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肾解读共48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对肾功能的认识

中医对肾功能的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中医对肾功能的认识中医对肾功能的认识肾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功能广泛,作用特殊,有主宰生命之概念,故历代医学家称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肾的生理功能极为广泛,包括肾阴、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中肾阴肾阳都是以肾所藏的精气为物质基础,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有密切关系。

肾阴、肾阳在人体内互相资生,相互制约,共同发挥藏精、主水液、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等生理功能。

一、肾的生理特点:肾主闭藏:封藏,亦曰闭藏,固密储藏,封固闭藏之谓。

肾主封藏是指肾贮藏五脏六腑之精的作用。

封藏是肾的重要生理特性。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

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肾主命火,命火宜潜不宜露,故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人之生身源于肾,生长发育基于肾,生命活动赖于肾。

肾是人体阴精之所聚,肾精充则化源足。

肾又是生命活动之本原,肾火旺则生命力强,精充火旺,阴阳相济,则生化无穷,机体强健。

1/ 3肾为封藏之本,是对肾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体现了肾脏各种生理功能的共同特点。

如精藏于肾,气纳于肾,以及月经的应时而下,胎儿的孕育,二便的正常排泄等等,均为肾封藏之职的功能所及。

肾精不可泻,肾火不可伐,犹如木之根、水之源,木根不可断,水源不可竭,灌其根枝叶茂,澄其源流自清。

因此,肾脏只宜闭藏而不宜耗泻。

肾主闭藏的生理特性体现在藏精、纳气、主水、固胎等各方面。

基于这一生理特性,前人提出了肾无实不可泻的学术观点,故治肾多言其补,不论其泻,或以补为泻。

但是,肾病并非绝对无实而不可泻,确有实邪亦当用泻。

然而,肾脏具有主蛰伏闭藏的特性,故其病虚多实少,纵然有实邪存在,也是本虚标实,所以治肾还是以多补少泻为宜。

中医所讲“肾”的功能

中医所讲“肾”的功能

中医所讲“肾”的功能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主要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与膀胱相表里。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是指肾具有贮藏精气的功能。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技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所藏之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为生命基础。

二是指后天之精,它来源于饮食,为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转输到五脏六腑,是营养脏腑、组织器官、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后天之精与先天之精,虽然来源不同,但却同藏于肾,二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

出生之前,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出生之后,后天之精又不断供养先天之精,使之得到不断的补充,即所谓“先天促后天,后天滋先天”。

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

肾气,是指肾的生理功能而言,肾精与肾气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物质与功能的关系,习惯上常将二者称为肾之精气。

肾之精气的盛衰,关系到人体的生殖与生长发育。

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有齿更发长等生理变化,发育到青春期,肾的精气开始旺盛,因而女子有月经来潮,男子有精液排泄,性机能逐渐成熟。

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的充盛,身体发育健全,机体功能活动增强。

到了老年,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而消失,形体也随之衰老。

突出的指出了肾中精气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重要作用,同时,明确指出了以齿、骨、发的变化,作为观察肾中精气盛衰和判断人体生长、发育及衰老的标志,如果肾的精气不足,则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势必要受到影响,在小儿表现为生长迟缓、智力不全,成人则为早衰和生殖功能的障碍等。

肾的精气,是产生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

肾阴又叫“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

肾阳又叫做“元阳”、“真阳”,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作用。

从阴阳属性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为肾精为肾阴,肾气为肾阳。

养生知识之《肾篇》

养生知识之《肾篇》

养生知识之《肾篇》肾的功能,概括为两个字“纳摄”。

纳,就是纳入;摄,就是固摄。

纳摄就是把体外的东西纳入体内,并固摄体内之物使它们不得无故外出。

正常情况下。

对人体而言,能进入体内的东西只有空气和饮食物,所以,肾的一个职能就是把外界的空气和饮食物纳入人体。

正常情况下,体内需要外出的东西只有大小便、汗液、精、月经和浊气。

1.肾主纳气就是说外界空气的进入靠的是肾。

如果肾的功能下降,导致空气的进入量减少,则会出现呼多吸少证。

2.纳饮食饮食物的进入,实际上是在纳气功能的发挥下进行的。

没有气的进入,饮食物是不可能进入人体的。

由于纳气为肾主管,故营养物质的吸收靠的也是肾。

3.固摄二便肾主二阴,肾只要管好二便外排之口,就能把二便固摄住了。

生活当中,好多人在特殊情况下的憋尿或者憋大便现象就是强迫着肾在更多地发挥功能。

如果憋的力量小,时间短,则可以锻炼肾功能;一旦憋力太大,时间太长,就是严重损伤肾。

4.要想固摄汗液,就只有固摄外排汗液之孔。

所以,肾也主管皮肤上汗孔的闭合。

如果肾的固摄功能下降,则可能导致不该排汗的时候出汗。

比如:睡觉时出汗、手脚心出汗等等。

见到这种情况,就直接诊断为肾虚。

5.固摄精精,就是精微物质,包括脑髓、骨髓和生殖之精。

固摄精,就是固摄脑髓中物质的外出、生殖之精的外泄等。

如果肾固摄精的功能下降,导致精在不该外出的时候外出,如晚上睡觉时,出现的失眠多梦;如生殖之精不该外出时外出,则可出现早泄、遗精等。

6.谈谈情志肾主恐。

轻微的惊恐可以对肾进行刺激,增强肾功能。

但是,惊恐太过则伤肾,可导致肾功能低下。

平时护肾很关键。

咸味入肾,平时适当地吃些咸味的东西可以护肾。

黑色为肾所主,平时适当食用一些黑色之物,如黑豆、桑葚、黑芝麻等,有一定的补肾效果。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肾”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肾”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肾”肾——左右各一,位于腰部脊柱两侧。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 肾之府。

'肾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 主水, 主纳气。

肾藏先天之精, 主生殖, 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精贵藏,故称肾为'封藏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含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协调一身脏腑之阴阳,故又称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的生理特性是主蛰守位与肾气上升。

肾在体合骨, 生髓, 通脑, 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由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 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ー)主要生理机能1. 主藏精肾主藏精, 指肾贮存、封藏精以主司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气化的生理机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藏于肾而不无故流失, 是其发挥正常生理效应的重要条件。

肾精的构成, 以先天之精为基础, 以后天之精为辅助。

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 后.天之精起充养作用。

先、后天之精相互资助, 相互为用, 合化为肾精。

肾精所化的肾气, 主要属先天之气, 即元气。

肾精闭藏于肾, 其中一部分在生殖机能成熟时化为生殖之精有节制地施泄。

生殖之精有节制地施泄是肾阴敛藏与肾阳激发相协调的结果,也是肾气封藏与肝气疏泄相协调的结果。

若肾阴不足, 相火偏亢, 敛藏不及而激发太过, 可见遗精、梦交等; 若肾阳不足,阴气偏盛,激发不及而敛藏太过,可见精冷不育,或宫寒不孕等。

肾气虚衰,闭藏失职,可出现滑精、早泄等失精的病变; 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可见精瘀等排精不畅的病变。

肾藏精的生理效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指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成熟的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气由稚嫩到充盛,由充盛到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中医对肾的认识

中医对肾的认识

中医对肾的认识中医对肾的认识(一)中医认为,肾是人体五脏之一。

位于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

”腰部是肾所处的关键部位,肾的功能状况常常通过腰部的变化及运动状况反映出来,比如腰部酸软或发凉、腰痛、腰间脊柱活动受限或变形等,都是肾出现功能障碍的症状表现。

中医学对于肾的认识,内涵要比现代医学对于肾脏的认识更为广泛。

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涵多种功能的脏器,是一个以肾为中心,与膀胱、骨、髓、脑、头发、耳、前后二阴(生殖及大小便的排泄系统)等密切相关的功能系统,是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智力、体能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

1肾的主要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技)巧出焉。

”指出肾是主管身体动作强劲有力,关系到智能技巧的器官。

这说明人的体能状况和智能水平都与肾密切相关。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其充在骨……通于冬气。

”指出肾的功能是主封藏,为人体精气所藏之处,与骨、发的关系密切,与自然界的冬季相应。

1.1主藏精。

“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经脉》)“两神两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本神》)中医认为,精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物质。

人体的产生,是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的相互结合,再由后天水谷之精的不断培育而发育形成。

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和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所以肾被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因此,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是由藏于肾中的精气开始,把精看成是形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

肾主管贮藏精气,精足则生命功能活动旺盛,人体生殖、造血、生长发育、防卫病邪等功能就会得以正常发挥,人就会健康长寿。

1.2 主水。

肾为水脏,在五行属水,能够平衡身体的水液代谢,与膀胱合作排泄尿液。

肾的主水作用主要体现在肾阳的化气行水功能,通过肾阳的气化作用,使体内的水液代谢保持正常,并将储存在膀胱内的津液及时化为尿液排出。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中医学认为,肾是人体五脏之一,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根源。

肾主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是人体的生命之源。

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和免疫等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肾的功能主要包括肾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主生殖等。

肾藏精是指肾脏内所藏之精液,精液是男性生殖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男性生殖能力的基础。

女性的卵巢中也有所谓的卵精,也是由肾脏所调节的。

肾主水是指肾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肾主骨是指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的掌控,肾主生长发育是指肾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肾主生殖是指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中医学中,肾有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之分。

先天之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肾,藏有先天之精和先天之气。

后天之肾是指出生后形成的肾,也就是指平常所说的肾脏。

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是人体生命之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

先天之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精液,藏于先天之肾中,是生命之源。

后天之精是指成年后形成的精液,由肾脏和其他脏器共同生成。

肾精的充足与否,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功能、免疫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脏对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水液排出,维持人体内部的水分平衡。

同时,肾脏还可以通过调节水液的分布,保持人体各个部位的水分平衡。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有着重要的掌控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骨骼生长激素、钙、磷等物质的代谢,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健康。

中医认为,肾主生长发育,肾脏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殖和性功能。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
中医的肾一般指的是整个生命的起源,整个生命的原动力。

中医学的肾区别于西医学中的肾。

西医中肾特指肾脏,而中医中的肾则属于一个系统。

肾为先天之本,主要功能包括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指肾中藏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即包括禀收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亦包括脾胃消化吸收的后天之精,肾中精气在胚胎发育、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肾通过气化作用,维持水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等,从而使水液代谢维持平衡。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固摄(巩固)纳肺所吸入之清气的功能,保持呼吸的深沉、平稳,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实际上是肾精促进机体
生长发育的一个方面。

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可养骨,藏于髓腔、颅腔中可滋养大脑。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

肾在上开窍于耳,在下开窍于二阴。

耳朵听觉灵敏与否以及排尿、排便和生殖功能均与肾相关。

其华在发,肾精化血而滋养头发,故头发的荣枯亦受肾精影响。

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中医对肾的认识

中医对肾的认识

中医对肾的认识中医对肾的认识中医认为,肾脏是人“先天之本”,生精、生血、生骨、生髓,肾脏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后代繁衍和寿命的长短,中医所说的肾不是西医所说的解剖单位,而是一个功能系统,它包括肾脏、膀胱与生殖系统。

肾与心·肾为水脏,而心为火脏,二者共为水火既济关系,心火下降,以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使心阳不亢,肾水有病必殃及心脏,而心脏有疾也会影响肾脏,于是就水火失济,心肾不交。

肾与脾·肾为水脏,内容相火,而脾为土脏,土筑为堤,水屯其中,命门火旺必生脾土,脾土旺满,方可容大;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肾精,有赖后天之脾气滋养和培育,肾水有恙,命门火衰,则脾土难旺,水失收藏;堤内无水则堤岸崩塌,脾随肾虚,肾降脾殃。

肾与肺·肾为水脏,而肺为金脏,金水相生,则肺为肾水之上源。

肺金不旺难生肾水,肾不纳气则肺气短浅,肾水枯竭必耗水源,二者共为母子,肺为肾之母,肾为肺之子。

肾与肝·肾为水脏,而肝为木脏,水木相生,涵养共勉。

肾水充盈则肝木条达茂盛。

肝木凋零则肾水空泛,二者共为母子,肾为母,肝为子。

二者唇齿相依。

可见肾脏不是孤立的脏器,而是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的一个功能系统。

循五行的生克制化,患病则可相互传变,因此,肾脏患病,心肺肝脾诸脏也都会同病,可见治肾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全息调治。

西医认为,肾脏首先是一个代谢过滤器官,人的血液每天约有30%要进入肾脏过滤,将有毒物质通过大便、小便、汗液排泻出去,又将必需的营养物质吸收回去,而肾脏同时又是人体多种激素的降解分泌器官。

肾素、促红素、维生素D3等,是肾脏分泌的重要激素。

促红素是人类造血的必需激素,而肾素则是调整肾脏血流量,调整血压的重要激素,而维生素D3则是保证人体钙质吸收、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每个肾脏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有如一架过滤机器,其结构之微小和精细必须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方可洞悉。

中医对肾的解释

中医对肾的解释

中医对肾的解释在中医学中,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紧邻脊柱,属于五脏之一,与膀胱相表里。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过滤血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肾主藏精,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精气充盈则身体健康,精气亏损则身体虚弱。

肾精化肾气,肾气推动和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免疫等各个方面的生理活动。

肾还主水,即调节体液平衡,肾阳能温暖全身,肾阴能滋润全身。

中医认为,肾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志、饮食、劳逸等,肾的疾病也多种多样,如肾虚、肾炎、肾结石等。

中医治疗肾脏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中药、针灸、推拿等,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中医对肾的解释不仅包括肾脏本身的生理功能,还包括了肾与其它脏腑的关系,以及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肾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寿命。

中医对肾的调理assistant avatar中医对肾的调理主要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根据不同的肾疾病,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肾虚证:肾虚证是中医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精神疲乏、手脚发凉等症状。

中医常用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来滋养肾阴、温补肾阳,从而改善肾虚症状。

肾炎证:肾炎是西医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尿蛋白、水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炎证属于“水肿”范畴,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采用利尿、清热、解毒等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如五皮散、八正散等。

肾结石证:肾结石是西医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血尿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结石证属于“石淋”范畴,治疗时需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等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如石韦散、木通散等。

中医对肾的调理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也强调了生活中的调养,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这些对于肾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肾是人体五脏之一,中医学中对肾的理解非常重要。

肾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被誉为“先天之本”和“命门之源”。

下面将从中医角度对肾的理解进行详细阐述。

1. 肾的功能与作用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是生命之根本,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 肾主藏精: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主要负责产生和储存精气,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精气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到生殖能力、生殖发育和性功能。

- 肾主控水:肾主司水液代谢,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

肾脏能够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保持体内水液的平衡,同时也能够调节体内的尿量和尿质。

- 肾主生长发育:肾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特别是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肾主骨髓:肾脏与骨髓密切相关,骨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肾主骨髓与补充骨髓,保持骨骼健康密切相关。

2. 肾的阴阳之别中医将肾分为肾阴和肾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 肾阴:肾阴是肾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肾脏的阴液、精气等。

肾阴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水液代谢、生殖发育和性功能等方面。

- 肾阳:肾阳是肾脏功能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肾脏的阳气、温热等。

肾阳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体温调节、生理功能和精力等方面。

3. 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肾与其他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以下是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肝肾相交:肝脏和肾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肝主疏泄,肾主排泄,两者共同调节人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 肺肾相表里:肺与肾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肺主气,肾主水,两者共同调节人体的气体和水液代谢。

- 心肾相互关系:心与肾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心主血脉,肾主水液,两者共同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水液代谢。

4. 肾的失调与疾病肾脏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肾脏功能失调,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和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脏失调和相关疾病:- 肾虚:肾阴或肾阳不足,会导致人体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调、性功能减退等问题。

中医养生与肾脏健康

中医养生与肾脏健康

中医养生与肾脏健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而中医养生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肾脏健康的维护和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中医养生对于肾脏健康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方法。

一、中医对肾脏健康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肾脏是人体的主要储精之地,与身体的生长发育、繁衍后代、气血循环等方面密切相关。

肾脏主要有肾气、肾阴、肾阳和肾精等要素,其中肾阳和肾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肾阳主要负责人体机能的兴奋,肾阴则主要负责体液的调节。

如果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引发肾脏疾病。

二、中医养生方面的建议1. 调整饮食习惯中医养生建议,平时应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养”的饮食原则。

合理搭配蔬果和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B族和锌、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特别是在夏季,多喝些绿豆汤、丝瓜、黄瓜等利尿消暑的食物,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保护肾脏健康。

2. 注重情绪调节中医理论认为,情绪对于肾脏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度的情绪波动,如长期的焦虑、抑郁等都会导致肾脏功能紊乱。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培养良好的情绪态度,如参加瑜伽、太极拳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

3. 合理运动中医养生强调“动而不伤”,即适量的运动有益于肾脏健康,但过量运动会产生大量热能和废物,对肾脏造成负担。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肾脏功能。

4. 合理服用中药中医的药物治疗在保护肾脏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鹿茸、淫羊藿、山药等中药常被用于补肾壮阳、滋阴降火等,具有保护肾脏的功效。

然而,使用草药时应遵循中医医生的建议,并注意搭配和剂量的合理性。

结语中医养生与肾脏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合理的饮食、情绪调节、适度运动和中药的使用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恢复肾脏功能。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中医养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和科学指导。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肾)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肾)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肾)肾(附:命门)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

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

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一)肾的解剖形态1.肾的解剖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

“肾两枚,附脊第十四椎”(《类证治裁·卷之首》)。

2.肾的形态结构:肾有两枚,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医贯》)。

(二)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1)精的概念与分类①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重要范畴。

在中国气一元论发展史上,精气论者以精、精气释气,即精、精气就是气。

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气和精或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与精虽同属于生命物质系统范畴,但精是除气之外的精微物质的总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

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

故曰:“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前一个“精”字即指广义而言。

广义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②精的分类: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

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毛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

跟《黄帝内经》学养生——肾脏篇

跟《黄帝内经》学养生——肾脏篇

跟《黄帝内经》学养生——肾脏篇《黄帝内经》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从五脏在人体内的分布来看,肾脏是深藏于最下部,这也应是“主蛰”的一个表现。

反过来说,凡是需要深藏的东西,都是比较珍贵的,如我国在国家安全方面自古就有“深挖洞,广积粮”的传统,对于战时来说,没有比粮草再重要的了。

而老百姓但凡有什么珍宝,第一想到的也是深埋到土中才能感觉到安全。

就是说,所有珍贵的、传世的重要宝物,都会深藏起来。

同理,藏匿于体内最深处的肾也一样,其珍贵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说肾“宜藏不宜泄”。

肾为先天之本,肾就是树根,根深才能叶茂。

但是,在传统文化断失、自由思潮泛滥的时代,世人的欲望如脱缰野马,熬夜、酗酒、纵欲、过度运动等等疯狂发泄性的不良行为,尽情上演,“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等到精气耗尽、病魔缠身时,对死亡的恐惧战栗已经晚了。

前有耗泄肾精而乐不知停,后再病魔缠身而恐惧终日,《黄帝内经》又说“恐伤肾”,真是乐极生悲之后,悲恐再来伤肾,环环相扣,生怕奔向地狱的脚步会慢下来。

然而,耗伤肾脏的行为难道仅仅是伤害我们的健康这么简单吗?《黄帝内经》有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身本是一小天地,天地只是一大人身而已。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藜民百姓,都“重死轻生”,在父母生前就开始计划选一个“风水宝地”来安葬他们,以便为家族后代带来好的运气。

这种观念其实也是肾的“蛰藏”功能的一种体现。

风水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否定。

一个家族祖坟风水的好坏,的确会对一个家族的兴衰起着关键的作用。

所以每一个家族都将祖坟的选址和保护作为头等大事。

特别是那些帝王将相们,更是将自己的坟墓修得坚固而又隐蔽。

这样来看,坟墓不就是人体的肾吗?对于那些邪淫无度的人,你这种耗损自己精液的行为,与刨毁自家祖坟有什么两样呢?这其实就是古人诫之又诫的“万恶淫为首”的来历。

淫邪,伤害的不仅是你的身体,还有你家族的风水。

另外,人在渐渐衰老之后,都会深居简出,好静而恶动。

医学知识之肾

医学知识之肾

肾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

腰为肾之府。

肾在脏腑系统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脏器,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骨生髓,又主纳气,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有关。

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1)主生长、发育:幼年时期,肾中精气开始充盛,人体生长发育迅速,更换乳牙,头发亦逐渐茂盛;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逐步旺盛,身体日益健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肌肉强壮,牙齿坚固,头发黑亮;待到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减,人体逐渐衰老,不但生殖机能丧失,而且头发斑白,牙齿动摇,耳聋失聪,面憔无华。

(2)主生殖: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殖功能主要与肾有关。

一方面肾能藏精,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精能化生“天癸”。

所谓“天癸”,是一种能够促使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由先天之精所化,在后天之精的滋养下成熟。

随着“天癸”的发生、发展和衰减,人体的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出现发育、成熟及衰退的同步变化。

2.主水液: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而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由肾摄纳,才能使人体的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

4.濡养温煦脏腑:肾中除藏有精气外,还有肾阴、肾阳。

肾阴,对机体各组织器官起着滋养和濡润作用;肾阳,对机体各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

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是各脏阴阳的根本。

所以,肾阴、肾阳又称为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中医基础理论肾详解

中医基础理论肾详解
及肾精亏早衰。 ▪ 为补肾填精的要药。
肾的功能及证治
▪ 地黄1
肾的功能及证治
▪ 熟地黄2
肾的功能及证治
▪ 山茱萸 ▪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 [功效应用] ▪ 1.补益肝肾,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阳痿。
▪ 2.收敛固涩,用于肾虚的遗精,遗尿,崩 漏等。
肾的功能及证治
▪ 山茱萸1
肾的功能及证治
▪ 山茱萸2
肾的功能及证治
▪ 山茱萸3
肾的功能及证治▪ 山药来自▪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肾经。 ▪ [功效应用] ▪ 1.补脾养胃,用于脾气虚弱或气阴两
虚。 ▪ 2.补肺生津,用于肺虚喘咳。 ▪ 3.补肾涩精,用于肾气虚证。
肾的功能及证治
▪ 山药1
肾的功能及证治
中医基础理论肾课件
肾的功能及证治
▪ (一)生理功能 ▪ 1.主藏精 肾藏精指肾对精气有摄纳、贮存、
封藏的生理功能。 ▪ 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互相充养,
“肾为先天之本” ▪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肾精所化之气,称
为“肾气”—主要功能是主持人体的生长、 发育和生殖。
肾的功能及证治
▪ 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包括肾阴 和肾阳两方面。
肾的功能及证治
▪ 2.主水 肾主水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 液代谢的功能。是由肾对水液的蒸腾气化 作用。
▪ 肾气化失常—少尿,水肿等。 ▪ 气不化水—小便清长,尿多,尿频等。
肾的功能及证治
▪ 3.主纳气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 的清气而行调节呼吸的功能。
▪ 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呼吸困难,动则气 喘。以老人久病多见。(用人参蛤蚧散)
▪ 山药2
肾的功能及证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医养生-肾解读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