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海淀高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14年北京高考一二模语文

2014年北京高考一二模语文

2014年北京高考一二模语文(作文)试题解析2014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题作文题:朗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书中,讲述了朗朗从一个普通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朗朗成功的秘诀。

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这引起了家长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

培养孩子不能求快,就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再说,像朗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家长丙说:是啊。

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收益。

他教育处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4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作文题请以“声音的味道”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50分)2014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题:请以“时间去哪儿了”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4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作文题 [请以“早知道结果是这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4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作文题某公司做市场调研,请路人为两款汽车打分(满分为10),以决定哪款是公司未来的主推车型。

回收大量问卷后,调研人员发现:A款平均分是7.5分B款的平均分为5分。

再仔细翻阅大家打分的具体情况:A款的得分都集中在6、7、8这几个分数中,B款的得分中有很多9和10分,也有不少是1和0分。

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未来主推B款汽车。

你对类似的事情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014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作文题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信任自己的翅膀。

2014年语文海淀一模试题解析

2014年语文海淀一模试题解析

高三语文月考2014.12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

东京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开始①,进校门便是一地金黄。

如果恰逢正午的太阳,景色更为壮观。

报载北京前两天下雪,想来北大校园里的银杏早已②。

银杏有大小,一地金黄的时间也有先后,可两座校园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刚来时老有梦里曾相见之感。

客居异国,不免思乡。

忽忆起杜牧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并无牧之之才气,也难得“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凭空觉得“十年一觉”四字惊心动魄。

曲指算来,从我第一次到北大寻梦,到今秋东渡访学,刚好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更何况适逢从“而立”走向“不惑”?倘若不是此次偶然的出游,造成一种时空的距离和陌生化的效果,或许不会如此清醒地“追忆逝水年华”,也不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十载燕园梦的③。

1.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确有 B.薄幸 C.曲指算来 D.东渡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凋零飘落飘逝B. 飘落飘逝凋零C.飘落凋零飘逝D. 飘逝凋零飘落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A.一场秋雨,一层.凉意B.一盏.明月静悬高空C.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D.一缕.花香浸润心间4.扬州三月美,瘦西湖景最佳。

在瘦西湖公园东北门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生碧涧鱼龙跃”,下面对句是其下联的一项是(2分)A.山色迎人秀可餐B.松排山面千重翠C.月照青山松柏香D.地辟天开指顾中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贺并称“小李杜”。

他以七言绝句著称,且擅长文赋,有《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B.“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欣赏的诗界名士,李白曾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称誉之。

C.“而立”、“不惑”出自《论语》,是古人形容年龄的词语,与之相类的词语还有“弱冠”“耳顺”“花甲”“古稀”“耄耋”等等,今人也时有使用。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扫描版,解析汇报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扫描版,解析汇报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上口,齿颊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解析】镌.(ju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对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关于本篇文档文件类型: Microsoft Word 2003(纯文字版)标题: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内容:2014北京朝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东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丰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海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石景山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西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六套)关键字: 2014 一模高考语文统计信息: 51页;56,778字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页面信息: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左侧)装订线-0.5厘米 售价: 3元(平均每套试卷0.5元)2014北京朝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6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

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

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

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

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

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深沉;可能会丙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

2014北京海淀高考一模语文(含解析)

2014北京海淀高考一模语文(含解析)

北京海淀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2014.4本试卷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_____②___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 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风糜良辰怆(chuàng)然召(zhāo)唤B. 风糜良晨怆(chuāng)然召(zhāo)唤C. 风靡良晨怆(chuāng)然召(zhào)唤D. 风靡良辰怆(chuàng)然召(zhào)唤2. 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兴味索然B. 乐此不疲C. 游目骋怀D. 声名大噪3. 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3分)A. 天开美景风云静B. 过江多少六朝山C. 爽气西来两袖清D. 座揽清辉万川月4.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 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2014海淀一模】2014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4海淀一模】2014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1. D2. A3. B4.C5.A6.D7.B(第3、6、7小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8. B 9.C 10.B (每小题3分)11. 自己的父亲(1分)12. 答案要点:①平息愤怒:没有请示,不敢擅自提及桓彝,示谦敬之意;②消除怀疑:回答非常迅速,让人感到不是临时应变之辞;③触发情感:高度赞扬桓彝的功德,评价中肯,触发桓温怀念追思之情。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3.(王)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共5分,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参考译文: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他后面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显于世。

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

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

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14.①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③浴乎沂风乎舞雩④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共8分。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学生如多写,选前4道小题评分)15.① C(3分)②答案要点:对当权者的讽刺、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对大唐帝国前途命运的隐忧。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得4分)③评分参考:共12分。

能结合诗句内容分析,2分;阐述具体、准确、深入,思路清晰,6分;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得体,4分;字数不足,每少20字减1分。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扫描版,解析汇报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扫描版,解析汇报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及答案(北京)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及答案(北京)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东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__________”。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2分)A.秋稔(rěn)东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 )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出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出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咏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城如期迁入。

2014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评析

2014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评析

2014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评析古风(四十六)李白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1]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2],闭关草《太玄》。

注:(1)当涂:当权。

(2)执戟:指杨雄。

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杨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作品评析: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李白在长安时期。

唐代从开国到这时共一百二十多年,与诗所言年数不合,“四十”二字可能有误,以古人诗文中常举成数而言,当为“二十”或“三十”。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天宝年间,进入了历史上所称的“盛唐”。

一方面唐王朝登上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也渐次呈露出由盛转衰的危机。

诗人以特有的政治敏感,以他的诗笔,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繁盛中充斥着腐朽的真实的历史画卷。

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

开篇四句是一节,重点在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

诗人只用“一百四十年”五个字,便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丰富的历史内容,推入诗句的背后,而用“国容何赫然”一句赞叹,启示人们自己去体味、领会,这是虚写的方法,非常经济的笔墨。

然而虚多则易空,故下文“隐隐”二句又转用实写的方法,选择一个极富有表现力的侧面──长安都城宫室建筑的雄伟壮丽,来给人们以“赫然”“国容”的具体感受。

十个字,字字精实。

“隐隐”,见出宫室的层叠深邃;“峨峨”,见出楼观的巍拔飞骞;“五凤楼”,见出其精工华美之巧;“横三川”,见出其龙蟠虎踞之势。

诗人有意将宏丽建筑安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以增其壮伟雄浑之感。

短短四句诗,虚实结合,使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的大唐帝国,以其富丽堂皇的面貌、磅礴的气势屹立在读者面前,令人不能不佩服诗人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

“王侯”二句言其众盛。

以灿然罗列的星月状王侯,亦似见其华耀骄贵之相;以弥漫聚散的云烟状宾客,亦似见其趋走奔竞之态。

2014年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解析

2014年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解析

2014年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解析作文题目:朗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书中,讲述了朗朗从一个普通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楼钢琴家的故事,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这引起了家长的热议。

有的说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尽快,有的说不同意,培养孩子不能太快……请根据材料作文。

题目刚出来,就有人说,题目结构很熟悉,这不就是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的样子嘛!其实待我们深入思考后,题目与世乒赛的2011北京高考作文还是有较大差异。

首先就命题水平来看,海淀区这次作文继续侧重学生思维的考查并且保障了一定的开放性。

材料提供的三个家长的观点和材料中朗朗父亲的观点,都是培养孩子成功的案例,但是你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尽相同,我们我们选取快还是慢的观点,都会发现,另一个相反的观点都将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也就是说你认可朗朗的快的教育方法,就需要解释清楚为什么梁启超的慢的方法不行,这也是与11年北京高考作文最本质的区别。

有同学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会在作文中采取单一论证的方法,只说快或是慢的好,而不去面对另外一个方面为什么不好,偏题之嫌明显,这其实是一种考试思维的躲避,忽视对论题的辩驳,是文章整体看来不给力。

这点望同学们务必注意。

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也是材料中重复出现的一个词汇:培养孩子!很多同学上去就抓住快或是慢,接着拟题亮剑:人生、世界需要慢生活等等之类,这就难免使贯通性审题思维之下的跑题,偷梁换柱的跑题,因为我们忽视了对快或慢的界定,就是材料中的关键词:培养孩子!也就是说,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必须要重视培养和成长的问题。

此外再谈一点就是材料应用:随着北京2014-2016语文考试纲要的颁布,直接的透漏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关注文化!而怎么去给这个文化定义吶?我们需要重视文学/文化方面的材料和思想,并且引发对文字、文学、文化的“三文”思考,再对作文中应用的同时,加上现实实例进行综合论证,才能使我们的作文在众多华翰中,熠熠生辉,夺人眼目!也就是说,此次作文看着似乎并无新意,但是陷阱还是有的,同学们还需要平时加强对审题的训练,毕竟在考试中,符合题意是第一要务。

2014海淀一模现代文阅读 北朝北朝详解

2014海淀一模现代文阅读 北朝北朝详解

• 答案:C D • 解析:C“失望于南朝人对石头的态度”与原文不符。 • D“从容放达的生活态度”在文中并未体现。
• 19.第⑤段说“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 调”,从全文看,南北朝的格调有何不同?形成 不同格调的具体原因有哪些?(6分) • 1、南朝:风流潇洒,疏放妍妙。北朝:纯厚朴 质,厚重恢宏。(2分) • 2、南朝:山清水秀,富庶发达;南朝人多具有 文人特质和情怀。北朝:战争频仍,赤地千里; 北朝人更实在坚忍,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凿 石刻像化为现实。(4分)

• •
• •
④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江南毕竟是富庶的,这给骚 人墨客驰骋怀抱提供了环境和条件。此时造纸术的突飞猛 进,使文人的挥洒酣畅淋漓。纸的襄助,推进了江南书风 向飘逸道媚发展,并大踏步地走向前卫。可是再也没有比 纸更脆弱的东西了,或堕于水或焚于火或蛀于蠹,千年下 来风流云散,难觅只字片纸。宋齐梁陈书法史中,有名姓 的书家二百人,他们留下名姓却无一丁半点墨痕,现在的 我们依凭什么来评说他们呢? • ⑤透过江南的风流潇洒,从此岸到彼岸,我立刻感受 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调。平时翻看史书,总觉得对北朝的 描述不及南朝那么热烈和幽默。北中国从来都是匈奴、鲜 卑、羯、氐、羌等部族混战厮杀的兵家之地,连年兵瑟而 致赤地千里。地域和气候熏陶了马背民族的尚武精神。他 们不像南朝人“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而在冲锋陷 阵上大显身手。这样的部族,文化品味又该如何…… • 4段 南朝生活富庶,造纸术发达,有很多有名的文人, 但没有留下多少作品。 • 5段 北朝连年兵战,百姓尚武。

北朝 北朝
①品味魏晋南北朝人和南北朝之间截然不同的审美情 调,一直是我乐而不疲的追求。可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 中国毕竟是难以跨越的两个世界,我时常会想像他们隔江 眺望的情景:从此岸到彼岸,究竟有多远? ②也许回答是:永远! ③年轻时,晋人“怪诞”的生活情调比较符合我的口 味。尽管面对屠戮、流徒、离乱,他们还是让小情小调萦 绕周遭,给苦痛点缀一些花边儿,权且当作乱中的慰藉。 在我眼里,六朝人都是地道的文人坯子,清高自负,狂妄 孤傲。他们喜欢一些清新的小玩意儿、爱鹅爱鹤爱琴爱林 泉,得不到就寝食不宁。他们标榜放达,喜欢清谈玄远。 1-2段 南北朝的文化和人之间有巨大的审美差异。 3段 南朝人带有文人气质,清高自负、标榜放达, 喜欢清谈玄远。

2014北京海淀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作品阅读分析

2014北京海淀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作品阅读分析

2014北京海淀高考一模语文试卷作品阅读分析2014北京海淀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作品阅读分析鲁院里的柿子树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

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

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

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

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

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

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

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

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

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

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

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

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来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来到这里。

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同名9978)

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同名9978)

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同名9978)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2分)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水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师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师同学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題。

①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

(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名俗文化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

2014年海淀区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海淀区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海淀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14.5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5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剔.除(tī)着.落(zháo )骇.人听闻(hài )B.吟.诵(yín)祈.祷(qí)载.歌载舞(zǎi)C.贮.藏(chǔ)慨.叹(kǎi)恰如其分.(fèn )D.宿.营(sù) 憎恶.( wù)锐不可当.(dāng)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群峰叠翠,风光绮丽,真是人们登山赏景的好去处。

B.面对匆匆流逝的光阴,我们不应荒废时日,而应该充实而快乐地生活。

C.联谊会上即兴表演一个节目,对多才多艺的他来说是件轻而义举的事。

D.演唱结束了,听众还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整个音乐厅一时变得鸦雀无声。

3.在校园文化节中,初三(1)班李晓与王晨代表年级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

李晓的活泼诙谐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王晨的冷静严谨也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扬。

比赛结束后,学校决定让两人组队参加区中学生辩论赛。

同学们纷纷评价李晓和王晨组合的特点。

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甲:他们俩真是相得益彰!B.同学乙:他们俩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同学丙:他们俩不能不说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同学丁:他们俩难道不是相得益彰吗?4.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用黑色的墨水在白色的纸、绢上作画,这是中国画家所钟情的“黑白世界”。

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关于本篇文档文件类型: Microsoft Word 2003(纯文字版)标题: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内容:2014北京朝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东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丰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海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石景山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西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六套)关键字: 2014 一模高考语文统计信息: 51页;56,778字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页面信息: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左侧)装订线-0.5厘米 售价: 3元(平均每套试卷0.5元)2014北京朝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6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

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

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

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

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

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深沉;可能会丙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上口,齿颊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解析】镌.(ju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对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_____②___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糜良辰怆(chuàng)然召(zhāo)唤B.风糜良晨怆(chuāng)然召(zhāo)唤C.风靡良晨怆(chuāng)然召(zhào)唤D.风靡良辰怆(chuàng)然召(zhào)唤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兴味索然B.乐此不疲C.游目骋怀D.声名大噪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天开美景风云静B.过江多少六朝山C.爽气西来两袖清D.座揽清辉万川月4.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B.既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

C.既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

D.既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开创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B.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江南三大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吟诗作赋,其中关于岳阳楼的诗文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及的赏菊、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6.对"‘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人少了登高赋诗的冲动和雅兴B.现在少了百姓庆丰、朋友相聚的欢乐C.今人对"高"的敬仰之情淡薄了D.现在只被视为敬老节,没有了文化内涵7.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句是否有语病的判断及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

①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超出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

老百姓可以不读小说,不听戏,不看电影,唯独不能没有对联。

有学者说:"没有一种文学体裁能像对联这样家喻户晓,②能让广大群众所接受。

从这一点上说,这份遗产就值得珍视。

"A.①②都无语病。

B.①②都有语病:①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把"让"字改成"为"字。

C.①无语病;②有语病,把"所"字去掉。

D.①有语病,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无语病。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袁宏字彦伯,父勖,临汝令。

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

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

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

"即其咏史之作也。

尚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

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

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

宏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

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

宏笑而不答。

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

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

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

"温泫然而止。

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胡奴乃止。

宏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

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袁伏"。

宏心耻之,每叹曰:"公之厚恩未优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

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与冶亭。

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

"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尝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

撰《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于世。

(取材于《晋书·袁宏传》)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尓与左右微服泛江率尔:率性、洒脱地B.引宏参其军事引:指引C.君赋云何相忽相:代指"家君"D.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要:抓住要领9.下列对文中句子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声既清会,辞又藻拔声音既清越有节奏,词句又极富文采B.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既然没来得及向您禀告,也就不敢把他的名字写出来了C.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当时贤士们都会集在此,谢安想用士卒胁迫的办法考验他D.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就应当宣扬仁德之风,抚慰那里的黎民百姓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袁宏吟诵表现他个人志趣抱负的咏史诗时,被微服出游的谢尚听到而得到赏识,从此声明日渐显扬。

B.袁宏因不听伏滔的劝谏而与他产生矛盾,辩论时又从不曲意奉承桓温,因此始终得不到荣升。

C.袁宏不愧为一时文宗,他才华出众,著述颇丰,所著的《东征赋》《北征赋》在当时很有影响。

D.这篇史传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即使是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也塑造得生动可感、各具特色。

11.文中桓温和胡奴提到的"家君"与"家君作宰,路出名区"中的"家君"意思相同,它是古代的一种称谓,是说话人在外人面前提及______时的尊称。

(1分)12.为什么袁宏能让桓温由"甚忿"转变为"泫然而止"?请概括回答。

(4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5分)(王)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取材于苏轼《论书》)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共8分)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②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③春天也可以用来寄托人生理想,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④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带有春风斜阳等意象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书写了自己经历风雨之后的感受。

⑤春天是令人欣喜的,但有时也会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陆游看到"满城春色宫墙柳"时发出了"东风恶,欢情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哀叹。

(《钗头凤》)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古风(四十六)李白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

②扬执戟:指扬雄。

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