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1.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
地球表层的各圈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
岩石圈承载着河流、湖泊,人类和一切生命系统也活跃在这里。
在各圈层之间有非常广泛的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非常明显的例证。
大气和水圈海洋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到全世界的天气变化。
同时,它们承受变化而不产生灾难的能力是有限的。
岩石圈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整个地壳均匀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均匀为33 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公里高空仍有淡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以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 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 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由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含有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活动有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人类天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空气与阳光、水分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
高二地理岩石圈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岩石圈知识点总结岩石圈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层状结构,它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岩石圈不仅仅是构成地球的物质基础,还承载着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现象和人类生存活动。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岩石圈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岩石圈的组成岩石圈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地壳是最外层,地幔和地核位于其下。
地壳是岩石圈最薄的一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相对密度较大的部分,位于地壳下面,约占地球体积的84%。
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二、岩石圈的特点1.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围的坚硬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刚性,能够承受大部分地壳运动和外力影响。
2. 岩石圈是地球上陆地、海洋和大气圈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界面,与其他圈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3. 岩石圈的厚度和密度随着地球结构的不同而变化,地壳最薄,地幔较厚,地核最厚。
4. 岩石圈不断发生构造运动和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
三、岩石圈的演化过程1. 岩石圈形成于约45亿年前的地球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构造变动和岩石物质的深层运动。
2. 岩石圈的演化主要受到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影响,如板块运动、地壳抬升和降低、岩浆活动等。
3. 岩石圈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形成了地球上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
四、岩石圈的作用1. 岩石圈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形成、变化和演化的基础,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和环境。
2. 岩石圈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要存储和产地,包括石油、煤炭、金属矿等,对人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岩石圈是地壳运动和地震、火山活动的主要发生区域,对地理灾害预测和防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水循环和生态系统。
五、岩石圈的保护与利用1. 岩石圈的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2. 岩石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8章岩石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二、沙尘暴与人类
遥感沙尘暴来源区
2019年北京的沙尘天气
2019年北京的沙尘天气
2019月17日 气象部门预报显示,北京、天津、山西北部、河 北大部、山东北部和渤海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浮尘天气,经估 算沙尘影响面积约为30.4万平方公里。全北京市大约有30多万 吨,范围很大。
火星上 美国宇航局火星轨道勘测 器拍摄到“V”字形沙丘
风积地貌 ——沙漠(新月型沙丘)
千姿百态的美丽沙丘 ——与风的运动有关
纳米比亚的纳米 布沙漠
巴西拉尼昂州的沙漠
沙丘犹如丝带般地困住了雨水。
埃塞俄比亚沙漠
风蚀窝石
中生代砂岩中的风蚀洞-新疆
四、湿润气候区地貌演化与地貌发育
由于高温多雨, 以化学风化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分水岭地面越来越低, 山坡坡度
不同形态的蘑菇石
美国犹他州的白崖
这两个 蘑菇石 有些狰 狞……
撒哈拉沙漠中的景观
犹如外星环境的地球景观 ——埃及
被称为地球上最怪异的美景——土耳其
土耳其的冲天石柱
——曾是当地古老祖先 们的安身之所。
美国大峡谷的“铁砧” 土耳其——精灵烟囟
多姿多彩的风蚀地貌
美国犹他州的砂岩拱桥
陕北靖边 波浪谷 (红砂岩)
有的砂岩岩层 含Fe多,有的 含Fe少。
这些景观像那漫天的 七彩缎—— 是令人 疯狂的绝色诱惑。
生物风化作用
两种方式:包含物理和化学方式
物理作用---生物根劈和挖掘作用
化学作用---生物所产生的有机酸或无机酸, 及其死亡后所产生的物质
根劈作用
根劈作用
风化壳
岩石圈与大气环境关系
岩石圈与大气环境关系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态系统,由不同的圈层组成。
其中,岩石圈和大气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固态地壳,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岩石。
大气环境则是地球上的气体层,包括大气中的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
这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对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首先,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中的矿物质和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将其中的元素释放到大气环境中。
例如,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氧化物,这些气体会进入大气层,形成大气污染。
另外,岩石圈中的水分也会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进入大气环境,形成水循环。
这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循环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天气,还对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岩石圈中的火山活动、地震和板块运动等地质现象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影响大气环境的温度和气候。
例如,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这些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变暖。
另外,岩石圈中的地壳运动也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和气候分布,进而影响大气环境的稳定性和气候变化。
此外,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还存在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土壤类型直接影响着植被的分布和生长。
不同的植被类型又会对大气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的发展;而沙漠地区的植被稀少,无法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此外,岩石圈中的地下水资源也是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的分布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
综上所述,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它们通过物质循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保护岩石圈和大气环境的健康状态,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地理学-第6部分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滑坡
斜坡上大量土体或岩体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 现象。
地面水或地下水对岩 体的浸泡、对软弱面 的润滑是滑坡的诱发 因素之一。
2019年湖北巴东发生特大滑坡
清江水布垭库区,2019年6月 17日凌晨,滑坡体总方量超 过500万m3,8人失踪,15栋 房屋滑入清江。
三、水圈与大气圈
1、水汽与天气
百货大楼
绿化公园
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比例示意图
植物对保持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物质生产功能:木材生产、林特产品生产 环境景观资源:森林景观、公园等休闲场所 涵养、保护水源 调节水循环,减缓洪灾 保持土壤,增加肥力 固定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吸附尘埃、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减轻温室效应 净化环境、维持生境:土壤环境、生物栖息地 ……
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印度洋海啸
海啸发生时间:2019年12月26日
百年来死亡人数过千的七次大海啸
1、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墨西拿地震引发海啸。死难82000人。 2、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近海地震引发海啸,浪高29米,死亡人数3000人。 3、1959年10月30日墨西哥海啸引发山体滑坡,死亡人数5000人。 4、1960年5月21号到27号,智利沿海地区发生震群型地震(最大震级8.4级),
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 作用的产物,还是两者相 互作用的纽带。
植物一般很难直接吸收 岩石中的矿物质,经过土 壤转换成离子形式后才能 被植物吸收。
当生物有机质在土壤中 转变成有机酸时,生物对 岩石的化学风化作用才能 发生。
植物-土壤-岩石的关系
2、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分泌一些挥发性杀菌物质,如丁香酚、桉油、松 脂等,具有杀菌功能。每hm2松林,一昼夜可分泌30~ 60 kg的杀菌素,足以清除一个中等城市空气中的各种 细菌。调查表明,林内每m2空气中的含菌量300~400个, 是林边空地的1%,城市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1. 大气圈大气圈是指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它由氮气、氧气、水汽、二氧化碳等成分组成。
大气圈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最底层,是地球上所有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其中的水汽和云都能反射和散射太阳光,保护了地球表面免受太阳的直射和紫外线的伤害。
平流层是接在对流层之上的一层大气层,很少飞行器会进入平流层。
这是因为平流层很稳定,气流稀少。
臭氧层是对流层以上的一层,大部分臭氧分子都聚集在这一层。
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是保护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离层则是指较高层大气的部分,其中的气体分子被太阳辐射离子化,并随高能粒子形成一个带电层。
这一层的主要作用是使无线电波和广播信号更容易在大气和地面之间传播。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水体所占有的范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海洋。
水圈是维持地球物质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其中,地表水指的是地球表面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而地下水则是指地表下方的水,主要存在于岩石孔隙和裂缝中,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
冰川是高山地区的重要水源,这些巨大的冰体保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而海洋则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圈受到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枯竭、水污染等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
因此,保护水圈的生态平衡,控制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是当务之急。
3.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居住地,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层。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圈层,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环境基础。
生物圈内的生物体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它们与生物栖息地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个系统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
生物圈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保护生物圈,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性共同问题,需要人类共同努力。
地球关键带圈层耦合过程及其灾害环境效应
地球属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地球大气层、地球表面和地下水体以及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存在很多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关键带圈层,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地球关键带圈层的耦合过程伴随着很多自然灾害和环境效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地球关键带圈层的构成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气体和悬浮微粒所组成的气体层,其厚度大约为50公里。
大气圈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它们支持着地球上的生命存在。
2. 生物圈生物圈由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体和它们的栖息地组成,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 水圈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淡水和海水,形成了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
水圈与生物圈之间通过水分的循环过程影响着生物生长和分布,同时也受到大气循环和地质力学活动的影响。
4.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固体地壳和上部地幔。
岩石圈通过板块构造和火山活动等现象与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相互作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貌特征产生影响。
二、地球关键带圈层的耦合过程1. 大气-岩石圈耦合大气和岩石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相结合形成碳酸盐,从而参与了碳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板块构造运动引起了地震和火山活动,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到大气中,影响着大气层的化学组成和气候变化。
2. 水-岩石圈耦合水圈通过形成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岩石圈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岩石的结构和形态,同时岩石的特性也会影响着水体的性质和品质。
3. 生物-大气耦合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参与着大气中的气体循环过程。
与此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气候变化也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分布产生影响。
4. 生物-水耦合水资源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环境要素,它的分布和性质受到生物体的影响。
第11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第十一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一、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水的分布气候的冷暖变化,导致冰川的进退和海平面的升降,从而引起地球表面水的重新分布。
当冰期来临,海洋水蒸发减少,海平面减低,而中高纬度大陆冰盖发育、扩展,势必导致地球表面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
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ωI=Cω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I为地球转动惯量;C为常数∑I=mr2在地球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转动惯量的变化取决于半径r。
当转动半径r增大时,转动惯量增大,从而导致转动速度的变缓;当转动半径r减小时,转动惯量减小,从而导致转动速度加快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当冰期来临,地球表面将有较多的水以冰的形式集中分布到中高纬大陆地区,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
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将导致地球自转转动惯量减小,从而使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
当间冰期来临,中高纬度大陆地区的冰盖融化,融水回到海洋,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将向较低纬度迁移,从而导致转动惯量的增大和地球自转的速度变慢。
三、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与构造运动或形变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离心力增大,使地球表层向低纬度地区移动。
由于地球表层与内部物质组成的不均匀性,地球表层运动的幅度与速度不同,便导致某些地区的挤压、某些地区的拉张和某些地区的剪切。
纬向构造带及其派生构造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离心力增大,使海水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集中,引起低纬地区的海侵和高纬地区的海退;当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离心力减小,使海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移动,引起低纬地区的海退和高纬地区的海侵。
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地球表层就会向西漂移;当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地球表层就会向东漂移。
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现象
结合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特征,论述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现象。
谈到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就不得不考虑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决定了地球的无机环境,决定了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轮廓,没有岩石圈,水圈也就失去了固体支撑,也就不可能有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
没有固体地球,就不会有足够的引力将现在的大气吸引住,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大气圈。
如果没有大气圈,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差将会比现在大得多,液态水将难以存在,水圈即使存在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因此可以看出三者相互交织,不可分割。
我的家乡位于东北,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在东北地区的中部。
它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西、北三面环山,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公里,东西最宽约400公里,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约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28%。
它主要是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和乌苏里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
大部分在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坡度很小。
只有长春附近松辽分水岭处地势稍高,海拔200—250米。
分水岭以南称辽河平原,以北称松嫩平原。
正是因为这样的岩石圈的结构,我的家乡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水网发达,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加之气候影响,东北盛产玉米、大豆、春麦、甜菜等作物,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粮仓”和畜牧基地。
就气候方面来说,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
正是这样的大气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致使东北三省的气候条件优越,在夏季温暖湿润也不太炎热,适合庄稼生长,在冬季的时候,大雪覆盖水源充沛,大气圈与水圈物质相互作用良好,适合繁衍生息。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东北地区降水并不多,但依然是湿润地区,就因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少,所以也多沼泽。
东北地区多沼泽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点、地表水收入大于支出;气候因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巧学趣味地理-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
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这些圈层具有同心圈层的特点,也就是说各圈层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部分,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组成,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环境一般划分为五大圈层,分别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
这五大圈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其中土壤圈是其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物质与能量变换的中心枢纽,如图1所示。
它们环环相扣,层层相生,其中气候处于中心地位,对生物圈、水圈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运动起着主导作用,而生物圈,水圈分别对土壤、地貌的形成起着主要塑造的作用。
一、大气圈对生物圈的影响在环境的各要素中,大气圈对生物的“生活规律”及其“自身特征”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气候主要通过其构成要素“光、热、水、风”等对生物起作用。
(一)气候对生物生活规律的影响包括对生物“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的两个规律的影响作用。
1、气候对生物时间规律的影响作用(1)动物。
比如蚯蚓(中药中称“地龙”)大多夜里出来,因为只要其短时间曝光在太阳光下,就会死亡(生物学中称“光死亡”)。
甲鱼、螃蟹及河蚌等动物在月圆时其数量和体内肉质部分会增加,相反在月缺时其数量和体内肉质会减少。
蝴蝶白天出来,而飞蛾则是“夜猫子”,(蝴蝶与飞蛾的具体差别还在于:蝴蝶一般颜色鲜艳,触角呈棒状,飞翔时,舞姿轻盈,而且停住休息时往往是双翅合拢;而飞蛾颜色一般浅淡,其触角呈梳状等,飞翔时,展翅生硬,停住时两翅平展)。
(2)植物。
大多数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呼吸作用”,春夏长枝干,秋冬长根系,大多数植物也往往需要光照时间长,才能开花,所以大多在春夏天开花。
2、气候对生物空间规律的影响作用。
(1)动物。
比如鹤分布在沼泽地,特别是东北平原沼泽地多。
(可见鹤从来不上树,松鹤延年图纯属创作需要),而鹭则广布在我国南方水田湖泊地区,常会驻足在树的枝头。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1 /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第11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途径与方式(不限于该教材所列内容)。
答: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途径与方式:
(1)气候的变化,导致海平面的升降、冰川的消长,海平面的升降、冰川的消长通过均衡作用引起岩石圈的变动与调整。
同时,气候的变化,引起地球表层水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岩石圈的变动和构造形变。
(2)岩石圈的变动影响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与冰川的消长。
它们之间相互反馈、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水-气-岩系统。
(3)岩石圈的变动和构造形变,导致气候的变化、水的分布的变化,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同时,导致地球表层物质的重新分配。
不仅会改变大气环流、水圈的结构与轮廓,还会相应地改变地球的转动惯量,从而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
(4)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不仅会引起新的岩石圈的变动,还会通过改变地面水平切向应力改变地表水的分布,通过改变洋流运行速度以及改变大气角动量来改变大气环流和气候。
(5)海平面的升降以及海水温度的变化,导致洋流的变化,从而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不同的正、负反馈途径与机制。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1.地球表层四大圈层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
地球表层的各圈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
岩石圈承载着河流、湖泊,人类和一切生命系统也活跃在这里。
在各圈层之间有非常广泛的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非常明显的例证。
大气和水圈海洋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到全世界的天气变化。
同时,它们承受变化而不产生灾难的能力是有限的。
岩石圈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整个地壳均匀厚度约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均匀为33 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公里高空仍有淡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以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由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含有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活动有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人类天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空气与阳光、水分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是地球上三个重要的圈层,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
地球的演化过程中,这三个圈层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密切的
系统。
首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地球上的水循
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水从海洋、湖泊和河流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
大气圈。
然后,水蒸气在大气圈中冷却凝结成云,并通过降水的形
式返回到地面,最终流入海洋和淡水系统。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地质
构造会影响水的流动路径和水文循环的速率,例如山脉会影响降水
分布和河流的形成。
其次,大气圈中的气候和气象现象也受到水圈和岩石圈的影响。
水的蒸发和降水会影响大气圈中的湿度和温度分布,从而影响气候。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地质构造也会影响气流的流动和分布,例如山脉
和高原会影响气流的运动路径和速度。
最后,岩石圈的地质活动也会受到水圈和大气圈的影响。
例如,水的侵蚀和沉积会改变岩石圈的地形,而大气圈中的风化和化学作
用也会影响岩石圈的构造和成分。
总之,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上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这些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三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质学中的岩石圈与大气圈地球系统的互动与影响
地质学中的岩石圈与大气圈地球系统的互动与影响在地质学中,岩石圈和大气圈是地球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岩石圈由地壳、地幔和岩石圈构成,而大气圈则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气体包围层。
这两个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与影响关系。
本文将会介绍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一、岩石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1. 二氧化碳循环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作为大气中的一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温度起到关键作用。
地壳中的岩石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并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岩石中。
当岩石受到侵蚀或火山爆发时,储存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对维持地球气候和生命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水循环水循环是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另一个重要相互作用过程。
在水循环中,岩石圈起到了关键的储水和释放水的作用。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山脉、高地或岩石,会遭遇冷却,形成云、雨或雪等降水形式。
降水后,水会渗入地下,贮存在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形成地下水。
岩石圈中的地下水又可以通过泉水、湖泊和河流等形式进一步进入大气圈,完成水循环。
3. 气候变化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岩石圈中的某些岩石,如煤炭和石油,是化石燃料的重要来源。
当这些化石燃料被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进而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此外,岩石圈的构造活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也会对大气圈中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产生影响。
二、岩石圈和大气圈对地球系统的影响1. 地质过程岩石圈的构造活动对地球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岩石圈构造活动的典型例子,它们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改变了地球的地表形态,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2. 化学组成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也导致大气中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和颗粒物可以改变大气中的气溶胶和云微物理过程,进而影响到热平衡和气候系统。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重要性1. 引言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是地球上四个主要的圈层,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球表层岩石循环与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地球表层岩石循环与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地球表层岩石循环是地球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这个循环与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为岩石循环可以影响地球表层的温度、湿度和气候。
首先,岩石循环中的火山活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当火山喷发时,火山喷发物和熔岩中的气体会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和重新释放大气中的热量,从而加剧地球的气候变化。
此外,火山活动还会释放出硫化物和硫酸盐,这些物质在大气中形成了气溶胶,反射太阳光,并通过增加云的数量和密度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进一步改变地球的气候。
其次,岩石循环中的侵蚀和沉积也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侵蚀是岩石和土壤被水力、风力和冰力等自然力量分解和运输的过程。
当岩石和土壤被侵蚀时,其中的化学物质和元素会被带入水体中,然后被带入大洋。
这些化学物质和元素在海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和化学作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另一方面,从大陆侵蚀来的沉积物可以在海洋底部堆积形成厚厚的沉积带,这些沉积物中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
因此,侵蚀和沉积过程对地球上的碳库和碳循环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地球的气候。
此外,岩石循环中的地质作用和地壳运动也与地球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和地质作用会直接导致地壳的抬升和下沉,进而改变地形和地貌。
这些地形和地貌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气候系统,如山脉的阻隔作用、岛屿的降雨效应等。
此外,地球内部的地热作用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也会对地面温度和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
最后,地球表层岩石循环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岩石循环中的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为地球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营养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
这些植物又为地球上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因此,岩石循环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圈与地球表部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与地球表部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整个生物圈都渗透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
这里仅简要列举几个方面。
(一)大气圈、水圈及岩石圈环境对生物圈发展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大气圈、水圈及岩石圈构成了生物圈中各种生物最基本的无机生存环境,它们供给生物所必需的水分、各种营养物质及矿物质等。
这些无机环境的差异对生物圈的繁盛、发展具有很强的限制性或促进性作用;而生物对其生存环境则具有很强的依存性和适应性。
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数量、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等与它所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是相适应的;有利或不利的环境条件会对生物的繁盛与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不同作用。
大气圈、水圈在太阳能的驱动下而发生运动、循环,形成风、雨、流水、潮汐、气温变化、干湿变化等;它们与岩石圈表面的自然地理相结合,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地理环境。
因此,生物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在地理与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往往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而在地理与气候条件相似的环境一般都具有相似的生物群落。
例如,在不同地区的沙漠生物群落中,虽然生物种类并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种类和数量较少、耐干旱、具有防止或减少水分蒸发的能力或行为等。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生物群落,印度、南美等地也有,它们的地理、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相似,生物特征也很相似(生物繁茂、种类多、数量较多、喜湿性等)。
根据地理与气候环境不同,生物群落可分为陆生和水生两大类。
陆生生物群落又包括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寒温带针叶林、寒带苔原等群落;水生生物群落包括海洋生物群落(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等)和淡水生物群落(河流、湖泊、沼泽等)。
(二)生物圈对大气圈、水圈的改造与影响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最显著不同是地球上有繁茂的生命。
正是地球上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才使大气圈能有今天这样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这其中主要是得益于绿色植物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近纪干旱盆地碎屑沉积分布
(据王鸿贞资料汇编)
二、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一)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二)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 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⒈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⒉ 高原隆升,加强了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⒊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岩石风化与气候 第二节 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第三节 地貌与气候 第四节 风成地貌 第五节 沙尘暴
第一节 岩石风化与气候
风化是指十 分接近地表的或 直接暴露于地面 的岩石,处于新 的地球表层岩石 圈与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发生 物质与能量交换 的环境,所发生 的种种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⑶ 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
颜
差增大,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 产物源源不断地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
色 愈 深,
的、参与风化的物质增多,使参与风化作用的
变
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
冷
度降低,使世界气候变冷(降低温室效应)。
愈
显
著
岩石风化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关系(Raymo)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
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 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 的范围。风尘堆积分布 范围的变化,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五百万年来中国风尘沉 积分布范围的变化及其 反映的冬季风风向和影 响范围的变化(根据陈 明扬,1991;王建, 2000)。
五百万年来中国风尘沉积分布范围的变化
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的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大气环流,改变了 气候的格局与性质。 实际上,改变了的 大气圈,反过来又 作用于岩石圈,对 岩石圈施加影响。 岩石圈与大气圈是 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的。岩石圈与大 气圈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决定了地 球表层环境的某些 特征与性质。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大气环流中心
岩石圈的变化 大气圈的变化
一、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与大洋是最大的地貌单元。由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产生了 季风环流。
位置的变化
洋流的变化
的变化,从而
引起世界或区
域气候的变化。
全球与区域气候的变化
由于印度板块向北 的漂移与挤压,中国西 部地区在晚新生代向北 迁移了6~10个纬度(张 林源,1991;王建,1996, 1999 ),使由干旱碎屑 及红色泥质组合为标志 的早第三纪副热带干旱 带扭曲成“Z” 形。这 一幅度的迁移,足以使 我国西北地区脱离副热 带而进入温带,所引致 的气候与环境变化效果 可想而知。
⑴ 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 经过这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 中部和美国西部内陆;
⑵ 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 ⑶ 在高大地形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 ⒋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的风向,改变季 风影响的范围。
高原隆起导致的气候变冷(Ruddiman)
⑴ 气候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高原的隆升,
深
1月中纬地区对流层上部行星风的波动(弯曲) 加强,使得高纬地区的冷空气可以源源不断地
色 区 域
输向中纬度地区,导致中纬度地区温度的降低。
为
⑵ 随着高原的隆升,地面积雪越来越多, 地面反射率增高,使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减 少,从而导致地面温度的降低。
变 冷 区 域。
冰缘地区:由于温度经常变化于冰冻点附近,冻结与 融化交替频繁,因而使物理风化作用比较强烈;
温暖湿润区:由于温度高、降水多、生物比较茂盛,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较强。
不同气候-植被带风化强度的差异(李天杰等)
三、岩石风化对气候的反作用
岩石的化学风化,将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 的二氧化碳,以化学径流的形式被输送到海洋,海洋生 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之固定并沉积到海底。当 岩石风化加强,吸收的大气二氧化碳增加。当海洋释放 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补偿岩石风化从大气中吸收的 二氧化碳的数量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会减少。 由于温室效应减弱,将减缓气候的变暖,甚至导致气候 的变冷。
青藏高原隆升对季风环流的影响(Ruddiman)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 流,使气候季节差异增大。 隆起的地面,其显热与潜热 的作用加强,夏季高原往往 成为一个热源,冬季则往往 成为一个冷源,从而加强了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季 风环流(见右图)。季风环 流的加强,使气候的季节差 异更加明显:冬季更加寒冷、 干燥,夏季更加温暖、湿润; 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 星风系控制下的纬度地带性 规律。
风化作用 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
侵蚀切割导致负荷均衡上升示意图
第三节 地貌与气候
地球表面的形态叫作地貌。地貌是内动力或内力 与外动力或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动力:指地球内部能量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 由岩石圈的变动表现出来,如褶皱运动、断裂运动、 岩浆活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地震等。
外动力:是指地球表面受大气、水的运动与生物 作用而产生的力。
一、岩石的风化与风化壳
风化作用可以划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是指岩石崩解、破碎而使其物
理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比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可以 使岩石破碎。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化学性 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在生物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和/或化学 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
第二节 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岩石圈处在不停的运动中。海底在扩张, 大陆在漂移,山地在隆起,海沟在加深。这些 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世界或区域 的气候。
一、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位
海陆分布的变化
置的巨大变化
导致了纬度位
置、洋流分布、
大 气 活 动 中 心 纬度的变化
的分布格局等
大气活动中心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 物 风 化
地球表层岩 石风化后,由残 留在原地基岩上 的风化产物组成 的壳层,称为风 化壳。
内蒙古碎屑风化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气候对岩石风化的影响
岩石风化的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 的影响与控制。
干旱地区:由于缺乏水的参与,风化作用比较弱;
寒冷地区:由于温度低、生物稀疏,化学风化与生物 风化都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