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窒息性气体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预防医学毒物:指较小剂量即可造成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使用的毒物。
职业中毒: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职业中毒。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本身毒性很低或是惰性气体,如果空气中浓度很高,使空气中氧分压降低,导致肺内氧分压降低,随之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机体缺氧窒息。
化学性窒息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进入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细胞内窒息”。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矽肺: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达一定量后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高温作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以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局部振动病: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营养:人体摄取,笑话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胜利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天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恰当。
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
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环境: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自然以及各种社会条件和因素。
自然环境: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由各种物质因素所组成。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或设备装置,污染因素的发生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
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群体中发生和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体内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传播的过程。
四 窒息性气体
(3)重度中毒:(HBCO>50%+下列任一项)
1)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2)意识障碍+下列任一项: ①脑水肿; ②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 ③ 肺水肿; ④呼吸衰竭; ⑤ 上消化道出血;⑥脑局灶损害。
(4)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2014-8-26 14
【处理原则】 1.治疗原则
【理化特性】
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易溶于氨水, 易燃易爆;
2014-8-26
8
【接触机会】 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采矿的爆破作业 机械制造工业中铸造、锻造车间 化学工业(原料) 煤气中含CO10%-40%
2014-8-26
9
【毒理】 ⑴CO+ Hb== HbCO(80%~90%) ①结合Hb能力 :比氧大240倍 ②HbCO解离速度:比氧慢3600倍 ⑵CO+血管外血红素蛋白(10%~15%) ①肌红蛋白:毛细血管→线粒体 ②线粒体细胞色素a3: 阻断电子传递链, 抑制组织呼吸。
4
毒作用表现: 1、缺氧表现: ① 中枢神经系统早期、晚期 ② 呼吸、循环系统早期、晚期 ③ 肝肾功能障碍 ④持续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出现麻醉现象 2、脑水肿:颅内压↑ 缺氧3-5min→脑水肿 3、其它:
2014-8-26 5
4、实验室检查: CO:定性检查HbCO+水+氢氧化钠保持淡红(正常 对照血液呈棕绿色) 氰化物:尿中硫氰酸盐含量 不吸烟者>5mg/L,吸烟者>10mg/L 硫化氢:尿中硫酸盐↑,硫化血红蛋白。
2014-8-26
2
【毒理】
甲烷
二氧化 碳
一氧 化碳
氮气
窒息性气体
(一)窒息性气体分类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最常见的急性中毒。
据全国职业病发病统计资料,窒息性气体中毒高居急性中毒之首,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急性职业中毒总死亡数的65%。
根据这些窒息性气体毒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三类。
1.单纯窒息性气体属于这一类的常见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氩、氖等惰性气体。
这类气体本身的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若在空气中大量存在可使吸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机体缺氧。
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0.96%,若氧含量小于16%,即可造成呼吸困难;氧含量小于10%,则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2.血液窒息性气体常见的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蒸气等。
血液窒息性气体的毒性在于它们能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从而造成组织供氧障碍。
3.细胞窒息性气体常见的是氰化氢和硫化氢。
这类毒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故此类毒物也称细胞窒息性毒物。
(二)窒息性气体的毒性作用窒息性气体的主要毒性在于它们可在体内造成细胞及组织缺氧。
而缺氧引发的最严重的恶果即是脑水肿,严重者导致伤员死亡。
(三)窒息性气体中毒症状1.缺氧表现缺氧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共同致病环节,故缺氧症状是各种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共有表现。
轻度缺氧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头痛、头晕、乏力;缺氧较重时可有耳鸣、呕吐、嗜睡、烦躁、惊厥或抽搐,甚至昏迷。
但上述症状往往被不同窒息性气体的独特毒性所干扰或掩盖,故并非不同窒息性气体引起的相近程度的缺氧都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及时地治疗处理,使脑缺氧尽早改善,常可避免发生严重的脑水肿。
2.急性颅压升高表现(1)头痛。
是早期的主要症状,为全头痛,前额尤甚,程度甚剧,任何可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如咳嗽、喷嚏、排便,甚至突然转头均可使头痛明显加重。
(2)呕吐。
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症状,主要因延髓的呕吐中枢受压所致,但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致脑水肿以细胞内水肿为主。
窒息性气体
3.重度中毒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有意识障 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①脑水肿;② 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③肺水肿;④呼吸衰竭; ⑤上消化道出血;⑥脑局灶性损害如锥体系或锥 体外系损害体征。血中HbCO可高于50%。
迟发性脑病
急性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急性CO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 愈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 精神及意识障碍:痴呆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 态;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 锥体系神经损害: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 失禁等; 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失 读、失写、失算,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脑部CT检查可显示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退区; 脑电图可发现中度或高度异常。
窒息性气体中毒
(asphyxiating gases)
一、概述
定义: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
息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种类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这类气体本身无毒,因其在 空气中含量增高而使氧含量减少,使肺内氧分压 降低,造成脑缺氧。
化学性窒息性气体:这些毒物使氧的运送和组织 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内窒息, 严重者导致急性中毒性脑病。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Cyanides) 的种类繁多,常见的 无机氰化物有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 氯化氰、溴化氰及亚铁氰化物、铁氰化 物。有机氰化物又称腈类(Nitriles)化合 物,如乙腈、丙腈、丙烯腈、氰酸盐及 异氰酸酯类等。
氰化氢 hydrogen cyanide
(一)理化性质
为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无色气体。 易蒸发、易溶于水称氰氢酸,在水中易水解成 甲酸和氨。 在空气中可燃烧,空气中含量达到5.6%-12.8% 时具有爆炸性。
窒息性气体中毒
via kidney
谢 谢
氰化氢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多见于意外事故,浓度较高时,可出现“电 击样死亡” 非瞬间死亡时,分为 前驱期 呼吸困难期 痉挛期 麻痹期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
氰化氢
急救与治疗 患者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抢救。 清洁保暖。如经消化道摄入,迅速彻底洗胃。 纠正缺氧。 解毒治疗,常用的解毒剂: 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4-二甲氨基苯酚(4-DMAP) —硫代硫酸钠 谷胱甘肽 硫代乙醇胺 胱氨酸 对症治疗
一氧化碳
影响HbCO浓度的因素
空气中CO浓度
接触时间
机体的活动状态
氧分压
气温及其他
一氧化碳
空气中CO浓度
空气CO浓度越高,血液HbCO浓度 越高,达到饱和的时间越短。
PC-TWA 20mg/m3 , PC-STEL 30mg/m3
一氧化碳
接触时间
对不同接触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接触时间越长,血液HbCO浓度越高
一氧化碳
诊断和处理
治疗原则
重点纠正脑缺氧 一般处理 防治脑水肿:头部降温、脱水剂、激素、高压 氧、
促进脑代谢
一氧化碳
诊断和处理
预防 CO报警器:产生CO的场所应安装自动报警器
防止管道漏气:生产设备、管道和阀门要经常 检修
加强HCN
窒息性气体中毒
Poisoning of Asphyxiating Gases
公共卫生学院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牛玉杰
概 述
窒息性气体的定义
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 gases):以 气态形式侵入机体而直接妨碍氧的摄取、 运输和利用,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 不能利用氧,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 息的有害气体的总称。
单纯窒息性气体的名词解释
单纯窒息性气体的名词解释氧气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气体之一,但气体也可以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某些单纯窒息性气体。
本文将探讨这些气体的名词解释,并深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危害。
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由氧气燃烧不完全产生。
它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很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这会阻止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从而影响氧的输送到身体组织。
长期接触高浓度一氧化碳会导致头晕、呕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因此,一氧化碳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单纯窒息性气体。
二、硫化氢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常与腐烂的有机物和细菌活动有关。
硫化氢具有强烈的毒性,高浓度的硫化氢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头痛、失眠、神经炎症等症状。
长期接触硫化氢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严重损伤。
三、氨气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在高浓度下,氨气会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产生刺激作用。
长期暴露于氨气环境中可能引发眼睛疼痛、结膜炎、肺氨病和支气管炎等健康问题。
氨气还可以与氧化剂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氮气化合物,如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四、二氧化硫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常见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
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对呼吸系统有害,并可导致哮喘、气短和气管狭窄等呼吸道问题。
此外,二氧化硫还参与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形成过程。
五、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组含有氰离子(CN-)的化合物,如氢氰酸和氰化钠。
氰化物对人体的毒性主要体现在其能与铁离子结合,阻止氧气的结合与运输。
氰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窒息性中毒,可导致心脏骤停和致命的呼吸衰竭。
总而言之,单纯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干扰氧气供应的气体。
它们的主要危害来自于它们对血红蛋白的结合,阻止了氧气的传输。
因此,当面临这些气体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并加强防护和安全意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职业病案例: 氮气窒息实例
氮气窒息实例氮气,N,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加压后可呈液态。
工业上作为惰性气体用于反应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和管道的气相冲洗,化工生产上用作制造硝酸、氰化物、炸药和合成氨等的原料,用氮气和氧气、氦气的混合气用于深海潜水作业,此外,液氮还作为深度冷冻剂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常压下氮气中毒表现为单纯性窒息作用。
氮约占空气的五分之四,当空气中氮含量增高时(>84%)可排除空气中氧,引起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0.16ATA),人感觉呼吸不畅,窒息感,而高浓度氮(>00%)可引起单纯性窒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胸痛、四肢麻木、肌张力增高,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减弱等危象症状,严重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
高气压下氮气首先可致减压病,其次当吸入气中氮分压超过 3.2ATA时可产生氮麻醉,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产生精神活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协调障碍,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
此外,液氮具有深度低温作用,皮肤接触即使很少量也能引起严重灼伤。
凡密闭容器和管道内用氮气冲洗后在进入之前应先充分通风换气,必要时进入前进行空气中氧含量测定。
对于必须进入高浓度氮(>00%)的环境进行抢险操作的,应要戴好供氧式呼吸器。
对于接触液态氮的操作应注意皮肤防护。
实例1上海某铜带公司因年终检修,委托上海某制冷工程公司对94车间的液氨槽进行清理维修。
94车间的液氨槽约10m3,槽周围无操作规程标牌。
检修的主要过程是将残留的氨放出后用水清洗,然后用醋酸中和弃去,充入氮气做气密性试验,以检查有无漏气,以气压表为零和经验判断作为人能否进入槽内的依据。
1994年12月30日上午9时,操作工孙振福等人发现液位计和法兰连接部有泄漏,经处理安装,上午10时冲入氮气再次检漏,11时发现该部位仍有泄漏,逐打开检修孔,由操作工邓某进入槽内往返数次对法兰丝进行处理,封好检修孔后再次冲入氮气,中午12时30分继续检漏,发现法兰泄漏为法兰丝裂纹所致,于14时左右再次打开检修孔,14时20分邓某佩戴了防毒面具未系安全绳顺着梯子下槽,从梯子上栽了下去,操作工郁某等人急忙来救,郁某未带防毒面具,只系了一根安全绳下槽,刚下就一头栽到槽底,此时其他操作工急向四周呼救,并将氧气管伸入槽内放氧,3~4分钟后,把槽内邓某、郁某二人救出,二人于下午3时20分在急送医院途中死亡。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含有约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少量的其它气体。
氮气在大气中起到稀释和缓冲气体的作用。
氮气是惰性气体,本身非常稳定,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也不会引起中毒,但过量的氮气会剥夺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比如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6%时),使人窒息,甚至在几秒钟内死亡。
如果地球上只有氧气而没有氮气,火灾就无法控制,钢结构也会很快生锈。
因此,氮气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稀释或缓冲气体。
氮气广泛应用于炼油和石化装置,例如提供惰性气体环境,吹扫含有烃类的容器,对储罐进行氮封保护等,起到防火防爆的作用。
化工生产上用作制造硝酸、氰化物、炸药和合成氨等的原料。
由于氮气属于无色无臭的气体,无任何预兆即可将人置于死地,所以氮气被称为“隐形杀手”。
在石油化工行业,因氮气而导致的窒息事故时有发生。
了解氮气的性质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预防氮气造成的伤害。
氮气的性质氮气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的气体。
微溶于水和乙醇。
熔点-210.01℃,沸点-195.8℃,气体密度1.25 g/L,液体密度0.8695 g/cm3 ,临界压力3.40 MPa,临界温度-147℃。
氮气属于不燃气体,本身无毒,其导致人体的窒息机理与硫化氢、一氧化碳不同。
后两者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而富含氮气的大气只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才会使人窒息。
氧气浓度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氮气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当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加时,会使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应降低,造成人体吸入氧不足而发生窒息。
所以要想预防氮气的危害,必须首先了解氧气浓度变化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氧浓度23.5%:这是最高的“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仪的高位报警值通常为23%★氧浓度21%:空气中的一般氧气浓度★氧浓度19.5%:最低“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仪的低位报警值通常为19% ★15%~19.5%:会出现缺氧的初期症状,包括乏力,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会首当其冲受到伤害★12%~15%:呼吸困难,脉搏加速,肌肉协调、知觉和判断能力削弱★10%~12%,呼吸频率和深度进一步增加,判断力进一步变差,嘴唇紫绀★8%~10%,神智障碍,昏厥,意识不清,脸色苍白,嘴唇紫绀,恶心,呕吐,不能自由走动★6%~8%,持续6分钟,死亡可能性达到50%;持续8分钟,死亡可能性达到100% ★4%~6%,40秒之内昏迷,抽搐,呼吸停止,死亡氮气的用途氮气在石油化工企业用处广泛,包括:★对设备进行惰性防护,防止产生可燃性环境★设备维修前用于吹扫掉设备内的有害物质★开车前置换掉设备中的空气/氧气★对储罐进行氮封,防止空气进入★特殊焊接作业★设备“防腐”处理,防止生锈★可作为灭火剂使用,隔离空气★液态可用于实验室冷却、管线冷冻氮气的危害氮气为单纯窒息性气体。
单纯窒息性气体
3.5工作温度:
-20℃~50℃。
3.6环境湿度(RH):
≤85%。
4试剂和仪器
检气管、采样器。
5操作步骤
5.1使用气体快速检测管时,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手段采样。一种气体检测管具有不同测量浓度范围的多种检测管,应用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不同测量浓度范围的检测管。
5.2割断检测管两端封口。
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
a)中毒病人有单纯窒息性气体接触机会;
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重症病人常出现猝死;
c)中毒现场空气采样单纯窒息性气体浓度增高,氧气含量下降。
2.4.2中毒事件的鉴别
充电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
3.11电池寿命:
≥18个月。
3.12工作温度:
-20℃~50℃。
3.13环境湿度(RH):15%~99%,无冷凝。
3.14有数据输出功能。
4仪器可选择的性能及参数条件
4.1可使用多种气体传感器。
4.2音频和可视报警,可选振动报警。
4.3可编程序,自动发出警报。
二氧化碳的现场测定:
按说明书要求,直接将空气样品采入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测定。
3.2.2二氧化碳实验室检测样品的采集方法
用双连橡皮球将现场空气样品打入体积为0.5L~1L的铝塑采气袋中,放掉后,再打入现场空气,如此重复5~6次,然后将空气样品打满采气袋,密封采气口带回实验室测定。
3.3实验室推荐的方法
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等相鉴别。
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场所常伴随有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现场应同时检测可能产生的其它有害气体,以排除或确定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混合气体引起的中毒事件。
窒息性气体
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 缺氧表现:是各种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共 缺氧表现:
有表现。 1、轻度缺氧 轻度缺氧: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 轻度缺氧 定向力障碍、头痛、头晕、乏力。 2、较重缺氧 较重缺氧:耳鸣、呕吐、嗜睡、烦躁、 较重缺氧 惊厥或抽搐,甚至昏迷。 上述症状往往为不同窒息性气体的独特毒 性所干扰或掩盖。
(1)脑血管因缺氧反射性扩张,引起血流淤 滞导致脑水肿。 (2)缺氧引起的细胞内水钠大量潴留,形成 广泛的细胞内水肿。 (3)缺氧性损伤亦使血管内皮通透异常,使 血管内液体渗入细胞外间隙,造成脑细胞间隙 水肿。 (4)脑血管内皮细胞还可因为缺氧性损伤而 发生肿胀,造成局部血管狭窄或堵塞。 以上变化会进一步减少脑组织的血液灌流, 加重脑缺氧。
3、慢性CO中毒: 、慢性 中毒: 中毒 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的CO可引 起类神经症状和对心血管系统有不 良影响。
(五)治疗与处理:重点在纠正脑缺氧。 治疗与处理:重点在纠正脑缺氧。
五、处理原则:要尽快给予解毒、 处理原则 要尽快给予解毒、
给氧等治疗
1、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转移病人脱离现场,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清洗污染皮肤,除去已经污染的衣物。 2、解毒措施:针对不同的窒息性气体,采取 、解毒措施: 不同的解毒方法。 3、氧疗法:应及早实施抗缺氧特别是抗脑缺 、氧疗法: 氧措施。应在中毒后迅速给予高浓度氧。 有条件还可使用高压氧治疗。 改善脑组织灌流: 4、改善脑组织灌流: 维持充足的脑灌注压,改善微循环状况, 缺氧性损伤的细胞干预措施,可用抗氧化 剂,钙通道阻滞剂进行干预。
硫化氢急性中毒分级与处理原则: 硫化氢急性中毒分级与处理原则:
分级 刺激反应 轻度中毒 诊断标准 眼、鼻、咽喉部等刺激症状。 处理原则 从事原工作
氮气窒息实例
氮气窒息实例氮气,N,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加压后可呈液态。
工业上作为惰性气体用于反应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和管道的气相冲洗,化工生产上用作制造硝酸、氰化物、炸药和合成氨等的原料,用氮气和氧气、氦气的混合气用于深海潜水作业,此外,液氮还作为深度冷冻剂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常压下氮气中毒表现为单纯性窒息作用。
氮约占空气的五分之四,当空气中氮含量增高时(>84%)可排除空气中氧,引起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90%)可引起单纯性窒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胸痛、四肢麻木、肌张力增高,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减弱等危象症状,严重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
高气压下氮气首先可致减压病,其次当吸入气中氮分压超过3.2ATA时可产生氮麻醉,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产生精神活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协调障碍,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
此外,液氮具有深度低温作用,皮肤接触即使很少量也能引起严重灼伤。
凡密闭容器和管道内用氮气冲洗后在进入之前应先充分通风换气,必要时进入前进行空气中氧含量测定。
对于必须进入高浓度氮(>90%)的环境进行抢险操作的,应要戴好供氧式呼吸器。
对于接触液态氮的操作应注意皮肤防护。
实例1上海某铜带公司因年终检修,委托上海某制冷工程公司对94车间的液氨槽进行清理维修。
94车间的液氨槽约10m3,槽周围无操作规程标牌。
检修的主要过程是将残留的氨放出后用水清洗,然后用醋酸中和弃去,充入氮气做气密性试验,以检查有无漏气,以气压表为零和经验判断作为人能否进入槽内的依据。
1994年12月30日上午9时,操作工孙振福等人发现液位计和法兰连接部有泄漏,经处理安装,上午10时冲入氮气再次检漏,11时发现该部位仍有泄漏,逐打开检修孔,由操作工邓某进入槽内往返数次对法兰丝进行处理,封好检修孔后再次冲入氮气,中午12时30分继续检漏,发现法兰泄漏为法兰丝裂纹所致,于14时左右再次打开检修孔,14时20分邓某佩戴了防毒面具未系安全绳顺着梯子下槽,从梯子上栽了下去,操作工郁某等人急忙来救,郁某未带防毒面具,只系了一根安全绳下槽,刚下就一头栽到槽底,此时其他操作工急向四周呼救,并将氧气管伸入槽内放氧,3~4分钟后,把槽内邓某、郁某二人救出,二人于下午3时20分在急送医院途中死亡。
空气中甲烷浓度标准
空气中甲烷浓度标准摘要:1.甲烷气体的安全标准2.空气中甲烷浓度的检测方法3.甲烷在空气中的理化常数4.空气中甲烷标准气体的制备方法5.甲烷浓度对空气中氧含量的影响正文:甲烷气体的安全标准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是最简单的烃,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在天然气开采、运输及使用的建设项目中,涉及到甲烷的识别和检测问题。
甲烷属于单纯窒息性气体,基本无毒,其浓度的增高主要是影响空气中氧含量。
氧含量降低,会导致头晕、呼吸加快甚至窒息。
高浓度的甲烷对空气中的氧分子会进行排挤或取代,在局限空间(或密闭空间)内,危险性较高。
空气中氧含量正常为20.96%,若低于16% 则会引起缺氧和呼吸困难;低于6% 可迅速导致惊厥和昏迷,甚至死亡。
空气中甲烷浓度的检测方法检测空气中甲烷的浓度可以使用甲烷气体报警器来进行时时监控,甲烷气体报警器的低报为20%LEL,高报为50%LEL。
此外,还可以通过空气中甲烷校准气体技术条件进行检测,该技术条件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起草和解释。
甲烷在空气中的理化常数甲烷的几个理化常数包括:爆炸极限为5.3~15%,最易引燃浓度为7.5%,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为9.8%。
这些理化常数对于安全检测和防范甲烷泄漏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中甲烷标准气体的制备方法空气中的甲烷标准气体是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制备方法通常采用静态混合法,将一定比例的甲烷和空气混合在一起,并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以确保其浓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甲烷浓度对空气中氧含量的影响甲烷浓度的增加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的降低,氧含量降低会引发人体生理反应,如头晕、呼吸加快、甚至窒息等。
表 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标识
中文名:天然气[含甲烷,压缩的];沼气
危险货物编号:21007
英文名:natural gas,NG
UN编号:1971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8006-14-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急救方法
应使吸入天然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当呼吸失调时进行输氧;如呼吸停止,应先清洗口腔和呼吸道中的粘液及呕吐物,然后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急救。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
闪点(℃)
/
爆炸上限(v%)
15
引燃温度(℃)
537
爆炸下限(v%)
5.3
危险特性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明火着火、爆炸危险。与五氟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溴、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或大型气柜,远离容易起火的地方。与五氟化溴、氯气、二氧化氯、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氧化剂隔离储运。泄漏处理:切断火源,勿使其燃烧,同时关闭阀门等,制止渗漏;并用雾状水保护阀门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气要用排风机排至空旷地方。
/
相对密度(水=1)
0.415
相对密度(空气=1)
0.55
沸点(℃)
-161.5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单纯窒息性气体是指由于其存在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导致机体缺氧窒息的气体。
常见的有: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惰性气体、水蒸气等。
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吸入较大量单纯窒息性气体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甲烷(CH 4)为无色、无臭的易燃气体,难溶于水;二氧化碳(CO 2)也称干冰,为无色、无臭的气体,可溶于水,比空气重;氮气(N 2)和惰性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均为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单纯窒息性气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多是由于短时间内空气中单纯窒息性气体增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而引起。
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
人吸入浓度约8%~10%二氧化碳后,即可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
单纯窒息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常见接触机会有:清理纸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糖蜜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汽水、啤酒等饮料、干冰、灭火剂、发酵工业的生产;乙炔、氢气、合成氨及炭黑、硝基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氢氰酸等物质的化学合成;反应塔/釜、储藏罐、钢瓶等容器和管道的气相冲洗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2.1 现场处臵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进入严重缺氧环境(如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环境,或者现场快速检测氧气含量低于18%),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氧气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氧气含量高于18%的环境,一般不需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现场处臵人员在进行井下、池底、坑道、仓、罐内等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勘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浓度测定;必要时测定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以确定是否为混合气体中毒。
同时,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气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臵、人员疏散等向现场指挥提出建议。
调查中毒病人及相关人员,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数量、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
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最好进行现场拍照、录音、录像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空气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浓度的检测要尽早对现场空气的氧气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推荐使用氧气检气管法或便携式氧气检测仪(附件1和附件2)。
如怀疑是甲烷造成的低氧环境,推荐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仪测定空气中甲烷的浓度(附件3)。
如怀疑是二氧化碳造成的低氧环境,推荐使用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定量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
(参见GBZ/T160.28.3-2004)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a)中毒病人有单纯窒息性气体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重症病人常出现猝死;c)中毒现场空气采样单纯窒息性气体浓度增高,氧气含量下降。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等相鉴别。
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场所常伴随有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现场应同时检测可能产生的其它有害气体,以排除或确定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混合气体引起的中毒事件。
2.5 现场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首要措施是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
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进行检伤分类, 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2.5.1 现场检伤分类a)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意识障碍;抽搐;发绀。
b)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头痛、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等。
c)黑标,同时具备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5.2 现场医疗救援对于红标病人要保持复苏体位,吸氧,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出现反复抽搐时,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措施。
绿标病人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
2.5.3 病人转送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尽快转送至当地综合医院或中毒救治中心。
3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3.1 采集样品的选择在中毒突发事件现场,空气样品是首选采集的样品。
此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结果,确定应采集的其它样品种类。
3.2 样品的采集方法3.2.1 现场快速检测的样品采集现场空气中氧气和甲烷快速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臵,可在现场直接测定。
采样方法见仪器说明书。
二氧化碳的现场测定:按说明书要求,直接将空气样品采入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测定。
3.2.2 二氧化碳实验室检测样品的采集方法用双连橡皮球将现场空气样品打入体积为0.5L~1L的铝塑采气袋中,放掉后,再打入现场空气,如此重复5~6次,然后将空气样品打满采气袋,密封采气口带回实验室测定。
3.3 实验室推荐的方法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参见GBZ/T160.28.3-2004)4 医院内救治4.1病人交接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
4.2诊断和诊断分级救治医生对中毒病人或陪护人员进行病史询问,对中毒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a)观察对象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乏力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
b)轻度中毒,具有下列之一者:i 明显头痛、头晕,兴奋、烦躁、胸闷、呼吸困难、发绀;ii 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c)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之一者:i 昏迷;ii 抽搐;iii猝死。
4.3 治疗接收医院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观察对象可予以留观,轻度中毒病人住院治疗,重度中毒病人立即给予监护抢救治疗。
4.3.1 合理氧疗中毒病人应尽早给予合理氧疗,一般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重症病人有条件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4.3.2 防治脑水肿a) 脱水剂:可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可静脉滴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b) 利尿剂:一般给予呋塞米(速尿),根据病情确定使用剂量和疗程。
c)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宜早期、适量、短程应用。
4.3.3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合理膳食,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继发感染,改善细胞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密切监护心、肺、脑等脏器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应急反应的终止6 中毒事件的危险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h以上。
附件1检气管法定性、半定量测定空气中的氧气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怀疑氧气缺乏的情况下,采用相应检测范围的检测管,检测气体样品中氧气浓度。
方法为定性和半定量测定。
2 原理将用适当试剂浸泡过的多孔颗粒状载体填充于玻璃管中制成,当被测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此管时,被测组分与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根据生成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深度或填充柱的变色长度确定被测气体的浓度。
不同反应原理的检气管,颜色变化不同,参见检气管说明书。
3 方法重要参数3.1 测定范围:1%~21%。
3.2 准确度:当用测定范围1/3以下浓度的试验气体检验时,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在±35%以内;当用测定范围1/3以上浓度的试验气体检验时,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在±25%以内。
3.3 精密度:RSD≤10%。
3.3 检出限:0.1%。
3.4 全程测定时间:15s至3min。
3.5 工作温度:-20℃~50℃。
3.6 环境湿度(RH):≤85%。
4 试剂和仪器检气管、采样器。
5 操作步骤5.1 使用气体快速检测管时,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手段采样。
一种气体检测管具有不同测量浓度范围的多种检测管,应用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不同测量浓度范围的检测管。
5.2 割断检测管两端封口。
5.3 将检测管插在采样器进气口上,注意进气方向。
5.4 拉动采样器采气100ml,待检测管中指示颜色变化终止,即可从色柱所指示刻度,读出数据。
6 质量控制6.1 检气管使用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尤其是注意采样时间及检气管的有效期。
6.2 观察检测管时光线应充足,使用浅色的背景,与未用过的检测管进行比较。
6.3 采气时拉动采样器要用力均匀,保证检气管反应界面清晰、均匀,并使反应界面呈线形。
附件2便携式氧气检测仪定量测定空气中的氧气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氧气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相应范围的传感器,检测气体样品中氧气浓度。
方法为定量测定。
2 原理内臵采样泵,插入式电化学传感器。
气体在电化学传感器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相应的电子信号,通过记录电信号的强度来估算氧气浓度。
3 仪器必要的性能及参数条件3.1 测定范围:0%~30%。
3.2 仪器误差:≤5%(满量程)。
3.3 响应时间:≤30s。
3.4 实时显示浓度。
3.5 高对比度数字显示,高亮度LED指示灯和蜂鸣器报警。
3.6 传感器寿命:≥2年。
3.7 自动标定与调零。
3.8 开机后全功能自动自检。
3.9 安全:整机防爆。
3.10 电源:充电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
3.11 电池寿命:≥18个月。
3.12 工作温度:-20℃~50℃。
3.13 环境湿度(RH):15%~99%,无冷凝。
3.14有数据输出功能。
4 仪器可选择的性能及参数条件4.1 可使用多种气体传感器。
4.2 音频和可视报警,可选振动报警。
4.3 可编程序,自动发出警报。
4.4 内臵采样泵,并有一个气体采样器,用来采集现场样品,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分析。
4.5 设有数据采集器,可做连续监测。
5 测定按照说明书操作。
校准、调零。
6 注意事项6.1 电化学传感器有一定的效期,即使不用,也应定期更换。
6.2 注意电池的寿命,及时充电。
6.3 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定期使用标准气进行校准。
6.4 注意仪器的响应时间和回零时间。
附件3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定量测定空气中甲烷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甲烷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