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为群)中国税制第4章 税制要素
税制构成要素课件知识讲解
所谓课税对象的相对额,如以利润额为课税对象,则其相对额可以是销 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工资利润率等等,故这种以课 税对象的相对额为累进依据的税率可简称“率累”。
• 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比率)划分若干级距, 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按增量
(6)税率的特殊形式
• (2)计税依据(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数 )。体现征税对象的量的规定性,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基础 。一般分为从价征税和从量征税。
• (3)税源:税收收入的来源。税款的最终出处,即最终 经济源泉。从根本上说,税源是当年创造的剩余产品。
(三)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 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体现着征 税的强度。
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
不采用百分比,按课税对象的单位直接规定一个纳税定 额的税率,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税款不受征税对象价 格变化的影响,税收收入相对稳定,计征方便。
定额税率的基本特征:税率与征税对的价值脱离,不受 征税对象价值变化的影响。适用于对价格稳定、质量等级 和品种规格比较单一的大宗商品征税。
1、地位: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1)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
(2)关系到纳税人的负担程度(轻重)
(3)是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的出发点、作用点
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
(3)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
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均采用相同百分比征收的税率。 不会因为征税对象数额的多少而变化,分为单一、差别、幅 度比例税率。比例税率的基本特征:一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 数额的变动而变动;二是计算简便,便于征收。
《中国税制》概论
应纳税额=7600×20%=1520(元) 超额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1500×3%+(4500-1500)×10%+ (7600-4500)×20%=45+300+620=965(元)
17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对比
级数 1 2 3
26
(七)减免税
• 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 一种照顾,但两者照顾的侧重点显然不同,前 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 的照顾。
27
(八)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 教育处罚措施。 包括:加收滞纳金、 处以罚款、 送交人民法院依法处理等。
28
第二节 税收制度与税法
税收 规章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法律
如企业所得税法、个 人所得税法、税收征 收管理法、车船税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暂行条例 会授权立法
暂行条例
国务院--税收行政 条例、暂行条 如:房产税暂行条例
法规
例、法律的实
施细则
税收地方法规
财政部、税务总局、办法、规则、 如:税务总局颁发的
海关总署--税收部 规定、暂行条 《税收代理试行办法》
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32
二、税法的作用 P11
(二)税法的法律规范作用 1.税法的指引作用 2.税法的评价作用 3.税法的强制作用 4.税法的教育作用 5.税法的预测作用
33
三、税法的渊源
• 宪法、税收基本法律、税收法律、 税收行政法规、税法解释、税收条约。
34
分类 立法机关
形式
举例
税收 法律
税收 法规
2014年版自学考试中国税制(00146)重点复习资料
2014年版自学考试中国税制(00146)重点复习资料中国税制重点复习资料(2014年版)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1.1税收的内涵1.1.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而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内涵: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3、税收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税收调节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运用税收手段筹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资源,并间接地引导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运用税收调控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以促进宏观经济稳定。
1.1.2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政治权力,并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
2、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3、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收。
1.1.3税收的职能(三大职能:财政职能、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1、财政职能税收财政职能有如下特点:(1)适用范围的广泛性(2)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3)征收数额的稳定性2、经济职能(1)稳定经济职能1)内在稳定经济。
指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
2)相机抉择经济。
指政府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运用税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水平,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2)资源配置职能税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通过对投资产生影响而实现的1)对投资收入进行不同的税收处理2)对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措施3)不同税种对资本投资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的(3)财富分配职能3、监督管理职能1.2税收的原则1.2.1财政原则(前提)财政原则又称财政收入原则,是指税收应为国家提供充足的财政收入,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
中国税制第一章
中国税制第一章上编税制概论第一章 税制概述第二章 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第三章 税制原则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章税制概述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第二节 税制与税法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论述) 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 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财政职能 地位:基本职能 税收占财政收入95%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 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本质☆ 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2.税收本质的内涵: 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 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 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2.“三性”特征的关系: 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税制与税法2.征税主体⑴定义: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即税务机关。
自考《中国税制》课堂笔记整理版.doc
1.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其核心是无偿性。
2.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分配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
4.税收缴纳的形式是货币和实物,税收最基本的是以货币缴纳的。
5.税收是职能包括财政职能和经济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财政职能。
6.税收的经济职能包括调节社会总供求、调节资源配置和调节财富分配的职能。
7.税收对投资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资源配的置。
8.税收对纳税人劳动投入的影响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来发挥其作用。
9.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商品税的形式来实现的。
10.根据收益取得的保险程度不同,可以将投资区分为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
11.一般认为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由于都具有累进性质,对于财富的分配,有促进公平分配的作用;而消费税、盐税等间接税大多具有累退性质,对财富的分配,有增加不平均的趋势。
12.税收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通过税收的调控,可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
13.我国现行税法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税收实体法,二是税收程序法。
14.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欠税者所征的一种罚金,其计算是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所欠税款5‰的滞纳金。
15.按照违法的性质、程度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法律制裁相应的分为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
16.税制要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
17.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8.我国现行税制实行的税率可以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
19.比例税率在实际运用中可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三种。
20.累进税率按其累进依据和累进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四种。
21.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率,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商品或税种。
第1章 中国税制概论 《中国税制》PPT课件
所得税制
流转税制
税收制度的分资源源自类税制行为 税制
财产税制
第二节税收制度与税法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税收分配关系的 法律规范总称,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 税法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税法是指调整一切涉及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体现在宪法、刑法、民法等国家的基本法规和概括性税 法中。 狭义税法则仅指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等税务管理相对 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体现在各种单 行税法中。
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烟叶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 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耕地占用 税、契税、船舶吨税、环境保护税等。
第二节税收制度与税法
(二)我国现行税法的法律级次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 法律。 2. 国务院基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 授权立法而制定的税收暂行条例或规定。 3. 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税收 法规。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税收规章。
第四节 税收制度结构
六、我国税制结构的形成及其演变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在这一阶段,我
国税制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多种税、 多次征”的税制结构模式。流转税收入在 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达80%以上。这种 税制结构虽然可以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 要,但是却排斥了税收发挥调节经济作用 的功效。
第四节 税收制度结构
五、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在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中, 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均居主体地位,两类 税收的作用相当,互相协调配合。流转税的 优势在于聚财稳定,征收便利;所得税的优 势在于较为公平,可调节收入分配,并产生 经济“内在稳定器”的效果。既然二者各有 所长,如能合理配置、相得益彰,从而奠定 优良税制的基础。
中国税制第四章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第四章
1、各项费用减除标准
• 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 后的余额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 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 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每月 3500元)后的余额(扣除时2000乘以12)
• 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不同,可分为: • 居民纳税人 • 非居民纳税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第四章
1、居民纳税人
• 居民纳税人条件
•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人。这里“住所”指因户籍、家庭、经 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人。
•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时间满一年的个人
• 居民纳税人种类
中国税制第四章
3、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 有利于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税收体系的完善 • 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 • 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权益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第四章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一)纳税义务人
• 中国居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 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港澳台同 胞,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若该次转让收入是分笔支付的,则应相加为一 次收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第四章
3、每次收入的确定
(1)劳务报酬所得
• 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 一次(分几次给也是一次性收入)
00146中国税制1
00146中国税制第一章税制概述1、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2、税收的形式特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3、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即税收的财政职能和经济职能。
4、税收调节经济的主要表现:(1)税收对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调节;(2)税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3)税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调节。
5、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6、税收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各种税收税法、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税收管理体制、征收管理法、征收办法、规定等。
广义的税收制度除上述税法、征管法等法规外,还包括税务机构设置、计划会计统计、税务行政复议、征管组织形式及税务机关内容各项管理制度。
7、按照税法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
8、征税主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
9、征税权利是税务机关的最基本的权利。
10、纳税担保人与纳税人一样负有法律上的纳税义务,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首先,纳税人在税法中普遍存在,没有纳税人,税收法律关系就无法最终实现;而纳税担保人只有在纳税人有逃避纳税嫌疑情况时被要求设置;其次,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是税法中直接规定的,无法选择,而其他人只有在承诺作为纳税担保人,并且纳税人不能履行纳税义务时才代为承担法律上的纳税义务;最后,从法律责任上讲,纳税人缴纳的税金最终只能由自己承担,而纳税担保人缴纳税金后,可以依法向被担保的纳税人追偿损失。
11、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少缴应纳税款。
具体来说税收可以通过相机抉择作用、内在稳定器作用来达到经济稳定第二章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1、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
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中国税制》(第四版) 第四章 营业税
(二)纳税人的特殊规定 1.从事铁路运输的纳税人: (1)中央铁路运营业务的纳税人为铁道部; (2)合资铁路运营业务的纳税人为合资铁路公司; (3)地方铁路运营业务的纳税人为地方铁路管理机构; (4)铁路专用线营运业务的纳税人为企业或其指定的管理机构; (5)基建临管线铁路运营业务的纳税人为基建临管线管理机构。 2.从事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或其他陆路运输业务并负
第四章 营业税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营业税概述 营业税的纳税人和征收范围 营业税的税率和税收优惠 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营业税的申报缴纳
第一节 营业税概述
一、营业税的概念
(一)定义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
单位和个人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二)演变过程
二、征收范围
(一)征收范围的一般规定
对营业税的征收范围是通过《营业税暂行条例》列举9个税 目加以规定的。营业税的税目按照行业、类别的不同分别设置, 现行营业税共设置了9个税目。 1.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是指使用运输工具或人力、畜力将货物或旅客送达 目的地的业务,具体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 运输、装卸搬运。 2.建筑业
2.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
纳税人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的,应分别 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纳税人 兼营应税行为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应当分别核算应税行 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其应税行为营业 额缴纳营业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 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
(朱为群)中国税制第4章 税制要素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17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为什么政府因实施税收优惠而放弃的税收收入,也称为税收支出 (Tax Expenditure)?
• 税收支出的学术研究简介 • 税收支出是否有科学的衡量方法?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 如何评价附加税制度?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24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加成是另一种提高税负的手段。一成为10%,加征一成,就相当 于在按基本税率征收应纳税额后,再按应纳税额征收10%的税款。 • 附加税和加成征税的实质是什么?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25
第四节 纳税时间和地点
• 征收管理属于程序性问题。 • 一般性的、普遍性的或共同性的征收管理问题,由程序税制来解决。 • 在实体税制中,通常也会涉及有关程序性问题的条款。 • 实体税制中的征收管理问题通常是与该税种有密切联系的特殊问题。
收范围。 •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界定和分类细目。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5
第二节 课税基础
• 三、计算上的课税基础 • 所谓计算上的课税基础,是指在计算税款时的具体依据,是量化
了的征税对象。 • 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计税依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税款的多少
和税收负担的高低。 • 计税单位(Tax Unit),是征税对象的实物量(比如,数量、重
14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什么是“速算扣除数”? • 如何计算速算扣除数?
• 速算扣除系数就是某个计税依据按照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和 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的差额。
•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相应级 次的税率-相应级次的速算扣除数
中国税制完整讲义
(二)税制与税法的关系 任何税制都必须经过立法,得 到国家和政府的确认、保护和推 动,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两者的关系: 税制决定税法,税法税制服务。
二、税法的作用 (一)税法的社会经济作用 1.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法律保证 2.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3.是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准绳 4.是国际交往中,贯彻平等互利、维 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财产税:以财产价值为 课税对象的税种。 行为税:以某些特定行 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第四节 税制体系 一、税制体系的概念 税制体系是指一国在进行税制 设置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 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 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 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 体系。
二、影响税制体系设置的 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国家政策取向 (三)税收管理水平
第二节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纳税人
一、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各国增值税范围的差异 我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可以按一 般性规定和特殊规定分别说明。一 般性规定限定了增值税的总体征收 范围,而特殊性规定则针对某些复 杂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征收界限。
(一)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一般规定 根据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我国境内销 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 物,都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具体包括: 1.销售货物。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 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指有偿提供 相应的劳务服务性业务。 3.进口货物。指从我国境外移送至我国境 内的货物。
四、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税负不能由纳税人转 嫁出去,必须由自己负担的税种。 间接税:税负可以由纳税人转 嫁出去,由他人负担的税种。
五、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 关 系分类 价内税:税金购成商品或 劳务组成部分的税种。 价外税:税金不购成商品 或劳务组成部分的税种。
中国税制第四版教学课件第4章 附加税与烟叶税
本章小结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一个具有附加税特点的 税种,兼具附加税和受益税性质。教育费 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属于非税收入。烟叶 税由原农业税中对烟叶征税的内容沿革而 来,由收购单位纳税,兼具流转税和特定 行为税性质。
(3)为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国家重大水 利工程建设基金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
5.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 税税额×适用税率
【例13-1】
某企业位于市区,1月按规定缴纳了营业税 100万元,同时补交上一年度营业税10万元 及相应的滞纳金1.5万元、罚款5万元。由 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 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不包含加 收的滞纳金和罚款等非税款项。则该企业 当月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100+10) × 7%=7.7万元
第4章 附加税与烟叶税
本章学习要点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和特点 ★烟叶税的概念和特点
4.1 城市维护建设税
4.1.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维护建设税(简称城建税)。是国家 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以其 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计税依 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 1.征税范围广泛 2.具有附加税性质
应纳地方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 费税税额×2%
4.2 烟叶税
4.2.1 烟叶税的概念和特点
烟叶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购烟叶的 单位按照其收购烟叶的收购金额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 1.纳税人单一 2.纳税环节单一 3.属于价外税,具有消费税性质
4.2.2 烟叶税的主要征收制度
1.纳税人
4.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主要征收制度
1.纳税人 是指负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义务的个
税制要素PowerPointPresentation
• 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 或项目,是课税客体的具体化
• 不是所有的税种都规定税目
• 划分税目的主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征税范围; 解决征税对象的归类问题,并根据归类确定税 率
• 征税对象通常由税目来规定具体内容
l 列举法:正列举(细列举、粗列举)、反列 举
l 概括法:小概括、大概括
税目体现一个税种的征收宽度 •
PPT文档演模板
税制要素PowerPointPresentation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7
税制要素PowerPointPresentation
l 超额累进税率,按税法规定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部 分,各部分由低到高适用不同的相应的边际税率, 所有部分的税额之和就是应纳税额。
PPT文档演模板
税制要素PowerPointPresentation
PPT文档演模板
l 超率累进税率 ,是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 率为累进依据,规定几个等级和等级税率, 就其超过部分分别采用相应等级税率征税。
l 起征点: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
l 免征额: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 额;
l 项目扣除:在课税对象中扣除一定项目的数额;
l 跨期结转:将以前纳税年度的经营亏损等在本纳 税年度经营利润中扣除。
l 税率式减免:降低税率或归于低税率。
l 税额式减免:直接减免应纳税额。 税制要素PowerPointPresentation
PPT文档演模板
税制要素PowerPointPresentation
六、 税 率
• 税率是对一定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 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
我国税制要素与分类
中国税制纲要第一章税制概述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自戕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1.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2.从物质形态来看,税收交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
3.从本质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4.从形式牲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核心〕、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依据法律征收的,而并非一种自愿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那么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5.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组织财政收入〕和经济〔调节经济〕两大职能。
6.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二节税制〔税收制度〕与税法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根底。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和。
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可分为税收法律、法规、规章。
2.按税法内容分类,可分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
3.按税法地位分类,可分为税收通那么法和税收单行法。
4.按税收管辖权分类,可分为国内税法和国际税法。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二章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第一节税制要素税制要素包括征税对象〔税法的最根本要素〕、纳税人和税率。
税率分为比例税率〔单一的/差异/幅度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地区差异/幅度/分级定额税率〕。
纳税环节指在简洁规定的从生产到消费的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国民收入的定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
第二节税收分类1.按征税对象分类:对流转额、所得额、资源、财产、行为的征税类。
2.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和从量税。
中国税制
税收基本理论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与特征•税收概念:国家为了满足公共职能的需要,凭借社会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单位与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定量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结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税收特征(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与利润、规费的关系税收与利润、规费等国家财政收入的其他形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节税收职能与税收政策税收的三大职能:•财政职能•调控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税收政策•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政策手段:增税、减税•作用机理:税收中性/税收调控第三节税收原则与税收效应税收原则:•公平原则—经济公平、社会公平•效率原则—行政效率、经济效率•适度原则—兼顾需要与可能•法治原则—税收程序规范、征收内容明确税收效应•税收效应是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实施效果的综合体现。
•税收对投资、储蓄、就业、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第四节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税收负担:纳税人引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可以通过绝对额和相对额来衡量。
•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依据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体系•宏观税负指标:GDP税负率、NI税负率•微观税负指标: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总产值税负率、增加值税负率、净产值税负率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税收征收管理能力税负转嫁•税负转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进货价格的方法,将缴纳的税款转由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形式:前转、后转、混转、税收资本化•条件:商品流通的存在、课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税收制度:国家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管办法的总称。
•广义的税制:税收基本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税收计会统制度。
•狭义的税制:税法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组成部分: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税制三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1.纳税义务人:即一切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相关概念(1)负税人(2)扣缴义务人(3)委托代征人(4)税务代理人2.征税对象:即征税客体,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2000元至5000元的 2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20%
4 5000元至20000元的 30%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30%
5 20000元以上的
40% 5 超过20000元以上的部分
40%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第四章 税制要素
上海财经大学 朱为群
第一节 纳税人
• 一、纳税人是由税法规定的 • 除非法律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无权决定纳税人的资格
或身份。 • (一)纳税人是纳税义务的直接承担者 • 纳税人是在法律上直接而不是间接承担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如果是间接承担纳税义务,应该是扣缴义务人或代缴义务人。 • 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有什么区别?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2
第一节 纳税人
• (二)纳税人只在法律上承担纳税义务 • 纳税人(Tax payer):只是法律上而不是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
组织或个人。 • 负税人(Tax Bearing Person):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
人。 • 缴纳多少税款是一回事,负担多少税款是另一回事。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或政治目标而在税收法规中规定的照顾和鼓励。 • 可否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理解税收优惠?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17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为什么政府因实施税收优惠而放弃的税收收入,也称为税收支出 (Tax Expenditure)?
• 税收支出的学术研究简介 • 税收支出是否有科学的衡量方法?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11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1.累进的依据 • 按“金额”累进,是指以计税依据的金额为划分级次的依据。 • 按“倍数”累进是指以计税依据占某种计税基础的倍数为划分级次的依
据。 • 按“比率”累进,是指以计税依据占某种计税的比例为划分级次的依据。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12
第三节 税收负担
由税率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税负调整措施所决定的。 • 为什么观察和分析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必须把税率和税负调整措
施结合起来?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7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一、税率 • 税率(Tax Rate)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 为什么说税率是决定纳税人税收负担高低的关键因素? •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 零税率和负税率。 • 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有什么不同?
• 二、税负调整 • 在名义税率既定的基础上,税收负担既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 • 附加和加成是提高税收负担的主要方式,而减税和免税优惠是降
低税收负担的基本途径。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16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一)税收优惠 • 1.税收优惠的概念与特征 • 税收优惠(Tax Preference)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社会、
收范围。 •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界定和分类细目。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5
第二节 课税基础
• 三、计算上的课税基础 • 所谓计算上的课税基础,是指在计算税款时的具体依据,是量化
了的征税对象。 • 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计税依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税款的多少
和税收负担的高低。 • 计税单位(Tax Unit),是征税对象的实物量(比如,数量、重
量、体积、面积、长度)还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价值或金额来确定。 • 为什么说计税依据的确定,不仅是一个政策问题,也是一个操作
性很强的技术问题?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6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税收负担(Tax Burden)是明确税收征收数额的税制要素。 • 在税收制度中,在征税对象相同的情况下,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是
税率。具体地说,先把计税依据从小到大划分出若干个级次,然后 对每一级次从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这种税率形式就称为累进税 率。
• 可以从累进的范围和依据两个标准来分析累进税率的形式。
• 按照这两个标准进行组合就是累进税率的不同形式:全额累进税率 与超额累进税率、全倍累进税率与超倍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与 超率累进税率等。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8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一)定额税率 • 为什要采用定额税率?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9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二)比例税率 • 比例税率(Proportional Tax Rate)有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之
分。 • 单一比例税率(Single Proportional Tax Rate)是对所有的征税对象适
14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什么是“速算扣除数”? • 如何计算速算扣除数?
• 速算扣除系数就是某个计税依据按照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和 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的差额。
•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相应级 次的税率-相应级次的速算扣除数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15
第三节 税收负担
3
第二节 课税基础
• 课税基础(Tax Base)就是用来征税的客体,是表明对什么征税 的税制要素。
• 课税基础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理论上的课税基础,二是法律 上的课税基础,三是计算上的课税基础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4
第二节 课税基础
• 一、理论上的课税基础 • 所谓理论上的课税基础,是指潜在的或可能的税基。 • 从理论上看,税基主要有三大类: • 一是收入,二是消费,三是财产。 • 二、法律上的课税基础 • 所谓法律上的课税基础,是指由税法明确规定的征税对象及其征
• 2.累进的范围 • 全累进:对计税依据的全部适用从低到高的相应档次的税率。 • 超累进:对超过的部分适用从低到高的相应档次的税率。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13
第三节 税收负担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级 应纳税所得额
次
1 不超过500元的
税率 5%
级
应纳税所得额
次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税率 5%
2 500元至2000元的
用相同比例的税率。 • 差别比例税率(Differential Proportional Tax Rate),是对不同的纳税
人或不同的征税对象,设计高低不同的税率档次。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
10
第三节 税收负担
• (三)累进税率 • 累进税率(Progressive Tax Tate)是税征税对象的大小而相应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