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年下学期高二年期中考试(线上考试---历史)(文字版,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线上考试---历史)

考试范围:选修一(中外历史改革回眸)考试时间:90分钟年级:高二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顾炎武说:“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与此对应的变法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C.实行强制分户,改变旧有社会习俗D.改革户籍,加强对乡里人口的管理

2.商鞅认为“一教则下听上”,强调“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因此对民众必须加强“法治”教育。这主要反映了商鞅()

A.力图建立并维护专制局面B.竭力提高民众的法治观念

C.主张统治者要有民本意识D.重视教育和法治的统一性

3.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俭”“敦敬”“忠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士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缘于秦国()

A.遵循古礼B.推行德政C.体制创新D.人才荟萃

4.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男子成年须与父母别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须出嫁,又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的责任,否则处以极刑。这些规定()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

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5.均田制是为兴富民之本,俸禄制是为肃明吏治,三长制是为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和加强赋役征发,礼制改革是为整肃朝仪和加强教化。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A.基于解决现实问题B.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C.接受汉族礼仪规制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6.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田制下土地严禁买卖B.不分男女,同等授田

C.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7.著名学者宿白认为:“北魏的汉化并不是简单地恢复或摹拟汉魏制度,而是加入了新因素后的一次发展。”

北魏政权对汉魏制度的发展有()

A.削弱世家大族,建军功爵制B.实行三长制,强化基层控制

C.打击官场腐败,实行科举制D.实行方田均税法,抑制兼并

8.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9.北魏皇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平城和洛阳两大区域。平城的皇家园林风格粗犷,多为自然景观,是帝王狩猎与祭祀的重要场所;洛阳的皇家园林精巧雅致,多是人工山水,帝王于其中游宴、赋诗以及听讼断狱。

这样的变化印证了()

A.拓跋珪吸收汉族先进文化B.冯太后对汉文化的兴趣

C.孝文帝汉化改革影响广泛D.孝文帝迁都为明智之举

10.《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以下措施与材料对应的是()

A.保甲法、保马法、均输法B.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C.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11.王安石变法中,“起于周之司市(管理市场之官吏),汉之平准……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的法令是()

A.市易法B.青苗法C.募役法D.保甲法

12.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

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13.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14.南宋理学家斥王安石的新学为异端邪说,并把它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根源,予以无情打击。这一做法旨在()

A.揭示北宋灭亡的原因B.宣扬孔孟儒学的正统性

C.抵制佛教思想的冲击D.强调宗法关系的重要性

15.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1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17.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表2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8.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19.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20.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21.古代雅典的梭伦曾在诗歌中写道:“我完成了这些工作,用我的权力,将蛮力与正义相互调谐,我像我承诺的那样坚持到底。”据此可知,梭伦的改革()

A.坚持正义的原则,实现人人平等B.强调美德即知识,注重道德教化

C.协调了各方利益,稳定城邦秩序D.铲除旧贵族势力,扩大民主基础

22.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3.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 )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24.有学者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以下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文艺复兴只是上层知识界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才是广泛群体的社会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