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25596433687e21af45a98b.png)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导学重难点】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讲述法。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句哪一字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如何?2. 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四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3.《马关条约》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是什么?4.《马关条约》的影响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天皇及政府,强烈要求对外扩张,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1894年,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出兵,占领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①时间:1894年9月。
②经过: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5f20102768e9951e738af.png)
三、学法指导:
1.阅读材料和课文内容结合,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
2.利用表格直观再现历史知识,帮助记忆。
3.合作讨论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全文完成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表格一
根本原因
开始标志
主要战役
结果
影响
2.阅读课文第二目内容,完成表格二
条款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割地
赔款
通商
投资设厂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郑观应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
(1)结合两则材料简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足壮海军威”。
(2)我们应学习“公”的哪些精神?
(二)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教训。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异同。
(三)达标检测
1.在甲午海战中,李鸿章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哪次战役()
A.黄海大战B.辽东半岛战役C.威海卫战役D.台湾战役
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对中国人民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在()
A.丰岛B.南京C.旅顺D.威海卫
3.近代史上,日本强迫清政府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约》D.《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中体现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条款是()
A.增开通商口岸B.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五、盘点提升:
一八九五四月天,鸿章伊藤把约签。
辽台澎湖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66c590360cba1aa811da58.png)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2.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 )
A.战舰装备落后 B.日本海陆两路的进攻
C.军队士气低落 D.清政府腐败无能
3.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
重点难 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准 备
多媒体投影、小黑板
教学课 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感情调节:(1分钟)
大家齐读标题:“甲午中日战争”,顾名思义,是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当年的情况。
二、互阅:(5分钟)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民:( )
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C.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D.对击败日寇充满信心
7.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之前40~50年代所签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台湾是怎样割占的?
(2)诗中“郑氏”指的是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
(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六:拓展延伸(4分)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A.割占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量最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 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c9937ff8c75fbfc67db262.png)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识梳理】一、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到(时间),中国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二、1894年9月,在甲午中日战争(战役)中,致远舰管带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日本军舰,最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三、 4月,中国和日本首相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1、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4、增辟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程度。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A.佟麟阁B.邓世昌C.戚继光D.赵登禹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3、与《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 B.赔款C.开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与中英5、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在甲午海战中,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他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
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营救他,结果被他淹死,与所有官兵一起葬身大海。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cda49767f5acfa1c7cda7.png)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编写潍坊八中徐桂臻【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1.借助于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2.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通过与《南京条约》比较,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知识链接】回顾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危害?【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自主学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网络图,并记下发现的问题)①时间:②地点:③签约双方及代表:④主要内容:⑤影响:二、深挖教材,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 分析原因,认清实质材料一:日本从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有的装扮成旅行家,有的装扮成商人,重点调查中国的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要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
日本为发动军事侵略战争绘制的军用地图,把中国的村庄、道路、桥梁,甚至水井、土丘等,都标记得清清楚楚。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大量出兵朝鲜,侵略矛头直指中国。
7月25日,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偷袭清军《马关条约》①爆发原因②起止时间:③著名战役:④日本的暴行:⑤战争结果:通过材料,你能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吗?2. “生”“死”辩论,感悟英雄情怀(1)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已经被击沉,邓世昌完全有生还的机会,但是他选择了与战舰共存亡,你觉得他死得值得吗?如果你是邓世昌,你会选择“生”还是选择“死”,为什么?(2)像邓世昌一样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请写出下列“他”分别是谁?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情怀?“他”主张禁烟并公开在虎门销烟——;“他”领导太平军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他”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新疆——;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材料一: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臵船械,愈出愈精。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https://img.taocdn.com/s3/m/30d7750d5727a5e9856a61c8.png)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唾手而得矣。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吗? (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 .阅读课本第16页的第二自然段和17页《马关条约》的第一段,结合16页的地图,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说出这场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
) 二.《马关条约》: .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并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怎样“今已归日本”的?“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在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败局是必然的。
因为清政府政治腐败和妥协退让、军备废驰;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政策,无心作战。
不一定失败,理由是:有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只要清政府组织有方,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
) 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在短时间里记住条约的内容,教师可给学生将内容分条,并简要化。
第1题:由内容到影响是个难点,教师可引入《南京条约》让学生进行对比第2题:解答此题,指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点:1895年台湾归日本、颐和园搭天棚。
就能判断出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
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失败原因: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清政府自身的腐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a9c9b1f705cc17552709c3.png)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战争的目的、黄海大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②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此后外国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而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战败的主要原因。
4. 教材学情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98a89cdd3383c4ba4cd228.png)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五、教学难点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六、中考命题分析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cc2c8702020740bf1e9b70.png)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三、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1. 1894~1895年中国遭受到哪一个国家的侵略?发生了什么战争?你能说出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战役及结果吗?2.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你知道这副沉重的挽联是为了哀悼谁而写的?他是在什么战役中牺牲的?你能说说关于他的英雄事迹吗?3.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你知道它为什么“今已归日本”吗?是什么条约使之归日本的?你知道该条约的主要内容吗?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4. 台湾被割占,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
你能谈谈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吗?5.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发生的一场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战争。
这次战争的结果,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而且也使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是什么呢?四、合作交流,小组内合作并展讲五、达标检测:(一)夯实基础: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B.刘步蟾C.林永升D.丁汝昌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A.旅顺B.大连C.威海卫D.马尾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ea7b5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6.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导入新课。
2.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历史背景,分析战争原因。
3.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
(2)讲述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如邓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
4.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5.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7.作业布置(1)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注重挖掘英勇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1.讲解战争原因时,要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讲解原因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吗?”讲解过程时:“现在我们来到了甲午海战,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5bf41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b.png)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1.识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2.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
3.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16~18,在下面时间轴上相应时间点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写在时间轴的下方。
1894年9月1895年4月活动二: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
阅读P16-17教材内容及《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讲讲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特别关注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活动三:阅读教材P17《马关条约》内容,及下列材料,加深对《马关条约》影响的理解。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选自《百度百科》【检测反馈】()1.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我们应选择的历史场景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历史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在假期里阅读一部历史题材的书籍,小明阅读的书籍如图所示,你认为该书对这一战争原因的分析应该是A.中国军队对日本舰队构成威胁B.中国舰队进入日本领海C.日本要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梦想D.日本帮助盟友朝鲜抵御中国()3.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特有的,如刚刚结束的2010年是庚寅年,2011年是辛卯年,那么1894年是A.戊子年B.壬辰年C.癸巳年D.甲午年()4.2010年11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与韩国海军在黄海进行军事演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年
2、交战双方是和,
3、原因是:日本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因而发动侵华战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因此这次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4、经过:
①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英勇地向日舰撞去,最后壮烈牺牲,他无愧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②在威海卫战役里,舰队全军覆灭,太后急忙命李鸿章赴日本议和。
③日本屠杀居民,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
(二)《马关条约》
1、时间:。
2、该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和日本首相鉴订的。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南京
条约》
《马关
条约》
比较
二、合作探究:
1.根据材料进行研讨
材料一1895年有人写这样的对联:“台湾今以归日本,颐和园又搭棚。
”
材料二“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溃败,割地求和”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虽损失较大,但主力犹存,但李鸿章在“避战保船”的思想下命令北洋舰队全部退缩在威海卫基地,从而不失制海权,坐以待毙。
材料四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拥有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队伍,在历时差不多一年的战争里,除了广东水师派出三艘军舰北上之外,其余的水师都在坐视着北洋水师的覆没。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台湾今以归日本?颐和园又搭棚和万寿无疆指的是什么事?
(2)综上材料,请大家总结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原因?(从制度、装备实力、指挥几个层面归纳)
当堂检测
达标检测
1.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孙中山
2.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①俄国②法国③英国④日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4.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武器落后
B.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日本突然袭击
5.《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是 (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宝贵
D.丁汝昌
7.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材料解析题
《春愁》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抨击“台独”。
9、阅读材料,收获新知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我的新收获:
⑴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⑵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一例。
⑶根据材料,请你谈谈对19世纪末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感想和看法。
本课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