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生观与传统学生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与现代学生观的对照●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赵雪霞《教学与管理》2001年10月1日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自觉实践。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学生观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树立一种正确的学生观是教育活动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

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几种典型学生观的分析,来探索一种适合当代的正确的学生观,以指导教育实践。

一、历史上出现过的几种学生观历史上曾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观,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对学生的看法和认识。

现概括如下:

1、在对学生天性的认识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原罪论、性恶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盲目的冲动的种子,处处驱使他不驯服的烈性,以致经常扰乱成人的计划,也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

另一种观点是性善论,代表人物是卢梭。

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是腐败的社会使人堕落,对儿童产生恶劣的影响。

这突出表现在他的一句名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之中。

2、在对学生地位的认识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它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教师。

另一种观点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它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育的措施应围绕他们来组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次要地位,是以咨询者和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

3、在对学生身份的认识上也有不同的观点。

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主张向学生传授成人的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而卢梭、杜威等人则主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从实际出发,把儿童看作独特的、处于特定阶段的人,让他们去适应生活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4、在对学生知识的获得方式上的不同观点。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教师涂抹。

据此理论,许多人把学生的大脑当成知识的容器或仓库,主张向学生灌输系统的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

而杜威等人则反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反对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儿童从生活中、从活动中学习。

就知识和能力而言,他们更强调能力的发展。

5、在对学生的管理上的不同观点。

赫尔巴特提出了管理先行的思想,主张对学生施行严格的管理,以防止儿童现在和未来的反社会倾向的发展,从而达到维持学校和社会秩序的目的。

他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如运用惩罚的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

而卢梭、杜威等人则主张对儿童实施顺从其天性的、自然的、自由的教育,反对严酷的纪律和惩罚。

以上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历史上有关的学生观,很明显,它们既有可取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合理之处,我们对此应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们形成当代的正确学生观服务。

二、正确学生观的树立21世纪是教育高速发展的世纪,因此,正确学生观的树立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对历史上诸种学生观的科学分析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天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历史上对人的天性曾有性善、性恶说,然而不管是性善说还是性恶说都有失偏颇,以偏概全。

我们应对人的天性持乐观的态度,坚信通过努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都会有所造就。

2、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不管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都是用僵化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

但学生是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通过专门的训练,其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当然,发展中的人意味着不成熟,正在成长中。

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要求全责备,不让学生犯错误。

教育者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尤其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历史上曾有“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不科学的、片面的。

我们应确立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其知识、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不成熟,都需要教师的指导。

显然,放弃教师主导的“学生中心论”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化的过程,即主动学习的过程。

学习活动是一种主体行为,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4、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

首先,学生是完整的人。

他们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和面貌出现的,而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其次,学生和成人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异性。

那种主张向学生传授成人的知识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那种把学生和成人完全隔离的只注意到其独特性的看法也是片面的,我们应摆正两者的关系。

最后,学生之间也存在个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因此应协调好一致性和独特性的关系。

5、学生是有多种能力的人。

传统的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仓库的观点尽管有其可取之处———它注意到了学生储存知识的能力,但它却忽略了其他的功能,如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评价、判断信息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等。

后几种能力在当今知识爆炸的社会尤为重要。

6、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应采取民主式的管理方式。

在允许的范围内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专制式或放任自流式的管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施用于学生则是有害的。

三、几点建议明确了应树立的学生观后,就应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否则,再完善的学生观也不会对教育起任何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是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上存在两种典型的师生关系学说:

一种是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视为主人和物品的关系;另一种是本世纪20年代兴起的进步主义运动,它一改过去对儿童强制的态度和作法,强调给儿童绝对的自由。

前一种观点提倡教师单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利于真正搞好教育。

后一种观点则把自由作为最高的教育原则,这也不妥。

因为教育中的自由只能为师生交往提供可能性,没有自由或仅靠自由是做不成什么事情的。

师生之间应确立一种对话的交往关系即我———你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