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主:社区治理核心理念

合集下载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第一章重点辅导该章是本书的开篇点题,主要介绍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其中需重点掌握的知识包括:社区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社区管理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1、社区是指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以特定社会管此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2、社区特征:它是社会的缩影;是聚落的承载体;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是不断变迁的;3、社区的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维系功能、服务功能;4、分类:按照社区功能划分;按照社区的空间特征分;按照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分;按照社区规模分;按照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按照多元标准分;按照其他标准划分;5、社区管理:是指社区基层的政权组织、社区居民、住区单位等为了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对社区内的各项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该活动是动态,会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的。

6、社区管理特征:区域性、群众性、综合性、规划性、层次性、动态性;7、社区管理基本原则:系统管理原则、法制管理原则、渐进创新原则;第二章重点辅导该章需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有:社区管理体制的概念、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得必要性、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1、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和;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克服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客观需要;3、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管理组织框架体系形成,具有配套性和系统性;管理组织间的关系明确,具有整体性和联动性;管理组织的职能定位准确,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管理队伍多元高效,具有职业性和社会性;管理机制有效,具有能动性和规范性;4、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科学构建社区管理运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将社区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第三章重点辅导该章需重点掌握社区管理模式的概念;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的类型及特点;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1、社区管理模式:是指对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概括得出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式或是可以使人参照执行的标准样式。

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社区治理》综合练习题第一章社区概况3.答: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一、名词解释4.答:社区问题的类型有:(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2)社会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德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

2.地理社区:基于空间属性而形成的社区。

五、论述题3.身份利益社区: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的社区,即功能社区、1.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联盟性社区或是精神牲社区等。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4.个人网络社区: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二、单选题1.德国社会学家(a)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腾尼斯b.迪尔凯姆c.韦伯d.帕森斯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b)。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3.腾尼斯把传统社会的社区形态界定为一种自然发生的基于(a)的靠情感和习俗来维持人际纽带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a.血缘和亲缘关系b.理性和算计的选择c.兴趣和爱好d.法律和规则4.在马克斯韦伯看来,(d)被当作现代转变的核心。

a.城市化b.民主化c.科学化d.理性化5.认为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定义过程和定义标准才是构成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关键行为,至于行为和社会现象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这是何种社会问题归因理论?ca.社会病态论b.社会解组论c.标签理论d.行为偏差论三、多选题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新时代的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

新时代的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

新时代的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第一章:新时代下的人民民主观念新时代的人民民主观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选举、表决等权利的实现,而是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公开,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更为主动的参与和主体意识,将个体的需求视为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并透过全社会的参与与监督,确保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实现个体与全局和谐发展的同时。

第二章:深化社会治理的思路社会治理是指在国家机器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情况下,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来缓解、调控、化解、治理社会问题的过程。

新时代下,社会治理的重点从单纯的保障公共秩序向公民参与、全社会治理转移,强调社会共治,鼓励市民社会的自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就是要实现从被动管理到全民行动的转变。

第三章:新时代的治理模式在新时代,治理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主导和行政命令,而是注重政府与市民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采取了全方位的治理手段,为此,“顶层设计、分层负责、法治保障、公民参与、科技支撑”的治理机理可以被视作治理模式的八个必备元素,这也是实现新时代治理的基本路线。

第四章: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体系新时代下,社会治理的体系已经呈现高度复杂,且十分紧密的状态。

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社会共治”的治理思想,整个体系包含了政府、市民社会组织、居民自治、企业、媒体、法院等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方式整合和发挥社会力量,提升城市地区治理能力,达到构建高效、公正、公开、廉洁的现代治理体系的目标。

第五章:构建公共法治公共法治的构建是实现新时代民主治理和社会建设的基础,目的是使规则更加明确、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确保全体人民依照法律行为。

这里不仅仅包含了立法、执法、司法等行为,还包括了个人和企业发现和举报不法行为、维持正义等行为,公共领域中的财务调查、监察等为社会政治制度提供了支持。

第六章:推进全民参与全民参与是新时代下社会治理最重要的力量,全民参与是建立责任共担的国家与社会浓密关系的重要抓手,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全面落实。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区范围内,通过组织居民参与、改进社区环境和解决社区问题等方式实现社区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过程。

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治理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并为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本文将从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1.社区治理的概念和内涵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社区范围内,通过多方参与、协商决策和共同管理等方式,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治理强调的是协商、参与和合作的精神,强调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权,是一种相对民主的管理模式。

2.社区治理的原则和特点社区治理的原则包括民主、包容、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其中,民主原则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强调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和决策权。

包容原则强调社区成员的基本权益和多元共存。

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原则强调在社区治理中要考虑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

3.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应当为社区治理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基本构成部分,应当参与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

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和服务。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1.社区自治组织的运作在许多社区中,社区自治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实践形式。

例如,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通过居民代表选举和社区事务管理等方式,促进了社区自治和民主决策。

这些组织通过居民大会、民主选举和社区公示等方式,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促进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2.社区合作共建的经验在一些社区中,居民、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建的经验也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例如,美国的社区合作共建模式,通过政府、社区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促进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农村管理方案中的社区治理理念

农村管理方案中的社区治理理念

农村管理方案中的社区治理理念一、产生社区治理概念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和管理问题。

传统的农村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引入新的理念和思路,以推动农村管理的改革和提升。

二、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是以居民为中心,强调公众参与、自治和法治原则。

在农村管理中,社区治理是提升农村自治能力、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社区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三、发展社区自治机制为了推动农村管理的社区治理转型,需要发展健全的社区自治机制。

这包括选举和任命居民委员会等自我管理组织,建立规范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促进居民参与决策,维护公平和公正。

四、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村地区通常面临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而社区治理可以通过建立公共服务机构和完善服务体系,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

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五、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管理的社区治理也需要关注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村居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农村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土地管理。

社区治理可以建立土地管理规范,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和使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生产,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七、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区治理在农村管理中还要关注社会保障问题。

构建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八、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社区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文化建设。

通过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弘扬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九、加强农村产权保护在农村管理中,加强农村产权保护是关键之一。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标准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标准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标准
一、社会治理的核心概念
社会治理是指建设公平、公正、有序的社会,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治理建设必须以宪法确立的法律政策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重视法治保障机制建设,坚持依法治理,尊重人民意志。

1、社会治理共同体应推动各社会组织参与公民社会建设和服务;
2、应当从政府、社会、法治三向结合中出发,积极发挥各方有关组织的作用;
3、要以法治为主导,以政府服务和社会参与为本,不断加强公民社会的法制建设,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4、要在弘扬道德、发展长效机制等方面推进公民社会建设,积极推动实现公平正义
的社会治理。

5、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广泛的参与社会治理合作共赢机制,构建一套完整稳定
的治理体系,形成有利于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综合发展的协同治理环境。

6、在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注重解决各方利益冲突和问题,深化透明度管理;
7、不断提升政府制度建设水平,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全面透明的政府决策和行
政管理机制;
8、推动跨界融合,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的参与社会治理体系。

社区治理理念的名词解释

社区治理理念的名词解释

社区治理理念的名词解释社区治理是指社区成员通过合作与参与,共同管理和解决社区内的问题,达到提升社区幸福感和共同利益的目标。

它包含了一套理念、原则和方法,旨在建立一个稳定、和谐、有活力的社区环境。

一、社区治理的目的和意义社区治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社区内部的公正、公平、公开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是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

良好的社区治理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治理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民的矛盾和问题,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通过社区治理,社区成员能够参与决策,协商共识,共同推动社区发展,构建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社区治理的原则和价值观社区治理的核心原则是民主、平等、参与和协商。

这些原则确保了社区治理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民主原则强调了社区成员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

平等原则要求社区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和平等对待,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或其他因素。

参与原则鼓励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共同讨论问题、制定政策。

协商原则强调解决冲突和问题时通过对话协商来达成共识。

社区治理的价值观是构建一个和谐、公正、绿色、安全和宜居的社区。

和谐价值观强调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共赢和和睦相处,共同创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公正价值观强调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平。

绿色价值观强调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安全价值观强调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宜居价值观强调社区的宜居环境和舒适生活。

三、社区治理的方法和途径社区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和实施。

首先是制定和完善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于社区治理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能够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明确社区治理的权责。

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解决特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其次是推进社区参与和协商。

社区治理的核心是社区成员的参与和协商。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社区治理旨在通过社区成员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来管理和解决共同问题。

相比传统治理形式,社区治理更注重基层民主、分权和对多元文化的接纳,赋予居民更多主动参与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社区治理在中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区治理的理论构建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民主的理念: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民主,即民间自治、法律监督和政府指导的三位一体。

民主的实质是居民群众的自主管理、自主监督和自主服务,使社区内的利益方向更明确,让社区治理成为一个民主的过程。

2. 合作共赢的原则:社区治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过程。

因此,社区治理中注重对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和协调。

3. 主权下放的制度创新:社区治理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政府的角色主要扮演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服务者,既要让居民自主管理,同时也要放权给居民。

4. 多元文化的宽容:社区治理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多种利益、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社区居民,因此,理论上应该拥有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社区治理的实践是理论想法的有机延伸,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态势。

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社区议事机制: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建立起自治、法律监督和政府指导三位一体的议事机制。

通过不同层面的市民代表、居民委员会和社区议事会等组织,建立社区决策的广泛参与机制。

2. 提高社区参与度: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增加居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共建共享社区公共资源。

3. 打造社区考核机制:建立社区单位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级社区领导进行考核评估,从而提高社区领导者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能力。

4.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从而增加社区公共福利的效能和利用率。

例如,可将社区资源整合,推出“星级社区”品牌,进一步改善社区民生和升级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社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社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一、公平公正管理思想公平公正是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社区管理中,必须保证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公平的权益和公正的待遇。

这需要管理者依法行政,公正处理纠纷,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则和政策,确保资源公平分配和公共服务的普及。

二、参与共治理念参与共治是社区管理的一种理念。

它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通过居民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实现社区的良好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在参与共治的管理模式下,管理者需要与居民充分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共同制定和执行管理措施。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区管理者应该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以实现社区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此,他们需要制定和执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繁荣与生态平衡的统一。

四、社会和谐理念社会和谐是社区管理的核心价值。

社区管理者应该重视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各界的和谐共处。

他们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创建公共场所和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和社区幸福指数。

五、创新科技管理思想创新科技是现代社区管理的重要手段。

社区管理者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创新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化系统,实现社区信息共享、远程服务、智能安全等功能,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社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推动社区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区治理是指组织社区内的各项活动,发挥群众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和决策作用,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实现社区的共同发展。

在当今社会,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1.1 社区概念社区是指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的社会群体。

社区的范围可以是居住地区、工作场所、学校、兴趣爱好群体等。

1.2 社区治理的理念社区治理的理念强调“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公共服务、社会协同”。

政府应该引导社区发展,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加强社会协同,实现社区治理的共同目标。

1.3 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会自治型”。

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治理模式是指政府在社区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市场主导型的模式是指市场力量在社区治理中起主导作用,社会自治型的模式是指社区居民在自治基础上自我管理和发展。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2.1 社区管理机制的建立社区管理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社区情况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建立社区管理机制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专业组织的协同运作。

2.2 社区治安的维护社区治安是保障社区居民安全的基本前提。

社区治安维护需要强调警务部门、社区居民和专业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智能化交通管理、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社区治安水平。

2.3 社区服务的完善社区服务是政府服务的基础,也是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加强社区服务需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专业组织的服务能力,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2.4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有效促进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社区居民的信用记录、推进社区居民的社交活动等方式,可以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区治理的有效开展。

三、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3.1 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未来社区治理的重要趋势。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原则、理念取向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原则、理念取向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原则、理念取向作者:张艳国来源:《西部学刊》2015年第01期摘要: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尽快提高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社区善治的根本原则,以及由此而定社区治理的基本宗旨。

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区治理法治化必须紧紧把握以下根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居民中心原则、善治导向原则和法制保障原则。

在当前发展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明确以善治为导向的社区治理理念、治理框架和治理目标:树立社区治理的基础观、明确社区治理的人本观、确立社区治理的系统观和坚定社区治理的法制观。

关键词:社区治理;原则;理念;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和新论断,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法治中国的目标,要求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②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建设中善于将各种层次、各种范畴、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与增强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治理能力相结合,最广泛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做到国家治理体系的全覆盖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从社区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来看,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尽快提高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微观组织与宏观整体的关系来说,千千万万个社区组织单元个体汇聚成国家政治共同体和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的小环境决定了社会的大环境。

公平与正义社区治理的核心价值观

公平与正义社区治理的核心价值观

公平与正义社区治理的核心价值观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机制,对社区内的事务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实现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在社区治理中,公平与正义是核心价值观,它们是社区治理的基石,也是社区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公平的重要性公平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公正。

公平的实现需要社区成员在资源分配、权力运行、机会公平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公平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公平的分配和公正的决策能够减少社区内部的不满和矛盾,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社区成员才能够感受到公正和公平的待遇,从而增强对社区治理的信任和支持。

2. 保障社区成员权益:公平的社区治理能够保障社区成员的权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资源和社区服务。

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权力运行能够避免社区成员之间的不公平现象,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3. 增强社区凝聚力:公平的社区治理能够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当社区成员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的待遇时,他们会更加愿意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二、正义的重要性正义是社区治理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公正和公义。

正义的实现需要社区成员在法律、道德和伦理等方面遵守共同的规范和原则。

正义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秩序:正义的社区治理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区成员的安全和权益。

通过公正的法律和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区治理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通过公正的资源分配和机会公平,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

3. 增强社区认同感:正义的社区治理能够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社区成员感受到公正和公义的待遇时,他们会更加认同社区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三、公平与正义的实现路径要实现公平与正义的社区治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公正的决策机制:建立公正的决策机制,确保社区成员在决策过程中有平等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社区治理与民主建设

社区治理与民主建设

社区治理与民主建设第一章:社区治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合作、协商、民主参与等方式,通过建立公正、健康的社区环境来推进社区的发展。

它是社会治理的有效补充,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稳定和共建共享的必要手段。

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其次,社区治理是促进公民参与的重要载体,民主参与不仅能提高社区民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能够对社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最后,社区治理是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共建共享的必要手段,促进社区自治和共同发展。

第二章: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 规划建设规划建设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的规划建设是提高社区效益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必备手段。

城市规划对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规划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也是实现社区治理的重要前提。

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区治理要求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解决民生问题,满足社区民众的需求。

这些需求包括教育、公共卫生、社区安全等方面,通过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推进社区治理。

3. 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切实推进社区治理的前提。

社区管理包括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等方面。

通过实现社区管理的机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益和能力。

4. 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社区治理的灵魂,是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

公共参与不仅有利于政府保持执政合法性,也是社区治理实现有效目标的必须要素。

通过加强公民的参与度和民主决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三章:民主建设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民主建设是社区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民主人权、法制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社区在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在于:1. 加强民主决策民主建设是社区治理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社区管理效力和民众满意度必须要做好的方面。

推进社区民主决策,可以有效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更好的体现人民至上,增强社区治理的公信力。

第五章 民主:社区治理核心理念

第五章 民主:社区治理核心理念

人民的统治 什么是人民? 1、全体社会成员——全体一致表决规则。 2、大多数社会成员——多数表决规则-- -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解决途径:(1)协商:平等谈判、 协商、妥协,合作共治;(2)宪政:宪 法的形式来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 力。
二、社区民主决策的典型:麻柳民主
• (一)麻柳民主 • 麻柳乡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民 主的?麻柳模式给社区治理带来哪些启 示? • (二)麻柳民主的启示
(0) -C(到投 票的场所参加投票的路费及机会成本 )+D(0) • (2)选举钟洪茂:R2=BP(当候选人当选后会 为企业主在包揽工程 、当选后被提拔)-C (到投票的场所参加投票的路费及机会成本 ) +D (0 ) • 结果:R2-R1>0,企业主和村干部代表的选

(1)选举赖志敏:R1=BP
• 问题: • 这个案例反映我国选举存在哪些问题? •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
1、案例分析
• 唐斯的“理性投票人假说”:R=BP-C+D
• 其中,R=投票者行动(投票); • B=投票者行动的潜在收益; • P=投票者进行该项行动时这些收益产生的 概率; • C=投票者行动的成本; • D=作为投票者行动补充的私人收益(投票 获收集信息活动产生的额外收益,如与人接触、 沟通的愉悦或其他心理上的收益等)。 • 如果R=0则表示投票者将弃权; • R>0,则表示投票者将参与投票;而且 对于候选人来说,谁得的R大,一般选票就会流 向他这一方。来自农民人大代表的选举行为分析
• (1)选举赖志敏:R1=BP •
(0) -C(到 投票的场所参加投票 )+D(0) (2)选举钟洪茂:R2=BP(0)-C(到投 票的场所参加投票 )+D (400元至1300元

5社区民主管理

5社区民主管理

城市社区民主治理存在的问题:
• 社区民主选举中选民的“政治冷漠” • 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不清 • 居委会与街道的关系不顺
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前景展望
• 社区民主治理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将进一步明晰,
制度环境将大为改观。 • 社区民主治理将向纵深发展,规模和水平进一步 提高。
5.3 农村社区民主治理
村务公开的各类与内容
村务公开
政务公开
公开内容
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土地征用补偿、 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税费改革等 公用事业、村民福利、村集体经济项目经 营、村集体土地利用、村干部误工补贴等
自治事务公开 合作医疗、集体采购、农村社会保险、村
财务公开
财务计划、财务收入、财务支出、债权债 务、集体受益及其分配等
5.1.3 社区民主治理的客体
社区民主治理的客体是指引起主体关注的社
区公共问题、公益事业以及由主体专责的社区公 共事务。
包括社区政府机构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和
与社区高质量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社区公共事务
或公益事业。
5.1.4 社区民主治理的方式
社区民主治理以民主与协商为主要形式
民主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四位一体构成。
街道党委
社区居民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策)
社 区 党 组 织
街 道 办 事 处
述职
选举
选举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商议) 社区居民委员会 (执行)
社区居民、单位
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
社区非正式组织与网络
社区善治
5.1.2 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模式
• 上海模式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街道办事处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中心 社区工作站 社区居委会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二、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的转变 (一)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身份制、单位制、行政制 特征: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街居制 度为辅助,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 理的单向性、行政导向为主要特征 核心:以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能性为 和核心 加重
(二)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 然 1、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 溢 2、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 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 3、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 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 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4、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
四、社区服务 特点:福利性、群众性、服务性、互助 性、地缘性 其中福利性是它的最本质的特点 五、社区工作 1、定义: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 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 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活动。 2、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任务目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 过程目标: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
2、关于治理概念的不同用法 (1)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 (2)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 (3)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 (4)作为“善治”的治理 (5)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 (6)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
3、关于治理理论的含义 (1)在主体上,超越企业治理的局限, 也突破一国治理的范围 (2)在基础上,超越国家权力中心论, 对内不再享有唯一的、独占性的统治权 威;对外国家主权或自主性观念受到各 类超国家体制概念的挑战和削弱 (3)在方式上,既实行正式的强制管理, 又有行为体之间的协商;既采取正统的 法规制度,又要自愿接受并享有共同利 益的非正式的约束 (4)在目的上,各行为体在互信互利的 基础上进行协调,合作,化解矛盾,维 持秩序,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
三、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一)关于治理失败的讨论 1、 市场失灵:指的是仅运用市场的手段 (如竞争、效率等),无法实现资源的 最佳配置,即无法达到经济学中的帕雷 托最优。 2、 国家(政府)失灵:指的是仅仅依靠 政府的行政手段(如计划、命令等), 也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3、 格里.斯托克的观点p44 鲍勃.杰索普的观点

社区治理的理念与路径研究

社区治理的理念与路径研究

社区治理的理念与路径研究一、引言社区治理是指通过政府、居民和其他相关利益方的积极参与,共同管理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良好的社区治理可以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的社区治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治理的理念和路径,以期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社区治理的理念1.人本主义理念社区治理的核心应该是人,要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和处理社区事务。

人本主义理念强调人的尊严和人权的平等,通过广泛听取和尊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确保社区治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例如,可以推行居民议会制度,通过选举形式,让居民参与社区决策,促进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参与主义理念参与主义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关键。

社区治理应该是多元参与的过程,让政府、居民和其他利益方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

政府可以建立社区伙伴关系,与居民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增强社区自愿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提供居民参与的平等机会,通过信息公开、专业咨询和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治理水平。

3.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社区治理应该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社区治理的长远目标,需要平衡社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区居民从事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和生活方式,提供环保设施和服务,并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三、社区治理的路径1.政府领导与参与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应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职能,为社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立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社区管理的廉洁和规范。

其次,政府应发挥好社区治理的领导作用,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和政策,解决社区问题和矛盾。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听取居民的声音和意见,及时反馈和处理问题。

2.强化居民自治居民自治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居民应主动承担社区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治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治



三、社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管理创新 1、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角色矛盾 (1)、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定位与实际履行工作之 间的矛盾 (2)、居民委员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矛盾(人财物) (3)、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没有理 顺
2、居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 (1)理顺政府与居委会的关系 (2)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转换职能 (3)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决策制度 (4)理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2、社区民主政治参与 衡量一个社区自制程度的高低,主要依据标准是一 个社区居民和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它包 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社区建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二是指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包括四个方面:社区的 社会参与;社区的经济参与;社区文化参与;社区 政治参与。
我国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1、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途径—民主选举、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是社区民主自治的基础,它经 历了由“直选”到“海选”的历程。 直选:先选候选人,再对候选人投票,其基 本工作几个环节:
• 一、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社区自治 • 1、社区自治 • 自治是“自组织治理”的简称,具体是 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不需要外部力量 的强制性干预,各种利益相关者可以通 过民主协商,增进信任,整合资源,采 取合作行为,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 过程,并逐步使共同体进入“自我维系” 状态。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 治
设施完善、交通 市政府实施和居 便捷、环境优美、 住设施,生活服 生活便利。 务实施、垃圾处 理、绿化,邻里 网络。 保护自己生命和 警察与消防,医 财产的安全,防 疗保健,社会保 止意外事件发生。 障,关照与救助, 邻里网络。
安全 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 周家乡彭堂坞村有块集体所有的桔 树林被外地人以每年3500元承包,当时 桔子市场不看好,合同到期后承包人与 村干部协商同意愿意继续承包,村民觉 得村干部从中得到好处,要求中止合同 公开招标,村民大会通过这一提议并公 开招标,只有原承包人一人投标,并以 每年1500元中标村民对此结果无任何异 议。
(二)民主——八步工作法的启示
• (一)民主既是社区治理追求的核心目标,又 是实现良好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 (二)基层民主应该是协商民主与契约民主的 统一 (决策过程中的协商和决策的全民公 决); • (三)居民是社区自治的主体,而政府主要是 扮演概括、整合民意和构建合作治理机制的角 色; • (四)民主牺牲的是短期的效率,得到的是长 期的效率。
第五章 民主:社区治理的根本途径
一、什么是民主? 二、公共选择-----社区民主的实现 1、社区公共品的居民决策机制---用 脚投票与用手投票——麻柳民主 2、乡官、村官的民主选举
一、什么是民主?

民主(democracy)是由古希腊 (demokratia)演变过来的,而 domokratia则是 demos(人民)+ (kratos),则是人民的统治。
(一)古典民主模式
• 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民主的原教旨):大树底下 的民主--公民自己亲自治理自己。 • 卢梭:纯正的民主是不需要代理的,如把 大权交给代表来行使,主人即变成了虚拟的符 号,甚或等于零了。 • (1)直接民主:通过公民大会决策; • (2)公共职位向全体公民平等开放(普选、 抽签); • (3) 实行限任制; • (4) 舆论自由(理性的说服为手段) ;
协商民主的实践:温岭恳谈会的程序
• 镇党委、镇人大、镇政府、市镇人大代表 或政协委员、各种团体、群众观点 → 政府民 主恳谈信息来源 → 镇党政人大联席会确定恳 谈主题 → 办公室制订恳谈会实施方案 → 公 布时间地点对象主题、会场布置人员分工材 料准备 → 民主恳谈会程序 → 报告恳谈目的 意义和恳谈主题及注意事项、报告主题内容、 围绕主题开展平等对话 (记录材料和整理建 档)→ 领导班子研究落实意见建议 → 公布 → 政府组织实施 → 党委人大监督并征求反馈 意见。
案例2
• 该乡的裴家村也发主了类似案例,村两委 决定把本村500亩残次林以本村人8000元、外 村人10000元承包开发,方案公布后3天内无人 问津。邻村一老板以17000元与村两委签定合 同,村民们怀疑其中有问题,30多人到乡政府 反映要求终止合同。乡政府介人调查后,提出 两点意见供村民代表决策:(1)是否同意开发该 块地;(2)是否同意砍伐该地林木,价格如旧。 到会的31位村民代表,就第一个问题一致同意, 第二个问题29位同意、2位弃权。最后以13000 元承包给外地老板。
农民人大代表的选举行为分析
• (1)选举赖志敏:R1=BP •
(0) -C(到 投票的场所参加投票 )+D(0) (2)选举钟洪茂:R2=BP(0)-C(到投 票的场所参加投票 )+D (400元至1300元
不等的现金及毛毯等大代表的选票
流向钟洪茂。
企业主和村干部代表选举行为分析
三、公共选择-----社区民主选举之路
• 公共选择:通过政治机制(投票行为)把个别 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有效地被综合转换成 集体行动和社会的选择. • (一)民主选举 哪些因素将影响代表的投票行为? 如何实现社区民主?
案例1

2001年6月13日,和平县武平乡第十二届人代 会第四次会议举行,按照会议议程,6月15日补选 武平乡乡长。6月15日当天,参加人代会的代表有 224名,选票224张,候选人为赖志敏,实行等额选 举。选举结果出人意料,原定候选人赖志敏仅得81 票,时任和平县武平乡党委副书记的钟洪茂则是 126票,无法辨认票5张,无效、弃权票12张,钟洪 茂得票超过半数,因而当选和平县武平乡乡长。 • 后被检举揭发,据查,原时任乡党委副书记钟 洪茂在当选乡长前,为了能当上乡长,一方面凭借 多年来他在乡党委副书记期间自己提拔的干部拉选 票,还亲自到一些村书记村主任家中做工作,并请 一些姓氏的叔公头吃饭并许诺当选后的好处,而另 一方面,贿赂农村人大代表,据调查共有29名代表 承认收受400元至1300元不等的现金及毛毯等实物, 因而,在选举时投了钟洪茂的票。
(二)现代民主模式
• 1、 密尔:主人与主事分离(间接民主)。
选举 主人 代理人 主事
间接民主(代议民主)
1、人民的个体成员按多数原则确定代理人的程序
应经宪法和法律确定; 2、公共职位向全体公民平等开放; 3、竞争性选举不仅在形式上公平而且在实行上 严格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 4、人民对特定政治精英的授权具有时效性; 5、作为“主人”的人民不仅要给政治精英授予 “主事”的权力,还要转嫁主事的责任,这种 反过来又成为人民评价政府的重要依据。公民 有监督、质询、罢免、弹劾的权力,政府应接 受人民的评判。
协商民主的内涵
本哈比认为,协商具有以下特征[1]:(1) 协商的参与是基于平等和对称性原则,所有 人都有发起话题、质疑、询问和辩论的同等 机会;(2)所有人都有权质疑协商的主题;(3) 所有人都有权对对话程序的规则及其应用或 执行方式提出反思性论证。
[1] [美]塞拉· 本哈比:《民主与差异:挑战政治的边界》,黄相怀、严海兵等 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第74页。
票流向钟洪茂。
• 综上所述,这个案例反映我国选举存在问 题: • 1、缺乏对代表违规选举行为的惩戒; • 2、参选人信息公开不到位; • 3、基层人大代表的素质普遍偏低; • 4、监督机制不健全;
2、案例的启示
• (1)规范代表的投票行为,建立代表行为 惩戒制度。 • 这种制度是旨在增加作恶者的作恶成本C, 使作恶的代表所得到的收益D远远小于其作 恶所带来的成本C,即R=D-C<0。 • (2)注重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的素质 。从完 善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培训机制入手,优化人 大代表的群体结构和职能结构,努力提高人 大代表的素质。 • (3)扩大代表的演讲、信息公开等 • (4)健全监督机制。
案例2
• 2008年12月9日陕西龙门村二人竞选村委 会主任,各自提出了富有吸引力的远景规划和 丰厚的竞选承诺,二人又各有优胜之处,如甲 已连任过村委任,现任村支部书记,成绩斐然, 意欲村长书记一肩挑。乙是远近闻名的农民企 业家,身资过亿。一时间,二人平分秋色,高 下难分。但乙在选举前一日竞选演说中,忽然 提出,若当选,第二日便提前兑现承诺,将村 民三年两万生活补助现金发放,资金由自己垫 付。此举震撼,乙当选。选举在当地政府派出 的驻村选举监督小组全程监督之下,镇书记表 态,认为选举公开公正,程序合法,认定乙竞 选成功。 请问:你认为选举有效吗?为什么?从这 次选举中,你认为基层选举或村民自治需要作 哪些改进?
人民的统治 什么是人民? 1、全体社会成员——全体一致表决规则。 2、大多数社会成员——多数表决规则-- -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解决途径:(1)协商:平等谈判、 协商、妥协,合作共治;(2)宪政:宪 法的形式来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 力。
二、社区民主决策的典型:麻柳民主
• (一)麻柳民主 • 麻柳乡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民 主的?麻柳模式给社区治理带来哪些启 示? • (二)麻柳民主的启示
启示
1、规范候选人之间的竞选行为,为候选人 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舞台。 2、法律上明确界定贿选与合理馈赠的关系。 3、加强基层群众的教育,让正确行使自己 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 权利。 4、健全基层的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对村委 会监督、财务、政务公开制度 。
返首
(0) -C(到投 票的场所参加投票的路费及机会成本 )+D(0) • (2)选举钟洪茂:R2=BP(当候选人当选后会 为企业主在包揽工程 、当选后被提拔)-C (到投票的场所参加投票的路费及机会成本 ) +D (0 ) • 结果:R2-R1>0,企业主和村干部代表的选

(1)选举赖志敏:R1=BP
协商民主的思想要素
1、公民参与
卢梭认为,“参与不仅仅是一套民主制 度安排中的保护性附属物,它也对参与者产生 一种心理效应,能够确保在政治制度运行和在 这种制度下互动的个人的心理品质和态度之间 具有持续的关联性”。
2、审慎思辨
凯尔曼认为,互惠性是审慎思辨得以实 现的核心机制,互惠性即在相互证立的过程中, 参与者之间相互提供并论证具有说服力的理由, 它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
3、公共理性
罗尔斯认为,公民将在每个人都视之为政治正 义观念的框架内展开他们的基本讨论,而这一政治 正义观念则基于那些可以合乎理性地期待他人认可 的价值和每个人都准备真诚捍卫的观念上。
4、政治共识
本哈比认为,在多元社会中,不是说单一一致 无法通过公开的正当性而实现。相反,融合不是公 共理性或讨论的必然要求,而是民主公民的理想。 这种理想并不要求所有公民出于相同理由而同意, 它只要求在相同的公共协商过程中公民能够持续合 作与妥协。
5、包容性
本哈比认为,协商的民主制度设计 应当促成与问题相关的所有人及其观点 和意见都有机会得到表达、反映并受到 决策者平等的对待。
6、 开放的心态
赫尔德认为,民主的协商过程需要 激励协商参与者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协 商参与者也有义务在公开的场合中根据 “交往的力量”而趋向更有说服力的观 点和立场,而不是一味的固执己见。
• 问题: • 这个案例反映我国选举存在哪些问题? •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
1、案例分析
• 唐斯的“理性投票人假说”:R=BP-C+D
• 其中,R=投票者行动(投票); • B=投票者行动的潜在收益; • P=投票者进行该项行动时这些收益产生的 概率; • C=投票者行动的成本; • D=作为投票者行动补充的私人收益(投票 获收集信息活动产生的额外收益,如与人接触、 沟通的愉悦或其他心理上的收益等)。 • 如果R=0则表示投票者将弃权; • R>0,则表示投票者将参与投票;而且 对于候选人来说,谁得的R大,一般选票就会流 向他这一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