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配图欣赏
四年级语文上册崔颢《黄鹤楼》ppt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崔颢《黄鹤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48b9b0360cba1aa811da9a.png)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於是抚今追昔, 有世事沧桑 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 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 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 是人非.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 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 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 事茫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题之笔。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 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 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黄鹤楼 (律诗)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 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黄鹤楼崔颢正式完美版ppt课件
![黄鹤楼崔颢正式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3628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a.png)
学习目标
掌握《黄鹤楼》一诗 的文学价值、历史价 值和文化内涵。
提高对唐代诗歌的鉴 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了解黄鹤楼的建筑风 格和历史背景。
PART 02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黄鹤楼的起源
古代传说
黄鹤楼起源于一个古代的传说, 与神仙文化有关,相传在三国时 期,仙人费祎在此乘黄鹤登仙。
地理位置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 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武汉的地 标性建筑。
黄鹤楼旅游的特色与亮点
特色归纳
黄鹤楼景区的特色在于其融合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形成了独特的旅游魅力。
亮点展示
黄鹤楼的古建筑、诗词文化、历史传说等都是景区的亮点,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实践案例
黄鹤楼景区在旅游活动中注重突出景区的特色和亮点,如举办诗词朗 诵会、历史知识竞赛等,增强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翘角式设计
黄鹤楼的屋顶采用翘角式 设计,使建筑在视觉上更 加挺拔、飘逸。
建筑结构
木质结构
黄鹤楼的主体结构采用木 材,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 的特色。
斗拱结构
斗拱结构是黄鹤楼的一大 特点,它不仅起到了支撑 作用,还增加了建筑的美 观性。
墙体和柱子的运用
黄鹤楼的墙体和柱子都发 挥了支撑和稳定建筑的作 用,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 牢固性。
黄鹤楼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
文化符号与民族象征
黄鹤楼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能 够代表中华民族的形象和尊严。
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
黄鹤楼作为中国文化的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 合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黄鹤楼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文物保护与修复
黄鹤楼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不断加强保护和 修复工作,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永久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崔颢》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崔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80163d3c1ec5da50e270f0.png)
主旨
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 所感,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 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 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 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 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 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 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 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 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 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 所推崇的珍品。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1)晴川:晴朗天空下的平原。 (2)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3)凄凄:草木茂盛的样子。 (4)鹦鹉洲:长江中游的小舟。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 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乡关:家乡。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 烟波渺渺大江令我发愁。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 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 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 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 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 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1 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 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传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2 “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 (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 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 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 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 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 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 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426b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3.png)
黄鹤楼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在诗歌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 内涵和意义。
诗歌的影响与传承
要点一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黄鹤楼》被视为唐代七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要点二
后世的传承与发扬
诗歌被后人广泛传承和发扬,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如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用典等,使诗歌更加精湛和有深度。
诗歌的文化内涵ຫໍສະໝຸດ 01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
诗歌反映了唐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
化的敬畏和尊重。
02 03
人文精神与哲学思考
诗歌中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也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日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家乡的深深思 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5
CATALOGUE
崔颢其他著名作品欣赏
《登高》
总结词
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崔颢的《登高》是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歌,以登 高远眺的视角,将山川美景呈现得淋漓尽致。诗歌中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自然景观更加生动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长恨歌》
总结词
缠绵悱恻,情感真挚
崔颢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作 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和传承,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同时,他的诗歌也对当时的文学风尚产生了影响,为 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02
CATALOGUE
创作背景
《黄鹤楼》的创作时间与地点
创作时间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可考,但一般认为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fdfc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9.png)
了解作者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 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 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 有《崔颢集》《黄鹤楼》。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版)。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 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写下此诗。
诵读感知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解诗意
传说中骑鹤飞去
离开,离去。
只剩下,仅留下。
的仙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鹤黄楼
感谢聆听
品析诗歌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写;后四 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于实写。将传说与 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 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诗人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 鹤楼,给黄鹤楼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令人遐想,心生天地悠 悠、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之感,为下文乡愁的抒发做铺垫。
课后作业
2、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
3、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请赏析。
2024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2024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871a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0.png)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诗人崔颢及时代背景•《黄鹤楼》诗歌内容解析•艺术手法与特色•《黄鹤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与《黄鹤楼》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旅游资源•课件制作技巧与展示方法目录contents01诗人崔颢及时代背景少年时期便以才学出众而闻名,后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
其诗风雄浑豪放,尤以边塞诗见长,被誉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字元翰,河南洛阳人。
崔颢生平简介唐代文化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之一,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杰出诗人。
唐代还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描写边塞风光和胡人生活的诗歌,展现了崔颢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雁门胡人歌》《长干行》《题潼关楼》描写女子思念远征丈夫的诗歌,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崔颢对人间真情的关注和赞美。
以潼关楼为背景,描绘了唐代边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情壮志,展现了崔颢诗歌的雄浑豪放之风。
030201崔颢其他代表作品02《黄鹤楼》诗歌内容解析诗歌开篇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高远、辽阔的意境。
接着,诗人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江上的景色和自身的感受作结,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诗歌整体结构与意境作为诗歌的核心意象,黄鹤象征着自由、高远和超脱,与诗人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鹤白云在诗歌中象征着变幻无常和人生的短暂,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白云江水奔腾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江水关键意象解读情感表达与内涵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崔颢》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崔颢》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1b26825022aaea988f0f0c.png)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 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 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 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 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 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
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
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
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
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
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崔颢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图片欣赏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图片欣赏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图片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图片欣赏
3/24/2022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 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 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 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 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 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 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 言律诗,简称七律。
黄鹤楼-崔颢.ppt
![黄鹤楼-崔颢.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303e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a.png)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山中送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读出感情。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业:
1.请同学们搜集和黄鹤楼相关的诗词,并做好积 累。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 相互说说。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美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
八上13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16张PPT)
![八上13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de59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1.png)
三、品-写法
1.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 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 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 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三、品-写法
2.本诗引用黄鹤楼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 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哪两句是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颈联。以繁荣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出诗人孤寂的 思乡之情。
融情入景
当堂检测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 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 的诗句是: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 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四、拓展
四、拓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一、读-明节奏,知内容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 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黄鹤楼(30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黄鹤楼(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c21b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b.png)
分层赏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借景抒情)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写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世事苍茫、人生短暂的慨叹,表达了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念家乡的愁绪。
中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背景介绍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地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朗读课文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
![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cc96e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3.png)
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第一篇: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
【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评析】:第二篇:崔颢黄鹤楼赏析崔颢黄鹤楼赏析【赏析】本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
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慷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题上头。
”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
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黄鹤楼》PPT
![《黄鹤楼》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fef4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f.png)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日里的原野。
分明的样子。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故乡。
诗意:
2.赏析景,描绘出了一副绚丽的大江景色。当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
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这就是鹦鹉洲了。这两句写景清晰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齐读诗歌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离去。
只剩下,仅留下。
飘飘荡荡的样子。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
听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3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3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d2a1a171fe910ef12df8d8.png)
ppt精品课件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 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 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 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 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 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 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12/8/2018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简介
ppt精品课件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 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 姿雕甍méng,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 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 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 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 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 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 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 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 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ppt精品课件
•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楼,一道士为了感 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 上黄鹤直上云天。 •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 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