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诊治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人体脏腑经络系统、气
血津液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了解中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机制,
包括外感内伤、七情损伤、饮食不节等。

3. 中医诊断:学习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
诊和切诊等,通过观察、询问、听诊和按摩等手段进行疾病诊断。

4. 中医治疗原则:了解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并能根据具体病
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辨证用药、针灸、艾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5. 常见疾病诊治:学习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肝炎、
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6. 中医药学: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掌握中医常用药
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

7. 中医养生保健: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预防
常见内科疾病的措施。

这些是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的基本内容,不同考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掌握以上知识,并进行复习和模拟考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应试水平。

中医内科医生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医生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医生考试题及答案考题一:《中医内科医生考试题及答案》考题一:中医内科基础知识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是什么?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的一门临床学科。

2. 中医内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中医内科学主要研究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常见内科疾病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3.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方面?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致病因素、病机、证候、辨证论治等。

4. 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有哪些?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5. 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有何区别?中医内科学侧重于病因的辨析和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状态;而西医内科学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技术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答案一:1.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的一门临床学科。

2. 中医内科学主要研究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常见内科疾病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3.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致病因素、病机、证候、辨证论治等。

4. 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有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5. 中医内科学侧重于病因的辨析和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状态;而西医内科学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技术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考题二:中医内科临床实践1. 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流程是什么?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流程包括病史询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预防和病后调养等。

2. 中医内科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病因辨析?中医内科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方法进行病因辨析。

3. 中医内科诊断中的“病因辨析”指什么?中医内科诊断中的“病因辨析”指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病情和病因,确定病症的发生原因。

4. 中医内科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中医内科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给予相应的治疗。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金匮要略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金匮要略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金匮要略[单选题]1.欲作奔豚,方选()。

A.苓桂甘枣汤B.桂枝加龙牡汤C.桂枝加桂汤D.奔豚汤E.真武汤参考答案(江南博哥):A参考解析:《金匮要略》原文:“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本条论述误汗后阳虚饮动欲作奔豚证治。

病者下焦素有水饮内停,气化不利,复因发汗过多伤及心阳,致水饮内动,遂自觉脐下筑筑跳动,有发生奔豚的趋势,故曰“欲作奔豚”。

治以苓桂甘枣汤温阳利水、降逆平冲。

[单选题]4.瓜蒌桂枝汤中选用瓜蒌根为主药治疗的临床依据是()。

A.恶风B.脉沉迟C.汗出D.身体强几几E.无汗而小便反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瓜蒌桂枝汤解肌祛邪,生津柔筋。

方中瓜蒌根生津柔筋,合桂枝汤解肌祛邪,调和营卫。

本方证与《伤寒论》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证相似而有别。

彼为邪盛于表,兼项背强几几,故以桂枝汤加葛根解肌祛邪为主。

此是柔痉,脉沉迟说明素体津伤于里,故重用瓜蒌根,且将瓜蒌根置于桂枝之前用作主药,提示生津柔筋的重要性。

[单选题]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葶苈大枣泻肺汤证的是()。

A.支饮不得息者B.肺痈初期,脓未成,肺壅特甚,形气俱实者C.肺痈初期,脓已成,肺壅特甚,形气俱实者D.肺痈初期,兼有表证者E.肺痿吐涎沫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E项,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邪,治肺痈之邪实壅盛证,不能治疗肺痿吐涎沫。

[单选题]6.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宜用的治疗方药是()。

A.麻黄加术汤B.防己黄芪汤C.麻杏苡甘汤D.桂枝附子汤E.白术附子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金匮要略》云:“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本证属风湿在表、气虚不固,当用防己黄芪汤。

[单选题]7.下面哪一症状不是刚痉的典型见证?()A.无汗而小便反少B.口噤不得语C.脉反沉迟D.身体强E.脉按之紧如弦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刚痉病典型症状为:发热无汗,反恶寒,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身体强,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

中医内科学教案

中医内科学教案

中医内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3. 培养综合运用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1)中医内科学的历史渊源;(2)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3)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辨证施治法、方剂应用等。

2. 常见内科疾病及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等;(2)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溃疡、消化不良等;(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病案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病例,帮助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临床实习法通过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1)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2)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3)讲解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辨证施治法、方剂应用等。

2. 常见内科疾病及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等。

以感冒为例,讲解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如辨证分型、方剂选择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溃疡、消化不良等。

以胃肠道溃疡为例,讲解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如辨证分型、方剂选择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以高血压为例,讲解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如辨证分型、方剂选择等。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

以尿路感染为例,讲解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如辨证分型、方剂选择等。

3. 病案分析选取实际病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4.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考查学生对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和常见内科疾病的掌握程度。

中医内科学习必会基础知识

中医内科学习必会基础知识

阳虚证
苔,脉细数。。
面色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口淡
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或浮肿,小便
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弱。
常见实证的特征性辨证要点
1
六淫
各随其症, 熟记,不在
论述总结
2
气郁(滞)
胀痛 窜痛 情志表现
3
血瘀 刺痛 舌有瘀斑 疼痛夜重 固定不移 口渴嗽而不咽
4
痰饮湿
卫气营血辨证
POWERPOINT TEMPLATE
卫分证 发热,微恶风寒,口干, 舌边尖红,脉浮数 可伴头 痛、咳嗽、咽痛等
气分证
发热不恶寒,口渴,口苦,心 烦懊依,咳 嗽.尿黄赤,有汗 热不解,脉洪大.或 沉实
营分证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干不甚 渴伏. 斑修隐隐,时有谵语,甚 或神志昏迷, 舌红绛.脉细数
血分证
灼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抽蓄惊 厥,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紫 黑密布,舌质深绛或光红如镜,脉虚数 或细促
三焦辨证
POWERPOINT TEMPLATE
发热,微恶风寒.

咳嗽,口渴或不渴,
犯 肺
舌边尖红赤. 苔薄

白欠润,脉浮数或
两寸独大
上焦病证

神昏谑语,

甚或昏愦不

语,舌霽肢

表里辨证
POWERPOINT TEMPLATE
恶寒发热同时存在 只要恶寒或恶风----辨证为表
否则为里证-
表实寒证
要点--恶寒无汗,脉浮
表虚寒证
半表半里证
要点--微恶风寒,汗出
要点---寒热往来, 心烦喜呕,腥满或痛
表寒里实热证

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基础知识1.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的功能、病理变化及其治疗。

它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结合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运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2.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其中望为观察患者面色、舌象、脉象等外部表现;闻为听取患者自述的症状和病史;问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切为对患者的脉象、舌像进行切诊,以获得患者的体内病情信息。

3.中医内科疾病分类中医内科疾病按病因可分为外感病、内伤病和其他病等;按疾病的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等;按脏腑病位可分为肝病、心病、脾病等。

4.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按摩疗法、饮食疗法、气功疗法等。

其中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达到治病目的;中药疗法通过草药配伍,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5.中医内科与西医内科的区别中医内科主要通过辨证施治,调理全身,强调治未病,西医内科主要通过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治疗,强调治病救人。

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持续两次及以上。

诊断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善、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2.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诊断时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餐后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

治疗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中药治疗和胰岛素治疗等。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

诊断时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冠脉造影等。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4.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溃疡。

2024年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2024年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27
06
中医内科学养生与预防
2024/2/29
28
养生原则与方法
顺应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起居有序、饮食有节、运 动有度。
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重视饮食调护,保持脾 胃功能正常。
2024/2/29
形神共养
注重形体与精神共同调养,保持身心健康 。
保精护肾
肾为先天之本,节欲保精,避免过度耗损 。
29
预防思想与措施
02 移精变气法
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变环 境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对疾 病的影响。
03
顺情从欲法
04
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其 心身需要,以释却心理病因。
暗示解惑法
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 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 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 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 绪和行为,甚或影响人体的生理 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溃脓期
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状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苔 黄腻质红脉滑数。治以排脓解毒。
2024/2/29
成痈期
壮热汗出烦躁口渴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 腥味或痰带血丝或咯血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肺 解毒化瘀消痈。
恢复期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少渐转清稀或见胸胁隐 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潮热心烦口渴面色少华 形体消瘦皮肤干瘪苔光剥或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无 力。治以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的诊断和治疗。
8
脏腑经络理论
01
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详细介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02
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阐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2024/2/29
03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内经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内经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内经[单选题]1.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协调关键是()。

A.阳气固密B.阴精充足C.精神清静D.阴气固守E.阳气(江南博哥)充盛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故,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强调阳气固密在阴阳协调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答案选A。

[单选题]5.《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的“天癸”,其合理解释是()。

A.月经B.肾中能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C.精子、卵子D.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的物质E.生长激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天癸,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机能作用的一种精微物质。

因此答案选D。

[单选题]6.据《灵枢·水胀》内容,症见:目窠肿,人迎脉盛,咳喘,腹大,胫肿,阴股间寒等,当属()。

A.水胀B.肤胀C.鼓胀D.石瘕E.水肿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即水胀。

B项,肤胀表现为“寒气客于皮肤之间……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

C项,鼓胀表现为“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筋起”。

D项,石瘕表现为“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

E项,水肿为干扰项。

因此答案选A。

[单选题]7.《痹论》心痹的证候应除()外。

A.脉不通,烦则心下鼓B.暴上气而喘C.嗌干善噫D.时发飧泄E.厥气上则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因此答案选D。

[单选题]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热之而寒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阳B.取之阴C.取之寒D.取之热E.取之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中医内科学总论中医理论知识

中医内科学总论中医理论知识

内科急症、热病、脑病、 肺病、心病、脾胃病、肝胆病 、肾病、老年病、肿瘤等。伤 寒论 、金匮要略与温病学已合 为中医临床基础。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史
(一)萌芽 (殷商时代)
殷代甲骨文记载:心病、头痛、 胃肠痛、蛊病。 殷商发明用药酒、汤液治病。
商将医学分科为疾医、疡医、 食医、兽医。
(二)奠基(春秋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 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 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 、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 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 学科。
是临床专业课,是中 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临床诸 学科的基础。其水平 很 大程度上反映了中 医 临床水平的发展水平。
是以病、证、症、候、理、法、 方、药、调、防为核心的体系。
所以说:是中医先贤们经过几千 年的临床实践不断完善的。中医所 使用的药品完全来自自然,是以人 为试验个体的。
古老的中医里有许多是西医或现 代科学根本解释不了的东西!
现代医学:(实验室医学),其特点
:来源于生理解剖学,有一条十分清晰的 脉络可寻找,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它理 论的形成是开放的,是不断走向微观的, 它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走向细化和分支。 西医所使用的品药是实验室的产物,它是 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是以鼠为试验个
中风、中暑、虫证 ——病因命名; 咳嗽、喘证、呕吐、眩晕——症状命名; 郁症、痹证、厥证 ——病机命名; 胸痹心痛 ——病机结合病位命名的。
特点:大部分以症状体征命名,与西医学有
明显区别。
但是病名太少,所讲内容不能含盖及满足内科临 床需要。近年来,疾病分类日益受到重视,并加强了 疾病病名规范化的研究,中医内科研究的范围也是不 断扩大的,中医内科学也不断面临新课题。
(3)治疗学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1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1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50,分数:50.00)1.具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是∙A.郁金∙B.牛膝∙C.姜黄∙D.泽兰∙E.益母草(分数:1.00)A.B.C.D.E. √解析:2.下列属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是∙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审因论治∙D.辨证论治∙E.标本同治(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称为“罢极之本”的脏腑是∙A.心∙B.肝∙C.脾∙D.肺∙E.肾(分数:1.00)A.B. √C.D.E.解析:4.治疗肝郁有热诸痛证,宜首选的药物是∙A.橘皮∙B.川楝子∙C.沉香∙D.青皮∙E.木香(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川楝子可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

5.五脏生理功能的共性是∙A.藏津液∙B.藏精气∙C.藏精气神∙D.藏水谷∙E.藏神魂(分数:1.00)A.B.C. √D.E.解析:6.脾主升清的“清”是指∙A.津液∙B.血液∙C.阳气∙D.水谷精气∙E.清气(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清”是指水谷精微的营养物质。

7.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表邪已解,治疗应首选∙A.抵挡汤∙B.大陷胸汤∙C.大承气汤∙D.桃核承气汤∙E.桂枝茯苓丸(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8.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功效的药物是∙A.薄荷∙B.桑叶∙C.菊花∙D.柴胡∙E.升麻(分数:1.00)A. √B.C.D.E.解析:9.水谷精微中其精纯柔和部分所生成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中医内科学总结5版教材

中医内科学总结5版教材

中医内科学总结5版教材.doc中医内科学总结(第5版教材)引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对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总结基于第5版中医内科学教材,旨在为医学生和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知识1.1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的核心,用于解释生理、病理现象。

脏腑学说:描述人体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阐述经络系统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

1.2 病因病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饮食劳逸: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1.3 诊断方法四诊合参:望、闻、问、切。

辨证论治: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2.1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风寒、风热感冒的辨证与治疗。

咳嗽:外感、内伤咳嗽的辨证与治疗。

哮喘:实喘、虚喘的辨证与治疗。

2.2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寒邪、饮食、情志等引起的胃痛。

泄泻:急性、慢性泄泻的辨证与治疗。

便秘:实秘、虚秘的辨证与治疗。

2.3 循环系统疾病心悸:心虚、心实引起的心悸。

胸痹: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中医治疗。

2.4 泌尿系统疾病水肿:肾性、心性、肝性水肿的辨证与治疗。

淋证:泌尿系统感染的中医治疗。

2.5 神经系统疾病失眠:心脾两虚、肝郁化火引起的失眠。

头痛:外感、内伤头痛的辨证与治疗。

第三部分:中医内科治疗方法3.1 药物治疗中药:中药的选用原则和配伍禁忌。

方剂: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和应用。

3.2 非药物治疗针灸:针灸的原理、操作和适应症。

推拿:推拿的原理、手法和适应症。

食疗:食疗的原则和常见食疗方案。

第四部分:中医内科疾病的预防与调养4.1 预防原则未病先防: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既病防变:及时治疗,防止疾病加重。

4.2 调养方法情志调养: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饮食调养: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起居调养: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结语中医内科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涵盖了多种治疗方法和预防调养策略。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刷题笔记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刷题笔记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刷题笔记1.既能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又能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药物是 [单选题] *A.丹参(正确答案)B.郁金C.五灵脂D.红花E.桃仁答案解析: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2.下列不属于鸡血藤主治病证的是 [单选题] *A.月经不调B.风湿痹痛C.肢体瘫痪D.小便不利(正确答案)E.血虚萎黄答案解析:鸡血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血虚萎黄。

3.鸡血藤的功效是 [单选题] *A.行气活血,补血调经B.活血止痛,舒筋活络C.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正确答案)D.活血调经,祛风通络E.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答案解析:鸡血藤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4.生用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血下行,制用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骨碎补B.丹参C.五灵脂D.鸡血藤E.牛膝(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牛膝用法:煎服。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骨碎补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五灵脂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鸡血藤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5.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单选题] *A.艾叶B.五灵脂C.郁金D.益母草(正确答案)E.没药答案解析:益母草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艾叶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五灵脂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没药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6.皂荚的功效为 [单选题] *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B.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C.降气化痰,降逆止呕D.燥湿化痰,祛风解痉E.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皂荚的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7.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单选题] *A.桃仁(正确答案)B.苦杏仁C.柏子仁D.紫苏子E.红花答案解析:桃仁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超强总结中医内科学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超强总结中医内科学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超强总结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科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对中医诊疗的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中医内科学也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因此,想要通过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本文对中医内科学的超强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

一、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研究内科疾病的防治和诊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二、病因学中医内科学的病因学主要包括外感病因和内伤病因两种。

1.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人体外部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风寒、风热、暑湿、湿热、寒湿、燥湿等六种病因。

2.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是指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饮食不当等导致人体内部失衡、功能失调或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三、病机学中医内科学的病机学主要是指病理机制,提供了疾病产生、发展、演变的理论基础。

其中,病机主要包括表里虚实、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内停等。

四、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的诊断学是指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四诊法、望闻问切等。

1.四诊法四诊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根据患者的神色、舌质、脉象、面色、姓名、性别等症状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及辨证分型。

2.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对疾病的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更加细致、具体的描述和方法。

五、治疗学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学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使用针灸、草药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包括清热、和胃、温中、滋阴、补虚、攻下等方法。

1.清热清热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通过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使疾病得以缓解。

2.和胃和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胃肠系统功能,保持胃肠道黏膜的正常生理状态。

3.温中温中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温肾湿宝、姜汁糖水等温中祛寒的方法,改善肾脏功能,增强体质抵抗力,防治疾病。

中医内科学(专业版)

中医内科学(专业版)

中医内科学(专业版)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中医药在内科领域的应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

1. 中医内科学概述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中医药在治疗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结合中医药的临床经验,旨在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节,达到治疗疾病和提升健康的目的。

2.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和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人体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指导中医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决策。

3.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和舌脉等,听取患者的声音和病史,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验,以及进行脉诊等手法,中医医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4.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中医内科治疗的核心方法,通过使用中药调配合理的方剂,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中医内科学的应用领域
中医内科学的应用领域涵盖了多种内科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中医内科学在这些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健康管理手段。

以上是对中医内科学的简要概述,希望本文档对您对该学科有所了解。

如需深入研究,请参考相关专业教材和文献。

中医内科学 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 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患者急性发病,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苔黄。

其病机是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C.阳热偏盛D.阳盛伤阴E.阴盛格阳2.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川芎B.白芷C.羌活D.薄荷E.炙甘草3.导致“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的病因是A.疠气B.火邪C.胎弱D.饮食偏嗜E.饮食不洁4.《临证指南医案》说“内风”产生之机制为A.体内气机之逆乱B.体内阳气之变动C.体内阴血之不足D.体内筋脉之失养E.周身络脉之失濡5.按经脉属络关系,手厥阴经属A.心包B.心C.肺D.小肠E.肝6.据《金匮要略》记载,中风邪在于经的表现是A.肌肤不仁B.不识人C.重不胜D.舌即难言,口吐涎E.歪僻不遂7.外伤跌仆,淤血阻滞,可出现的疼痛性质是A.胀痛B.刺痛C.空痛D.冷痛E.重痛8.常为外邪致病先导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9.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是A.心肾阴虚证B.心肝阴虚证C.心肺阴虚证D.肝阴虚证E.肝肾阴虚证10.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A.推动与温煦作用B.防御与固摄作用C.推动与固摄作用D.气化与推动作用E.气化与温煦作用11.升麻具有的功效是A.疏肝解郁B.清热解毒C.清肺润燥D.息风止痉E.生津止渴12.太子参不具有的功效是A.补气B.健脾C.润肺D.补血E.生津13.五行相克关系不包括A.肝木济心火B.心火制肺金C.脾土制肾水D.肺金抑肝阳E.肾水济于心14.具有“善行数变”特点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15.符合“用寒远寒”的是A.阳虚之人慎用寒凉药物B.寒冬季节慎用寒凉药物C.阳虚证慎用寒凉药物D.寒热错杂证慎用寒凉药物E.实寒症慎用寒凉药物16.在七情内伤中,思虑过度最易伤A.心B.肺C.脾D.肝E.肾17.以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脉虚数为特征的证候是A.风淫证B.湿淫证C.暑淫证D.寒淫证E.火热证18.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A.咳喘咯痰B.胸闷心悸C.瘰疬痰核D.恶心呕吐E.神昏痴呆19.由于邪实结聚于内,气血不能畅达于外而致面白,肢冷,神萎等,其病机是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上实下虚20.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功效的药物是A.猪苓B.地肤子C.车前子D.石韦E.萆薢21.具有炎热、升腾特点的外邪是A.寒B.火C.暑D.湿E.燥22.《难经经释》说:“所胜,我克也。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单选题]1“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O。

A.肝在体合筋B.心在体合脉C.肺在体合皮D.脾在体合肉E.肾(江南博哥)在体合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脾在体合肉,是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及津液的生成和转输障碍,肌肉得不到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和滋润,必致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

健脾胃生精气是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素问•痿论》称为“治痿独取阳明“O[单选题]3.临床上患者因恼怒而突发头晕头痛,继则呕血吐血,其病机一般指的是()。

A.气脱B.气陷C.气逆D.气滞E.气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为“气逆”。

怒则气上,气能行血,血随气升,则呕血、吐血;上蒙清窍则出现头昏头痛。

[单选题]4.五脏来分阴阳,为阳中之阳的脏是O。

A.肺B.肝C.脾D.心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五脏按阴阳属性划分,阳中之阳指的是心。

[单选题]5.患病初期见肝气郁结之证,继则出现脾虚之证,按五行理论分析所属的是0。

A.相乘B.相侮C.相克D.相生E.母病及子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肝属木,脾属土;肝气郁结,乘机犯脾,则肝郁脾虚;当属木旺克土,制其所胜为相乘。

[单选题]6.下列各项中,属“相侮”传变的是0。

A.肺病及脾B.肺病及肾C.肺病及肝D.肺病及心E,肾病及心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又称“反克”。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单选题]7.临床上湿邪致病,常表现为病程长,缠绵难愈,其主要原因是()。

A.湿为阴邪B.湿性凝滞C.湿性黏滞D.湿性重浊E.湿性趋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湿性黏滞,易阻气机。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1-2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1-2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1-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16,分数:16.00)1.治疗湿温病湿热中阻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普济消毒饮∙B.清瘟败毒饮∙C.王氏连朴饮∙D.甘露消毒丹∙E.枳实导滞汤(分数:1.00)A.B.C. √D.E.解析:2.治病求本的“本”指的是∙A.症状∙B.原发病∙C.邪气∙D.新病∙E.继发病(分数:1.00)A.B. √C.D.E.解析:3.治疗血虚证、血瘀证及虚寒腹痛,应首选的药物是∙A.白芍∙B.鹿茸∙C.郁金∙D.丹参∙E.当归(分数:1.00)A.B.C.D.E. √解析:4.治疗蛔厥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甘草粉蜜汤∙B.鸡屎白散∙C.蜘蛛散∙D.乌梅丸∙E.藜芦甘草汤(分数:1.00)A.B.C.D. √E.解析:5.符合“用寒远寒”的是∙A.阳虚之入慎用寒凉药物∙B.寒冬季节慎用寒凉药物∙C.阳虚证慎用寒凉药物∙D.寒热错杂证慎用寒凉药物∙E.以上均非(分数:1.00)A.B. √C.D.E.解析:6.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是∙A.血液∙B.津液∙C.精汁∙D.精气∙E.水谷精微(分数:1.00)A.B.C.D. √E.解析:7.可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B.动极镇之以静∙C.阴在内,阳之守也∙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分数:1.00)A.B. √C.D.E.解析:8.组方体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药原则的方剂是∙A.凉膈散∙B.银翘散∙C.败毒散∙D.定喘汤∙E.普济消毒饮(分数:1.00)A.B. √C.D.E.解析:9.治疗风热、痰热咳嗽,应首选的药物是∙A.半夏∙B.浙贝母∙C.瓜蒌∙D.旋覆花∙E.海藻(分数:1.00)A.B. √C.D.E.解析:10.治疗脾虚证,兼见心悸、失眠者,应首选的药物是∙A.泽泻∙B.茯苓∙C.猪苓∙D.车前子∙E.薏苡仁(分数:1.00)A.B. √C.D.E.解析: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分数:1.00)A. √B.C.D.E.解析:12.与衄血、咽喉红肿疼痛关系最密切的邪气是∙A.风∙B.寒∙C.燥∙D.暑∙E.火(分数:1.00)A.B.C.D.E. √解析:13.治疗肝火犯胃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痛泻要方∙B.逍遥散∙C.小柴胡汤∙D.龙胆泻肝汤∙E.左金丸(分数:1.00)A.B.C.D.E. √解析:14.朱砂与磁石的共同功效是∙A.潜阳安神∙B.养心安神∙C.镇惊安神∙D.安神解毒∙E.平肝熄风(分数:1.00)A.B.C. √D.E.解析:15.以下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C.团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D.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分数:1.00)A.B. √C.D.E.解析:16.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是∙A.命门∙B.气街∙C.膻中∙D.息道∙E.丹田(分数:1.00)A.B.C. √D.E.解析:二、(总题数:17,分数:34.00)∙A.膀胱经∙B.胆经∙C.三焦经∙D.心经∙E.肺经(分数:2.00)(1).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小肠经向下流注的经脉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心包经向下流注的经脉是(分数:1.00)A.B.C. √D.E.解析:∙A.辛∙B.苦∙C.甘∙D.淡∙E.酸(分数:2.00)(1).按照药性理论,具有收敛固涩功效的药味是(分数:1.00)A.B.C.D.E. √解析:(2).按照药性理论,具有渗湿利水功效的药味是(分数:1.00)A.B.C.D. √E.解析:∙A.湿热黄疸∙B.热结便秘∙C.目赤肿痛∙D.惊风抽搐∙E.风热感冒(分数:2.00)(1).白花蛇舌草治疗的病证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赤芍治疗的病证是(分数:1.00)A.B.C. √D.E.解析:∙A.包煎∙B.先煎∙C.另煎∙D.烊化∙E.后下(分数:2.00)(1).鳖甲入煎剂的用法是(分数:1.00)A.B. √C.D.E.解析:(2).人参入煎剂的用法是(分数:1.00)A.B.C. √D.E.解析:∙A.脉∙B.皮∙C.肌肉∙D.骨∙E.筋(分数:2.00)(1).肺在体是(分数:1.00)A.B. √C.D.E.解析:(2).肾在体是(分数:1.00)A.B.C.D. √E.解析:∙A.虫积腹痛∙B.虚阳上浮∙C.亡阳证∙D.寒饮咳喘∙E.厥阴头痛(分数:2.00)(1).花椒善治的病证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肉桂善治的病证是(分数:1.00)A.B. √C.D.E.解析:∙A.心、肺∙B.肺、脾∙C.心、肾∙D.肝、肾∙E.心、肝(分数:2.00)(1).精血同源的两脏是(分数:1.00)A.B.C.D. √E.解析:(2).水火既济的两脏是(分数:1.00)A.B.C. √D.E.解析:∙A.大黄、黄连∙B.黄芩、黄连∙C.黄芩、栀子∙D.黄连、栀子∙E.黄连、黄柏(分数:2.00)(1).龙胆泻肝汤的臣药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白头翁汤的臣药是(分数:1.00)A.B.C.D.E. √解析:∙A.气滞∙B.气逆∙D.气闭∙E.气脱(分数:2.00)(1).气的上升太过所形成的病机是(分数:1.00)A.B. √C.D.E.解析:(2).气的上升不及所形成的病机是(分数:1.00)A.B.C. √D.E.解析:∙A.温病∙B.伤寒热病∙C.内伤病∙D.妇科病∙E.儿科病(分数:2.00)(1).三焦传变常见的病证范围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卫气营血传变常见的病证范围是(分数:1.00)A. √B.C.D.E.解析:∙A.孤府∙B.玄府∙C.精明之府∙E.血之府(分数:2.00)(1).三焦的别称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汗孔的别称是(分数:1.00)A.B. √C.D.E.解析:∙A.枳实、干姜∙B.枳实、杏仁∙C.枳实、陈皮∙D.枳实、黄柏∙E.枳实、大黄(分数:2.00)(1).上述各项,属温胆汤组成药物的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上述各项,属枳实导滞丸组成药物的是(分数:1.00)A.B.C.D.E. √解析:∙A.山药、菟丝子、阿胶∙B.山药、山茱萸、阿胶∙C.熟地黄、当归、龟板胶∙D.杜仲、菟丝子、鹿角胶∙E.川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分数:2.00)(1).上述各项,属左归丸组成药物的是(分数:1.00)A.B.C.D.E. √解析:(2).上述各项,属右归丸组成药物的是(分数:1.00)A.B.C.D. √E.解析:∙A.肺热咳嗽∙B.肝胆湿热∙C.肠燥便秘∙D.心经热盛∙E.热淋涩痛(分数:2.00)(1).石膏与知母均善治的病证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生地黄与知母均善治的病证是(分数:1.00)A.B.C. √D.E.解析:∙A.牙龈肿痛∙B.皮肤发斑∙C.下肢水肿∙D.各种出血∙E.高热面赤(分数:2.00)(1).暑邪致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分数:1.00)A.B.C.D.E. √解析:(2).湿邪致病可以出现的症状是(分数:1.00)A.B.C. √D.E.解析:∙A.白芥子∙B.杏仁∙C.半夏∙D.桔梗∙E.竹茹(分数:2.00)(1).治疗胃寒呕吐,应首选的药物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治疗咽痛失音,应首选的药物是(分数:1.00)A.B.C.D. √E.解析:∙A.大承气汤∙B.麻子仁丸∙C.小陷胸汤∙D.小柴胡汤∙E.大柴胡汤(分数:2.00)(1).主治阳明腑实证的方剂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的方剂是(分数:1.00)A.B.C.D.E. √解析:。

中医内科学目录整理

中医内科学目录整理

中医内科学目录整理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第二章: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1 中医内科学概述2.1.1 定义与特点2.1.2 发展历程2.2 中医内科学理论2.2.1 中医基本理论2.2.2 内科学理论2.3 中医内科学分类2.3.1 按疾病分类2.3.2 按脏腑分类2.3.3 按病因病机分类第三章:中医内科疾病及诊疗方法3.1 呼吸系统疾病3.1.1 慢性支气管炎 3.1.2 肺结核3.1.3 哮喘3.1.4 肺癌3.2 心血管系统疾病 3.2.1 冠心病3.2.2 高血压3.2.3 心力衰竭3.2.4 心律失常3.3 消化系统疾病3.3.1 胃炎3.3.2 胃溃疡3.3.3 脂肪肝3.3.4 胆囊炎3.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4.1 尿路感染3.4.2 肾结石3.4.3 前列腺炎3.5 免疫系统疾病3.5.1 系统性红斑狼疮3.5.2 风湿性关节炎3.5.3 白血病3.5.4 HIV感染第四章: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方法 4.1 中药治疗方法4.1.1 中草药治疗4.1.2 中药配方治疗4.2 针灸治疗方法4.2.1 针刺疗法4.2.2 艾灸疗法4.3 推拿按摩治疗方法4.4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4.4.1 八纲辨证4.4.2 气血津液辨证4.4.3 脏腑辨证4.4.4 经络辨证第五章:中医内科学的应用与发展5.1 中医内科临床实践5.1.1 临床诊疗流程5.1.2 病例分析与诊断5.2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进展5.2.1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5.2.2 中医内科学新技术与新方法5.3 中医内科学的争议与前景5.3.1 中西医结合的争议5.3.2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前景结论参考文献请注意,以上仅为中医内科学目录整理的笼统示例,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研究要求进行编写。

对于每个小节,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关子主题,以确保整体内容的精确准确且完整连贯。

同时,在撰写全文时请注意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以提高阅读体验。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中医理论和方法在诊断、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的应用。

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3. 中医内科疾病诊治:包括常见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4. 方剂药物学:包括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知识。

5.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中医养生理论、饮食调养、运动保健、情志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6. 临床实操:包括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和治疗方案设计,对常用中药的辨别、配伍、煎煮等实际操作。

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多种形式,以测试考生对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通过考试,考生可以获得相应的中医内科学相关证书或资质,以证明其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各科中的大科。

过去有“大小方脉十三科”之称,大方脉就是指中医内科。

内科范畴包括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与《温病学》所论述的内容。

内伤病最早的专著为《金匮要略》。

现在我们要学习的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以中西结合形式编写,分上编(以证候为主的传统病证)和下编(以西医病名中医辨证的编写方法)。

传统的《中医内科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

(一)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内容总论分别阐述气血、风寒燥火、湿痰饮、六经、卫气营血及各脏腑的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以及内科治疗原则和方法。

各论分别介绍中医内科病证。

每一病证有概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语、文献摘录等【总论】1.气血病机病证。

分气血回病与气、血自病两类。

(1)气血同病:气之于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的作用;血之于气,有濡养,运载的作用。

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相互依存、资生、消长的关系,所以气虚则血少,气寒则血凝,气衰则血涩,气虚则血溢;血虚则气弱,血脱则气脱。

气血同病的病机病证主要分虚实两端虚证①气血亏虚:多因久病不愈,气血两亏,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衰。

治宜双补气血,用八珍汤类。

②气不摄血:气虚不能摄血,离经而外溢,或气虚下陷,血从下出。

治宜补气摄血,用当归补血汤类。

③气随血脱:出血太多,气无以依附,故气随之而脱,治宜补气固脱。

用参附汤或独参汤类。

实证气滞血瘀。

多因肝郁气滞,或心气不足而致气滞血瘀。

治宜理气活血,用血府逐瘀汤类。

(2)气血自病。

气既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又为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有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还有元气、宗气、卫气、营气之分,其根于肾,来源于肺、脾,疏泄于肝,帅血贯脉于心。

气化作用的意义:一为精气之间的相互化生,二为脏腑的功能活动,如膀胱之气化作用。

升降出入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气的病变可分虚实两端。

虚证①气虚:久病体弱,元气不足或脏腑衰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总分:4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B}}(总题数:30,分数:30.00)1.胀满疼痛,瘀斑及积聚癥瘕等病证的发生,多是由于∙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气虚痰郁∙ D.气虚湿滞∙ E.气虚食积(分数:1.00)A. √B.C.D.E.解析:2.具有发散风热作用的药物,其性味大多为∙ A.甘温∙ B.辛温∙ C.甘寒∙ D.苦寒∙ E.辛凉(分数:1.00)A.B.C.D.E. √解析:3.“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句中“撰”的词义是∙ A.通“选”∙ B.撰写∙ C.叙述∙ D.介绍∙ E.研究(分数:1.00)A. √B.C.D.E.解析:4.《难经经释》说:“所胜,我克也。

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传变(分数:1.00)A.B.C.D. √E.解析:5.既治风湿热痹,又治湿热黄疸的药物是∙ A.茵陈∙ B.垂盆草∙ C.白鲜皮∙ D.防己∙ E.丹参(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祛风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湿热痹痛,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6.四神丸的组成是∙ A.吴茱萸、骨碎补、肉豆蔻、五味子∙ B.肉豆蔻、五倍子、补骨脂、吴茱萸∙ C.补骨脂、白豆蔻、吴茱萸、五味子∙ D.肉豆蔻、补骨脂、五昧子、山茱萸∙ E.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补骨脂(分数:1.00)A.B.C.D.E. √解析:7.干姜与生姜同用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生化汤∙ E.逍遥散(分数:1.00)A.B. √C.D.E.解析:8.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D.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因为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输送血液以养全身,也为心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所以心血能养心神。

只有心气血充盈,才能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若心气血不足,则心神不宁、失眠、健忘、精神萎靡等。

9.治疗小儿蛔虫病,应首选的药物是∙ A.槟榔∙ B.苦楝皮∙ C.使君子∙ D.雷丸∙ E.鹤草芽(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使君子有驱虫消积的作用,善于驱蛔虫与蛲虫。

10.具有疏肝理气,和中化痰功效的药物是∙ A.乌药∙ B.青皮∙ C.枳壳∙ D.佛手∙ E.沉香(分数:1.00)A.B.C.D. √E.解析:11.《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辛”,可致∙ A.脉凝泣而变色∙ B.皮槁而毛拔∙ C.筋急而爪枯∙ D.肉胝皱而唇揭∙ E.骨痛而发落(分数:1.00)A.B.C. √D.E.解析:12.在磺胺类药物中首选磺胺嘧啶(SD)治疗流脑的原因是∙ A.SD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最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B.SD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最低,易透过血脑屏障∙ C.SD的乙酰化率最低,尿中溶解度低,毒性小∙ D.SD的乙酰化率最高,尿中溶解度低,毒性小∙ E.SD口服吸收最快,发挥作用快(分数:1.00)A.B. √C.D.E.解析:13.化痰止咳平喘药不宜用于∙ A.脾不化湿、咳嗽∙ B.麻疹初起、咳嗽∙ C.肺热壅盛、咳嗽∙ D.肺虚久咳、痰少∙ E.外感风热、咳嗽(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温性或有收敛功效的止咳药为麻疹所忌,以免恋邪,影响麻疹透发。

14.温热类温病的主要辨证方法是∙ A.六经辨证∙ B.气血津液辨证∙ C.卫气营血辨证∙ D.三焦辨证∙ E.脏腑经络辨证(分数:1.00)A.B.C. √D.E.解析:15.属“回光返照”的是∙ A.两颧潮红娇嫩∙ B.突然颧赤如妆∙ C.神志昏迷∙ D.撮空理线∙ E.言语失伦(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回光返照是病人垂危阶段出现的一种貌似有神的现象。

表现为精神衰颓,神识模糊,声低气弱,突然精神转佳,两颊色红如妆,语声清亮,喋喋多言,食欲倍增。

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预后不良,即所谓“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16.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条经脉在体内联系作用的是∙ A.经别∙ B.经筋∙ C.脉络∙ D.浮络∙ E.孙络(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十二经别的作用,主要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两条经脉在体内联系,还由于它能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17.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是∙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E.清气(分数:1.00)A. √B.C.D.E.解析:18.既能治疗各种出血证,又能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的药物是∙ A.白及∙ B.仙鹤草∙ C.槐花∙ D.白茅根∙ E.三七(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作用。

19.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见症是∙ A.心烦∙ B.舌淡∙ C.脉细数∙ D.盗汗∙ E.失眠(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血属阴,心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心悸;心神得不到阴血濡养,致心神不宁,而现失眠多梦。

20.治疗心肾不交之虚烦不眠,应选用的药物是∙ A.乌梅∙ B.肉豆蔻∙ C.莲子∙ D.桑螵蛸∙ E.海螵蛸(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莲子能养心神、益肾气、交通心肾。

21.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主要取决于∙ A.肝主疏泄的功能∙ B.胆贮藏胆汁的功能∙ C.胃主腐熟的功能∙ D.脾主运化的功能∙ E.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胆与肝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

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也是肝主疏泄的一个方面。

22.下列哪项增加心脏的压力负荷∙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严重贫血∙ C.主动脉瓣狭窄∙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数:1.00)A.B.C. √D.E.解析:23.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A.脉浮∙ B.恶寒发热∙ C.头身痛∙ D.舌苔薄白∙ E.鼻塞流涕(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表证一般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初起阶段,往往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恶寒(或恶风)为主,头身疼痛,鼻塞,咽喉痒痛或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4.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肺的呼吸∙ B.肝的疏泄∙ C.三焦的气化∙ D.脾胃的运化∙ E.肾的纳气(分数:1.00)A.B.C.D. √E.解析:25.“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句中“绝”的词义是∙ A.断∙ B.穷尽∙ C.损伤∙ D.极端∙ E.一定地(分数:1.00)A.B.C. √D.E.解析:26.不属于下焦的脏器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肾∙ E.膀胱(分数:1.00)A.B. √C.D.E.解析:27.治疗癫痫小发作应首选∙ 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钠∙ C.安定∙ D.乙琥胺∙ E.抗痫灵(分数:1.00)A.B.C.D. √E.解析:28.既可治疗风湿痹证,又可治疗水肿的药物是∙ A.独活∙ B.五加皮∙ C.桑寄生∙ D.威灵仙∙ E.秦艽(分数:1.00)A.B. √C.D.E.解析:29.宗气积聚的部位是∙ A.息道∙ B.喉咙∙ C.胸中∙ D.气街∙ E.脐下(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宗气聚集于胸中,灌注心肺之脉;上出喉,下蓄于丹田:经气街注入足阳明经而下行至足。

30.“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阴阳同治(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二、{{B}}{{/B}}(总题数:10,分数:17.00)∙ A.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 B.左心室大部∙ C.左室侧壁、膈面、左房、房室结∙ D.右心室大部∙ E.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右心室(分数:2.00)(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后,梗死部位在(分数:1.00)A. √B.C.D.E.解析:(2).右冠状动脉阻塞后,梗死部位在(分数:1.00)A.B.C.D.E. √解析:∙ A.中间∙ B.病愈∙ C.悄悄地∙ D.一会儿∙ E.间隔(分数:1.00)(1).“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句中的“间”的词义是(分数:0.50)B.C. √D.E.解析:(2).“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句中的“间”的词义是(分数:0.50)A.B. √C.D.E.解析:∙ A.阿托品∙ B.异丙肾上腺素∙ C.新斯的明∙ D.多巴胺∙ E.酚妥拉明(分数:2.00)(1).治疗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可选用(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新斯的明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及膀胱逼尿肌,促进排气和排尿。

(2).治疗肢端血管痉挛性疾病可选用(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大剂量阿托品可使血管扩张,特别是对处于痉挛状态的微血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分数:2.00)(1).调摄精神属于(分数:1.00)A.B. √D.E.解析:[解析]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

增强体质要注意调摄精神、调理饮食起居、锻炼身体、适应自然规律以及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2).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不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病,都有不同的传变途径及发展规律。

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的“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也是对既病防变法则的应用和发挥。

∙ A.白术∙ B.太子参∙ C.扁豆∙ D.甘草∙ E.大枣(分数:2.00)(1).治疗气虚自汗,应选用的药物是(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太子参可补气生津,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2).治疗咳嗽气喘,应选用的药物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甘草既能去痰止咳,又能益气生津,且性平而药力和缓,治疗咳嗽证,无论寒热虚实及有痰无痰,均可随证配伍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