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处理和护理

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处理和护理

的 外 渗 进 行 妥 善 处理 , 均能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结 论 做 好 肿 瘤 患 者 的 血 管 护 理 , 正 确 地 选择 血 管 , 提 高 穿 刺技 术 , 正 确 的 输 注 方 式 以及 加 强 巡 视 和 交流 。 提 高 患 者 的 自护 能 力 , 科 学、 合理 、 有 效 地 护 理 好 肿 瘤 患者 的 血 管 是 减 少周 围性 静 脉 炎的 重 要措 施 , 同 时也 保 障 了全 身化 疗 的 顺 利 实 施 。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3月第 2 6卷第 3期( 上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n r n 1 a t i o n . Ma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3
惧感增 加 , 而 紧张恐惧 时人体 内啡肽 、 儿 茶酚胺及 消化道 分泌液增 高, 可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门静 脉高压 时食管 下段 、 胃底静 脉血管 壁变薄 、 脆性增 高 , 强烈的应激使消化道功 能紊乱导致 出血l 2 。特别 是第一次 出血后 , 往往 出现 濒死感 , 加上对 三腔管压 迫止血 操作不 了解 , 故不能很好地 配合 治疗 , 因此 , 插管前患 者的心理护 理特别重 要, 安慰体贴 患者 , 争 取患者 的配合 , 有利 于三腔管 的成功置放 , 同 时向患者详 细解释操 作的过 程 、 配合 的要点 、 插管对 于患者 治疗 的 必 要性 、 重要 性 , 使 患者 思想上 首先 能接受 该操 作 , 有利 于稳定 情
局部淤血 。
1 0 8 例次患者 中, 7 例 出现化疗药物外渗 , 其 中肺癌 3 例, 乳腺癌 2 例, 食管癌 1 例, 鼻 咽癌 1 例; 输顺铂时药物外渗 5 例, 输阿霉素时 药物外渗 2 例 。经妥善处理后 , 均得到很好控制 , 未 现并发症及后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一、前言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

为提高护理人员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我院护理部于近日组织开展了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演练。

现将演练情况总结如下:二、演练目的1. 提高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三、演练背景本次演练模拟一位患者在输注化疗药物(顺铂)过程中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

患者输注过程中,护士发现患者右上肢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四、演练过程1. 演练开始,护士发现患者右上肢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2. 医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评估,确认化疗药物外渗。

3. 护士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局部冷敷、抬高患肢等处理措施。

4. 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5. 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6. 演练结束,护理部组织总结点评。

五、演练总结1. 演练效果本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目标,全体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处理能力得到加强。

演练过程中,医护团队配合默契,操作熟练、规范,充分展示了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责任感及专科特色。

2. 存在问题(1)部分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不足,处理流程不够熟练。

(2)部分护理人员对局部冷敷、抬高患肢等处理措施的操作不够规范。

(3)部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够细致,记录不够完整。

3. 改进措施(1)加强化疗药物外渗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认识。

(2)规范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流程,确保操作规范。

(3)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4)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六、结论通过本次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患者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化疗药物外渗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护理
验也成为了其他患者的宝贵参考。
05
化疗药物外渗的科研进展
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80%
实时监测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实时监测系统,实 时监测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外渗问题。
100%
新型敷料
研究开发新型敷料,具有更好的 吸收能力和保护作用,减少化疗 药物对皮肤的损伤。
80%
冷敷技术
采用冷敷技术,收缩血管,减少 药物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
案例一:预防措施的成功应用
总结词
预防措施在化疗药物外渗护理中至关重 要,成功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外渗 风险。
VS
详细描述
在某医院,一名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 时,由于医护人员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成功避免了药物外渗的发生。这些预防 措施包括正确的血管选择、适当的注射速 度控制以及持续的观察和监测。通过这些 措施,患者顺利完成了治疗,没有出现任 何并发症。
跨国合作研究
开展跨国合作研究,共同 攻克化疗药物外渗护理领 域的难题。
人才培养
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 水平的护理人才,推动化 疗药物外渗护理领域的进 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生原因
01
02
03
04
血管选择不当
选择较细或弹性较差的血管进 行输注,容易发生外渗。
注射速度过快
快速输注时,血管内压力增大 ,容易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体位不当
患者体位改变或活动时,输液 侧肢体过度活动,导致针头移 位,引起药物外渗。
护士操作不当
注射技术不熟练、针头固定不 牢、拔针后未及时按压等,均 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护理

CONTENCT

•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 •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方法 • 化疗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化疗药物外渗的科研进展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在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中,药物外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药物外渗是指在化疗治疗期间,药物从静脉注射点内渗到周围组织所造成的局部损伤和副作用。

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化疗药物对患者周围的组织造成损害,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在进行化疗的患者中,对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药物外渗的影响药物外渗在化疗治疗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尤其在小的静脉注射点和大剂量的的化疗方案中发生的概率更高。

药物外渗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药物的外渗可以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导致组织坏死、疼痛、感染和其他严重的副作用。

此外,外渗药物可能导致化疗剂量的缩减,从而影响化疗的疗效。

常见的化疗药物外渗的不良影响包括:•局部疼痛•局部红肿和感染•化疗药物浪费•治疗的失效因此,在进行化疗治疗时,预防和处理药物外渗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预防药物外渗的方法有许多方法可以预防化疗药物外渗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选用合适的注射点和穿刺技术选用切实可行的注射点和穿刺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对于需经常静脉输液的患者,应减少局部反复注射,以减少血管疼痛和瘢痕形成。

2. 周围组织的保护在进行化疗治疗时,我们应当注意保护治疗部位周围的组织。

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冷敷和局部按摩,以缓解局部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

3. 返流预防如果化疗药物的外渗现象经常发生,可以考虑使用返流管来预防这种情况。

返流管可以帮助控制药物的流动方向,并减少外渗到周围组织的可能性。

4. 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在使用化疗药物时,务必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尤其是药物的剂量和注射方法方面,必须要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

处理药物外渗的方法尽管我们采用了预防措施,药物外渗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在处理药物外渗问题时,我们需要及时处理,以减少不良的影响。

1. 停止输液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现象,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观察部位是否有疼痛、红肿等症状。

2. 清洗受损部位在停止输液后,应立即清洗受损部位,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冷敷,帮助减轻疼痛和红肿。

药物外渗如何处理

药物外渗如何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 冷敷热敷各有选择
冷敷 药物:其他化疗药物。 方法:注射部位间断冰敷 24 小时,渗出后立即冷敷 30 ~ 60 分钟,接着在 24 小时内每小时冷敷 15 分钟(记住:这里只有 奥沙利铂、长春新碱和鬼臼类是热敷,其他的是冰敷。) 冷敷须在 6 小时内进行,24 小时后热敷。 原理: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 可以使药 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物摄取减少,以达到减小渗漏范围的 目的。


提醒:冰敷、热敷后,局部用 50% 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及 微波治疗,也可局部黏贴水胶体敷料。 对外渗部位应持续观察,按药物外渗护理单内容及时做好记录。 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请外科或伤口小组会诊, 做清创处理。 外渗原因多 预防在先不可忘




1. 发疱性:严重,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药物:蒽环类 (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抗生素类(柔红霉素、放线菌素 D、 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等)、生物碱类(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 春地辛、诺维苯等)、氮芥、胺苯丫啶、美登素等。 2. 刺激性:中度,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组织坏死。 药物: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 等。 3. 非发疱性:轻度损害,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 药物:环磷 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 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 注:静脉部位的疼痛或灼伤、 红肿、不能回血、输液的性质改变,在不能肯定是其他原因所致 时,任何一个这样的主诉或体征都应考虑为外渗的症状。
如何局部封闭?
方法 1:输液外渗时的封闭,只需把麻药注射到皮下及筋膜。
方法 2:星状神经节阻滞,适用于上肢大范围液体外渗。 方法 3:用 12 号注射针刺破皮肤及筋膜,打若干个孔,利于液 体外渗,无菌敷料包扎防止感染。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

020176-0028672-00静脉应用化疗药外渗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2009-05-03 03:33:33 作者:来源:浏览次数:121 【大中小】文章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静脉应用化疗药外渗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醒和指导护理人员将有效的预防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在目前化疗药种类多、更新快,护理任务重,病人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将护理意外风险降低到最小,使化疗药静脉应用能安全地作用于全过程,最终达到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的目的。

正文:化疗对晚期广泛转移的肿瘤可控制其发展。

临床上化疗常采用静脉、动脉、腔内、肌肉注射和口服等途径给药。

护士在应用静脉途径给病人进行化疗时,虽然能认识到不同于普通输液而加以重视,但仍不可避免的发生极少数化疗药外渗。

据报道化疗药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外渗的发生率为0. 1 %~6 %[1 ] ,轻者为轻度红斑、局部不适或疼痛,重者组织坏死、皮肤溃疡以及深部结构如肌健和关节损伤。

因此,总结和分析化疗药外渗的原因,对应用化疗药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教导和指导作用。

1 化疗药外渗常见原因1. 1 未按操作程序进行化疗药输注,静脉穿刺技术不佳,主要原因是直接使用配制好的化疗药进行静脉穿刺,加之护士操作技术不佳,造成穿刺过程中化疗药局部外渗。

此种情况不排除知识欠缺的护士,在不了解化疗药危害的前提下,违规操作。

1. 2 输液过程中,由于体位改变,针尖斜面脱出血管外,这是输液过程中造成液体外渗最常见的原因。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 2. 1 输注化疗药前对病人和陪护的宣教指导工作欠认真和重视往往由于护理治疗工作繁重,护士忽略了同病人和家属之间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工作或交流时不够耐心细致,只简单说明,没有具体的落实到动作示范,如活动时怎样保护输液部位,活动后一定要注意穿刺局部情况,特别是异常情况发生的表现,没交待清楚发生液体外渗的严重性,等等。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发泡性化疗药物
最常用的有长春新碱、长春瑞滨、表柔比星、 吡柔比星、柔红毒素、阿霉素及丝裂霉素等, 一旦渗入血管外,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 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 久性溃烂。
刺激性化疗药物
• 刺激性化疗药物可引起轻度组织炎症 和疼痛,不可导致皮下及组织坏死。
• 如 顺铂 、紫杉醇、甲胺喋呤、博来霉 素 、5-Fu(大剂量。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 (5)局部疼痛、红肿可用中药消炎散、喜辽 妥软膏、如意金黄散外涂,如坏死形成溃疡 时,可用京万红烫伤药膏涂敷患处,每日换 药一次。
化疗药物外渗后溃疡阶段的护理
•1.伤口评估 WHO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分级 Ⅰ度为皮肤红斑、疼痛; Ⅱ度为水泡、瘙痒; Ⅲ度为湿性脱皮溃疡。 2、伤口处理 使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后,溃疡面涂以 烧伤膏、芦荟外敷,或采用氮—氦激光 照射理疗等。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 2、正确使用药物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浓 度,输入速度;输注化疗药物前必须以无菌 生理盐水建立通路,回血无渗漏后再输入化 疗药物,联合用药时,应先输入低浓度,再 输入高浓度化疗药物,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 等渗液快速冲洗,输注刺激性很强化疗药时, 护士应床边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3~5分 钟,同时抬高穿刺肢体,避免血液反流,防 止针眼局部凝血,有利于再穿刺。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 3 提高专业技术反复化疗病人血管由于药物 刺激,静脉穿刺难度大,护士必须不断探讨 总结穿刺经验,努力提高穿刺技术,同时注 意无痛技术经验积累,减轻病人痛苦。
• 4 加强病人宣教化疗前多与患者交流,了解 病人心态。根据病人文化程度适当介绍药物 刺激性,叮嘱病人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 活动,以免药物外渗造成组织损伤。交待高 危药物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的好处,即经外周 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的置管方法,它具有保护 病人外周静脉,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

化疗药物的渗漏处理

化疗药物的渗漏处理
化疗药物的渗漏处理
一、概述
内 容 概 要
二、分类
三、治疗和防护措施
一、概述
渗漏 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意外地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 临床表现 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 不良后果 外科清创、植皮、截肢、经济负担 引起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二、分类
腐蚀性
渗漏后可引起局部 组织坏死的药物。
硫代硫酸钠
该药可与细胞毒药物二氯甲基二乙胺结合形成非毒性的
硫酯从肾脏排泄, 从而中和了二氯甲基二乙胺的细胞 毒作用。
硫代硫酸钠是唯一对氮芥毒性作用有效的拮抗剂。当高
浓度的顺铂外渗, 也可用此药进行。
用法:取4ml的10%硫代硫酸钠与6ml注射用水混合,于
外渗部位皮下注射,数小时重复。
碳酸氢钠
刺激性
渗漏后可引起灼 伤或轻度炎症而无 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紫杉醇、 异环磷酰胺、环磷 酰胺、氮烯咪胺、 足叶乙甙、博来霉 素、链脲霉素、顺 铂、卡铂、氟尿嘧 啶等。
非刺激性
无明显发疱或刺激 作用的药物。 塞替派、甲氨喋呤、 阿糖胞苷等
长春新碱、长春花 碱、长春地辛、长 春瑞宾、丝裂霉素、 阿霉素、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放线菌 素D、氮芥等。
• 在渗漏部位注射碳酸氢钠以控制局部酸碱度, 减少阿霉 素的细胞吸收, 可有效防治阿霉索所致的渗漏性损伤。
• 用法:1ml碳酸氢钠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成1:制剂, 于外渗局部注射,总量不超过10ml,也用于局部冷敷
• 碳酸氢钠能提高局部皮肤发热pH值, pH值的升高可促 进细胞对蒽环类化疗药物的摄取。因此不可盲目使用。
、黄柏加3%硼酸湿敷等均可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渗漏 损伤。
二甲亚砜
• 二甲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渗透性强, 外用吸收快。具有消炎、止痛,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 清除剂。可用于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治疗。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

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起泡,烧灼剧痛甚至坏死、溃疡经久不愈,注入静脉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血管压痛,后期血管变硬,色素沉着。

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意外,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是护理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

1、预防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医生在化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力,护士在给药前应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提高专业技术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在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完整性并导致破溃。

同时避免在24 h内在被穿刺过静脉穿刺点下方重新穿刺,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穿刺成功正确固定,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静注药物完毕后应继续输入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液后方可拔针,静脉推注完毕拔针时应有少量回血以免将化疗药物带出血管外导致组织损伤,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 min,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

患者血管质量的好坏是影响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合理选择血管,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

长期化疗患者要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给药,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多程化疗的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留置针推注。

乳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严禁在患侧上肢静脉给药。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稀释药物浓度,正确掌握给药浓度和推药速度。

联合用药时,先推注刺激性弱的药物,再推刺激较强的药物,如果各药刺激均较强间隔时间应长一些,一般不少于20 min以免加重血管损伤。

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输液顺利后方可用化疗药。

加强患者配合,化疗时尽量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化疗过程中有异常感觉及时报告护士.最佳用药途径是深静脉置管,刺激性小可完全避免静脉炎及外渗发生。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课件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课件
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化 疗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取得 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共同防范化疗药物外渗
的发生。
07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及意义
制定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规范
通过本次项目,中华护理学会成功制定了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的团体标准,为临床医 护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加强化疗药物知识培训
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分类、作用机制及副作用,提高对化疗药物外渗 潜在风险的认识。
强化安全意识
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化疗药物外渗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时刻保持警惕。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规范操作技能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配制、输注 及更换等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过程规范、准 确。
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工具,避免在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穿刺,减少机械性刺激;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造 成的血管损伤;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速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静脉炎处理策略
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局部外敷药物,如硫酸镁湿热敷、中药外敷等,以消肿止痛;加强局 部护理,避免感染。
组织坏死的评估与处理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化疗药 物外渗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注意 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 等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帮 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鼓励患者及时反馈
鼓励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及时反馈 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以便医护 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外渗等
加强科研力度
鼓励医护人员开展化疗药物外渗相关的科研工作,探索新的预防 和处理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药物外渗的护理

药物外渗的护理

药物渗出及外渗的护理措施
局部封闭
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呈紫黑色或坏死时 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5mg+0.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3ml
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麻醉止痛,减少炎症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 的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提高组 织耐受性和特异性抗炎作用 可减少局部组织血管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
Drug(药物)
10%氯化钠 TPN 20%甘露醇、甘油果糖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10%KCL 25%硫酸镁 复方泛影葡胺
Osmolarity(渗透压)
3400 1400 1100 1190 2526 2666 1190 2100
氨基酸
810-2000
药物外渗原因—药物因素
强酸性(PH< 5)、强碱性( PH>9 )药物
对所有患者:建议选择非惯用手臂上的部位(V) 每名临床工作者用短导管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尝试次数不超过2次,限 制尝试总次数不超过4次 (IV)
药物外渗预防
外周静脉置管首选穿刺部位变化
从末梢到近端
INS标准33:应在上肢的末梢 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后
前 臂
INS标准27: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 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疼痛,有 助于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血栓
药物外渗原因
病人因素
老年、肥胖、吸毒、小儿;
慢性病、癌症、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脱水、病危)、昏迷、躁动、 感觉知觉障碍等
药物因素
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刺激性
护士因素
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穿刺工具选择不当、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固
定不牢固、拔针及按压方法选择不当;健康宣教,巡视不到位,外渗 后未专业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的护理ppt课件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的护理ppt课件

15
Hale Waihona Puke 13七 小结•
总之,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和护理, 要求我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 技能,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在应用过 程中细心观察,只要及早发现、及时处 理,就可做到减轻或预防不良反应的发 生。根据观察,封闭时间越早,化疗药 物对组织的损伤越小,局部恢复越快。 因此,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采取 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可预防及减少不 14 良后果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

9
(3)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剂 1、氮芥外渗可应用10%硫代硫酸钠4ml加入注射用水6ml 浸润注射于外 渗部位。 2、丝裂霉素用维生素B 6 局部封闭。 3、柔红霉素外渗可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冰袋,外 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4、阿霉素,表阿霉素外渗即回抽并通过原针头静脉注射 地塞米松5ml;表阿霉素,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 5、奥沙利铂外渗可用可用普鲁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 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缘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的范围应超 出外渗的范围。 6、对于NVB外渗,除封闭、冷敷外,还可以①外敷烫伤 软膏;②外敷四环素可的松软膏;③注意用NVB后一周内不要 用热水洗注射部位.
三、常用化疗药物
根据化疗药物对组织血管的刺激性分为3类: 1 刺激性药物:如氮芥、诺维本、长春碱类、 丝裂霉素、阿霉素、更生霉毒等; 2 一般刺激性药物,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等; 3 无刺激性药物: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4
外渗的影响
强刺激性药物,渗漏于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 化学性损伤,轻者出现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 红肿、起泡、烧灼痛、剧痛,重者可造 成局部软组织坏死、溃疡经久不愈,甚至致 残等后果。
10
<二>非药物处理

化疗药物渗漏患者护理常规

化疗药物渗漏患者护理常规

化疗药物渗漏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诊断】
1.损伤
2.疼痛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可口的食物
2.活动与休息
卧床并抬高患肢(至少在48小时内)
3.治疗与护理
1)应立即停止注药,保留针头并接注射器回抽残留药液(以3-5ml为宜),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

2)局部使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用量根据外渗范围)封闭,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坏死。

3)化疗药物外渗24小时内局部冷敷(奥沙利铂外渗忌冷敷):植物碱类(长春新碱等)局部热敷。

4)化疗药物外渗24小时后,局部予以50%硫酸镁湿敷,喜辽妥软膏、如意金黄散外用。

5)水疱大于2cm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液体,避免去表皮。

4.观察要点观察静脉注射局部有无红肿、坏死,以及
范围。

5.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1)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减少穿刺侧手臂的运动,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移动穿刺侧手臂,减少化疗药物外漏的可能。

2)出院前继续观察局部情况,遵医嘱局部湿敷或涂抹喜辽妥软膏。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研究综述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研究综述
p r o l o n g s t he s ur v i v a l t i me o f pa t i e n t s .Dr u g e x t r a v a s a t i o n i n t 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t r e a t me nt p l a g u e s c l i n i c a l wo r k e r s .I n o r —
Ab s t r a c t :I n c l i n i c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h e mo t h e r a p e u t i c d r u g s i s w i d e s p r e a d a n d u n i v e r s a l , a l t h o u g h i t
v i e ws t he p r o g r e s s o f c he mo t h e r a py f o r t h e p r e v e nt i o n a n d n u r s i n g o f e x t r a v a s a t i o n wi t h t h e a i m o f g ui d i ng
恶性 肿 瘤 作 为 临 床 常 见 与 多 发 疾 病 , 其 具 有 高
1化 疗药 物外 渗的 原因 分析
化疗 药 物 外 渗 与 诸 多 因 素 有 关 I 4 j , 具 体 论 述
如下。 1 . 1 药 物
药物 P H值 、 渗 透压 、 浓 度及 药 物 对 细胞 代 谢 功 能 的作用 均 可影 响药 物 的外 渗 。所 有 接 受 化 疗 的恶 性肿 瘤 患者 都 会 有 不 同程 度 的静 脉 血 管 损 坏 , 静 脉 血 管 因为化 疗 药 物 的刺 激 , 会 引起 血 管 硬 化 及 脆 性 增加。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发表者:曾辉8822人已访问外敷冷敷:冰袋24h 最长3天药物湿敷:氢考MgSO42-4%NaHCO3中药湿敷:金黄散六神丸+蜂蜜长春瑞滨出现渗漏的处理1在注药过程中,当病人感觉注射部位疼痛并加剧时,既使回血良好亦要停止注药,换用预先备好的生理盐水冲管后另行穿刺。

一旦发现局部肿胀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按以下程序处理。

①回吸,利用原针头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皮管内及皮下水疱液吸出。

②解毒剂局部环封,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ml无菌空针抽取解毒剂,做局部皮下环形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常用的方法为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③外敷:宜局部冷敷,一般使用24小时,最长可用至三天。

也可先冰敷6-24小时后再冷敷。

必要时也可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但严禁热敷。

④渗漏24小时后,可适情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

2 经上述处理无效,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形成溃疡时,我科应用自己配制的脐血血浆加地卡因外涂溃疡局部,每日三次,并配合外科换药,直至痊愈,1-3个月内皆能完全恢复。

对于渗入皮下范围大或合并感染者,要加用抗生素治疗。

3 功能锻炼:渗漏发生后引起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应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等动作。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长春瑞滨渗漏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参考:长春瑞滨化疗局部渗漏的可能原因1 药物自身的因素,长春瑞滨属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致使药物渗漏皮下。

2 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老年人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肢血管阻力增加。

3 操作因素,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出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等。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2 体 会 心理 护 理在 急性 心肌 梗死 患者 的 治疗 和护 理过 程 中起着 十 分重要 的作用 。 研究 发 现 , 过对 患者 进 通 行健 康教 育 , 心理 支持 等护 理 措施 , 可增 强病 人 战胜
疾病 的 自信心 , 除紧张 , 消 疑虑 ,保持平 稳心态 。 , 良好 的情 绪 配 合 药 物治 疗 可 使 患者 缓 解 症状 , 改善 心功 能 , 痛苦 。 减轻 因此 , 急性 心肌梗死 患者在 进行抢 救 的 同 时 , 定要 给予 必要 的心 理疏 导 , 一 使之 了解 情绪 与 疾 病 转归 有着 密切 关 系 , 持情 绪稳 定 。 保 同时 医护 人 员在 积极 抢救 病人 的同时 , 一定 要保 持镇 静 , 而不 忙 乱, 使患者情 绪稳定 , 于接受 治疗 的最佳心里 状态 。 处
静脉 注 射 化疗 药物 是 肿 瘤综 合 治疗 中的重 要方 法之 一 , 化疗 药物 种类 越来 越 多 , 其毒 副 作用也 不尽 相 同。护 士在 应用 静 脉途径 进 行化疗 时 ,虽然 能认 识 到不 同于普 通输 液 而加 以重 视 ,但 因化 疗药 物 大 多数对 血 管有 较强 的刺 激性 ,加之肿 瘤 患者 化疗疗 程较 长 , 随着化 疗 周期 的推 移 , 患者 血管 的弹性 越来 越差 , 透性越 来 越高 , 可避 免地 会发 生极 少数 化 渗 不
分 , 压 1 / k a 心 电图示 : 、U,v 血 0 7P , Ⅱ l a F出现 病理 性 Q波 , - s 联 S V 一V 导 T段抬 高 , 出现病 理性 Q波 , 频发 室性 早 搏 。 溶栓 , 痛 、 经 止 扩冠 , 养心 肌 , 正心 律 营 纠
失 常 , 休 克 等 治疗 , 抗 患者 病 情逐 渐 平 稳 , 护理 人 经 员不 断 心 里 干预 , 者 积 极配 合 治 疗 和护 理 ,天后 患 3 心律 失 常 , 源性 休 克 纠 正 , 心 治疗 效 果 满 意 ,0 后 2天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简介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进行化疗治疗过程中,部分药物渗漏到患者体外。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药物浪费,并且可能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本身造成安全风险。

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的常用措施和注意事项。

外渗处理措施控制外渗源在处理化疗药物外渗问题时,首先需要迅速控制外渗源。

如果是身体部位的外渗,可以通过立即将滴注引流管拔出或折叠防漏衣,以减少药物外渗量。

如果是药物袋或瓶子的外渗,应立即暂停输注并将药物容器放置在透明塑料袋内收集渗漏的药物。

安全处理药物处理药物外渗之后,需要注意安全处理药物的方法。

首先,应将渗漏的药物容器放置在密封袋中,并尽快送往医院专门的药物处理区域。

同时,应将与药物直接接触的消耗品,如手套、折叠防漏衣等也收集起来,并置于密封袋内一并处理。

患者伤口清洁与护理如果化疗药物外渗到了患者的伤口或其他敏感部位,应立即进行伤口清洁与护理。

首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洁无菌液清洗药物外渗部位,然后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如更换敷料等。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疼痛、发红、肿胀等,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发现化疗药物外渗问题后,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给予患者进一步的指导和护理。

及时报告可以减少药物浪费,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注意事项预防为主化疗药物外渗的最佳处理方法是预防。

医护人员在进行化疗治疗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药物输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选择和使用注射和输液装置时,要注意质量可靠、防漏性好的产品,并进行正确的连接和固定,以减少外渗的发生。

加强培训和宣教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宣教工作,提高其对化疗药物外渗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可包括标准操作规程、紧急处理措施、外渗如何预防和应对等方面。

同时,还应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外渗的风险和处理方法,提高他们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关键词】肺癌;化疗;护理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常规治疗之一,是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

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可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性伤害,并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国内有报道指出,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0%[1],国外报道为5%[2]。

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组织损伤和溃烂,局部可出现红斑、疼痛、硬结、焦痂、坏死、溃疡。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

由于化疗药物外渗是输注化疗药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共108例次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其中7例次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渗。

经妥善处理后,均得到很好控制,未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8例次中,男62例次,女46例次;患者年龄20~72岁,中位年龄57.5岁。

其中肺癌42例次,乳腺癌24例次,食管癌14例次,宫颈癌12例次,鼻咽癌8例次,卵巢癌6例次,胃癌2例次。

1.2 治疗方法根据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采取常规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时间为2~6周期,常用化疗药物为: 顺铂、紫杉醇、健择、环磷酰胺、阿霉素等。

对化疗药物外渗多采用局部封闭、冷敷、热敷等治疗。

2 结果108例次患者中,7例次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其中肺癌3例次,乳腺癌2例次,食管癌1例次,鼻咽癌1例次;输顺铂时药物外渗5例次,输阿霉素时药物外渗2例次。

3 护理措施3.1 正确宣教 (1)化疗前给患者讲解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其对化疗有正确的认识,同时给以心理疏导,使患者增强抗病信心,使化疗顺利进行;(2)叮嘱患者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3)询问输注化疗药物时患者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4)护士操作时让患者身着宽松外衣,告诉患者在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

3.2 正确使用药物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浓度、输入速度。

避免用含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先输入生理盐水回血无渗漏后再输入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残余药液全部输入。

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先输入低浓度,再输入高浓度化疗药物,两种化疗药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输液化疗时,护士密切监护,直至药物完全输入体内。

3.3 合理选择血管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尤其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输注选用小血管;非化疗药物一般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交替使用;对于发疱性、刺激性药物,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3cm处的血管交替给药,不选用手足背小血管,注意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3];输入发疱性、刺激性药物前,对使用的血管进行正确判断(血管位置、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等),同时将判断结果告诉患者及家属,使其确认静脉穿刺是成功的,万一药物渗漏,患者能正确面对,减少对护士操作方面的责怪。

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避免在上肢进行化疗[4]。

3.4 熟练穿刺技术穿刺前热敷血管,使局部静脉扩张,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如穿刺失败,不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以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处外渗。

对脆性血管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方法[5]。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和刺破血管壁,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避免药液沿针眼外渗[6]。

3.5 药物输注方法静脉穿刺时,选择针头应考虑血管直径,一般针头不宜太粗(除盖诺遵医嘱要采取9号针穿刺之外),多采用6号半至7号静脉针。

先用空注射器抽10~20ml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确保穿刺成功,局部无渗漏后再应用化疗药物滴注。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稀释,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须用至少20ml生理盐水冲入。

化疗结束时。

再注入10~20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拔针。

拔针时,先关闭输液器调节开关,用无菌棉球轻按压于穿刺部位,再迅速拔出针头,一般按压时间为4~6 min,以防药物带入皮下组织,引起针眼局部淤血。

3.6 增强观察力度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

有报道指出:液体外渗主要发生在输液2h后,而发生在1~2h的外渗,是穿刺手法或血管细小引起的[7]。

严格交接班,每班交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

4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4.1 防止药物外渗化疗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勤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观察静脉反应,掌握药物外渗的早期表现,如果注射部位出现水肿或点滴不畅,患者感刺痛、烧灼,则提示可能有药液外渗,立即停止用药,抽吸针头及血管外药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拔针。

在化疗期间和化疗1周内,沿静脉方向在皮肤表面使用喜疗妥软膏,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的静脉炎。

化疗后鼓励患者多做肢体运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轻搓手背,多做手臂伸握动作,增加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停留时间,减少药物刺激和静脉炎的发生。

4.2 急救原则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马上停止静脉化疗,判断药物外渗程度、范围,根据化疗药物的种类,采取相应的处理。

4.3 急救措施 (1)紧急处理:发现渗出,立即停止点滴,吸出药物。

(2)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局封:激素+利多卡因。

外敷:冷敷:冰袋24h,最长3天;药物湿敷:氢考、MgSO4、2%~4%NaHCO3;中药湿敷:金黄散、六神丸+蜂蜜。

(3)抬高患肢、溃疡、坏死皮肤进行清创换药或植皮,渗漏24h后,可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炎症消退后功能锻炼。

4.4 药物外渗后知识的宣教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对化疗药物外渗后知识的缺乏和认识不足,理解为一般的外渗肿胀应该用热敷,事实上化疗药物外渗却恰恰相反,需行冷敷,除了植物类抗肿瘤药如长春新碱、鬼臼类是用硫酸镁热敷外,其他药物都必须行冷敷,目的是为了延缓细胞毒性药物的吸收。

5 讨论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有时会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可能会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的伤害,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4)其他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患者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

药物一旦外渗,则通过以下机制对机体造成损害:(1)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如蒽环类渗出后嵌在DNA链,引起的慢性的、严重的组织反应、坏死,因为存在正常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链性反应,所以愈合很慢;(2)抑制炎性细胞的生成,造成局部坏死迁延不愈;(3)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受损,组织修复困难。

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症状根据药物的损害程度、方式分三类临床表现:(1)发疱性:严重,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2)刺激性:中度,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3)非发疱性:轻度损害,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

对组织血管刺激性较弱的化疗药物外渗,如非发疱性药物,用硫酸镁湿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而冰敷则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也可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能降低局部温度及耗氧量,延缓局部组织的坏死速度。

对组织血管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外渗,如发疱性药物丝裂霉素,使用利多卡因等联合封闭,硫酸镁湿敷。

因利多卡因有止痛、轻微扩血管的作用,有学者推测利多卡因可能作为激肽重要的稳定剂而起阻断疼痛介导的作用[8],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和膜稳定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以及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膦酸酯酶2活性的作用,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9]。

总之,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大、毒副作用强,本文通过加强对全身化疗中各项护理措施,无1例因操作不当而发生药物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及交叉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因此,做好肿瘤患者的血管护理,正确地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正确的输注方式以及加强巡视和交流,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科学、合理、有效地护理好肿瘤患者的血管是减少周围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保障了全身化疗的顺利实施。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他们的痛苦,延缓其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戴勤,刘丽华,龙国美.化疗过程中预防静脉渗漏的系统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49-750.2 Khan MS,Holmes JD. Reducing themorbidity from extra vacation injuries. Ann Plast Surg ,2002,48(6):628-632.3 娄婷,黄幼含.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与处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81-83.4 王建霞.保护静脉与化疗.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2):2.5 药晋红.静脉置套管针与静脉炎.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37.6 董桐俊,柳美玲,王建华,等.化疗药物外渗P漏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0(8):771.7 林荷梅.30例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Modern Oncology,2004,12(1):77.8 朱志红.渗漏性损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4):186.9 朱琳,王圣祥,林琳.浮针法与硫酸镁湿敷法治疗化疗后静脉炎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