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课案1 鉴赏古代诗
2018-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清单二
1.语言内容
古代诗歌“语言”破解
(1)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 谓语言。 ①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象征 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 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 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其他常见意象如桃
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中“雁”的形象。具体的考查点 有物象的特点、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 方法、语言的特点等。 2.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如崔颢 的《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 同乡。”诗人用传神的口吻,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如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
3.如何正确把握形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掌握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 作、所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
诗人的生平经历。 其次,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关注反映 心情的词语;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 等);等等。对于物象来说,分析诗中描写了物象的哪些方面、描写用语 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对其品质或理想做深层 分析。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②情感语言。“悲”“孤”等字词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 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
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 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的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传达出内 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③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 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 待着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还有我们熟悉的苏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15.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 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 “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 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 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 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 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11
例:2020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10
例1:2020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 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 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 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 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解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 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 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 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 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 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 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 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 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 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 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 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 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 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精品课件
如何分析人物形 象
①分析诗中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
②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细节等。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精品课件
答题步骤: ①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 象的特征(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②结合诗句分点说明概括。 ③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 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指 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 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
三山时所写。 2 抓人物心理:“关河梦断”、“心在天山”。
抓人物神态:“鬓先秋”、“泪空流” 。 抓人物动作:“觅封侯”精、品课“件 戍梁州”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
精品课件
练习:阅读下面的宋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 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 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 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 的人生志趣。
精品课件
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 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 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 “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019版高考语文江浙版一轮讲义: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分析解读浙江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命制一直强调对文学艺术魅力的感悟,在鉴赏中体现主动性和灵活性。
试题选材一般在六七十字以内,选一首、两首、三首诗词都有可能,所选诗歌大多是抒情性的绝句、律诗,词会以小令或中调为主,曲会以小令为主。
作品朝代并不固定,常会选名家的但考生并不熟悉的作品,也可能选非名家的精优作品。
一般选择文从字顺、富有诗情的作品,会有意识地将试题与教材做适当关联与衔接,兼顾内容考查与技巧考查。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赋分一般在7分左右。
预计2019年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进行考查。
五年高考1.(2017浙江,19—20,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1.答案(1)采地黄卖地黄(2)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21—22,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3 考点1 课案1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镃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是 : 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 “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如通过生活环境中的“竹轩”“柴门”“狭径”等,可见他的闲适; “倦卧”“闲吟”等可以看出他的洒脱,而“竹”“雪”“梅”等意 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
看法倾向等。
“形象”主要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 象,这些在诗歌中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鉴赏形象主要是要求把握 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语言”主要包括语言风格和炼字炼句的艺术。鉴赏语言就是立足 诗作分析其语言的风格特点或某些字、句在写景状物、营造意境、表情 达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作用。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四 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括很多小的知识要点,这在以下对考点的具体讲 解中将作详细的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作运用了 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这些技巧在诗作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 点态度的评价。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考情探究
一、考纲解读 最新浙江《考试说明》中有关诗歌鉴赏的要求是这样的:能阅读 浅易的古代诗文。
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诗的形象教学课件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参考答案 “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 独的心。
《天竺中秋》:一、二句,前一句写秋夜的静谧,静到了极点;后一句写佳节的欢乐,欢乐也达到了高潮。以动 显静,以声衬寂,一静一动,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中秋之夜特有的那种静中有动的节日氛围。三、四句,诗人展开 了想象,把观赏的目光由地下转到了天上。诗人写想象中的月中卷帘之声,以此来暗指神话里的月中之人。借声 写人,令读者去想象月中嫦娥的神情意态,又以虚幻之声反衬桂花无声飘落的寂静,使全诗更增添了一层扑朔迷离 的梦幻色彩。 白话诗歌
知识萃取 凝练知识,萃精华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9分)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天竺①中秋 [明]汤显祖 江楼无烛露凄清, 风动琅玕②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 月中空有轴帘声。 【注】①天竺:指天竺山,在今杭州西湖西。②琅玕:原为神话中的宝树,《荀子·正论》注:“琅玕似珠,昆仑山有琅 玕树。”后人遂常以琅玕比喻秀竹。
专题学习任务 任务1 鉴赏古诗的形象
知识萃取 凝练知识,萃精华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主要考查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
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分析景物形象的特点(画面)、分析物象(景物形象)的 作用、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1.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3. 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诗第二句写景,描绘了一个月色、水光交相辉映的迷人月夜,进一步渲染了清幽恬静的环境气氛。 B.汤诗首句写秋夜的静谧,下句写佳节的欢乐。一静一动,既矛盾又统一,营造了中秋之夜宁静祥和的节日氛围。 C.诗人登楼赏月,都由眼前之景,触发无限思绪。赵诗思及去年同赏此景的友人,汤诗由景生疑,思及花落何处。 D.同为赏月绝句,两诗均用洗练淡雅的语言,描写登楼赏月时的独特感受,情味隽永,具有空灵神远的艺术美。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技法
①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 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最爱东山晴后雪》,通过标题就可以大 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 也有暗示性。如《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 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 答题 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指导 ②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通过分析 意象来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流露。比如,诗中若出现“菊”“柴门”等意象,则人物形象极可 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 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等。
[联想教材·触类旁通]
1.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词 中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天孤独寂寞的愁怀,有力 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结尾三句则直接抒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 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突破点一] 鉴赏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 表达自己的爱憎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就是诗 人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 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 述出来。
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典例分析】一、【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
“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故选C。
2.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古诗的形象教学课件
意象 月亮
情感 思乡念亲、团圆
鸿雁、鱼雁、青鸟 书信、音讯、思念
冰雪
高尚、坚贞的品格
柳树
离别、思念
长亭 菊花
离别 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示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 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北”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心,对战乱中百姓的同情。
基 础 知 识 清单
类型
示例
这类形象一般出现在山水田园诗歌中,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孟浩然的《夜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归鹿门歌》等。一般表现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对官场或者世俗生活的厌恶。
此类形象通常都是为了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作者空怀报国为民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游子 如《春江花月夜》中“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塑造了一个思念家乡的游子形象。
负心汉 《诗经》中的“氓”就是一个狡猾、残暴、始乱终弃的负心汉形象。
封建家长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就是一个独断专行、蛮横无理的封建家长形象。
基 础 知 识 清单
二、意象 诗歌的意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歌中有单个意象,也有由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意境。高
基 础 知 识 清单
示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浙江专版)考点整理: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
“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
从近几年中考的情况来看,中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中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
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3)请分析两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
2.从考查内容上看。
中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
预计2018年中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
1.【浙江省杭州市周浦中学等四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本诗颈联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答案】高洁,香远益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诗颈联“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的意思是:它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洁白如雪,一尘不染。
它的叶片,青葱碧绿,在风中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由此可知,这两句诗写出了荷花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清香)”的特点。
2.【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孤桐①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2020年浙江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
5.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语言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概 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条作答)。 (2)结合诗句分点说明、概括。 (3)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所寄寓的情感)。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我国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 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用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 景物形象 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诗中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 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 描写等。
多指咏物诗或写景诗中的物象。常见的有:①具有象征意义的
经典题型 精准剖析
典题二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此诗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 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古人认为此 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
事物形象
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 意在彼。②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
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有惜别
怀远之意。
经典题型 精准剖析
典题一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3.通过对诗歌描写的意象、创设的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的 分析,概括诗人形象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即借“松菊”傲寒飘 香来表现清高之品格。 4.调动平时积累,找准人物形象类型 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心 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寄情山水、归隐 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 昂《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示儿》),羁旅在 外、思念故乡的形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 伐的形象(王昌龄《出塞》)等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新课标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中秋米芾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①,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②。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1 高考命题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高考命题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形象⎩⎪⎨⎪⎧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歌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歌或杂诗中的景象)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知识链接]1.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2.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深入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课案1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析: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山翁”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概括诗歌所塑造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注意诗歌中对人物的外貌、行动描写,首句刻画出人物的英姿勃发、信心百倍;第二句突出人物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形象;第三句的“卷旗夜劫”又表现出戍边将士有勇有谋;末句“乱斫”“缺宝刀”又刻画出他们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答案: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英姿勃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形象。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鉴赏邹明府的形象要抓住诗中的相关叙述和描写。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通过写马的瘦弱来表现邹明府为官的清廉;“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是说邹明府为偿还欠债,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期满了伴着他的还是那些书;“林风透卧衣”,进一步写邹明府的衣衫单薄。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景物描写来赏析,所以回答时要从景入手,先回答写了哪些景,具有什
么特点;而“人”是在这种景中活动的,所以这种景就自然烘托出具有相应特点的“人”。
答案: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形容冷辉,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注】多病不胜衣。
沙子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
这里是词人自比。
苏轼描写沈郎的形象有何深意?试简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要分析词人塑造沈郎形象的深意,首先须分析沈郎的形象特点:“多病不胜衣”见其身世浮沉,境遇落魄;“不闻鸿雁信”“时听鹧鸪啼”表现其思念亲友,忧伤、寂寞的情怀。
另外,借助注释又可知词人是想借沈郎自比。
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自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寂寞的情怀。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注】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应先了解诗歌中所提及的人物生活环境,依据环境把握人物性格。
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不是正面描摹。
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
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
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郑鄂是一位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高雅的隐士形象。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但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以看出他隐居于山中,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郑鄂高洁的隐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