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概念
行为金融概念
行为金融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因素对金融市场和投资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心理偏差和错误,并探究这些行为如何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的定价和波动。
以下是一些与行为金融概念相关的重要概念:
1. 心理偏差:指人们在决策中由于各种心理因素而产生的判断和行为偏差。
例如,认知偏差、情感偏差和行为偏差等。
2. 羊群效应:指人们在投资时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决策,而不是依据自己的独立分析。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进或过度卖出的情况。
3. 过度自信: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高度自信,而忽视风险和潜在的损失。
这种现象在金融投资中常常导致过度交易和失败的决策。
4. 锚定效应:指人们在决策中过度依赖或过度受到先前信息或经验的影响,而无法真正独立思考和评估新的信息。
5. 损失厌恶:指人们对损失的反应比对同等金额的收益更为强烈。
这种情绪影响了人们在投资中的风险偏好和决策。
6. 信念坚持:指人们对一旦形成的信念保持坚定,而不愿意接受新的事实和证据,这可能导致在决策中忽视对立观点和信息。
通过研究和了解人类的行为金融学概念,投资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波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金融决策。
行为金融学名词解释
行为金融学名词解释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和心理因素对金融市场运作和资产定价的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 决策偏差(Decision Bias)决策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或认知错误而偏离理性决策的现象。
例如,过度自信导致高估个人的投资能力,羊群效应引发投资者跟风行为等。
2.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锚定效应指在决策过程中,个体对于可得信息过度依赖之前接收到的信息,从而在判断或评估中产生固有的偏差。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参与者可能会根据之前的股票价格做出决策,而不太考虑其他因素。
3. 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模仿大多数人的决策行为,而不依据自己的研究和分析进行投资。
这种效应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情况,从而导致资产价格波动。
4. 卖出压力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卖出压力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亏损头寸时更愿意卖出盈利头寸,而不愿意卖出亏损头寸。
这种行为主要是出于投资者对亏损的恐惧,导致他们更倾向于保留亏损头寸,并忽视了市场环境的变化。
5.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同等规模的收益的敏感程度。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投资者在决策时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更大的收益。
这种心理现象可能导致投资者过度谨慎或回避高风险的投资。
6. 短视行为(Short-Termism)短视行为是指投资者过于关注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为。
这种行为倾向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因为投资者会追逐短期盈利而忽视公司的长期潜力。
7. 价格溢出效应(Price Overreaction)价格溢出效应指投资者对于新信息的反应过度,导致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例如,一个公司公布了好的财务数据,投资者可能会过度买入导致股价涨得过高,在后续的调整中可能出现价格回调。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其中涉及着各种不同的行为者和因素。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的是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其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对市场决策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是与传统金融学相对立的一个领域,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并根据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行决策。
然而,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参与者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个人偏好和行为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通过研究这些非理性决策行为,揭示了在市场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和市场波动。
首先,行为金融学提供了对投资者行为的深入理解。
传统金融理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且效用最大化的,但实际上,投资者经常受到情绪和偏见的影响,做出与他们的最佳利益相悖的决策。
例如,投资者在市场上往往会被群体行为和情绪投机所牵引,从而导致市场的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进一步影响市场价格的形成和波动。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偏见,以及它们对市场的影响。
其次,行为金融学揭示了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和异常现象。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市场价格并不总是反映基本面价值,而是受到投资者情绪和行为偏见的影响。
例如,在市场上存在着羊群效应,即投资者会跟随他人的决策或选择与大众一致的方向。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和过度波动,进而使市场出现泡沫和崩盘。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以及市场异常现象的形成。
第三,行为金融学提供了对金融市场中决策制定者行为的洞察。
金融机构和交易员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金融理论往往将决策者视为完全理性和冷静的计算机,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决策者也会受到情绪和行为偏差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对决策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对市场的动态变化作出预测和调整。
最后,行为金融学还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构建。
举例说明行为金融学对公司金融发展影响
举例说明行为金融学对公司金融发展影响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对金融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旨在解释为什么人们在金融决策中会表现出非理性行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公司金融发展方面,行为金融学对于理解和改善公司的财务决策、投资决策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层次来详细介绍行为金融学对公司金融发展的影响。
一、个体层面1. 心理偏差:行为金融学研究了人们在进行金融决策时存在的心理偏差。
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和羊群效应等心理因素都会导致个体在投资或财务决策中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了解这些心理偏差可以帮助公司管理者更好地预测和评估员工或股东的行为,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风险管理策略。
2. 决策框架:行为金融学提供了一些决策框架,帮助个体在金融决策中更加理性和明智。
心理账户理论强调了人们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并根据不同账户的目标和约束来进行决策。
公司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设计员工的薪酬制度,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实现公司的长期目标。
二、团队层面1. 群体行为:行为金融学研究了群体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广泛研究。
公司可以通过了解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影响,更好地制定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2. 信息传递:行为金融学也关注信息在团队中的传递和共享。
研究表明,团队成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过滤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公司可以通过优化内部沟通机制和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来改善团队决策质量。
三、组织层面1. 激励机制:行为金融学研究了激励机制对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的,但行为金融学发现人们在面临激励时会表现出非理性行为。
公司可以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结果来设计更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绩效和满意度。
2. 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也对公司的风险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人们在面临风险决策时往往存在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等心理偏差。
公司财务中的行为金融影响
公司财务中的行为金融影响【摘要】公司财务中的行为金融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行为金融理论深入探讨了投资者行为和决策中的心理偏差,对公司财务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市场情绪与股价波动密切相关,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公司财务表现。
行为金融还对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行为金融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行为金融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启示在于重视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情绪的变化,以及有效管理心理偏差,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
公司财务中的行为金融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引起更多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公司财务、行为金融、理论、心理偏差、市场情绪、股价波动、财务表现、投资者情绪、风险管理、总结、未来研究、业绩启示。
1. 引言1.1 公司财务中的行为金融影响公司财务中的行为金融影响不仅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和市场情绪,从而优化财务决策和风险管理,也可以为公司的财务表现带来一定的启示。
未来,研究者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行为金融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行为金融理论来指导公司的财务决策和管理策略,从而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和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行为金融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更是一种可以帮助公司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2. 正文2.1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行为金融理论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金融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决策和行为。
与传统金融理论不同的是,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并非理性行为者,他们受到各种心理偏差和情绪影响,从而导致了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羊群效应、心理账户等。
投资者常常被情绪驱使做出不理性决策,例如追逐热门股票、过度买入卖出、忽略风险等。
行为金融理论的出现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醒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应当认识到市场的非理性和无效性,尤其在制定投资策略和决策时应对其进行充分考量。
行为金融学的概念
行为金融学的概念一、前言行为金融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心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人类在投资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特征以及这些行为特征对金融市场和投资效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行为金融学的概念。
二、行为金融学的起源行为金融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开始研究人类在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偏差。
他们发现,人们在面对同样的选择时,会因为各种心理因素而做出不同的决策,这些决策可能与理性经济学模型所预测的结果不同。
这一发现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领域——行为经济学。
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这些心理偏差不仅存在于个体层面上,也存在于市场层面上。
这些行为特征对金融市场和投资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
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1. 人类在投资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偏差人们在投资决策中会因为各种心理因素而做出不同的决策,这些心理偏差可以分为认知偏差和情感偏差两类。
其中认知偏差包括过度自信、过度乐观、过度关注已知信息等;情感偏差包括损失厌恶、避免风险等。
2.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效果的影响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由于人们在投资决策中存在各种心理偏差,导致他们往往会做出不符合经济学模型预测的选择。
这些选择可能导致投资效果不佳,甚至造成重大亏损。
3. 行为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行为金融学研究还发现,由于市场参与者也存在各种心理偏差,导致市场价格往往不符合基本面价值。
这些价格波动可能会引起市场失灵,从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金融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
其中实验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受试者进行投资决策实验,来观察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
五、行为金融学的应用1. 投资决策了解人类在投资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偏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制定投资策略,避免因情感偏差而产生错误决策。
金融学的学科方向
金融学的学科方向
金融学是研究关于资金获取、投资和管理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学科方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融学学科方向:
1. 企业金融:研究公司和企业的融资、投资和盈利管理,包括资本结构、资金预算、风险管理等。
2. 投资学:研究投资决策和资产管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风险评估、资产分配等。
3.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研究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角色、金融市场监管等。
4. 金融工程:研究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的设计、定价和风险管理。
5. 国际金融:研究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的金融问题,包括外汇市场、国际投资、国际资本流动等。
6. 金融科技(Fintech):研究金融技术的应用和影响,包括在线支付、
数字货币、区块链等。
7. 行为金融学:研究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行为的心理、认知因素对金融决策的影响。
8.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金融市场和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工具。
9. 金融法律与合规:研究金融法律和规章制度对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监管和合规要求。
这些学科方向代表了金融学的广泛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特定的学科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此外,金融学还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交叉,可以与这些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和跨学科应用。
行为金融学课程大纲
行为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行为金融学课程代码:BFN101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一、课程简介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综合金融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本课程将介绍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投资管理、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实际金融领域。
二、主要内容1.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经典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的对比- 心理学理论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偏差和误判2. 决策心理学与金融决策- 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判断和决策中的启发式和认知偏差-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因素3.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金融- 投资者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波动- 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过度反应4. 金融市场行为与资产定价- 市场有效性与无效性- 市场异常回报与行为因子- 行为金融学在资产定价中的应用5. 风险管理与行为金融学- 风险偏好与风险规避- 心理账户理论与投资组合决策 - 行为金融学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6. 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问卷调查与统计模型-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每节课将由教师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应用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行为金融学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4. 参与度(10%):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提问等。
五、参考教材1. Richard H. Thaler and Cass R. Sunstein (2008).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Penguin Books.2. Meir Statman (2017).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 How Investors and Markets Beha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 H. Kent Baker and Victor Ricciardi (2014). "Investor behavior: The Psychology of Financial Planning and Investing", Wiley Finance.六、备注本课程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证研究材料,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行为金融学理论,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研究引言:金融市场一直被认为是理性决策的天堂,然而,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却揭示了市场参与者常常受到情绪、认知偏差和行为模式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研究发现,并分析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资产定价、投资决策、市场效率以及市场波动等。
其中,资产定价领域关注的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的理性定价是否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而投资决策领域则研究了个人和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存在的非理性行为。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通过对市场效率和市场波动的研究,探讨了市场中投资者的追逐同样效应和反转效应等现象。
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金融学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室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对金融市场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寻找市场中的行为规律和现象。
实验室实验方法则通过对参与者进行金融市场情境下的实验,观察他们的决策行为和盈亏偏好。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充分验证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假设,并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发现1. 情绪对市场决策的影响行为金融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情绪对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情绪的负面效应可以导致投资者出现恐慌情绪,从而出现大规模的抛售行为,引发市场的暴跌。
相反,情绪的正面效应则会导致市场的过度乐观,从而引发市场泡沫的出现。
因此,在金融市场中,有效控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至关重要。
2. 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常常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造成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例如,过分关注过去的业绩表现,将此视为未来表现的准确预测。
此外,人们往往更愿意避免损失而不愿意追求收益,这导致了投资者在决策时过于保守的行为。
3. 行为模式的存在行为金融学研究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即市场中常见的投资行为,如超买和超卖行为。
这些行为模式在金融市场中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指标进行识别和分析。
行为公司金融
B.兼并与收购 经理人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 经理人的羊群行为
24
TCL的国际化并购
2002年10月到2004年9月的两年时间里,TCL集团接连并 购了德国施奈德公司、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以及 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的手机业务,走上了一条靠跨国并购 实现规模扩张的国际化之路
2004年6月,TCL通讯与法国阿尔卡特合资组建TCL-阿 尔卡特移动电话有限公司(简称T&A),为阿尔卡特以 现金和全部手机业务相关资产、权益和债务等合计价值 4500万欧元注入新公司,占股比例为45%;TCL通讯则 投入5500万欧元现金认购余下的55%股
10
3. 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
指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和分析 信息的过程中,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 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
研究者让一些男士在电话中与他们不相识的女士交 谈,事先告知一些参与者,与他们谈话的女士相 貌很漂亮;告诉另一些参与者,与他谈话的女士 相貌不好。结果发现,那些被告知与很漂亮女士 的谈话,比与那些不漂亮的女人的谈话热情得多 。原因在于,男士与“漂亮”女士谈话时更热情也 更可爱,对方便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在并购行为方面,并购公司股东财富的损失是否与 管理者的非 理性出价有关
4
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角度
第一 种:强调投资者(即公司所有者)的不 完全理性。将公司管理层融资和投资决策 看做是对证券市 场定价偏差现(mispricing) 的理性反应。
第二种:强调公司管理层的不完全理性。 该方 法研究公司管理层的非正常偏好及决 策偏差现象。
11
4. 控制幻觉(Illusion of control) 经理人常会潜意识夸大他们对决策结果的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公司金融并购分析
式的原主动并购公司股东 是非 负的;比较并购 目标公 司 的配 比公 司而 言 , 目标 公 司 的股 东 获 得 的并 购后 的长 期
于 目标 公 司在 知 道 并购 方 被 高 估 的估 价最 终 是 会 被 调 整 的 为 什 么 还 要 同 意 被 并 购 呢 ?hee S lf ir和 Vsn (0 2 认 i y2 0 ) h
融 学者 产 生 了对 行 为理 性 和 有 效 市场 的 质疑 , 进 了行 为金 融 及 行 为 公 司金 融研 究 的兴 起 与 发 展 。 为金 融 促 行
从 投 资 者 非 理 性 角度 出发 , 为 投 资 者 是 有 限理 性 的 , 章 从 资 本 市 场 的误 定 价 和 管 理 者 的 过 度 自信 入 手 粗 认 文
略 介 绍 行 为 公 司金 融理 论 对公 司并 购 的 影 响 。 关 键 词 : 为公 司金 融 : 定 价 ; 行 误 非理 性 个 体 。
中 图 分类 号 :80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0 6 83 (0 1 1— 0 8 O 10 ~ 97 2 1)4 0 3一 1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金融市场是指人们进行金融交易和投资活动的场所,是各种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借助心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研究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并就该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进行讨论。
1.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行为金融学研究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偏差,这种偏差可能导致市场无效,并使投资者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主要的行为金融学理论包括:效用函数的非理性假设、过度自信、羊群效应、损失厌恶和心理账户等。
2. 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行为金融学分析有助于解释市场中的价格异常波动,比如股票价格的超卖和超买现象。
其次,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解释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如过度自信和损失厌恶,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可以用来解释金融市场中的泡沫和崩盘现象,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
3. 行为金融学分析的实践意义行为金融学分析对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和纠正自己的非理性行为,并避免受到市场的误导。
其次,投资者可以利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来制定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效益。
此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了解投资者行为偏好,调整产品设计,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减少风险和提高盈利。
4. 行为金融学的挑战与展望尽管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行为金融学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机制,以提高理论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其次,行为金融学需要结合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分析,来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情境。
展望未来,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将为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优化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金融市场中,行为金融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偏差,可以更好地解释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和投资决策的非理性行为。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在金融市场中,不仅仅有经济学上的理性行为,还存在着种种非理性的行为和心理因素。
行为金融学便是研究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金融市场中的行为现象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1. 情绪与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将人们情绪与投资决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市场中情绪的波动会使投资者采取与基本面不符合的决策。
例如,在市场上出现熊市时,投资者情绪低迷,恐惧心理蔓延,更容易被从众心理所影响,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
而在牛市中,市场情绪高涨,投资者更容易受到贪婪心理的驱使,过度买入股票,造成市场繁荣。
2. 羊群效应与市场泡沫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指的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的影响,而不是根据市场基本面进行判断。
这种从众心理导致市场出现泡沫。
例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投资者追逐热门的互联网公司股票,而忽视了这些公司的真实价值,最终导致股价崩盘。
因此,投资者应当警惕羊群效应带来的市场风险。
3. 心理账户与套利机会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常常根据在不同心理账户中划分的资金进行决策。
这些心理账户可能包括不同种类的投资产品,例如股票账户、债券账户等。
投资者往往心理账户的亏损多于账户的收益,因此在决策时更容易偏向保守。
这种心理账户的划分也为套利机会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投资者可以通过建立多个心理账户,对冲不同账户的盈亏,获得额外收益。
4. 过度反应与市场的非理性行为金融学指出,市场参与者容易对市场消息做出过度反应。
例如,当一则利好消息发布时,投资者可能会过分乐观,使股票价格过高。
同样地,当一则利空消息发布时,投资者可能会过分悲观,导致股票价格被低估。
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会使市场波动加大,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总结起来,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揭示了人们在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和心理因素,并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1. 引言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研究人们的行为决策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
相比传统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更加关注人类行为中的偏差和非理性,旨在揭示金融市场中的行为模式并提供解释。
本文将介绍行为金融学的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 行为金融学的概念行为金融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学科,以对经典金融学模型进行修正和补充为特点。
传统金融学假设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冷静的和有信息完备的,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人类行为存在种种偏差,如情感影响、过度自信和羊群效应等。
行为金融学认为这些行为模式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3.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3.1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由Kahneman和Tversky于1979年提出。
该理论强调人们在决策中对损失和收益的态度不对等,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要远大于对收益的敏感度,即“损失厌恶”。
此外,前景理论还指出人们倾向于参考一个参考点进行决策,使得他们在面对获利时更为保守,在面对亏损时则更为冒险。
3.2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大众的行为,忽视自身的判断和决策。
这种效应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情况,从而引发市场的波动。
羊群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其他人的投资行为,而不是基于自己对资产的研究和分析作出决策。
4.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4.1 投资者行为分析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分析投资者的行为。
通过研究投资者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模式,可以预测和解释市场的变动。
分析投资者的情感对于预测市场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4.2 金融教育与决策辅助行为金融学还可以应用于金融教育和决策辅助。
通过了解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偏差,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决策辅助工具,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5. 行为金融学的未来发展行为金融学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偏好和选择:进一步研究人们的偏好和选择行为,探索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金融市场作为一个高度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投资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形成、交易行为以及市场波动等现象,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市场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人类心理和行为对金融决策的影响。
在传统金融学中,投资者被认为是理性、冷静、追求最大利益的个体。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类在金融决策中受到情感、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做出与理性决策相左的选择。
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或不足反应,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市场的非理性”。
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市场处于弱有效状态,即市场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是随机的,并不能从市场价格中获取超额利润。
然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会使市场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并导致市场失灵。
人们常常会出现投资决策的心理偏差,例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跟风行为等。
其中,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心理感受强于对同等金额的收益的感受,这导致了投资者更愿意承受巨大的风险来避免可能的损失。
而跟风行为则是指投资者会受到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影响,盲目跟从市场趋势,这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现象。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行为金融学关注的问题之一。
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市场参与者拥有完全的信息,并且能够合理利用这些信息作出决策。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市场参与者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某些参与者拥有更多或更好的信息。
这导致了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传播,从而产生市场偏差。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以更好地解释市场中的行为现象。
其中,套利行为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套利是指通过买入低估的资产并卖出高估的资产,从中获取收益。
行为金融学认为,由于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和市场的非有效性,套利机会在实际市场中并不总是存在。
行为金融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解读
1.行为金融: 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2.行为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组合。
经济心理学: 是关于经济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学科,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为个体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强调经济个体的非理性方面及其重要影响。
3.信息加工心理学: 或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它是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解释人类认知过程和复杂行为的科学。
4.实验经济学: 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的行为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理性人: 在决策时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并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的人。
5.有限理性: 人们在认知与判断上存在很多局限性,其活动受到自身的心理活动、个人情绪的影响. 。
6.行为学: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7.非理性: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也指那些反对理性哲学的各种非理性思潮,如惟情论、意志论、生命哲学、无意识、直觉论、神秘主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等。
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冲动的事。
8.经济人: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9.理性人:"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10.标准金融理论:标准金融理论关于资产定价的研究最早可上溯至巴舍利耶的《投机理论》,巴舍利耶认为,对于每一笔交易而言,既有购买者也有卖出者,前者认为价格会上涨,后者认为价格会下跌,而从平均来看,价格上涨和下跌的概率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开创了令后来者奉为圭臬的随机游走假说:资产的收益是无法预测的。
金融学研究方向有哪些?
金融学研究方向有哪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金融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研究方向,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现象、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以及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金融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首先,公司金融是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主要关注公司如何筹集资金、管理资金以及做出投资决策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这包括研究公司的资本结构,即债务与股权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例如,公司在考虑扩大生产规模时,是选择发行债券还是增发股票来筹集资金,这就需要对市场环境、利率水平、公司的偿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公司金融还涉及到公司的股利政策,即如何决定将公司盈利以何种方式分配给股东,是通过现金股利还是股票回购等方式。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能够回馈股东,还能向市场传递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信号。
其次,资产定价也是金融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
资产定价旨在确定各种金融资产的合理价格。
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资产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状况、公司基本面、市场供求关系、投资者情绪等。
资产定价理论试图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这些资产价格的变化。
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通过分析资产的系统性风险(β值)来确定其预期收益率。
有效市场假说(EMH)则认为在有效市场中,资产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用的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价格来获取超额收益。
然而,现实中的金融市场往往并非完全有效,存在着各种异常现象和非理性行为,这也为资产定价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再者,金融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以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和投资者的利益。
什么是“行为金融”,它如何对个人和团体决策产生影响?
什么是“行为金融”,它如何对个人和团体决策产生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金融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投资市场。
然而,投资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个人和团体决策的影响。
一、“行为金融学”基本概念“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借鉴心理学、经济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体系,在投资决策中考虑人类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它与传统的金融学有着很大的区别。
传统的金融学强调有理性和完备信息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人的决策行为是受到情感、经验、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影响的。
它认为人的行为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变量因素,才能更好地解释投资决策行为。
二、“行为金融学”理论框架“行为金融学”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实验研究、行为金融学模型以及投资者心理等三个方面。
实验研究是“行为金融学”的基础。
它通过实验,获取人们决策行为时的心理特征,深入探讨人的感知、思考、决策和行动等行为模式。
行为金融学模型是“行为金融学”的核心。
它主要研究投资者行为模型和规律,包括投资者风险偏好、信息获取、信息加工、资产配置等。
投资者心理是“行为金融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认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其投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投资者的情绪影响着他们的决策,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买卖交易,产生投资亏损。
三、“行为金融学”对个人和团体决策的影响1. 帮助投资者建立正确的投资心态投资者的心态是影响其投资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投资者的投资心态错误,将产生投资风险。
因此,知道什么是行为金融和行为金融学的知识能帮助投资者建立正确的投资心态,避免出现情绪买卖的现象。
2. 优化投资组合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避免过度集中投资、过于追逐热点等不科学的投资原则,以取得更理想的投资回报。
行为金融的名词解释
行为金融的名词解释导语:在当今投资环境中,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是投资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解释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所表现出的决策行为和心理偏差,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的概念和相关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方式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投资者的心理偏差、认知错误以及情绪因素等。
与传统金融学关注理性投资决策不同,行为金融学更注重分析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
二、认知偏差在行为金融学中,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其中一个重要的认知偏差是过度自信,即投资者对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决策能力过高估计,对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认识存在偏差。
另一个常见的认知偏差是“锚定效应”,即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过度依赖于已有的信息和经验,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信息。
三、情绪因素情绪因素在行为金融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投资者的情绪能够对市场的波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时,投资者容易受到恐慌和焦虑的情绪影响,导致大规模的卖出行为,进而加剧了市场的下跌。
相反,当市场出现大幅上涨时,投资者则容易受到贪婪和乐观的情绪影响,进而导致过度买入的行为。
四、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集体中的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其他人行为和意见的影响而做出相似的决策。
在金融市场中,群体行为的典型表现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受到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从而形成市场的集体行为。
例如,当大量的投资者开始购买某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也会受到其影响而纷纷跟进,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五、行为金融的实践应用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概念,许多投资公司和机构已经开始应用行为金融的原理来改进自己的投资策略。
例如,一些主动型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分析投资者的情绪指标和行为模式来调整自己的投资仓位和策略,以抓住投资机会和降低风险。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分析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行为金融学通过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偏差,揭示了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机制。
本文将深入分析金融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并探讨其对市场表现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行为金融学简介行为金融学,是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应用于金融决策研究的交叉学科。
相较于传统金融学注重理性决策的理论模型构建,行为金融学更关注投资者对信息的处理、决策的错误和情绪的影响等非理性因素,以及其对市场运行和价格形成的影响。
二、行为金融学的核心概念2.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金融市场中,买卖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
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参与者面临风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资产定价错误。
2.2 心理偏差心理偏差是行为金融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由于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偏差,他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个人情感和行为模式做出投资决策。
常见的心理偏差包括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羊群效应等。
三、行为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3.1 市场异常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市场异常。
例如,过度买入会导致投资者对某些资产的高估,从而形成泡沫;而过度卖出则可能引发资产价格下跌,产生市场抛售和恐慌情绪。
3.2 套利机会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市场出现套利机会。
当市场参与者由于心理偏差而错误定价资产时,理性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定价错误获取套利收益。
3.3 投资者规避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情绪影响,进而追求避险。
这种情绪驱动使得市场中的风险资产被低估,从而提供了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四、行为金融学对投资决策的启示4.1 谨慎买入策略行为金融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在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时应持谨慎态度。
不盲目追涨,而是应该通过仔细分析市场情况,避免跟风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1
• 更名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10.07% • 面对愈演愈烈的更名热,监管政策层面目前并无明
确限制,只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到工商 局变更登记即可。 • 低成本改名背后,是带来的股价上涨。据同花顺统 计,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 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
• 总之,虽然缺乏系统证据,但多元化和随后的归核化风波正可以用迎 合模型来进行研究。 在General Mills的多元化和随后进入专业化的案 研究中,Donaldson (1990)写到“就像在分析过度多元化对市盈率变化 趋势的影响的公司研究中一样”,公司花费很多精力去“证实投资者 对公司效率看法的显著变化趋势”。
券简称正式变更为“熊猫金控”,由一家 烟花生产商,彻底转型为一家金融公司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2
• 熊猫烟花只是众多加入改名热潮的上市公司之一,统计显示,从2015 年1月1日至4月17日,共105天,沪深两市共有79家公司变更证券名称。 如宝丽来舍弃餐饮与酒店业务,追赶热捧板块“高铁”,改名神州高 铁;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20
• 事后错误定价检验 • 第二种检验方法就是利用事后错误定价,它利
用未来回报率的信息来进行检验。这种方法认 为如果股价在经历了某个事件后持续下降,就 可以推断这支股票在事件发生时股价被高估了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21
• 同时期企业的标杆检验
• 上市公司更名的一个特点是紧跟时下的市场热 点。
• 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沪深两市更名的上市 公司共26家,其中23家是因为ST原因更改,只 有3家是主动改名,1999年,上市公司主动改 名逐渐增多,达到36家,2000年,主动改名的 进一步增多,超过80家。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4
• 类别1:投资者行为并非完全理性
• 这类方法假设证券市场套利是不完善的,证券 价格可能会出现极高或极低的极端值,但管理 者能够理性地识别这种错误定价,并且能够针 对错误定价作出相应的决策反映,但这个决策 可能会使得企业短期价值最大化,而伴随着价 格的修正会低估企业的长期价值
• 紧跟热点转型的熊猫烟花(600599)拟更名为“熊猫金控”,宣称网络金融 为其未来重要发展方向,遭到上交所两度问询。
• 还有的更名则奔着隐匿黑历史去的,因造假上市的绿大地,去年8月更名为云 投生态(002200),希望能通过改名,重拾投资者的信心。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7
上市公司更名历史回顾
8
• 1999年5.19行情以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改 名掀起“网络科技潮”,“科技”、“高 科”、“科创”等成为新名称中使用频率 最高的词汇。如2000年以煤炭、化工产品 为主要业务的“兰花股份”,摇身一变成 为“兰花科创”。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9
• 自此以后,上市公司的更名多紧跟当时的热点概念。2007年房地产市 场繁荣时,名字中带地产、置业的上市公司增多。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0
• A股中;西部资源(600139) 和浪莎股份(600137)以12次更名紧随其后, 西部资源曾用过东方电工、鼎天科技、绵阳高 新等名称。
• 遭上交所两度问询的熊猫烟花改名为“熊猫金 控”,正是青睐于当前正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
• 因主业下滑,科冕木业欲变身“朝阳行业”,更名天神娱乐,等等。 各公司更名理由各有千秋,但更名后都大多带来了股价的大幅上涨。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3
• 同花顺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A股就有 160家上市公司变更名称,2013年为151家。 而进入2015年以来,沪深两市更是上演改 名热潮,截至4月17日,共105天,已有79 家上市公司完成证券更名。
公司金融(研究生教学使用)
Topic 13 费解的资本市场与行为公司金融专题
周玮
Email:zhouwei@ 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
专题13 行为公司金融
• 上市公司“变脸”记 每4天有3家公司改名 • 2015年4月30日,上市公司熊猫烟花A股证
• 在最近一轮的更名潮中,环保、影视、游戏、金融等成为热门词汇。 • 2014年1月24日,鲁丰股份更名为鲁丰环保,表明进军环保产业的决
心。
• 2014年8月12日,远东电缆更名为智慧能源(600869),紧跟智慧城 市的概念,2013年9月,该公司刚刚由三普药业更名为远东电缆。
• 创兴资源(600193)的更名史很好地体现了更名要紧随潮流:创兴资 源上市之初证券名称为“厦门大洋”,2001年,更名为“创兴科技”; 2007年又改为“创兴置业”,到了2011年,改为现名创兴资源。
• 第三种检验方法就是利用横截面数据来检验股 价是否被错误定价,它利用精确的横截面理论 预测
• Baker,Stein&Wurgler(2003)的研究认为:具有融资约束的企业更容易 被错误定价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22
市场现象的解读(效率角度)
• 投资者的非理性会对资本市场价格产生影 响,甚至对企业的融资策略产生影响,最 终会导致财富在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此 外,错误定价会导致过度投资、投资不足 和资本的无效配置,最终使得整个经济发 生净损失
公司金融——研究生
24
• 企业合并和并购中的诅咒
• Shleifer & Vishny (2003)对合并和收购进行研究,提 出了,收购者利用其被高估的股票(相反,如果收 购者的股价被低估,他们会采用现金进行收购)收 购那些股价没有被高估的目标企业,通过这样就可 以为其股东提供更多的每股硬资产,从而可以防止 被高估的股价发生下跌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8
• 第三,即使没有信息优势,管理者也可能 只根据直觉经验就可以发现错误定价
• Baker&Stein (2004)的研究结论表明,一个成功的经验法则是当 市场流动性很强的时候发行股票,这时候的发行公告带来的价 格冲击较小。在卖空约束存在的情况下,高流动代表市场上非 理性投资者占统治地位,因此股价被高估。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3
专题13 行为公司财务
• 目前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 第一种方法强调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但
管理者是理性的,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和投资决 策正是对证券市场错误定价的一种理性反应
• 第二种方法强调管理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但 投资者是理性的,研究管理者决策中的非标准 偏好和判断偏误问题。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26
多元化与管理者择时
• Ravenscraft&Scherer (1987, p 40)利用1965年七月至1968年六月 期间的13家多元化合并的企业集团进行研究发现,企业集团进 行多元化合并的股票平均回报率是385%,而与之对应的标准普 尔425回报率仅为34%。Matsusaka(1993)的研究认为多元化 收购具有正的公告效应,而其他收购的效果却很差。Klein (2001) 利用1966年至1968年间的36个大企业集团进行研究,发现“多 元化溢价”为36%。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化合并中可能出现的股 票回报率的激增,进行多行业合并的企业数量在1967年开始增 长并在1968年达到了最高峰 (Ravenscraft&Scherer,1987, 第24、 161、218页)。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23
• 过度投资与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 美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泡沫,包括:1959-1962的电子繁荣、1967-1968 的成长股、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五十”、1977-1978的投机股、 20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股、生物技术股以及90年代末的网络股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27
• 这种势头在1968年中期开始下滑,Ravenscraft&Scherer研究发现, 1968年7月到1970年6月之间进行多元化合并的股票平均回报率损失了 68%,比同期标准普尔425高出三倍不止。公告效应也反映出投资者需 求的转移:投资者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多元化公告的反应趋于平 缓,并在80年代开始排斥多元化公告(Morck,Shleifer&Vishny, 1990a)。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5
• 这个方向的焦点假设: • 管理者能够识别错误定价并进行套利行为
吗?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6
• 第一,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企业有信息优
势
• Muelbroek (1992), Seyhun (1992)以及Jenter (2005)的研究均得出 管理者在参与自己企业的交易中会获得异常高回报,这些结论 就验证了这一点。Bradshaw, Richardson&Sloan (2003)提出,管 理者通过管理企业盈余或通过与之有冲突的分析师的帮助也能 获得信息优势
周玮 (西南财经大学)
公司金融——研究生
17
• 第二,企业管理者与基金经理同样聪明的前提
下,企业管理者较基金经理受到的约束少
• 这里有两个著名的有限套利模型:De Long等人(1990)的模型建立在管理者短 视的基础上,而Miller (1977)的模型建立在卖空约束的基础上。CFO相比于基 金经理而言,更倾向于基于长期视野来做决策,这是因为CFO获得市场估值方 式并不适用于基金经理。并且卖空约束使得基金经理无法模仿CFO,当一个企 业或部门的价值被高估时,CFO可以利用高能企业来增加股票供应量,但基金 经理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