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合集下载

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

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

一、内部审计趋势内部审计是为了适应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适应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发展的。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已经呈现下列趋势:(一)内部审计由部门的领导转由最高管理当局领导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产生之初,管理当局关心的是会计记录的真实性,财务收支流动的合规性,财产物资的完整性等事情,当时内部审计主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部门领导比较合适。

但随着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工作依赖程度的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颁布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明确规定:一个组织在建立内审机构时内部审计领导应由组织内一个有充分权威的人负责;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应与董事会保持直接联系,其任免应经董事会同意;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利和职责应在正式书面文件(章程)中做出规定,且应由经理核准,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部门领导每年应将内部工作计划呈送经理批准,并报告董事会,还应向经理和董事会报告重要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机构越来越普遍地采取所谓的双重联系和报告制度。

即一方面与最高管理当局联系,向其报告工作,以便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能得到充分考虑,查出的能及时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又与董事会联系,向其报告工作,以避免内审活动受管理当局的阻挠。

(二)内部审计由单纯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早期的西方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开展财务审计,这种事后进行的财务审计,只能提出问题,治标不治本。

因此,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所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应包括“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恰当性和效果以及各项业务活动在履行被赋予的责任方面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1990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职责说明书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他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作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完成其责任。

内部审计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自己设立的具有独立地位和职能的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管理及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监督、评估和改进的一种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业社会,当时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雇佣了工人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

然而,在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内部审计在美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普通运输公司首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审计逐渐兴起。

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型企业纷纷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会计师参与内部审计工作。

然而,内部审计在当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进行检查,以防止财务舞弊。

随着公司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内部审计的任务和功能也逐渐拓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关注公司运营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

随后,内部审计的重点逐渐从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转向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20世纪70年代,内部审计随着企业治理的完善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而发展壮大。

此时,内部审计逐渐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全面的管理审计转变,加强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运营效率的监督和评估。

21世纪初,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许多企业因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而遭受重大损失,从而引起了对内部审计功能的重新评估和加强。

内部审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专业和广泛应用的管理工具,与企业高层管理层共同参与企业决策。

如今,内部审计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企业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和全球风险的不断增加,内部审计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管理需求。

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

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

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调整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许多企业纷纷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培育内部审计人员,推动了近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概念也随之发展。

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推动下,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一、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阶段直到194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内部审计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劳伦斯。

索耶,1990),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随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对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我们可以遵循国际内部审计师不同时期给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顺序地加以考察,这些定义通常体现在协会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

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首次公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表明,内部审计不一定要依附于财务记录,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可以脱离会计部门进行独立的活动。

这从内部审计定义可以看出,它(内部审计)主要处理会计和财务问题,但它也要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劳伦斯。

索耶,1990)。

1957年在修改后的职责说明书中,内部审计概念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扩展:内部审计是组织内审核会计、财务以及其他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劳伦斯。

索耶,1990)。

这些定义的出现标志着内部审计由会计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迈进,虽然在定义中依然强调会计与财务审计的主要地位,但至少表明经营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1958年Brin和Cashin也提出了基于“经营审计”导向(“Oann进行的,他们对审计委员会、管理层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描述如下:在极大程度上,审计委员会被看作是董事会与审计师之间的一道桥梁……为履行他们对股东和公众的职责,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了解审计事务。

管理层也已明白通过适当关注内部控制与有效审计以便保护自己。

这样,管理层对审计师的建议与审计委员会对信息的要求就容易作出反应(SridharRamamoorti,2022)。

西方内部审计发展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内部审计发展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内部审计发展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西方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传统内部审计向近现代内部审计的重大转变。

首先对西方从古代、中世纪、近代以及现代时期的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做了梳理,包括每个时期内部审计的发展起源及发展特征;其次又对内部审计发展的财务导向、业务导向、管理导向和风险导向四个阶段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总结出内部审计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得出我國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的启示。

标签:内部审计;发展史;规律;启示1 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及起源1.1 古代及中世纪时期的内部审计西方内部审计起源于奴隶社会。

大约公元前510年左右,罗马出现了大型的庄园,不仅种植葡萄、谷物等粮食经济作物,还开展了畜牧业的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产品。

庄园主将庄园的日常经营委托给精明强干的管家打理。

这就产生了受托责任关系,为了对受托人的管理责任进行监督,大奴隶主委派亲信对其进行审查,这就是内部审计的雏形——庄园内部审计。

1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也随之兴起,不仅有庄园审计,还产生了寺院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等等。

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是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化,而在庄园审计为主的时期,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负责审查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还承担其他工作,并非专司审计一职;该时期的另一特点是监督为主,服务为辅,重点是通过审计监督受托人,避免或减少相关人员的舞弊、过失,促使管理者有效履行受托管理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1.2 近代时期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起源于19世纪20世纪初,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分公司。

比如美国的胜家缝纫、德国的拜尔、西门子、福特公司等。

纷纷已在国外投资设厂。

这时,由于距离较远,对分公司的控制就变得很困难。

如何让远在海外的分公司按照总公司的战略、计划和规章制度做事就成了跨国公司共同面对的难题。

于是,管理者就从公司内部挑选出一些懂管理懂经营的人才,让他们对分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

西方内部审计发展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内部审计发展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内部审计发展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周蕊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27期摘要: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西方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传统内部审计向近现代内部审计的重大转变。

首先对西方从古代、中世纪、近代以及现代时期的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做了梳理,包括每个时期内部审计的发展起源及发展特征;其次又对内部审计发展的财务导向、业务导向、管理导向和风险导向四个阶段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总结出内部审计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得出我国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发展史;规律;启示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27.0601 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及起源1.1 古代及中世纪时期的内部审计西方内部审计起源于奴隶社会。

大约公元前510年左右,罗马出现了大型的庄园,不仅种植葡萄、谷物等粮食经济作物,还开展了畜牧业的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产品。

庄园主将庄园的日常经营委托给精明强干的管家打理。

这就产生了受托责任关系,为了对受托人的管理责任进行监督,大奴隶主委派亲信对其进行审查,这就是内部审计的雏形——庄园内部审计。

1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也随之兴起,不仅有庄园审计,还产生了寺院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等等。

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是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化,而在庄园审计为主的时期,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负责审查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还承担其他工作,并非专司审计一职;该时期的另一特点是监督为主,服务为辅,重点是通过审计监督受托人,避免或减少相关人员的舞弊、过失,促使管理者有效履行受托管理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1.2 近代时期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起源于19世纪20世纪初,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分公司。

比如美国的胜家缝纫、德国的拜尔、西门子、福特公司等。

纷纷已在国外投资设厂。

这时,由于距离较远,对分公司的控制就变得很困难。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摘要: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战略审计3个发展阶段,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法制化、规范化及职能化趋势。

同时,阐明了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启示一、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一)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20世纪20—40年代的财务审计阶段。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营管理跨度增大,经营地点日益分散,一年一度的外部审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迫切需要不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2.20世纪50年代—20世纪末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形成和发展时期。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必须强化内部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这就迫使内部审计的内容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不断地向以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重点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其审计目标已拓展到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分工、企业素质、经营管理决策、资源利用效果、计划方案等各个方面的审查,并针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建设性的审计评价和建议。

3.21世纪至今的战略审计阶段。

如今,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正实现着“两个转变”:一是内部审计正由管理保障(即管理会计)向风险保障转变;二是由被动审查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这两个转变使内部审计作用更具有前瞻性、建设性。

(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1.1983—1993年,内部审计初步建立阶段。

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第10条明确规定:“县以上政府部门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阶段:内部审计起源于企业自身的需要,这一阶段主要是基于实际操作的案例,企业通过经验总结和反思,建立了一些简单的内部控制机制。

2. 专业化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度的增加,内部审计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计划和程序等。

3. 法律法规化阶段:随着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发生,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开始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保护企业和公众利益方面的重要性。

为了强化内部监管,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力。

4. 国际化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之间的业务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从国内向国际化发展。

国际上的一些组织,如国际审计准则理事会(IAASB)、国际内部
审计师协会(IIA)等,不断制定和完善国际内部审计的准则
和标准。

5. 整合化阶段: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内部审计也需要通过整合各种新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适应企业数字化变革的需要。

总的来说,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主要是从早期的经验总结到专业化、法律法规化、国际化和整合化的过程。

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为企业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国际内部审计研究

国际内部审计研究

国际内部审计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研究引言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运营、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加强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企业的崛起,国际内部审计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国际内部审计研究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一、国际内部审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在国际内部审计研究的领域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关注内部审计的披露、独立性、效能以及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等方面。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内部审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内部审计的角色转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全球演变。

二、国际内部审计研究的趋势1. 内部审计的角色转变传统上,内部审计被视为对公司治理的一个工具,帮助高管层监督公司的运营。

然而,随着企业风险的增加和管理需求的变化,内部审计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

研究者们开始探讨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其他部门合作,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2.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内部审计员更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更准确的风险评估。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强内部审计的跟踪和审计效果。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内部审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3. 全球化演变随着跨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内部审计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研究者们开始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内部审计的比较,以及全球内部审计的最佳实践。

这种全球化的研究趋势有助于促进内部审计的国际合作和标准化。

三、国际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价值国际内部审计研究对企业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提高内部审计的效能和独立性,可以有效地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国际内部审计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企业提供经验和参考,帮助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最后,通过全球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跨国经营的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摘要: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战略审计3个发展阶段,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法制化、规范化及职能化趋势。

同时,阐明了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启示一、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一)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20世纪20—40年代的财务审计阶段。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营管理跨度增大,经营地点日益分散,一年一度的外部审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迫切需要不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2.20世纪50年代—20世纪末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形成和发展时期。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必须强化内部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这就迫使内部审计的内容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不断地向以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重点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其审计目标已拓展到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分工、企业素质、经营管理决策、资源利用效果、计划方案等各个方面的审查,并针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建设性的审计评价和建议。

3.21世纪至今的战略审计阶段。

如今,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正实现着“两个转变”:一是内部审计正由管理保障(即管理会计)向风险保障转变;二是由被动审查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这两个转变使内部审计作用更具有前瞻性、建设性。

(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1.1983—1993年,内部审计初步建立阶段。

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第10条明确规定:“县以上政府部门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多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

IIA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内部审计的未来呈现下列十大发展趋势。

1、审计的模式从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在过去数十年中,控制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

它使审计人员容易将审计重点偏向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忽视了单位本身的目标。

在未检查本单位的目标和所处风险前直接评估控制程序,其结果意义不大,因为审计人员无法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控制,哪些控制对于风险而言是最重要的,以及缺少哪些控制。

这一审计模式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多余的控制阻碍了组织程序的正常动作,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由于控制的改变滞后于经营环境的迅猛变化,使得对过去形成的、与本单位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无关的控制进行审计变得缺乏意义。

没有风险就没有控制,控制只为管理风险而存在。

不分析风险而想有效地评价控制是不可能的。

最新的控制模型如美国的COSO报告、加拿大的COCO报告、英国的Cadbury报告及南非的King报告,都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的核心。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审计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从着眼于风险到着眼于经营环境经营环境是风险的根源,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它设计的。

风险的来源——对单位产生威胁的危险和创造潜在收益的机遇,必须成为风险分析的焦点。

这些条件、情况、危险和机遇就是可能影响单位经营的环境。

经营环境包括一组相关内容:(1)一般环境:国际的,经济的,法规的,政治的,环保的,知识的,科技的,社会的;(2)社会环境:社会的,私人的,非盈利性的,公共的,以及宗教的;(3)行业环境:各类不同的私人行业,公共行业,中介行业,以及这些行业的产品,流程,资源和其他市场要素;(4)组织环境:权力、规模、文化、历史、地理、社会学等子环境;(5)内部审计应用环境:经营,财务报告,遵循性,信息系统,质量,环保,安全。

内部审计发展演进

内部审计发展演进

(一)西方国家古代内部审计阶段内部审计源于奴隶社会,当人类步入奴隶社会以后,私有制开始出现,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出现分离。

于是,财产所有者往往会委派自己信任的人作为第三者受托进行经济监督,从而产生了古代的内部审计。

古代内部审计继承了早期内部审计的思想,并且有了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

在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采用了寺院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

(二)西方国家企业近代内部审计阶段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客观上要求会计把重点从经营角度放在财产的所有权和损益的计算上,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并陈述审计意见。

但这一时期,实行内部审计的企业不多,而且没有设置专职机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组织获得迅速发展,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如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吞并或支配了700多家企业,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65%.这些垄断企业经营规模庞大,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最高层管理人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亲自观察和控制所有的经营活动,只有实行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即依靠企业内部建立的各种各级管理机构履行日常管理职责。

日常管理职责的履行状况如何,各部门的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合理,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目标能否实现,客观上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即进行信息反馈。

这样,在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的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内部审计。

1875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克虎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开展财务合规性审计。

在美国,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性的铁路行业则最先配备内审人员,巡视各路站,检查公司制定的财务制度的遵守情况和有关会计记录的真实、正确性。

此后,这些国家的其他行业和其他国家的大型企业也相继实行了内部审计制度。

(三)现代内部审计的兴起20世纪40年代以后,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管理层次的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迅速,企业管理者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浅谈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发展

浅谈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发展

浅谈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发展作者:李金金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4期【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日趋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已经成为社会的客观需求。

深入研究和探讨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于新时期的审计理论框架、防范审计风险、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等先进审计理念等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审计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内部监督也越来越重要。

作为审计监督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在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以管理导向为原则,通过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进。

一、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自其产生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代内部审计阶段、近代内部审计阶段、现代内部审计阶段。

古代内部审计出现于中世纪,有寺院审计(西欧)、行会审计(英国)、庄园审计(欧洲)等多种内部审计形式,有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其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

从1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之间内部审计的发展,一般称为近代内部审计。

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客观上要求会计把工作重点从经营角度放在财产的所有权和损益的计算上,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并陈述审计意见。

但这一时期实行内部审计的企业并不多,而且没有设置专职机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企业经营规模庞大,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实行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

日常管理职责的履行状况如何,各部门的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合理,各分支机构的目标能否实现,客观上需要一个专业的职能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即进行信息反馈。

中美内部审计的异同

中美内部审计的异同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中美内部审计的异同内部审计的产生发展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促使了美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

20年代至40年代初期,美国现代内部审计迅速发展,其标志是建立了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方法,同时内部审计领域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并于1941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了“内部审计协会”。

20世纪70年代,世界内部审计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使美国现代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此时关于内部审计人员道德准则和从业标准等的制定,规范了内部审计职业。

在美国的今天,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一样,已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当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应该是会计领域的顶尖专家。

在我国,本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务院颁布了第2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其中第六章专门对内部审计的机构和职权作了规定。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组织地位美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70年代末以前,大多设在管理层以下,独立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7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组织结构,即董事会下设与高级管理层平行的审计委员会,业务直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内部审计对本单位的一个权威组织负责。

2、内部审计师与董事会保持直接联系,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沟通信息。

3、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利和责任在正式书面文件中作了规定。

4、内部审计每年关于本部门的审计工作计划、人员配备、财务预算要呈送高级管理部门批准并报告董事会。

5、内部审计师每年一次或多次将工作报告呈送高级管理部门和董事会。

我国的内部审计在近年内已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1995年审计署第1号令第4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内部审计与政府的关系在美国,内部审计行业与政府基本上没有关系。

政府对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立法,内部审计具体规定取决于各个企业。

二十一世纪国外审计发展趋势(中)

二十一世纪国外审计发展趋势(中)

5◆邢俊芳国外审计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中民间审计的发展民间审计是当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这种独立审计人员职业起源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的英国,也是在英国最为盛行。

美国比较早地形成并制订了审计标准的成文法典。

在欧洲其他工业发达国家,民间审计也得到普遍和充分的发展,成为主要审计形式。

1985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向成员国和协会发出问卷,对各国会计师现状进行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民间审计师90万,其中欧洲占24%;北美占49%;中南美占4.5%;大洋洲占11%;亚洲占11%;非洲占1.5%。

可见,全世界约有一半以上的民间审计师活跃在北美大陆,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在中南美地区,会计师人数主要集中在阿根廷(2.3万人)和墨西哥(约8千人)。

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共有会计师6.2万人。

在亚洲地区,会计师主要集中在印度(约3.2万人),菲律宾(约2.3万人)和日本(约7千人)。

在欧洲,会计师最多的是英国,约15万人,法国约1万名,联邦德国和荷兰5千名。

在非洲大陆,会计师较多的是南非,约1万人。

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古代就有其起源。

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20世纪40年代,开始兴起现代内部审计,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内部审计师组织是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内部审计理论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系统建立起来的。

(1)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这个时期,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尤其是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不仅管理层次的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而且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管理者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更加迫切。

公司在作出经营决策时,不再考虑一家公司局部的得失,而是考虑整个公司的最大利益,不仅考虑公司的现在,而且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这种形势对内部审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①全面推广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方法,抛弃传统的详细审计法;②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创造内部审计团体;③建立内部审计理论体系,指导内部审计实践;④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营审计的范围;⑤制订内部审计特有的审计标准。

内部审计发展前沿

内部审计发展前沿

七、未来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审计导向 审计重心 审计模式 审计定位
任务型 评价型 各自为政 监督型
风险型 预防型 整体联动 咨询型
七、未来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由“监督型”审计向“咨
34
询服务型”审计转变
定位和形象
的转变
审计工作向“整体联动”
3
转变
提升审计
效率和效果
“向事中、事前审计为主”
32
转变
防范和降低 风险的产生
31
“以风险为导向”
规划牵引 审计工作
谢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萨班斯法案》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
五、 内部审计程序
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报告阶段 后续审计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
(一) 审计准备阶段
确定审计项目 调查审计信息,收集相关资料 编制审计方案 下达审计通知书
(二) 审计实施阶段
进驻被审单位,进一步了解审计情况 描述、测试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收集、鉴定审计证明材料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1.内部审计职能建立阶段(1983年-1994年) 2.内部审计职能发展阶段(1994年-2002年) 3.内部审计职能转型阶段(2003年至今)
一、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回顾
(三)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特点 1.外生力量推动 2.迅速走向职业化 3.不均衡发展
二、我国国有企业特点及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2.企业集团中:集中管控与分级管控相结合,双 重管控模式
(三)内部审计业务
内部控制为中心,增加价值为目标,风险导向 的管理审计
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划
建立“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审计”综合审计服务体系

内部审计全球发展新趋势

内部审计全球发展新趋势

内部审计全球发展新趋势作者:张天兵陈海文来源:《董事会》2012年第04期从工业时代到网络时代,内部审计经历了世界范围内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随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外部沟通的主要模式,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市场波动加大,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诸多超级企业巨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

对中国企业来说,未来几年将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方式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环境中,容不得企业对任何一个风险的半点怠慢和疏忽,日常管理中细微的问题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

国际经典经验虽然各国内部审计的模式不甚统一,但其内部审计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使内部审计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持续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为内部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内部保证;三是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配置到管理层最为关注及对组织而言风险较高的领域中;四是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审计工作效率极高。

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内部审计组织的效力和效率是由四大基本特征来界定:一是审计主管直接向企业总裁提供审计报告,以此最大程度的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二是集团审计部门下设的所有审计职能部门直接向集团审计主管汇报,以此确保审计的效率并更加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三是设立能力中心,建立并更新审计知识库,以及为集团审计主管组建战略及原则制定团队,这样有利于审计主管不断完善审计方法并实施长短期审核方案规划;四是与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共同评估控制审计过程,改进挖掘审计潜力。

持续的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建设。

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从人员招聘、绩效评估、资格培训和岗位安置四个维度重新部署,将审计人员从纯审计师和即将退休行政人员的“聚会池”的模式转变为系统地招聘高潜力人才,并最终将内审人员培养成为企业经理的战略模式。

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

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2001年11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

2002年5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100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

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

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
逐已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
运作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

《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此期间,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

例如,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65%。

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

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

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

1875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

20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

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
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CEO和CFO不可或缺的企业伙伴。

下面,我们将对内审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进行探讨。

以“控制”为导向的内审阶段20世纪40至60年代,在内审制度产生的初期,企业只在总公司一级设立内审机构,实行自上而下的巡回式审计,一般由会计部门领导,实质上履行的是会计监督职能。

为了独立和及时开展审计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西方企业纷纷建立了专门且独立的内审部门,并成为公司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环节,主要从财会资料和财务收支出发,关注对交易事项记录的核实、比对以及合规的检查,这是一种事后的控制机制。

以“流程”为导向的内审阶段不同于上一阶段,内审职能到了20世纪70至80年代,变成以业务流程为关注点,对组织内关键业务流程的设计、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

此变化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法律法规更为强调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要求企业的内控制度必须随着企业发展而完善,并且组织的效率没有因业务控制点的设置而降低,从而产生了需要内审对业务流程的控制点设置给予评价的机制,强调业务流程的梳理与优化,关注当前流程与最佳流程之间的差异。

以“风险基础”为导向的内审阶段演进至20世纪80到9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打破国际藩篱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自由交易,信息技术和电子交易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机会的增加等因素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增高。

英国巴林
银行的倒闭,日本住友银行期货铜交易巨额亏损案等金融风暴,都迫使企业管理当局不得不深思如何透过内审功能来控制这些风险,以“风险基础”为导向的内审应时而出,主要关注对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以及关键控制的风险的辨识,从而采取措施,降低组织面临的风险。

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审阶段到了上世纪90年
代后期,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较大的转变———认为企业所面临的是包含了财务管理、业务经营、流程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是企业的整体风险,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部分、某一功能或某一区域。

这种关注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观念,逐渐为更多企业所接纳和采用。

在这过程中,内审部门为配合管理当局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更加关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践、管理层的风险容忍度、关键风险度量、业绩指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在此发展趋势下,COSO委员会因应企业需求所制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逐步成型并出台。

目前,COSO模型是最为广泛认可和普遍使用的内控框架,主要包含的要素从以往的五大方面发展至2004年9月份所强调的自上而下的八大方面(图):内部控制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国外内审的发展趋势
内审目标的转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ternational Internal Audit, IIA)对内审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
管理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

”内审设立的初衷应该与企业组织的目标一致,也就是要通过有系统的方式收集、辨识、评价、管理以及监督风险,协助企业达到其所设定的目标。

因此,企业管理层、董事会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如今已提升至对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制定的参与或了解,知道企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以及熟悉经营流程等各个层面的能力。

信息技术演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内审功能有其一剑双刃的影响:一方面,新兴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带来管理上的便利,增加营运的效率,同时也要求审计方式和技能的跟进;另一方面,内审工作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庞大的审计测试工作降至最低,使审计工作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然而,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快速升级、更新和变化,内审的审查对象———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渐趋自动化,信息系统横跨许多部门,运用系统审计并佐以关键控制的人工审计的技能,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企业风险管理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要求“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从战略层面开始并贯穿整个企业的一个过程”(参阅COSO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

此过程的设计目的,在于协助企业对阻碍或影响企业达成目标的风险进行事前的预估、辨识、管理以及持续监督,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而今天内审职能设置的宗旨与企业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因此内审人员除了应清楚明了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独立的职能之外,也应熟悉风险管理的观念,
并对此模型或架构的运用驾轻就熟,以协助企业从公司层面开展,使风险管理的机制得以发挥。

因此,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审职能的发展,以及对审计人员在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已是不言自明的未来趋势。

对内审人员的要求随着企业对内审功能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内审人员的职能,从以前的合规检查逐步转型为协助企业提升绩效,提供增值咨询以达成企业目标。

随着跨部门、向上向下、对外对内的沟通、协调机会大量增加,口头和书面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技巧以及整合与协调能力,已成为执行内审工作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之一。

此外,由于内审人员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期望,所以在内审知识之外,对于与经营企业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涉猎也是至关重要的课题之一,必须立即付诸于行动。

在2007年9月北京召开的亚洲内部审计大会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主席盖瑞·考克斯认为:再健全的法规体系也无法完全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当有多个管理人员共同串通作弊时,设计再好的内控体系也会失效。

但是,建立一个长效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内控体系,却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公司丑闻的发生,减少企业舞弊的可能性,而这也正是内审功能被寄予厚望之处。

在本次亚洲内部审计大会上,甫瀚咨询公司内审服务全球主管Bob Hirth引用电影《蜘蛛侠》的一句台词来总结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更大的能力,更多的职责”(“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无可置疑,内部审计师的角色已从“经济警察”逐步转变为协助企业整合治理、风险管理、合规及改进绩效等多重目标的“咨询顾问”和“业务伙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发展内审功能的同时,不可忽视高级管理层、董事会及其它委员会的职责分工。

在全球内控法规日益完善和严格的今天,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和外部合规要求的遵循,将有助于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质量,并在竞争与风险挑战的环境下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