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之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除颤器使用2

合集下载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目录2005 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第一部分概论(Introduction)第二部分伦理问题(Ethical Issues)第三部分 CPR概述(Overview of CPR)第四部分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dult Basic Life Support)第五部分电生理治疗:体外自动除颤器、电除颤、心脏复律、起搏治疗(Electrical Therapies: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Defibrillation,Cardioversion, and Pacing)第六部分 CPR的技术与方法(CPR Techniques and Devices)第七部分1、辅助气道控制与通气(Adjuncts for Airway Control and Ventilation)2、心脏骤停的处理(anagement of Cardiac Arrest)3、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处理(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Bradycardia and Tachycardia)4、监测和药物治疗(Monitoring and Medications)5、复苏后支持治疗(Postresuscitation Support)第八部分急性冠脉综合症(Stabiliza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第九部分成人卒中(Adult Stroke)第十部分1、威胁生命的电解质异常(Life-Threatening Electrolyte Abnormalities)2、心血管急救中的毒理学(Toxicology in ECC)3、淹溺(Drowning)4、低体温(Hypothermia)5、濒死性哮喘(Near-Fatal Asthma)6、过敏反应(Anaphylaxis)7、创伤相关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Associated With Trauma)8、妊娠相关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9、电休克和电击(Electric Shock and Lightning Strikes)第十一部分儿童基本生命支持(Pediatric Basic Life Support)第十二部分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第十三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Neonatal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第十四部分急救措施(First Aid)第一部分:概论(Introduction)本文为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成人1-8岁儿童婴儿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约5-6秒钟吹气一次)10-20次/分钟(约3-5秒钟吹气一次)10-20次/分钟(约3-5秒钟吹气一次)检查循环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乳头连线下一横指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的拇指,二人法)按压深度4-5cm 2-3cm 1-2cm按压频率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按压通气比30:2(单人或双人)30:2/单人或15:2/双人30:2/单人或15:2/双人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 30ml-50mlCPR周期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AED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不推荐使用心肺复苏2005国际指南主要内容早在1947年美国Claude Beek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除颤器材不断改善;Peter Safer 1958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60年代时,William 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

1966年-全美复苏会议成为心肺复苏术1992 – AHA CPR指南2000 –第一部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正式发表2005 –修订CPR及ECC指南。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一)心脏本身病变直接引起:即为心源性冠心病:80%,尤其以不稳定性心绞痛(UP)、急性心肌梗塞(AMI)最为多见,二者又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它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疾病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占20%(二)非心脏原因引起:1、急性物理化学因素对心肌的损伤,如中毒、溺水、自溢、触电等。

关于国际心血管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关于国际心血管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第一部分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一、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应证:1.呼吸骤停很多原因可造成呼吸骤停,包括溺水、卒中、气道异物阻塞、吸入烟雾、会厌炎、药物过量、电击伤、窒息、创伤、心肌梗死、电击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原发性呼吸停止后,心脏仍可在数分钟内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应,大脑及其它脏器也同样可得到数分钟的血供,此时,尚未出现循环停止的征象。

当呼吸骤停或自主呼吸不足时,保证气道通畅,进行急救人工通气非常重要,可防止心脏发生停搏。

2.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停止,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

心脏骤停早期,可出现无效的“叹息样”呼吸动作,但不能与有效的呼吸动作相混淆。

自动体外除颤(AED)的应用:心脏骤停时的心律主要是心室颤动(VT)和室性心动过速(VF),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电除颤,目前认为,AED是BLS中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急救或保健人员均可使用AED。

二、BLS的程序复苏程序包括判断、启动EMS和心肺复苏(CPR)。

BLS是一系列的操作技术,包括判断技能和支持/干预技术。

BLS的判断阶段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纠正体位、开放气道、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

判断患者心脏呼吸骤停要涉及急救人员的反应能力,无论是判断过程,还是相继采取的急救,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

开始CPR中A、B、C每一步,即:气道、通气和循环之前,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及呼吸和循环体征。

如果发现无任何反应,应首先求救急救医疗服务(EMS)系统,即尽快启动EMS系统。

如果有2名急救者,一名立即实施CPR,另一名快速求救。

1.判断患者反应在判定事发地点易于就地抢救后,急救人员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断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

可采取轻拍或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叫:“您怎么了”。

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患者,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2.启动EMS系统通过拔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启动EMS系统,打电话的人要保持平静,不要慌张,准备回答下列问题:(1)急救患者所处位置(街道或路名、办公室名称、房室号);(2)急救患者所在地电话号码;(3)发生什么事件,心脏病发作或交通事故等;(4)所需急救的人数;(5)患者的一般情况;(6)已经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正在行CPR”,“正使用AED”)(7)其它任何被询问的信息,确保EMS急救人员无任何疑问。

成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成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ABCD
(基础生命支持BLS,最为重要)
A Assessment + Airway 判断后徒手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 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 如果一次电击失败,则立即转入“第二个ABCD”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 操作流程
(双人法,医生操作、护士协助 )
深圳市急救中心 赵伟
根据CPR’20005国际指南(于 2005年11月在Circulation杂志正式 向全世界公布),现场心肺复苏的 标准步骤和方法,高度概括起来就 是三个“ABCD”,称为“三阶段 ABCD四步法”,即“ABCD”渐进 式地重复三次: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五要素):
按压部位——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 交界处,快速定位方法为“胸骨下切迹”上两 横指,每个周期按压之前都要先用手正确定位、 清晰显示;抢救者的左手掌根部应始终紧贴病 人胸壁皮肤,做到放松不离位,牢牢将左手掌 固定在正确的按压部位上。
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马上抽出右手搭在 左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 起来;只能用左手的掌根部与病人的胸骨接触 (面积越小越好),其余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 抬起来,不可将按压力量作用于病人的两侧肋 骨上。
标准分 扣分
1 1
实得 分
1
1
9 结果交由电脑 9 评判,根据打 9 印单倒扣分, 9 每出现错误一
次扣0.3分 9 1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内容
8.检查评估
9.操作时间
(从拍患者双 肩开始至最后二 次人工呼吸结束 全程计时)

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指南
• 新指南含12个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 流程。
整理ppt
14
核心—基础生命支持(BLS)
统计资料: • BLS〈 10min • BLS 〉 10min
存活率43.8 % 存活率20.7 %
主要改进的范围 • 心脏按压与通气比率; • 除颤时分析心律与电击所占去的按压时间
整理ppt
15
整理ppt
32
除颤注意点:
• 电击后立即重新进行CPR
• 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搏动或脉 搏而应重新进行CPR,
• 先行胸外按压,首先在实施5个周期CPR (约2分钟)后,再心搏检查。
整理ppt
33
AED在小儿的应用
• 1岁以上小儿推荐使用AED
• 1岁以下婴儿AED的利弊不明确
• 目击突发意识丧失的儿童,若现场有AED, 应尽快 使用
整理ppt
39
心脏复苏药物
主要五个药
• 肾上腺素 • 血管加压素 • 阿托品 • 乙胺碘呋酮 • 利多卡因
整理ppt
40
抢救复苏药物(1)
• 给药途径:IV/IO(静脉或骨髓内途径) 给药仍为首选。可选择气管内给药。
• 应用时机:复苏药物应在脉搏检查后、 除颤器充电时或除颤后尽早给予,给药 时不应中断CPR,
• 5 分之后大约有50%的生存率 • 生存率以每分钟7%到10%下降(如果没有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延长室颤,减慢恶化速度
100
80
60
40
20
0
1
3
6
10
Survival
Minutes: collapse to 1st sh整oc理kppt 分钟: 晕厥到第一次电击的时间间隔 12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之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除颤器使用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之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除颤器使用
开放气道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保持受害者气道通畅至关重要。使用仰头举颏法来开放受害者的气道 。
人工呼吸
捏住受害者的鼻子,然后对自己的嘴巴和受害者的嘴巴进行密封,吹气两次。每次吹气都 应持续吹气1秒以上,使胸部隆起。
除颤器使用的实际操作演示
除颤前检查
充电并除颤
确保除颤器处于良好状态,检查电池 和电极片是否完好。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最新修订,进一步优化 bls流程,并强调公众参与和急救培训。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未来展望
继续推广公众参与和急救培训
通过提高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认识和技能,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
进一步优化bls和除颤器使用流程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心肺复苏流程,提高抢救 成功率。
关注特殊人群的心肺复苏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心肺复苏方案, 提高抢救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成果,推动全球心肺复苏水平的提 高。
05
BLS及除颤器使用的实际 操作演示
BLS的实际操作演示
胸外按压
将双手交叠放在受害者胸骨的下半部分,并用力向下按压,下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之后 应让胸廓完全回复,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02
心肺复苏(CPR)
CPR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处理措 施,通过人工呼和胸外按压来维持 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
重要性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有效 的CPR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CPR的基本步骤
01
02
03
C
胸外按压:在心脏骤停的 情况下,迅速进行胸外按 压,以恢复血液循环。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22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22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2005 年 1 月,ILCOR(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和 AHA(美国心脏协会)邀请世界 300 多名急救专家,提出了 300 多个和复苏相关问题 ,划分为若干个专题小组 ,评价自 2000 年CPR(心肺复苏)和 ECC(心血管急救) 指南发表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CPR 和ECC 的科学发展。

利用循证程序就 CPR 和ECC 任何实施治疗推荐的方案达成一致性意见 ,重新修订CPR 和 ECC 国际指南。

现将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 的主要精神总结如下。

1 基础生命支持阶段(BLS) 的主要精神1. 1 关于生命链的概念 :及早呼救;及早进行徒手 CPR ; 及早进行电击除颤;及早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

1. 2 心脏按压要求“快速、有力、连续的按压”,频率100 次/分; 不得不暂停胸外按压时 ,中断时间不超过 5s;2 人急救时,每 2 分钟或者 5 个 CPR 循环后, 应相互轮换,轮换应在 5s 内完成。

1. 3 按压/通气比所有单人按压/通气比30 ∶2 ;婴幼儿双人按压/通气比15 ∶2 。

1. 4 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吹气应超过 1s ;必须达到适当的容量———可见胸廓的抬起 ,不强调具体吹气量的数值规定。

1. 5 电除颤:成人除颤能量:双向波 150-200 J 。

单向波360 J ;只做 1 次除颤后即将做 CPR (从胸外按压开始) ;对非目击情况下发生的心搏骤停患者 ,在除颤前 ,应该先做 5 个周期(或者约 2 min)的按压和通气。

1. 6 儿童心肺复苏主要变化1. 6. 1 认可 2003 年 ILCOR 有关 18 岁儿童使用 AED 的推荐意见。

即 AED 可用于 18 岁儿童,使用电除颤能量为24J/kg 。

1. 6. 2 证据还不足以建议或者反对 1 岁以下婴儿使用AED ; 新生儿复苏 ,更加强调通气的重要性 ,而不强调应用高浓度氧。

2005CPR-ECC心肺复苏

2005CPR-ECC心肺复苏
39
CPR中A、B、C C 循环支持 胸外按压
手法位置
手沿肋弓找切迹 食中二指横上方 掌根靠指掌重叠 十指交叉微翘起 紧贴胸骨下半部 指压胸壁须严防
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40
有效按压标准
垂直按压寻规律 幅度下陷4~5 周期各半力适度 按压频率为100 紧密配合呼吸帮 30:2新标准 5个周期(约2分)需评调 时间不过5~10秒 按压尽量要连续 复苏成功有保证
31
供氧
低心排血量 外周氧释放障碍 动静脉血氧差均导致组织缺氧
通气异常致肺内分流和呼吸系统疾病
组织缺氧导致无氧代谢和代谢性酸中毒
化学药品和电解质治疗对酸碱失衡产生影 响
32
紧急吹气(步骤4和5A)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以下简单 的吹气方式: 1. 给予2次紧急吹气,每次吹气超过1秒; 在CPR过程中,各种通气方式包括口对口、 口对鼻、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通气,均推 荐持续1秒钟,以使患者胸部起伏。 2. 给予有效的潮气量,使患者出现看得 见的胸部起伏; 3. 避免快速或者用力吹气; 4. 当进行了进一步气道干预(如气管内 插管和气食管联合插管等)后,2人进行 CPR的吹气频率为8~10次/分,不需考虑 通气与按压同步。通气时胸部按压不需 要暂停。
早 期 除 颤
早 期 高 级 生 命 支 持
19
20
成人BLS顺序
BLS步骤由一系列连
续评估和动作组成
21
检查患者的反应(步骤1)
一拍、二唤 、 三看
有反应
120
22
启动EMS系统(步骤 2)
无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120
AED
23
求救 启动EMS
准备问答下列问题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之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除颤器使用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之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除颤器使用
未来指南将更加注重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和推广,以提高公众的 自救互救能力。
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未来指南将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关注特殊人群
未来指南将更加关注特殊人群的心肺复苏问题,如儿童、孕妇和老 年人等。
05
BLS及除颤器使用的培训 和推广
BLS及除颤器使用的培训方法
理论学习
引入除颤器使用流程
新指南更加注重早期识别心脏骤停的 症状,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以争取 抢救时间。
新指南引入了除颤器的使用流程,为 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 手段。
更加强调胸外按压
新指南更加注重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强调按压深度、频率和放松等要点,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指南的未来发展方向
进一步推广心肺复苏技能
通过讲解、演示、视频等 方式传授心肺复苏和除颤 器的理论知识。
模拟训练
利用模拟设备进行实际操 作训练,模拟真实急救场 景,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实践操作
组织学员参与实际急救演 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 作相结合,提高应对能力。
BLS及除颤器使用的推广策略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宣传册等 方式普及心肺复苏和除颤器的知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之 基础生命支持(bls)及 除颤器使用
目 录
• 基础生命支持(BLS)概述 • 心肺复苏(CPR) • 除颤器使用 •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更新和改进 • BLS及除颤器使用的培训和推广
01
基础生命支持(BLS)概述
BLS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基础生命支持(BLS)是一系列紧急 抢救措施,旨在维持人体生命体征, 直至专业医疗救援人员到达。
检查除颤器是否准备就绪,并 确保其电池充足。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一、概述
常规下心脏停搏后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死亡的概念: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在机体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死亡的标志: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简而言之脑死亡。
死亡的分期:
1濒死期:机体各系统机能产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应迟钝,心率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周期性呼吸。
III实际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及AED分析引起的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共同影响。
IV本指南推荐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目的是增加按压次数,减少过度通气,减少因人工呼吸的按压中断
V强烈建议在CPR过程中不应该搬动患者
VI当两人以上的急救人员在场时,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急救人员应当轮换按压者,以防止按压者疲劳,按压质量下降。
4脑电波消失(平坦)
猝死: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情况下,突然意外非暴力性死亡。
猝死的分类
1按时间分类:2h、4h、24h
2按病因分类:心源性猝死1h内发生原因:CA异常、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及心衰、炎症性、浸润性、新生物性、退行性病变。
非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电除颤的变化
I建议成人VF/无脉搏首次和系列电击能量为360J(单向波)
II双向波选择,首次成人电击双向波为200J,对直线双向波为120J
III如急救人员不熟悉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
IV目击成人心跳骤停现场有AED,应尽快使用AED
V现场有2位以上急救人员者,用AED以前,1位应行CPR,另一位打开AED开关和贴附AED电极,并在仪器分析患者心律前,另一人应继续行CPR

心肺复苏的抢救流程及医护配合

心肺复苏的抢救流程及医护配合

下午10时11分56秒
急救中心
11
五 药物复苏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 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效应没有差异, 可治疗无脉心脏骤停, 推荐剂量40 U。
下午10时11分56秒
急救中心
12
五 药物复苏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3 利多卡因:复苏生存率不如胺碘酮, 比肾 上腺素有更高的心室骤停发生率, 且提高除 颤阈值, 降低VF 转复成功率,故在CPR 中不 应首选。
6T(药物过量、张力性气胸、心包填 塞、心梗、肺栓塞、创伤)
下午10时11分56秒
急救中心
20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下午10时11分56秒
急救中心
21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复苏判断的有效指标
①可摸到大动脉搏动;②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③ 末梢循环改善, 皮肤口唇转红;④可以测到血压; ⑤自主呼吸与神志恢复;⑥导尿可见尿液不断滴出; ⑦心电图改善。
二 CPR按压/通气比
指南建议从婴儿至成人患者,所有单人 CPR时,按压/通气比均为30:2。按压部位: 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
下午10时11分56秒
急救中心
7
三 人工呼吸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每次人工呼吸应为1秒钟以上,急救人员 应见到胸部起伏,但要避免过度吹气或吹 气过用力。
下午10时11分56秒
8、检查心律,除颤心律?


9、除颤1次,立即 CPR,5个周期
10、恢复CPR,5个周期,每5个周期 检查1次心律,直至专业救护者接手
或患者活动
注:BLS:基础生命支持 AED:体外除颤器
EMS:紧急医疗服务系统 CPR:心肺复苏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1]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1]

・会议指南・ [编者按]本文刊登由美国心脏协会(AH A )和国际复苏联合会(I LCOR )共同发布的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推荐方案;针对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不足,2005年心肺复苏推荐方案有了较大改动,特别是对心脏按压频率和电击除颤等操作均有新的推荐方案,我们用两期杂志连续刊登该文,希望广大临床医师能尽快接受新指南的精华,有利于临床实践工作的开展。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李春盛 杨铁成译 摘译自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复苏联合会 Circulation 杂志作者单位:10002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cardiopulm onaryresuscitation ,CPR )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ECC )指南已于2005年12月在Circulation 杂志出版。

新指南含有12个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流程。

如何改进、简化复苏培训程序和提高复苏成功率是新指南重点关注的问题,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围绕这一核心,新指南对于2000年指南的许多问题作了改进和更新。

1 针对所有施救者(包括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共同的变化与2000年指南相比,新指南更加强调CPR 时持续有效胸外按压(I 级推荐)的重要意义。

CPR 时,快速有力按压才能产生效果,建议对于除新生儿以外所有心脏骤停者给予频率约100次/min 的有力按压。

每次按压允许胸壁弹性回缩至正常位置,保持按压和解除按压两阶段时间相等。

而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建议单人急救时,对除新生儿外所有年龄段患者给予30∶2按压/通气比。

而2000年指南建议给予成人15∶2、儿童5∶1的按压/通气比。

虽然并无证据证实最佳按压/通气比,指南工作组作出30∶2的建议目的在于简化复苏程序,方便教学、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时间。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第一部分科学共识第二部分伦理原则第三部分生命支持第四部分培训教育一。

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以循证icu。

cn'〉医学(EBM)为依据:※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推荐经过严格循征icu。

cn'〉医学证实的新方法;※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

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icu。

cn’〉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

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CPR的目标:1。

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除颤仪的使用(2篇)

除颤仪的使用(2篇)

除颤仪的使用(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除颤仪的使用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除颤仪的使用1.AEDs2008年03月05日星期三下午10:57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A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B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治疗。

C院内除颤:(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科室及门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

(2)现场急救人员行早期电除颤的目标是,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

(3)院内复苏反应时间必须经纠正后记录的除颤时间才被认为是可靠的。

(4)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专业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

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第一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

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5)8岁或8岁以上儿童(体重超过25公斤),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8岁以下儿童或婴幼儿不建议行AED。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不进行除颤数分钟后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快来人呀(请打120),抢救。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五)建立人工循环:在操作者一侧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恢复气道开放位置,食指、中指从下颏中点滑至甲状软骨后旁开1-2厘米,在胸锁乳突肌与喉结中间凹陷处检查;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4.按压频率100~110次/分;5.按压深度大于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六)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一只手立掌压额,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颏中点旁1-2厘米处,使患者头后仰至下颌骨延线与地面垂直。

(七)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九)人文关怀:整理衣物,口述:继续高级生命支持。

二、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评分标准(依据2010国际CPR指南)(综合项目:由医生、护士各1人操作)备注:1、操作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每超过1秒钟扣0.2分;2、提前完成不加分。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确定患者心跳停止心电图为室颤波。

(三)准备工作:看表记录抢救时间,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相关物品,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四)启动除颤仪: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律情况“室颤,须紧急电颤”。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CLOR)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CPR 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首次面世。

5年后,AHA和ICLOR于2005年1月22-29日组织来自世界各地从事CRP和ECC的专家在美国对该指南进行修改,期间又广泛征求了世界各地专家的意见,新指南终于在2005年12月13日的Circulation上刊出。

基础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识别心脏猝死(SCA)、心脏病发作、卒中及异物气道阻塞(FBAO);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AHA用以下4个环节组成一个生命链来解释对室颤(VF)SCA患者采取紧急行动的重要性(图1):①尽早识别紧急状况并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②尽早CPR;③尽早用除颤器除颤;④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成人BLS顺序BLS步骤由一系列连续评估和动作组成(图2)。

检查患者反应(步骤1)一旦确信急救场所安全,急救者应首先检查患者的反应。

拍打患者肩部,并对其大声呼喊“你怎么样啊?”如果患者有反应,但受伤或者需要医疗救助,急救者需离开患者拨打急救电话。

然后尽快回到患者身边对患者进行再次检查。

启动EMS系统(步骤2)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例如,没有活动或对刺激没有反应等,急救者应启动EMS系统(拨打急救电话),取出AED(如果有AED),然后回到患者身边进行CPR,如果需要,可进行除颤。

如果有多名急救者在现场,一名急救者按步骤进行CPR,另一名启动EMS系统,同时取出AED。

在救助一名淹溺者或者窒息性(主要是呼吸系统)骤停患者,专业救护者应该先进行5个周期(大约2分钟)的CPR,然后再离开患者,拨打急救电话,启动EMS系统。

打开气道检查呼吸(步骤3)在开始CPR时,应将患者平放于硬质的平面上,仰卧。

1. 打开患者气道(1) 非专业救护者打开气道: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者均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

CPR2005国际指南核心技术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

CPR2005国际指南核心技术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

II.
III. IV.
按压/通气比 30:2,单纯通气频率 8~10次/min。 通气以见到胸部起伏为适,避免迅速 而强力的人工呼吸,导致过度通气。 注意复苏期间提供高浓度氧。
26
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
C: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
是心搏骤停后唯一有效方法

27
C1、胸外心脏按压
拨打“120”:启动救护体系
8
A2、呼

9
A3、体位要求
摆放为仰卧位 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 脊椎外伤整体翻转

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无意识,有循环体征:侧卧位
10
A3、摆放仰卧体位
整体翻转
11
A4、开放气道:

头偏向一侧
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


压头抬颏开放气道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心泵 人工循环机理 胸泵 并存
28
C2、心泵机制
按压时压迫心脏排血

主动脉瓣开放
二、三尖瓣关闭
放松时心腔舒张复原
主动脉瓣关闭
二、三尖瓣开放 静脉血被动吸回心脏
29
C3、胸泵机制
按压使胸内压上升
主动瓣开放排血 静脉壁压陷、静脉瓣关闭
放松时、胸内压降为零
主动脉瓣关闭
静脉血回流心脏
30
C3、胸泵机制(压力单位mmHg)
按压时
放松时
31
C4、心跳骤停判断(非专业)
经两次人工呼吸病人仍无反应
(无意识、运动)
临终呼吸可视为心跳停止 立即做胸外按压 时间10秒内完成
32
C4、心跳停止判断(专业)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电击除颤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电击除颤

电除颤失败的原因
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
室颤时间过长或室颤转为细颤 来自病人方面的其他原因:电解质紊乱、酸 中毒、严重缺氧、低血压等因素将明显影响 除颤的成功率 操作者的原因 :最常见的错误是电极板的位 置错误。 除颤器本身原因
电除颤的并发症
皮肤烧伤 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损伤 肌肉疼痛 火灾
心血管急救系统与AED
紧急电除颤的操作方法
体位 电极板的准备成人电极板的直径8~12cm 电极板的位置(病人右锁骨下方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
两个电极板相距至少10cm)
电除颤步骤:(选择非同步按扭) 第一步:拨动旋转钮设置所需能量; 第二步:充电,其中心尖电极上带有充电按钮(charge), 按下后仪器开始充电; 第三步:充电将在10秒钟达到所需的能量,充电完成 时仪器发出持续性蜂鸣声,双手同时施加12Kg左右压 力并同时按下两个电极上的放电按钮(discharge),完成 除颤过程。
电复律的程序
心动过速 与心动过速有关的严重症状和体征
●如心室律>150次/分,常需给予电复律; ●如出现一些特殊的心律失常,也可用药物短暂的尝 试性治疗; ●如心律<150次/分,常不需要立即电复律。
处 理非 规则形 态 和快速率的室 速 ,如 室颤可 用 200 、 200~300 、 360J除颤
序可根据当时医生的判断而作出更动。
因为大部分除颤器可1次终止室颤,中断按压去检查可
能并不存在的室颤,其合理性值得怀疑。而且,室颤终
止后数分钟内,心脏并不能有效泵血,立即实施CPR十 分必要。
除颤流程
电击1 CPR:2min或30:2×5次 电击2 检查心律
CPR:2min或30:2×5次
直至不需电击 检查动脉搏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 3)呼救/报警(EMS系统) 4)开放气道(Airway) 5)人工呼吸(Breath) 6)人工循环(Circulation) 7)电击除颤( Defibrillation )
检查病人反应及 呼救/报警的方法
• 拍病人的肩膀并问:“你还好吗” • 如病人无反应(只有一个救护人员时): •对猝然倒地的成人患者:启动 EMSS •对淹溺、窒息病人或昏迷儿童:先 给5周期CPR(约2分钟),再去启 动EMSS。
步骤4: 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触 胸壁进行按压。
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2
• 2005指南规定(成人): 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处为 心脏按压部位。
心脏按压幅度及频率
• 用力压:幅度4-5cm,双人 按压 时,每2min换人一次,以避 免劳累。 • 快速压:100次/分钟(所有患者) • 尽量不间断
按压有效指征:
除颤的要求
• 一次电击后立即行CPR,2min/ 30:2×5次后检查心律,如有必 要可再次电击。 • 每次电击前后均需做CPR。
除颤流程
电击1 CPR:2min或30:2×5次 电击2 检查心律
CPR:2min或30:2×5次
直至不需电击 检查动脉搏动
检查心律
生 存 链
尽早呼救 尽早CPR 尽早除颤 尽早ACLS
• 触到脉搏 • 瞳孔逐渐缩小 • 口唇转红 • 开始有自主呼吸等。
心跳骤停时规范BLS的顺序操作
• 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 评估患者反应 • 呼救:打电话给“120”(或其他紧急求救电话号码) A 开放呼吸道 B 评估呼吸(看、听及感觉)10秒 无呼吸---给予二次人工呼吸 C 检查循环(脉搏、呼吸、咳嗽或动作) 10秒 无循环征象---给予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例30:2) 2分钟(人工胸外按压及呼吸5个循环)后再评估 D 直到除颤……
除颤仪电极位置
前侧位(前尖位)电极放置位置应能产生最 大的经心脏电流。标准的部位是一个电极置于胸 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置于乳头的左侧, 电极的中心在腋中线上。 另一种电极放置方法是前后位⒉电极板准备:将导电糊均匀涂于双侧电极板表 面,将电极板放好位置并施加一定压力( 10--12kg ) 。 ⒊选择除颤能量-充电-放电。
• 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 PLS)
脑复苏及防治并发症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生 存 链
尽早呼救 尽早CPR 尽早除颤(AED) 尽早ACLS
心肺复苏程序(BLS)
2005基础生命支持
(BLS) 及除颤器使用
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 (有机结合)
•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 BLS) 恢复心跳或维持到高级生命支持
•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 ACLS)恢复稳定的自主循环
按额抬颏法 抬举下颌法
打开气道方法:
压额抬颌法 抬举下颌法
Airway
打开呼吸道---压额抬颌法
• 评估:确认没有呼吸 或呼吸不足 “一看二听三感觉”
• 看胸部是否有起伏; • 听是否有空气在呼气时溢出 • 感觉空气的流动
– 需10秒
B-人工呼吸
• 口对口/鼻呼吸 ☆连续吹2口气 ☆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 ☆通气频率:10~12次/min 有高级气道、双人施救时: 8~10 次/min,通气时不中止按压。
启动 EMS(急救医疗服务 )系统
• 冷静回答下列问题:
(1) 位臵(尽量具体); (2) 有效电话号码; (3) 发生什么事件, (4) 患者人数; (5) 患者的一般情况; (6) 已经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 (7) 其它任何被询问的信息 (8)可能的话,带除颤仪来
A-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 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 (地) 面上。头侧位,清除口腔异物。 • 检查呼吸是否足够:“叹气样”呼 吸
先除颤?先CPR?
–<5min的猝死:先除颤 –> 5min的猝死:先CPR(2min/ 30:2×5),接好除颤器后再除颤。
电除颤的原理
• 电击能强迫所有的心肌纤维产生除极,从 而使自律性较高的起搏点(窦房结或房室结) 控制整个心脏的起搏。 • 一定能量的电击可转复各种房性或室性心 律失常。通过在局部打断折返途径而消除 心律失常。
同步与非同步
⒈同步电复律:采用R波启动同步放电,电脉冲发放 落在R波降支(心室绝对不应期)中,避免了因电 脉冲可能落在T波峰值前30ms的心室易损期而致室 颤,称之为同步电复律。用于除心室颤(扑)动 以外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⒉非同步除颤:用与当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 在时,如室颤或室扑的治疗。室速时患者如无脉 搏、意识丧失、低血压或严重的肺水肿,则应立 即行非同步电复律
• 评估过程需10秒
如果有循环征象而无呼吸
• 继续A,B步骤 • 不予胸外按压
如果患者无循环及呼吸、咳嗽或动作 立即胸部按压
按压要点
★部位 ★姿势 ★按压与放松 间隔相等 ★幅度及频率 ★按压/通气比 率 30:2
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1
步骤1 中指食指沿肋弓 向中间滑移,
步骤2 中指触到剑突,
步骤3: 另一手掌根部紧贴食 指放在胸骨上,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单人球囊-面罩通气
规范面罩手法:EC法
C-人工循环
● 触摸颈动脉有 无搏动( 限医务 人员) ●心前区捶击术: 需除颤但除颤器 未到时可考虑应 用。
C - Circulation
评估:检查循环征象
1.方法:医护人员首选触摸颈动

2.寻找循环征象
a.用你的耳朵接近患者口腔,看、听 及 感觉有无正常呼吸或咳嗽; b.迅速检查患者有无其它动作的征象
除颤器使用
早期除颤的理由
• 1.SCA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 常是心室纤颤(VF); • 2.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 3.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 会迅速下降; • 4.短时间VF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 搏。
先除颤?先CPR?
• 在没有同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 下,从电除颤开始到生命终止, 每过一分钟,VF致心脏骤停病人 的生存率则下降7%到10%。 • 相反,如果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 则病人生存率比前者更高(平均 下降3%到4%)
非同步电除颤适用于
• 1、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 QRS波 增宽不能与T 波区别者; • 2、心室扑动; • 3、心室颤动。
除颤仪
• 单相波除颤仪 • 双相波除颤仪 • 自动体外除颤仪
(automated external efibrillation,AED)
电量选择
• 成人:
–单向波:一直使用360J –双向波: 100~200J(150J)
注意事项
• 1. 电击极与皮肤的接触应紧密,否则电阻大,可灼伤皮 肤或电击无效。 • 2. 两电极间距应>10cm,电极之间的皮肤必须擦干, 否则电流将通过皮肤而不流经心脏,两电极间不应有导 电糊相连,否则会致电流短路,不通过心脏。 • 3.如病人佩有起搏器,除颤电极不能放置在起搏器上,起 搏器安放的位置多位于左侧或右侧的锁骨下窝处,最理 想的方法是采用前后位电极安放方式 • 4. 电击时仅能握电击柄,切不可接触病人或病床,同时 应暂时断开提携式电池启动的起搏器。但直流电击一般 不损坏埋藏的起搏器。 • 5.用后仔细擦净电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