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
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
![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bcd9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7.png)
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王瑛韬;张慧华;姜东莉;齐兵【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7(021)009【总页数】2页(P1651-1652)【作者】王瑛韬;张慧华;姜东莉;齐兵【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性,74岁,因胃癌根治术后12天,喘息、呼吸困难1天于2015年1月30日入院。
该患缘于12天前因胃癌、胃幽门梗阻于我院二部普通外科行胃切除术,术后患者一般状态尚可、营养状态较差,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息、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无发热,无意识障碍,查胸部正位示双肺遍布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经平喘、纤支镜吸痰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缓解,遂以“双肺肺炎、呼吸衰竭”收入我院ICU病房。
入院后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考虑患者高龄、感染较重,给予美罗培南(1.0 g,Q8 h)抗感染、氨溴索化痰、多索茶碱平喘、乌司他丁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肝功能异常,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保肝治疗。
入院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WBC)24.64×109/L,中性粒细胞%(NEUT%)94.7%,血小板计数(PLT)89×109/L。
入院第3日,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较广泛的湿啰音,心率 110次/分,手术切口吻合良好,无渗出及出血。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WBC)21.63×109/L,中性粒细胞%(NEUT%)96.5%,血小板计数(PLT)32×109/L。
患者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
入院第4日,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咳粉红色泡沫痰。
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听诊遍布湿啰音,心率126次/分,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WBC)15.86×109/L,中性粒细胞%(NEUT%)93.2%,血小板计数(PLT)27×109/L。
7上海长海医院一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例分析
![7上海长海医院一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ba8bfc360cba1aa811daf0.png)
拟择期再行冠脉造影术。
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变化情况见图 1。
血小板(×10e9/L)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时间
图 1 治疗期间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
3 讨论
3.1 HIT 的判定 目前临床上确诊 HIT 主要依据以下几点[3-4]:①接受肝素治疗时,血小板减少(<100×
发生的时间 肝素应用史)
内有肝素应用史)
素应用史)
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上海长海医院)
血 栓 或 其 他 新发血栓,皮肤坏疽,静脉 再发血栓或血栓加重,非坏 无
后遗症
注射肝素后出现急性系统 死型皮肤损伤,可疑血栓
性反应
(未证实)
其他引起血 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能
确定
小板减少的
原因
注:4 项评分相加,根据积分诊断 HIT 严重程度:6~8 分为高度发病,4~5 分为中度发病,
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上海长海医院)
者抗凝治疗的延续性,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与血栓预防临床实践指南》[8],推荐可 用于 HIT 替代抗凝治疗的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来匹卢定、 阿加曲班、比伐卢定)及 Xa 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等五种。我国现有品种为阿加曲班、 比伐卢定和磺达肝癸钠,根据药物各自不同的作用特点,临床药师向医生推荐使用磺达肝癸 钠进行替代抗凝治疗,具体原因如下[9-10]:①磺达肝癸钠仅含有与抗凝血酶结合的戊糖结构, 不具抗原性,与 HIT 抗体无交叉反应,不存在诱发 HIT 抗体的风险。②该药起效快、半衰期 长(17-21h)、给药方便,仅需每天皮下注射一次,而前两者均需要持续静脉内给药。③该药 抗凝疗效确切,已有的研究显示,磺达肝癸钠治疗期间,患者无新发血栓栓塞事件,并对已 有血栓事件具有良好疗效。④磺达肝癸钠诱发的出血事件通常发生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肾功能正常患者尚未见报道,患者使用该药安全性较好。该患者在换用磺达肝癸钠第 2d 复查 血小板计数由 34×109/L 降至 24×109/L,当时医生对该药的使用产生犹豫,提出停药,临床 药师及时查阅相关文献,对这一现象作出如下分析:①达肝素钠皮下注射半衰期 3~4h,诱发 HIT 后血小板回升时间约为停药后 24~48h,此时该药停用尚不足 24h,血小板存在进一步降 低可能。②Virginia CS、Federico P 等报道[9-10],HIT 患者停用肝素后立即使用磺达肝癸钠 治疗,通常 24~48h 后血小板才开始回升,血小板计数最终可恢复正常。③未见磺达肝癸钠导 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报道。因此,临床药师建议继续使用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并密切监测 血小板,医生采纳建议,次日复查血小板开始回升,后持续增高至恢复正常水平。
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课件
![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a9cc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3.png)
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产板不良和血小板生成 减少
其他检查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 小板减少,如肝病、脾 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诊断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ITP)
CHAPTER
病例分析
病因分析
01
病因1
02 病因2
03 病因3
病理生理
机制1
机制2
机制3
疾病进展
阶段1
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无明显症状, 仅在体检时发现。
复发风险
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预防病情复发。
并发症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并发症,需注 意预防。
对类似病例的Leabharlann 示诊断思路01治疗选择
02
随访管理
03
CHAP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WATCHING
阶段2
阶段3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导致严重出血, 如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 命。
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出现皮肤瘀斑、 鼻出血等症状,但仍可自行止血。
CHAPTER
治疗过程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输血治疗
紧急输注
对于严重出血或手术患者,可输 注血小板以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
定期输注
对于慢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 定期输注血小板以维持正常血小
板计数。
输血注意事项
输注前需进行严格的配型,避免 发生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
其他治疗手段
脾切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他辅助治疗
CHAPTER
病例总结与讨论
1例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病例分析
![1例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3ee3cfa2161479171128db.png)
1例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20-09-18T16:59:45.867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作者:刘佳[导读] 临床中血小板减少症(NT)具体主要指任何胎龄体重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小于150 *10^9/L 的情况[1]。
大约20%的患病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6刘佳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 611130临床中血小板减少症(NT)具体主要指任何胎龄体重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小于150 *10^9/L 的情况[1]。
大约20%的患病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60%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是原发性,没有具体的原因。
对于临床上的症状和体征须区别开来[2]:全身性紫癜最常见,尤其见于轻微外伤或静脉压升高者,血小板通常<6*10^9/L;胃肠道出血、黏膜出血或其他部位自发性出血,血小板通常<2 *10^9/L;颅内出血通常见于严重血小板减少;片状瘀斑和肌肉出血多见于凝血功能异常而非血小板减少;针尖大小出血点成批出现于头部和胸部,不会反复出现,多由分娩时静脉压暂时升高所致,血小板计数正常,对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多数为自限性的,如果不发生颅内出血,预后良好。
本文就1例新生儿肺炎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如何升高血小板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儿科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点。
1. 病例介绍患儿,男,胎龄30+2周,2017.08.25 因“生后呼吸促31分钟”入院。
该儿其母 “重度子痫前期”,出生羊水清,Apgar评分8分-9分,出生体重1050克,生后出现呼吸促、不规则,伴呻吟,肤欠红,精神可,直入NICU。
其母定期产检,孕30周因“全身浮肿5天”入院,血压160/105mmHg,无胎膜早破,入院降压对症治疗,合并胸腹水,尿蛋白+++,白蛋白24.5g/L,孕母产前无发热,已予地塞米松促肺成熟,产前血象:WBC 10.44*10^9/L,N% 68%,L% 24%。
入院查体:T 35.5℃,P 120次/分,R 62次/分,BP 59/15mmHg,神清,早产儿貌,肤欠红,口周发绀,刺激后哭声畅,呼吸不规则,伴呻吟、吐沫,胸廓略饱满,吸气性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未及罗音,心音可,腹软、不胀,脐带结扎,四肢肌张力低,拥抱反射弱,无水肿及硬肿,指甲未达指尖。
病例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
![病例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2e067f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7.png)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缺铁性贫血病史1. 病史摘要:王×, 女, 42岁。
主诉:牙龈出血, 四肢紫斑3月余。
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渗血, 伴口腔黏膜血疱, 四肢紫斑, 月经量多, 在外院化验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性, 拟诊为“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予“地塞米松、泼尼松、长春新碱”等药物治疗, 上述症状无改善。
病程中时有头晕、乏力, 无鼻出血、头痛、视物模糊、关节痛、皮肤瘙痒等。
睡眠欠佳、食欲尚可, 二便正常, 无血尿、黑便、大便带血等。
既往体健, 无肝炎、关节炎等病史。
2. 病史分析:(1)出血的病史采集要着重强调出血的诱因、部位、出血量、及出血引起的后果等, 以了解病情性质和严重程度。
如是否有外伤、既往出血史、肝病史等, 出血部位是皮肤、黏膜、还是内脏, 有无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有无肾脏出血的表现, 有无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表现。
(2)病史特点:①中年女性, 既往体健, 无特殊病史。
②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渗血, 伴口腔黏膜血疱, 四肢紫斑, 月经量多。
③无鼻出血、头痛、视物模糊、无血尿、黑便、大便带血等内脏出血的表现, 无关节痛、皮肤瘙痒等。
④无肝炎、关节炎等病史。
⑤有头昏、乏力等贫血表现。
⑥曾用激素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理想。
体格检查1. 结果:T 37.0℃, P 90次/分, R 18次/分, Bp 100/65mmHg。
发育正常, 自主体位, 精神萎靡, 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颈前皮肤有散在淤点, 双下肢有散在陈旧性淤点、淤斑;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球结膜下陈旧性出血,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存在, 唇色淡红, 牙龈渗血, 颊黏膜见陈旧血疱;胸骨无压痛, 双肺叩诊清音, 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 心率90次/分, 律齐, 未闻杂音;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关节无畸形。
眼底检查未见出血。
2. 体检分析:体检特点:①出血表现:颈前皮肤散在淤点, 双下肢散在陈旧淤点、淤斑;左球结膜下陈旧性出血;牙龈渗血, 颊黏膜见陈旧血疱。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8f601d55270722192ef790.png)
小板减少患者当 中林州地 区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其他 地区 , 因 20 0 6年 1月 ~ 09 2 0 受经济 因素限制 , 绝大部分患者孕期无 正规产检 。 32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 对各种原 因引起 的妊娠期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除应 密切注 意血小板计数 的变化外 , 以控 3例在孕期 因合并 于当地医 院输浓缩 红细
[ ] S h at K G s tn lho bctpnaa di u etrm y 2 cw r A. et i a trm oy ei n mm n o Nm z ao o h
tp n a i p e n c . He t lg / c lg ln c fNot o e i n r g a y n ma oo y On o o y C i iso rh Ame i r—
凝 血酶 原 时 间 、 活化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 、 血 酶 时 间均 在 正 常 凝
3 1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妊娠相关性 血小板减少症 . 又称为 良性妊娠性血 小板减少 , 指妊娠 前无血小板 减少 的病 史, 妊娠期首 次发 现血 小 板计 数低 于正常 值水 平 (<10× 0 1 L , 0/ ) 抗血 小板 抗体 阴性 , 肾功 能及 凝血 功 能 正常 。 肝 目前医学界研究妊娠合并 血小板减 少性疾病 , 主要 是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妊娠期高 血压 疾病等 由内科合并 症和产 科并发症 引起 的血小板减少。妊娠相关性 血小板减少症 的发 病 机制 目前 尚不完全 明确 。现在 多数作者 认为 P T为 正常 A 妊娠 的一种生理现象 , 为一过性 自限性的生理过程 , 可能与妊 娠期孕妇生理性血容量增加 , 血液稀释 ,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 损耗 , 胎盘循环 中血小板 的收集和利用增多 , 从而导致血小板
病例分析: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b40b9014791711cd791729.png)
基本概念 病例分析 小结
小结
ITP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 止血药物的应用
升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Thank you!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 共识(修订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63)
基本概念 病例分析 小结
患者基本信息
病情简介
任某,女,34岁,已婚
主诉
发现血小板减少3年
现病史:患者缘于2011年8月因咽痛到当地医院检查过程中发现血小板35 10^9/L ↓,无明显出血倾向,到本溪市中心医院住院检查治疗,诊断血小 板减少症,给予激素治疗,血小板升至 90 10^9/L ↓,出院后口服泼尼松 60mg/日,逐渐减量后停药,停药后血小板逐渐下降,并有时出现鼻出血、 齿龈出血倾向,血小板最低降至 5 10^9/L ↓,因出血倾向不重,未进行系 统治疗,2013年8月因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加重,到医大一院检查,应用升血 小板药物治疗(白介素11治疗),用药7天血小板升至正常,但停药后血小 板很快下降,此期间反复去医大一院治疗,因病情未见好转,于2013年11 月8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检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脑 出血;缺铁性贫血。出院时口服甲泼尼龙片32mg,回家后继续激素减量, 每周减甲泼尼龙片1片,服用2个月后停药至今,近半年病情呈逐渐加重趋 势,出现膝关节痛,晨起手指晨僵感,约10余分钟可缓解,自觉四肢蚁走 样神经痛 ,为进一步治疗急诊以血小板减少症为诊断收入血液科。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皮肤黏膜出血为主 ➢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 内出血,出血风险随年龄而增加 ➢部 体液分和患细者胞仅免有疫血小介导板的减血少小,板没过有度出破血坏症状 ➢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 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
临床技能考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分析
![临床技能考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29c152650e52ea551898b3.png)
临床技能考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分析快速记忆:青年+出血+瘀斑+血小板降低=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ITP慢性型可能性大试题编号:49(2015年)试题编号:50(2015年)试题编号:65(2015年以前版本)试题编号:69(2015年以前版本)先锋医学联盟友情提示:因第本题图片模糊,部分数据无法给大家提供,望谅解!✧知识点扩展➢青年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降低(小于100-109),红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ITP慢性型可能性大◆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平均体积、功能、生存时间)、出凝血功能检查、骨髓检查、PAIg及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腹部B超、ANA谱、血清蛋白电泳、血清IgG/IgA/IgM/C3/C4测定◆治疗:立即输注血小板、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滴5天、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脾切除。
达那挫口服。
➢发热+出血倾向+胸骨压疼+感染+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原、幼细胞)=白血病◆辅助检查:骨髓活检/干细胞培养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凝血象、腹部B超、肝肾功能。
◆治疗:对症支持、化疗、骨髓移植。
➢发热+出血+全血细胞减少+早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部位出血+ P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FDP增高+3P试验阳性=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淋巴瘤快速记忆:青年男性+双侧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病理大量单一异常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试题编号:48✧知识点扩展➢青年+双侧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病理大量单一异常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辅助检查:X线,CT,淋巴结和组织活检◆治疗:放疗,化疗,联合化疗➢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病理检查=霍奇金淋巴瘤◆分类: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耗竭型;结节淋巴细胞为主型◆辅助检查:X线,CT,淋巴结和组织活检◆治疗:放疗,化疗,联合化疗。
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病例分析论文
![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病例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17d034376baf1ffc4fade2.png)
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病例分析【中图分类号】r5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64-01肝素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使用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更为严重的是可以导致血栓形成,引起重要脏器的栓塞,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栓塞症(hitt)。
肝素在临床应用广泛,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其出血的风险,而忽略了hit 或hitt 的发生[1]。
现报道1 例我院使用低分子肝素后发生hit 的病例,以期提高临床对此类不良反应的重视。
1 病史摘要患者谢*,女,90岁,身高151cm,体重42.4kg,bmi18.6 kg/m2。
主诉:反复胸闷、心悸7年余,气促2天。
现病史:患者7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不适,无胸前区闷胀感,偶有气促不适,与时间、活动无明显关系,曾在我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功能iii级,双侧基底节脑出血”,于05年6月份行vvi起搏器植入术,长期服用“氯吡咯雷片、氯沙坦钾片”等治疗,并定期返院起搏器程控,后多次因肺部感染诱发心衰入院,经抗感染、利尿等治疗好转后出院。
两天前患者开始出现气促、胸闷,伴有头晕,无伴胸痛等不适,遂来我院急诊,拟“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予以抗感染、利尿、改善循环等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病房。
既往史:既往有“痛风性关节炎、双侧颈动脉硬化、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
2 药师建议与结果患者入院后应用治疗药物后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临床药师通过分析认为低分子肝素钠引起的可能性最大,建议临床医生停用此抗凝药物,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大剂量冲击治疗,同时应警惕颅内出血或其他内脏出血可能。
临床医生采纳药师建议。
通过医生和药师密切监护,未有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难病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难病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e88ecea98271fe900ef98c.png)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难病例(石家庄平安医院内部资料)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
ITP是最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口,65岁以上老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好发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男女发病率相近,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
ITP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与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一)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急性型ITP 多在发病前2周左右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型ITP常因感染而致病情加重。
(二)免疫因素: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时ITP发病的主要机制。
(三)脾:是自身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也是血小板破坏的重要场所。
(四)其他因素:推测本病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ITP的临床表现如下:(一)急性型: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
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可有畏寒、寒战、发热。
全身皮肤瘀点、瘀斑、紫癜,严重者可有血泡及血肿形成,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及舌出血常见,损伤及注射部位可渗血不止或形成大小不等的瘀斑。
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咯血、尿血、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可致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瘫痪及抽搐,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若出血量过大,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血压降低甚至失血性休克。
(二)慢性型:主要见于成人,起病隐匿,多在常规查血时偶然发现。
多数患者出血较轻而局限,但易反复发生,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紫癜及外伤后止血不易等,鼻出血、牙龈出血很常见,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多较常见,在部分患者可为唯一的临床症状,患者病情可因感染等而骤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一例血小板减少病例分析
![一例血小板减少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29b8dcc281e53a5902ff3f.png)
药物使用情况
日期
药物
9.28-10.19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9.28-10.1 吲达帕胺片 9.28-10.8 利伐沙班 10.10-10.19 10.4-10.19 呋塞米片 10.4-1019 螺内酯片
一例血小板减少病例
术中有使用肝素抗凝
剂量 10mg qd
2.5mg qd 10mg qd
20mg qd 20mg qd
患者出血评分:HAS-BLED=1分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10.12 凝血四项 凝血酶原时间 PT 21.4 s ,国际标准 化比率 INR 1.86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药物使用情况
日期
药物
9.28-10.19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9.28-10.1 吲达帕胺片 9.28-10.8 利伐沙班 10.10-10.19 10.4-10.19 呋塞米片 10.4-1019 螺内酯片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中国专家共识(2017) 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19)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治疗: ➢ 抗凝治疗:
停药未接受非肝素类抗凝药物30天内血栓风险少为17%-55%。 药物: 静脉:阿加曲班、比伐芦定、磺达肝癸钠、 口服:华法林(INR2-3)(血小板上升至≥150*109/L)、NOACs(目前数据有 限) 疗程:未合并血栓30天
一例血小板减少病例分析
文志勇
一例血小板减少病例
患者,男,78岁,心悸12年,加重1月,9.28入院,诊断: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阵 发房颤、高血压。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10mg qd、硝酸异山梨酯 5mg bid、吲达帕 胺2.5mg qd.
10.9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血小板10.10降至48*109/L最低降至33*109/L
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
![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fe49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c.png)
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块的形成,从而防止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因素、药物引起的副作用、骨髓疾病等。
下面是一例关于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患者X,女性,42岁,前来就诊主要症状是反复鼻出血和皮肤上的紫斑。
患者曾在两个月前感到疲倦、乏力,并发生了一次不明原因的鼻出血。
之后,她开始出现周期性的皮肤出血,特别是在肘部和膝盖附近。
在家人的建议下,她前来就诊以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的体格检查发现皮肤上有多个不同大小的紫斑,其中一些呈现新出的出血点。
血液测试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范围。
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显示骨髓细胞数量正常,但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该患者患有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immune-mediated thrombocytopenia)。
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体内生成的抗体攻击和破坏自身的血小板。
这导致了血小板的减少和凝血功能的受损。
为了确认诊断,医生还应该进一步进行抗核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的机制导致血小板减少。
治疗方面,对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
药物治疗一般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prednisone),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
免疫疗法包括输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简称IVIG)和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提高血小板数量和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
总结起来,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出血和紫斑的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避免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关键。
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6例临床分析
![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6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e19fa8e518964bcf847cec.png)
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ITP患儿的资料,分别测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结果①治疗组ITP患儿治疗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儿童急性ITP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疾病,恢复快,预后好,应避免过度检查及治疗。
标签:儿童;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
近年来,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国内外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达成了新的共识。
本文对2011~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IT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急性ITP患儿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
年龄1个月~12岁,中位年龄2岁。
23例患儿有皮肤出血点,其中伴有牙龈出血3例,鼻衄1例,消化道出血1例,阴道出血1例。
根据病情及治疗方法不同,将4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患者入院时血小板(PLT)计数≤30×109/L或者有出血症状25例。
观察组入院时血小板计数>30×109/L,并且无出血症状,共21例。
同时选取无血液系统疾病的健康体检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根据ITP国际工作组的诊治建议[1,2],治疗组给予丙种球蛋白(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1g/(kg·d)静脉滴注,疗程1~2 d,部分患儿同时给予强的松(浙江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1.5~2)mg/(kg·d)口服,疗程2~4周。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例分享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7fc0d34b84868762cbaed578.png)
LDH U/L
图表标题
250
109.7
104.2 104.8
200
150 100
50
83.3 123.3
92.1
82.7 92.2
74.8 85.4
50.2 61.1
33.3 42.5
32.3 40.3
37.1 45.9
41.6 53.2
126.3 126.2
60.5
37.3 75.9 49.2
0
总胆红素
激素剂量
High versus standard dose methylprednisolone in the acute phase of idiopathic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 randomized study
Ann Hematol (2010) 89:591–596
激素剂量
①激素剂量
high-dose pulse steroids (1 g of methylprednisolone) can begiven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Expert statement on the ICU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tensive Care Med2019Nov;45(11):1518-153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难病例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难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a96695ccbff121dd3683c4.png)
有上呼吸道感染者拒绝陪护及探视
每日生理盐水口腔护理Bid,便后清洗肛周、 臀部并保持清洁
22
.
护理措施
保持周身皮肤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擦浴两次 禁服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磺
胺药及解热镇痛药等 安抚关心患儿家长,介绍成功病例,耐心向患
其他药物
–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 硫唑嘌呤,6MP,CTX
15
.
治疗(TREATMENT)
脾切除
– 目的
去除破坏血小板及产生血小板抗体主要场所
– 指征: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者 年龄5岁以上,病程一年以上反复严重出血 出血严重尤其有颅内出血者。
3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4
.
概述(INTRODUCTION)
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
– 自发性出血 – 血小板减少 –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发病情况
– 北京儿童医院数据ITP占出血性疾病25%
5
.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血小板减少及出血机制
– 病毒感染---机体---在脾脏产生抗体---吸附在血小板表面---脾脏---巨 噬细胞吞噬---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减少
– 巨核细胞---骨髓破坏----巨核细胞减少----骨髓代偿早期巨核 细胞增多---成熟障碍 --血小板减少
– 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
血小板抗体可以免疫损伤毛犀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脆性 增加---表现自发性出血及使出血加重, 压脉带试验阳性
病例讨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例讨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https://img.taocdn.com/s3/m/73add39b312b3169a551a445.png)
术后复发。
姓名: 孙 妮 专业: 血液内科学 导师: 姚荣欣主任 林颖副主任
疾病的分期
新诊断的 ITP :确诊后 3 个月以内的 ITP 患者。 持续性 ITP :确诊后 3~12 个月血小板持续减少的 ITP 患者,包括没有自发缓解和停止治疗后 单周硼替佐不米能化维疗持方完案全缓解的患者。 在多发性骨慢髓性瘤IT中P :的指临血床小观板察持续减少超过 12 个月的 ITP 患者。 重症 ITP :PLT <10×10 9 /L且就诊时存在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或常规治疗中发生新的出血而
发病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大便黄软,小便清长,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姓名: 孙 妮 专业: 血液内科学 导师: 姚荣欣主任 林颖副主任
体格检查
体温37.3℃,心率9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7/63mmHg。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 单周硼替佐及米肿化大疗,方胸案骨无压痛。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口腔黏膜光滑,牙龈未见红肿出血。全
辅助检查
(2016.09.07 本院) 单周硼血替常佐规米:化白疗细方胞案8.63×10^9/L,嗜中性粒细胞0.75,血红蛋白101g/L,血小板261×10^9/L; 在多发(2性01骨6.1髓0.瘤24中本的院临)床观察
•血常规:白细胞7.53×10^9/L,嗜中性粒细胞0.73,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4×10^9/L; •出凝血时间:PT 14.2S,INR 1.11,APTT 43.9s,TT 18.5s,纤维蛋白原 3.44g/L。
病例讨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 蛋白轻度下降,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叶 状、杆状轻度升高,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
项目 红细胞(RBC) 血细胞比容 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容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白细胞(WBC) 叶状中性粒细胞 杆状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血小板
小结
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犬最常见的凝血机能紊乱性疾病 。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损坏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血小板损坏速度大于骨髓生成速度。此病可继发于其他因素 ,如损伤、药物反应,也可能是原发的,因此很难找出原因 。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可以与其他病并发,如免疫介 导性溶血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很少见于猫。主要侵害中年母 犬,可卡犬、贵妇犬和英国古代牧羊犬最为常见。临床症状 包括瘀点、瘀斑和黏膜出血。
教学任务
1、分析症状建立诊断 2、确定治疗方案
1、建立诊断
根据该犬的临床症状、全血细胞计数和血 小板数量减少、凝血机能检查正常确诊为 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2、治疗措施
住院治疗,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消炎,应用糖皮质激素泼 尼松2mg/kg,一天两次,连用一周。两周后下调25%,同时 口服维它补血。 出院后一周复诊该犬饮食精神均良好,身上淤血斑点均消退 。
2)生化结果显示,该犬淀粉酶升高,其他指标均正常
化验项目 谷丙转氨酶 总蛋白 白蛋白 总胆红素 碱性磷酸酶 R谷氨酰转移酶 尿素氮 肌酐 淀粉酶 血清葡萄糖
单位 U/L g/L g/L mmol/L U/L U/L umol/L umol/L U/L mmol/L
参考值(犬) 5—80 54—78 24—38 0—15 10—120 0—7 2.5-9.6 60—150 500-1500 3.89—7.95
正常值(犬) 5.5—8.5 0.37—0.55 120—180 60—77 19.5—24.5 32—36 6—17 3—11.4 0—0.3 1.0—4.8 0.15—1.31 0.1—0.7 少见 200--900
结果 4.92 0.364 119 74.1 24.1 32.6 19.2 13.056 0.384 0 5.568 0.192 0 68
1、病史调查
患犬为雌性可卡犬,年龄为11岁,体重12.6公斤 ,发现耳内侧有出血点有3-4天的时间,今天剃 毛后发现背部皮肤有淤血斑,并且精神沉郁,饮 食未见异常,排便、排尿未见异常。
2、临床症状及临床可见病理变化
患犬体温38.5℃, 心率:130次/分, 呼吸:50次/分,黏 膜颜色:发白,左 侧舌有出血,瞳孔 反射:正常,背部 多块瘀血斑,耳内 侧有出血点。
如果高度怀疑是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即患原发性出 血的无症状犬,血小板减少是唯一的血液异常),应使用 免疫抑制尝试治疗。通常在24~96小时内看到反应。如有 需要可输新鲜全血以维持机体的足够的携氧能力,除了使 用皮质类固醇以外可以配合环磷酰胺或长春新碱等药物进 行治疗;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顽固性的免疫介导性血 小板减少症有效。
结果 82 60 27 <2 183 0 3.5 45 1722 5.56
3)凝血机能检查结果,APTT 25.2S(正常14-25S),PT7.0 (正常7-10S)未见明显异常。
4)胰腺炎检查结果,阴性 5)X光片检查:气管上抬,心脏轻度肥大
6)B超检查:脾脏可见大小3.7*3.2mm大小低回声结构
半数血小板减少症的犬呈阶段性血小板减少,经数天治疗 可以康复。有的患犬偶尔复发,复发可能与应激有关,如 发生其它疾病或外出旅游等。一些患犬由于严重内部出血 会迅速死亡。(高德才)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