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一、引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救治、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专家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
本制度旨在规范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和报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疑难、危重病例的定义及范围1. 疑难病例:指诊断不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的病例。
2. 危重病例: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例。
3. 疑难、危重病例的范围:(1)罕见病、罕见症状、罕见并发症的病例。
(2)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等病情危重的病例。
(3)诊断不明,经多次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4)治疗难度大,疗效不佳,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例。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组织与实施1. 讨论组织:(1)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由相关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组成。
(2)讨论小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
(3)讨论会邀请相关科室专家、护士、技师等参加。
2. 讨论流程:(1)病例筛选:各科室将符合疑难、危重病例定义的病例提交给讨论小组。
(2)病例病例报告人详细汇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经过及目前状况。
(3)讨论:参会人员针对病例提出疑问、分析原因、探讨治疗方案。
(4)总结:讨论小组对病例进行总结,形成讨论意见。
(5)反馈:将讨论意见反馈给病例所在科室,指导后续治疗。
3. 讨论要求:(1)讨论会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发言。
(2)讨论内容应真实、客观、全面,避免主观臆断。
(3)讨论会应做好记录,包括病例报告、讨论内容、讨论意见等。
四、疑难、危重病例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各科室发现的疑难、危重病例。
2. 报告流程:(1)病例所在科室应及时向讨论小组报告病例。
(2)讨论小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纳入讨论。
(3)纳入讨论的病例,按照讨论流程进行讨论。
(4)讨论结束后,讨论小组将讨论意见反馈给病例所在科室。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每科室每2月至少1份病例。
2、病例选择:疑难病例一般是指一周内未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患者,需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七天内未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应组织科内讨论,十五天内不能确诊者,组织院内讨论,紧急情况即刻组织讨论。
3、各临床科室遇有上述患者,即刻报告科主任,决定讨论范围和时间,必要时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院内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同时也可应患者家属请求吸收院外专家参加。
4、讨论方式和讨论范围:(1)全科病例讨论:由经管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
(2)全院讨论或外院专家参加的讨论会,详细见会诊制度。
5、讨论程序:由经管医师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查结果,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
参加专家需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及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一步讨论,最后由讨论会主持者归纳总结,尽早明确诊断,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
6、经治科室讨论前应作好充分的资料准备。
应先由经管医师整理有关临床资料,尽可能写出书面摘要发到参加会诊和讨论的医师手中,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报科主任决定参加讨论人员,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报请医务科备案,由医务科通知相关参加讨论的有关人员。
7、专家讨论对病情的分析,进一步诊疗方案,经治医生必须认真记载在“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不必记载在病程记录中(允许记录在科室保存的《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
8、讨论内容包括,病情分析,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意见,治疗方案,疗效分析及预后评估。
9、病例中疑难病例讨论规定记录以下内容:病人姓名、年龄、住院号、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讨论者姓名、职务(职称)、讨论目的、病情摘要、参加讨论者发言纪要、下一步诊疗意见、主持人总结意见、记录者签名、科主任签名,不得缺少。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5篇)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5篇)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通用15篇)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篇1疑难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疑难病例讨论范畴:入院3天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二、疑难病例讨论,先进行科室内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有关医护人员尽可能参加。
如需多科讨论,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召集举行几个科室联合或院内病例讨论。
三、举行疑难病例讨论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经治医师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资料。
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
讨论时由经治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
主治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
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
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四、院级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提前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提交医务科。
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会诊时间,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历讨论,必要时主管院长参加。
若病情需要或因患者家属请求,也可邀请院外专家参加。
科室均要负责做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五、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员、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入院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签名。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与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与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凡遇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均应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
讨论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
3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4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内容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待主持人审核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并签名后,将讨论结论记入病历。
6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既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急诊手术除外,但在病区有急诊处理事项时,应由副班进行及时处理。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对急危重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
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报上级医师协助抢救,遇重大抢救事件,需多学科协作抢救的危重患者,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2各科室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制定紧急情况下人员替代方案,以备紧急情况下人员替代。
3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书面告知病危病重并签字。
4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并与抢救医师核对药品名。
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一、引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和管理,提高医疗团队的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活动。
二、组织架构1.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1)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由相关临床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护士等。
(2)讨论小组应具备以下条件:① 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②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③ 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2.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委员会(1)设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委员会,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医务科负责人等组成。
(2)委员会负责对全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讨论流程1. 病例筛选(1)各临床科室应根据病例的病情复杂程度、治疗效果、诊断明确程度等因素,筛选出需要讨论的疑难、危重病例。
(2)病例筛选标准:① 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② 诊断困难,需多学科会诊;③ 治疗效果不佳,需调整治疗方案;④ 有潜在风险,需加强监测。
2. 提交病例(1)提交病例的临床科室应准备好以下资料:① 病历摘要;② 辅助检查报告;③ 治疗经过及效果;④ 相关文献资料。
(2)提交病例应在讨论前一周内完成。
3. 讨论会组织(1)讨论会由组长主持,各成员积极参加。
(2)讨论会分为以下环节:① 病例由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汇报病例,包括病情、诊断、治疗经过等;② 分析讨论:各成员针对病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③ 结论:总结讨论成果,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4. 讨论会记录(1)讨论会应做好会议记录,包括讨论内容、结论等。
(2)会议记录应由组长或指定成员整理归档。
四、讨论内容1. 病例诊断(1)对病例的诊断进行讨论,明确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等。
(2)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例,提出可能的诊断方向。
2. 治疗方案(1)对病例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一)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均应组织讨论。
(二)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医务科可协调相关科室或外院相关人员参加,受邀人员应由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
参加讨论人员,至少应由2名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参加。
(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
医院统一格式。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
主持人审阅签字。
病例讨论记录存放在科室,指定专人保管,未经分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五)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疑难病历讨论制度内容
疑难病历讨论制度内容一、制度目的疑难病历讨论制度是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而设立的重要制度。
通过病历讨论,医生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疑难病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诊疗方案。
二、讨论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疑难、复杂、罕见病症的病历。
这些病例可能涉及到多个科室,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才能解决。
三、讨论流程1. 病例收集:由病历管理人员定期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例,并登记在案。
2. 组织会议:医院定期组织疑难病历讨论会议,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参加。
3. 讨论内容:围绕病例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提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优缺点分析。
4. 制定方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专家们共同制定出最终的治疗方案,并由相关科室负责实施。
5. 效果评估:治疗结束后,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
四、会议要求1. 参加人员:会议应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主任医生等高级医务人员参加,确保讨论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2. 发言制度:参会人员应遵循发言制度,尊重他人,避免人身攻击和恶意言论。
3. 记录整理:会议结束后,应由病历管理人员及时整理会议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保密义务:参会人员应对病历内容保密,不得将讨论内容泄露给无关人员。
五、制度落实1. 监督检查:医院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定期对疑难病历讨论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考核评价:将疑难病历讨论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3. 宣传教育:通过院内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疑难病历讨论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六、制度意义实施疑难病历讨论制度的意义在于: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多学科共同讨论,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
2.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集思广益,减少诊疗失误和误诊,保障患者安全。
3. 促进学科发展:通过病历讨论,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目的:规范疑难病例讨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范围:各临床科室。
定义: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标准:(一)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临床科室每月至少组织2次疑难病例讨论。
1、病例选择:入院1周未明确诊断、住院1月治疗效果不佳、特级护理持续1周以上或一级护理持续2周以上时,均应组织科内会诊讨论,以尽早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2、准备工作:主管医师须事先收集、完善病历资料,明确讨论目的,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好讨论前准备。
3、参加人员: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科室初、中、高三级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参加。
4、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历,提出存在问题及讨论目的,并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提问,责任护士可给予病情补充。
主持人查阅病历资料、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检查,其他医师可做补充检查,主持人将病史及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报告。
参加讨论的医师及护士按职称、年限由低到高分别发言,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
总结发言应包括病史特点、症状体征、诊断及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意见及需进一步完善的检查等。
5、记录:主管医师负责将讨论内容记录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并审阅、签名。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姓名及职称、参加人员姓名及职称、讨论目的、具体讨论意见(发言人应注明职称)、主持人总结意见、记录者等。
讨论结果应记录于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
(二)全院疑难病例讨论:1、病例:各临床科室提供疑难或罕见病例,由医务科甄选一例进行全院疑难病例讨论。
2、准备工作: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征得其同意与配合,并整理完善相关材料,作出书面摘要,科主任审核后报至医务科。
讨论前1〜2天,由医务科负责将病历摘要发给参加讨论人员。
参加人员应提前了解病历,查阅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3、参加人员:讨论由医务科主持,并指定相应专业主任医师任主检。
全院临床医师、药师及相关医技人员参加。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核心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核心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复杂或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病例、病情危重或者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的病例,必须进行病例讨论。
尽早明确诊断,确定诊疗方案。
二、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根据病情确定参加人员范围,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医务科、院领导参加。
三、经治医师事先做好讨论准备工作,将有关资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
四、经治医师报告病例,上级医师补充报告,提出本次讨论的目的,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五、参加讨论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根据讨论意见,对于诊断、治疗和必要的检查作概括总结。
六、经治医师要作好讨论记录,将讨论内容精炼,准确地记录病历中,同时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疗效不确切病例应进行讨论,目的是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抢救患者生命。
2、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该科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
3、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准备好病历及诊断必需的检查资料,事先将讨论内容通知参加人员,与会者应做好准备,并对患者做必要的检查。
4、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提出需要讨论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发表自己的分析意见,与会者充分讨论,最后主持人归纳总结。
5、主管医师做好讨论记录。
注意按发言人顺序记录每个参加讨论者的分析意见,讨论记录记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
整理后,书写“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专页,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必须有主持人审签。
6、疑难病例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当天应该书写疑难病例讨论后的病程记录,对本次疑难病例讨论作出总结并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是指那些临床上病情复杂、病因不明或治疗困难的疾病。
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这些病例需要经过多学科的协作和专家的集思广益才能够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为了提高诊治水平,加强医疗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一、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更全面和精确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病例讨论会,医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积累更多的诊治案例,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二、制度的组成和流程1. 确定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疑难病例讨论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线上形式可以利用视频会议平台,线下形式可以选择召开病例讨论会议。
2. 参与人员的确定与邀请:邀请相关科室的医生、病理学家、影像学专家等多学科专家参与讨论。
通过邀请函或会议通知将相关人员的参与意愿明确告知,并提供病例资料给与会人员进行预研。
3. 病例资料的准备:主持人负责整理患者病历、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验报告等病例资料,并于会前发送给与会人员。
确保与会人员在会前对病例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讨论效果。
4. 会议的进行:由主持人主持会议,依次介绍案例背景、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与会人员可以针对病例提出自己的疑问、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和辩论。
主持人需要控制讨论的时间,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
5. 讨论结果和建议的总结:主持人根据与会人员的讨论内容,总结出解决疑难病例的有效方法和治疗方案。
针对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医生的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三、制度的效果与评估1. 提高医疗水平:通过疑难病例讨论,医生们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和病例案例,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自身医疗水平。
2. 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与交流:疑难病例讨论为医疗团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在医疗领域中,疑难危重病例的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确保疑难危重病例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疑难危重病例的定义疑难病例一般是指诊断或治疗存在困难,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病例。
危重病例则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病例。
二、讨论目的1、集思广益,汇集不同专业、不同经验的医务人员的智慧和见解,为疑难危重病例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3、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讨论范围1、入院 7 天以上诊断不明或者疗效不佳的病例。
2、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的病例。
3、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病情急剧恶化的病例。
4、重大手术病例,包括新开展的手术、高风险手术等。
5、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病例。
四、讨论组织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
如果涉及多学科,应由主要诊疗科室的主任主持。
2、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包括本科室的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医生参加。
五、讨论准备1、主管医生应提前准备好详细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目前的治疗方案及效果等,并提出自己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意见。
2、主管医生应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并将病历资料发送给他们,以便其提前了解病情。
六、讨论程序1、主管医生首先汇报病例,包括病情介绍、诊疗经过、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等。
2、参加讨论的人员依次发表意见,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分析病情,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3、主持人进行总结,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由主管医生负责记录讨论内容,包括参加人员的发言、讨论结果、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等。
七、讨论记录1、讨论记录应包括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病例摘要、讨论内容、讨论结果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书写规范
重庆市XXX医院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一、对疑难患者1、各病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患者,应在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指导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行讨论。
2、全科每周进行1次疑难病例讨论,凡入院3天诊断不清楚的疑难病例,各医疗组必须提交全科讨论,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
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病历及记录本中应详细记录。
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必要时检索文献。
3、对入院1周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科,以组织全院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4、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值班二线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二、对危重患者1、各医疗组在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
2、在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医师应向科主任汇报病情,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3、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组织全科讨论及相应科室的全院讨论。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书写规范1.一般项目:讨论日期、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主持人(专业技术职称)、参加人员、记录者签名、(所有参加人员均需亲自签名)。
2.医师汇报病史摘要:入院时间,主诉,简要病史,住院经过,病情演变及重要阳性、阴性检查结果以及诊疗情况。
3.主治医师发言:围绕主症阐明从发病到住院期间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以及诊断治疗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4.主任(副主任医师发言):根据病史及检查,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对病人的病情更深入进行分析。
5.科主任总结发言并综合分析,提出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及治疗方案。
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一、引言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提高医疗质量和救治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
本制度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会诊讨论的组织、流程、责任和监管等内容。
二、组织架构1. 会诊讨论组织:设立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小组,由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管理部门等组成。
2. 会诊讨论小组职责:a. 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院的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工作。
b. 对全院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会诊讨论,制定救治方案。
c. 对会诊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d. 对会诊讨论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三、会诊讨论流程1. 提交会诊申请:临床科室在遇到疑难、危重病例时,应及时提交会诊申请,并明确会诊目的、病例简要、初步诊断等信息。
2. 会诊通知:会诊讨论小组收到会诊申请后,应在24小时内发出会诊通知,明确会诊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
3. 会诊准备:临床科室应提前准备好病例资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并在会诊前分发至参会人员。
4. 会诊讨论:a. 会诊讨论由会诊讨论小组组长主持,参会人员应准时参加。
b. 临床科室负责人汇报病例,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治疗经过等。
c. 各参会人员针对病例进行讨论,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d. 会诊讨论小组成员根据讨论意见,形成会诊讨论纪要。
5. 会诊结论:会诊讨论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形成书面会诊结论,包括诊断、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
6. 会诊执行:临床科室应根据会诊结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四、会诊讨论制度实施1. 会诊讨论组织:各临床科室应建立健全会诊讨论制度,定期组织本科室内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
2. 会诊讨论频率: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每月至少组织1次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
3. 会诊讨论质量:会诊讨论应注重质量,参会人员应认真负责,充分发表意见。
4. 会诊讨论记录:会诊讨论过程应详细记录,包括参会人员、讨论内容、会诊结论等。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疑难病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患者:(1)入院3天不能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
(2)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
⑶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
(4)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
(5)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6)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的病例;(7)涉及重大疑难手术的病例;(8)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2.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务部组织开展讨论。
讨论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
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科室每月至少要举行二次以上疑难病例讨论。
3.疑难病例讨论前相关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患者现阶段的影像学、检验学各项检查,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其他各项检查,完成阶段性病情总结,病情总结对病例需要讨论的疑难内容应重点提出,并且明确病例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确保疑难病例讨论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需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
4.讨论时由主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
主管医师或二级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
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结合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
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讨论由主管医师负责记录。
5.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讨论地点、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摘要及讨论目的、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等。
主管医师应将讨论内容整理后书写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并打印由科室保存装订成册,讨论结论写入病程记录中,均需记录人及主持人审核签字。
6.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MDT)讨论范围:(1)门诊经过三次就诊尚未明确诊断的疑难病;(2)住院患者入院3日以上,经科内讨论仍未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3)临床诊断明确,但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学科协同治疗者;(4)恶性肿瘤患者需多学科诊疗制定综合诊疗方案的;(5)需行四级手术患者;(6)经外院介绍来我院要求进行多学科诊疗的病例;(7)相关学科专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推荐多学科诊疗的患者;(8)患者或近亲属提出多学科诊疗要求的病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单项选择题
1.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B)查房。
A、科主任
B、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C、主治医师
D、住院医师
2.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C)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
A、3天内
B、5天内
C、一周内
D、十天内
3.入院(A)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A、2周
B、3周
C、一月
D、1周
4.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填写病危通知单(C)
A、一份
B、一式两份
C、一式三份
D、一式四份
5.关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必要时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医护职能部门、院领导参加或全院讨论
B、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对该病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C、讨论最后由主持人进行归纳总结,并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D、讨论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记录
多项选择题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ABCDE)
A、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B、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C、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D、尽早明确诊断
E、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填空题
1、死亡病例讨论由____________(科主任)主持,______________(医护)和______________
(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___________(医务科)派人参加。
2、死亡病例讨论应该明白___________(死亡原因)、______________(诊断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的努力方向)五个问题。
3、疑难病历会诊讨论由________(科主任)或________________(副主任以上医生)主持,
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尽早明确诊治。
简答题
1.简述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凡遇到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疑难病例讨论,通知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
1、入院两周仍未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2、对诊断有争议或治疗确有难度的病人可提交医务科组织会诊或全院病例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
2.简述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及时组织讨论。
已进
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
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
死亡病例讨论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摘要记入病历。
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死亡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今后的努力方向。
判断题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
2.甲乙类、新开展的及特殊病例手术(部分丙类)均应术前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