京大学、暨南大学等校教授,致力学术研究,主编《文学季刊》《世界文库》。

抗日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1945年后参与主编《文艺复兴》《民主》周刊等。

建国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

1958年出访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1959年《郑振铎文集》出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海燕关于“小燕子”与“海燕”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海燕关于“小燕子”与“海燕”素材语文版

关于“小燕子”与“海燕”
1.燕子:鸟纲,燕科各类鸟的总称。

体型小,翼尖长,尾呈叉状,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飞行时捕食昆虫,为益鸟。

主要有:家燕,体长约17厘米,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棕色。

前胸黑褐相间,下体其余部分带白色。

尾基有一行白点。

夏季遍布我国,营巢梁上或檐下,冬季迁徙南方。

在云南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台湾等地为留鸟。

另有金腰燕,形稍大,上体呈蓝黑色,头侧棕色,喉及下体密缀黑褐色细纹。

腰羽赭黄色。

夏季时也几乎遍布全国。

在广东汕头、福建厦门等地为留鸟。

2.海燕:鸟纲,海燕科。

小型海鸟。

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

中国所见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

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

尾羽呈叉状。

捕食水生动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海燕欧行,难掩一片乡愁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海燕欧行,难掩一片乡愁素材语文版

欧行,难掩一片乡愁——读郑振铎的散文《海燕》郑振铎的著名散文《海燕》,是他在1927年5月间赴欧洲学习和考察途中于海轮上所作。

初次发表于同年6月上海出版的《文学周报》第273期,后来又被收入他的散文集《海燕》(1932年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之中。

现在我们所见的他写于这一段历时一月有余的漫长海程的散文作品,除《海燕》外,还有《我们在ATHOS上》《离别》《A TaMer》《大佛寺》《阿剌伯人》《同舟者》等篇,系他与同船旅伴陈学昭、徐元度、袁中道、魏兆淇相约,集各个所作寄交《文学周报》出版的《阿托士专号》的一部分。

曾经在北京身受了“五四”革命运动洗礼,并且与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朋友一度热情投身于社会改革宣传的郑振铎,于1921年春天结束了学生时代来到上海,随后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文艺刊物编辑工作以及写作和研究。

但这并不表明,他不再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或对政治产生厌倦,相反,“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仍然在不时激励着他。

一有机会,他那同时代要求、人民愿望相合拍的爱国主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便会强烈、鲜明地倾泻出来。

1925年,“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郑振铎义愤填膺地写了不少谴责帝国主义屠杀者、呼吁国人猛醒的文字,与战友胡愈之、叶圣陶等一起创办了言辞激烈的《公理日报》,并积极参加了商务印书馆职工的罢工斗争。

1927年春,上海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连续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与起义,但最终遭到投向帝国主义和中国大资产阶级怀抱的蒋介石的残酷镇压而告失败。

作为党外人士,郑振铎曾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国民党右派罪行的坚决抗议,从而站到了革命一边。

“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以后,蒋介石在全国疯狂搜捕、屠杀“左”派和进步分子。

正是在亲友们的力劝下,为了避免无谓牺牲,加上适有商务印书馆当局愿意资助部分资深编辑出国学习考察的机会,乃有同年5月郑振铎的欧洲三国之行。

郑振铎的《海燕》等散文或通讯,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产生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海燕》课件2 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海燕》课件2 语文

• 1927 年,国民党 反动派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 变,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 欧洲,于5月21日 只身前往法国,航 行途中,作者放眼 海天,发现了几只 在海面上斜飞的 海燕,勾起了作者 的乡思.
默读课文,完成问题:
• 1 勾画小燕子和海燕的有关句子,填好下表:
故乡的 小燕子
海上的 小燕子

阅读8~14自然段,思考:
• 1 文中如何描写海燕的活动背景? • 绝美的海天.(由下到上的顺序) • 2 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 海上的小英雄 • 3 作者为什么时候么反复问”这果是我们故
乡的小燕子吗么”? • 寄托乡思,抚慰心灵.
• 春景 • 海上
故乡的小燕子 春天的使者
联 想
比 较
外形
活动背景
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快的翅膀
隽妙无比的 春景
乌黑的小水禽 绝美的海天
飞翔 憩息
斜飞
电线上
在湖面横掠
在海面 斜掠
海面
• 2 本文的线索和主题是什么?
• 乡愁
• 3 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 子,为什么以”海燕”为题?
• 海燕是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看到海燕,想到 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
海上的小燕子 海上的英雄
乡愁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52022/1/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五四”时期曾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

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同年到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工作。

1923年后主编《小说月报》。

1931年起历任燕京大学、暨南大学等校教授,致力学术研究,主编《文学季刊》《世界文库》。

抗日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1945年后参与主编《文艺复兴》《民主》周刊等。

建国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

1958年出访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1959年《郑振铎文集》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