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手电筒亮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手电筒亮了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用途和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学准备:1.手电筒、电池、铝箔、玻璃瓶等材料。
2.图片、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具。
教学步骤:引入:1.教师出示一只手电筒,问幼儿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幼儿回答后,教师解释手电筒的概念,介绍它的用途和好处,如在黑暗中带来光亮等。
2.引导幼儿思考一下问题: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探究:1.教师放置几个电池在桌上,并让孩子观察电池的外形和颜色,引导他们了解电池的作用。
2.预先准备一个空的玻璃瓶,并在瓶口处贴上一小块铝箔。
请一位幼儿将电池放入玻璃瓶中,并让其他幼儿观察。
观察完毕后,教师请幼儿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3.教师解释:电池的正负两极有一个电场,当电池连接好之后,电场就构成一个闭合的电路,使得电流通过铝箔并加热,从而发出光线。
展示:1.教师为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手电筒,让他们观察手电筒的外形和结构。
2.让幼儿与班级的小伙伴一起探究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
教师可以辅助他们进行探究,比如拆解手电筒、了解电池和灯泡的作用。
3.幼儿一起组装手电筒,亲自感受手电筒亮起来的快乐。
巩固:1.教师请幼儿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自己制作手电筒的方法并进行展示。
2.幼儿一起分享制作手电筒的心得和体会。
拓展:1.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一下问题:在黑暗中还有其他发光的物体吗?请幼儿举例并进行讨论。
2.引导幼儿探究其他发光物体的原理,如太阳、电灯、月亮等。
3.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有关光和能量的实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光的特性和能量传递。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总结手电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享他们的认知和体会。
评价: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表现和理解情况,计划下一步的教学措施和活动内容,以确保幼儿对手电筒的认知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内容主要围绕手电筒的发光原理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结构,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原因,以及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发光原理,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的结构和发光原理。
难点:动手制作简易手电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材料,包括电池、小灯泡、导线、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一个手电筒进入教室,邀请一名幼儿上台,在黑暗中用手电筒照亮物体。
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亮光,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的结构,讲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通过图示和实物操作,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手电筒制作材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动手制作简易手电筒。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电筒,并让其他幼儿观察、评价。
同时,教师针对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电筒亮了》2. 板书内容:a. 手电筒结构: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等。
b. 发光原理:电池提供电能,小灯泡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利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等材料,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方法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手电筒的结构和发光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寻找其他利用光的物品,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幼儿园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三节《手电筒亮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原理和用途,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幼儿对光的认知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电筒的构造和原理,理解手电筒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3. 激发幼儿对光的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电筒的原理和构造。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幼儿对光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透明胶带、剪刀、课件。
学具:手电筒、电池、灯泡、螺丝刀、螺丝。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进入一个暗室,让幼儿体验黑暗中寻找物品的困难。
然后出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引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手电筒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构造,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各部分名称。
3. 手电筒原理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手电筒的原理,让幼儿知道手电筒是通过电池提供电能,使灯泡发光的。
4. 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正确安装电池、灯泡,并教会幼儿使用螺丝刀和螺丝。
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自己组装手电筒。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电池、灯泡和工具,完成手电筒的组装。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的构造2. 手电筒的原理3. 正确使用手电筒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手电筒的构造和原理,并正确组装手电筒。
答案:手电筒的构造包括电池、灯泡、开关、外壳等部分。
手电筒的原理是通过电池提供电能,使灯泡发光。
2.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寻找手电筒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手电筒的构造、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光与影》。
详细内容为:了解手电筒的构造,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原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重点: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电线等。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拆卸工具、手电筒一个。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教室,突然关闭灯光,让幼儿感受到黑暗。
然后拿出手电筒,打开手电筒,让光线在教室内照射。
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引发幼儿对手电筒的兴趣。
2. 讲解手电筒的构造(5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各个部分。
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包括电池、灯泡、开关等。
3. 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原理(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光呢?让幼儿尝试拆卸手电筒,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
然后教师讲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电流通过灯泡,使灯泡发光。
4. 学习正确使用手电筒(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正确安装电池、打开和关闭手电筒。
讲解使用手电筒时的注意事项,如不要直射眼睛、不要长时间照射一个地方等。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拆卸和安装手电筒,学习正确使用手电筒。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的构造:电池、灯泡、开关2. 手电筒发光原理:电流通过灯泡,使灯泡发光3. 使用手电筒注意事项:不要直射眼睛、不要长时间照射一个地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手电筒,标注出手电筒的各个部分。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画出带有电池、灯泡、开关等的手电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手电筒亮了”为主题,探讨手电筒发光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构造,掌握手电筒发光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对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发光原理,光的传播。
难点:手电筒内部构造,影子形成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底座等。
2. 学具:手电筒模型、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手电筒,提问:“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邀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展示手电筒内部电路原理。
演示手电筒发光过程,解释光的传播。
3. 随堂练习(10分钟)指导幼儿使用手电筒模型,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手电筒。
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探讨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制作手电筒的过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点评幼儿的制作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光和影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电筒亮了》2. 内容:手电筒构造: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底座发光原理:电流通过小灯泡,使灯泡发光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形成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手电筒,并观察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答案:制作过程: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使用手电筒模型和材料制作。
观察现象:在暗室内,打开手电筒,观察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手电筒发光原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如太阳、灯光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手电筒亮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概念、手电筒发光原理、影子形成的原因以及光的传播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基本概念,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概念、手电筒发光原理、影子形成的原因。
难点:光的传播、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插线板、透明胶带等。
学具:手电筒模型、电池、小灯泡、插线板、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邀请一名幼儿上台,关闭教室灯光,让幼儿打开手电筒,观察光亮。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手电筒模型,讲解手电筒发光原理,引导幼儿观察灯泡、电池、开关等组成部分。
(2)教师演示如何安装手电筒,让幼儿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手电筒模型、电池、小灯泡等材料,按照教师的要求,安装手电筒。
5. 影子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游戏,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引导幼儿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概念2. 手电筒发光原理3. 影子形成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手电筒,尝试向家长解释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光的概念、手电筒发光原理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制作手电筒,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光的传播、影子形成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的手电筒发光原理和光的传播3. 随堂练习中的分组合作4. 影子游戏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中的亲子互动一、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手电筒功能正常,避免因设备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含反思活动目标: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形状特征和用途。
2.愿意参与安装电池的探究活动,感受胜利的乐趣。
3.情愿与同伴一起操作、沟通。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常用电池若干个(1、2、5、7号,) 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 录音机、磁带黑猫警长图片电视机、视频转换仪活动过程:一、通过观看、比拟,了解常用电池的形状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觉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看操作材料,提问:桌子上有什么?(电池)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 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拟,鼓舞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沟通。
提问:(1)你们发觉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发觉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提问(2)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师生共同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究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一)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阅历进展叙述,了解电池的用途。
提问:1. 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二)播放《黑猫警长》视频,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提问:刚刚是谁呀? 你们情愿帮忙他们吗?怎么帮?教师供应不同型号的电筒,[.来源快思教师教案网]让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2. 请幼儿叙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争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状况,举典型事例。
3.幼儿操作完毕,教师组织:请装好电池的小朋友赶快把亮起来的电筒送给黑猫警长!4.师生共同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手电筒亮了(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我的手电筒亮了”。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学会使用手电筒,并能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手电筒,并能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进入一个暗室,让幼儿体验黑暗中的感受,然后用手电筒照亮房间,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
2. 讲解手电筒构造及原理(10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的各个部分,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并通过图示讲解手电筒发光原理。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安装手电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故障排查(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简单的手电筒故障,让幼儿进行排查,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一个手电筒的组装,并让手电筒发光。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和心得,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的构造2. 手电筒发光原理3. 故障排查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手电筒制作一个小玩具。
答案:幼儿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手电筒灯笼,将手电筒固定在纸灯笼上,使灯笼发光。
2. 作业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探讨手电筒的其他用途。
答案:幼儿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手电筒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如夜间照明、户外活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光和影的关系,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具体内容为“手电筒亮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手电筒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幼儿安全用电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手电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发光二极管、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电池、发光二极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邀请一名幼儿上台,在黑暗中用手电筒照亮教师手中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手电筒的结构图,讲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手电筒、电池、发光二极管,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安装电池、更换发光二极管。
5. 游戏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一个“光影追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手电筒的使用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电筒亮了2. 内容:a. 手电筒结构:电池、发光二极管、开关b. 工作原理: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产生光线c. 使用方法:安装电池、打开开关、调整光线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手电筒制作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个手电筒,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制作过程:安装电池、连接发光二极管、固定开关、组装外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手电筒的使用方法,但在讲解手电筒工作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
2. 拓展延伸:a. 组织一次户外探险活动,让幼儿用手电筒寻找隐藏的宝藏。
b.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了解其他光源的发光原理,如台灯、电视等。
2024年手电筒亮了中班科学教案
2024年手电筒亮了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手电筒亮了”。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了解手电筒的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和基本原理,掌握制作简单手电筒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原理的理解和简单制作。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小灯泡,导线,剪刀,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外形和功能,讨论手电筒在生活中的用途。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和基本原理,让幼儿了解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手电筒,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手电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成果展示(5分钟)各组展示制作的手电筒,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制作手电筒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的构造和原理2. 手电筒制作步骤3. 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手电筒,并和家人分享制作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原理和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理解原理,避免机械操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改进手电筒,使其更加美观或实用。
鼓励幼儿将手电筒的制作方法教给家人,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讨论环节;2. 知识讲解中的手电筒原理;3. 例题讲解中的制作步骤;4. 随堂练习中的巡回指导;5. 作业设计中的分享环节;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改进思考。
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
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引言:在中班阶段,科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幼儿探索和理解周围的环境,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手电筒作为一种常见的物品,具有引发幼儿兴趣和探索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手电筒这个工具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充满趣味和创造力的环境中学习。
一、活动目标通过手电筒的使用,引发幼儿对光和能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手电筒(保证电池齐全并能正常工作)2. 白纸和彩色纸3. 透明玻璃器皿4. 不同颜色的透明塑料片5. 计时器6. 白板和书写工具三、活动步骤1. 导入活动在开始活动之前,可以与幼儿分享关于手电筒的故事或知识,引发他们对手电筒的兴趣。
例如,可以告诉他们关于夜间露营中使用手电筒的经历,或者手电筒是如何发出光亮的。
2. 探索光线传播首先,向幼儿展示一个黑暗的房间,并告诉他们我们需要一些光来照亮房间。
然后,打开手电筒,将它对着房间的一角,让光线照射到墙上。
与幼儿一起观察光线在房间里的传播,并让他们描述他们看到的现象。
3. 过滤光线接下来,使用不同颜色的透明塑料片覆盖手电筒的光源部分,观察并讨论光线颜色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光线是如何穿过不同颜色的塑料片的,并与他们探讨为什么有些颜色的塑料片能够改变光线的颜色。
4. 反射光线将手电筒对准一面光滑的墙壁或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光线会产生反射,并与他们一起探索光线的反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5. 创造影子在一个幕布或白纸前方放置一个物体,让幼儿预测物体的影子会出现在幕布的哪一部分。
随后,使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并讨论影子的产生。
引导幼儿思考光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不同位置和方向对影子的影响。
6. 制作彩色光在一片白纸上放置一些彩色纸,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彩色纸。
观察并讨论光线照射到彩色纸上时,会产生什么效果。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彩色光,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光的分解和合成。
幼儿园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奥秘》第二节《手电筒亮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手电筒,通过实践探索光和影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结构,掌握手电筒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对光的探究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探索光和影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光和影的关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纸杯、剪刀、胶带等。
学具:手电筒、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进入一个暗室,让幼儿体验黑暗中的感觉。
然后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亮。
2. 讲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拆解手电筒,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各个部分,并讲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3.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手电筒(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正确安装电池、打开手电筒,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事项。
4. 探索光和影的关系(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用纸杯制作手电筒,让幼儿在暗室中观察光和影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光和影的关系。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手电筒的光是直线传播的?”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线,解释光直线传播的原理。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手电筒的光线,加深对光直线传播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的结构:电池、小灯泡、开关、外壳。
2. 手电筒原理:电流通过小灯泡,产生光亮。
3. 光和影的关系:光直线传播,遇到遮挡产生影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下家人在灯光下的影子,并尝试解释影子产生的原因。
2. 答案:影子是由于物体遮挡光线,使得光线无法到达的地方形成的暗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充分体验了光的重要性。
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
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手电筒亮了》为主题,通过探索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幼儿认识简单的物理知识。
教材章节为“科学探索”单元中的第五课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学习手电筒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手电筒发光的原理;动手制作手电筒,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手电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晚上,老师打开手电筒,照亮了教室的角落。
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线,引发幼儿对手电筒的兴趣。
2. 认识手电筒:老师向幼儿介绍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手电筒的使用方法。
3. 实验观察: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将电池、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让手电筒发光。
让幼儿动手尝试,观察手电筒的亮度与电池电压的关系。
4. 动手制作:老师示范制作手电筒的过程,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指导幼儿正确连接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5.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电筒,鼓励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6. 随堂练习: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手电筒的亮度与什么有关?”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手电筒的结构:电池、灯泡、导线、开关手电筒的发光原理:电池供电,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演示手电筒的使用方法。
2. 请幼儿观察家里的手电筒,记录手电筒的亮度与电池电压的关系。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三节《手电筒亮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构造与原理,掌握手电筒的使用方法,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
3. 通过观察手电筒的光影,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电筒工作原理的理解。
重点:手电筒的使用方法及光影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手电筒、电池、课件、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手电筒、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让其他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光线。
引导学生思考: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光?2. 讲解与探究(10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的构造,讲解工作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手电筒的了解。
(3)教师示范手电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事项。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一只手电筒照亮整个房间?”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手电筒的光线,观察光线在透明物体和遮挡物下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亮了》2. 内容:① 手电筒的构造与工作原理② 手电筒的正确使用方法③ 光与影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一只手电筒创作一个光影画。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验观察,自由创作光影画,画出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手电筒的兴趣浓厚,但在讲解工作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需要在下一次课中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手电筒在生活中其他应用,如户外探险、停电时的应急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手电筒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手电筒的使用方法及光影的观察。
3. 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思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手电筒亮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我的手电筒亮了”。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原理,知道光与影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原理,知道光与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影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纸杯、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把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手持手电筒进入教室,邀请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提问:“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光?”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的内部结构,讲解手电筒的原理,引导幼儿思考光的传播、影的形成。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一个手电筒,教师指导幼儿安装电池、小灯泡,连接导线,制作手电筒。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手电筒照射白纸,观察影子的变化,探讨影子的形成。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原理电源→电池导线→连接灯泡→发光2. 光与影光的传播影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手电筒照射家里的墙壁,观察影子的变化。
(2)与家长一起探讨光与影的关系。
2. 答案:(1)影子会随着手电筒的移动而移动,距离手电筒越近,影子越大;距离手电筒越远,影子越小。
(2)光与影是相互依存的,有光的地方就有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手电筒的原理,知道了光与影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手电筒的安装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探讨光与影的现象。
(2)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影子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手电筒原理的理解。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手电筒亮了》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手电筒亮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手电筒亮了”。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原理,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知道手电筒是通过电池、导线、灯泡等组成的电路使灯泡发光的。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正确安装和拆装手电筒。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电路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手电筒的安装和拆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手电筒、电池、导线、灯泡、剪刀、胶带等。
幼儿准备:每组一个手电筒、电池、导线、灯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发光的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结构,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手电筒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即电池、导线、灯泡组成的闭合电路。
3. 安装手电筒(15分钟)(1)教师演示手电筒的安装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复述手电筒的电路原理。
(2)让幼儿独立拆装手电筒,检查安装是否正确。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不发光的手电筒,引导幼儿分析原因,并解决故障。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结构图2. 手电筒电路原理图3. 安装手电筒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手电筒。
2. 答案:根据课堂上所学,正确安装手电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手电筒的原理和安装方法,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手电筒更亮?为什么有些手电筒可以调节亮度?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同时,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讲解手电筒原理3. 安装手电筒4. 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以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入手,例如在黑暗中用手电筒照亮,使幼儿产生共鸣,激发兴趣。
中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
中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手电筒亮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知道手电筒是由电池、灯泡、开关等部件组成,并能理解手电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手电筒等日常用品的关爱和珍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的构造及发光原理。
难点:手电筒各部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开关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拆装模型、电池、灯泡、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手电筒,并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答,进而引出手电筒的话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包括电池、灯泡、开关等部件,并解释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份手电筒拆装模型,让学生动手拆装,观察手电筒各部件的作用。
5. 课堂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手电筒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手电筒的用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电筒亮了2. 内容:手电筒的构造:电池、灯泡、开关发光原理:电池提供电能,灯泡发光手电筒在生活中应用:夜间照明、户外活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你心目中的手电筒。
(2)请简述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2. 答案:(1)略(2)手电筒的发光原理是:电池提供电能,通过开关控制电流流向,使灯泡发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手电筒的构造和发光原理。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各部件作用的理解,加强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手电筒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让学生了解其他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手电筒亮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第二十三节《手电筒亮了》。
内容主要包括手电筒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工作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制作简单手电筒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手电筒实物、教学PPT、电池、小灯泡、导线、纸杯等。
幼儿准备:安全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手电筒,邀请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外观,讨论手电筒的作用。
教师提问:“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它是怎么工作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手电筒的构造,讲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手电筒,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制作手电筒(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手电筒的制作。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幼儿根据提示完成手电筒的组装。
教师检查幼儿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制作手电筒的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的构造: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等。
2. 手电筒工作原理:电流通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手电筒,并让家长参与评价。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手电筒的制作兴趣浓厚,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困难。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其他物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手电筒工作原理的理解。
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
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源于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章节为《手电筒亮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2. 学习手电筒的用法和注意事项;3. 探索手电筒发光的原理;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手电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晚上,老师拿出手电筒,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手电筒,并让学生猜猜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2. 探究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分组讨论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知道手电筒有开关、灯泡、导线等组成部分,以及手电筒可以照亮黑暗的地方。
3. 手电筒发光原理探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知道手电筒发光是因为电池提供电能,灯泡 converts 电能为光能。
4. 手电筒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手电筒,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手电筒的制作方法,并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电筒,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手电筒结构:开关、灯泡、导线等功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发光原理:电池提供电能,灯泡 converts 电能为光能七、作业设计1. 画出手电筒的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手电筒的小故事。
3. 和家长一起探讨手电筒的其他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通过手电筒的制作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手电筒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手电筒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2
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第三节《手电筒亮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原理;学习使用手电筒;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电筒的结构,理解手电筒发光原理;2. 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安全意识;3.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与影的关系,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光与影关系的探索。
重点:学会使用手电筒,了解光与影的基本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演示文稿等。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电池、灯泡,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入一个光线较暗的房间,让幼儿感受黑暗中的恐惧。
然后,教师用手电筒照亮房间,让幼儿观察光亮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手电筒结构及原理(10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讲解手电筒的各个部分,如电池、灯泡、开关等,并解释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3. 学习使用手电筒(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正确安装电池、打开开关,并强调使用手电筒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然后,指导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展示手电筒在不同距离、角度照射下的光影效果,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光影变化,并在画纸上记录下来。
7.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光还可以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鼓励幼儿课后继续探索。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结构示意图;2. 手电筒发光原理图;3. 光与影关系实验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作业内容:用手电筒照射家里的不同物体,观察并记录光影变化。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光影变化的图片或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幼儿对光的兴趣。
通过讲解、操作、实验等环节,使幼儿了解了手电筒的结构、原理,学会了正确使用手电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提问:"桌子上有什么?"(电池) "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 "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提问:(1)"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 提问(2)"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一)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 提问: 1. "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二)播放《黑猫警长》视频,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提问:"刚才是谁呀?"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2.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 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3.幼儿操作结束,教师组织:"请装好电池的小朋友赶快把亮起来的电筒送给黑猫警长!" 4.师生共同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为电筒安 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
中班科学手电筒亮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等内容,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 的外形特征和用途,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手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亮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延伸活动: 1.让活动中没有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3.环保教育:不乱扔废旧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