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两轮车、行人交通事故
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事故
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事故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完善交通设施:在道路交通中,行人和机动车往往因为缺乏明确的交通标志和信号而发生事故。
因此,完善交通设施是减少事故的重要措施。
包括设置清晰可见的交通标志、提供足够的照明、设置护栏和隔离带等,以保障行人和机动车的安全。
加强交通规则宣传和教育: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教育,让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都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限制车辆速度:在城市道路中,限制车辆的速度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行人密集的区域,如学校、医院等,应设置较低的限速标志,以减少因车辆速度过快而发生的事故。
增强行人的保护措施:在道路上设置安全岛、人行横道等设施,为行人提供更多的保护。
同时,行人也应该注意自身的安全,如过马路时注意观察车辆、不要闯红灯等。
加强车辆管理: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确保车辆保持良好的状态。
例如,定期检查车辆的刹车、轮胎等关键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转。
同时,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鼓励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交通安全活动,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例如,组织志愿者在道路上进行安全宣传、帮助行人过马路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车前要做好什么准备检查车辆:确保车辆的各项功能都正常工作,包括转向、制动、轮胎等。
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维修。
熟悉车辆:在开车前,确保自己已经熟悉了车辆的各种功能,如空调、音响、灯光等。
检查证件:确保自己具备合法的驾驶证件。
规划路线:在出发前,应该规划好行驶路线,了解途中的交通状况,避免拥堵。
做好安全准备:系好安全带,调整后视镜,确保自己的安全。
保持冷静: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冷静和专注,不要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和标志,不要超速、闯红灯、逆行等。
汽车和电动车相撞责任的判定方法
汽车和电动车相撞责任的判定方法想要当一个合格的司机,对于交通规那么是否足够了解是有很重要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机动车女司唐女士刚把车开到十字路口,就在红灯停住了准备在绿灯亮了之后,继续往前开。
这时候一辆电动车从右侧快速的行驶过来,与唐女士的机动车相撞,且电动车两人被甩出了一米多远。
电动车:男的根本没受什么伤,女的手臂和腿有所皮外伤。
机动车:车子损伤不大,主要是前保油漆加凹陷,叶子板的油漆加凹陷。
双方各持己见,争持不下,只能叫来了交警。
了解情况后,交警判定为同等责任。
机动车司机不服,辩白道:交警到来之后:划分双方为同等责任。
当时机动车女司机唐女士不服。
提出道:“我不认可这样的责任划分,要求对他电动车进行鉴定,并且我认为这已经是机动车标准了。
还有是当鉴定结果出来,这绝对是超标车。
如果他没有摩托车驾驶证就是无证驾驶,还要罚款三百至两千之间的罚款,也可处15天以下的行政拘留。
就算有证的话,也要扣足十二分。
”“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两轮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视同机动车辆”。
机动车司机提出800块私了,最后经协商电动车赔机动车300元。
只能说这位女司机实在是太机智了,其强大的逻辑还有全面的交通法那么知识,实在令人佩服!那道路法规到底是怎样呢?虽然法律法规偏向弱势群体,但理论上谁违法了规定,交通事故责任就应该谁来承当。
事件中电动自行车闯红灯导致事故发生,而唐女士并没有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理论上不应该承当责任。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估计全中国的机动车百分之八十是没有驾驶证的,所以事件中肇事车辆,及有可能是无证上路的,要不然也不会心虚私了了。
不仅仅是汽车需要驾驶证,一般的机动车都需要,还有合法的牌号,不然的话就是非法上路了,会受到处分。
交通安全知识
交通安全知识交通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公路道路上,目前在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事故率是比较低的,而道路安全事故主要发生的是汽车事故,因此,以下主要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汽车事故来介绍一些交通安全知识。
一、汽车与道路运输发展简介在人类历史上,虽然几千年前(我国在公元前2205年的夏朝)就已经有了车辆和平坦的道路,但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概念是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建立完善的,特别是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运输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非常迫切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四座里程碑1、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成一辆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同时,德国另一位工程师哥德利布·戴姆勒也研制出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
2、第一辆量产的汽车——1908年,汽车史上第一辆在生产线上大量装配的四轮汽车福特T型车在美国诞生,该车型一改以往汽车马车型的造型,在功能配置上也做了创新和改进,成为当时城市最佳的个人交通工具。
3、第一辆划时代汽车——大众甲壳虫汽车,直至今天,大众汽车公司又推出新的甲壳虫汽车。
4、第一辆微型汽车——1959年面世的“迷你(Mi ni)”轿车引发了汽车技术的一场革命。
这种小型汽车在取得观念上突破的同时,还屡次在汽车大赛中取得冠军。
40年后的今天,这款车仍然流行,几乎所有公司都模仿了“迷你车”的设计,使之成为最家庭化的轿车。
(二)、我国汽车的发展概述1、1901年(清光绪27年)冬,匈牙利人将2辆汽车带入上海,191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294辆,到1927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到18677辆。
从这时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运输业日趋繁荣的年代,每年平均进口汽车5500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8917辆,出现了一批官办和民营的出租汽车公司和公共汽车公司。
2、中国第一辆自己研制生产的民生牌75型汽车,在张学良将军投资兴办的民生工厂于1931年5月诞生。
病案首页RC021-ICD-10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编码
V01.900伤,与脚踏车碰撞V02.900行人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摩托车碰撞V03.900行人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V04.900行人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V05.900行人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V06.900行人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V09.900行人损伤,运输事故V10.9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12.2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12.9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V12.901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13.2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13.9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14.2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14.9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15.2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15.900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16.2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特指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16.9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17.2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17.9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18.2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18.9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19.300人员损伤,非交通事故V19.900骑脚踏车人员损伤,交通事故V20.2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20.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21.2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21.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22.2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22.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23.200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23.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24.2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24.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25.2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25.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26.200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26.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27.2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27.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28.2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28.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29.3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非交通事故V29.900骑摩托车人员损伤,交通事故V30.200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30.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30.7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30.9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31.2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31.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31.7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31.900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32.2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32.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32.7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32.9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33.2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33.300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33.7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33.900三轮机动车乘员在三轮机动车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中损伤V34.2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34.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34.700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34.9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35.2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35.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35.7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35.9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36.200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的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36.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特指的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36.7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36.9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37.2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37.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37.700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37.9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38.2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38.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38.700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38.9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39.3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非交通事故V39.900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在交通事故中V40.200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40.3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40.7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40.9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41.2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41.3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41.7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41.9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42.200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42.3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42.7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42.9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43.2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43.3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43.7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43.900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44.2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44.3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44.7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44.9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45.2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45.3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45.700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45.9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46.2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46.3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46.7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46.9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中V47.2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47.300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47.7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47.900小汽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48.2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48.300小汽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48.700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48.900小汽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49.300小汽车乘员损伤,非交通事故V49.900员损伤,交通事故V50.2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50.3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50.7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50.9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51.2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51.3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51.700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51.9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52.2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52.3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52.7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52.9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53.200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53.3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53.7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53.9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54.2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54.300或篷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54.7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54.9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55.2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55.3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55.7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55.900或篷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56.2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56.3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56.7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56.9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57.2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57.300或篷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57.7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57.9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58.2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58.3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58.700轻型货车或篷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58.900或篷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59.3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非交通事故V59.900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损伤,运输事故V60.2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60.300在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60.7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60.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61.2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61.300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61.700车辆外人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61.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62.2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62.3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62.7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62.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63.200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63.3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V63.7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63.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64.2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64.3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64.700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64.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65.2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65.3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65.7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65.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66.200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66.3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66.7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66.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67.2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67.300车乘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67.7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67.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重型运输车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68.200重型运输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重型运输车在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68.3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重型运输车在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68.700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重型运输车在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68.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重型运输车在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69.3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非交通事故V69.900重型运输车乘员损伤,交通事故V70.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70.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V70.7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70.900乘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交通事故V71.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71.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71.7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交通事故V71.9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脚踏车碰撞V72.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V72.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72.7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72.900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V73.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73.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73.7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V73.9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通事故,交通事故V74.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74.300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故V74.7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74.9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V75.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75.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75.7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中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75.900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76.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公共汽车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76.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V76.7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76.9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V77.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77.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V77.700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77.9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V78.2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78.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与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V78.700公共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78.9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V79.3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非交通事故V79.900公共汽车乘员损伤,交通事故V80.900员运输事故中损伤V81.900火车或铁路车辆乘员铁路事故中损伤V82.900电车乘员交通事故中损伤V83.900专用工业车辆上乘员非交通事故中损伤V84.900专用农业车辆上乘员非交通事故中损伤V85.900专用建筑车辆上乘员非交通事故中损伤V86.900全地带或越野机动车乘员非交通事故中损伤V87.900运输事故中人员交通事故中损伤V88.900运输事故中人员非交通事故中损伤V89.900车辆事故中人员损伤V90.900船舶事故淹溺和沉没V91.900船舶事故特指损伤V92.900输有关非船舶事故淹溺和沉没V93.900非船舶事故船上事故V94.900船舶水上运输事故V95.900飞行器事故乘员损伤V96.900无动力飞行器事故乘员损伤V97.800特指空中运输事故V98.x00特指运输事故W00.900在涉及冰和雪同一平面上跌倒W01.900在同一平面上滑倒、绊倒W02.900涉及溜冰、滑雪、溜旱冰或滑板时跌倒W03.900被别人推倒或撞倒W04.900在被他人运送或搀扶时跌倒W05.900涉及轮椅上跌落W06.900涉及床上跌落W09.900涉及运动场设施上跌落W10.900从楼梯或台阶上跌落W11.900在梯子上跌倒和跌落W12.900上跌倒和跌落W13.900从房屋或建筑结构上跌落或跌出,从建筑物上跌落W14.900从树上跌落W15.900从悬崖上跌落W16.900潜水或跳水损伤,除外淹溺和沉没W17.900从一个平面至另一平面特指跌落W18.900在同一平面特指跌倒W19.900跌倒W20.900被投掷、抛出或坠落物体击中W21.900撞在体育设施上或被体育设施击中W22.900撞在特指物体上或被特指物体击中W23.900被物体钩住、挤压、轧住或夹住W24.900接触升降和传送装置W25.900接触锋利玻璃W26.900接触刀、剑或匕首W27.900力手工工具W28.900接触动力割草机W29.900接触特指动力手工工具和家用机械W30.900接触农业机械W31.900接触特指和机械W32.900手枪发射W33.900步枪、猎枪和较大火器发射W34.900特指和火器发射W35.900锅炉爆炸和破裂W36.900高压气罐爆炸和破裂W37.900压缩轮胎管、子和软管爆炸和破裂W39.900烟火发射W40.900特指材料爆炸W41.900暴露于高压喷射下W42.900暴露于噪声下W43.900暴露于振动下W44.900异物进入或穿入眼或自然腔口W45.900异物或物体经皮肤进入W46.900接触皮下注射器针头W49.900指和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W50.900被别人殴打、踢、拧、咬或抓伤W51.900撞到别人或意外被别人碰撞W52.900被蜂涌人群挤压、推挤或踏踩W53.900被鼠咬伤W54.900被狗咬伤或抓伤W55.900被特指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W56.900接触海生动物损伤W57.900被无毒昆虫和特指无毒节肢动物咬伤或螫伤W58.900被鳄鱼或短吻鳄咬伤或抓伤W59.900被特指爬行动物咬伤或抓伤W60.900接触植物荆棘和刺以及锐利叶片损伤W64.900暴露于特指和有生命机械力量下W65.900在浴盆内淹溺和沉没W66.900落入浴盆后淹溺和沉没W67.900中淹溺和沉没W68.900落入游泳池中淹溺和沉没W69.900在自然水域中淹溺或沉没W70.900特指淹溺或沉没W74.900沉溺或淹没W75.900在床上意外窒息和绞窄W76.900特指意外悬吊和绞窄W77.900塌方、坠落土块和特指物质对呼吸威胁W78.900吸入胃内容物W79.900吸入或咽下食物呼吸道梗阻W80.900吸入或咽下特指物体呼吸道梗阻W81.900被封闭或陷入低氧环境W83.900特指对呼吸威胁W84.900对呼吸威胁W85.900暴露于输电线路下W86.900暴露于特指电流下W87.900暴露于电流下W88.900暴露于电离辐射下W89.900造可见光和紫外线下W90.900暴露于特指非电离辐射下W91.900暴露于非特指类型辐射下W92.900暴露于人为原因过热环境下W93.900暴露于人为原因过冷环境下W94.900暴露于高气压、低气压和气压改变环境下W99.900暴露于特指和人为环境因素下X00.900暴露于房屋或建筑结构内无控制性火焰下X01.900暴露于房屋或建筑结构外无控制性火焰下X02.900暴露于房屋或建筑结构内控制性火焰下X03.900暴露于房屋或建筑结构外控制性火焰下X04.900暴露于高度易燃材料起火下X05.900衣起火和焚毁下X06.900暴露于特指衣着和装饰品起火和焚毁下X08.900暴露于特指烟、或和火焰下X09.900暴露于烟、火和火焰下X10.900接触热饮料、食物和动植物油X11.900接触热自来水X12.900接触特指热液体X13.900接触蒸汽和热蒸汽X14.900接触热空气和气体X15.900接触热家用器具X16.900接触热取暖器具、散热器和管X17.900接触热发动机、机械和工具X18.900接触特指热金属X19.900接触特指和热和烫物质X20.900接触毒蛇和蜥蜴X21.900接触毒蜘蛛X22.900接触蝎子X23.900接触大黄蜂、黄蜂和蜜蜂X24.900和(热带)有毒千足虫X25.900接触有毒节肢动物X26.900接触有毒海生动物和植物X27.900接触特指有毒动物X28.900接触特指有毒植物X29.900有毒动物咬伤X30.900暴露于过度自然热下X31.900暴露于过度自然冷下X32.900暴露于阳光下X33.900闪电受害者X34.900地震受害者X35.900火山爆发受害者X36.900雪崩、山崩和特指地面运动受害者X37.900灾难性暴风雨受害者X38.900洪水受害者X39.900暴露于特指和自然力量下X40.900非阿片样镇痛药、解热药和抗风湿药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药物X40.901痛可宁意外中毒X41.900、镇静催眠药、抗帕金森药和对精神有影响药物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药物X41.901巴比妥盐类意外中毒X41.902氟哌啶醇意外中毒X41.903舒乐安定意外中毒X41.904安定剂意外中毒X42.900麻醉品和致幻药[致幻剂]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药物X42.901非那根意外中毒X43.900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特指药物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药物X43.901阿托品意外中毒X44.900特指和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物质X44.901避孕药物意外中毒X44.902长春新碱意外中毒X44.903丁胺卡那意外中毒。
道路交通安全竞赛题(三)
《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竞赛试题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目的是为了A.使车辆按规定的速度行驶;B.圆满完成运输任务;C.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畅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道路”是指A.高速公路、普通公路;B.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辆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C.沥青公路、水泥公路、砂石公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车辆”是指A.机动车;B.机动车和非机动车;C.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
4、凡在道路上通告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A.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B.有时可以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C.只有车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5、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
借道通行的车辆和行人A.具有优先通行权;B.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C.不管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
6、下列哪项属于非机动车A.自行车、人力车、畜力车、残疾人专用车;B.三轮汽车;C.轻便摩托车。
7、驾驶车辆,必须遵守A.右侧通行的原则;B.左侧通行的原则;C.中间通行的原则。
8、交通信号包括A.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B.绿灯、红灯和黄灯信号;C.直行信号、左转弯信号、停止信号。
9、交通信号灯绿灯亮时A.车辆可随意通行;B.准许车辆通行,但直行车辆须注意让转弯车辆;C.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车辆须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和行人通行。
10、交通信号灯红灯亮时,车辆应A.停在人行横道上;B.停在交叉路口以内;C.停在停止线以外。
11、交通信号灯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应A.不准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B.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C.加速通行。
12、《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机动车”是指A.各种客车、货车、三轮车;B.各种货运汽车、客远汽车、公共汽车;C.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第六章 汽车碰撞速度计算
印迹时,可以通过能量法进一步求轿车行驶时的速度。
2021/4/14
汽车事故鉴定学 18
2.碰撞过程中的弹性恢复系数 钢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比,称为碰撞弹性恢复系数。
可见 k 0,1 k v1 v10
当 k 0 时,说明钢球没有弹起来,碰撞前所具有的动能都被塑性变形所吸收
掉了。
当 k 1 时,说明钢球发生的变形完全是弹性变形,没有塑性变形,且没有任
2021/4/14
汽车事故鉴定学 15
四、碰撞过程中的守恒定律和弹性恢复系数 1.碰撞过程中的守恒定律
根据上面的假设,忽略外力作用,碰撞过程中只分析碰撞力,其碰撞 力为内力,因此,两车碰撞过程中保持动量守恒、冲量矩守恒。
m1v1 m2v2 m1v10 m2v20
J J0 PR
2021/4/14
何机械能量的损失(实际情况)。
当 k 0,1 时,说明钢球在碰撞过程中既有弹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其中损失
的能量被塑性变形所吸收了。常用材料的恢复系数见表2-10。
2021/4/14
汽车事故鉴定学 19
【例2】:试求钢球与固定平面发生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解: 碰撞前钢球所具有的能量
钢球碰撞后所具有的能量
2021/4/14
汽车事故鉴定学 2
教学要求: 掌握汽车与汽车正面碰撞、汽车与汽车追尾碰撞、汽车与汽车直角侧面 碰撞等案例的分析方法。 掌握摩托车与汽车车身侧面碰撞、汽车与二轮摩托车或自行车侧面碰撞、 摩托车与汽车追尾碰撞等案例的分析方法。 理解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案例分析。 了解汽车单车碰撞事故案例分析。
2021/4/14
汽车事故鉴定学 7
2. 两个物体间的碰撞特点 (2) 汽车所受的碰撞冲力大 大量事故案例表明, 碰撞发生前后, 汽车相撞 经历的时间极短, 速度变化巨大, 产生的加速度特别大, 因此, 碰撞时汽车 承受的冲击力也特别大,可以产生相当于全车重力的十几倍、几十倍, 甚至 更大的冲击力。 (3) 汽车的碰撞近似于塑性碰撞 基于汽车自身的结构特性, 即便是汽车的 同一接触部位, 在不同事故碰撞过程中, 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 因 此, 碰撞性质近似于塑性碰撞。 ( 4) 汽车碰撞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能量损失 汽车碰撞作用会导致碰撞点处 发生塑性变形, 同时还伴随有发热、发光、振动和发声等物理现象, 同样必 定伴随能量的消耗和损失。
国家临床版版损伤中毒外部原因2018扩展版(云南省)
在上下飞行器时的人员损伤 在雪地上摔倒(体育和运动场所) 在雪地上摔倒(街道和公路) 在雪地上摔倒 在同一平面上滑倒(家中) 在同一平面上跌倒(家中) 在同一平面上绊倒(家中) 在同一平面上摔倒(家中) 在同一平面上滑倒(居住的公共场所) 在同一平面上跌倒(居住的公共场所) 在同一平面上绊倒(居住的公共场所) 在同一平面上摔倒(居住的公共场所) 在同一平面上滑倒(学校、其他机构等) 在同一平面上跌倒(学校、其他机构等) 在同一平面上绊倒(学校、其他机构等) 在同一平面上摔倒(学校、其他机构等) 在同一平面上滑倒(体育和运动场所) 在同一平面上跌倒(体育和运动场所) 在同一平面上绊倒(体育和运动场所) 在同一平面上摔倒(体育和运动场所) 在同一平面上滑倒(街道和公路) 在同一平面上跌倒(街道和公路) 在同一平面上绊倒(街道和公路) 在同一平面上摔倒(街道和公路) 在同一平面上滑倒 在同一平面上跌倒 在同一平面上绊倒 在同一平面上摔倒 溜旱冰时跌倒(学校、其他机构等) 溜滑板时跌倒(学校、其他机构等) 滑帆板时跌伤(学校、其他机构等) 滑雪橇时跌伤(学校、其他机构等) 滑雪板时跌伤(学校、其他机构等) 溜冰时跌伤(学校、其他机构等) 溜旱冰时跌倒(体育和运动场所) 溜滑板时跌倒(体育和运动场所) 滑帆板时跌伤(体育和运动场所) 滑雪橇时跌伤(体育和运动场所) 滑雪板时跌伤(体育和运动场所) 溜冰时跌伤(体育和运动场所) 溜旱冰时跌倒(街道和公路) 溜滑板时跌倒(街道和公路) 滑帆板时跌伤(街道和公路) 滑雪橇时跌伤(街道和公路) 滑雪板时跌伤(街道和公路) 溜冰时跌伤(街道和公路) 溜旱冰时跌倒 溜滑板时跌倒 滑帆板时跌伤 滑雪橇时跌伤 滑雪板时跌伤 溜冰时跌伤 被别人推倒(居住的公共场所) 被别人撞倒(居住的公共场所)
W03.291 W03.292 W03.391 W03.392 W03.491 W03.492 W03.991 W03.992 W04.991 W04.992 W04.993 W05.991 W06.991 W07.991 W09.991 W09.992 W09.993 W09.994 W09.995 W09.996 W09.997 W10.991 W10.992 W10.993 W10.994 W11.991 W12.991 W13.991 W13.9910 W13.9911 W13.992 W13.993 W13.994 W13.995 W13.996 W13.997 W13.998 W13.999 W14.991 W15.991 W15.992 W15.993 W16.991 W16.992 W16.993 W16.994 W16.995 W16.996 W17.991 W17.9910 W17.9911 W17.9912 W17.992 W17.993
基于CIDAS调查的汽车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中头部伤害情况分析
152总425期2017年第11期(4月 中)0 引言近几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发生在城市中的汽车与自行车交通事故呈明显增长趋势。
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刚起步的阶段。
目前国内的研究受条件限制,研究基本上是基于计算机仿真分析,而且单纯的仿真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两轮车没有很好的安全防护措施,因此汽车与自行车的碰撞安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城市中的电动自行车扮演了两轮车的主要角色。
电动自行车以其速度快、质量大、体积大等特点取代了城市中的自行车和摩托车。
由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相对滞后,而其数量快速增长,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以及引发骑车人受伤、死亡人数急剧上升。
据公安交管部门统计,2004—2010年全国电动自行车死亡人数从500人猛增到4000多人,且仍呈上涨趋势。
1 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项目介绍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hina In-Depth Accident Study (CIDAS )项目启动于2011年7月1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发起,旨在通过对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为汽车行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技术服务。
CIDAS 调查区域的选择考虑中国整体地域特点,由北向南覆盖中国整个区域,同时覆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道路特征包含乡村道路、城市道路、快速路及高速公路等各种道路类型。
事故调查区域含有6个调查城市,分别为长春、北京、威海、宁波、佛山、成都。
涉及调查区域人口共约700万,覆盖面积共约10000km 2。
2 CIDAS 交通事故中自行车控制人的头部伤害统计2.1 CIDAS 交通事故中伤害标准及区域划分基于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 )2011—2015年的乘用车与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的统计结果,选取156例汽车与自行车碰撞事故的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详细记录碰撞的车型、速度、及自行车控制人的伤害情况。
轿车与自行车的碰撞事故中,自行车控制人先与保险杠、发动机罩、前风挡玻璃及车顶发生一次碰撞,然后再被抛出后与地面发生二次碰撞。
关于电动两轮车骑乘人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高死亡率的原因分析
184 AUTO TIME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关于电动两轮车骑乘人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高死亡率的原因分析近几年,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出行的快速、方便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动两轮车以其价格便宜、出行方便、操作简单、停车便捷、充电方便等众多优点深受广大普通民众的青睐,电动两轮车也就有了“国民交通工具”的戏称,电动车保有量也从2016年2.5亿辆,每年快速增长且截止到2022年底已经达到3.5亿辆;在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交通事故数量快速增加,2019年至2021年期间,电动两轮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8639人上升到1.99万人,占整个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例超过50%,为什么电动两轮车骑行人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出现如此多的人员死亡,引起我们的反思,因此我们在关心民众出行便捷的同时,也要关注民众骑行电动两轮车的安全性。
1 电动两轮车的特征和交通特点1.1 结构特征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电动两轮车主要分为超标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车自行车两种,其具有外廓尺寸小、质量低、结构单一、操纵方便等结构特征。
外廓尺寸小:长、宽、高尺寸主要小于或等于180cm/50cm/110cm (不含后视镜);质量低:超标的电动车质量会受到蓄电池的块数影响,常规整车质量在80kg-100kg ,符合国标的电动车自行车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55kg ;结构单一:车架前后安装车轮、驾驶座位下方装载蓄电池、车身塑料外饰包裹等即可装配;操纵方便,由转向把操纵转向、通过电门转把和制动手柄即可实现车辆加减速运动。
1.2 基本特征1.2.1 稳定性电动两轮车稳定性较差:电动两轮车前轮为转向从动轮,后轮为驱动轮,前后轮纵向分布;电动两轮车在静止状态下,必须通过驻车支撑架或支撑杆保持直立,在行驶过程中易受到骑行人员和外力干扰以及路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车辆失稳、倒地。
1.2.2 动力性电动两轮车动力性较弱:电动两轮车是以蓄电池为动力源、通过电机驱动或电助动或配置脚踏骑行装置上道路行驶,电机额定功率较低且普遍位于350W-1000W ,能够承载一至两名成年人人,额定电压普遍为48V 、60V ,低电压和低功率就导致了电动两轮车的动力性较弱,所能牵引或承载的重量在长时何成斌安徽天正司法鉴定中心 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摘 要: 电动两轮车以其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停车方便、维修保养简便、充电便宜等众多优点深受广大普通民众的青睐。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sljdccyssyllhsljd sljdcclwryssyxqcq sljdccyssyxqcqxhc sljdcclwryssyxqcq sljdccyzsljdcyxqc sljdcclwryssyzxys sljdccyssyzxyschg sljdcclwryssyzxys sljdccyssyzxyschg sljdcclwryssyhcht sljdccyssyhchtlcl sljdcclwryssyhcht sljdccyssyhchtlcl sljdcclwryssytzdf sljdccyssytzdfjdc sljdcclwryssytzfj sljdccyssytzfjdcl sljdcclwryssygdhj sljdccyssygdhjzwt sljdcclwryssygdhj sljdccyssygdhjzwt sljdcclwryssfpzxy sljdccyssfpzxyssg sljdcclwryssfpzxy sljdccyssfpzxyssg sljdccyssfjtsg sljdccysszjtsgz xqcclwryssyxrhscp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非交通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 三轮机动车乘员在三轮机动车与小汽车、轻型货车或篷车碰撞交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非交通事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重型运输车或公共汽车碰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火车或铁路车辆碰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的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特指的非机动车辆碰撞,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特指非机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与固定或静止物体碰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车辆外人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非碰撞性运输事故,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非交通事故 三轮机动车乘员损伤,在交通事故中 小汽车车辆外人员损伤,与行人或牲畜碰撞,非交通事故
两轮车法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两轮车法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两轮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备受人们青睐。
然而,由于人们对于两轮车的法规了解不够深入,给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对两轮车的法规规定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总结。
本文旨在对两轮车的定义、分类以及法规规定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旨在引导读者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遵守相关法规,共同维护社会交通秩序。
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主要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阅读思路。
在这篇关于两轮车法规的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将会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 1.1 概述:介绍两轮车法规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 1.2 文章结构:解释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 1.3 目的: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即传达关于两轮车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意识培养。
2. 正文部分:- 2.1 两轮车的定义:明确阐述什么是两轮车,对其特点和种类进行简要介绍。
- 2.2 两轮车的分类:分析和总结两轮车的分类方式及各类车辆的特点。
- 2.3 两轮车的法规规定:详细讲解两轮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规定,包括交通法规、安全标准等内容。
3. 结论部分:- 3.1 法规的重要性:总结强调两轮车法规的重要性,为保障交通安全和个人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
- 3.2 安全意识的培养:强调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对于两轮车骑行者是至关重要的。
- 3.3 遵守法规的必要性:呼吁读者重视并遵守两轮车法规,做到文明骑行、安全出行。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组织,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脉络,逐步深入了解两轮车法规的相关知识,并在结尾部分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和呼吁。
1.3 目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两轮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交通事故的增加,其中不乏涉及两轮车的安全问题。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重建与分析研究
和距离之间的基本关系,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图1 车速推算关键帧数图两轮车行驶车速v 2计算如下:式中:L 2为斑马线宽与斑马线距之和数值,单位轮车通过斑马线B1和B2的时间差数值,单位1.2 汽车-两轮车事故深度数据采集图3 事故现场仿真模型图2 视频监控获取的事故现场图2 分析结果及讨论2.1 仿真过程对比分析如图4所示,整个碰撞过程共分为4个阶段。
在碰撞阶段,汽车与两轮车开始接触时刻;飞行阶段为非机动车驾驶员在碰撞后,由于自身惯性离开两轮车向外翻滚过程;落地阶段为两轮车驾驶员与地面开始接触过程;滑移阶段为两轮车驾驶员与路面发生滑动摩擦损伤阶段。
根据视频监控与仿真结果的仿真对比,结1.2.2 事故成因初步分析责任双方损伤情况:两轮车驾驶人严重受伤,没有头盔;汽车驾驶人没有受伤,未使用安全带。
经现场调查取证与路口监控视频分析判断后,造成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包括以下3条:①两轮车违反交通规则(超速,道路优先);②两轮车驾驶员视野受绿化带影响;③汽车驾驶员视野受绿化带影响。
事故责任初步划分为非机动车使用错误的车道或非法使用道路。
1.3 汽车-两轮车事故深度分析首先建立碰撞仿真模型。
车辆建模上需要修改的参数界面包括车辆生产时的基本数据参数和现场测量得到的事故车辆的外形图5 两轮车驾驶员头部合成受力图6 两轮车驾驶员头部合成加速度、角加速度曲线撞阶段、飞行阶段和滑移阶段分析两轮车驾驶员的头部受力和加速度的大小。
2.2.1 头部受力曲线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中两轮车驾驶员头部所受合成外力如图5所示。
可以看出,在碰撞阶段,两轮车受到汽车的阻挡速度迅速降低,骑行者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腿部和躯干绕着汽车侧面绕转。
在飞行阶段,骑行者的头部先在碰撞阶段的基础上完成绕转行为,此时头部先与相对运动的汽车右侧挡风玻璃发生,所主要分析原因是头部落地反弹后与地面的第二次碰撞。
图4 仿真视频动画与监控视频画面对比2.3 车辆状态分析汽车的运行状态在责任划分中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影响车辆运行状态的制动和碰撞力,可由外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反应出来。
基于中国两轮车事故的典型场景提取与分析
基于中国两轮车事故的典型场景提取与分析在中国,两轮车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类型,因为两轮车在中国的交通中占据着很大比重。
典型的两轮车事故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骑车人被汽车撞倒、两轮车与汽车相撞、两轮车相互碰撞、两轮车与行人相撞等。
这些事故往往会导致骑车人受伤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
首先,我们来看一种典型的场景:骑车人被汽车撞倒。
这种事故往往发生在道路交叉口或者路口,骑车人在通过路口时没有慢慢减速和观察周围的情况,导致无法避免与汽车相撞。
汽车司机可能在没有注意到骑车人的情况下直接冲过路口,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骑车人严重受伤甚至死亡,而汽车司机也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两轮车与汽车相撞也是一个常见的事故场景。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高速公路或者车流量比较大的道路上,两轮车骑手在车流中穿行时未注意到汽车的存在,导致与汽车相撞。
由于两轮车的防护能力相对较差,一旦与汽车相撞就很容易导致骑车人受伤。
而汽车司机在事故中也可能会因为未谨慎驾驶而负有一定责任。
另外,两轮车之间的碰撞也是一个常见的事故场景。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弯道或者窄道上,两辆两轮车在相向而行时未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导致相撞。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两个骑车人同时受伤,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骑车人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应当在道路上谨慎驾驶,保持安全行车距离。
最后,两轮车与行人相撞也是一个常见的事故场景。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人行道上或者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骑车人在骑行时未注意到行人的存在,导致相撞。
这种事故通常会导致行人受伤,而骑车人也可能因为未按规定速度行驶而负有一定责任。
综上所述,基于中国两轮车事故的典型场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事故通常是由于驾驶人员的不注意或者过失所导致。
为了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驾驶人员应当提高驾驶技能,遵守交通规则,谨慎驾驶,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监管,完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共同努力减少两轮车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交通安全法律知识100题
交通安全法律知识100题6月份是“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之一,学法、懂法、并依法出行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江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围绕我市常见的不安全交通行为编写了100道选择题,并附正确答案,供单位、学校和个人学习。
请大家边试答边对照检查,看看自己平时的交通行为有哪些是不符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并及时改正。
目前江山电动车事故多,路口事故多,上下班高峰期事故多,节日、墟日以及夜间、雨雪雾天气事故多,市民群众务必加强防范,学法懂法,依法出行,文明礼让,相互提醒,杜绝违法,远离交通事故伤害。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斑马线),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
小明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___B__。
A.迅速通过人行横道;B.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C.缓慢通过人行横道;D.绕开人行横道通过。
2. 在没有施划人行横道的公路上,乘车人从公共汽车下车后横过公路时,您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C__。
A.从车的前方横过道路;B.从车的后方横过道路;C.等车开走后,并确认无其他临近的过往车辆后安全通过;D.等车开走后,迅速通过。
3. 在设有交通隔离设施的路段,小芳过街时应当__D___。
A.直接跨越;B.确认安全后跨越;C.无车辆通行时跨越;D.经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通过。
4.交通参与者在道路上通行时,应遵循各行其道的原则。
小明步行外出应当在__B___上行走。
A.城市快速路;B.人行道;C.封闭的机动车道;D.非机动车道。
5.行人在横过道路时,应注意观察道路上通行的车辆。
您认为在横过道路时,错误的行为是__A___。
A.既不左看,也不右看;B.左看、右看、再左看;C.左右观察,确定安全;D.一站、二看、三通过。
6.驾驶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出行是环保、健康的交通参与方式。
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您认为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应该在道路的__ A___通行。
A.右侧;B.左侧;C.中间;D.任意位置。
双车事故处理流程
双车事故处理流程发生交通事故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特别是双车事故,更需要及时、妥善地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车事故处理的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保护现场。
当发生双车事故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尽量将车辆开到路边或者安全地带停车,打开双闪灯,并在车后放置警示标志。
如果有人员受伤,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保护现场,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二、交换资料。
在保护现场的同时,要及时与对方车主交换资料,包括姓名、联系方式、车牌号码、保险公司等信息。
同时,可以拍摄现场照片,记录事故发生的位置、车辆受损情况等,为后续的理赔和处理提供证据。
三、报警处理。
如果双车事故造成了人员受伤或者车辆严重受损,需要及时报警处理。
交警会前来现场调查,制作事故报告,并对责任进行认定。
在等待交警的过程中,双方可以协商处理方式,如私下协商赔偿,或者通过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四、理赔处理。
双车事故后,双方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处理。
首先要向自己的保险公司报案,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等待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
理赔过程中,要保持电话畅通,配合保险公司的调查,尽快完成理赔手续。
五、法律诉讼。
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或者对方拒绝承担责任,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可以向交警部门或者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
在法律诉讼过程中,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资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事故后处理。
双车事故处理完成后,还需要对车辆进行修理和维护。
可以选择指定的修理厂进行维修,或者自行选择维修厂。
在维修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维修发票和单据,作为后续理赔的证据。
以上就是双车事故处理的流程,希望大家在面对双车事故时能够冷静应对,妥善处理,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驾驶过程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驾驶,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道路安全培训考试题326
一、单选题(每题1分)1.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B)、安全、畅通。
A便捷B有序C经济2. 高速公路,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的道路,禁止(B)通行。
A小货车B拖拉机C大货车3.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
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A)。
A警示B禁止C准许4. 警告标志是用以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
其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B)。
A圆形B等边三角形C正方形5指路标志的颜色,一般道路为兰底白图案,高速公路为(B)。
A兰底红图案B绿底白图案C白底绿图案6. 中心黄色双实线是禁止超车线。
表示禁止车辆跨线超车或(A)行驶。
A压线B超速C减速7.在划有(C)标线的道路上,准许车辆越线超车或向左转弯。
A中心黄色单实线B中心双实线C中心黄色虚线8. 在划有黄色虚实线的道路上准许(B)一侧的车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越线超车或向左转弯。
A实线B虚线C中心9. 机动车行驶中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B)。
A20B30C4010.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C)让行。
A注意B减速C停车11. 一年内有两次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C)之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A2年B3年C5年12.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的故障车来车方向(C)以外。
A50米B100米C150米13.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A)责任。
A减轻B免除C抵消14.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A)分担责任。
A过错的比例B车速C车型15.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B)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2 骑车人抛距
• 骑车人的抛距一般为已知数据, 因为自行车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通 常要记载骑车人从碰撞点至最终静止点的距离,至少有文字叙述。
• 图8-2 给出了骑车人抛距与碰撞速度的依赖关系。 借助图8-2 中的 骑车人抛距无法确定碰撞方的准确速度。而只能限定其速度范围。 分布带的上界可用于确定最小碰撞速度或完全正面碰撞的碰撞速度。 碰撞的种类,特别是自行车的卷入度(Offset),即自行车在汽车正投 影面上被撞尺寸与在该投影面上总长度之比的百分数)影响骑车人的 抛距大小。 在相同的碰撞速度下,卷入度大的碰撞对应较大的抛距。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第二节 汽与行人事故2020/2/24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一、自行车交通事故的成因
• 从自行车交通事故成因的分析可发现,导致自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 原因是多方面的。
1 道路类型与交通流状况 • 城区道路的自行车交通事故伤亡率要比郊区道路高,但重大伤亡交
通事故郊区道路要比城区道路高。 干道上发生的自行车交通事故因 速度高,事故后果较城区事故的后果严重。 • 自行车交通事故主要出现在机动车交通量大和交叉路口多的道路上。 在交通管理不严或管理失控的城郊出入口处,车流量大,也容易发 生自行车交通事故。 在机动车速度高的道路上和在孩子常骑自行车 多、玩耍频繁的道路上,自行车交通事故也较多。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一、自行车交通事故的成因
2 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 自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违法骑车,如带人载货、双手撒 把、单手撑伞、扶肩并行、攀扶车辆、截头猛拐、抢道行驶以及强 行超车等交通违法骑行行为。 当然,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与机动车 驾驶员的行为有关。
3 骑车人的性别、年龄等的影响 • 自行车交通事故与骑车人的性别、年龄等有关。 男性比女性骑车人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2 骑车人抛距
图8-2 骑车人的抛距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自行车抛距
• 汽车—自行车事故中,自行车的抛出机理比骑车人要复杂得多,但自 行车的抛距比骑车人的要容易获取。 除了骑车人当场死亡的以外,在 大多数情况下,骑车人在警察到达之前,已自行离开碰撞地点,或出 于救护的目的而被移走。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警察只能根据现场痕迹 或者通过询问当事人、目击人,确定骑车人在碰撞事故后的静止位置。 此时,用自行车的抛距推算碰撞速度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图8-3 描述 了自行车的抛距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抛距的拟合公式来计算骑车人平均抛距,即
SZF 1.78 Av 2.71vC2 AV 10 2
(8-4)
• 式(8-4)中的av 是事故汽车的平均减速度,并认为计算行人平均抛距 的公式对计算骑车人的平均抛距也同样适用。 某种意义上。这意
味着从碰撞至静止骑车人的运动过程与行人相似。
• 式(8-4)中有减速度等两个变量,而这两个变量不是相互独立的变量, 一般减速度是由制动强度(拖印、压印等)确定的。 如果有可信的制 动拖印可供使用,就容易确定汽车碰撞速度。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 从碰撞开始至自行车和骑车人最后静止位置的距离分别被定义为 自行车抛距和骑车人抛距。 以碰撞事故开始时汽车的速度方向 为基准,自行车和骑车人的抛距又分为纵向、横向和合抛距。 其他定义与行人抛距相同。
图8-1 自行车被汽车碰撞的运动过程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7
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 自行车的主要事故碰撞方是汽车,并且主要碰撞类型是自行车由 汽车的前部卷入事故。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的运动过程一般可分为 接触、自由飞行和滑移三个阶段,如图8-1 所示。自行车开始接触 汽车,吸收汽车的碰撞能量,身体上部迅速倾倒向汽车发动机罩, 下肢及自行车向上抛起,然后自行车和骑车人先后被抛向汽车前 方,落地后,自行车和骑车人分别以滑动和(或)滚动的形式向前 运动至最终静止位置。 对于碰撞点高于自行车—骑车人系统质心 高度的情形,接触过程可以视为瞬间完成的,即整个运动过程仅 由自由飞行和滑移两个运动阶段组成。 自行车的这种运动过程是 在碰撞过程中汽车处于制动状态才能形成的。
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1 自行车和骑车人的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
• Burg根据37 例试验结果,给出了骑车人平均抛距和汽车碰撞速度的 经验关系式为
SZf=0.033ν1.59 • 自行车平均抛距和汽车碰撞速度的经验关系式为
(8-1)
SZ=0.044ν1.57
(8-2)
• 式中:SZf、SZ———骑车人和自行车的平均抛距。 • 再现汽车与自行车以及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实际中,Böhnke 求汽车
碰撞速度C 为
vC 37Av S 0.1Av4 0.33Av2
(8-3)
• 式中:av———事故汽车平均减速度。
•
S———骑车人或行人的抛距 。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
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1 自行车和骑车人的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
• Otte 引用Kühnel 实验数据提出了用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行人平均
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1 自行车和骑车人的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
• 1979 年Rau 博士对汽车—两轮车碰撞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对象 (自行车/ 骑车人)保持直立不动状态。根据统计结果选取碰撞类型、 自行车质量和碰撞速度为试验参数。最高汽车碰撞速度取45km/h。
• GLatz 选择的试验速度增加至80km/h,拓展了Rau 博士所做的碰撞 试验。
的事故率高,特别是青少年好骑快车,随意超车抢道、截头猛拐,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一般女性比较谨小慎微,骑车速度慢,遇突发 险情慌张,容易摔倒;儿童少年骑车人不懂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 规,刚学会骑车就在道路上或街上到处骑快车乱跑。 由此可见,青 少年骑自行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要占骑自行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中 的很大比例, 还有青少年骑自行车者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的预见 性和对自行车车身的维护太差,均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
• Huijbers 等进行了汽车与自行车直角碰撞试验,自行车选择为静 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汽车碰撞速度选取20km/h、30km/h 和40km/h 三种速度。
• Rabhoepher 总结了101 起自行车交通事故,给出了100 起事故的骑 车人抛距和101 起自行车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