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专题练习附答案专题: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一、选择题(一)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
据此完成1--3题。
1、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A.含沙量大,水量大B.含沙量大,水量小C.含沙量小,水量大D.含沙量小,水量小2、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A.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3、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是()A.防洪B.拦蓄泥沙C.灌溉D.发电参考答案1---3、D C B(二)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
据此完成1--3题。
侵蚀强度等级1999年2005年2010年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1.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A.轻度侵蚀B.中度侵蚀C.强度侵蚀D.极强度侵蚀2.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A.修建公路B.居民点建设C.矿产开采D.过度放牧3.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①调整农业结构②修建梯田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用滴灌技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B 2.C 3.A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轻度侵蚀呈负增长;中度侵蚀变化比例为2.93%;强度侵蚀为1.3%;极强度侵蚀为1.52%。
故B正确。
第2题,材料显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点状分布。
故C正确。
修建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线状;一般情况下,居民点建设不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山区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状。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中,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降水对水土流失的作用?A、暴雨强度大B、坡度陡峭C、植被覆盖率低D、土壤结构疏松2、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多种措施中,下列哪种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减少地表径流?A、退耕还林还草B、修建梯田C、修建淤地坝D、生物固土3、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地质作用?A、岩浆活动B、地震作用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4、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A、过度放牧B、乱砍滥伐C、兴修梯田D、陡坡开荒5、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地形坡度大B. 降水量不足C. 植被覆盖率低D. 土壤质地疏松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A. 退耕还林B. 建设梯田C. 植树造林D. 破坏植被7、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不包括:A. 地形起伏大,多沟壑B. 气候干旱,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C. 土质疏松,易被侵蚀D. 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8、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有效方法?A. 建设梯田,减少坡地径流速度B.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C.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D. 加强工业污染控制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低B、地形起伏大C、气候干旱D、人类过度开发 10、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物措施?A、植树造林B、种草护坡C、建设梯田D、修建水库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植被破坏B、过度放牧C、降雨集中且强度大D、采矿活动12、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大量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B、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平衡C、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当地经济收入D、扩大工业生产,以增加就业机会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森林植被破坏B. 河流洪水灾害C. 农业生产过度D. 气候干旱少雨1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A. 退耕还林还草B. 建设梯田C. 植树造林D. 引水淤灌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量过多B. 地形坡度大C. 人类过度开发D. 植被覆盖率高1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A. 建设水库B. 退耕还林还草C. 大规模修建梯田D. 增加化肥施用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高、类型多,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山地大面积林地被开辟为梯田,山地失去植被的保护,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引起环境变化,所以说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毁,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4分)【答案】(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理由:位于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
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解析】(1)仔细读图,结合中国地形、胡泊、人口等分布状况可知,A地区位于武夷山山区,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森林资源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而本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从而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B地区在鄱阳湖沿岸,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污水排放量大,而且围海造田现象严重。
所以该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止水污染等。
(2)A地区在武夷山山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季节变化增大,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而且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在河流下游地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同时在河流的枯水期,可能因为水量减少,造成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选择题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甲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
选择题关于黄土高原位置和降水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季节变化也较小B.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中纬度地带,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高原向山地过渡的区域C.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D.黄土高原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主要属于地形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黄土高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所以C正确。
选择题下图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指()A. 冬季所刮的西北风B. 冰川侵蚀C. 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D. 夏季多暴雨【答案】D【解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是流水的冲刷,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对土质疏松的地表冲刷强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动力是夏季的暴雨,D正确。
选择题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 ②③⑤B. ①②③C. ①②⑤D. ①④⑤【2】系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A. 建材产业B. 沙漠旅游休闲业C. 光伏发电产业D. 沙生中药材产业【答案】【1】C【2】A【解析】试题分析:【1】该题主要考查草方格沙障在治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草方格沙障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使风力减弱,阻止沙丘的移动,保护铁路线;同时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在固沙植物作用下,土壤条件逐渐改善。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的沉积B.流水的侵蚀C.断裂作用D.内力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形成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形成原因的认知水平。
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降暴雨,雨水严重冲刷,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故答案选B。
【考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形成原因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形成原因的认知水平。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向周围环境大势掠夺资源,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故答案选D。
【考点】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原因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植树种草B.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C.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水土流失会逐渐减轻D.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水土保持,故A正确;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提高了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水土保持,故B正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水土流失不会减轻,故C项叙述错误,答案选C;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故D正确。
高三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
高三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1.读某区域图,关于图中沼泽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河流有凌汛,容易泛滥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D.距北冰洋近,降水丰富【答案】D【解析】沼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有凌汛现象,导致两岸积水,形成沼泽;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导致积水;而蒸发弱,距太平洋和大西洋较远,降水较少。
故选D。
【考点】湿地2.(10分)【地理—环境保护】浙江省地属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浙江省独特的“水”、“土”和“植物”的时空组合,决定了浙江省水土流失的特征。
下图为浙江某地不同土地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分布的对数曲线。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描述浙江省水土流失特点。
(4分)(2)分析浙江省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6分)【答案】(1)工矿地、园地、林地和草地以轻、中度侵蚀为主(4分);强度侵蚀以上以坡耕地最为严重(2分)。
(2)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疏;红壤土层薄,易被侵蚀(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1)浙江水土流失的特点,即流水侵蚀强度的变化特点。
读图,横轴表示侵蚀强度,纵轴表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某种侵蚀类型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图例判断各曲线的变化,工矿地、园地、林地和草地以轻、中度侵蚀为主,强度侵蚀及其以上侵蚀以坡耕地最为严重,占的比重最大。
(2)浙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坡耕地由于人类开垦,植被稀疏,保持水土能力差。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层薄,易被侵蚀。
【考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
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
据此回答小题。
【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答案】C【解析】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大,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
高三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
高三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1.读全国部分省区生态脆弱度统计表,推断山东省生态脆弱度值最接近:A.0.837B.0.456C.0.695D.0.580【答案】D【解析】山东省比河南距海洋近,水分条件优于河南,所以生态脆弱度,比河南小;但比安徽水热条件差,所以生态脆弱度比安徽大,对比四个数值,所以最接近0.580.故选D。
【考点】生态环境2.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答案】C【解析】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对。
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功效,A、B、D错。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答案】A【解析】在河流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对。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B错。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用,C错。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D错。
【考点】防护林的功效,森林的作用。
3.【地理~~环境保护】(10分)近些年,长江流域洪灾频发。
请结合下面左图和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上述两图所示问题及其与长江流域洪灾频发的相互关系。
(6分)(2)针对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请列举相应的治理措施。
(4分)【答案】(1)左图反映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大,右图反映出洞庭湖面积缩小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洪水增多、湖泊面积缩小,导致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涝增多,洪水增多也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小。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单元检测同步导学 鲁教版必修3
第3单元第1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2011·福建六校联考)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矿 B.土质疏松C.修筑梯田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2.有关①②③④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内蒙古高原B.②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水资源丰富C.③地不适合种植柑橘D.④地地势平坦,热量充足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区,该地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这一问题的产生是黄土的土质疏松、当地多暴雨以及不合理开矿导致的。
第2题,①地位于黄土高原之北,在内蒙古高原上;②地位于太行山之东,在华北平原上;③地位于秦岭之南,属亚热带,可以种植柑橘;④地位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该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
答案: 1.C 2.A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B.乙C.丙D.丁4.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解析:第3题,乙地坡度大且无植被覆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4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答案: 3.B 4.C二、综合题5.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1)位置: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3)地表特征: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2.水土流失危害的主要表现(1)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对黄河的影响:使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用轮荒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2)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策略(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农林牧综合发展。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田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①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改善生态环境;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2)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①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
②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水土流失是自然规律,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
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对点演练]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同步练习:第十一单元《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
图中a、b、c、d四地最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2.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力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确保水土不出高原②选育良种属于生物措施③轮作套种属于农业技术措施④塬面上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要保塬、护坡、固沟。
“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固沟”,即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因此最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是沟谷发育最为完整的a地。
第2题,黄土高原的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通过改变沟壑纵横的地表,来实现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水平梯田应在缓坡修建,考虑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条件、水分条件和地貌条件,梯田不应作为黄土高原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选育良种属于农业技术措施。
答案 1.A 2.B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水、入渗强度、坡面质地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坡段侵蚀量也不相同,下图表示侵蚀量在坡面上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可知坡面中侵蚀最严重的坡段是()。
A.坡面B.坡面中段C.坡麓D.沟底4.从图中信息所示角度考虑,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最重要的措施是()。
A.保塬,平整土地B.护坡,封坡育林育草C.固沟,沟底轮作套种D.宣传,建立预警机制解析从图中看出坡面中段侵蚀量最大,因此对应的治理措施为护坡(封坡育林育草)。
答案 3.B 4.B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据此回答5~7题。
径流带降水量(mm) 蒸发量(mm) 径流深度(mm)甲<200 <200 <10乙200~400 200~400 10~50过渡带400~800 300~400 50~300丙800~1 600 400~700 300~900丁>1 600 >700 >9005.A.甲水土流失B.乙荒漠化C.丙水土流失D.丁土壤的次生盐碱化6.表中乙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是()。
鲁教版地理必修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测试
2011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地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由,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 亿吨。
据此回答 1~ 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由是()A .长久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分放牧和过分樵采C.土壤松散,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狂风现象分析: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历史悠长,长久的毁林开荒致使植被损坏严重。
土质、降水、干旱、狂风均属自然原由。
答案: A2.陕西省六道沟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A .保水、保土、保肥B .防洪治涝、降低地下水位C.保塬、护坡、固沟 D .开沟引水、扩大浇灌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保塬、护坡、固沟。
答案: C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域民众对顶面平展广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聚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3~ 4题。
3.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①甲地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坦土地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假如不施加人为举措,若干年后塬面界限有可能变成()A . aB . bC. 1 020米等高线D. 1 010米等高线分析:图中甲地是沟谷,能够采纳打坝淤地的方式;乙地为缓坡,能够整修梯田;丙为塬地,应平坦土地;丁为斜坡,应栽种被护坡。
若不施加人为举措,若干年后,跟着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塬面很可能会退后。
沟谷地点应当侵害更严重,塬面退后程度最大。
答案:(2010 黑·龙江哈九中 )采纳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模型试验 ,查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
据下表数据达成 5~ 7题。
不一样植被覆盖率林草举措减流减沙效益表植被覆降水量 ( 径流产生 入渗量 ( 产沙总 减流效 减沙mm/30 量 (mm/30mm/30 效益 ( 盖率 (%)量 (g)益 (%)min) min)min)%)100 6085 6070 6060 6040 6020 60605.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B .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C .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D .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分析: 依照表格数据,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随入渗量减小而增大。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1.下图为我国三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阅读下列各图,并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8分)(1)成都地处我国,昆明地处我国。
(填地形区名称)(2分)(2)简述横断山区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与图2河段的差异。
(8分)(3)C地形区地表形态特征是,简述形成这样地表形态的原因(4分)(4)图3中B地区其地貌单元的名称是平原,其形成原因是。
(4分)【答案】(1)四川盆地云贵高原(2分)(2)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而短小,干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深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水文水系各8分)(3)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植被破坏严重。
(4分)(4)渭河平原地壳断裂陷落,河流冲积而成(4分)【解析】(1)本题要求熟记中国省级行政中心所处地理位置,熟记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并且要落实到图中。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地处我国四川盆地;昆明是云南省省会,地处我国云贵高原。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等方面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从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等方面描述。
横断山区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是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而短小,干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深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而图2中河流自南向北再向东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少,干流落差小,径流量小,水流平缓,含沙量少,有结冰期、凌汛。
(3)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及地表地理事物的分布可以推断C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形区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地处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该地气候方面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土壤方面该区域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该区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4)根据图3中经纬度位置、等高线分布、河流流向与分布等信息可知B地区地貌单元是渭河平原,该地形区是由于地壳断裂陷落,地势降低,进而有河流发育,经河流冲积作用而形成的平原。
地理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从容说课】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淤地坝【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投影:黄土高原)(新授)(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高一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
高一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1.下图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示意中,④所表示的是A.毁林开荒B.人口增加C.土质疏松D.土壤肥力下降【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的生态环境各个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分析,④由于水土流失而导致,进而导致了粮食单产下降,故判断为土壤肥力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合图示的因果关系分析即可。
2.读图,回答问题。
【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词“为了加强水土流失”“最应退耕还林(草)”,获取有用信息:坡度最陡的耕地最应退耕还林(草),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B。
【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径流量最丰富的河流沿岸地区即为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
由此选出正确选项 D。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30%~40%,而目前只有10%,1998年,仅雅砻江沿岸就有3 000多公顷原始森林被砍光。
材料二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加之围湖造田,使长江流域的湖泊面积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减少了33.3%。
因此,近年来长江洪水频繁。
材料三长江流域现有4亿多人,就连泄洪区内也住满了人,且发展了相当规模的经济。
(1)长江上游森林对长江流域所起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乱砍滥伐这里的森林,会导致长江__________增多,__________灾害加重。
(2)材料表明目前湖泊对长江干支流径流的__________功能大大降低。
(3)材料反映了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与流域的__________不相协调,因此我们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搞好国土__________工作。
(4)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在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都要走__________的道路。
第十二单元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种对地形地势的叙述,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C.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低湿地、盐碱地广布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发育了大量的沟谷,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第2题,黄土高原上小流域众多,并且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产生水土流失的完整系统,从小流域综合整治入手,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 1.D 2.B(2013·大同模拟)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流水侵蚀4.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还荒C.c地种苹果、柑橘等水果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处是大风带走沙尘,故属于风力侵蚀,②处发生降尘,属于风力堆积;③处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以流水侵蚀为主;④处是华北平原,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开始堆积,即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第4题,a地位于沙漠地区,水分条件差。
b地水分条件比a地好,应退耕还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荒漠化扩大。
高中地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为例-练习 鲁教版必修3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下表是1 990年和2001年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单位:万平方千米)比较,根据下表判断1----3题。
1.关于我国水土流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全国水土流失的总面积在减少B .全国水蚀面积在减少C .风蚀面积在增加D .东、中、西部水蚀面积在减少2.下列省区中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是( ) A .新疆B .山西C .江苏D .湖南3.下列省区中风蚀面积较小的是( )A .内蒙古B .青海C .甘肃D .江苏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应为我国的( )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华北平原D .内蒙古高原 5.该区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是( ) A .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 B .流水的冲积作用造成的 C .风力沉积的结果D .内力作用的结果6.引起本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气象灾害B .地质灾害C .垦荒D .砍柴取薪7.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 .扩大农业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加强交通建设,扩大煤炭外运 C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D .增加煤炭生产,多输出煤炭8.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上升 B .地壳下沉 C .断裂作用 D .水土流失9.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A .地势低平B .地势坦荡C .沟谷发育D .波状起伏 10.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 .凌汛B .地上河决口C .水土流失D .干旱 读“黄土堆积和基底地形图”。
据此完成11~1 3题。
11.据图判断该图所示的实际位置在哪个省区?( ) A .陕 B .晋 C .豫 D .甘 12.图中箭头所指是( ) A .黄土侵蚀的沟谷B .黄土堆积的山丘C .地壳下降后的凹陷地区D .地壳断裂地带13.下列耕作制度中,哪些应该改变( )A .轮作B .轮荒C .轮牧D .休耕 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从容说课】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淤地坝【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投影:黄土高原)(新授)(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生: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师:面积——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师: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长期的流水侵蚀,使得这一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师:请大家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略。
师: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概括起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板书)2、水土流失的危害师:大家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1:对当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生2:使大量泥沙汇人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回答很好,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板书)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就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板书)1、自然原因师:自然原因:——A.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B.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C.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D.黄土高原还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师: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a.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农民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
当已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后,就将其抛荒,另寻稍好的荒草地开垦,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
b.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例如,露天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人们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B.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战国以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
由于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
到194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不足10%,1985年仅为6.5%。
此后.党和政府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
(活动)根据“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
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才能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维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呢?(板书)三、水土流失的治理师:由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但人类只要控制自己的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
治理黄土高原必须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应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阅读课本54页,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生:(阅读)师:共有哪几种措施。
生: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师:工程措施包括固沟工程、护坡工程、保塬工程。
固沟工程——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其继续扩展,此谓“固沟工程”。
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护坡工程”。
保塬工程——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
师: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
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师:生物措施——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课件展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师:大家阅读知识窗,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活动)略师:(小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板书设计]师:(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2、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B.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鲁尔区例(典型资源型工业区)【从容说课】教材结构: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
(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
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教学难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着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师: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今天我们就要以鲁尔区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板书)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德国地图、鲁尔区地图)(板书)1、地理位置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生: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板书)2、交通条件师:鲁尔区的交通条件如何?生: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板书)3、资源优势师:鲁尔区的资源优势表现在哪里?生: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以上。
鲁尔区的煤炭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
(板书)4、鲁尔区的地位师: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人口和城市最为稠密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