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句法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法研究
系 统功 能语 言学 一般 不 用 “ 法 ” 个 术 语 , 句 这 因为 系统 功 能 语 言 学 理 论 的 创 始 人 Hal a ld y喜 欢 用 i
“ 法” 语 这个 术语 , 因有两 个 : 原 第一 , 只是语 法 的一 部分 : 它 语法 由句法 和词 法 构 成 , 因此 “ 句法 ” 个 概 这 念太 窄 , 无法 涵盖 系 统功 能语 法研 究 的所 有领 域 ; 二 , 如 Hal a @ 说 :这 个 术 语 暗示 某 种 研 究 第 正 ld y 所 i “ 趋 向 , 言被 释为 一个 形式 系 统 , 语 意义 附着 于形 式 系统 之上 。在 功能 语 法 中, 正好 相 反 , 言 被 释 为 一 语 个 意义 系统 , 形式 依 附意义 , 实现 意义 。然 而 , 并 ” 有些 系统 功能 语 言学 学 者开 始 使用 这 个术 语 表示 语 法 的形 式部 分 , Mo ly ③和 F wct ⑤ 如 r ② e a et ⑥。在 本文 中 , ④ 句法 具有 和语 法相 同的含 义 , 包括 功 能句 法 也 既 包括 形式 句法 。
Equ n i ox,2 4. 00
④ F w et R . h oy o y tx f r y t c n t n l i g i i .C r e t s e i ig i i T er . a c t , .P A T e r f S n a o s mi Fu ci a n u s c S e o L t s u rn s s nL n us c h o y Iu t
② M o ly,D. S n a n to a a re y t x i Fu ci n l n Gr mma An I to c i n t x c gr mmari y tm i Li gu si s r n r du to o Le i o a n S se c n itc .Lo — n
系统功能语法
第二,正如Halliday(1994: xiv)所说的:
这个术语暗示向某个方向发展,即把语言看作一个形式系 统,意义只是附着在形式上。但在功能语法中,正好相反。 语言是一个意义系统,形式只是体现意义的层面。
然而,有些系统功能语言学学者开始使用这个术语表示语法的形 式部分,比如Morley (2000; 2004),Fawcett(2000; 2008; 2009)。 在此,句法具有和语法相同的含义,既包括功能句法也包括形式 句法。
Figure 1: The Levels of Language [Taken from Halliday 1961]
5
Table 1: 四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三个阶的关系.
Relation Syntagmatic (rank) Categories Feature Example (exponence)
Topical Rheme
INFORMATION Given New 1 MOOD Subject Pres Finite Mood [say] predicator Residue
Focus
Focus New
2 Vocative Finite Mood Subject Complement Residue
Syntax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法研究
张德禄 dlzh@ dlzhcn@
1
一. 引言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Halliday等不用“句法”这个术语,他更喜
欢用的术语是“语法”。他不用“句法”这个术语的原因有两个。第一、 它只是语法的一部分。语法由句法和词法构成
• 从结构范畴出发,韩礼德发展了他的功能语法。功能语法 的 功能有三个意义: • (1)在解释语篇上,语言在语境中是如何运用的? • (2)在解释系统上,语言是如何体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 和语篇功能上。 • (3)在解释结构成分上,在语言系统中,结构成分与其功 能有什么关系? • 意义由形式体现,如果没有一个形式理论,就无法解释意义。
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4.3系统语法在系统语法巾,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
系统语法试图建立各种相互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笼统地讲,系统中存在链锁系统(chain system)和选择系统(choice system):轴一个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
例如,我们可以在包括过去时和非过去时两个选项的时态系统中进行选择。
我们还可以在非过去时这个子系统中进一步进行选择,即选择现在时或是将来时。
过去时时态{ 现在时、非过去时{将来时韩礼德的系统语法与其他语言学家的理论有所不IN,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语法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学特征。
(2)系统语法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知识”的表现形式。
它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
(3)系统语法非常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
(4)系统语法用“连续体”这一概念来解释众多语言现象(例如:不符合语法的——反常——一不太反常一一不太惯常一符合语法)。
(5)系统语法依靠对各种文本的观察和统计学的手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6)系统语法把“系统”范畴作为基本范畴。
由于语言现象十分复杂,所以很难进行精确的分析。
语言学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范畴以便于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终发现这些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
一些语言现象可以很容易地被划分到某个范畴中去,但是还有很多语言现象很难判断是属于哪个范畴的。
这些范畴的界限十分模糊,而且一个范畴与其他范畴常有重叠之处。
研究系统语法的语言学家非常重视语言的这种模糊性,他们认为引人c·渐变,,(cline)的概念有利于更好的描述语言的这种特性。
但是,在分析语言现象时,我们必须假设在语言这个渐变体上存在着明确的界点,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某种语言现象归人某个范畴中去。
一个系统就是一组选择项,即使是特定系统中的项目也有其共同之处,它们都属于同一语义范畴。
《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范文
《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英语句法中,非连续现象(Discontinuous Phenomena)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
它不仅涵盖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为非连续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及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研究。
二、非连续现象的定义与分类非连续现象,指的是在句子中某些成分之间的联系并不直接体现为连续性的语法结构,而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语义关系来建立联系。
在英语中,非连续现象主要包括省略、分裂句、并列结构等。
(一)省略现象省略是指在句子中某些成分由于上下文的暗示或语境的明确而被省略。
例如,在对话中经常出现的省略主语的现象。
(二)分裂句现象分裂句指的是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插入其他成分,导致句子结构上的断裂。
例如,“The teacher, who was very strict,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u s.”(三)并列结构现象并列结构指的是句子中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通过并列连词连接,形成一个独立的句子结构。
如,“She likes reading books and listening to music.”三、系统功能语言学对非连续现象的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具有表达意义、交流信息和实现社会功能的作用。
在非连续现象的研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语境与语义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
在非连续现象中,语境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省略成分的理解。
此外,非连续现象中的语义关系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例如,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关系词和连接词,可以揭示出句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联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关于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话题,主要研究如
何有效地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
它研究的重点是语言的结构、功能和
控制系统,以及它们的使用方式。
这一学科研究的基础是系统功能句法,它重点考虑了句子和句子元素的功能,而不只是他们的形式。
它
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来研究发现或研究语言如何用于实际的
沟通场景之中,以及实现更多的表达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涉及语言理论、语词语义、文化语言学、印欧语言学
等若干方面,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分解为语
言系统描述、系统功能程序说明、话语分析和修辞分析等几个部分。
语言系统描述着重于描述语言的形式和系统特征,包括语言的发展史、语言的构成单位、语言构造的基本原则等。
系统功能程序说明主要涉
及到语言的分析学习和表征认知。
话语分析涉及对话的语义和语用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语义结构和语义控制,而修辞分析研究的重点是如
何使用语言来传达意义和思想,以及文本语义和文化语义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系到很多传统研究语言学的领域,它的研究内容涉
及语言理论、语法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对话分析、文体学等多
种学科,它的研究方法也很多,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实证研究
和理论性研究等,它能够提供有关记忆、思维、社会活动、文化背景、国籍等隐含知识的新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无疑是一门学科,其研究
领域丰富又精彩,对语言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和有价
值的领域,也可以为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带来更多的理解和提升。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功能”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发展甚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文章旨在理清语言学研究中“功能”的发展脉络,并探索其在个语言学派之间的传承和相互影响,最后简述元功能思想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标签:语言学功能综述功能一词在《世界诗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在符号学中,其作为术语的使用分为三个方面:语言功能、句法功能、叙述功能。
对“功能”这个术语各语言学派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学研究中有关功能的基本理论和成果(一)古希腊的功能派西方语言学最初的功能派出现在古希腊,也称为“描写民俗派”。
当时以Protagoras和Plato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语言观,归属功能主义语言学。
Protagoras 第一次从语义功能角度把句子分成祈求、提问、陈述、命令四类。
功能派强调异常,趋向描写性,把语言看成行动;关心的是意义跟修辞功能的关系;强调语言是选择,是资源;强调对语篇的语义解读,并把可接受性或用途(实际出现或可能出现什么)作为理想化标准。
(二)布拉格学派胡壮麟(2002)称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用来完成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
Mathesius于1923年提出了二功能说,即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表现为两种情况:单纯的交际;呼吁。
Mathesius的功能主义主要是一种研究方法。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上的功能分析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Mathesius提出著名的句子功能全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主位)和表达的核心(述位)。
受Büler思想影响,布拉格学派在《论纲》中阐述了语言的两个基本功能:体现智能言语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体现感情言语活动的表现功能。
社会功能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交际功能,二是诗歌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1960)在Büler的功能观的基础上将语言的功能扩展为六个:指称功能、诗歌功能、表情功能、呼吁功能、寒暄功能及元语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法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法研究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简称SFL是由英国语言学家哈利·J. 鲁德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语言学。
在该理论体系下,句法是语言的一个重要层面,包括了结构化规则、语言功能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法研究进行深入探究。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对语言系统进行分类,描绘语言的构造过程,推导语言规则,来理解语言的功能。
在SFL中,不同的语言单位被分为三种:言语行为、语篇、句子。
每个语言单位在具体使用中又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包括宣示(表示现实)、交际(建立联系)、表达(传递情感)等。
这些功能的使用是在语言单位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三、SFL的句法研究SFL的句法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结构化分类和功能分类。
针对前者,SFL将句子的结构分为了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等几种类型;针对后者,则将句子的功能分为了角色、情境、话语等几个方面。
同时,SFL也指出了句子构造中词汇与语法的互相作用、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些都为句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案例分析以英语为例,SFL的句法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颖的观察视角。
例如,以下句子:The boy threw the ball.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主语(the boy)、谓语(threw)和宾语(the ball)三部分,然后进一步划分它们的语法角色,如主语扮演了代词、名词短语、复合名词等几个角色;从句谓语的时态、完整性等因素影响了其在情境中的作用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句子,理解其所承载的信息。
五、结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法研究丰富了我们对语言的认识,为我们理解语言构造和选择、使用语言的意图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句法研究中,不仅可以深入剖析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考虑到其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转换生成与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法研究
转换生成与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法研究摘要:当代语言学有两大阵营,即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本文讨论这两者最具代表性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对语法研究之本质区别,在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59-03当代语言学两大阵营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以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代表。
徐烈炯指出,当今世界形式主义在研究人数、知名度、著作数量等各方面压倒功能主义,而在中国研究功能主义的人数更多。
徐文指出,韩氏理论发源于外语教学,外语教师容易接受。
朱永生则指出,在过去的40年中,这两个学派似乎一直在平行发展,彼此既不交往,也没有因为大量分歧的存在而爆发过任何一次公开论战。
笔者认为这两位学者所述是语言学界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乔氏和韩氏都以“语法”作为他们的研究内容,但两者有什么本质上区别?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1)理论渊源;(2)分析方法;(3)对语言学习的启迪。
一、理论渊源的不同1.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渊源:“理性主义”和“心智主义”。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他的“现代语言学”研究参考了较早时期人们的思想,包括帕尼尼、柏拉图,唯理主义和浪漫主义哲学家如笛卡儿、沃日拉、杜马赛斯、狄德罗、比蒂和洪堡特等。
乔氏主张笛卡儿的理性主义,认为人的语言知识(competence)和语言能力(performance)中包含天赋的成分,他继承了17世纪法国波尔—罗瓦雅尔唯理语法的传统和19世纪德国洪堡特关于语言是有限有段的无限运用学说。
他的导师海里斯用分布分析法对语言的结构进行描写,乔氏沿用这一术语指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他认为语法是一个运用有限数量的规则产生无线数量的句子的系统,这些规则能自动地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即转换生成语法的“生成”性。
浅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观的三大元功能
浅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观的三大元功能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观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语法的重要性。
该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法是语言功能的核心。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观的三大元功能是交际功能、认知功能和表现功能。
首先,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交际功能指的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通过语法和词汇的组合,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分享信息、交流思想和感觉。
交际功能涉及到语言的句法结构、词汇选择和语法规则。
通过语法规则的正确运用,人们能够理解和产生正确的句子,使交流更加准确和有效。
其次,认知功能是语言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认知功能指的是通过语言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也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
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结构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属性和关系的认知。
语言通过概念和符号的组合,构建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模型。
语言的认知功能对于人们的思维和学习至关重要。
最后,表现功能是语言的第三大元功能。
表现功能指的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个性。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也是表达情感和个性的方式。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态度和立场。
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结构反映了人们的情感体验和个性特征。
语言通过表达情感和个性,体现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身份。
总结来说,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观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语法的重要性,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交际功能、认知功能和表现功能。
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认知功能是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功能,表现功能是语言的表达情感和个性的功能。
三大元功能共同构成了语言的综合功能,使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思维和交流,认识和理解世界,表达情感和个性。
第八章伦敦语言学派题目
一、概念解释1、典型语言环境:人们在特定场合下遇到的环境,它决定着人们必须扮演的社会角色。
2、连续体:“连续体”是系统语言学家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一般一个连续体就是一个阶,上面的一切东西都逐渐变为另一些东西;阶的两端十分不同,但很难判断它们的界限何在。
3、语域:语域是话语范围、谈话方式和谈话人关系这三个无限分度的延续体在某些分度上相遇时产生的特定的语言变体。
它把语言的变体与社会情景变化联系起来,是实际运用中的语言。
4、语篇功能:是指如何使语言的组成部分互相联系,即:使一个语篇有自己的内在结构,使活的语言有别于词典或语法书上的例句。
5、概念功能:是指语言表达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功能。
包括经验部分和逻辑部分。
二、简答题1、统语言学的特点是什么?①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
②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知识”方式。
区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
③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
④用“连续体”来解释许多语言事实。
⑤依靠对语言篇章的观察和数据统计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⑥以“系统”作为基本的范畴。
2、怎样理解“语义学就是对出现在典型语言环境中的话语分类”。
弗斯对语言的研究,是从意义问题入手的,他所说的“意义”,不只局限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包括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语言环境由一系列的环境组成,一个环境存在于另一个更大的环境之中,每个环境都是更大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功能,全部环境都在整个文化环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语言学家应当在情景的不同层次上研究意义,即语言研究的目的在于说明意义。
3、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生成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不大关心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则主要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大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
②生成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句子的集合,句法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石;系统功能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意义的源泉和潜能,是由各种语义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
《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范文
《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英语句法的研究中,非连续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种现象涉及到句子中词语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句子成分在形式上并不连续,但语义上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结构和功能的理论框架,为非连续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及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研究。
二、非连续现象概述非连续现象在英语句法中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名词性从句的嵌入、动词性从句的插入、并列结构中的省略等。
这些现象使得句子在形式上呈现出不连续的特点,但通过语义和语用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连续的成分在句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非连续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语言的组织结构和语义关系。
例如,名词性从句的嵌入体现了概念功能中的指称和分类;动词性从句的插入则体现了交际功能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并列结构中的省略则体现了语篇功能中的衔接和连贯。
四、非连续现象的分类与解析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名词性从句的嵌入:这类现象主要涉及到名词性短语在句子中的嵌入,使得主句和从句在形式上呈现出不连续的特点。
但通过语义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从句在句子中扮演着重要的成分,如主语的补足语或宾语的补足语等。
2. 动词性从句的插入:这类现象主要涉及到动词性短语在句子中的插入,使得句子在结构上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态。
这些插入语往往起到补充信息、强调或转折等作用。
3. 并列结构中的省略:这类现象主要涉及到并列结构中某些成分的省略,使得句子在形式上呈现出更加简洁的特点。
这些被省略的成分往往可以通过语境和语篇分析得到恢复。
五、结论通过对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进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组织结构和语义关系。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和翻译策略。
系统功能语法
• 系统功能语言学旳一种关键概念是层次化( stratification),把语言分为四个层面:语境层、 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文字层。
• 语境包括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 mode)。
• 语场指所发生是事,语旨指参与者旳社会角色和 关系,语式指交际旳渠道,如独白/对话、口语/书 面语、面对面交流/非面对面交流等。
功能语法和老式语法
• 我们对语法旳认识取决于我们旳语法研究。在西方,重要 有两种截然不一样旳理论视角。这两种均源自古希腊。虽 然两者经历过许多变体,但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两种 不一样旳思绪。
• 一种是逻辑和哲学思绪,把语法是确定语法构造旳一套规 则。这种思绪突出把句子看作语言旳基本单位,研究孤立 旳句子。
• 语言使用产生旳意义分为三个成分:概念 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
• 采用动作者(actor)、施事(agent)、中 介(medium)、主位、语气等来分析语句。
语域和语类
• 社会语境包括两个交际层:语类(文化语境)和语域(情 景语境)。
• 在Martin看来,语类是阶段性旳、目旳导向旳社会过程。 • 语类包括平常社会生活中旳所有活动,如购物、发短信、
• 系统功能语言学旳出现得益于英国语言学家J.R. Firth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旳研究,后经他旳 学生M.A.K. Halliday旳深入发展。
• Halliday于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发展系统功 能语言学,70年代移居澳大利亚,建立了悉尼大 学旳语言学系。
•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系统 功能语言学旳教学和研究也在世界各地展开。
• 在Halliday(1994)看来,情态波及对命题或提议介于与 否两极旳意义协商。这种协商波及或然率(probability)、 常常性(usuality)、义务(olbigation)或倾向性( inclination)。
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4.3系统语法在系统语法巾,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 s)。
系统语法试图建立各种相互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笼统地讲,系统中存在链锁系统(chainsystem)和选择系统(choice system):轴一个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
例如,我们可以在包括过去时和非过去时两个选项的时态系统中进行选择。
我们还可以在非过去时这个子系统中进一步进行选择,即选择现在时或是将来时。
过去时时态{ 现在时、非过去时{将来时韩礼德的系统语法与其他语言学家的理论有所不IN,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语法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学特征。
(2)系统语法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知识”的表现形式。
它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
(3)系统语法非常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
(4)系统语法用“连续体”这一概念来解释众多语言现象(例如:不符合语法的——反常——一不太反常一一不太惯常一符合语法)。
(5)系统语法依靠对各种文本的观察和统计学的手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6)系统语法把“系统”范畴作为基本范畴。
由于语言现象十分复杂,所以很难进行精确的分析。
语言学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范畴以便于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终发现这些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
一些语言现象可以很容易地被划分到某个范畴中去,但是还有很多语言现象很难判断是属于哪个范畴的。
这些范畴的界限十分模糊,而且一个范畴与其他范畴常有重叠之处。
研究系统语法的语言学家非常重视语言的这种模糊性,他们认为引人c·渐变,,(cline)的概念有利于更好的描述语言的这种特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简称SFL)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强调了语言与社会、语境的密切关联,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和目的。
本文将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和主要理论,以及它在语言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起源于英国语言学家麦克霍尔(M. A. K. Halliday)的研究。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交际行为的基础,并通过探索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其交际目的来研究语言的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有助于人们实现不同的交际意图,如陈述、提问、命令等。
其次,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可以表达语气、情感和社会关系等信息。
例如,语言中的语调、语气和谓词选择等都可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
最后,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即语法与语义、语用的相互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研究和功能语法分析。
语料库研究是通过分析大规模语料库中的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来揭示语言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功能语法分析则通过分析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义信息,来揭示语言的功能和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学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语言分析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功能和目的。
其次,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教育和翻译等应用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理解语言的功能,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教材,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翻译人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总而言之,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了语言与社会、语境的密切关联,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和目的。
通过分析语言范畴、语篇和词语等层面,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语言分析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以及应用于教育和翻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复杂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精品文档资料
语言复杂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1.引言语言复杂性(linguistic complexity)与语言流利性(fluency)、语言准确性(accuracy)一起组成了语言CAF三维度。
Skehan和Foster(1999)的研究得出结论:语言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是二语习得很重要的三个维度,但是它们还需要词汇能力层组的补充。
语言复杂性可以从二语习得角度来说明,那么对于大学派功能语言学而言,可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哪些角度来阐释呢,三大纯理功能,还是语法隐喻,词汇密度方面?该从功能语言学的哪个角度去阐释呢?本文尝试回答以上的问题,主要从语法隐喻的角度来阐释语言复杂性,从而做到使语法隐喻理论在语言复杂性方面能更好的应用。
2.文献综述2.1 语言复杂性语言是人特有的认知能力,语言本身很复杂,因此语言学习如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涉及语言,语境,社会,文化,心理等很多方面。
根据国外学者的观点,复杂性是三个维度CAF中最复杂,最模糊和最难理解的维度。
最开始的时候,复杂性用于二语习得文献中,指的是语言性能(task complexity)和二语习得能力和精通能力(L2 complexity)(Robinson,2001;Skehan,2001)。
语言复杂性,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来定义。
一方面,它是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动态性能。
另一方面,它作为为更稳定的个人的语言基础来组成中介语系统。
相应的,考虑到学习者中介语水平时,语言复杂性可以解释为习得者的第二语言系统的多样性、丰富性、详尽性和储存量。
从功能语言学方面看,复杂性最初指的是从属的数量,比如每个T-unit的小句数量。
另一种功能复杂性包含使用的不同形式的动词数量。
语言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一方面,语言系统由音位、形态、词库、句法、语义、语用这些不同的子系统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语言系统整体是由无数局部的语言使用事件涌现出来的,具有自组织性,语言使用对语言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系统功能语法和批评话语分析
展起来 。这 其 中就包 括 l系统 功 能语 法 的创 始 人 『 H ldy a ia 进 一 步 细 化 了 “ 景 语 境 ” 把 a ia 。H ld y l l 情 , 它 分 为语 场 ( i d 、 旨 ( e o) 语 式 ( d ) Fe ) 语 l T nr 、 Mo e 。
的 。其 次 , 结 构 主义 语 言学 不 同 , 研究 语 言 的 与 它
出发点 不是 句法 而是语 义 , 而语 言只有 放 到具体 的 社会 历史 语境 中才 能 产 生 实 际 的意 义 。语 言 与 社 会 的关 系正是 批 评 话语 分 析 关 注 的焦 点 。所 以很 多学 者认 为系 统功 能 语 法 是批 评 话 语 分 析 的研 究 工具和理论基础 ( 辛斌 ,0 0 张 德 禄 ,0 4 。本 20 ; 20 ) 文拟 从分 析系 统功 能语法 的构 成人 手 , 示其 在批 揭
即时语 境 , 即正在 发 生 的说 话人 活 动 场 景 。“ 化 文
批评 话 语 分 析 也 称 为 批 评 语 言 学 , 生 于 诞
18 9 0年代 , 语 言 学 中一支 比较 年 轻 的分 支 。 它 是 认 为 语篇从 来 不是 中立 , 背后 隐藏 着 意识形 态差 其 异 、 利高 低甚 至歧视 和偏 见 。这些 东西 恰恰 容易 权 被读 者或 听者 忽 略 。批评 话 语 分 析 的 任 务 和 目的
、
引 言
统语 法把 语言 看作 由可供 人 们 进 行语 义选 择 的若 干个 子 系统组 成 的 系统 网络 , 意义 潜 势 , 单来 或 简
说就 是语 法 中可 供选 择 的一 系列 选 项 。功 能语 法 旨在 揭示 语言是 社会 交往 的手段 , 明人 们是 如何 表 根据语 境在 语言 系 统 中通 过 意 义潜 势 的选 择实 现 各种 功能 的 。简 言之 , 言 功 能 ( 义 ) 语 意 的实 现 受 制于语 境 的 选择 , 系统 语 法 是 用 来 描 述 功 能 语 法 的 。这牵涉 到 三 个 核 心 概 念 : 境 、 语 系统 和 功 能 。 这三 者是如 何生 成和发 展起来 的 , 又是如 何在 系统 功能语 法 中有机 结合起 来 的 , 面将作简 要介 绍 。 下 1“ . 语境 ” 的概念 “ 境 ” 一 概 念 的提 出者 是 人 类 学 家 Mai 语 这 l . n w k。他在 从 事 原 始 语 言 的研 究 过 程 中发 现 了 o si 语 境对 意义 的制 约 作 用 。他 把 “ 境 ” 围 “ 景 语 氛 情 语 境 ” 文化 语 境 ” 和“ 。其 中 “ 景语 境 ” 情 指文 本 的
句法选择的系统功能观
句法选择的系统功能观句法结构的选择通常被认为是句法学研究领域的一个话题。
本文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探讨句法选择与语言系统的关系以及语境对句法选择的制约,认为句法选择是语言系统即意义潜势选择的结果,语境对句法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标签:系统功能语言学;句法选择;语境1. 引言在传统语言学中,结构成分和句式的选择通常被认为是句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因而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对如何生成和描写合乎句法规范的句子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然而,转换生成语法一个最大的局限在于其研究的对象是脱离语境的孤立的句子,而句子的语用制约因素及语篇功能等都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与之相反,韩礼德创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既强调语言的形式规则,又强调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规则,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语言的本质。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句法选择的制约因素和交际功能。
2.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系统和结构的思想在现代语言学理论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最早提出语言系统的概念。
索绪尔把语言称作一个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符号系统。
伦敦学派创始人弗斯受索绪尔的影响,认为语言是由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两条轴组织起来的。
与索绪尔不同的是,弗斯把语言的聚合关系叫做“系统”,把组合关系叫做“结构”。
他指出,在横组合关系中,成分在有关层次上构成了结构。
而在一个结构中的特定位置上可替换的若干事件便形成了一个系统。
换言之,在弗斯的理论中,“结构”是语言成分的横向组合性排列,而“系统”被看作是一组能够在结构里的某个位置上互相替代的纵向聚合性单位。
作为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思想,并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有关语言系统的理论体系,准确定义了其中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
韩礼德认为,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而是一套系统化的可供语言使用者选择的“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1]。
《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范文
《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篇一一、引言英语句法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语言学者的关注。
在英语句法中,存在一种非连续现象,它涉及到句子结构、语法和语义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英语句法中的非连续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非连续现象概述非连续现象是指句子中某些成分在形式上并不直接相连,但在语义上却存在紧密联系的现象。
在英语句法中,非连续现象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定语从句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多样。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学理论框架,强调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
该理论认为语言具有多种功能,如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
在研究非连续现象时,我们可以从这些功能出发,分析非连续现象在句子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四、非连续现象在英语句法中的表现(一)动词不定式动词不定式是一种常见的非连续现象,它在句子中起到补充和修饰的作用。
例如,“I want to go to the park.”中,“to go to thepark”是一个动词不定式短语,它在形式上并不与主句直接相连,但在语义上却是对主句的补充和修饰。
(二)分词短语分词短语也是英语句法中的一种非连续现象。
分词短语由多个单词组成,但在形式上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它可以通过连接词与主句相连,对主句进行补充或描述。
如,“She is a smart girl with big eyes.”中,“with big eyes”就是一个分词短语,对主语“she”进行了描述。
(三)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另一种常见的非连续现象,它对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和限定。
例如,“The man who stole my wallet was c aught by the police.”中,“who stole my wallet”是一个定语从句,对主语“the man”进行了限定和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结构范畴出发,韩礼德发展了他的功能语法。功能语法 的 功能有三个意义:
(1)在解释语篇上,语言在语境中是如何运用的? (2)在解释系统上,语言是如何体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
语篇功能上。 (3)在解释结构成分上,在语言系统中,结构成分与其功能
11
在级阶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功能结构,即结构中的 每个成分在特殊功能结构中具有一种或者多种体现意义的功 能2。
小句是语法的基本单位,因此功能结构是在小句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首先,“作为信息的小句”从主位和述位角度解释意义是如 何被组织的,它实现语篇功能。这里的中心概念是主位,它 是信息的起点,小句结构的第一个主题成分。除了主题主位, 还有其他的主位成分: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
SITUATION
(extra-textual features)
5
Table 1: 四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三个阶的关系.
6
2.2 系统功能语法 后来他把重点放在其中两个范畴上,即结构和系统,从而发展了功能语法
和系统语法。 1. 系统语法 把语言看作一个可供选择的系统网络,每个选项有二个特点: (1)选项的环境; (2)一组选项,其中每次只选择一个项目。 语言的系统由最基本的系统组成,有以下几个类别: (1)简单系统:如选a, 接着选x 或者y. (2)合取系统:如选a, 接着选x或者y, 和m或者n. (3)从属系统:如选a, 接着选x或者y; 如选x, 接着选m或者n。 (4)合取入列条件:如既选a又选b, 然后选m或者n. (5)析取入列条件:如选a或者b, 然后选m或者n.
7
从系统中选择出的项目称为“选择表达”。选择出的这些项目,要体现为 语法结构。体现的方式称为“体现陈述”。韩礼德把“体现陈述”归纳七 个:
(a) 插入: an element (e.g., insert subject);
(b) 合 并 : one element with another (e.g., conflate subject with theme);
有什么关系? 意义由形式体现,如果没有一个形式理论,就无法解释意义。
9
这里就产生了功能语法如何处理形式和意义的问题。在功 能语法中,它们的关系是清楚一致的:形式表现为一种特 殊的成分结构:级阶成分结构,它不做句法区分,而是以 在意义体现过程中结构成分的功能为标准进行划分的。
基于成分结构,有几种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相联系的功能 结构:实现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结构和在不同级阶上的复杂 结构;实现人际功能的语气结构;实现语篇功能的主位结 构和信息结构。
(c)
排 序 : an element with respect to another, or to some
defined location (e.g., order finite auxiliary before subject);
(d) 分 类 : an element (e.g., classify process as mental: cognition);
系(字系)、语音(文字) 两个意义:形式意义、语境意义
4
五个层次
Phonetics
Linguistics
SUBSTANCE Phonic substance
phonology
FORM
Grammar Lexis
context
Graigure 1: The Levels of Language [Taken from Halliday 1961]
12
第二、作为交际的小句,关注在说话者/作者和听众/读者的互动事件中 小句的功能。它通过语气结构实现人际功能。语气结构包括语气和剩余 成分,语气主要包括主语和限定成分两种。它们的出现、缺失和顺序决 定着不同的语气类型:陈述语气(主语^3限定成分),疑问语气(限定 成分^主语,wh成分作主语除外)和祈使语气(没有主语和限定成分)。 剩余成分由谓词、补语和附加语组成。
系统功能语言句法研究
2.1 阶与范畴语法 韩礼德早期的语法称为阶与范畴语法,是在50年代末和60
年代发展起来的。 阶与范畴语法可以用四个范畴,三个阶,五个层次,两种
意义概括: 四个范畴:单位、结构、类、系统 三个阶:级阶、精密阶、说明阶 五个层次:情景、语境(意义)、形式(词汇语法)、音
(g) 词汇化:an element (e.g., lexify subject : it).
8
2 功能语法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British English’
(1967-1968)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85), two
(e) 切分: an element into a further configuration (e.g., split mood into subject + finite);
(f) 预 先 选 定 : some feature at a lower rank (e.g., preselect nominal group);
10
成分结构建立在级阶的基础之上。级阶成分分析法也叫“最少加括法”, “只在必须加注的地方标注括弧”,这与“最多加括法”即“直接成分分 析法”形成对比,它“在任何可能的地方标注括弧 (Halliday 1985: 22)”。 这可以通过图 3 清楚看出来。
(a) Ranked constituents
Thomoas T. Tatimus has been tying his two tubs tentatively to those two tall trees.
(b) Immediate constituents
Figure 3: Minimal bracketing(a) and maximal bracketing (b) in contrast (ibi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