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红霉素化疗药物外渗护理论文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概述盐酸柔红霉素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然而,在使用盐酸柔红霉素注射液时,偶尔会出现渗漏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损伤或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希望对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渗漏的原因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注射方式不当:在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时,如果针头没有插入到肌肉层或者血管内,而是停留在皮下组织中,就会导致渗漏。
2.强制注射:当注射者在使用力气催促药物渗入时,可能会过度增加注射压力,使药液渗出造成渗漏。
3.局部组织病变:如果将针头插入局部有红肿或瘤块的区域进行注射,也可能造成盐酸柔红霉素的渗漏。
处理方法当发生盐酸柔红霉素渗漏时,应立即进行处理,以避免局部组织损伤或感染。
以下是处理方法:1.停止注射:发现渗漏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并避免继续注射盐酸柔红霉素。
2.将药液擦干:用无菌纱布或者干净的纸巾将渗漏的药液擦干,并彻底清洗渗漏部位,以减少感染风险。
3.压迫止血:如果患者出现渗漏后出血的情况,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进行适当的压迫止血。
4.紧急处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过敏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口服抗组胺药物、肌注肾上腺素等。
5.咨询医生:及时咨询医生,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进行预防和处理。
护理措施除了上述渗漏后的紧急处理,还需要特别注意渗漏部位的护理,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
以下是护理措施:1.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对伤口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清洁,避免病菌滋生。
2.用药处理: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来消毒和刺激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3.监测变化: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如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4.饮食调理: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和液体,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5.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减轻患者的不适和恐惧。
对1例盐酸柔红霉素外渗患者的护理
对1例盐酸柔红霉素外渗患者的护理
李琴娜;杨红娟;王爱珍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年(卷),期】2011(009)010
【摘要】盐酸柔红霉素(红比霉素、正定霉素、佑柔比星)主要作用机理是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瘤。
在应用柔红霉素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如不及时处理,轻者会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重者会引起周围组织坏死、溃烂,甚至功能障碍。
2011年2月我科有1例患者在静滴
【总页数】1页(P402-402)
【作者】李琴娜;杨红娟;王爱珍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 [J], 魏素芳;李坤芬;董万霞;刘淑荣;崔兰英
2.对1例盐酸柔红霉素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 [J], 李琴娜;杨红娟;王爱珍
3.对1例盐酸柔红霉素外渗患者的护理 [J], 李琴娜;杨红娟;王爱珍
4.对1例盐酸柔红霉素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 [J], 李琴娜;杨红娟;王爱珍
5.循证护理模式对接受化疗期间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疗效评价[J], 林翠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摘要】本文对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主要讨论了药物渗透的原因、预防和处理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原因;预防;处理外周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若发生化疗药物渗漏且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
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笔者多年的预防经验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药物渗漏的原因1.1 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
如阿霉素外渗后可引起局部严重的细胞炎症。
1.2 药物的酸碱度及浓度的影响血浆pH值正常为7.35~7.45,超过此范围无论过酸过碱,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发生静脉炎。
化疗药物的浓度越高,对局部的刺激性就越大,当大剂量给药时高浓度的溶质可导致静脉炎,如长春新碱浓度过高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3 部位及技术原因静脉推注时选择血管细小,如前臂掌侧下段,脚背表浅的细小静脉血管等,由于血管壁薄,耐受性差,推药时稍增大压力,药物易渗于血管外,或穿刺不成功反复使用同一条静脉穿刺针眼未愈合好导致药物外渗。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在骨隆突、关节部位,不易固定,稍活动针头使针头刺破或滑出血管外。
针头进入血管内深度不够,推注药物时,局部血管药理量相对性增加,血管扩张,针头易滑脱或从针孔外渗。
1.4 患者自身原因老年人血管硬化脆性增加易渗出。
患者对渗漏损伤知识缺乏,不知道外渗的危险及后果,而不向护士报告,失去早期监测的机会。
个别患者特异体质,对化疗药物发生局部过敏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渗漏明显。
2 渗漏的预防2.1 合理选择血管,输注化疗药物应选择最易穿刺的大静脉,并容易固定,切勿在靠近肌腱、关节、韧带等处,一般应在手背、前臂等处。
一是不易渗漏,二是渗漏后不易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穿刺部位由远而近,左右交替进行,以免化疗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在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中,药物外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药物外渗是指在化疗治疗期间,药物从静脉注射点内渗到周围组织所造成的局部损伤和副作用。
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化疗药物对患者周围的组织造成损害,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在进行化疗的患者中,对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药物外渗的影响药物外渗在化疗治疗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尤其在小的静脉注射点和大剂量的的化疗方案中发生的概率更高。
药物外渗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药物的外渗可以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导致组织坏死、疼痛、感染和其他严重的副作用。
此外,外渗药物可能导致化疗剂量的缩减,从而影响化疗的疗效。
常见的化疗药物外渗的不良影响包括:•局部疼痛•局部红肿和感染•化疗药物浪费•治疗的失效因此,在进行化疗治疗时,预防和处理药物外渗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预防药物外渗的方法有许多方法可以预防化疗药物外渗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选用合适的注射点和穿刺技术选用切实可行的注射点和穿刺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对于需经常静脉输液的患者,应减少局部反复注射,以减少血管疼痛和瘢痕形成。
2. 周围组织的保护在进行化疗治疗时,我们应当注意保护治疗部位周围的组织。
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冷敷和局部按摩,以缓解局部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
3. 返流预防如果化疗药物的外渗现象经常发生,可以考虑使用返流管来预防这种情况。
返流管可以帮助控制药物的流动方向,并减少外渗到周围组织的可能性。
4. 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在使用化疗药物时,务必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尤其是药物的剂量和注射方法方面,必须要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
处理药物外渗的方法尽管我们采用了预防措施,药物外渗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在处理药物外渗问题时,我们需要及时处理,以减少不良的影响。
1. 停止输液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现象,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观察部位是否有疼痛、红肿等症状。
2. 清洗受损部位在停止输液后,应立即清洗受损部位,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冷敷,帮助减轻疼痛和红肿。
1例静脉输入盐酸表柔比星外渗的护理
1例静脉输入盐酸表柔比星外渗的护理盐酸表柔比星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其对血管内膜有极强的刺激性,静脉输入时一旦发生外渗,会引起局部皮肤溃疡及组织坏死【1】。
因此在静脉输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外渗。
资料与方法病例:张某,男,83岁,以淋巴瘤术后化疗收住院,护士在执行医嘱之前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置管,患者拒绝PICC置管及深静脉置管,在左手臂建立静脉通路,生理盐水250ml+表柔比星60mg,以20-30滴/min的速度输入,1小时后病人上厕所后发现穿刺部位肿胀,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
护理方法: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回抽5ml血量,渗出部位用25%的硫酸镁湿敷24小时。
24小时后改用冷敷。
2.第3天局部出现3cmx2cm大小的水泡,用手触摸局部皮肤温度较高,局部给予涂抹喜辽妥软膏与美宝湿润烧伤膏每间隔2小时一次,厚度薄于1mm,每次换药前需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拭去。
暴露创面用药。
嘱患者误用手抓挠,以防局部皮肤破损。
注意休息。
结果1周后,水泡处已结痂,皮肤红肿症状减轻,无疼痛,无组织坏死,患肢活动自如。
继续用喜辽妥与美宝湿润烧伤膏每间隔4小时涂抹至吸收。
一个月后皮肤红肿症状消失,无组织破溃坏死。
2个月后结痂处已脱落,周围皮肤有脱皮现象,其它无任何症状。
讨论硫酸镁属于高渗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从而减轻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喜辽妥软膏是由动物器官中提取的黏多糖类而制成的药膏。
局部涂用后可迅速渗入皮下,改善患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缓解疼痛,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发生。
美宝湿润烧伤膏主要作用清热解毒、止痛、生肌。
用于各种烧、烫、灼伤。
其主要成分: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
在应用化疗药物时要正确选择用药部位,一般选择粗直弹性好的大血管,且避开手背、足背及关节肌腱等处,并安全固定药物部位,在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的同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以免造成给药部位的局部疲劳。
化疗药物外渗护理论文
化疗药物外渗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57-01【摘要】针对我院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病例,总结了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操作因素等其他多种因素。
提出了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如加强静脉外渗防治知识的宣传、合理选择血管、提高专业技术及发生药物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指出掌握了这些方法并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有效控制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关键词】化疗药物;组织损伤;预防;护理随着社会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化疗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常以静脉作为给药途径。
由于化疗药物大多是细胞毒药物,渗漏往往容易引起局部损害,静脉炎。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
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0.1%~6.0%[2],国外报道5%[3]。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4],现在社会医患纠纷日益加重,因此如何减少及处理化疗药物的外渗成为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1一般资料自2009年4月至2009年7月我院血液科共收治肿瘤患者且需化疗的180例,其中男524例,女316例,年龄9~80岁,其中因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组织损伤者5例。
2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2.1药物本身许多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制品或生物碱制剂,药物的浓度和药物不同的酸碱度,对局部有较强刺激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应激能力,从而对血管内膜产生大量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损伤,甚至发生局部坏死。
药物的渗透压、化疗药物对组织代谢的影响等是引起静脉化疗渗漏的原因之一[5]。
2.2机械性损伤因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固、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反复在一条血管上穿刺,造成血管损伤致纤维化形成,导致药液滞留,刺激血管造成栓塞性静脉炎,同时反复穿刺易引起药液由损伤处渗出。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预防处理论文
浅谈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中图分类号】r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67-01【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化疗患者,选取经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为化疗药物外渗的1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结果 100例化疗患者中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有11例,占同期化疗患者11%;11例化疗患者的药物外渗发生原因包括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等;11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均转危为安,无一例死亡。
结论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工作中,可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一定干预措施,达到疾病防治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原因;防治对策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1],但若发生药物外渗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和炎症,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
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护理人员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十分重要[2]。
为了降低化疗患者药物外渗的发生率,需要掌握其相关因素,针对性提出防治干预措施,我院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化疗患者,选取经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为化疗药物外渗的1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化疗患者,选取经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为化疗药物外渗的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为48.5±10.4岁。
原发病的诊断中,1例诊断为膀胱癌,2例诊断为甲状腺癌,3例诊断为肝癌,5例诊断为胃癌。
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痛,外渗时间均在5分钟以内,外渗部位直径均小于2cm。
1.2 方法:针对11例存在药物外渗的化疗患者的病案进行了调查,回顾性汇总和分析如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等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干预措施。
表柔比星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表柔比星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应对措施摘要患者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盐酸表柔比星时,因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反折致使药物外渗。
而盐酸表柔比星是细胞毒性发泡剂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外渗到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皮肤组织炎性反应及溃疡坏死。
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
关键词盐酸表柔比星;药物外渗;护理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化疗药物多数是通过静脉给药,不仅对静脉有严重刺激,而且还可以产生其他毒副作用。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静脉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护士必须熟悉专业知识,掌握化疗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严防药物外渗,保护患者的血管,防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本科于2015年3月发生一起表柔比星化疗药物外渗,经过及时处理,未造成皮肤坏死,现总结如下。
1 临床病例患者,女,32岁,3个月前因“左侧乳腺癌”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给予4次多西他赛与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方案(TEC方案)化疗,本次为术后第4次化疗。
3月8日上午8:00遵照医嘱给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责任护士将液体自锁骨下深静脉导管输注。
当输入30 ml时,患者感到穿刺口部位疼痛,护士立即停止静脉输注盐酸表柔比星,用5 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缓慢回抽,尽量抽吸出刚渗出的药液,使渗出的药液量降到最少,减少化疗药物对组织的损伤,同时报告主管医生[1]。
查体发现双侧颌下及右侧颈部发红、肿胀明显,给予胸部正侧位X线拍片检查,显示锁骨下深静脉导管末端向上反折,考虑锁骨下深静脉导管不通致使盐酸表柔比星外渗。
即刻采取以下措施:①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 +2%盐酸利多卡因0.1 g+0.9%氯化钠注射液4 ml给予外渗周围皮下注射封闭。
3月10日再次封闭一次。
②给予5%碳酸氢钠5 ml静脉注射解毒。
③冰敷治疗72 h,冰敷4次/d,30 min/次。
冰敷可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缓解疼痛,也可降低化疗药物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
1例表柔比星静注化疗外渗病人的护理
1例表柔比星静注化疗外渗病人的护理摘要】表柔比星又名表阿霉素,为半合成的第二代蒽环类抗癌抗生素。
主要药理作用为直接嵌入DNA,与其双螺旋结构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断RNA合成,它还可形成超氧基自由基团,因此本药既可作用于细胞核,又可影响瘤细胞的细胞膜和其运转系统,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临床上常用于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肉瘤和胃癌等。
【关键词】表柔比星局部外渗静注化疗护理在使用表柔比星静注化疗时,如渗漏于皮下,可导致红肿、局部疼痛、甚至蜂窝组织炎或坏死。
2012年8月我科发生1例表柔比星静注化疗外渗病例,由于发现及时,立即终止静注化疗并采取紧急处理,未造成病人局部渗出性溃烂、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病人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病人,女,39岁,因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个月住院,医嘱给予5% GS50mL+表柔比星150mg静注化疗。
护士告知病者静脉表柔比星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深静脉置管的必要性,但病人考虑经济因素拒绝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最后,确定在左前臂1/2处用浅静脉建立静脉通路,输液时,回血畅,病人无不适。
在用5% GS 50mL+表柔比星150mg静注药液,当静注15mL后病人自诉穿刺部位疼痛不适,立即停止静注药物,掀开输液胶贴,穿刺部位皮下出现3cm×2cm肿块,边界不清。
立即保留针头,接无菌注射器回抽,更换输液部位,通知医生,用0.1%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10mg局部封闭,渗出部位用冰敷和硫酸镁交替湿敷。
每隔30min~60 min更换药纱1次,每日敷5次或6次,患肢抬高制动。
2d后输液部位皮肤无红、肿、热、痛等局部不适,包块缩小为1cm×1cm大小,仍给予皮维碘涂擦同时,再给予75%乙醇+云南白药湿敷。
7 d后,左前臂输液部位皮肤无红、肿、热、痛等局部不适,局部皮肤光滑,判断为痊愈。
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化疗前必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清楚,介绍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发生外渗的恶果,让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1例盐酸柔红霉素血管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盐酸柔红霉素血管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柔红霉素是治疗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用的化疗药物,盐酸柔红霉素是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瘤。
在静注操作中渗漏的发生率为0.6%~60%。
由于它的毒性和理化性质,80%的患者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热、痛和无菌性静脉炎,后期护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溃烂和坏死,甚至截肢。
我科运用综合治疗措施,特别采用中医药方:大黄(20g)、黄连(10g)、黄柏(10g)、皮硝(50g)煎水湿热敷,成功治愈一例白血病患者柔红霉素外渗引起的皮肤溃烂。
【关键词】柔红霉素;血管外渗;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52-021.病历资料患者,男,71岁,因“确诊多发性骨髓瘤5年余,左下肢疼痛半月。
”入院。
入院后相关检查提示骨髓瘤复发,但骨髓血流式细胞学提示异常细胞群,经再次送检白血病MICM分型,该患者考虑复发性骨髓瘤合并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根据恶性疾病治疗原则,治疗方案以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方案为主,根据患者年龄,给予年龄纠正的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方案诱导治疗。
本例患者本身血管质量差,在输液过程中未发现渗漏,输液后6~7d局部瘙痒,皮肤颜色改变,手背静脉穿刺部位皮肤发生红肿范围3cm×3cm。
临床经验,化疗药外渗初期常用局部封闭、冰敷、50%硫酸镁湿敷,有所缓解。
但因患者缺乏健康意识,中途回家,停止治疗,导致皮肤逐渐坏死。
两周后发生组织坏死面积2cm×2cm,表面附有坏死组织、脓液、异味。
烧伤科会诊后,给予局部换药,清除脓性分泌物,并予以抗感染治疗,中医药方煎水湿热敷,按时换药。
经全面评估和有效护理,8周后手背部无红肿及溃烂,愈合良好。
2.柔红霉素组织损伤的机制和临床表现柔红霉素是一种含甘露醇的冻干橘红色粉剂,柔红霉素可通过拓扑通分异构酶Ⅱ插入脱氧核糖核酸 (DNA),破坏其模板功能,干扰 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合成,又可以生成自由基,当其渗透入皮下间隙,穿刺部位的浓度增高,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致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使得局部供血减少。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的论文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的论文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关键词】盐酸柔红霉素;渗漏;局部组织坏死静脉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是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盐酸柔红霉素属于发疱性强刺激性化疗药物,由于血管条件或操作等多种因素影响,化疗时会发生渗漏(其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是%~6%[1]),一旦发生渗漏治疗不及时极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损伤肌腱和关节,造成肢体功能障碍[2]。
因此,做好静脉注射盐酸柔红霉素后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资料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血液病房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儿63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岁;治疗期间共注射盐酸柔红霉素475例次,其中发生不同程度外渗18例。
我科对18例静脉注射盐酸柔红霉素发生不同程度外渗的患儿进行了观察并及时处理,其中一期5例次,二期12例次,3期1例次,出现了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并累及肌层,深部组织受累。
经精心护理,大多数患儿静脉外渗控制在二期以内,无致残及功能障碍者发生。
静脉外渗的临床分期、表现和分型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见于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二期(静脉性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 d,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三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方泽琼[3]报道,临床上可将其分为3型,其发生率红热型%,栓塞型%,坏死型%。
2 护理早期处理一旦发现或怀疑渗出立即停止输液,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水疱液吸出。
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垫等,在外渗后24~48 h内进行,每15分钟更换1次。
实验证明,渗漏初期4~6℃水冷敷效果优于中药湿敷,且早期不可热敷[4]。
可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皮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减弱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的破坏力,限制损伤范围[5]。
小儿柔红霉素血管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 4 小儿语言表达受限 , 外渗早期不易发现 , 发现时往往 局部
皮 肤 反 应 较重 。
外渗的临床表现、 危害及预 防, 家长重视并掌握用药期 间的 使
注意事项和应对 方法 , 年长儿应说 明外渗的后果 , 以争取患儿 的合作 , 并注意减少 患儿焦虑和恐惧心理 , 使其处 于接受治疗
核 糖 核 酸 ( N , 坏 其 模 板 功 能 , 扰 D A 和 核 糖 核 酸 D A) 破 干 N
静脉血管通畅及完整后 , 再输入 柔红霉 素 , 避免 用纱 布或贴
膜 覆盖整个针头及 注射部 位 , 以便 观察 。( ) 5 重视 化疗血 管 的维护 , 每次化疗后 , 可用 土豆片外敷穿刺血管 。土豆片能加 速局部水肿 消退 , 提高 了静脉 的使用 次数 J 。另外 , 马铃 薯
霉素 , 以减少 因活动导致 的外渗 , 嘱家长专人 守候 , 婴儿 并 小
除用 固定板外 , 还须家长扶住 患儿穿刺肢 体至化疗 药物输注 完毕 。年长儿可播放患儿喜爱的动画片或讲故事 以分散患儿
注意力 。( ) 4 滴注药液前 , 先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 , 确保
2 柔红霉素组织损伤 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柔红霉素是一种含甘露醇 的冻 干橘红色粉剂 , 系葸环类 抗肿瘤抗生 素, 柔红霉素 可通 过拓 扑通分异构酶 Ⅱ插入脱氧
4 3 健 康 宣 教 .
d J 药物外 渗的原 度大 , 有发生 静脉血 栓 的风险 j且不 易 , 维护, 易发生感染。故我们常选择外周血管进行穿刺 , J L 但/J ,
外周 血 管 选 择 范 围小 , 条 件 差 , 径 细 、 , 血管 管 薄 对化 疗 药 物 的
・
5 ・ 4
柔红霉素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柔红霉素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作者:邱玉梅侯秋秀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50-01【摘要】目的本文总结及探讨预防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方法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卫生宣教、血管的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及加强巡视;结果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柔红霉素药物外渗发生的机会;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柔红霉素外渗护理附件(0 个) 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 - C) 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 的首选方案(DA 方案) [2]。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化疗药物外渗的问题。
一般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5%,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护理工作量,还影响化疗质量及护理质量。
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采用50%硫酸镁湿冷敷、紫金锭加食醋外敷及外敷聚维酮碘乳膏等方法处理柔红霉素外渗所引起的局部毒副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共发生8例柔红霉素外渗事件,其中男性3人,女性5人。
年龄自17岁至53岁,平均32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前者给予的化疗方案为VDCP (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环磷酰胺+ 强的松) ,后者则为DA (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方案,并配合抗感染、止血、输血及对症治疗。
本组病人中有7例为头皮针穿刺活动后引起外渗,1例为留置针移位引起外渗。
2 结果7例病人外渗后2天,穿刺部位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肿胀、发红、疼痛,皮温升高,经过我们的及时护理,3~5天后主诉刺痛症状明显减轻,局部发红、肿胀减退,一周后,症状消退;有1例病人由于药物外渗量较多,局部出现浅表组织坏死、溃疡,以外科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及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及护理介绍化疗是目前一种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但是常常会有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发生,导致治疗效果减弱、患者身体不适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防治方法以及护理措施。
原因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化疗静脉输注或肿瘤局部注射不当,导致药物渗透到周围组织;•化疗药物代谢不充分,导致药物在体内超时停留;•引流系统造成化疗药物外渗;•肿瘤周围血管扩张引起的漏斗现象;•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毒性作用。
防治方法化疗药物外渗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治,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防治方法:加强药物输注工作正确的静脉输注方法是预防药物外渗的关键,需要把握正确的输注位置、输注速度、管路接口等。
在药物输注过程中,需要注意动脉插管、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
细致巡回观察对于患者进行细致巡回观察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一种有效手段。
巡视时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完善引流系统完善引流系统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一项重要措施。
合理设计引流管路,避免管路弯曲、建议选用低负荷引流袋等,都会对预防药物外渗产生正面效果。
骨髓支架的使用骨髓支架可以提高血管壁的耐药性,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负面影响。
建议患者在接受化疗的一段时间内使用骨髓支架,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护理措施对于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几个护理措施:及时巡视根据患者情况,巡视时间应当根据患者需要确定。
对于病情较为稳定患者,每小时巡视一次即可。
患者出现药物外渗、严重过敏反应等急性并发症时,需要加强巡视次数。
给予病情宣教化疗药物外渗是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需要向患者进行病情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方法和应对措施。
加强局部伤口护理对于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局部伤口,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感染和加重患者痛苦。
《化疗职业防护及化疗药外渗处理范文》
《化疗职业防护及化疗药外渗处理范文》肿瘤科杨淑艳一、癌症发病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各种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已超出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病死率排位第一的疾病。
现据统计,癌症发病率为180/10万,每年新发病例22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60万/年,近20年来,我国每4-5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
二、癌症治疗手段随着科学进步及发展,癌症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但仍以化疗、放疗、手术为主。
另结合生物治疗、微创治疗、热疗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现阶段所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制剂。
这类药物具有独特的毒理作用,作用于dna结构,影响核酸合成。
作用于核酸转录,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
现有的化疗药中的绝大多数在抑制生长或者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同样对体内继续繁殖的正常细胞有毒害作用。
由于这些抗肿瘤药制剂不能区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细胞,因此治疗癌细胞时,正常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经常会受到影响。
所以化疗病人会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
四、抗肿瘤药暴露,污染和传播的途径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卫生部门通过特殊显影实验已经证实,在化疗药物配制过程中,当粉剂安培打开时及瓶装药液抽取后拔针时均可出现肉眼观察不到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配药人员并导致环境污染。
另一项研究在肿瘤药房和门诊病人治疗区的工作台表面上检测到了环磷酰胺。
浓度为0.005-0.035mcg/cm2,提示可能会发生皮肤暴露。
玻璃瓶,安瓶在操作时不慎打破,药液溢出,粉剂安瓶打开和瓶装药液抽取后拔出针头时,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液形成含有毒性的微粒的气溶胶合雾气,使用橡胶皮塞小药瓶时存在压力增强以致药液喷出,把注射器里的空气排出时,药物散发到空气中,安瓶中未被使用的药液被敞开置在操作台上,操作过程中有时针栓脱落,药物溢出,用过的安瓶或者瓶盖(通常剩有药液)投入垃圾中或注射器内多余的药液被挤出,都可能导致药液散发到空气中,病人尿液或者其他分泌物中都含有小剂量抗癌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红霉素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50-01
【摘要】目的本文总结及探讨预防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方法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卫生宣教、血管的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及加强巡视;结果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柔红霉素药物外渗发生的机会;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柔红霉素外渗护理附件(0 个) 柔红霉素(dnr) 联合阿糖胞苷(ara - c) 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 的首选方案(da 方案) [2]。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化疗药物外渗的问题。
一般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5%,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护理工作量,还影响化疗质量及护理质量。
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采用50%硫酸镁湿冷敷、紫金锭加食醋外敷及外敷聚维酮碘乳膏等方法处理柔红霉素外渗所引起的局部毒副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共发生8例柔红霉素外渗事件,其中男性3人,女性5人。
年龄自17岁至53岁,平均32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前者给予的化疗方案为vdcp (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环磷酰胺+ 强的松) ,后者则为da (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方案,并配合抗感染、止血、输血及对症治疗。
本组病人中有7例为头皮针穿刺活动后引起外渗,1例为留置针移位引起外渗。
2 结果
7例病人外渗后2天,穿刺部位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肿胀、发红、疼痛,皮温升高,经过我们的及时护理,3~5天后主诉刺痛症状明显减轻,局部发红、肿胀减退,一周后,症状消退;有1例病人由于药物外渗量较多,局部出现浅表组织坏死、溃疡,以外科处理。
3 dnr外渗的护理
3.1 dnr外渗的局部护理本组病人都能配合在外渗半小时后给予50%硫酸镁湿冷敷持续6~8小时,注意保持纱块湿润,以不流水为宜,半小时更换一次,因为硫酸镁冷湿敷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硫酸镁易挥发,挥发时带走机体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而起到冷敷作用,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继予紫金锭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12小时,每1~2小时更换一次;如果病人局部红、肿、痛症状明显,给予聚维酮碘乳膏外敷包扎,每天换药,范围要大于红肿处,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聚维酮碘乳膏的作用是逐渐分解出游离碘而产生的,其中80%-90%的结合碘可解聚成游离碘,直接使病原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沉淀,以致病原体细胞死亡,从而达到高效消毒杀菌的目的[3]。
经
上述处理一周后症状仍未改善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4 dnr外渗的预防
4.1 外渗原因分析
4.1.1 病人心里不够重视,自认为dnr外渗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4.1.2 护士宣教不到位,没有强调dnr外渗的严重性;
4.1.3 使用头皮针穿刺,极易穿破血管;
4.1.4 护士巡视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药物外渗.
4.2 护理
4.2.1 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柔红霉素毒性强,副作用大,护士应说明药物的特性、作用机理并指导其掌握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方法,解除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4.2.2 选择合适的血管,为保证用药安全,最好选用近心端、管腔大、回流通畅的静脉用药,避免手背和关节附近部位(此类部位靠近动脉和肌腱, 易造成永久性损伤) ;避免选用小静脉或一条静脉重复多次注射,以免造成动脉硬化症;有条件尽量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
4.2.3 采用静脉留置针输入,静脉输液时,经常采用钢针,针尖易接触到血管壁,造成血管损伤,且易造成针头脱出。
我们对化疗病人选用静脉留置针输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因其是一柔软的导管,可避免对血管壁的损伤,减少外渗的发生,固定留置针
使用透明敷贴,便于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
4.2.4 充分稀释药物:常规用5%葡萄糖溶液40ml+dnr20㎎静
脉泵注60~80ml/h,同时快速静滴盐水,40~60滴每分钟。
如果
药物浓度高,输入速度快,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导致静脉外渗。
因此,护士应按医嘱和药物配制要求充分稀释药物,以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经临床试验证明,皮管内注射可有效减轻柔红霉素对血管的刺激,皮管内注射也就是一边推注化疗药一边滴注生理盐水[6]。
5 小结
一般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5%,dnr药物
外渗是多因素的,做好dnr药物外渗的护理是预防其并发症的关键。
持续硫酸镁湿冷敷、紫金锭加食醋外敷及外敷皮维碘可以有效减轻局部不适,减少静脉性反应,预防组织坏死的发生,是dnr外渗的有效护理措施。
但是在输注dnr时重在预防其外渗。
在护理时,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取得病人的合作;有熟练的穿刺技术,选择合适的血管,尽量采用中心静脉或留置针输入,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加强巡视,尽可能减少药物外渗机会,从各个环节注意对血管进行保护,就能使病人顺利完成每个化疗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蕊. 10 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人局部封闭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 . 现代护理,2004 ,10 (5) :447.
[2]赵梅霖. 喜疗妥霜剂外擦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4) : 17.
[3]查冬云. 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j]1中国护理杂志, 2005, 2 (2) : 8171.
[4]李俊英,余春华,付岚,等.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3~75
[5]赖利.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医学杂志,2001;17(1):78
[6]刘建华,张倩,宋碧瑶,等.肿瘤化疗病人血管的护理[j].西南军医,2004;6(3):821
作者单位:中山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