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对家畜影响
家畜环境卫生学 第三章 光环境
当太阳高度角小于350时,这段紫外线难以到达地面,
所以在冬季纬度大于320的地区,太阳辐射的抗佝偻
病作用较差,纬度愈高,动物愈容易出现佝偻病和 骨软症,低纬度地区的动物则不易出现。
白色或浅色家畜的皮肤易被紫外线透射,形成VD的 效力较强,因而在同样条件下,黑色皮肤的家畜较
白色皮肤的家畜易患佝偻病。
(2)产蛋性能
禽类对光照的刺激更为敏感,小母鸡在短光照尤其是逐 渐缩短光照时间的环境中性成熟延迟,在长光照尤其是 逐渐延长光照时间的环境中性成熟提前。 延长光照可使小母鸡性成熟提前,10h/d以下的光照, 性成熟的日龄随光照时间缩短而延长。 产蛋鸡最佳光照时间为14~16h/d,光照时间超过17h/d, 反而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禽类产蛋期,应保持光照时间恒定,突然增加光照时 间或突然减少光照时间,都会扰乱内分泌系统机能,导 致产蛋率下降。
啄癖和争斗。此外,在夜间或无窗鸡舍内捕鸡时,用 红光照射,鸡不能迅速移动,很易捕捉。
(2) 繁殖
红光可延迟鸡的性成熟,使产蛋量增加,蛋的受精率下降。
红光也可延长小母猪性成熟时间
(3) 产蛋
绿光、蓝光和黄光可使产蛋量下降,蛋形变大。
(4) 生长肥育和饲料利用率
红光、绿光、蓝光、黄光可促进鸡的生长,降低饲料利用 率,使鸡增重快,成熟早。
镇痛机理:
A、 热本身对感觉神经有镇静作用;
B、 热作为一种新刺激,与疼痛冲动同时传入 中枢神经系统,使后者受到干扰,因而减弱了 疼痛感觉。 C、 上述消肿结果,使组织张力下降,肿胀减 轻,加之肌痉挛随之减弱,因而痛感减缓。 D、 缺血性疼痛,因血液循环改善而得以减轻。
猪场紫外线消毒的优缺点
猪场紫外线消毒的优缺点邢台晟卓环保猪场消毒的方法上常见一些失误,表现在:消毒操作不规范,效果打折。
因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到酸碱度、温度、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影响,应按消毒规程进行。
有些消毒剂对人畜有副作用,对环境会造成二次污染[1]。
因此,一个猪场要购置多种消毒剂,不同的消毒对象使用不同的消毒剂。
要求合理消毒,在猪场进出口的消毒工作中常见到一些疏忽之处,表现在重视了前门的消毒,忽视了后门的消毒;重视了脚、鞋的消毒,忽视了手的消毒;重视外来人的消毒,忽视了本场人的消毒;此外在猪舍的消毒工作中往往重视了全进全出的大消毒,发现病猪后忽视了临时开展的局部小消毒;重视了猪舍地面的消毒,忽视了舍内空气和猪体的消毒等。
猪场消毒工作是疫病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不仅要求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在消毒的方法上还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
在众多的替代消毒技术中,由于紫外线消毒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消毒效果好及不产生消毒副产物等优点而引起场长们高度重视。
1 紫外线消毒与其他消毒方法的比较表1对5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在消毒效果、费用及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几种化学消毒剂灭活微生物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紫外线消毒仅需几秒钟即可达到同样的灭活效果[3,4]。
而且运行操作简便,其基建投资及运行费用也低于其他几种化学消毒方法。
2 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的优缺点2.1 优点2.1.1 高效率杀菌紫外线对细菌、病毒的杀菌作用一般在1s内完成,而对传统氯气及臭氧方法来说,要达到紫外线的效果一般需要20~60 min的时间。
2.1.2 杀菌广谱性紫外线技术在目前所有的消毒技术中,杀菌的广谱性是最高的。
它对几乎所有细菌、病毒都能高效率杀灭。
2.1.3 无二次污染由于紫外线消毒技术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学药剂,因此它不会对水及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1.4 紫外线能降低臭味和降解微量有机物紫外线对水中多种微量有机物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并且能够降低水的臭味。
光照对猪生产的作用
光照对猪生产的作用光是对猪的生存、行为和生产具有直接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红外线和可见光具有光热效应,其中红外线和可见光的长波部分,可调节猪机体的热机能。
由于红外线可穿透皮肤达几厘米,使深部组织升温,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和细胞再生过程,因此具有镇痛、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适当接受太阳热辐射、阳光的沐浴不仅让猪感觉到舒爽,同时又有一定杀菌和促进细胞成熟的作用,对某些喜阴性寄生虫也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减少皮肤病的发生率。
但长时间的阳光直接照射,600纳米~1000纳米的红光可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导致脑部损伤的“日射病”,猪表现焦躁不安、昏厥、痉挛等中暑症状,严重时会因呼吸和循环障碍而死。
眼睛接受过量的太阳辐射,可使水晶体及眼内液升温引起视力障碍、白内障及视网膜脱离等症状。
由此可见,酷暑高温时强烈的太阳辐射对猪的体热调节、生产力和健康均不利。
相反在寒冷季节则应注意猪场和猪舍的向阳和采光,对于减缓冷应激,促进猪只健康,改善猪舍小气候都有重要意义。
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效应。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变成VD3,从而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紫外线还具有促进体内代谢作用,从而可以提高猪的生产力和饲料转化率;紫外线还具有杀死细菌、病毒真菌的作用,增强免疫力。
但紫外线过量照射会造成猪的皮炎等。
增加夜间光照,便于猪采食,增加营养,促进生长。
较充足的光照可促进猪性成熟,有利于猪的发情、配种、妊娠和生长发育。
阳光可促进种猪体内VE的吸收及性功能的正常发挥,较长的光照时间可促进性腺系统发育,性成熟较早;短光照,特别是持续黑暗,抑制性系统发育,性成熟延迟。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都知道对于个别长期乏情的母猪放到外边晒一段时间太阳后就能正常发情。
强光对猪体脂肪的沉积有减慢作用,暗光可使猪体脂肪沉积加快。
光照强度的变化对猪性成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实践证明,在开放猪舍饲养的猪性成熟显著早于封闭舍内饲养的猪。
猪场紫外线消毒详解:这种经济又方便的消毒方法,养猪人快来学
猪场紫外线消毒详解:这种经济又方便的消毒方法,养猪人快来学在日常养猪实践中,消毒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种经济实惠、操作方便且效果不错的消毒方法:紫外线照射法。
紫外线可以杀灭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在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养猪人可以利用紫外线的照射,让病原微生物灭活,进而实现消毒的目的。
紫外线照射可以选择在阳光下暴晒,也可以选择使用紫外线灯。
前者虽然更加经济实惠,但适用面较窄,毕竟猪舍内的东西大部分时间是很难放置到阳光下的,并且强阳光也不是想要就会有,因此在晴朗天气下给猪场的器具等消毒可以选择此法。
而后者则可以用于给水、空气以及被污染的表面消毒。
1. 用紫外线灯给水消毒。
紫外线在水中的穿透力比较强,不过水的深度增加以及杂质太多,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效果。
通常给水消毒使用的装备有:直流式紫外线水液消毒器,该设备30瓦的灯管可以处理2000L/小时。
2. 用紫外线灯给空气消毒。
将紫外线灯固定安装在猪舍、猪栏等重要部位附近,比如吊装在墙上或者天花板上,通过照射可以起到很好的杀灭空气中细菌的作用。
一般紫外线灯需离地2.5米左右,且需要在灯管上安装金属的反光板,让光照射的角度跟平面形成30度-80度的角,这样就可以在空气对流的作用下,对整个上下层空气形成消毒作用。
一般一支15瓦的紫外线灯可以用于给10平米左右的猪舍空间进行空气消毒。
3. 用紫外线灯给污染表面消毒。
因为紫外线无法穿透固体,所以只能给固体的表面进行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需要消毒的器具、垫料、衣物等物体时,灯与照射物的距离不能超过1米,照射时间不宜小于30分钟。
4. 猪场入口消毒室需安装紫外线灯。
为了起到辅助消毒效果,抑制消毒室自身的病原微生物滋生,养猪场需要在消毒室配备紫外线灯,一般要求每立方米需要至少1瓦功率。
比如一个20平米,高度为2米5的消毒室,整体空间为50立方米,就可以考虑配置2支30瓦的紫外线灯。
以上介绍了紫外线灯在猪场消毒的应用,那么养猪人在使用紫外线灯给猪场进行消毒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消毒效果呢?1. 要保证电压的稳定和强度。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题(完整编辑)
家畜环境卫⽣学复习资料题(完整编辑)家畜环境卫⽣学名词解释:1. 适应:是⽣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产⽣的有利于⽣存和⽣产的⽣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常刺激所产⽣的⾮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 ⽓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理所能忍受的⽓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理指标和⽣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能习惯于这种⽓候环境。
这⼀过程称为⽓候服习。
4. ⽓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体型发⽣变化,各种⽣理机能发⽣改变⼜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位、⼟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候状况,称为⼩⽓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温⽇较差:⼀天中,⽇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每⽇最⾼与最低⽓温之差,称⽓温⽇较差。
(越靠近地⾯,⽓温⽇较差越⼤)10. ⽓温年较差:⼀年内,⼀⽉份平均⽓温最低,七⽉份平均⽓温最⾼,把最⾼⽉平均⽓温与最低⽉平均⽓温之差,称为⽓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
⽓温升⾼,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温度:体温升⾼,代谢率也提⾼,这个因⾼温引起代谢率升⾼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猪场紫外消毒技术研究进展
(1) 式中:
Dose—— 紫外剂量,单位为 mW·S/cm2 或 mJ/cm2; I—— 微生物在其运动轨迹上某一点接收到的 紫外光照强度,单位为 mW/cm2; t—— 曝光时间或照射时间,单位为 s。 公式(1)表明,紫外灯的照射时间和光照强 度决定紫外照射剂量大小。Xu 等 [19] 对非洲猪瘟病 毒进行了紫外灭活研究,重点集中于照射时间和 照射强度等因素对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 照射时间越长,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损伤越严重。 对于不同紫外强度的灭活效果,当光照强度为 110~120 µW/cm2 时,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所需 的辐照时间为 30 min;而当光照强度为 3 600 µW/cm2 时,仅需 3 s 即可灭活完全。Conner-Kerr 等 [20] 检 测了紫外照射对耐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有 效性,结果发现当光照强度为 15.54 mW/cm2、紫 外灯与细菌距离为 25.4 mm、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 率为 99.9% 时,需照射 5 s;当灭活率为 100% 时, 需照射 90 s。由此得出紫外光照强度越大、消毒时
相对湿度对紫外杀菌(毒)的影响较复杂。 Cutler 等 [31] 探究了不同湿度范围对猪繁殖与呼吸 综合征病毒(PRRSV)的灭活效果,发现在相对 湿度为 25%~79% 时病毒灭活率最高,相对湿度< 24% 时病毒灭活率其次,相对湿度> 80% 时灭活 率最低。Tseng 等 [32] 对比不同湿度下被测病毒灭 活所需紫外剂量,发现相对湿度 85% 时病毒灭活 所需的紫外剂量显著高于相对湿度 55%。Peccia 等 [33] 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表示高湿度条件下, 附着在病毒表面的水可导致紫外光照强度衰减。
紫外线照射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
小结
UV照射能够明显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的说来,大剂量、尤其UV一B和UV一C对人体免疫 功能起抑制作用;而小剂量、特别是UV一A则起促 进和调节作用。从维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角度 出发,接受日光照射应科学、合理,应避免暴露于 过强的日光照射,对较强的日光照射时间亦不宜过 久。特别是对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且皮肤娇嫩易于 吸收UV的婴幼儿和免疫功能日渐衰减的老年人,尤 应引起注意。
(三)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红细胞具有固定、浓缩抗原,传递抗原给吞噬细胞的作用, 并能借助其C3b受体粘附进而清除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 UV照射可使位于膜外表层的该受体激活,使红细胞免疫功 能增强、C3b花环形成率增高。故UV照射有较好治疗作用, 但剂量应适宜。 (四)对β2微球蛋白(β2一M)的影响 β2一M广泛存在于体液中,可参与免疫活性细胞对异己物 质的识别,激活免疫活性细胞,提供杀伤细胞受体。T和B细 胞均可分泌β2一M,其含量可反映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 较大面积弱红斑量UV照射可使血清β2--M明显升高。 (五)对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 长期接触日光或UV一A照射均能直接致NK细胞数目减少和 活性受抑,而且此作用在停止UV照射后仍可持续2~3周。然 而,UV照射亦可经增加β2一M含量间接促进其活性增高。
紫 外 线 波 谱
紫外线的波长分段
根据生物学效应的不同可将紫外线划分为四个波段: 1.UVA波段,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 。 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其生物学作用较弱。UVA则主要引起免疫抑 制与色素沉着作用。 2.UVB波段,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 。 中等穿透力,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 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生物学作用很强,能促进体内矿 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抗佝偻病。UVB主要引起皮肤红斑 反应、DNA损伤和免疫抑制. 3.UVC波段,波长2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它的穿 透能力最弱,日光中含有的短波紫外线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 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 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 4.UVD波段,波长100~200nm,又称为真空紫外线。
浅谈紫外线对家畜的作用(一)
浅谈紫外线对家畜的作用(一)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照射机体后可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和光电效应,不同的波长其生物学作用的强弱不同,一般将紫外线分为三段,即:A段,波长320—400nm,其生物学作用较弱,主要起色素沉著作用;B段,波长275—320nm,生物学作用很强,主要是抗构楼病和红斑作用;C段,波长200一275nm,来自太阳辐射的这段紫外线不能到达地面,以人工装外线灯进行试验,此段具有最大的杀伤力,对机体细胞也有强烈的刺激和破坏作用。
紫外线的各种基本作用阐述如下:1、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和特异反应称红斑作用。
在紫外线照射一定时间后,由于皮肤的反射作用,毛细血管扩张,这时出现的红斑称为原发性红斑。
而当照射时,因皮肤表皮细胞被紫外线所破坏,释放出组织胺与类组织胺,这两者达到一定浓度,又能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加强,导致皮肤发红和水肿,这时发生的红斑称为继发性红斑。
这一过程较慢,一般发生在照射后6—8h,甚至24h。
紫外线的红斑反应有两个最敏感的波长区,即254nm和297nm,但两者所致红斑在性质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如在红斑深度、界限、温度、潜伏期、消失时间、色泽和血管反应方面均有不同,前者的表现分别为红斑深、界限明显、温度高、潜伏期长、消失慢、色泽为深红色、血管扩张;而后者表现为红斑深度浅、界限不明显、温度低、潜伏期短、消失侠、色泽为紫红有纹、血管痉挛。
引起红斑作用的紫外线剂量以红斑学位计。
不同紫外线的红斑剂量不同,现统一用功率入1w的297nm波长的紫外线灯的红斑辐射强度作为一个红斑剂量。
由于产生红斑作用的这—波段紫外线也具有抗佝偻病作用,两者生物学作用的最佳效果光谱相近,故可用红斑剂量宋代表紫外线的生物剂量G它不仅在紫外线治疗上常以皮肤的红斑反应强弱,作为紫外线治疗的剂量标准,而且又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一般用红斑剂量来表示机体每天所必需的紫外线照射剂量。
紫外线在畜牧业生产中对畜禽的影响
320nm 以 上 , 主 要 是 起 到 色 素 沉 着 的
对 畜禽 的 影响 作用 ;B段 ,其生物学作用较强 ,波长
4 杀 菌 消 毒 紫 外线 的灭 菌 消毒作 月J与其 波长
在 275~320nm, 主 要 作 用 是 造 成 动 物 和 辐 射 强 度 有 关 。 据 资 料 报 道 波 长 在
着 作 用 的 波 长 为 320—40Ohm,黑 色 素 还 能破 坏某些 细菌 的毒 素 (如破 伤 Jx【
能增 强皮肤 的保 护作 用 ,防止皮 肤过 毒素 ),真菌对紫外线具有 较强的耐 受
热 ,是动 物机体 对光 线刺 激 的一种 防 力 。闲此 ,在畜牧 业 生产 中 ,常用 紫
1 产 生 黑 色 素 紫外 线有 色素 沉着 的作 用 ,其作
蠖 用机 理是 动物皮 肤受 到紫外 线照 射一 定时 间 ,使 皮肤 中的 黑色 素原 与酪 氨
酸酶 结合 .使之 变为 黑色 素 ,导致皮
局
肤发 生色素 沉着 ,紫 外线 产生色 素沉
波 长 在 253~26Ohm 时 主要 能 引起 变 性 . 以 核 酸 吸 收 量 最 为 强 烈 ; 波 长 在 300nm 以 下 的 紫 外 线 有 明显 的 杀 菌 作 用 , 杀 菌 最 强 的 波 长 在 253—26Ohm.. 紫 外 线 杀 菌 消 毒 的 机 理 是 细 菌 或 病 毒 的 蛋 白 质 、酶 和 核 酸 受 到 紫 外 线 的 照 射 ,吸收相应 波长 的 紫外线 ,使 蛋 质 变性 离解 ,酶 活性降 低或 消 失 ,最 终 导 致 细 菌 或 病 毒 死 亡 .从 而 达 到 杀 菌 消 毒 的 日的 。 紫 外 线 不 仅 能 杀 菌 ,
太阳辐射对畜禽的利弊
太阳辐射对畜禽的利弊太阳辐射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决定气候形成及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
因此,一直以来有关太阳辐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那么太阳辐射对畜禽的利弊有哪些?太阳辐射对畜禽的利弊有哪些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上热能的主要来源,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太阳辐射引起的。
太阳辐射的光和热对畜禽生理机能、健康和生产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l)光是一种电磁波,根据人的视觉,可将其分为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照射到动物体,其能量在被照部位及皮下组织中转变为热,引起温度升高,血管扩张,皮肤潮红,局部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
在畜牧生产上,常常用红外线灯作为热源对雏鸡、仔猪、羔羊和病畜进行照射,不仅可以御寒,而且改善了血液循环,促进了生长发育,效果良好。
但过强的红外线作用于动物体时,可使动物的体热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产生日射病,甚至产生化学灼伤,引起羞明、视觉模糊等眼睛疾病。
紫外线具有杀菌、抗询楼病、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的作用。
但过度紫外线照射时,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如体温升高,生产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出现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等。
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使人和动物产生光觉和色觉的部分,它是动物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离开光,动物就从多方面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
可见光对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与光照强度有关。
过强的光照会引起畜禽精神兴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甲状腺素的分泌,提高代谢率,从而降低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因此,任何畜禽在肥育期应减弱光照强度。
季节性的光照变化对畜禽的繁殖机能有调节作用。
光照的季节性变化,使动物按照光的信号,全面调节其生理活动,其中之一是季节性的性活动,如马、驴、猫、禽类等是在每年春季日照逐渐增长时发情、配种,而绵羊、山羊、鹿等是在秋冬日照逐渐缩短时其性活动多。
在工厂化养鸡中,利用人工控制光照,消除了季节对鸡的影响,使鸡一年中均衡产蛋,收到很好的效果。
紫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7期摘要紫外线可用于消毒、杀菌,预防佝偻病,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畜禽生产是有利的。
过度的紫外线照射机体会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对动物的眼睛和皮肤有较强的损害作用。
因此在畜牧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过强的紫外线照射,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
关键词紫外线;杀菌;佝偻病;免疫力紫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赵改珍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山西太原030024收稿日期:2017-04-17赵改珍,女,1966年生,讲师。
1用于消毒、杀菌紫外线被细菌吸收后,能透入细胞核引起光化学分解,使DNA 变性,细菌无法进行DNA 复制,从而抑制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使其功能发生障碍。
足够的紫外线照射,还能使蛋白质凝固而使细菌死亡。
但是由于紫外线有不同的波长范围以及微生物对紫外线的耐受力不同,导致了不同波段的紫外线对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杀伤力。
在生产中可用紫外线对舍内空气或饮水进行消毒,还可用紫外线光源对畜舍进行灭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只能杀灭空气或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不能杀灭尘粒中的细菌和病毒。
畜牧生产试验表明,用20W 的低压汞灯对畜舍进行照射,可大幅降低畜禽疾病的感染率以及死亡率。
2用于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D ,则会导致体内钙和磷的代谢缓慢,从而引起佝偻病的发生。
家畜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中,存在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转变成维生素以供机体需要。
实践证明,用15~20W 的人工紫外线灯,安装在畜舍上部,距畜体1.5~2.0m 高度,每天照射4~5次,每次30min ,可提高生长率、产蛋率和孵化率;乳牛和奶羊经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后,产奶量会提高,同时奶中维生素D 的含量也比未经紫外线照射的要高。
需要注意的是,波长为283~295nm 的紫外线对防止佝偻病的发生有更明显的作用;同时,在食物中只有足够的维生素D 而无紫外线照射,不足以预防佝偻病;仅使用维生素D 制剂治疗佝偻病的效果也不如紫外线照射的效果好。
紫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紫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紫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一、紫外线是生物体生理必需物质1、紫外线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量来源,它不仅是大气抗紫外辐射层的一部分,也是生物体生理必需物质。
2、紫外线能够抑制和进行各种内部的化学反应,这对维持生物体的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紫外线能帮助动物抵御疾病1、紫外线能帮助动物有效抵御病毒、细菌以及其他令人不适的疾病,以及其他寄生虫带来的威胁,紫外线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紫外线能帮助提高畜牧动物的免疫力,让它们抵抗各种疾病,得以更多地存活。
三、紫外线能改善动物皮毛和肌肉1、紫外线可以加强畜牧动物的皮毛和肌肉的结构,让动物的体型更加优美。
2、紫外线还能改善动物的新陈代谢,促进毛发和皮肤的生长,让动物比较健康。
四、紫外线能帮助动物获得营养1、紫外线是动物体内某些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的关键因素。
2、紫外线能起到把食物中营养物质进入动物体内的作用,以保持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五、紫外线能有效调节动物的热量和湿度1、紫外线可以有效地调节动物的热量和湿度,使温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为动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
2、紫外线还能促进动物体内汗珠的分泌,让蒸发散热保持正常,不至于出现过度发热,有利于动物身体健康。
总之,紫外线在畜牧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是生物体生理必需物质。
它可以抗击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侵染,增强动物的免疫力,美化动物体型,促进毛发和皮肤的生长,帮助动物获得营养,调节动物的热量和湿度,有助于保持其生存环境正常。
畜牧生产应当充分利用紫外线的优势和作用,促进畜牧动物健康快乐地成长,以达到更好的繁殖与养殖效果。
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家畜皮肤及眼病
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家畜皮肤及眼病陈龙;王明根【期刊名称】《黑龙江畜牧兽医》【年(卷),期】1991()2【摘要】紫外线(Ultra-Violet ray)是波长在400nm以下直到几个nm的电磁辐射,由德国科学家J.W.Ritter1801年发现的。
紫外线作用于畜体时,引起光电效应和光化学效应。
因此,不适当的紫外线辐射对畜体产生有害效应,造成疾病。
笔者就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做的一些科研谈谈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家畜皮肤及眼的疾病。
1.皮肤的疾病1.1 皮肤红斑和皮炎红斑是紫外线对皮肤的急性有害效应,由288(或290)~320nm(紫外—B)的波长辐射引起。
320~400nm(紫外—A)的辐射能产生轻微的红斑,但照射最需增大100倍。
然而,【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紫外线;辐射;家畜;皮肤病;眼病【作者】陈龙;王明根【作者单位】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07【相关文献】1.紫外线-B辐射引起拟南芥内源H2O2增加及细胞死亡 [J], 侍福梅;王超2.新疆红花对皮肤细胞紫外线辐射损伤的保护与修复功能研究 [J], 陈鋆;余灵凤;蔡淑萍3.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对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锦珊;洪佳妮;杜青云;李茂星4.藏雪莲多糖通过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减轻中波紫外线辐射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引起炎性损伤的研究 [J], 郭砚;孙娟;王丽雯5.花椒精油抑制紫外线辐射致小鼠皮肤光老化 [J], 钟沁月; 侯君; 肖雯婧; 钟慧琼; 呼永河; 李静; 邓凯文; 万丹; 李运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猪养殖过程中是通风重要还是光照重要?
生猪养殖过程中是通风重要还是光照重要?生猪为了预防疾病,大多数农户都会给予其充足的光照和通风,那么二者究竟那个更为重要呢这个问题说明您意识到了环境对养猪对于养猪的影响,专业点说这属于养猪五大要素中的环境控制,直白点说这属于动物福利。
通风与光照,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两者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同时利用。
光照的好处在很早之前,就有研究表明,光对猪的生存、行为和生产都具有直接作用的重要因素。
一、紫外线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适当的紫外线可以让猪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变成VD3,可以促进猪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同时还可以促进猪的新陈代谢,提高猪的生产率,降低料肉比;紫外线还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增加免疫力。
但是不宜过量照射,会造成猪的皮肤损伤。
二、红外线红外线具有光热效应,可以调剂猪的热机能,促进猪皮肤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和细胞再生,具有一定的镇痛、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同时沐浴一定的阳光可以让猪心情愉快,减少应激。
红外线同样有杀菌和促进细胞成熟的作用,可以杀灭一些阴性寄生虫。
但是长时间的光照容易造成“日射病”。
三、夜间光照增加夜间光照,可以提高猪的采食,增加营养,促进生长。
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猪的成熟。
四、对不同猪只的作用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光照对不同的猪只有不同的作用。
1公猪:一定范围内的光照,可以促进小公猪性成熟,提高种公猪的精子质量和精液浓度。
2后备母猪:延长光照可以促进小母猪性成熟。
3配种及妊娠母猪:在配种前及妊娠期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母猪雌二酮及孕酮的分泌,增强卵巢和子宫机能。
4哺乳母猪及仔猪:给哺乳母猪增加光照,能刺激催乳素的分泌。
泌乳量增加,能提高仔猪断奶重。
5断奶仔猪:断奶仔猪在黑暗情况下不会进食,延长光照可以增加断奶仔猪采食量。
鉴于现在都是封闭式猪舍,题主可以采用白炽灯以及用透明玻璃窗等方式,增加猪舍光照。
通风关于通风,存在不少争议,不过有一些共识性的东西我跟楼主分享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照射机体后可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和光电效应,不同的波长其生物学作用的强弱不同,一般将紫外线分为三段,即:A段,波长320—400nm,其生物学作用较弱,主要起色素沉着作用;B段,波长275—320nm,生物学作用很强,主要是抗构楼病和红斑作用;C段,波长200一275nm,来自太阳辐射的这段紫外线不能到达地面,以人工装外线灯进行试验,此段具有最大的杀伤力,对机体细胞也有强烈的刺激和破坏作用。
紫外线的各种基本作用阐述如下:
1、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和特异反应称红斑作用。
在紫外线照射一定时间后,由于皮肤的反射作用,毛细血管扩张,这时出现的红斑称为原发性红斑。
而当照射时,因皮肤表皮细胞被紫外线所破坏,释放出组织胺与类组织胺,这两者达到一定浓度,又能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加强,导致皮肤发红和水肿,这时发生的红斑称为继发性红斑。
这一过程较慢,一般发生在照射后6—8h,甚至24h。
紫外线的红斑反应有两个最敏感的波长区,即254nm 和297nm,但两者所致红斑在性质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如在红斑深度、界限、温度、潜伏期、消失时间、色泽和血管反应方面均有不同,前者的表现分别为红斑深、界限明显、温度高、潜伏期长、消失慢、色泽为深红色、血管扩张;而后者表现为红斑深度浅、界限不明显、温度低、潜伏期短、消失侠、色泽为紫红有纹、血管痉挛。
引起红斑作用的紫外线剂量以红斑学位计。
不同紫外线的红斑剂量不同,现统一用功率入1w的297nm波长的紫外线灯的红斑辐射强度作为一个红斑剂量。
由于产生红斑作用的这—波段紫外线也具有抗佝偻病作用,两者生物学作用的最佳效果光谱相近,故可用红斑剂量宋代表紫外线的生物剂量G它不仅在紫外线治疗上常以皮肤的红斑反应强弱,作为紫外线治疗的剂量标准,而且又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一般用红斑剂量来表示机体天天所必需的紫外线照射剂量。
2.杀菌作用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质、酶和核酸能强烈吸收相应波长的紫外线,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离解,曲活性降低或消失,在核酸中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DNA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细菌和病毒的死亡。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
280一302nm的紫外线主要引起蛋白质的离解;253—260nm的紫外线主要引起变性,而核酸对该波段的紫外线吸收量最为强烈。
对260nm的紫外线的吸收强度比蛋白质高30倍。
波长295nm的紫外线杀菌效果要比395nm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大l510倍.故波长越短,杀菌效果越好。
因此,一般认为:波长在300nm以下的紫外线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而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253—260nm。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可用
于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及表面感染的治疗。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还与紫外线的辐射强度、细菌对紫外线照射的反抗力等有关。
不同类型的细菌对紫外线的反抗力不同,如结核杆菌对紫外线的反抗力比葡萄球菌强2—3倍;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对波长265nm 的紫外线员敏感,而大肠杆菌则对234nm的紫外线最敏感.在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对紫外线最敏感,黄色八叠球菌耐受力最强.紫外线必须达到一定的辐射强度才具有有效的杀菌作用,研究显示,大约3W/m2的强度才可抑制细菌的生长。
紫外线不仅能杀死细菌,还能破坏某些细菌的毒素(如白喉和破伤风毒素)。
真菌对紫外线则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另据报道,因紫外线的能量能够破坏球虫的A链,因而,紫外线可用于生产中对兔球虫卵囊的消毒。
在畜牧业生产中,常用紫外线光源对畜舍进行灭菌。
目前在鸡、鸭、猪等畜禽舍使用的低压汞灯,辐射出254nm紫外线,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据生产实践证实,用20w的低压汞灯悬于畜舍2.5m的高空,每20m2悬挂1盏,即lW/m2,每日照射3次,每次50min左右,这样可降低家畜的染病率和死亡率,生产力明显提高。
短波紫外线(c段)对人眼损害很大,但对动物的眼睛影响并不大。
因此,在布置低压汞灯灭菌时,可以直接向下方照射,而对刚出生的家畜,因其被毛稀疏,不能过多照射;奶牛、奶羊的乳部因皮藏在照射时应注重剂量。
另外,紫外线也可用于饲料、饲养工具的杀菌。
3.抗佝偻病作用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亲D而发生的钙、磷代谢紊乱疾病。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并与体内调节钙、磷的其他因子协调作用,使钙、磷在体内保持正常水平,促进骨基质钙化。
畜体在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中钙、磷浓度下降,为维持血内钙、磷含量的稳定,钙、磷从骨中分解出来进入血液。
因此,骨组织含钙的减少,成骨作用受到影响,成年家畜非凡是妊娠及哺乳期母畜.则引起骨质软化症。
由于波长270一320nm的紫外线,将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口的能力最强,而这部分紫外线在太阳高度角小于35度时,一般不能到达地面,所以纬度较大的地区,在冬季一般都缺乏这部分紫外线。
因此,在高纬度地区,冬季可对放牧家畜进行人工紫外线照射或通过饲料补加维生素D.在现代化的封闭式畜台中,由于家畜使用补充维生意D3的全价日粮,尽管常年见不到阳光,也不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
需要强调的是,为防止佝偻病和软骨症的发生,在对家畜进行紫外线照射时,必须选用波长283—295nm的紫外线,不可用一般的紫外线灯代替。
4.色素沉着作用紫外线可使皮肤中的黑色素原通过氧化菌的作用,转变为黑色素,使皮肤发生色素沉着。
黑色素对光线的吸收能力,较机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大数倍,非凡是对短波辐射的吸收量更大。
色素沉着是机体对光线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
由于色素在皮肤的沉着,增强了皮肤局部的保护功能,使皮肤不会过热。
校色素吸收的光能则转变为热能,促使汗液分泌,因而增强了局部的散热作用;同时能防止太阳的短波辐射穿透组织,使深部组织不受损害。
据观察,白猪和黑猪同时在夏季阳光照射下放牧(气温高于28度:),结果白猪全部发生皮肤损伤,黑猪发生皮肤损伤的只有1/16。
紫外线产生色素沉着作用的波长为320一400nm。
但在红外线和可见光作用下也能发生。
最强最持久的色素沉着发生在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几种光谱同时作用之时。
5.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动物长期缺乏紫外线的照射,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各种病原体的反抗力减弱,易引起各种感染和传染病。
因此,为保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接受适量的紫外线是必不可少的。
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机体的组织细胞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抗原性发生变化,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同时紫外线照射可提高免疫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加补体和凝集寒,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补体是畜禽新鲜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它能协同抗体系灭
病毒或溶解细菌.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凝集素也是一种能和细菌的表面抗原发生反应并使之凝集的抗体.其增加也是机体防御免疫功能加强的表现之一。
紫外线照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还决定于照射剂量、照射时间以及机体的机能状态。
在畜牧生产中,为增强畜禽体质,提高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某些疾病的反抗力,可采用小剂量紫外线进行多次照射。
6.增强气体代谢作用紫外线照射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变深,促进氧的吸收和一氧化碳、水汽的排出。
同时能增加血液、红细胞和血红素的含量,提高血液携带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加速组织代谢过程。
在紫外线局部照射时,还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让痛、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7.光敏性皮炎当动物体内含有某些异常物质时,如采食养麦和三叶草等植物,或机体本身产生异常代谢物,或感染病灶吸收的病毒等,在紫外线作用下,这些光敏物质对机体发少明显的作用.能引起皮肤过敏、皮肤炎症或坏死现象,这就是光敏性皮炎或“光敏反应”。
其机制有人认为是由于紫外线使机体对光敏物质的感受性增加所致;有人则认为是光敏物质在光化学反应(因光引起机体被照射部位的化学反应)中起接触剂的作用,导致机体发生一些本来不致发生的化学反应。
光敏性皮炎专发于白色皮肤,非凡是在动物无毛或少毛的部位,畜牧生产中多见于猪和羊。
8.光照性眼炎与癌紫外线过度照射动物眼睛时,可引起结膜和角膜发炎,称为光照性眼炎。
其临床表现为角膜损伤、眼红、灼痛、流泪、怕光,经数天后消失。
最易引起光照性眼炎的波长为295—360nm。
长期接触小剂量的紫外线,可发生慢性结膜炎.此外,紫外线尚有致癌作用。
紫外线照射对动物有利、有弊,在畜牧生产中尽可能地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避免过度照射造成有害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而臭氧层能够吸收所有的C段紫外线和90%的B段紫外线,所以加剧了紫外线对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