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五篇

合集下载

2024年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8篇

2024年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8篇

2024年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8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篇1《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在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参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通过学生的充分观察和认真思考,举出许多实例来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具体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

我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的积的变化规律,我还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了两个乘数都在变化,积的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学生如何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经历的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

但这个问题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及拓展应用知识时得到了解决,练习中出现了数字较大的练习,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例如,学生在举例或总结时,经常出现叙述不完整、表达不够准确。

“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全面展现”,学生们对于新知内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描绘去反馈,当学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时,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共四篇)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共四篇)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乘法,初步了解了乘数和积的关系。

本课学习生活中积的变化规律,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很困难,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益。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求出积。

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以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的记住哪个数。

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人记住了第一个数?(因为第一个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什么规律?·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积的变化规律和谁有关系?·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记数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板块二、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自己按要求算一算,填写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4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比较填出的结果,跟同学讨论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怎样变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四年级积的改变规律教学反思第一篇探究规律是一个发觉关系、进展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鼓舞创新,更能够表达数学思索,凸显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思索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形成主动的学习情感与看法。

教学中,我首先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给教材例题中的算式创设了具体的情境,之后再依据学生回答,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观看,去查找。

其次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发觉-验证-小结-应用这样一些学习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独立观看、分组验证、集体小结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受自主探究规律的全过程,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对积的改变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我还设计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和对规律应用的适度拓展,使得不同层面的的学生都得到了进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但收货了学问提高了能力而且还在享受着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

四年级积的改变规律教学反思第二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4——“积的改变规律〞。

在乘法运算中探究积的改变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材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改变状况,从中归纳出积的改变规律。

在这个过程的探究中,我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改变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体会事物间是亲密相关的,受到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觉还不错的地方:1、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举例像书上那样写出2组算式,还设计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发觉,这样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索,也对后面规律的揭示起到铺垫的作用。

2、通过规律过程的探究,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改变随其中一个因数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体会事物间是亲密联系的,培育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练习的设计能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自如,并且重视每次练习的反馈,准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在乘法运算中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那么运算中内容构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堂课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究,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亲密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第一次的试教中,由于选择的一组题目较为容易,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需要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就能很容易口算出答案,使这一规律不能很好的应用,也没有应用的价值,规律的方便性就表达不出来了,因此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将这类型的题目加大了难度,使学生不能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出答案,只能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但事与愿违,由于题目的难度偏大,一局部学生索性就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了。

因此,在对题目的把握上还需下番心思。

个别学生能用这个规律来算,却说不清个中的缘由,说明对这个规律还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好,还不能信手拈来。

个别同学竖的能看出来,写成横的就不太认识了。

在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时,我让学生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题目来探究规律,这样显得有些程序化。

假如能让学生现场根据自己想的,一个因数乘任何数〔扩大任意倍数〕,看看积会怎么变化,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承受。

对于这类学生刚刚刚尝试探究规律的问题,应广泛地进展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详细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展探究与交流。

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把考虑的权利还给学生。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4——“积的变化规律”。

在乘法运算中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那么运算中内容构造的一个重要方面。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积的改变规律》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班级〔下册〕P83例题,P83-84“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同学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究并把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改变规律。

2、使同学在利用计算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经受观看、比较、猜测、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究和发觉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究规律的阅历,进展思维力量。

3、使同学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体会与他人合作沟通的价值,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4、使同学在发觉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制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胜利的乐趣,增添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念。

教学过程:一、嬉戏引入:用计算器玩嬉戏要求:在1-9中任意选一个数,然后用计算器把这个数乘3,再乘127,算出结果。

只要一报出结果,老师立刻能知道,一开头在1-9中任意选择的是哪个数。

【意图:计算器作为探究的工具并以嬉戏方式载入一是有利于激活同学娴熟运用计算器的力量,同时对嬉戏中隐含的规律产生奇怪,为后继进一步运用计算器探究规律做好心理上的预备】二、揭示课题:1、刚刚我们用计算器玩了个小嬉戏,今日课上我们还要用到计算器,我们要用它来探究规律。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究规律〕2、看了这个课题,如今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通过沟通让同学感受到三个方面:①什么规律?②怎样讨论?③有什么用?【意图:一开头提出探究的目标有利于同学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把重点集中到探究和发觉规律上来,本课的着力点自然地凸现了出来。

】三、探究规律〔一〕建立猜测1、用计算器计算:36×30的积。

2、36、30在这个乘法算式中叫做什么?1080又叫做什么?3、猜测:假如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可能会有什么改变呢?比方,一个因数36不变,把另一个因数30乘2,或者把30乘10,积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再比方,一个因数30不变,另一个因数36乘8,或者乘100,积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能不能来猜一猜?《积的改变规律》教学反思2积的改变规律是在同学已经把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呈现了筛沙车清理海水浴场的情景。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4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4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4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篇1《积的变化规律》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大量的举例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

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

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我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积的变化规律:两数想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乘(或除以)几;我还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了: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的规律;两数相乘,两个因数分别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两因数扩大倍数的积的倍数。

如:6_2=1260_20=1200。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我认为平时的教学不应受教材的框框限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最重要的。

但我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

“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全面展现”,学生们对于新知内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描绘去反馈,当学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时,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

当学生真正明白了一道、两道、十道,甚至更多的题目后,怎样概括,而不是让学生就题论题似乎也是个问题。

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简短(3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简短(3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简短(3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简短篇一这堂课我以几组乘法算式为载体,通过前置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从而掌握规律,应用规律。

探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规律。

这样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中,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教学完本节课后,留给自己更多的是无尽的思索。

在课堂中,为什么开始兴趣高涨而随后却缄口不言呢?自己在活动中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作用了吗?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吗?学生在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规律了吗?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脑海中闪过。

我静坐下来,对自己这节课进行了细细的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优点在于出示算式之后,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去。

问题是:(一)活动要求不是十分明确。

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

即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启发引导不到位,学生在计算算式结果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鼓励性语言不到位。

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成功、快乐的对话情境。

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而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在定向研究环节,让学生交流探索后的结果。

(三)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本次课程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总结乘法积的变化规律。

首先,我以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让学生计算2的积,并且将结果呈现在黑板上。

然后,我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进行计算,并记录下来。

在学生们完成计算和记录后,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让他们把各自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归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对乘法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即当因数相同,乘法积会随着因数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和讨论的方式,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积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二:然而,我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没有提前准备好充足的习题,导致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练习机会,这限制了他们对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课程中准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们的掌握程度。

其次,我并没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何由一般规律推导到特殊规律的过程。

这个环节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将在下次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变化规律进行推理和论证。

教学反思三:此外,我还应该注重巩固已学内容的能力。

在本次课程中,学生们只是简单地归纳了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但他们并没有进行实际应用或者提出更复杂的问题。

在下一次课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们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以及提出更高层次的思考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变化规律的应用。

总结起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来发现和总结乘法积的变化规律。

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准备足够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推理、以及注重巩固已学内容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积的改变规律教学反思1《积的改变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驾驭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究因数改变引起积的改变规律,感受发觉数学中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对算式的视察,让学生探讨自己的发觉,然后引出新知,再让学生依据自探提示自主的去探究规律、验证规律,并运用规律.,本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激励学生主动发言,大胆猜想,当心求证,主动主动地探究新知,让学生体会胜利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爱好,增加了自信念。

这节课上下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洁,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干脆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改变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

这在后面拓展应用学问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干脆写得数。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殊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主动更有目标的去思索,增加学生的自信念,使学生能主动主动地去获得学问。

2、要用好评价语言,激励学生参加到课堂学习中。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索、探究、探讨、发言,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沟通。

这部分学生主要是胆怯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

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留意多给学生激励,多给学生信念,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对于积的改变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本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敏捷度较高的练习就有些困难。

因此,在选择练习时应关注练习的广度,让学生见多识广、敏捷运用。

4、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经验发觉规律的过程是新课标教材编排的意图,面对新的数学问题,老师激励学生在主动视察、揣测、探讨、沟通和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通过看、想、说、动手做、练的过程,顺当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并能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实力、情感看法等多方面也得到肯定的进步和发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反思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大量的举例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

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

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我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积的变化规律:两数想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乘(或除以)几;我还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了: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的规律;两数相乘,两个因数分别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两因数扩大倍数的积的倍数。

如:6×2=1260×20=1200。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我认为平时的教学不应受教材的框框限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最重要的。

但我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

“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全面展现”,学生们对于新知内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描绘去反馈,当学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时,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

当学生真正明白了一道、两道、十道,甚至更多的题目后,怎样概括,而不是让学生就题论题似乎也是个问题。

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小学数学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5

小学数学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5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并非来源生活,而是来源数学本身,所以直接出示两组算式:6*2= 80*4=6*20= 40*4=6*200= 20*4=通过口算,再根据每组的特点接着再写两道。

之后,教师提问:“根据这两组算式,你想研究的哪方面的问题?”(板书:提出问题)由以上算式的规律中师生共同提出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后,我们该怎么做?”(板书:寻找规律)在探究新知环节,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第一组数中“2—20—200”受到前面计算内容的影响,学生喜欢说成“在后面添1个(2个)0”很少有学生用10倍或乘10来表达,此例若改成其他倍数关系,就能排除以上因素的干扰。

经过全班交流由原先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以2”完善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再简洁成“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如此一来,便能让学生自然而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概括性和简洁美。

最后一个步骤是验证规律(板书:验证规律)使学生了解特例得出的规律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应当进行大量的验证。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并尝试掌握问题研究的方法。

课末,郑宏提出:“老师,有了这种问题研究的方法,我也可以去研究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了。

”在赞许的同时鼓励他大胆尝试,或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

内容总结(1)之后,教师提问:“根据这两组算式,你想研究的哪方面的问题(2)”(板书:寻找规律)在探究新知环节,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第一组数中“2—20—200”受到前面计算内容的影响,学生喜欢说成“在后面添1个(2个)0”很少有学生用10倍或乘10来表达,此例若改成其他倍数关系,就能排除以上因素的干扰(3)课末,郑宏提出:“老师,有了这种问题研究的方法,我也可以去研究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了。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4——“积的变化规律”。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材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在这个过程的探索中,我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觉还不错的地方:1、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举例像书上那样写出2组算式,还设计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样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对后面规律的揭示起到铺垫的作用。

2、通过规律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练习的设计能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自如,并且重视每次练习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在教学2的规律时让学生探究规律的时间太多,有的时候学生已经说的很好了就不要让其他学生再说了。

2、教师的提问要精练,例如教师提问“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可以换成“这节课我们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2《积的变化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四上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四上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四上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四上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四上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成功的地方:首先,在上课开始,我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意在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摆、移、说、归纳的过程,正在理解并掌握一个小数乘10、乘10乘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

学生掌握一个小数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动边说出整个过程的规律及方法。

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数乘10、乘100、乘1000及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的活动,巩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让新知识得到及时反馈。

不足之处及对策: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时间相对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注意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得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学生得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上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2本课的内容和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安排大致相同,学生因为有前面学习的经验,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由于本课知识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在口算教学上花费较大的功夫,事实上小数除法的口算一直就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第【1】篇〗“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从生活中的斑马肤色开始引出黑白条纹的规律。

然后出现彩旗、花朵、灯笼的组合,让学生体验规律。

这些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游戏竞猜入环节。

通过课件游戏,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相当热闹。

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此外我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

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每个例题都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

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由于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往往只有15分钟,所以后来部分学生在开小差;同时学生回答时没有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此外在学生做作业之前没有讲清要求;在找寻和辨别规律的组合时,没有用线条区分开来,影响了本节课的时间和效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第【2】篇〗《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堂课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第一次的试教中,由于选择的一组题目较为容易,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需要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就能很容易口算出答案,使这一规律不能很好的应用,也没有应用的价值,规律的方便性就体现不出来了,因此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将这类型的题目加大了难度,使学生不能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出答案,只能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但事与愿违,由于题目的难度偏大,一部分学生索性就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了。

因此,在对题目的把握上还需下番心思。

个别学生能用这个规律来算,却说不清个中的缘由,说明对这个规律还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好,还不能信手拈来。

个别同学竖的能看出来,写成横的就不太认识了。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时,我让学生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题目来探究规律,这样显得有些程序化。

如果能让学生现场根据自己想的,一个因数乘任何数(扩大任意倍数),看看积会怎么变化,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对于这类学生刚刚刚尝试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广泛地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

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2《积的变化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创设让每个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例题创设的情境并非来源于生活,而是来源于数学本身。

因此应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当中。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写算式的理由,也就是解释自己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学生转,挖掘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语言组织不严密,有些地方和个别学生的理解有分歧。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应该根据学生不同课堂表现给予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激励评价。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3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

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

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探究活动,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以上这组算式的特点,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发现《观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因数的变化特点和积的变化特点。

(我们纵向看,这组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那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的?有没有规律呢?)(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引导师给三个算式标上序号,如果把①式作为标准,②式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找规律》通过观察比较,你能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了吗?师:积的变化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写算式》运用以上规律与①式对比,你能接着往下写两道算式验证一下吗?试试看,一定行!200×8=1600 8×40=320 (要口算,你们是怎么想的)2、同学们再看一组题,它又藏着什么秘密呢?20×4=10×4=5×4=(1)引导用同样的学法观察第二组算式,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法:观特点、找规律、写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2)运用以上规律,你能根据15×12=180直接答出下面两题的得数吗15×12=180 15×6= 15×3=(写完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根据规律写下得数的,算一算对吗)3、整体概括变化规律让学生回忆,再读一读这两个规律,数学讲究简洁美,能说得再简单些吗?“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评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第一关:小试牛刀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2、第二关:再展雄风完成教科书练习九的第五题3、第三关:随机应变完成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4题第一题谁来读题,能利用刚才学的规律来解决吗?方法多样,说说方法第四题,如果用两种方法,让学生说说方法,哪种简便。

4、第四关:终极对决完成教科书练习九第二题,(如果没有用我们学的规律,可出示百宝箱)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4探索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更能够体现数学思考,凸显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中,我首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给教材例题中的算式创设了具体的情境,之后再根据学生回答,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寻找。

其次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发现-验证-小结-应用这样一些学习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独立观察、分组验证、集体小结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究规律的全过程,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还设计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和对规律应用的适度拓展,使得不同层面的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但收货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还在享受着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5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再出示20×4=80,10×4=40,5×4=2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

学情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