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合集下载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范本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范本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范本紧急情况:指发生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不可预见的情况,对人身安全、公共安全、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或危害的紧急情况。

应急管理:指利用科学、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恢复工作的综合性管理活动。

应急救援: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展开的救援行动,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应急预警:指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态势和危险程度进行预测、监测、预警和预测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警报和预警信息,以引发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指应急管理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行动,包括发布警报、组织应急救援、调动资源、展开灾情评估、信息发布等。

应急调度:指根据突发事件的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有序调配和调度,确保其在应急现场的合理利用和高效运行,以支持应急救援工作。

灾害评估: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灾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农田受损、交通中断、环境破坏等方面,为灾后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风险管控: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减灾和应对措施,降低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灾后恢复与重建:指灾害发生后,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秩序的过程,包括道路修复、房屋重建、农田恢复、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工作。

灾害应急演练:指定期定时开展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通过组织实施各种紧急场景,检验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应急措施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事故、灾害发生的自然条件、人为活动或物质,如化工厂、石油库、众多人员聚集场所等。

危险性评估:指对危险源的特性和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对人民群众和财产造成的威胁和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预警信号:指应急管理部门在发生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后,根据相关规定发布的一系列颜色、声音、文字等形式的警报和警示信号,用于向民众传递应急信息和指导行动。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及其可能引发的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通过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评估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促进突发事件的预防、减轻、救援、恢复和重建,以及社会安全和稳定的管理工作。

下面我将解释一些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名词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应急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1. 突发事件:指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可预见、无法预防、迅速发生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事件。

例如地震、火灾、洪水等。

2. 灾害:指突发事件所引发的严重破坏,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恶化的状态。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灾害。

3. 预防: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预先发现、评估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潜在风险,以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例如加强监测预警、制定预案、加强公众教育等。

4. 应急减灾: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和行动,以减轻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危害。

包括紧急救援、疏散转移、医疗救治、物资调配等。

5. 制度建设:指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制度和机制,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包括应急管理部门的设置、职责分工、人员培训、预案制定等。

6. 应急管理体系:指由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合作机制。

包括应急管理部门、专家团队、救援队伍、志愿者组织等的协同作战和合作配合。

7. 应急预案: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指挥调度、资源调配和救援行动提供指导和依据的一系列文件和措施。

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单位应急预案等。

8. 综合指挥: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统一指挥机构和指挥系统,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协调和指挥。

包括综合指挥部、指挥中心、指挥岗位等。

9. 专家咨询:指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依托相关专家和学术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的咨询服务。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应急管理基本概念(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2.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3. 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

任何企业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预防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准备的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主要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预案编制、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响应的目的,是通过发挥预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避难所和医疗服务等紧急事务功能,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到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响应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情况分析、预案实施、展开救援行动、进行事态控制。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继续努力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要求立即开展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长期恢复工作包括厂区重建和社区的再发展以及实施安全减灾计划。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1. 应急管理:指在发生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通过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应对和处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种管理体系和方法。

2. 突发事件: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发生或隐伏的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

3. 应急响应: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机构根据预案和程序,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开展救援和处置活动。

4. 应急预案: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系列工作程序、组织机构、资源配置和应急措施等的计划文件。

5. 应急演练:指定期组织开展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训练活动,通过模拟突发事件的情景,检验和提高应急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处置能力。

6. 应急指挥中心:指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中,负责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各种应急工作的指挥机构。

7. 信息通报: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和群众通报事件情况、应急预警和处置措施等信息。

8. 事故调查:指对事故原因、责任和损失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工作,为事故处理和防范提供依据。

9. 应急资源: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救援和处置工作提供支持的人力、物资、设备和技术等资源。

10. 应急通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保障应急指挥、通报、联络和信息传递的通信系统和设备。

应急管理术语

应急管理术语

应急管理术语以下是一些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常用术语的大全:1.灾害管理:通过预防、减轻、应对和恢复等措施来管理灾害风险的全过程。

2.突发事件:在时间上突然发生、具有意外性和不可预测性的事件。

3.应急管理:组织和协调资源,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的综合管理措施。

4.风险评估:对潜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风险的特征、程度和影响范围。

5.应急响应:在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动员和协调资源,进行救援、救助、抢险等紧急行动。

6.灾后恢复:在灾害事件发生后,通过各种措施和活动,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

7.预警系统:监测、预测和预警灾害风险的系统,以提前发现和警示潜在的灾害威胁。

8.疏散:将人员、财产和重要设施从潜在威胁区域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9.应急演习:模拟真实场景,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响应行动的实践训练。

10.恐慌传播: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因缺乏准确信息和指导而产生恐慌、焦虑和错觉,进而导致不理性和冲动的行为。

11.危机管理:针对突发事件及其潜在影响的计划、决策和控制过程。

12.应急通信:在灾害发生时传递关键信息、指导行动和协调救援的通信系统和技术。

13.应急物资:用于应急响应和救援的物品、设备和资源,如医疗用品、食品、饮水、照明设备等。

14.应急计划:组织和协调应对紧急情况的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和程序。

15.社区参与:鼓励和促进社区成员参与应急管理决策和实施过程。

16.基础设施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以确保其在突发事件中的稳定运行。

17.共享信息:在紧急情况下,各相关单位和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和共享。

18.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的灾害或紧急情况,制定的具体应急响应方案和措施。

19.应急管理体系:指导和标准化应急管理活动的体系化结构和方法。

20.多层面合作: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各级政府、机构、社区和公众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其他严重危害,影响、威胁局部区域或者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应对的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型。

紧急状态:是指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采取常规措施无法有效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宣布在特定地域甚至全国采取临时性非常规措施、先例紧急立法权的一种严重危机状态。

应急状态:是指为应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某个地区或者全国范围内,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在一段时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所呈现的状态。

次生、衍生事件:是指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其他事件。

耦合事件:是指在同地区、同一时段内发生的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

总体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为发挥某项重要功能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专项预案通常作为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专项预案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操作程序):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法规。
(四 )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找出问题与不足.
(五 )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六)初始评估的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决策基础.
一 二
七 应急预案的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 就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 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 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副手类型、级别。 (四)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五)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具体明确
一 六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一)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
系、重要原材料、主要产品、话题等内容,以及 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 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说明。 (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法规;相关技术标准;相关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 例分析;国内外同行业应急救援成败案例;国内外同行业 应急救援经验与成果;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流程等 相关资料;本单位总体规划图纸、装置设计图纸等相关资 料.P一九0

(四)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源,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对危险 源进行辨识,是确定应急预防和应急救援对象的基础
为验证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涉及范围、风险水平以及检验应急预案 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等到而进行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 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二 0
(六)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现 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范文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范文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范文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合理调度和有效组织社会各方资源,迅速规范应对,减轻灾害损失,恢复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最终实现灾害防范、救援和恢复重建的一种管理活动。

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协同配合。

在应急管理中,有一些基本术语是必须掌握的,下面是关于应急管理基本术语的范文。

一、灾害类型1.自然灾害: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等。

2.社会灾害:指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

3.生态灾害:指由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灾害,如沙尘暴、水源污染等。

二、应急管理术语1.灾情评估:指对灾害事件的程度、范围、影响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为灾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2.应急响应:指在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资源、开展救援、保障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3.应急预案:指在事前制定的一套针对不同灾害类型的处置方案,包括组织、指挥、救援、撤离、救治等各方面的措施。

4.应急演练:指定期定时对应急预案进行模拟实施,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5.避难场所:指在灾害发生时,为了保护群众安全而设置的临时安全地点,通常包括教育机构、体育馆、公共建筑等。

6.紧急疏散:指在灾害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以保障人身安全。

7.灾后重建: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区域进行恢复建设、修复重建的工作,以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8.社会稳定:指在灾害发生后,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防止灾后次生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全。

9.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等危害性较大的化学品,需要特殊的管理和处置。

10.群众安置:指在灾害发生时,对受灾群众进行合理安置,提供食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

11.灾后救助: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群众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援助,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危机管理的名词解释

危机管理的名词解释

危机管理的名词解释危机管理是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或危机情况时,通过有序、系统的方法和措施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以减少或化解危机对组织或个人的损害。

下面是对危机管理中常用术语的解释。

1. 危机:指突发的紧急情况,可能对组织或个人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声誉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严重性的特点。

2. 预警:指危机发生之前能够觉察到相关预兆和迹象,通过预警系统和机制进行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和分析潜在危机风险。

3. 危机评估: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评估,了解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为后续危机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 应急响应:危机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进行紧急处理和应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损失。

5. 危机沟通: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向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和解释,同时倾听各方面的关切和声音,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公众信任。

6. 危机演练:通过模拟危机事件并展开实战演练,培养和提升组织内部人员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和技巧,并及时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

7. 后危机评估:在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对应急措施和沟通策略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危机管理的机制和方法。

8. 危机复苏:指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组织或个人恢复到正常状态和运营轨迹的过程,包括物质、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恢复。

9. 全面危机管理:综合运用预警、预防、响应、恢复等各个阶段的措施和方法,全面提升组织和个人的危机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危机的全面控制和治理。

10. 危机预案:指事先编制的针对特定危机事件的详细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旨在指导和规范危机发生时的应急工作。

总之,危机管理是一门以预测和应对危机事件为核心内容的管理学科,涉及到预警、评估、应急响应、沟通、演练、评估、复苏等多个环节和方面。

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和安全。

2023年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2023年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2023年应急管理基本术语1. 应急管理:是指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减灾、救援、恢复和重建等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2. 灾害事故:指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故,包括地震、洪涝、台风、火灾、矿山事故、交通事故等。

3. 突发公共事件:指由于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安全事件等引发的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

4. 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控制手段,预测、预报和预警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以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5. 减灾:是指通过信息发布、组织疏散、应急设施建设等措施,减少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社会秩序的危害程度。

6. 救援:是指在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组织和实施的紧急抢救、救助和保护行动。

7. 恢复:是指在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阶段结束后,通过重建和恢复正常运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以及社会功能。

8. 重建:是指在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对受损或破坏的设施、经济基础和社会功能进行重建和修复。

9. 事件评估:是指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现场情况、危害程度、救援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10. 应急预案:是指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制定的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防、减灾、救援、恢复和重建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措施。

11. 指挥部:是指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指挥组织,负责统一协调各部门和机构的行动。

12. 应急队伍:是指由应急机构、公共机构以及社会志愿者组成的一支专业应急队伍,负责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救援和恢复工作。

13. 抗震救灾:是指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组织救援人员和物资,进行抢救和救援工作。

14. 消防救援:是指在火灾和其他突发火灾事件发生后,采取抢救、灭火措施,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15. 事故应急:是指在生产、交通运输和化工等领域发生事故后,组织救援人员和设备,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其他严重危害,影响、威胁局部区域或者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应对的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型。

紧急状态:是指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采取常规措施无法有效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宣布在特定地域甚至全国采取临时性非常规措施、先例紧急立法权的一种严重危机状态。

应急状态:是指为应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某个地区或者全国范围内,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在一段时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所呈现的状态。

次生、衍生事件:是指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其他事件。

耦合事件:是指在同地区、同一时段内发生的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

总体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为发挥某项重要功能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专项预案通常作为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专项预案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操作程序):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

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1. 突发事件:指在正常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以意外方式引起的严重事故、灾难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2. 应急管理:是指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轻事故灾难,恢复和重建幸福生活,加强社会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和谐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服务保障和公共利益的一揽子管理措施和组织运行体系。

3.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事故或灾难发生的物质、工艺、设备、场所、人员等。

4. 事故: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突如其来的不幸事件,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安全和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威胁。

5. 灾害:指自然界或人类活动引发的严重破坏性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破坏的重大事件。

6. 预警:指根据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的迹象或预测,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手段,对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财产和地区进行及时的警示或提醒。

7. 预防:指通过专业的措施和方法,采取预先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或减轻其危害程度。

8. 应急响应: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紧急处置和灾后救援的工作。

9. 紧急状态:指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需要,提出临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采取特殊的社会秩序和安全保障措施的状态。

10. 持续性运作能力:指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维持正常的运作活动并提供正常服务的能力。

11. 应急处置: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组织和协调,采取合理的措施和行动来消除事故和灾害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秩序。

12. 救援:指在灾害发生后,为了抢救受到困扰或危害的人员或财产,提供急救和支援等各种紧急救助行动。

13. 恢复重建:指在灾害发生后,通过修复设施、恢复正常秩序和生活,重新恢复生产和经济活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和行动。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通用版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639应急管理基本术语通用版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应急管理基本术语通用版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其他严重危害,影响、威胁局部区域或者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应对的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型。

紧急状态:是指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采取常规措施无法有效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宣布在特定地域甚至全国采取临时性非常规措施、先例紧急立法权的一种严重危机状态。

应急状态:是指为应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某个地区或者全国范围内,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在一段时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所呈现的状态。

次生、衍生事件:是指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其他事件。

耦合事件:是指在同地区、同一时段内发生的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2024年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2024年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2024年应急管理基本术语应急管理基本术语:1. 突发事件:指未经预期且具有一定程度危害性的事件,其突发性、突然性和不确定性较高,常常对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

2. 应急管理:是指通过组织、领导、协调和实施相应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种跨部门、专业化的管理活动。

3. 预警系统:是指一套集信息采集、分析、处理、传递为一体的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实时获取各种突发事件的信息,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醒和引导各方采取应对措施。

4. 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估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潜在损害程度,确定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的一种方法。

5.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根据事前的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准备情况,制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处置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步骤的文件或计划。

6.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物资和设备的调配,快速响应,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一种行动。

7. 紧急避难: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寻找避难场所,暂时避免接触危险区域的一种应急措施。

8. 救援搜救: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针对事故现场的搜寻和救助被困者的行动,包括人员的抢救、伤员的救治、群众的疏散等。

9. 公共信息发布: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向公众发布与突发事件相关的紧急通知、预警信息、避难指引等应急信息的一种方式。

10. 临时避难所: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提供给受灾群众一个过渡的安全场所,临时设置的用于疏散受灾群众的临时性住所。

11. 灾后恢复重建: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进行清理、重建和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基础设施恢复、灾后重建规划、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护理应急管理制度

护理应急管理制度

护理应急管理制度护理应急管理制度一、引言护理应急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医疗机构护理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确保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本制度旨在明确护理部门的职责与权限,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护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三、术语定义1. 护理应急管理: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护士要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置。

2. 突发事件:指未经事先预测或计划而突然发生的具有较大危害性并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防止或减轻损害的事件。

四、职责与权限1. 护士长:(1)负责组织编写并定期修订护理应急预案;(2)组织开展护理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3)指导和监督护士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措施;(4)协调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护士:(1)熟悉并遵守护理应急预案;(2)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判断和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3)及时向上级汇报事件情况,并按照指示执行;(4)参与护理应急演练,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

五、突发事件分类与处理流程1. 病患突然病情恶化:(1)立即通知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并按照医嘱执行相应的抢救措施;(2)记录事件经过、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及时上报。

2. 环境安全事故:(1)迅速撤离患者,确保其人身安全;(2)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如消防、安保等;(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记录。

3. 医疗器械故障:(1)立即停止使用故障器械,并迅速更换;(2)记录故障器械的使用情况,并报告医疗设备科;(3)配合医疗设备科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

4. 突发传染病疫情:(1)立即启动传染病防控预案,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2)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如卫生防疫等;(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工作。

六、应急演练1. 护士长要定期组织护理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名词术语(安全生产应知应会)

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名词术语(安全生产应知应会)

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名词术语(安全生产应知应会)1、安全生产“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2、应急管理“四个精准”强调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恢复重建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

3、应急管理“四化”水平: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4、应急管理“五种能力”: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社会动员能力。

5、应急管理“三个严防”即严防发生重特大事故、严防发生群死群伤自然灾害、严防发生重大社会不良事件。

6、应急管理“四不发生”即不发生人员死亡、不发生决堤、不发生爆炸、不发生大火。

7、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8、应急管理“五个不”目标:确保实现不积涝、不倒灌、不垮坝、不决堤、不亡人的工作目标。

9、应急管理“六个抓”和“七个立即”:日常应急管理“六个抓”:抓落实、抓督办、抓研判、抓重点、抓科技、抓宣传。

发生事故要做到“七个立即”:立即启动“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立即派驻专家组开展专项指导、立即约谈通报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立即加快事故调查、立即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立即开展事故警示教育、立即对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理和培训。

10、应急值班值守“六个一”机制:应急值班值守“六个一”是指一日一报告、一日一会商、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抽查、一事一处置、一事一警示。

11、安全生产检查“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12、安全生产“四个对待”: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来对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来对待;把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来对待。

13、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14、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五定”原则即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

公司安全应急管理办法

公司安全应急管理办法

公司安全应急管理办法1 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及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3.1 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2 应急管理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3.3 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组成。

3.4综合应急预案指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3.5 专项应急预案指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3.6现场处置方案指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4 管理职责4.1 总经理4.1.1公司范围内应急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对应急管理总负责;4.1.2 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应急预案。

4.2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实行公司、各部门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系,各级主要负责人是应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

公司成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是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在安环部设应急管理办公室。

4.3 安环部4.3.1 在公司应急管理组织机构领导下,负责公司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4.3.2 负责组织公司应急体系建设;4.3.3 负责组织、参与公司应急管理标准及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4.3.4 负责组织落实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平台建设;4.3.5 负责组织、参与公司应急救援演练。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性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和管理自然灾害,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

1. 灾害风险:灾害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和其对人类、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失。

灾害风险的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2. 脆弱性:脆弱性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易受损程度。

脆弱性越高,系统在灾害发生时的恢复能力越差,造成的损失越大。

了解脆弱性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措施,提高系统的抗灾能力。

3. 防灾减灾:防灾减灾是指采取措施和行动,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和破坏。

防灾减灾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

通过提前预防和及时应对,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4.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指通过监测和分析自然灾害的迹象和特征,提前发现灾害的可能发生,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及时的防灾减灾行动。

预警系统可以提高灾害应对的效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是指在灾害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救助和恢复工作的行动。

应急救援包括组织人员疏散、救援被困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助、清除灾害残留物等。

应急救援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伤害。

6. 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指在自然灾害管理中遵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原则,以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7. 救灾重建:救灾重建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

救灾重建包括修复基础设施、重建住房、恢复生产等各个方面,旨在使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

8.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指在自然灾害管理中,鼓励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其他严重危害,影响、威胁局部区域或者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应对的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型。

紧急状态:是指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采取常规措施无法有效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宣布在特定地域甚至全国采取临时性非常规措施、先例紧急立法权的一种严重危机状态。

应急状态:是指为应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某个地区或者全国范围内,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在一段时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所呈现的状态。

次生、衍生事件:是指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其他事件。

耦合事件:是指在同地区、同一时段内发生的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

总体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为发挥某项重要功能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专项预案通常作为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专项预案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操作程序):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部门预案: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其职责分工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部门预案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单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针对某个具体活动或者项目,为应对其实施中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如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预案等。

应急操作手册:是指为便于应急响应人员掌握和快速查阅有关职责、程序、规程、通讯方式以及人力资源等关键内容而编写的简明文本。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单位等组织为有效地预防、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制订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以及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的统称。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一案三制: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制订的应急预案和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应急机制、相关法律制度的简称。

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收集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评估预测的过程。

预警:是指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突发公共事件可能或即将发生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并提出相关应急建议的行动。

防灾:是指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部门间联运机制等的总称。

救灾: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社会组织及公民为救助生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和保护财产等所采取的各种直接措施。

事件前兆阶段:是指从预示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的各种征兆开始出现到突发公共事件实际发生之前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