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

评估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1-1通过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评估,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教育信息化示X性学校,增强其辐射功能,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推动XX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益——应用迅速成为现实,促进应用质量迅速有效提升。

1-2通过动态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评估,引导学校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转到应用上来,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精神,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促进XX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飞跃的到来。

1-3通过动态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评估,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向标准化、常规化、动态化方向深入发展,形成XX教育信息化特色,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提供机制保证。

二、XX市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评估机构与标志

2-1XX市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评估机构分别由市、区(市)两级教育督导部门、电教部门和信息中心负责。

2-2 XX市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的标志、标牌、证书由XX市教育局统一规定。

三、XX市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评估方式及其程序

3-1评估方式:⑴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评估实行学校自评自荐、区(市)复评推荐和市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⑵市级评估采取网络环境验收与实地考察调研相结合的方式;⑶评估验收重点考察学校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突出成绩与其业已实现的辐射影响功能;⑷采用项目积分制进行评估验收。

3-2评估程序:⑴各学校首先根据评估标准组织本校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达标评估,根据自评结果决定是否向区(市)申请申报XX 市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⑵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信息化业务部门组织评估组对各申报学校进行复评,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学校,由区(市)评估组择优推荐申报XX市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⑶XX市教育局督导室、XX市电化教育馆、XX市教育信息中心组织评估组进行评估验收。

四、评估指标

4-1领导与组织

4-1-1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建设,会议决议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无实质性的可操作内容不得分);按照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南。

4-1-2出席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会议;承担举办市级以上整合活动、信息化会议的义务。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复评时,应参照上述要求,对不愿承担举办区(市)级整合活动或信息化会议义务的学校不予推荐。

4-1-3*开通《创建XX市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专题》,搭建迎接评估验收平台。

4-1-4*校领导率先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全校教师会议上使用演示文稿讲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

4-1-5*提供评估组验收的材料规X、详实,凡属可操作性项目的材料必须提供原始资料。材料不成体系不予验收。

4-1-6“班班通”校园网建设没有设备闲置或浪费。

4-1-7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教学设计作品和资源开发成果。

4-1-8参加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有申报表、批准通知、实施方案、按计划完成中期评估,评估等级优秀或良好。

4-1-9参加全国、省、市、区(市)各项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4-1-10*规X收取电教费,合理使用电教费,无挪用和不用的情况。

4-2基础工作

4-2-1硬件建设

⑴*达到XX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标准;⑵*实现班班有网络显示终端。

4-2-2资源建设

⑴*学校自有或接通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专业公司开发的大型教学资源库;⑵学校自有或接通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特色专题资源库;

⑶学校自己开发专题学习或课件资源库(包括积件课件、网页课件和网络课件);⑷*具有智能型、“傻瓜式”的电子备课平台,且校内同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实现共享。

4-2-3管理信息化建设

⑴*参加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X区建设;

⑵符合教育部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

⑶权限设置合理;

⑷*“校务公开”网络化。

4-2-4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⑴*全面完成XX省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

⑵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师培训考核。

⑶举办适合本校情况的信息化校本培训,成效显著。

⑷展示自制课件2件,其中学校推荐课件1件,评估组随机抽取课件1件,均由制作者操作,同时完成答辩。

4-3应用水平

4-3-1课程整合

⑴整合课普及率

①当年整合课总量与总课时的比率(20%以上),公式:

整合课总量/学期

—————————×%

总课时/学期

②当年开整合课的教研组数量与全部教研组数量的比率达100%,公式:

开整合课的教研组数量/学期———————————————×%

全部教研组数量/学期

③*当年开整合课的教师数量与全部教师数量的比率(50%以上),公式:

开整合课的教师数量/学期———————————————×%

全部教师数量/学期

④当年开整合课的年级组数量与全部年级组数量的比率达100%,公式:

开整合课的年级组数量/学期———————————————×%

全部年级组数量/学期

⑵整合课质量

①* 全国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②省级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③全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④参加区(市) 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不参加区(市) 教育信息

化竞赛活动,不得推荐参评教育信息化示X学校。

⑤*课堂实例录像: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提供5课,其中语、数、外为必备项目。

⑶*整合课模式

①研究(探究)型学习。有学校编撰的研究性学习作品专辑(出版或经新闻出版部门审查批准准印)。研究方案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