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进行建设与拓展。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注重培养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瑰宝和根基。
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同时,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鼓励创新和创意,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
文化体制机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
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化、官僚化的体制束缚,推动文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权保护,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是扩大国家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加中国话语权。
同时,要吸引外国文化优秀成果的引进,促进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文化机构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文化竞争,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伟大复兴。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摘要: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路径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成果和展望正文: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还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只有具备了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传播我国的价值观念,增强国家影响力。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以满足人民的这一需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路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二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出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四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五是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增强我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成果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竞争力;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自信日益增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贯穿全会《决定》的鲜明主线,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条主线,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开创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化和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形成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在文化的地位作用上,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文化发展方向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发展目的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文化发展动力上,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文化发展思路上,正确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教育引导功能和满足需求功能,正确区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文化需求、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进而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在文化发展格局上,形成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文化建设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在文化发展战略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
一、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富强富裕富饶的物质基础,需要民主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更需要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才是现代化的社会。
文化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大作用。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入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新部署,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关键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此,在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五大目标中有一项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这一目标昭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矛盾和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彻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满足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2.文化建设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源泉。
文化强国建设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促进和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他几大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道德保障和舆论环境。
学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困惑
学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困惑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一直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可能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我将就此问题进行解答。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在于,加强中国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事业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文化保障和支撑。
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扩大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推动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
3.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4. 增强文化软实力。
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产品的输出,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
最后,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未来的中流砥柱,学生们要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始:1. 增强自身文化素养。
学生们需要注重文化修养,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2. 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学生们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文艺比赛、文化交流等,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艺术水平。
3. 推广优秀文化作品。
学生们可以积极推广优秀文化作品,如传统文化经典、优秀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4. 建设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学生们可以自发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学校和社会提供文化服务,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在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过程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
不同国家由于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创造了生机勃勃的崭新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确立这个宏伟目标依据(新书P9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意义:文化的一般作用中去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5、内容、要求:(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措施P113)6、可以从一、二、三单元思考怎么做。
具体看问题和材料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新书P96)如何判定: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我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主义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二、为什么:1、当前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一些心得体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础。
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不断得到提升,形成全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风尚。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是一国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品的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需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国家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尊重人民的文化权利,使文化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和共享。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培育和推出一大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经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与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的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4.07%提高到2020年的5.05%,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决定》强调,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是当前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我们也应该肩负起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
首先,我们应积极推进现代文化发展。
要弘扬优秀文化,提高文化涵养,努力实现以科技为先导、经济发展为支撑、文化繁荣为保障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
此外,为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政府、教育部门和专家社会要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推动学校建立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调动学生的奋发有为精神,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开展贡献力量。
其次,我们应加强文化艺术学习推广。
文化艺术不但增加国民和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素质,也丰富学习生活,张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社会活动能力,特别是应赋予文化艺术学习活动更大的空间。
为此,我们在大学里可以灵活运用学校的资源和现有教育模式,从实践活动和考核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艺术学习氛围,同时组织一些文化艺术的研究、活动和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最后,我们应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
首先,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受。
比如,出版「中华文化文献」系列教材,播放民族传统文化题材电影、电视剧,倡导中华优秀文化礼仪,弘扬中国传统手艺等。
其次,做好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在此,应当完善立法,加大保护和传承的投入,尊重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建立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加强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系统性建设,让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挥作用,真正走入民间。
总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我们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认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活力,不断发掘和推广,将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全会通过的决定 , 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 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 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 , 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 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 ,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全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 共同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 为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第一 , 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 , 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 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 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 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 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 , 文化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
从国际看 , 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 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 ,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 , 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1年 10月 18日胡锦涛❋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历史使命所在,也是时代要求所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融入世界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本文将从加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加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认同。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对外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凝结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丰富营养,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
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再生,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神家园。
其次要积极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让中国话语在国际文化领域占据更多话语权,让外国人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故事。
并且要时刻谨记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巩固文化自信。
只有不断地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自信。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道德和文化的卓越表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弥补人们精神生活的空缺,也可以为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精神动力。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化自信是国家复兴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文化强国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更能够提升整个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传统,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推动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为了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对外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让国外的人们更加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国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更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
三、实施策略,增强文化自信为了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步伐,我们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第一,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的文化内涵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让这些文化资源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支撑。
第二,推动文艺创作,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艺创作是一国一民族精神文化的表达和载体,只有通过文艺创作,才能更好地传递和弘扬国家的文化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讲话稿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讲话,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考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尚思想道德建设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影响力。
同时,我们要倡导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同时,要积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推动人文社科繁荣兴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对艺术、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重视人文社科研究,推动人文社科繁荣兴盛。
同时,要加强对传媒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四、加强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传承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同时,要鼓励文化创新,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
要支持优秀原创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总而言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8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8篇)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二一三年十二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眼提高质量和效益,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要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注重从历史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全球层面等方面说清楚、讲明白,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自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
文化自信必须从加强文化建设、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我们要紧紧抓住文化自信这个重要支点,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生命,汲取营养,更好地走向世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解决的是文化自信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文化视野,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弘扬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感,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国文化更好地扎根国内,辐射全球。
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建设的问题,既是国际竞争也是内部团结的问题。
今天的文化自信,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是彻底摆脱生产力落后、科技落后所导致的文化落后的愧疚感。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世界科技文化的大趋势,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跨越历史、跨越时空,用有益于人、有价值、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模式,不断推进文化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文化的思考和研究,注重传承和创新。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味地怀旧和抱残守缺,而是让它更好地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文化的创新,不断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和人民需求的文化产品,活跃文化市场,提高国家软实力。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文化自信是重要的“灵魂”,必须树立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观念,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时代性、种族性和特色性,充分展示我们更加强大的软实力。
总之,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走在时代前列,扎根本土、开放世界,创造出更加崭新、更具特色、更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文化发展和强国建设的紧密结合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在文化领域中对自身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的自信,是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同时,要着眼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吸收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创新的精神和开放的姿态塑造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二、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文化创新是引领文化发展的主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任务之一。
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创作,在文艺、电影、戏剧等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和艺术家。
同时,要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挖掘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文化创新的突破。
三、文化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文化传承是保持国家文化根基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
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振兴经典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此外,还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桥梁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桥梁,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同时,要推动建设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吸引外国文化精英来华交流、创作,为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正努力实现从经济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领域自信的体现。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要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发展的成就,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文化科研,推动文化理论创新。
优化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优化文化服务体系。
我们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同时,要加强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强化文化法治建设文化法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强化文化法治建设。
我们要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文化执法监管,坚决打击各类文化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为文化强国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在于:
1.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文
化强国建设可以推动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面,提高整个国家的软实
力和竞争力。
2.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建设文化强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
华文化,增强中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华文化的
国际地位。
3.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文化强国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
素质和生活品质,推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4.融合传统和现代文化:文化强国建设可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的融合,以适应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需求,并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5.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强国建设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带动改革创新,并培养文化创意类产业的专业人才,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中
国特色现代化的必要、重要、显著的标志和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
一、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富强富裕富饶的物质基础,需要民主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更需要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才是现代化的社会。
文化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大作用。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入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新部署,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关键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此,在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五大目标中有一项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这一目标昭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矛盾和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彻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满足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2.文化建设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源泉。
文化强国建设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促进和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他几大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道德保障和舆论环境。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实践证明,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
民族的认同之源在文化,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也在文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始终走在历史潮流的前头,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和力量,才能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牢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纵观人类历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所以历经磨难绵延不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适应新时代的文化活力,有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激发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趋势更加明显,凸显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了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对其他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加强文化强国建设,彰显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为迫切。
我们只有积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化力量。
二、全面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创新拓展、丰富深化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方针、原则、目标,把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提出更加鲜明、更加系统的新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强国的新目标概括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这一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人民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平台。
这一目标体现了民主意识,要求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不同观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争鸣讨论,以利于形成共识、统一思想。
这一目标体现了开放的胸怀,要求不断继承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2.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和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这里既提出了文化创造的主体,又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激发全民族、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文化精品、创特色文化服务,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重要基础和条件。
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造文化,及时总结推广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创造成果,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要努力建构鼓励文化创造的政策环境,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式、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办法,提高创造能力,使一切创造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形成不同风格流派、不同体裁题材、不同形式手段的优秀文化创造成果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要努力形成促进文化创造的人才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培育各方面的文化“名家”“大家”,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把培养文化高层次领军人物、高素质文化人才和基层文化人才、业余文化人才结合起来,为文化创造活力迸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四方面基本任务,共二十八项,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1.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要不断创新理论武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健全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要结合形势任务变化,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形势政策宣传、推出模范人物,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统一于中华民族复兴之伟大实践中,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
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建设相衔接,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
2.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要针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在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要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章立制,使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讲正气、知荣辱、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重点突出解决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多管齐下、多方面入手,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强化教育引导,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约束和惩戒力度,把自律与他律、教育与法治结合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人们的内心坚守。
3.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享有积极向上、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内容。
要把为人民群众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的,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生产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大作力作传世之作。
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注重开展对革命老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扶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充分发挥省市县乡村文化设施的作用,做到建管用相结合、相统一,让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要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知识竞赛、文化节庆等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加大内容供给力度,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提倡网络文明新风,唱响网上主旋律,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新空间。
4.进一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活力的同时,文化具有优化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增进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经济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