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实验题汇总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理想实验法”或“控制变量法”),作出如图所示的1am图像,由图可知,a与m成_____(填“正比”或“反比”)。
2.如图甲所示,点光源位于S,右侧为竖直放置屏幕的横截面,P点位于S与屏幕之间中点,且SP连线垂直于屏幕。
让一个小球从P点静止释放,光照射小球在屏幕上形成影子,影子在屏幕上的移动情况被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拍摄下来。
图乙为拍摄到影子下落过程中的部分图像,已知该数码相机每秒拍摄10次,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影子运动至位置C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此时小球的速度为____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影子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可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3.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关于本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本实验应用比值定义法B.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越大,实验误差越小C.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用细线跟小车连在一起D.本实验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的a-F图线如图所示,发现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B.平衡摩擦力过度,且小车质量较大C.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且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较大D.平衡摩擦力过度,且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较大(3)如图为某次实验所得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为0.02s,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图中可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小明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甲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1)小明使用的是6V的学生交流电源,则所需选取的打点计时器如图_______(填“乙”或“丙”);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_______,图中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2)根据纸带可判定物体做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3)由图甲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并填入下面表格中:距离测量值/cms1 1.20s2s312.00(4)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表达式为v2= (用字母T、s1、s2、s3表示,不一定全用上),代入数据得 m/s;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丁所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起点0的距离),则图像的斜率表示.5.如图甲所示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拉橡皮筋的细绳适当长些D.橡皮筋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2)某同学已画出某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示意图及两个拉力的合力F,如图乙所示,这个合力F是力F1和F2合力的________(填“理论值”或“实际值”),如果用“”作为标度,则该同学量出的F的值为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6.如图甲所示,一与电脑连接的拉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墙壁上,通过细绳拉住一放在长木板上的小铁块,细绳水平伸直,初始时拉力传感器示数为零。
高一物理必修1实验题

如右图10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
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 B. 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打点 C. 需使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D. 测出纸带上两点迹间的距离,可知重物相应的下落高度E .可以通过纸带上打下的点迹数来获得某两点距离对应的时间16.(6分)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中,某同学做此实验时,橡皮条固定在A 点,用两只弹簧秤拉细绳套,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了O 点,如图11所示。
此时,一只弹簧秤的读数为N F 0.51=,方向沿OP 方向,另一只弹簧秤的读数为N F 0.62=,方向沿OQ 方向。
当用一只弹簧秤拉细绳套,仍将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了O 点时,弹簧秤的读数为N F 8.8='。
请你在答卷上按实验要求作出所有必须的力的图示。
通过研究21.F F 与F '关系,我们发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两分力与合力满足 。
17.(9分)在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2./-s m a2.04 2.663.23 3.98 /m kg 2.00 1.50 1.25 1.00 11/kg m- 0.500.670.801.00(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在图12中所给坐标纸上画出a m -图像和1a m-图像;(2)对比分析a m -图象和1a m-图象可知,当F 一定时,a 与m 成 比。
(3)由1a m-图象可知,F = N(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DE (3分);16.评分标准:画图4分,平行四边形定则 (2分)17. (1)(每图2分,共4分)(2)反; (2分) (3)4N ; (3分)m /kg1.00a / m ·s -2 1.002.004.00 2.00 3.00 0m1/kg -1 a / m ·s -21.00 3.002.00 4.00。
《高一物理必修1》实验专题测试题

《高一物理必修1》实验专题测试题山东省沂源一中(256100)任会常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图1所示的三个力学实验中体现出的物理思想方法依次是()(a)(b)(c)图1A.放大法、极限法、控制变量法B.控制变量法、放大法、等效替代法C.放大法、放大法、等效替代法D.极限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2中的()图23.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算出各计数点小车的瞬时速度如下表:为了算出小车的加速度,最好的方法是( )A .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t v a ∆∆=算出加速度B .依次算出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象,由图象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用公式t v a ∆∆=算出加速度D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象,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αtan =a 算出加速度4.如图3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两弹簧秤现在的夹角为90º,使b 弹簧秤从图示位置开始沿箭头方向缓慢转动,在这过程中,保持O 点的位置和a 弹簧秤的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a 、b 两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 .a 示数减小,b 示数增大B .a 示数增大,b 示数减小C .a 示数减小,b 示数先增大后减小D .a 示数减小,b 示数先减小后增大5.图4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只调节m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D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6.在“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时:某同学用一辆电动玩具汽车拖运另一辆无动力的玩具汽车,在两车挂接处装上传感器探头,并把它们的挂钩连在一起.当电动玩具汽车通电后拉着另一辆车向前运动时,可以在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相互作用图4图3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所示.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时刻相等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7.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时,拉力间的角度要小一些B .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要尽量与木板平行C .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小D .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8.如图6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经过处理后的纸带,图中O 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A 为所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O 点到A 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可直接算出( )A .从O 点到F 点运动的时间B .从A 点到F 点运动的平均速度vC .C 点时的瞬时速度v cD .G 点时的瞬时速度v G图6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2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现在需要测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备有如下器材:两个相同的物块A、B,两个带有固定装置的光滑小滑轮,卡子若干,一把镊子,一个黑板擦,几条长轻质细线,两个小盘.小丁和晓平两个同学配合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两小滑轮固定在木板的左端,把两个物块A和B(平行木板左边缘、AB距离较近)放到木板的右端,用细线把物块和小盘通过小滑轮连接,通过调整小滑轮的高度使木板上方的细线水平,在物块A和B右端固定好长细线;晓平同学用黑板擦按住两个物块A、B,小丁同学在两个小盘里放上不同个数的砝码,然后晓平同学抬起黑板擦,两个物块同时运动起来,当运动较快的物块接近木板左端时按下黑板擦,两个物块同时停下来.(1)为完成此实验,还需要如下器材中的;A.秒表 B.刻度尺 C.弹簧测力计 D.天平(2)晓平和小丁同学共同测量出A和B在木板上的位移,分别记作x A和x B,物块的质量为m,物块A和对应小盘里钩码、小盘总质量的和为2m,物块B和对应小盘里钩码、小盘的总质量的和为3m,根据这些量能否求出物块和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填“能”或“否”),若不能,写出还须测量的物理量,若能,请你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3)若细线与木板上表面平行,而木板左端比右端略低,则测量的动摩擦因数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不变”).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一条理想纸带,取5个计时点为一个记数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烂,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_____.(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2m s .(3)打1点时的瞬时速度_______m s.3.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A 为小车,质量为m 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B ,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p 的质量为m 2, C 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 的质量,读出测力计不同读数F ,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试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探究小组在物理实验室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实验室现有的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一张,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一条,图钉(若干个)。
⑴除了现有的,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⑵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①如图甲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②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口吃及;③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记下此时细绳的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 N;④如图丁所示,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
F3DF力的图示。
探究小组的紫珠和黑柱同学都猜想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符合“平行四边形”的规律。
如何检验猜想呢?紫珠同学提出用虚线把拉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吃的箭头端连接,看看所围成的形状是不是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黑柱同学则认为应该以FJg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看看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不是几乎与F重合。
关于这两种检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
A.只有紫珠同学的方案合理B.只有黑柱同学的方案合理C.两个方案都合理2.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经过实验得到下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请作出表示小车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1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①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1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2所示的方格M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是.②某同学在探究a 与F 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 图 线如图3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③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 法.4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 时,振针每隔 秒打一个点,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4.0×10﹣3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1.0×10﹣3s,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4.20mm.(1)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_m/s,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下列两个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2.(1)在DIS实验中,通过测量遮光板的宽度以及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的时间,可以求得速度,该速度本质上是____(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
若运动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而遮光板的宽度不同,在下表中的四个速度中,哪个更接近于物体通过光电门瞬间的速度?____(填“①”“②”“③”或“④”)。
(2)“用DIS 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得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a )所示。
小车在AB 区域内的运动可视为___运动,此区域内小车的加速度a =__m/s 2。
(3)如图(b )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 的遮光板A 、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
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遮光板A 、B 先后经过的时间Δt 1和Δt 2,则小车加速度a =_____。
3.电火花打点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_____V ,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它每隔_____s 打一次点.如图是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条实验纸带,A 、B 、C 、D 、E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由于C 点不够清晰,只量得三个数据如图,则此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m/s 2,C 点的速度v C 的大小等于_____m/s .4.重物带动纸带自由下落,测本地重力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_2

第19周物理测试(实验专练)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
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如图(单位:cm)(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仪器,目前实验室使用的计时器有和,前者接的电源电压为,后者为,都是电源,若频率为50Hz,则它每隔s打下一个点。
(2)通过纸带可计算得到物体的加速度a= m/s2。
(3)纸带上的B点和E点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B= m/s,V E=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 V B V E先用公式表示,再写数值)2、下表是这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弹力(F/N)0.5 1.0 1.5 2.0 2.5/cm)15 15 15 15 15 弹簧原来长度(L弹簧后来长度(L/cm)16.2 17.3 18.5 19.6 20.8弹簧伸长量(x/cm) 1.2①算出每一次弹簧伸长量,并将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格内②在图11的坐标上作出F-x图线③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x用cm作单位):④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3、在“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中:(1)某同学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使白纸固定,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如图8所示。
(1)下列关于此时应记录的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需记录下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1与F 2;B .只需记录下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1与F 2及对应的两拉力的方向;C .需记录下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1与F 2、对应的两拉力的方向以及结点对应的位置O 。
(2)接着该同学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来拉橡皮条,关于此时的操作及应记录的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拉橡皮条时必须使结点与位置O 重合 B .拉橡皮条时不必使结点与位置O 重合C .此时必须记录拉力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D .只需记录下拉力的方向而不必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3)此后为了探究F 1、F 2与F ′的关系,应作出F 1、F 2与F ′的( )A .力的示意图B .力的图示F 1图8第19周物理测试(答案)1、(1)计时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220V 6V 交流 0.02 (2)22321654/2)3()()(s m T s s s s s s a =++-++=(3)s m T S S V B /5.0232=+=s m TS S V E /1.1265=+= 2、(1)2.3 3.5 4.6 5.8 (2) (3)k ≈4.2N/cm (4)F=4.2x3、(1)C (2)AC (3)B第19周物理测试(答案)1、(1)计时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220V 6V 交流 0.02(4)22321654/2)3()()(s m T s s s s s s a =++-++= (5)s m T S S V B /5.0232=+=s m TS S V E /1.1265=+= 3、(1)2.3 3.5 4.6 5.8 (2) (3)k ≈4.2N/cm (4)F=4.2x3、(1)C (2)AC (3)B。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沿水平面运动的小车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关系。
在滑轮上挂上沙桶,使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加速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由打出的纸带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重复多次上述实验步骤,得到多组F、a值,不计滑轮的摩擦。
(1)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为选取的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_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下表为某同学做本实验所获得的F和a的多组数据①在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 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小车的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写出小车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式为a=___m/s2。
2.(1)电磁打点计时器接“6V 50Hz”电源,它的打点周期是_____s;现在用它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打点的纸带测出物体的加速度,但实验时电路中交流电的频率高度50Hz,而在实验过程中仍按频率等于50Hz进行计算,则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如图所示是将电源频率调为50Hz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图中A、B、C、D、E、F点是按时间顺序先后打出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三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处A 与B、E与F之间距离分别为2.40cm和0.84cm,那么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2m 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_______(填“增大”、“增小”或“不变”).3.某实验小组做“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的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结点达到纸面上某一位置,记为O1;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结点仍拉到位置O1,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的大小和方向;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做出拉力F1、F2、F3;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F1和F2的合力F;⑥比较F1和F的一致程度;(1)本次实验需要用到带细绳套的橡皮筋,图中最合适的是______;(2)某次用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弹簧秤示数为______N;(3)改变F1和F2,重复步骤①至⑥进行第二次实验,记下结点位置O2,位置O2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与位置O1相同;(4)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两绳夹角小于90°,一个弹簧测力计示数接近量程,另一个超过量程的一半,请说明这样的操作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5)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两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的关系正确的有______;A.F1=4N B.F=12N C.θ1=45° D.θ1<θ24.某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电源频率为50Hz)(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_V,打点周期是___________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1实验题汇总练习
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图甲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s2=1.90 cm,s3=
2.38 cm,s4=2.88 cm,s5=
3.39 cm,s6=3.87 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cm/s,v2=________cm/s,v3=________cm/s,v4=________cm/s,v5=________cm/s.
(2)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cm/s2.
2.如图2-4-6(a)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图2-4-6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4-6(b)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长度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自,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0;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
代表符号L自L0L1L2L3L4L5L6
数值(cm)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
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
分度为______。
③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
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
(填“L自或L0”)。
④由图可知弹簧和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
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g(结
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一端系上带有绳套
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
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填字
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5.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
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
端拴上两细绳套,如图实-2-6所示,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
住细绳套,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之伸长,到达某一位置O时需
记下__________、________,描下________,再用一个弹簧测
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位置________,再
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
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
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
A 、
B 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 ,将第三条橡皮
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如图2-5-6所示.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 .测量细绳的长度
b .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 .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 .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 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 ___ __ __.
7.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 与物体所受外力F 、物体质量M 间的关系时,采用如下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 表示.
(1)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
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某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 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
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 .用天平测出m 以及小车质量M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 =mg M
求出 (3)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 一定,探究加速度a 与所受外力F
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 -F 关系图象分别如图1和图2所
示,其原因分别是:
图2-5-6
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合力的关系”的实验中,
(1)实验中,所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2)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调节导轨的倾角,使小车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使小车的总质量钩码和桶的总质量。
(填“远大于”、或“远小于”)
(4)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把导轨一端垫得过低,使得倾角偏小,他所得的a-F关系可用哪根图线表示(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小车的拉力)( )
(5)在小车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为了直观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该作出加速度与的图象。
(6)得到一条小车运动的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两相邻计数点的位移S3=7.33cm,S4=8.95cm, 则A点瞬时速度的大小是m/s, 加速度的大小是m/s2.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