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随堂练习(含答案)资料讲解
文言文阅读:苏洵《管仲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苏洵《管仲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元宁岁。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公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乃将死之言可以紫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丰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
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灵公⅜■虐不坦孝公之宽星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
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王百秦军:行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无君者矣。
桓公在焉,而日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个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鳍,以不能进蓬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曾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困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灵公之A虐B不如C孝公D之宽厚E文公死F诸侯G不敢用叛晋。
I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为,认为,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意思不同。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
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
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
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奇特。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
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诗美晨读无题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
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
[注] 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
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
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反而任以大用。
[赏析] 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
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故其称.曰: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答案 (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 (2)充实/实际上2.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史记·管仲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史记·管仲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管仲列传同步练习
• 2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 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②仓廪实 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管仲卒,齐国遵 其政,常强于诸侯 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 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⑤下令如流水之 原,令顺民心 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 能相亲也 • A.①②⑤ B.①③⑥ • C.②④⑤ D.③④⑥ • 解析 ①政绩才干;③管仲政治策略的影响;⑥ 引古人话对管仲的评价;②④⑤管仲的民本思想。 • 答案 C
• 31、对下列三句话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 确的一组是( ) ①使为参乘,典护军 ②今又从吾游 ③汉 王乃谢 A. ①做模范 ②游玩 ③道歉 B. ①做模 范 ②交往 ③道歉 C. ①掌管 ②交往 ③道歉 D. ①掌 管 ②游玩 ③道歉 • C
32、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 ) ①子之居楚何官 ③平,反覆乱臣也 ②陛下何暇用之乎 ④陛下所问者,行也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 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 同,③和④不同 B
• 2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3分) • A.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 •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 C.一匡天下 匡:匡正 • D.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 解析 欺:占便宜。 • 答案 A
• 29、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鲍叔 “能知人”的一组是( )(3分) • ①鲍叔知其贤 •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 ③鲍叔遂进管仲 •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 ⑤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③④⑤ D.②③⑤ • 解析 ④是能知人的结果,⑤是通过管仲的话写 出鲍叔知人。 • 答案 A
文言文:苏洵《管仲论》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苏洵《管仲论》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②也,自经③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④,官事不摄⑤,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节选自《论语》)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⑥,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⑦,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文公死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注】①公子纠:齐桓公之兄长,齐桓公与之争位,最终杀了他。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文言文《史记管仲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晋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④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⑤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选自《史记·管仲列传》)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_________)(2)将顺其美(_________)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B.贵轻重,慎权衡C.管仲因而信之D.然孔子小之1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分财利多自与。
A.管仲囚焉。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夫晋,何厌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管仲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管仲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
..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经商,也指商人。
管仲列学案答案
《管仲列传》参考答案5、梳理本文思路第一部分(1—2),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部分(3—4),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第三部分(5),司马迁的赞词,直接评述管仲的一生成就。
【探究案】二、从内容(写了那些内容)、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传记写作几个角度赏析课文第二段(“管仲曰……知我者鲍子也”)。
•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从语言上看,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感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
•从传记写作上看,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上段“鲍叔知其贤”“鲍叔终善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三、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主观因素: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1、朋友知己之情。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友朋相知。
•管鲍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成语)•○2、君臣知遇之恩。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君臣之间的遇合。
•风云际会——比喻有才能之士遭逢时会;也比喻君臣际遇。
(成语)四、《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的怎样的感情?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与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管仲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不拘一格降人才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动荡。
周室衰微,诸侯壮大,周王室以血缘宗法维系的系统出现了崩溃趋势。
在严酷的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才,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
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
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
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简约的笔墨,记述了管仲与鲍叔牙交往、任政于齐、辅佐齐桓公称霸等故事,表现了管仲达而念旧、富不忘本的高贵品质,以民为本、务本求实的为政理念和施政才能,以及因势利导、羞于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展现了一位千古贤相的迷人风采。
一、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古义:小今义:少或不重要7.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古义:时,时候;常,常常今义:常常、经常8.故上下能相亲..也古义:相,互相;亲,亲近今义: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二、一词多义1.游错误!2.善错误!3.将错误!4.相错误!5.为错误!6.既错误!7.与错误!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齐桓公以霸.霸:称霸(2)名词作状语①桓公实北.征山戎北:向北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南:向南2.动词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管仲因而信.之信:使……守信用(2)动词为动用法召忽死.之死:为……而死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将顺其美.美:美好的事②匡救其恶.恶:不好的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然孔子小.之小:以……为小,轻视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以……为羞耻:以……为耻③贵.轻重贵:以……为贵(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富.国强.兵富:使……富强:使……强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者,……也"表判断)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洵《管仲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洵《管仲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霸..莫盛于桓、文。
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
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不足信也。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取材于苏洵《管仲论》)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二、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节):管鲍之交和深厚友情。
第二部分(3—4节):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第三部分(5节):司马迁的赞词。
三、重点研讨(一)1.仿照例句,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①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②信: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③小: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
④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⑤贵:意动用法,以……为贵。
2.①判断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④宾语前置句⑤反问句,宾语前置句⑥被动句⑦被动句⑧省略句⑨省略句3.①我曾经多次从政却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
②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
③人们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
④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
(二)(1)是从五个方面来写的:(1)经商、(2)谋事、(3)出仕、(4)作战、(5)事君(2)这句话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现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3)这一节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
管仲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
真切而有层次地展现了两人的友谊与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这节文字,司马迁较多地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第1节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日后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这节文字,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具有艺术感染力。
(三)好友鲍叔牙的知贤荐贤;①推行了正确的内政和外交措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③他辅佐齐桓公采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的策略。
四、应用拓展1.A(危行:正直的行为)2.B(之:他,代越石父;到……去。
A.因;C.才;D.为什么)3.B4.B(晏子意识到自己进内室没有向越石父告辞,是无礼,有错就改,这才把越石父当做贵客对待)5.(1)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管仲列传 预习答案
管仲列传《史记》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判断句交往,贫穷,处境艰难,占便宜,【管仲囚焉】奉事,为……服务被动句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被动句、状后。
判断句2、管仲曰:经商分财分利事经常多给自己,宾语前置句,给动词,以为转折,却【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困窘、不得志(古今义)上好时运。
被动句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为动,为……而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意动,以……为羞,以……为耻在,状后判断句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在天下显扬而感到耻辱。
3“仓廪实名作动,做丞相、辅佐”承接纲纪、纲领副词,就到,去“六亲”才能够稳固。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因果,可不译;容易趁机,而,连词废除4因,凭借名作状,向南趁机。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到,状后名作状,向北施行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与曹沫订立的盟约,使动故曰:【。
”判断句给予所以说:知道用先给后取之法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执政的法宝。
”5意动,认为……(器量)小劝勉副词,只、仅【岂管仲之谓乎】?扶持宾语前置句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只辅佐他称霸吗?古语说:“扶持顺从好的(美德),纠正制止不好的(过错),所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
”。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管仲列传演练 Word版含解析推荐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便宜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解析:选D。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仓廪实而.知礼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解析:选C。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A.介词,替;B.介词,表被动;D.代词,他。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C.吾尝三战三走.D.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富.国强.兵B.然孔子小.之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D.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B.管仲囚焉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D.管仲既任政相齐解析:选C。
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管仲列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解析A项,卑:平易。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解析均为表被动。
B分别为知道/知识;C分别为归顺/回家;D分别为制度/量词,次,回。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解析D项,均为介词,和。
A介词,把/动词,认为;B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 )(3分)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解析“穷困”在句中指处境困窘。
答案 A.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解析A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A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解析①③⑤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⑥⑩判断句/⑦主谓倒装句/⑧⑨定语后置句。
学年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课管仲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管仲列传(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廉价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解析:选D。
游:交际,交往。
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C.吾尝三战三走.D.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富.国强.兵B.然孔子小.之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D.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4.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3分)A.吾幽囚受辱B.岂管仲之谓乎C.管仲之谋也D.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5.以下对文章内容的表达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文章第二段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己〞。
B.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C.在柯地会盟中,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
而管仲劝他信守盟约,说明管仲能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D.司马迁认为管仲能够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值得赞颂。
这一点与孔子见解不同。
解析:选C。
C项,原文是“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只是想法,还没变成现实。
李将军列管仲列传随堂练习dy
《李将军列传》、《管仲列传》随堂检测一、文学应用⒈选出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A、睥睨pì nì骁骑xiāo 麾下huī没镞zúB、木讷nâ骠骑biāo 糒醪bâi láo 下自成蹊xīC、颍yǐng上鲍bào叔牙一匡kuāng天下仓廪lǐnD、召shào忽齐桓huán公少姬jī引刀自刭jǐng二、文言现象㈠解释加点实词的含义1、用善骑射()2、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3、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4、行可数百里()5、于是,至汉,汉下广吏()6、以为李广老,数奇..()7、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8、鲍叔终善遇之()9、鲍叔遂进管仲()10、鲍叔不以我为无耻()11、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㈡下列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今如此以百骑走B、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得李广必生致之大军不知广所之D、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㈢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其李将军之谓也B、士以此爱乐为用C、为虏所生得D、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㈣句子翻译1、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2、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3、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4、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5、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㈤名句默写1、但使龙城飞将在,()2、平明寻白羽,()3、猿臂将军去似飞,()4、《传》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谚曰“桃李不言,()”6、(),衣食足而知荣辱。
7、(),(),故上下能相亲也。
管仲列传随堂练习
《管仲传记》随堂练习(含答案)1、解说加点的词语:①尝与鲍叔贾②鲍叔不以我为怯③故其称曰④命令如流水之原⑤知与之为取⑥管仲因此伐楚⑦孔子小之⑧匡救其恶2、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贫寒A所识贫乏者德我欤B而心目耳力俱穷C谗人间之,堪称穷矣D极恶穷凶3、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一样的一句是()A管仲囚焉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后代世禄于齐D吾幽囚受辱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同样的一句是()A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吾进而师之C鲍叔终善遇之D吾妻之美我者5、对“召忽死之”翻译正确一项为哪一项:()A召忽死在这件事上B召忽为公子纠而死C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D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故6、联系全文来看,对管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司马迁以史家的目光对待管仲,无论其著书,而言其逸闻,写鲍叔对他的谅解实际上是借鲍叔牙来突出管仲的贤才。
B.司马迁记述管仲逸闻,赞誉了他的才华和伟绩,突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政治策略。
C.孔子瞧不起管仲,是由于管仲不鼓励桓公行王道,竟助他称霸。
D.管仲作为齐国的名相,顺民心,精于谋略,擅长因势利导为政,政绩显赫;但作者认为管仲是一个不识好歹之人,他应当帮助齐桓公推行王道,而不是霸道。
7、“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后代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医生。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
”(1)解说以下词语:①世禄:②多:( 2)翻译这段文字: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达成以下各题。
晏平仲婴者,菜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约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是石父请绝。
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尼,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否则。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管仲列传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便宜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解析:选D。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仓廪实而.知礼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解析:选C。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A.介词,替;B.介词,表被动;D.代词,他。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C.吾尝三战三走.D.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富.国强.兵B.然孔子小.之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D.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B.管仲囚焉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D.管仲既任政相齐解析:选C。
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随堂练习(含答案)
《管仲列传》随堂练习(含答案)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尝与鲍叔贾②鲍叔不以我为怯③故其称曰
④下令如流水之原⑤知与之为取⑥管仲因而伐楚
⑦孔子小之⑧匡救其恶
2、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A 所识穷乏者德我欤
B 而心目耳力俱穷
C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 穷凶极恶
3、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 管仲囚焉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子孙世禄于齐
D 吾幽囚受辱
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B 吾从而师之
C 鲍叔终善遇之
D 吾妻之美我者
5、对“召忽死之”翻译正确一项是:()
A 召忽死在这件事上
B 召忽为公子纠而死
C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
D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死
6、联系全文来看,对管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看待管仲,不论其著书,而言其轶事,写鲍叔对他的谅解其实是借鲍叔牙来突出管仲的贤才。
B.司马迁记叙管仲轶事,赞扬了他的才干和功绩,突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政治策略。
C.孔子瞧不起管仲,是因为管仲不勉励桓公行王道,竟助他称霸。
D.管仲作为齐国的名相,顺民意,精于谋略,善于因势利导为政,政绩显赫;但作者认为管仲是一个不识时务之人,他应该帮助齐桓公实行王道,而不是霸道。
7、“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
”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世禄:
②多:
(2)翻译这段文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平仲婴者,菜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是石父请绝。
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尼,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语及之,即危言危言:危险的言论
B.晏子出,遭之涂涂:道路
C.其后夫自抑损抑损:谦卑,不自满。
D.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选择。
9、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归,其妻请去称代前文的“御者”。
B.今者妾观其出称代前文的“晏子”。
C.其后夫自抑损称代前文的“御者之妻”。
D.详哉其言之也称代前文的“《晏子春秋》”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贤及谦逊品格的一组是
①解左骖赎之,载归②何子求绝之速也③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④拥大盖,策驷马⑤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⑥晏子荐以为大夫
A.①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说危言,行危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 .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当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1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的有关句子。
①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经商,做买卖②认为③主张④平原⑤给予⑥攻打⑦轻视,看不起⑧纠正)
2、C
3、C
4、C
5、B
6、D(作者对管仲持肯定的观点。
“认为管仲是一个不识时务之人,他应该帮助齐桓公实行王道,而不是霸道”不是作者的观点,是孔子瞧不起管仲的原因)
7、(1)①世代享受俸禄。
②推重,赞美(2)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8、A危言:正直的言论。
9、C”其”指代”其妻请去”这件事。
10、A。
11、B (晏子进内室没有告辞,让越石父久等,是”无礼”)
12、①(你)是我的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还不如在牢狱之中。
②我已经读了晏子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