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_经济思维导图
城乡中国(修订版)
走出“半拉子” 1
改革工程的第 一步
2
市场版的“挂 钩”(上)
3
市场版的“挂 钩”(下)
4
“土地交易所” 破土而出
5
土地的市场流 转不可阻挡
1
从产权的角度 看土地流转
2
国土部怎么成 了“供地部”
3
行政之手不高 明
4
土地配置,何 难之有
5
分权、分责、 分利
01
辨“土地供 求无弹性”
02
辨“给农民 权利会损害 农民利益”
03
辨“土地涨 价要归公”
04
辨“建筑不 自由”
06
规划出错催 生市场
05
辨“土地配 置靠规划, 不靠市场”
管制不当激活黑市 法外行为一分为三
“非法”帽子满天飞 同地同权的宪法依据
1
农地农房入市, 会天下大乱吗
2
农房入市早就 发生了
3
收权容易还权 难
4
改革要改也要 革
5
房转地转,帮 衬人转
1
打开城乡间的 市场之门
2
限制迁徙自由 的理由
3
“老大哥”的 坏榜样
4
制度安排非同 小可
5
城乡分割影响 深远
01
经济自由是 城市化的根 基
02
城市化加速 的第一推动
03
政策背后是 权利安排
04
抽象的目标 很重要
06
城市化的权 利不平衡
05
用抽象的原 则保障具体 的自由
土地产权的变化线索
“先国有化,再市场 化”的由来
土地急就章的得与失 香港地制另一面
城乡中国(修订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1949年7月,北平主要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的缅怀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开国大典历史意义国内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经济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根本原因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准备了条件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启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军事抗美援朝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原因【根本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直接原因】朝鲜党和政府的要求指挥者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邱少云:被大火吞噬抗美援朝精神为了捍卫祖国和民族尊严而战斗的高度的爱国主义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不畏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慷慨奉献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及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历史意义【国内】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国际】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评价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全套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高中地理选修六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 其特点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 想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 害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 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对策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与保护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及其防治途径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第三节 公众参与
高中世界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三节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第二章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一节 东亚与日本 第二节 东南亚 第三节 南亚与印度 第四节 中亚 第五节 西亚 第六节 非洲与埃及 第七节 欧洲西部与德国 第八节 北美与美国 第九节 拉丁美洲 第十节 大洋洲 第十一节 两极地区
高中中国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 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第三节 中国地形 第四节 气候 第五节 河流和湖泊 第六节 自然资源 第七节 农业 第八节 工业 第九节 交通运输业 第十节 城市 第二章 中国地理分区 第一节 北方地区 第二节 南方地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 第四节 青藏地区 第五节 港澳台地区 第三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第二节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第三节 资源跨地区调配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五目录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影响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救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
0 2
硝烟再起, 国家中心城 市之争为何 白热化
0 3
区域经济大 洗牌,副省 级城市为何 不再扩容
0 4
特区不特? 五大经济特 区,谁掉队 了
0 6
北方只剩一 座TOP10城 市,谁是破 局的希望
0
150 年 少 了 100多个县, 大城市集体 奔向“无县” 时代
0
避1 免 “ 一 市 独大”,副 中心城市最 后的“突围” 机会
0 2
环京、环沪、 环广深:超 级城市的 “第一圈层”
0 3
三四线城市, 凭何跻身先 进制造业 “国家队”
0 4
一个广东 “两个世 界”,粤东 西北何以崛 起
0
150 0 多 个 县 城房价破万 元,中小城 市房价天花 板有多高
0 6
人口持续流 失,收缩型 城市有没有 未来
0
“1 央 区 ” 、 雄安、通州, 京津冀城市 群的三大支 点
可以当成近十年来,城市发展的总结性书籍,适当扫盲还想去,深度不够,如果对城市发展有兴趣可以参考 一番,但理论深度,是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产业转型、人口流动、营商环境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层面多次提出“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及时转变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 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所谓计划单列,主要指的是财政单列,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极少上缴省级财政,不受省级平衡各地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且拥有相当大的省级管理权限,地位较为特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安还是军工重镇。这里集聚了占1/3中国航天、1/4航空科研单位和生产力量,是中国 航天航空动力之乡、中国兵器工业重镇。由于军工产值多数不计入生产总值,这就造成西安生产总值一定程度被 低估。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内容摘要
在实践方面,本书结合实际案例,从地方政府实践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 经验和政策措施。例如,本书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包括京津 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本书还展望了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出 地方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协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详实,全面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的对于深入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实现路径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 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方面来说,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来,共同推 动我国区域的协调发展。
亮点摘录
作者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思考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书中,作者将区域协调发展视 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政府和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协同作用。同时,作者还强调区域协调 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本书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 书中另一个亮点是作者运用了大量图表和事实证据来支撑其观点。例如,在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 现状时,作者列举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与规划,通过对比分析,使读者更加清 楚地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作者还运用了许多图表来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成果,这些 图表和事实证据使得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本书的第三个亮点在于其实用性和可读性。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实际的实践意 义。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来说明如何实 现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政策制定者、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实践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年)
背景,措施,意义
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五”计划的实施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特点
成果及意义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方法,实质,结果,意义
召开中共八大
时间,内容,意义
正确的探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伟大决策
意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 以来经济体 制的转变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城市: 国有企 业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 所有制改革字方针
探索与失误
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提出,内容,评价,影响
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表现,影响
出现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国民经济的劫难
原因,表现 调整与整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背景
中共历史上三 次工作重心的
转移
时间
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背景,特点,过程,意义
经济特区的创办
过程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放和开发
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影响
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9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建
设
十一届三
有
中全会
改 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中 国
开 放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邓 小
特 色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平 理
的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论
社
会
南方讲话
特区姓“社”不姓“资”
主
中共十四大
义
中共十五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
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团结
中
国
历史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促进祖国统一
2021/5/18
10
第十一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国防建设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
经济 开发
民
化统
北族
孝
民
融文 族
军 一 朝合 帝 大
事
改融
革合
2021/5/18
2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隋 唐 时 期
宋 元 时 期
2021/5/18
治世局面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制度创新 民族融合
科举制度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
对外交往
遣唐使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政权 并立
西欧: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50-70年代,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思维导图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思维导图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治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我国部分城市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规划发展的新理念,提出了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城市声环境发展的远景目标,阐明了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作用。
1.城市规划中环境污染问题1.1大气污染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1.2废水污染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
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1.3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
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
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
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
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1.4噪声污染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政府
地方
经济
地方
工业化
风险
土地
中国政 府
经济
中国
政府
宏观
发展
债务
下篇
经济
现象
发展
房价
内容摘要
本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 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广泛采纳各领域学者全新研究成果。全 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 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 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 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一节债务与经济衰退 第二节债台为何高筑:欧美的教训 第三节中国的债务与风险 第四节化解债务风险
第一节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第二节中美贸易冲突 第三节再平衡与国内大循环
第一节地区间竞争 第二节政府的发展与转型 第三节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作者介绍
兰小欢博士于2012年作为研究学者加入长江商学院;他于2012年获得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2006和2001年分别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财经大学授予的经济学硕士与经 济学学士学位。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
图解世界城市化进程
起步早;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市化水平高:20世纪年代,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
现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市基础设
逐步完善。
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出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加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起步晚,发展快
市化水平低: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
市发展不合理: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城
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过剩等原因造成的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
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本)
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
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原因
影响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
表现
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
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景观特征,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信息,
通,文化,观念等
城市就业机会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捷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
环境保护专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典型例题【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7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1、分析水污染原因的一般思路自然原因:①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②风向、风速;③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低);④水温: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
2、分析水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①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②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③水生物种减少;④水生生态系统遭破坏;⑤加快湖泊沼泽化进程。
第三单元框架思维导图(一)
基本政治 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 1) 必 须 毫 不 动 摇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的 领 导 。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 2) 必 须 保 证 和 发 展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 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 3) 必 须 全 面 推 进 依 法 治 国 。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 治化。 ( 4) 必 须 坚 持 民 主 集 中 制 。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制 度 是 坚 持 党 的 领 导 、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 依 法 治 国 有 机 统 一 的 根 本 政 治 制 度 安 排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地位: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毛概思维导图
毛概思维导图⽑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形成条件战争时代⾰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过程开始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成熟遵义会议之后尤其是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理论系统阐明进⼀一步发展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了了“第⼆二次结合”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定位⻢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思想路路线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 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 按照客观规律律办事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理论创新群众路路线定位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路线/永葆⻘青春活⼒力力传家宝坚持群众路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力量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独⽴立⾃自主定位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定不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路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评价⽑毛泽东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结晶对⾰革命建设经验的总结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科学指南内容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形成近代中国国情时代进⼊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呼唤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总路路线提出2个⽂文献⾰革命对象3座⼤大⼭山⾰革命动⼒力力国旗4星⾰革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政治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主要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应有之义/双重性质没收官僚僚资本归国家所有极具特⾊色的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 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革命道路路提出初步形成“井冈⼭山红星”3⽂文章提出了了⼯工农武装割据正式确⽴立《战争和战略略问题》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强有⼒力力保证)原因(国情是最根本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必须武装⽃斗争农业⼤大国农⺠民是主⼒力力军特殊国情提供缝隙与可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极端不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城市统治薄弱⼈人⺠民⾰革命愿望强烈烈群众基础好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条件相当⼒力力量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的有⼒力力量量及其政策的不不错误经验 (三⼤大法宝)提出《共产党⼈人发刊词》内容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特点优点之⼀一统⼀一战线原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中国⾰革命⻓长期性/残酷性和发展不不平衡性可能性诸多社会⽭矛盾的交织两个联盟与劳动者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主要是⼯工农联盟与⾮非劳动者联盟主要是与⺠民资的联盟党的建设三⼤大作⻛风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间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1949-1956性质Turning过渡性的⾮非独⽴立社会形态经济3种主要经济成分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性质(公有)个体经济(绝对优势)私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私有2种过渡性的经济成分合作社经济个体向集体经济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营向国营经济过渡形式阶级4星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路⼝口的经济随着⼟土改完成主要⽭矛盾变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特点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因素占有很⼤大⽐比重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实践背景1949-1952磨⽪皮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留任务打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没收官僚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完成⼟土改后及时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等理理论提出(由于实践的改变)1953年年过渡时期总路路线⼀一化(⼀一体)⽣生产⼒力力维度三改(两翼)⽣生产关系维度理理论依据改造过程个体集体:合作化农业改造组社社(互助 低级 ⾼高级)⼿手⼯工业改造组社社(供销 供销 ⽣生产)私营➡国营:赎买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行业公私合营第四章 ⼀一些琐碎理理论《论⼗十⼤大关系》1956年年⼀一个基本⽅方针第⼀一个重⼤大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关系明确提出了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的标志⼋八⼤大1956年年⼀一个⽅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的变化先进⼯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需求不不能满⾜足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正处》1957年年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矛盾普遍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非对抗性,⼜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特点)政治上两种不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解决专政⼈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民主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物质利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根本着眼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起⼒力力量量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去杂碎⽑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可以消灭了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发展商品⽣生产、利利⽤用价值规律律两参⼀一改三结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初步探索意义巩固和发展了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了宝贵经验、理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理论和实践。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2.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畅谈认识。
3. 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问题引入: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我国历史上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1)阅读“历史上四大米市”和“五岭县的变化”图,感受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小组讨论:认识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问题引入: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1)结合生活总结五种运输方式(2)注意区别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活动二: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周末从东营到济南旅游可以选择什么运输方式?2. 完成任务一:各种运输方式特点比较展示课本上图4.10:各种运输方式比较。
引导学生从费用、速度、运量等方面考虑,各种运输方式有何特点?在哪些方面占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教师总结:每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应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否则难免会“事与愿违”。
3. 完成任务二:根据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各案例该选哪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归纳总结:学生回答后归纳,要考虑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第一课时作业:社会调查——中国万达集团生产的轮胎出口至非洲选择的运输方式要求: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文稿。
建议进入生产、生活进行采访录制视频,或者利用网络搜集实例,最后筛选整理素材,制成演示文稿。
第二课时:铁路运输网课前公布这节课三个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开组内、组间交流,为展示做好准备。
活动一:展示绘制主要铁路干线简图活动提示:要求学生对绘制的简图进行描述。
活动组织与指导:课下各学习小组先进行交流,进行修改,课堂上老师随机抽取一个小组展示,并评价。
活动二:展示铁路干线图说明六大枢纽的重要地理位置活动提示:要求学生铁路干线图熟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