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的 几个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
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
但渐渐地,幼儿能发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
涂鸦其可分三阶段: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
(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年龄:3~4岁左右。
特征:(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
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
但渐渐地,幼儿能发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
涂鸦其可分三阶段: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
(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年龄:3~4岁左右。
特征:(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幼儿绘艺术从涂鸦到创作
幼儿绘艺术从涂鸦到创作幼儿绘艺术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绘画,幼儿可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观。
然而,幼儿绘艺术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从涂鸦到创作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绘艺术的发展路径以及一些促进幼儿创作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从涂鸦到创作的发展路径1. 涂鸦探索阶段幼儿绘艺术的起点通常是涂鸦。
在这个初级阶段,幼儿会随意涂抹,没有明确的主题和目的。
涂鸦是幼儿自由表达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幼儿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触觉感知,同时也是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探索。
2. 图像认知阶段当幼儿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涂鸦技巧和对颜色的认知后,他们会开始尝试描绘简单的图像。
在这个阶段,幼儿通常会画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圆圈、方块和三角形。
这是幼儿开始进行图像认知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对形状和空间关系的理解的关键阶段。
3. 模仿阶段在模仿阶段,幼儿会开始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和场景,例如画一朵花、一只小鸟或者一个家庭。
幼儿通过模仿绘画来理解世界,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构图原理,例如线条运用、明暗对比和色彩搭配。
4. 创作表达阶段当幼儿的绘画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会逐渐进入创作表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绘画的主题和风格,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提供适当的绘画材料和艺术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艺术才能。
二、促进幼儿绘画创作的方法和技巧1. 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例如彩笔、水彩、粉笔、蜡笔等。
不同的材料可以带给幼儿不同的绘画体验和效果,从而促进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能力的发展。
2. 创设艺术创作环境为了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教师可以精心布置绘画角落,提供专用的画板和绘画纸,并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和分享作品。
儿童美术教育年龄段有哪些特点总结
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在儿童早期阶段,通过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和动手能力的发展特点,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分为幼儿阶段、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
下面将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幼儿阶段(3-7岁)1.认知特点:幼儿阶段的儿童认知水平较低,对环境和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感知和直观经验。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注意培养儿童对色彩、形状、纹理、空间等基本美术要素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2.情感特点:幼儿阶段的儿童情感丰富,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美术活动也有较高的参与度。
因此,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3.动手能力:幼儿阶段的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有限,对于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掌握较差。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手部肌肉发展和精细动作能力,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
二、小学阶段(7-12岁)1.认知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逐渐进入具体思维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情感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美术作品有自己的喜好和态度。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术鉴赏能力。
3.动手能力:小学阶段的儿童手部肌肉逐渐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逐步提高。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可以逐渐引导儿童掌握更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初中阶段(12-15岁)1.认知特点:初中阶段的儿童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探索和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艺术风格。
2.情感特点:初中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格和审美追求,对于美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的几个阶段
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
到2岁左右开始画出一些不太规则的歪歪扭扭的线段,但时常会把线条画出纸外。
2岁半到3岁开始尝试画出圆圈。
从线到圆,对宝宝来说,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这是他们造型意识的开始。
3岁半或4岁宝宝开始给自己画的线条图案取名字,他们常会边画边给涂鸦起名,就像同事家宝宝那样。
对涂鸦命名显示出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关系。
4岁到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与出色的表现力。
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成人很难明白。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1.乱画期(1岁)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
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
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
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
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
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
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
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与惊奇。
2.命名期(2、3岁)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
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
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
把自己的动作与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
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
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
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
《小班美术教育》(幼儿园ppt课件)
• 1、帮助幼儿归纳和提升经验,为艺术创作 积累素材。 • 2、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创设自由宽松的 活动环境。 • 3、鼓励合作绘画,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 4、在幼儿创作兴致正浓时,不轻易打扰他 们。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让美术完善幼儿的人格。
•
美术活动为儿童真正人格的发展,提供 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孩子来说画 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 的活动。在画的过程中体验到绘画的快感, 绘画这种活动能够使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心 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等), 就很自然的通过绘画抒发、发泄出来。绘 画对孩子心里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涂鸦阶段 1. 无控制涂鸦——线条 不分化、愉快的机械 运动(杂乱线) 2. 有控制涂鸦——单一 线、控制线、圆圈线 3. 命名涂鸦——命名线
象征期
1.儿童常画一些大圆圈小圆圈或模仿成 人的文字书写动作,并懂得以一个单 独的线条来命名的一种物体 2.儿童并不是先有主题在作画,而是画 完之后再赋予其意义 3.儿童对作品所赋予的意义又是不确定 的,经常会加以改变
• 1、常规性的材料。如各种的纸(图画纸、 蜡光纸、皱纹纸等)、剪刀、蜡笔、油画 棒、固体胶、双面胶、橡皮泥等让幼儿进 行泥塑、绘画、折纸、剪纸活动的材料。
• 2、各种自然的、低结构的材料。如:各种瓶子、 各种盒子、毛线、石头、泡沫块、坚果壳、各种碎 布等等。让幼儿通过接触这些材料摸索出各种材料 的性能,增强认知,并能将材料创造性地综合利用, 玩出新花样。如提供吸管、颜料可用于吹画;提供 玻璃珠沾上颜料在纸上滚画,再添画;提供牙刷、 钢丝网可以玩刷画;各种的废旧物品如瓶瓶罐罐、 旧纸盒、纸箱、纸盘、碎布、蛋壳等可让幼儿进行 变废为宝的创作,经过装饰和制作,能做成布贴画、 蛋壳画、印章画等。丰富的材料能引发幼儿开展形 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的兴趣,增 强创作的欲望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包括哪些?它们各自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是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包括哪些?它们各自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是什么?答: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包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美术欣赏能力。
绘画能力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
涂鸦期经历了由无分化的涂鸦到有控制的涂鸦和命名涂鸦三个阶段,在造型上幼儿还画不出象样的东西,不会主动地调换颜色,把所有的物体随意地安放在纸上。
象征期特征是: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
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
构图上: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图式期的特征是:造型上能用较流畅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细节加以刻画,结构合理;色彩上对色彩的认识日趋精细和完善,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表达事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涂色时做到均匀;构图上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形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题。
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分为玩耍阶段、直觉表现阶段、灵活表现阶段。
玩耍阶段初期,孩子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只是以纯粹的玩耍为中心,此阶段后期的儿童从拍打泥土撕纸的阶段进入了用手掌把粘土压平、伸展、用指甲挖;用手指把纸撕成碎片,或用剪刀随意的剪成纸条或纸片,并给偶然形成的造型命名。
直接表现阶段的孩子表现欲非常强,喜欢使用剪刀等工具来制作。
然而作品谈不上有什么技能,工具使用的稚拙感很明显,他们已有一定的制作意图,能利用粘土的可塑性去开展各种尝试,能用纸张折出简单的物体,也能够运用手,剪刀等工具斯、剪出简单的图形,进而全神贯注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灵活表现阶段随着幼儿手腕动作的逐渐,手眼协调能力的不断发展,此阶段幼儿已不能满足于仅用一两种技能制作简单的物体形象,希望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他们喜欢的较复杂的物体形象,并用几个物体想象构成具有一定情节的场面。
美术欣赏能力分为生理性的直接感知阶段、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少儿美术是指儿童在学龄期内接受专业美术教育的阶段。
以下是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1.幼儿期(3-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于色彩和形状开始产生兴趣,并开始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的绘画作品通常以简单的形状和明亮的颜色为主,更注重表现和探索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
2.小学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是少儿美术教育的关键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明暗和透视等,并可以用更精确的绘画表达想法。
此外,孩子们还开始学习色彩的混合和运用,并能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3.青少年期(13-18岁):青少年期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对于自己的绘画兴趣可能更加浓厚,并开始探索自己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他们可以在绘画中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并开始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此外,他们还开始学习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等相关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除了以上的年龄阶段特征,少儿美术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特征:1.想象力丰富:少儿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往往能够通过绘画来创造自己独特的世界,并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想法。
2.直观性:少儿美术作品通常具有直观性,孩子们更注重表现事物的外观和形象,而不是深层次的意义。
他们倾向于用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形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喜欢模仿:孩子们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
他们会模仿身边的大师作品,以及其他同龄人的创作,从中吸取灵感和技巧,逐渐发展自己的风格。
4.关注细节:尽管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可能在整体上比较简单,但他们常常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关注作品的细节。
他们对于线条的精确度和颜色的搭配十分关注,并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总的来说,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改变。
在幼儿期,重点放在培养兴趣和表达能力上;小学阶段,注重基础技巧和观察力的培养;而到了青少年期,重点是个性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各年龄段美术领域幼儿发展目标
幼儿时期是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幼儿培养了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发展目标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各个年龄段的美术发展目标。
1-2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对美术的理解主要是感知和感觉,主要的目标是培养他们对颜色、形状、线条等的感知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和感受不同艺术材料的质地和形状,来理解和表达美术的基本元素。
同时,还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活动,培养他们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3-4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他们可以用简单的形状、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重点,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启发性的画题,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观察和模仿,通过模仿别人的作品来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
5-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美感和审美有更多的认知。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选择和判断来表达个人的美学偏好。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一些观察与描绘的活动来启发他们思考和表达。
此外,可以让他们参观美术展览和艺术工作室,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艺术体验。
7-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一定的技巧和表达能力,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创作。
他们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主题和情感。
培养幼儿的艺术思考和创新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讨论和分析艺术作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和展览,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加对艺术的积极参与。
9-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创意和主题,能够进行较为独立和系统的创作。
培养他们的艺术批评和分析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学习与欣赏名家的作品来提升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此外,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艺术交流活动和社区艺术项目,与其他艺术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人际关系。
幼儿中班美术发展的阶段与规律
幼儿中班美术发展的阶段与规律幼儿中班是宝宝们逐渐从幼儿园生活适应进入学习的阶段,其中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中班美术发展的阶段与规律,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指导孩子进行美术学习。
第一阶段:感知与模仿(300字)幼儿中班时期,孩子们对于美术的认知主要停留在感知与模仿的阶段。
他们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图画或者其他孩子的作品来接触美术内容,并试图模仿画出自己的作品。
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来引导他们进行绘画,可以尝试使用简单的线条、基本几何图形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第二阶段:形象与创造(500字)进入幼儿园中班之后,孩子们开始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形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简化和抽象,并能够使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讲故事、观察自然的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绘画内容,同时可以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更具创造力地进行绘画实践。
第三阶段:启发与表达(500字)幼儿中班接近结束时,孩子们会逐渐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内心世界。
他们不再局限于具象的绘画,而是更加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思考、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和展览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艺术媒介和创作形式,如剪纸、拼贴等,以拓宽他们的创造空间。
第四阶段:技巧与表现(500字)幼儿中班即将结束,孩子们在美术方面的技巧和表现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绘画作品。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孩子们学习更高级的绘画技巧,如透视、明暗处理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美术比赛、欣赏名家作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总结(200字)幼儿中班美术发展的阶段与规律可以概括为感知与模仿、形象与创造、启发与表达、技巧与表现四个阶段。
儿童美术教学大纲(分年龄段)(共)(二)
儿童美术教学大纲(分年龄段)(共)(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儿童美术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主要涉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制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大纲,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1. 幼儿阶段(3-6岁)1.1 发展绘画技能- 应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彩铅等- 练习基本的图形和图像,如线条、圆圈、动物等- 学习颜色的概念和使用,以及色彩的基本调配1.2 视觉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加以表达- 引导幼儿发展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和想象力1.3 培养美术欣赏能力- 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欣赏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如油画、素描、剪纸等- 鼓励幼儿参观画廊、美术馆等艺术场所,拓宽视野2. 小学阶段(7-12岁)2.1 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 学习更高级的绘画技巧,如透视、光影等- 掌握不同绘画媒介和表现形式的应用,如水彩画、素描等- 实践和探索不同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方法2.2 培养创意思维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 提供多样化的主题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开展艺术游戏和绘画竞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3 加强艺术知识和文化素养的教育- 学习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探索传统文化和绘画艺术的联系,激发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通过社区和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3. 中学阶段(13-15岁)3.1 强化绘画技能的训练- 学习更复杂的绘画技巧,如色彩理论、构图等- 实践不同的艺术媒介和绘画技术,如油画、水墨画等-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3.2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学习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美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进行艺术评论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艺术题材和创作风格,培养个性化的艺术追求3.3 探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新媒体-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艺术形式和媒介的创作,如雕塑、摄影等- 教授数字艺术和媒体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开展多媒体艺术展览和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验4. 高中阶段(16-18岁)4.1 深化艺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学习专业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如速写、写生等- 开展绘画实验和个人创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 提供专业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筹划个人绘画作品集4.2 加强艺术史和理论的学习- 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重要知识和概念- 分析和评价艺术家和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进行艺术研究和批评性写作,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4.3 探索专业方向和未来发展- 提供艺术专业的相关信息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专业方向- 开展艺术导师和行业专家的讲座和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对艺术行业的了解-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竞赛和展览,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和才华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儿童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方法在不同年龄段都有着明确的指导。
幼儿美术教育的“三部曲”
幼儿美术教育的“三部曲”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和审美情趣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三部曲”教学法来引导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帮助他们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将就幼儿美术教育的“三部曲”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部曲:感知与体验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一部曲是感知与体验。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接触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形式、色彩和结构,培养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物,给予他们丰富的感官刺激,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艺术活动,帮助幼儿进行艺术体验。
让幼儿用手指在纸上涂抹颜料,感受颜料的触感和色彩的变化;或者让幼儿用各种材料进行拼贴、剪纸等手工艺美术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感知和体验中逐渐形成对美的直观感知和情感体验。
第二部曲:模仿与创作在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二部曲中,重点是模仿与创作。
在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模仿和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艺术作品,让他们模仿描绘,锻炼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或者给幼儿提供一些主题和素材,让他们进行自由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部曲:鉴赏与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美术活动,帮助幼儿进行艺术交流和合作。
让幼儿通过观摩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或者让幼儿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些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在鉴赏和评价中逐渐形成对美的主观认知和客观评价。
幼儿美术教育的“三部曲”包括感知与体验、模仿与创作、鉴赏与评价三个阶段。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三个阶段,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和教学手段,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帮助他们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美术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重要内容。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将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目标与要求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段。
1.3-4岁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在发展,他们开始学习观察和模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颜色、形状、纹理等视觉元素的感知。
因此,美术教学目标与要求如下:(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辨识能力,认识基本的颜色;(2)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3)通过模仿和创造,培养幼儿对物体形态的理解;(4)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拼贴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4-5岁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开始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美术表达。
因此,美术教学目标与要求如下:(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能力,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和质感来表现形态;(2)培养幼儿对各种线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掌握直线、曲线、横线、竖线等基本线条;(3)通过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创作出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作品;(4)培养幼儿对自然界、人物和动物形态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3.5-6岁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些物体和场景,并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美术教学目标与要求如下:(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深层理解,学习一些色彩的基本原理,如冷暖色、明暗变化等;(2)培养幼儿对空间的感知,学习透视、近大远小等基本绘画技巧;(3)通过不同的美术活动,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表现,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4)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通过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美术年龄特点与目标
幼儿美术是早期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阶段是孩子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开展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作能力。
下面将从幼儿美术的年龄特点和目标两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幼儿美术的年龄特点1.1-2岁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绘画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他们对颜色、线条和形状的感知较为模糊,绘画时主要以握笔、涂画、随意涂鸦为主。
这个阶段的幼儿还没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表达自己的方式较为有限,但多数喜欢用浓重的颜色和大胆的线条进行表现。
3.3-4岁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对颜色和形状的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画一些简单的图像,如画人、画动物等。
他们对绘画的兴趣逐渐增强,开始主动参与到绘画活动中,喜欢用各种颜色和形状进行创作。
这个阶段的幼儿在绘画时也开始注意到整体的构图和比例的问题。
4.4-6岁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的绘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画出比较具象的图像,并且能够通过各种颜色和线条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想象。
他们开始注意到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懂得利用空间和比例来进行构图。
同时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中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材料。
二、幼儿美术的目标1.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接触艺术作品和自主创作的过程,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敏感,提高他们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从视觉感知角度去体验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
2.培养艺术表达能力: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观察,运用各种艺术元素和材料进行创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学习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让幼儿学会主动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并且能够通过思考和表达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信息。
简述幼儿美术的发展阶段
简述幼儿美术的发展阶段
幼儿美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涂鸦阶段、装饰性阶段和表现性阶段。
在涂鸦阶段,幼儿开始通过手指、手掌等各种方式来进行绘画。
他们通常会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涂抹颜色,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让幼儿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培养他们对色彩和形状的兴趣。
进入装饰性阶段后,幼儿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例如画直线、画圆等。
他们也开始尝试涂抹颜色来装饰自己的作品,如给花朵上色、给天空添加蓝色等。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注意到细节和形式,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美感有一定的追求。
最后,进入表现性阶段,幼儿开始尝试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他们会尝试绘制人物、动物等具体的形象,并通过色彩和线条来表现出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指导,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还可以加入幼儿美术教育的其他要素,如观察、想象、模仿等。
通过观察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幼儿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绘画元素和技巧。
同时,幼儿的想象力也应该得到培养,让他
们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此外,幼儿也可以从模仿他人的作品中学到更多的技巧和风格,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总之,幼儿美术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装饰到表现的过程。
通过给予幼儿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导言:美术教育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然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其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起源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当时,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弗洛布尔创办了第一个幼儿园,他强调通过艺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理念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基础阶段:弗洛布尔的理念在20世纪初传入美国,并在美国的幼儿园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这个阶段,幼儿园美术教育主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来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
2. 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中期,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人们对幼儿园美术教育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艺术发展阶段理论”,强调幼儿的艺术发展与其认知和情感发展密切相关。
这一理论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3. 教育改革阶段:21世纪初,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儿园美术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
同时,幼儿园美术教育也开始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第三部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能力:幼儿园美术教育通过观察、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美、辨别美,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2. 促进认知发展: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艺术活动,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
到2岁左右开始画出一些不太规则的歪歪扭扭的线段,但时常会把线条画出纸外。
2岁半到3岁开始尝试画出圆圈。
从线到圆,对宝宝来说,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这是他们造型意识的开始。
3岁半或4岁宝宝开始给自己画的线条图案取名字,他们常会边画边给涂鸦起名,就像同事家宝宝那样。
对涂鸦命名显示出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关系。
4岁到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表现力。
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成人很难明白。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1.乱画期(1岁)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
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
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
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
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
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
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
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
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
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
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
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
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
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
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
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
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
这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
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
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
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
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
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4.图式期(4、5岁)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
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
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
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
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
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
屋里的陈设在室外根本看不见,也要透过墙壁画出来,并认为不这样反而是错误的。
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
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
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
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
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
孩子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
5.想象期(6~9岁)随着孩子生活面的扩大,认识和理解力比幼儿时有所发展,画画中能逐步掌握物的基本形状,画面也比以前丰富。
这时,他们注意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动态和生活环境,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由于常常以想象代替观察,孩子画画的内容广泛多了,海阔天空,任意幻想。
他们望见星星和月亮象盏灯,就想到月亮上去读书;看见星星爱眨眼,就想和星星打电话。
我们成年人虽然见识多,但受写实的局限,反而使想象力受到了抑制。
当然,这一阶段孩子的画,大多还是平面造型。
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
他们还不理解,也不能表达出空间和透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比例关系。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画会向写实发展,会关心透视和比例,而画面的儿童情趣就越来越少了。
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往往急于求成,让孩子追求成人化的东西,单纯临摹画家的笔法和现成的画面,以孩子临摹得像为标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当然临摹是学习绘画技法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单纯临摹可能很快见效,锻炼了眼看和手画的协调机能,但都没有动脑子。
因为他照抄的是现成画面,那是画家经过观察、概括、提炼等艺术加工后产生的形象,是人家的创造,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
就像抄书和写作文是不同的两回事,抄书不能代替作文,作文需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画画也是一样,单纯临摹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也就影响了他创造力的发展。
什么时候着重学习绘画技法合适呢?约到9岁以后。
6.写实期(9~12岁)孩子进入了少年,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
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他们看着也觉得不顺眼了,要求画得更“像”了。
不只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
他们逐步追求怎样在平面上,通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关系,去描写接近于视觉真实的形象。
这些还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学会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周围世界,学会概括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大致要到11岁以后。
这时期了解一些绘画知识,初步学习一些绘画技法,会巩固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绘画基本功练习(写生、素描)比较直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容易见效果。
他们能看到成绩,就愿意把精力转移到单纯基本功练习——画写生中去了。
而他们那既缺乏天真稚气又不成熟的创作画,不大讨人喜欢,所以往往不被承认,他们的积极性也就容易受到挫伤,创作的欲望便逐渐淡漠了。
这是10岁以后感到创作难的心理变化。
以上是根据儿童心理变化说明儿童绘画的几个发展阶段。
年岁只是一个大概界线,有的孩子很可能处在提前状态,有的也可能在这方面显露得慢一些。
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人是环境之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出生后主要是处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刺激着孩子的感官。
他所接触的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发展。
环境的刺激越丰富,儿童自由活动体验也越丰富,他的感应能力愈强。
当然这一切又都不是人为地短时间强制教育的结果,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点点滴滴,耳濡目染,完全是一个潜移默化地熏陶过程。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是一个参考“数据”,不应机械地硬套在孩子身上。
5、6岁孩子画石膏写生是不实际的;反之,孩子具有了一定写实绘画能力,再让他画稚趣的形象也是困难的,那就让他继续向前走吧。
我们珍视儿童画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任何用尺子衡量儿童画,超越儿童自然发展阶段的作法都是不妥当的。
但是,我们也要随着儿童心理发展不断培养他们各个感官的功能。
在辅导方法、内容、程度上,都应适应这个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儿童的认识水平。
孩子会一天天长大,儿童绘画特点会逐渐消失,慢慢向成人绘画过渡发展。
孩子成长疑似喇叭花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 2016-02-13孩子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朵喇叭花,或许一个晚上就会绽放,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
记得我们的班的幼儿在中班的时候绘画能力很不乐观,那个时候我想了很多该想的办法去提高,上网搜索,咨询资深教师,手把手的教,甚至利用下午区域活动的时间进行强化练习,虽然有所进步,但不是很明显,大部分孩子还都不在状态。
对此我很困惑,也做了很多补救的措施,直至学期末也没能让我安心。
带着这样的忧虑,度过了一个忙碌的假期。
新的一学期又如期而至,在上第一节美术活动的时候,我的心很矛盾,不知道是期待还是担忧。
和往常一样,我将纸和水彩笔发给孩子们,害怕局限孩子的思维,我没有给定范画,但进行了重点讲解和示范,随后便让孩子动手了,绘画的过程中,我巡回观察指导,十几分钟过去了,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比在中班的时候画的好,包括平时不动手的李阳小朋友也可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老师,即使不是很形象,但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进步了一大步,还有白博、杨瑞华、王静、刘卓等这些在上学期画的很一般的孩子也都进步很大,我真的感到很欣慰,一时间也对上好孩子们的美术活动有了信心。
所以说,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一个阶段性的,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会有成长的表现,就像孩子们什么时候会爬,什么时候会走,什么时候会讲话一样,同时,每个孩子的发展程度又有所不同,我们要注重个体差异,不能盲目的揠苗助长。
要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就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即先观察物体的整体,后观察物体的局部。
孩子虽然每天接触的事物很多,但他们并不是事事关心的。
他们往往对许多事物视而不见,他们的观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什么事物吸引他,他就看什么。
如孩子在观察大象时,他们并不是注意大象的整个身子的外形,往往是先注意大象的鼻子、耳朵等有趣部位。
我们如果引导孩子,首先观察大象的整个外型,再观察头、腿等部位,从整体到局部,这样的观察法对他们以后认识一切事物都很有用。
在引导孩子观察的过程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善于找出绘画的规律,一切物体都有差异,有的两种物体大同小异。
让孩子通过观察,对物体之间进行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粗细、薄厚、曲直、纹理等进行辨别和比较,找出相同点,又找出异点。
比如水果有大小、颜色之分,大的为苹果,小的是海棠果;瓜有长短之分,黄瓜较短,丝瓜细长。
还要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规律。
一般说来,人物、动物多数由曲线组成,而静物(植物)则多数由直线组成。
比如大多数动物身子呈椭圆形,有的动物耳朵大,尾巴小,如小兔、老鼠等,有的动物耳朵小、尾巴大如松鼠等,有的动物头大,尾巴小,如小猪等。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掌握了这些规律,有助于孩子记忆力的提高。
为什么不赞成幼儿临摹?绘画教育依靠视觉,引导幼儿经常注意观察物象特征,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有人先入为主地给幼儿灌输成人创造的概念化造型“词语”,使他们图画中常会出现一种样子的太阳、大雁、小花、房屋等,这种背着画的能力虽然锻炼了孩子的形象记忆力,却阻碍了幼儿发展视觉认识活动,培养了思维的惰性,压抑了他们创造思维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不赞成用临摹的方式教幼儿掌握绘画技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