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关键词】肺癌;化疗;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常规治疗之一,是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可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性伤害,并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国内有报道指出,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0%[1],国外报道为5%[2]。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组织损伤和溃烂,局部可出现红斑、疼痛、硬结、焦痂、坏死、溃疡。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由于化疗药物外渗是输注化疗药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共108例次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其中7例次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渗。经妥善处理后,均得到很好控制,未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8例次中,男62例次,女46例次;患者年龄20~72岁,中位年龄57.5岁。其中肺癌42例次,乳腺癌24例次,食管癌14例次,宫颈癌12例次,鼻咽癌8例次,卵巢癌6例次,胃癌2例次。
1.2 治疗方法根据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采取常规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时间为2~6周期,常用化疗药物为: 顺铂、紫杉醇、健择、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对化疗药物外渗多采用局部封闭、冷敷、热敷
等治疗。
2 结果
108例次患者中,7例次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其中肺癌3例次,乳腺癌2例次,食管癌1例次,鼻咽癌1例次;输顺铂时药物外渗5例次,输阿霉素时药物外渗2例次。
3 护理措施
3.1 正确宣教 (1)化疗前给患者讲解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其对化疗有正确的认识,同时给以心理疏导,使患者增强抗病信心,使化疗顺利进行;(2)叮嘱患者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3)询问输注化疗药物时患者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4)护士操作时让患者身着宽松外衣,告诉患者在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
3.2 正确使用药物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浓度、输入速度。避免用含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先输入生理盐水回血无渗漏后再输入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残余药液全部输入。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先输入低浓度,再输入高浓度化疗药物,两种化疗药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输液化疗时,护士密切监护,直至药物完全输入体内。
3.3 合理选择血管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尤其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输注选用小血管;
非化疗药物一般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交替使用;对于发疱性、刺激性药物,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3cm处的血管交替给药,不选用手足背小血管,注意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3];输入发疱性、刺激性药物前,对使用的血管进行正确判断(血管位置、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等),同时将判断结果告诉患者及家属,使其确认静脉穿刺是成功的,万一药物渗漏,患者能正确面对,减少对护士操作方面的责怪。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避免在上肢进行化疗[4]。
3.4 熟练穿刺技术穿刺前热敷血管,使局部静脉扩张,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如穿刺失败,不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以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处外渗。对脆性血管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方法[5]。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和刺破血管壁,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避免药液沿针眼外渗[6]。
3.5 药物输注方法静脉穿刺时,选择针头应考虑血管直径,一般针头不宜太粗(除盖诺遵医嘱要采取9号针穿刺之外),多采用6号半至7号静脉针。先用空注射器抽10~20ml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确保穿刺成功,局部无渗漏后再应用化疗药物滴注。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稀释,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须用至少20ml生理盐水冲入。化疗结束时。再注入10~20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拔针。拔针时,先关闭输液器调节开关,用无菌棉球轻按压于穿刺部位,再迅速拔出
针头,一般按压时间为4~6 min,以防药物带入皮下组织,引起针眼局部淤血。
3.6 增强观察力度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有报道指出:液体外渗主要发生在输液2h后,而发生在1~2h的外渗,是穿刺手法或血管细小引起的[7]。严格交接班,每班交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
4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4.1 防止药物外渗化疗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勤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观察静脉反应,掌握药物外渗的早期表现,如果注射部位出现水肿或点滴不畅,患者感刺痛、烧灼,则提示可能有药液外渗,立即停止用药,抽吸针头及血管外药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拔针。在化疗期间和化疗1周内,沿静脉方向在皮肤表面使用喜疗妥软膏,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的静脉炎。化疗后鼓励患者多做肢体运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轻搓手背,多做手臂伸握动作,增加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停留时间,减少药物刺激和静脉炎的发生。 4.2 急救原则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马上停止静脉化疗,判断药物外渗程度、范围,根据化疗药物的种类,采取相应的处理。
4.3 急救措施 (1)紧急处理:发现渗出,立即停止点滴,吸出药物。(2)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局封:激素+利多卡因。外敷:冷敷:冰袋24h,最长3天;药物湿敷:氢考、MgSO4、2%~4%NaHCO3;中药湿敷:
金黄散、六神丸+蜂蜜。(3)抬高患肢、溃疡、坏死皮肤进行清创换药或植皮,渗漏24h后,可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炎症消退后功能锻炼。
4.4 药物外渗后知识的宣教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对化疗药物外渗后知识的缺乏和认识不足,理解为一般的外渗肿胀应该用热敷,事实上化疗药物外渗却恰恰相反,需行冷敷,除了植物类抗肿瘤药如长春新碱、鬼臼类是用硫酸镁热敷外,其他药物都必须行冷敷,目的是为了延缓细胞毒性药物的吸收。
5 讨论
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有时会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可能会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的伤害,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4)其他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患者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
药物一旦外渗,则通过以下机制对机体造成损害:(1)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如蒽环类渗出后嵌在DNA链,引起的慢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