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3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所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所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生动景象,在反复吟诵、回味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

因为孩子年龄还比较小,缺少生活实践体验,平时学诗歌主要是熟读、背诵诗歌及诗意,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古诗包含的感情及蕴含的意境还有待老师引导。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收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导入:放音乐,教师配乐激情讲述关于作者贾岛《推敲》的故事,说说故事中贾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谨的文学创作态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大家齐读课题。

2.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古诗呢?指名说。

其他同学补充。

(总结需要掌握的问题: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要掌握重点词的意思、诗句的意思。

古诗蕴含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作者情况。

(二)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关:和字宝宝交朋友。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隐者不遇童子云深%1正确读词。

%1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关:我会朗读古诗。

(1)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

(2)指名朗读古诗,集体评议、正音。

(3)再读古诗,做到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3.第三关:我会感知古诗的内容。

简单交流: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

(引导:说说古诗中写了哪些人、事、物?)环节二、部分理解一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品味古诗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寻隐者不遇》一、释题质疑。

1、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访: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

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童子:小徒弟。

师:老师。

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2)在哪儿采药?(3)你能找到他吗?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所见》一、激趣导入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二、朗读古诗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韵味。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理解词义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寻隐者不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寻隐者不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寻隐者不遇》,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2)准备生字词卡片和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寻隐者不遇》,了解诗句的大意。

(2)准备好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贾岛及其作品《寻隐者不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寻隐者不遇》,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句中的大自然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欣赏。

5.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与《寻隐者不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寻隐者不遇》全文,注意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估。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访隐者不遇》和《所见》两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诗歌的情感分析。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含的哲理。

2.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访隐者不遇》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寻找某个人却未能找到的经历?那种心情是怎样的?2.诗歌朗读请一位同学朗读《访隐者不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绘了诗人访隐者不遇的情景,展现了隐者的高洁品质和诗人的遗憾之情。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松月清辉照,云烟入眼空”中的对仗和意象。

分析诗歌的情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仰和遗憾之情。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诗中隐者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对你有什么启示?5.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后熟读并背诵《访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所见》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请用诗句描述一下。

2.诗歌朗读请一位同学朗读《所见》,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夸张和意象。

分析诗歌的情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诗中自然景象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对你有什么启示?5.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后熟读并背诵《所见》。

第三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诗歌欣赏请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分享给同学们。

2.诗歌创作请同学们以“访友不遇”或“所见”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寻隐者不遇》。

(2)能够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诗词。

(3)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3)作者贾岛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3.2 学生准备:(1)预习《寻隐者不遇》。

(2)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以图片或故事引入《寻隐者不遇》的主题。

(2)简要介绍作者贾岛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寻隐者不遇》,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解释生僻字词。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意境进行分享和解读。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4.4 诗歌欣赏与评价:(1)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3)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内涵。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5.1 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说课稿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说课稿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

诗句虽然浅显,但耐人寻味。

这首诗第一句交代“寻隐者”,第二句说明“不遇”,三四句直中有婉。

“只在”说明走得不远,容易找到,让人在找寻不到的失望中萌生一线希望,“不知”说明隐者在白云深处,难以寻踪,又使人怅然若失,无可奈何。

这首是语言精练,第一句以“问”开头,后两句省略了“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句十分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并学会写2个生字,正确背诵并默写《寻隐者不遇》。

过程和方法:借助书中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意境,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三、说教学方法1.品读感悟法。

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

2.引导想象法利用插图引导诗人访问的过程。

四、说教学媒体资源选择课件、课外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质疑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诗人贾岛。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定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看图想象,教师引导,品读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1.同桌互说诗意。

先自由锻炼表达能力。

2.集体汇报。

3.解决重点字词意思,再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在这里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就轻而易举地理解诗意了。

苏教版《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苏教版《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苏教版《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设计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

下方是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经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一)观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甚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甚么时分的人。

是干甚么的。

(引导先生捉住儿童的穿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甚么?(指点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领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因而停住歌声跳下牛背,预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本人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一)初读课文l.先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精确,读迟滞。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2)留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是甚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先生读全诗。

要求先生边听读,边看图,考虑: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甚么?后来呢?(指名让先生试着回答成绩。

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去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本人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经过观察图使先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全部诗句,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菹胱约菏鞘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3篇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3篇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3篇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下面是小编收集的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3篇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供大家参考。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1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略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叙述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叙述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顿:2课时第一课时寻隐者不遇课时目标:根底性目标: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提高性目标: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

完成目标1、2 1.师: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

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2.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为大家背背吗?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 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

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根底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五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五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双基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感受人物鲜活形象。

思维发展目标: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再将“画”变成“文”。

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古诗二首》第一首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中叙述了他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事情。

《所见》。

文章主题:《寻隐者不遇》通过一问三答的形式,将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所见》刻画了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

写作特点:《寻隐者不遇》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

《所见》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牧童歌唱和捕蝉时不同的样子。

本文知识点梳理:1、字词:“隐、振、蝉”注意是前鼻音。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知处”“意欲”的含义。

2、理解并背诵两首诗。

3、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设计: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教学《所见》。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意境是重点。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意境,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都对课文进行过预习了,找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呢?(指名交流,重点放在诗人贾岛的介绍上,板书“推敲”)2、检查诗文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你能否知道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寻找隐者没有遇到)4、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三下古诗两首乞巧教案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三下古诗两首乞巧教案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三下古诗两首乞巧教案》摘要: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两首古诗,、学会课3生理诗句词语说说古诗概思,(声朗)()划出生记住形(不出声音默)(3)懂句子学会提问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两首古诗、学会课3生理诗句词语说说古诗概思3、凭借语言想象诗歌所描绘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思想感情感受诗歌语言美和蕴美教学重、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朗古诗通朗能初步感悟诗歌韵味和夏天美境教学难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热爱然感情课前准备生词卡片、背诵首己喜欢古诗、课件、音乐教学两课教学程课9月日总8课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古诗能背诵古诗.学习《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寻隐者遇怅然心情3.学会生遇言理遇言只深等诗句思能说出全诗思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音乐教学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古诗、揭示课题让学生题并题、教师简单介绍诗人贾岛课题并理寻、隐者、遇二、听录音理通顺这两首古诗对诗有初步印象听录音思考①全诗共提到几位人物、图人物分别是诗提到谁?(3位作者和童子)②这三位人物分别是什么关系?(作者和隐者朋友关系;隐者和童子师徒关寻③什么作者拜访朋友没能遇上?④用己话口头说说诗提出不懂、词听录音针对老师提出思考题对古诗容有初步认识三、古诗准音诗节奏、学生由古诗、学生先己理古诗不懂地方做上记和桌起讨论交流由古诗不懂词句下面做上记四、合作探究悟诗歌通朗体会古诗境借助译理古诗体会作者情绪变化满怀希望失望线希望彻底失望并想象诗句所揭示作者思想感情进步体会古诗主旨、指名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只||山|云深||不知|处指名朗齐、学习诗句①、句松下问童子我棵松树底下向男孩问讯(童子男孩这里指隐者童和弟子)言师采药这孩子说他师父出门采药了(言说)②3句只山(师父他)就这山林(只就;这)云深不知处山上云雾重重不知他什么地方(深重重;处地方)3连起说说诗句思体会感情①作者拜访友人却遇上心情怎样?②推想作者朋友山林是怎样生活③贾岛是位著名诗人他朋友想必也是位极有才华人什么他不做官却宁愿山里采药这种隐姓埋名生活呢?(对社会、对官场不满)④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5指导朗背诵①再听录音体会节奏及重音②指导朗背诵齐背教师引导下古诗诗句先说说己理然相交流学习感悟诗句思教师引导下边古诗边体会作者心情想象作者朋友山林是怎样生活系当社会体会诗人所表达思想感情学习背诵古诗五、布置作业、继续背诵古诗、写古诗3、把《寻隐者不遇》所描绘境写下板设计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失望只山线希望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古诗;、学会课3生理诗句词语说说古诗概思3、通朗感受诗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教学准备黑板、课件教学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古诗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古诗、我们以前学习哪些描写儿童古诗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又学习首、板古诗题目题并题3、出示课插图投影《所见》这首诗写就是诗人所看到图上景物让我们也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教师简单介绍诗人杜牧背诵以前学习描写儿童古诗题并题听教师介绍诗人二、初课通顺这两首古诗对诗有初步印象、明确初要()准通课(声朗)()划出生记住形(不出声音默)(3)懂句子学会提问、指名课相机指导评议根据要古诗课三、合作探究悟诗歌通朗体会古诗境借助译理古诗并想象诗句所表现画面感受诗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学生齐全诗(人组合作朗)指名做朗汇报、人组交流古诗写了画哪些景物?有不明白地方吗?3、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地方?(教师相机问题)、理诗()出示课插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情景?(牧童骑黄牛)B放录音(牧童歌唱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歌声怎么样?牧童骑黄牛背上歌声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齐诗句()、演示牧童捕蝉动作及蝉叫声说说二句话思心想捕捉鸣叫知了马上树下声不响出示诗句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诗句(3)、你能把这首诗思连起说说吗?(组合作完成)牧童骑黄牛背上歌声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知了马上树下声不响()挑句己喜欢(指名)(5)多美首诗啊让我们起再(配上音乐)教师引导下古诗交流古诗写了画哪些景物质疑图结合理牧童骑黄牛想象牧童歌声理歌声振林樾朗诗句说说二句话思齐诗句尝试把这首诗思连起说说朗己喜欢诗句起再古诗四、诗想画面通听看画面背诵古诗引导学生想象、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桌对背齐背)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是什么季节?听老师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画面根据画面背诵判断古诗季节五、编故事通编故事启发学生想象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组里讨论下试着编故事、指名交流故事试着编故事交流故事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把你喜欢句子用己话写下或者画下板设计所见牧童骑黄牛所见歌声振林樾欲捕鸣蝉所想忽然闭口立教反思学习古诗关键是体会诗境而体会诗境前先要学生正确理诗如何助学生理诗体会诗人古诗所要抒发思想感情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诗眼挖掘诗涵每首诗总有其精华所抓住这些精彩诗句让学生懂透这些诗句无疑能起到牵发而动全身效比如《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我就抓住只山云深不知处这关键诗句通对比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这首诗所要抒发思想感情二、展开想象领会诗境对隐士游踪不定无羁无绊生活赞叹是诗人贾岛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要抒发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其境呢?教学我引导学生抓住只山云深不知处展开合想象以体会隐士由得其乐三、结合实际补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这儿结合实际既指结合教材实际又指结合学生实际例如课教学我就分别穿插了有关贾岛故《推敲》贾岛另首绝句《剑客》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_教案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_教案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目标:双基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感受人物鲜活形象。

思维发展目标: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再将“画”变成“文”。

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古诗二首》第一首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中叙述了他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事情。

《所见》。

文章主题:《寻隐者不遇》通过一问三答的形式,将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所见》刻画了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

写作特点:《寻隐者不遇》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

《所见》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牧童歌唱和捕蝉时不同的样子。

本文知识点梳理:1、字词:“隐、振、蝉”注意是前鼻音。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知处”“意欲”的含义。

2、理解并背诵两首诗。

3、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设计: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教学《所见》。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意境是重点。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意境,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都对课文进行过预习了,找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呢?(指名交流,重点放在诗人贾岛的介绍上,板书“推敲”)2、检查诗文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你能否知道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寻找隐者没有遇到)4、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朗读诗文,理解诗句:1、自读诗文,想想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2、集体交流。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选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选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选3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诗意。

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默写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

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寻找,不遇:没遇到。

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同意他的解释吗?6、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做过和尚,法号无本。

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

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

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

改一改。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

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

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言师,言,说,谁在说?(童子)说谁?(师父),童子在说师父什么?此:这,此山,这座山。

深:云雾弥漫,浓得遮人视线。

不知处:不知道去向。

4、同桌练说,再指名说说诗意。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最新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最新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最新3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 《寻隐者不遇》描写诗人松下问童子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 借助字典、辞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能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听教师讲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板书:贾岛小结:唐代诗人贾岛是很讲究推敲的,他的诗自然质朴,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寻隐者不遇》二按小组学习,编演对话情景1 齐读诗句2 下面同学们按四人小组,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两个两个的表演,看谁对诗句的意思理解正确。

分组表演,教师巡视。

(1 )指名表演(2)其他同学提出异议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 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说说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只:只是深:深度,指云雾很多只在此山中之前隐去了一句问话。

我寻隐者,在松树下遇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傅的去向,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师傅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

2 体会感情这首诗写的是一次寻访,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被寻访的是隐者,理解隐者即隐居山林的人;一个是寻访的结果是不遇,即没有遇到;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视频展示台)这首诗采用问答体,是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这三番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四齐读古诗,练习背诵五补充阅读贾岛《剑客》六作业1 理解诗句的意思2 填空(练习册3)七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希望言师采药去。

失望只在此山中,希望云深不知处。

失望《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能理解古诗,理解“不遇”、“言”、“云深”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与境,从而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感悟诗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教学,理解诗中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的情怀,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而受到美得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古诗两首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而袁枚同样是清朝文坛上一位比较讲究锤字炼句的诗人。

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歌继续了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诗歌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采用用对比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画面动静搭配,活泼有趣。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诗中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力,学习表达方法。

1.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分组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的情况。

2.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讨论交流、表演、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感悟古诗,从而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生动景象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 借助拓展小练笔,学习古诗中的人物对话、动作、心里描写、景物衬托人物的表达方法。

【教师准备】1.搜集到的和本课有关的资料。

2.本课的ppt课件。

3.准备台词,挑选小演员
【学生准备】1.查阅贾岛和袁枚有关的资料。

2.预习课文。

3.排练小节目。

2课时。

第1课时
整体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 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诗人的心情变化,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

1 新课导入
方法一
1.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体,它用语简洁,意境深远,琅琅上口。

自我校经典诵读开始以来,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你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么?(学生试背)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
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课题吧。

(齐读课题)
3.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4.要想解决大家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来解决把!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自身实际的谈话,唤起学生的体验,进而引入课题。

提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主解题,根据题目大胆质疑。

学生有了这些问题,从而为了解古诗、把握古诗,进而体会古诗打下基础。

]
方法二
1.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

我们的戏曲、民乐、国画、文学等,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其中的瑰宝。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齐读。


2.你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么?你了解他多少呢?(教师相机补充)
3.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题目告诉我们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4.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隐者是谁?谁去寻隐者?为什么不遇?)
[设计意图:首先开门见山,通过对祖国辉煌历史文化的表述,直接引出古诗。

简明扼要,学生易于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2 新知构建
一、初读诗文诗画并赏
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3.交流:学生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指名说)
隐者:学问很深,隐居山林的人寻:访问不遇:没有遇到。

言:回答,说。

隐者:隐居在山中的人。

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本诗中指隐士就在这座山中云深:山深云雾浓处:去处)
4.图文结合读诗句,请想想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注意诗文的节奏)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二、精读诗文,体会诗意。

1.师:本诗写诗人去寻访一位隐者,没能遇到,却碰到了一
个童子,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呢?(“言师采药去”得知,隐者是童子的老师)
2.交流: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白如话,简洁易懂。

但这首诗的特点不止这些,贾岛还有一个巧妙的谋篇构思是: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寻隐者不遇这件事的过程写出来的呢?同学们再读,看看能发现诗中什么奥妙。

预设:问答式(一问三答)
追问:谁问谁答?三次回答的问题内容是什么?(用原句诗文回答)
指名回答。

师:其实是三问三答,作者寓问于答,构思巧妙。

师:明明是三问,但作者省去了了两问,你能补全这三问吗?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想象诗人与童子的对话内容。

预设:
问:(你师傅到哪去了?)答:言师采药去问:(你知道他在哪里采药吗?)答:只在此山中问:(具体是在山的什么地方呢?)答:云深不知处
师:平白易懂的语言和寓问于答的构思,运用了一问三答的写法。

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充分体现了贾岛写技的高超,真不愧为“苦吟诗人”。

3.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A.作者问童子之时,心情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你出门拜亲访友时的心情)
松下问童子——(心情愉快,满怀希望)
B.童子说他师傅采药去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言师采药去——(心情跌落,感到失望)
C.作者得知隐者就在此山采药时的心情?(结合生活实际或设身处地的与贾岛换角色想象)
只在此山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