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

第一章

1.哲学(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三)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

3.不可知论代表:18世纪英国的休谟(感觉之外一概不可知),19世纪德国的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

4. 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各自独立,互相平衡的本原,其实质是唯心主义。17世纪笛卡尔(法国)“我思故我在”。

5. 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奴隶制或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但又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代表人物: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中国的“五行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2、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但又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解释世界。

代表人物:17世纪英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洛克“白板论”、霍布斯“人对人是狼”

18世纪法国拉美特利“人是机器”、狄德罗“大理石雕像变成人)、爱尔维修“人是环境的产物”霍尔巴赫。

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恢复唯物主义,抛弃了辩证法)局限性: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半截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6.唯心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

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这种主观精神派生的。

人的意志:经验、感觉、心等。关于“心”,孟子“心之官则思”是误解。

代表人物:18世纪英国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中国南宋时期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中国明代王阳明(心外无物)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代表人物:古希腊柏拉图“理念”,德国黑格尔“绝对理念”

宋代朱熹“理”

7.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

代表: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由斗争产生的”。

2、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为主要代表

3、唯物主义辩证法

8.形而上学的基本表现形式

“物理学之后”“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器”。看不见摸不着东西的学问。近代黑格尔赋予形而上学以反辩证法的含义。

形而上学的实质——片面性。

(1)绝对主义:割裂事物的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抓住事物的确定性一面,否定不确定性,把确定性绝对化。

(2)相对主义:割裂事物的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抓住事物的不确定性一面,否定确定性,否定事物质的界限。

(3)折衷主义:或把两种根本不相容的东西无原则结合在一起、或不分主次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平列起来,歪曲事物的矛盾关系。

(4)诡辩论:把辩证法加以主观应用,随意把辩证法的某一侧面加以引申夸大、从而歪曲辩证法。

(5)庸俗进化论:只承认渐变,否认飞跃,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只承认进化、改良,否认革命。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实现变革的关键是实践观点的确立,正是在实践观点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克服了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缺陷,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从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离,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脱离、本体论和认识论相脱离的缺陷,建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和认识论统一的彻底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从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并且凌驾于所有的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缺陷,正确解决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地确定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对象。

(三)从哲学的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抽象思辩性质,把改造世界看作是自己哲学的根本任务。

3.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

(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的核心和它建构理论体系的根本原则是实践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指导实践

(二)科学性

这种科学性体现上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和逻辑形式的严密性

(三)革命性(批判性)

这种革命性突出表现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上。

第三章

1.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的存在方式

(一)运动

恩格斯:“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二)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一方面,凡是物质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存在即运动)

另一方面,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载体)

(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以下情形:

1、相对于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来说,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特定形式的运动。

2、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物来说,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3、相对于事物的质变来说,事物处在量变阶段。

相对静止的意义:

(1)相对静止是测量事物运动的尺度。

(2)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相对静止是我们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

(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特殊的/个性)

(无条件的/普遍的/共性)

统一:1、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

2、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贯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克拉底鲁、庄子。

只承认静止,不承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芝诺的“飞矢不动”,“阿基里斯追不上龟”。

3.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

2、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被非欧几何学,相对论是两种现代科学所证实)

(1)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2)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章

1. 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意识产生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

1、由一切事物所具有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