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力学整理
渗流力学

渗流力学知识点一、填空1.油藏驱动方式:重力水压驱动、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气压驱动、重力驱动。
2.基本微分方程考虑的因素: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状态方程、基本微分方程。
3.油气储集层特点:储容性、渗透性、比表面性、结构复杂性4.完善井:油层全部钻穿、且裸眼完井。
打开程度不完善: 油层未被全部钻开、但以钻开部分是裸眼完井。
5.不完善井: 打开性质不完善: 油层全部钻开采用下套管射孔的方式完井 双重不完善:①渗流面积发生改变;②井底附近流线发生弯曲或密集,导致渗流阻力改变。
二、名词解释1.井干扰现象:油层中许多井同时工作时,改变其中任一口井的工作制度(新井投产、事故停产、更换油嘴),而引起其它井的产量或井底压力发生变化的现象井干扰的实质:由于生产条件的变化导致地层内能量供应与消耗失去平衡,以致引起地层内各点压力重新分布。
而压力重新分布是遵循压力叠加原则的。
2.采油指数:消耗单位压差采出的流量。
J=q/△p3.流变性: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流动和变形的性质。
4.渗流的三种基本几何形式:平面单向流、平面径向流、球形径向流。
平面单向流特点:流线相互平行、垂直于流动方向截面上个点的流速相等;如果流动是稳定流,那么流动方向上任一点的压力只是沿程位移x 的线性函数。
压力消耗特点:沿流程渗流过程中压力是均匀下降的。
平面径向流特点:流线呈放射状,越靠近井底其沈流面积越小二渗流速度越大,反之则反。
压力消耗特点:主要消耗在井底附近,因为越靠近井底渗流面积越小而渗流阻力越大的缘故。
(压降漏斗)球形径向流特点:沈流面积呈球形,流动呈三维流动。
5.绝对无阻流量:是指井底压力等于一个绝对大气压时气井的产量,用qAOF 表示。
6.渗流速度:它是指流体通过单位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V=q/A7.真实渗流速度: 流体通过真实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与流速度的关系φνφν∙= 8导压系数:单位时间内压力传播的面积,tC Kφμη=9.窜流现象:两个渗流场之间存在着的流体交换现象。
渗流力学有关概念要点

渗流力学有关概念2.3.1 渗流力学指专门研究流体通过各种多孔介质渗流时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现代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2.3.2 不可压缩流体{刚性流体)又称为刚性流体,是指随着压力的变化,体积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流体。
2.3.3 可压缩流体(弹性流体)又称弹性流体,是指随压力的变化,体积发生弹性膨胀或收缩的流体。
2 .3 .4 体相流体指分布在多孔介质孔道的中轴部分,其性质不受界面影响的流体。
2.3.5 边界流体指分布在孔道壁上形成一个边界层,其性质受界面影响的流体。
2.3.6 地下流体流场指地下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所占据的、并能在其中流动的场所或空间。
2.3.7 变形介质当地层中的液体压力降低时,岩石发生变形而使孔隙空间减小,渗透率降低,这种孔隙空间发生变形的多孔介质称为变形介质。
2.3.8 可变渗透率地层变形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不是常数,而是压力的函数,具有这种性质的油、气层称为可变渗透率地层。
2.3.9 多孔介质以固相介质为骨架,含有大量互相交错又互相分散的微小孔隙或微毛细管孔隙的介质叫多孔介质。
油气储层就是多孔介质的一种。
2.3.10 双重孔隙介质{裂缝孔隙介质}又称裂缝孔隙介质,是指由孔隙介质和裂缝介质两个水动力学系统构成,两个系统按一定规律进行流体交换。
2.3.11 渗流与地下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称为渗流。
流体在地层中流动叫做地下渗流。
2.3.12 单相渗流指在多孔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以一种状态参与流动。
如在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条件下,油藏中的原油流动,气藏中的气体流动等。
2.3.13 两相渗流与多相渗流指在多孔介质中有两种流体同时参与流动叫两相渗流,如油层中的油、水两相流动。
同时有两种以上互不混溶的流体参与流动叫多相渗流,如油层中的油、气、水三相流动。
2.3.14 多组分渗流指含有多种组分的烃质和非烃质混合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渗流力学

1.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2.采油指数:单位压差下的产油量。
3.舌进现象:当液体质点从注水井沿x 方向己达到生产井时,沿其他流线运动的质点还未达到生产井,这就形成了舌进现象。
4.稳定渗流:运动要素(如速度、压力等)都是常数的渗流。
5.绝对无阻流量:气井井底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时的气井产量。
6.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7.多井干扰:多井同时工作时,地层内各点的压降等于各井单独工作时的压力降的代数和。
8.稳定试井:通过认为地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在各个工作制度稳定的条件下测量其压力及对应的产量等有关资料,以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和合理的工作制度,以及推算地层的有关参数等。
1、压力梯度曲线——p=a+bh2、非线性渗流的二项式——2p aQ bQ ∆=+3、采油指数——Q J p=∆,单位压差下油井日产量4、不完善井折算半径——由于井底不完善,导致流线集中而引起的附加压力降落,这个附加压力可以用缩小的井半径来表示,称为不完善井折算半径。
sw we eR R -=5、势的叠加——1ni i =Φ=Φ∑6、平面径向稳定流的渗流阻力——ln2e wr R K hr μπ=8、折算压力——Pr=P+γZ ,表示各点流体相对于一个平面的总能量。
11、达西定律——K p Q A Lμ∆=∆12、汇点反映——以断层面为界面,一口生产井镜像反映得到同样的性质的井,称为汇点反映。
13、综合弹性压缩系数——t f L C C C φ=+ 14、导压系数——tKc μ,表示压力波在地层中传播速度的快慢量。
15、等饱和度面移动方程——'00()()t w w f S x x q t dt Aφ-=⋅⎰16、按照储集层的空间形态,油藏可以分成为哪两种类型? 答案:层状油藏和块状油藏17、简述油藏开发中的几种驱油方式。
答案:水驱、气顶气驱、溶解气驱、弹性驱、重力驱18、简述油藏流体渗流时流体质点真实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与渗流速度的关系。
渗流力学知识点总结

渗流力学知识点总结一、渗流基本理论1.渗流的基本概念渗流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现象。
多孔介质是由孔隙和固体颗粒组成的介质,流体可以通过孔隙和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进行流动。
渗流现象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地下水的运移、石油的开采、地下储层的注水等。
2.渗透性与渗透率渗透性是指单位压力下单位面积介质对流体的渗透能力,通常用渗透率来描述。
渗透率是介质内渗流速度与流体粘滞力之比。
一般来说,渗透性越大,渗透率越高,介质对流体的渗透能力越强。
3.渗透压力与渗透率渗透压力是指多孔介质内部由于孔隙中流体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压力。
渗透压力的大小与介质的孔隙结构、流体的性质、地下水位等因素有关,它是影响渗流速度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4.达西定律达西定律是描述渗透性与渗流速度之间关系的定律,它指出在流体粘滞力不考虑的条件下,渗透速度与渗透压力成正比,与渗透率成反比。
达西定律为渗流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多孔介质渗流规律1.多孔介质的渗流特性多孔介质是由孔隙和固体颗粒组成的介质,它具有复杂的微观结构和介质性质。
渗流在多孔介质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介质的孔隙度、渗透率、渗透性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渗流规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渗流方程渗流方程是描述多孔介质中流体运移规律的方程,它通常由渗流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两部分组成。
渗流方程描述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它是渗流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多孔介质的稳定性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现象可能受到介质本身的稳定性限制。
孔隙结构、流体的性质以及渗透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介质的稳定性,这对渗流速度和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4.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现象通常较为复杂,其渗透率、孔隙度、渗透性等参数都可能在空间上呈现非均匀性。
对非均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的研究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线性渗流1.非线性渗流模型非线性渗流模型是描述介质非线性渗流现象的数学模型。
渗流力学1

渗流力学渗流力学,也称为多孔介质流动力学,是关注多孔介质中油气水等流体的运动与物质传输的一门交叉学科。
本文将从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渗透性与渗流规律、渗流模型及其数学描述、渗透率测定以及渗流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基本概念多孔介质即为孔隙率大于零的介质,多数包括岩石、土壤等。
我们通常所知的原油、水等都是沿着孔隙流动的,因此对于研究油气水等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及物质传输,渗流力学便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渗流力学研究的流体如下:1.单相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
2.不可压缩单相流体:流体密度不随流速变化的流体。
3.不可压缩多相流体:指含空气、水和油的混合流体。
4.可压缩流体:长跑中会考虑的空气。
快速均匀地离开多孔介质的流体称之为洁净流体。
二、渗透性与渗流规律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是流体运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通常用渗透率(permeability)来表示。
渗透率取决于多孔介质的孔隙度、孔隙分布及孔隙形态。
它反映的是一个多孔介质通过润湿的介质进行渗透时,所需要克服阻力的大小。
渗透流指液体、气体或气体-液体等多相流体沿渗透介质流动,而渗透介质包括孔洞和颗粒。
颗粒通常被认为是刚性球形粒子。
渗透性是多孔介质的透水能力。
它是空隙中液体流动的干扰抵消与力的关系,并通过Darcy’s Law来描述非细长孔径多孔介质的渗透流。
Darcy's Law的一般表述为:q = -K(∆p)/μ其中,q是流体的流量,K是渗透性,∆p是流体受力的压力差,μ是流体的黏度。
此外,根据流量公式Q = S × q,可以计算出平均流速v和渗透系数K’:v = q/SK' = Kμ其中,S是截面积。
三、渗流模型及其数学描述渗流过程通常分为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
1.传导传导表示沿着渗透介质孔隙内的流动。
其过程可以用贾格尔-盖茨方程来理解。
dP/dx = -η(k/φ) dv/dx其中,η是粘度,k是渗透系数,φ是孔隙度,v是流量。
渗流力学考前重点

0绪论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
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形态和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的对象是流体和多孔介质油气层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油气层中渗流的形态和规律的科学。
属于地下渗流的一部分。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研究方法1.建立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描述了流体渗流的地质条件,如地层的几何形态、孔隙结构、油层物理参数等。
2.建立力学模型 力学模型描述了渗流过程中所发生的力学规律和物理化学规律3.建立数学模型 渗流的数学模型是地质模型、力学模型的有机结合,是渗流规律的高度概括。
求解数学模型就能得到流体渗流规律的具体形式,以及可直接用于生产的明确形式。
1基础知识和基本定律 油气储集层及其简化气顶 边水 底水 油气分界面 含气边缘 油水分界面 含油外、内缘 计算含油边缘开敞式油藏 供给边界 定压边界 封闭式油藏 封闭边界 1.油气层的孔隙结构模型 3种介质 7种结构 2.油气层的参数模型 油气藏中岩石和流体的物性参数是随机变化的难以用连续函数来描述其分布。
如地层的渗透率具有均质和非均质性、 向同各性和各向异性。
均质 各向同性等值参数模型:即平均值参数模型。
用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油藏 的平均渗透率。
现在多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确定。
等价参数模型:就是利用实物与模型等价的方法来确定地层渗透率。
如粒间孔隙结构采用等直径毛管束的理想结构模型求得渗透率值。
3与油藏有关的压力概念 1.原始地层压力 2.边界压力3.地层静压(目前地层压力) 4.井底压力及井底流压!!! 5.折算压力 表示油层中各点液体具有的总能量。
基准面选取:通常取原始油水界面为基准面。
优点:在渗流规律研究中,直接使用折算压力,就不必考虑油层深度的影响,简化了理论推导和计算公式。
特性:在静止流体内部各点的折算压力相等。
6.压力梯度曲线 推算开发井原始地层压力4渗流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流体的重力和重力势能 流体的质量和惯性力 流体的粘度和粘滞力岩石及流体的压缩性和弹性力(岩石和流体压缩性的大小用压缩系数表示。
渗流力学整理

1.渗流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2.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3.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
5连续流体---把流体中的质点抽象为一个很小体积中包含着很多分子的集合体,质点中流体的性质与周围质点中的流体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
6连续多孔介质----把多孔介质中的质点抽象为一个很小体积单元,该体积单元的介质性质与周围体积单元中的介质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
7连续介质场----理想的连续多孔介质及其所包含的连续流体的整体系统。
8油、气、水之所以能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是由于各种力作用的结果。
主要有:1. 重力;2. 惯性力3. 粘滞力4 . 弹性力5. 毛管力 9流体压力的表示式:PZ =10-3ρg z ≈0.01 γz10当渗流由一种流体驱替另一种流体时,在两相界面上会产生压力跳跃,它的大小取决于分界面的弯曲率(曲度),这个压力的跳跃就称为毛管压力,用PC 表示。
rP C θσcos 2=11折算压力:假想油藏为静止状态,油藏内任意一点的实测压力与该点相对于选定海拔平面的液柱压力之和。
P=P0+0.01·γ·Z12油藏的(天然)能量主要有:边水的压能,岩石和液体的弹性能,气顶中压缩气体的弹性能,原油中溶解气体的弹性能和原油本身的重力。
驱动类型:1.重力水压驱动;2.弹性驱动;3.气压驱动;4.溶解气驱;5.重力驱动。
13达西定律变形阻力动力.........AL K P Q ⋅∆=μ14渗流为非线性渗流时渗流速度的表示式:1指数式:n )dLdP C (v -=C —与岩石性质有关的系数。
n —渗流指数,=1—0.5,n=1,与满足线性渗流定律。
2二项式:2Bv Av dLdP +=-A 、B 为与岩石及流体性质有关的系数15质量守恒定律:在地层中任取一微小的单元体,在单元体内若没有源和汇存在,则包含在微元体封闭表面内的液体质量变化应等于同一时间间隔内液体的流入质量与流出质量之差。
渗流力学——精选推荐

渗流⼒学绪论:1.渗流⼒学:就是研究渗滤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渗流⼒学研究涉及三个主要⽅⾯:⼯程渗流、⽣物渗流、地下渗流2.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称为渗流或渗滤3.多孔介质:由⾻架和相互连通的孔隙、裂缝、溶洞或各类⽑细管体系组成的材料第⼀章:1.油⽓藏:油⽓的储集的场所和流动空间油⽓藏作⽤:限制流体的流动范围、影响流体的渗流⼼态、决定流体的边界形状按圈闭条件分为:①构造油⽓藏(背斜油⽓藏、断层油⽓藏、刺穿接触油⽓藏);②地层油⽓藏(潜⼭油⽓藏、⽣物礁油⽓藏、不整合覆盖油⽓藏、地层超覆油⽓藏);③岩性油⽓藏(透镜状岩性油⽓藏、尖灭性岩性油⽓藏)根据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空间特点分为:①层状油藏;②块状油藏2.多孔介质的特点:具有孔隙性、渗透性、⽐表⾯积⼤、孔隙结构复杂等基本特点绝对渗透率:岩⽯允许流体通过的能⼒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岩⽯对于某⼀相流体的通过能⼒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值按结构分类(结构复杂性):1.粒间孔隙结构;2.纯裂缝结构;3.裂缝-孔隙结构;4.溶洞-孔隙结构;5.溶洞-裂缝-孔隙结构 3.连续流体:把流体中的质点看成是在⼀个很⼩的体积中包含着很多分⼦的集合体,质点中流体的性质与周围质点中的流体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连续介质:是在质点的典型体积上表现出来的平均性质连续介质场:连续流体在连续介质中的流动,在研究其流动规律时,其物性是连续变化的,即其数学⽅程是连续的,在这种连续系统中流动的场4.渗流过程中的⼒:重⼒、惯性⼒、粘滞⼒、弹性⼒、⽑管⼒5.油藏中的压⼒:原始地层压⼒、供给压⼒、井底压⼒、折算压⼒(计算P19)6.油藏的驱动类型:重⼒⽔压驱动、弹性驱动、⽓压驱动、溶解⽓驱、重⼒驱动7.※达西定律8.渗流速度:渗流量与渗流截⾯积之⽐9.真实速度:渗流量与渗流截⾯的空隙⾯积之⽐10.渗流的基本⽅式:单相流、平⾯径向流、球⾯向⼼流11.⾮线性渗流指数形式:v=C (dp/dL)^n 式中C 为取决于岩层和流体性质的系数; n 为渗流指数, n ?(0.5~1), n=1时,渗流服从达西直线定律 12.启动压⼒梯度(吸附膜和⽔化膜的影响):在压⼒梯度较⼩时,流体不产⽣流动,渗流速度为零,当压⼒梯度⼤于某⼀值后,流体才发⽣流动,这⼀压⼒梯度值称为启动压⼒梯度 13.两相流体时,渗流阻⼒明显增加,且两相各⾃渗透率之和不等于单相渗流时的绝对渗透率。
渗流力学复习

渗流力学第一章 渗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定律渗流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油气储集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油气运移的通道。
油气储集层的特点:1储容性 2渗透性 3比表面大 4结构复杂比表面大和结构复杂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油气渗流的特点——渗流阻力大,渗流速度慢。
渗流的基本形式:1平面单向流 2平面径向流 3球形径向流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真实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真实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φφv v ⋅=压力是一个表示油层能量及其变化的物理量。
原始地层压力:油藏在投入开发以前测得的地层压力。
压力梯度曲线:以第一批探井的原始地层压力与对应的地层深度作出的曲线。
一般是直线。
折算压力:油藏中任一点的实测压力与其埋藏深度有关,为了确切地表示地下的能量分布情况,必须把地层内各点的压力折算到同一水平面上,经折算后的压力称为折算压力。
通常选取原始油水界面为折算平面。
折算压力在实质上代表了该点流体所具有的总的机械能。
0,H H H H g p p M M M M zM -=∆∆+=ρ 渗流过程的受力类型:1粘滞力 2岩石及流体的弹性力 3毛细管压力 4流体的重力 5惯性力油藏驱动方式:1重力水压驱动(与外界连通的水头压力或注水压力) 2弹性驱动(岩石及流体的弹性力) 3溶解气驱动(溶解气的弹性能) 4气压驱动(气顶压缩气体的弹性能) 5重力驱动(其他能量枯竭,油藏具有明显倾角) 达西定律(线性定律):流量与压差呈线性关系。
微分形式:1平面单向 2平面径向适用条件:1流体为牛顿流体 2渗流速度在适当范围内 高速非线性渗流公式:1二项式 2指数式第二章 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稳定渗流:运动要素(速度压力等)不随时间变化的渗流。
不稳定渗流:运动要素(速度压力等)随时间变化的渗流。
渗流的数学模型:用数学的语言综合表达油气渗流过程中全部力学现象与物理化学现象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运动规律的方程(组)。
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1连续性方程: 2运动方程: 3状态方程: 4基本微分方程:(拉普拉斯方程) 平面单向流压力分布公式和产量公式:x L p p p p B e e ⋅--= L p p Wh K q B e μ)(-= 压力消耗特点:在沿程渗流过程中,压力均匀下降。
渗流力学期末复习提纲

Q 4 Kh
P ws ( t ) Pi
ln t
p
t
t
Horner 公式
第七章 一、概念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非活塞式驱油: •水驱油前缘:驱替相水与被驱替相油首次接触面。 •非活塞式驱油含水饱和度变化关系。
S 1.0
1.0-Sor
Swf Swi X0 Xf(t) Xe
•原始溶解气油比:
•生产气油比: 二、油气两相渗流特征 三、油气两相生产特征
第九章
•弹性储容比? •窜流系数?
双重介质渗流理论
•双重介质油藏的基本特征 ?
•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特征 ?
二、计算
Pw f ( t ) Pi Q 4 K h ln 2 .2 5 t rw
2
•不稳定叠加原理
Pi PM
j 1
n
Q j Ei 4 K h
2 rj 4 t j
4 K h ln
j 1
面位置。
P zs PM Z M
B h rAB WOC
判断流动方向
P zsA P zsB
确定界面位置:
P zsA P zsB
A
第二章 概念
油气层渗流基本规律及渗流数学模型
•线性渗流及特征:q~p或v~dp/dr成线性关系或流态呈层流。 •完整的数学模型包括几部分: (1)连续方程: (2)初始条件: (3)内外边界条件:
n
Q j
2 .2 5 t j rj
2
•变产量
PM
( q j q j 1 ) 4 k h
E i[
r
2
渗流力学

渗流力学1、渗流的特点是什么?答:阻力大,流速慢。
2、什么是多孔介质,有哪些特点?答:由毛细管和微毛细管组成。
特点为:储容性、渗透性、比表面性、结构复杂。
3、写出渗流速度及真实渗流速度的定义,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真实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真实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关系为V=Ø·V Ø4、一般的渗流形式有哪些?答:平面单向流、平面径向流、球形径向流。
5、什么是原始地层压力?获得原始地层压力的方法有哪些?答:油藏在投入开发以前测得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获得方法有:打第一批探井时测得的;通过压力梯度曲线得到。
6、什么是折算压力?其物理意义是?答:油藏中任一点的实测压力均与其埋藏深度有关,为了确切地表示地下的能量分布情况,必须把地层内各点的压力折算到同一水平面上,这个水平面称为折算平面,经折算后的压力称为折算压力。
其物理意义为折算压力在实质上代表了该点流体所具有的总的机械能。
7、在渗流过程中一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主要作用力是什么?答:流体的重力、惯性力、粘滞力、岩石及流体的弹性力、毛细管压力。
后三个为主要作用力。
8、油藏驱动类型一般有哪几种?答: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气压驱动、重力驱动、重力水驱动。
9、什么是达西定律?为什么说它是线性渗流定律?答:达西定律为q=KA∆p/μL 因为流量q 与压差∆p 呈线性关系,故达西定律也是线性渗流定律。
10、达西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答:K —渗透率—m 2;A —横截面积—m 2;∆p —两个渗流截面间的压差—Pa ;μ—粘度—Pa ·s ;L —两个渗流截面间的距离,m 。
11、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非线性渗流?答:高速非线性渗流:一般会出现在气井或裂缝性油井中;低速非线性渗流:低渗,特低渗油藏或是稠油油藏中。
12解决渗流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答:第一步,建立比较理想的物理模型;第二步,对物理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第三步,对数学模型求解;第四步,将求得的理论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渗流力学复习总结

绪论1.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
2.渗流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流体力学与多孔介质理论、表面物理、物理化学、固体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学科交叉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
3.渗流力学分为: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地球物理渗流、地下工程渗流。
第一章第一节1.油气藏: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流动的空间。
油气藏的作用:限制流体的运动范围,影响流体的渗流形态,同时还决定流动的边界形状,所以油气藏是渗流的重要外部条件。
2.油气藏的类型:按圈闭形成条件的不同,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油气藏,分为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刺穿接触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主要是在地层沉积作用时形成的油气藏,包括潜山油气藏、生物礁油气藏、不整合覆盖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是储集层的岩性或物性发生侧向变化,形成圈闭而产生的油气藏,分为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尖灭性岩性油气藏。
3.层状油藏:往往存在与海相沉积和内陆盆地沉积当中,油层平缓、分布面积大、厚度小,一般具有多油层、多旋回的特点。
块状油藏:灰岩或白云岩油气藏往往在有限的圈闭面积内含有很厚的沉积物,后来经过长期的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及构造应力作用使得在相当厚度的油藏中都具有储集油气的能力,相对面积小、厚度大。
4.封闭边界:岩层为孤立体,周界为断层或岩性边界所圈闭,并且没有边水供给。
定压边界:岩层较稳定,一直延伸到地表,并且有边水供给区,在边界上又保持恒定的压头。
第二节1.多孔介质:由大量毛细管或微毛细管结构组成的固体介质。
多孔介质是渗流赖以存在的条件。
多孔介质的特点:孔隙性、渗透性、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复杂。
2.储容性:孔隙具有储集和容纳流体的性质。
3.绝对孔隙度:岩石总孔隙体积与岩石视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视体积之比,表征流体可以通过的有效空隙空间的大小。
4.渗透性: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渗透性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
渗流力学要点整理

第一章 渗流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1、多孔介质(porous medium ):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的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2、渗流(permeability ):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也叫渗滤。
3、油藏: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体4、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形态和规律的科学。
5、油气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流动空间6、定压边界油藏:层体延伸到地表,有边水供给区,在边界上保持一个恒定的压头。
7、封闭边界油藏:边界为断层或尖灭 没有边水供给 渗流中的力学分析及驱动类型:力学分析:重力、惯性力、粘滞力(大小用牛顿内摩擦定律表示1mPa·s =lcP )、弹性力、毛管力。
驱动类型:依靠何种能量把原油驱入井底。
弹性驱动、水压驱动、溶解气驱、气压驱动(主要靠气顶气或注入气的膨胀能或压能驱油的驱动方式。
刚性气压驱动、弹性气压驱动)、重力驱动 不同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总结:1、能量补充充足(边、底水,气顶、注水/气):刚性驱动:刚性气/水驱;开采特征:Pe 、 Ql 、 Qo 有稳产段。
2、能量补充不充足(无边底水气顶注水注气或有而不足): 弹性驱动: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弹性气/水驱;开采特征:Pe 、 Ql 、 Qo 均不断下降。
3、 凡是气驱的Rp 都有上升的过程,其它驱动方式Rp 不变。
溶解气驱、刚/弹性气驱4、 Qo 或Rp 的突然变化反映水或气的突破。
供给压力Pe :油藏中存在液源供给区时,在供给边缘上的压力。
井底压力Pw :油井正常生产时,在生产井井底所测得的压力称为井底压力,也称为流动压力,简称流压。
折算压力Pr :油藏中某点折算到某一基准面时的压力,它表示油层中各点流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达西定律:在一定范围内△P 与Q 成直线关系,当流量不断增大,直线关系就会被破坏。
真实流速与渗流速度的关系达西定律适用条件: 液流处于低速、层流,粘滞力占主导地位,惯性主力很小,可忽略。
渗流力学考试复习总结

渗流力学总结1、渗流的定义: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2、流体的性质流体:包含液体、气体。
(1)密度、容重(ρg )、比重。
(2)粘度、牛顿粘滞定律、层流运动粘度 v 单位:Pa ·s 泊(ρ)动力粘度 μ m 2/s 斯比(St )V=μ/ρ衡量一种流体是否是流动流体→牛顿粘滞定律。
影响粘度的因素:湿度、压力。
①压力对液体粘度基本上无影响。
压力对气体粘度大多数情况下无影响,但极高/极低的压力下有影响。
②温度(同种流体)温度升高时,流体的粘度降低,气体的粘度升高。
(3)压缩性当物质所受的法向压力/法向张力发生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体积的改变量的度量。
* 压缩系数 ρρd dP1dV dP 1v -————β== 3、多孔介质的性质(1)孔隙度 Vp V n —= ,孔隙比 VpVse —= 二者的关系 V=Vp+Vs(2)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颗粒形状,排列方式,胶结程度,分选程度(颗粒大小是否均匀) 颗粒大小和孔隙度无关(3)空隙的类型孔隙、裂隙、溶穴。
(4)多孔介质问题的压缩性4、多孔介质问题的连续介质方法分子水平−−−→−过渡到微观水平−−−→−过渡到宏观水平书P13 — 1.2.2 连续介质思想定义流体质点的密度的情况、多孔介质、孔隙度定义流体质点的密度不能在分子水平定义,可在微观水平、宏观水平定义。
多孔介质孔隙度不能在分子水平、微观水平定义,可在宏观水平定义。
5、流体静力学(1)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的定义(2)水头的定义:具有一定势能的水所具有的能量。
总水头=位置水头+压力水头 速度水头(渗流速度较大时)A 、B 点总水头相同 B 点位水较大、压强小 A 点位水较小、压强大6、运动方程—Darcy 定律HL KA Q ∆=— K :渗流参数 Q :流量[L 3/T]→量纲 H L ∆—:水力坡度(J )比流量 KJ K q HL Q A ===∆—— 真实流苏和平均渗流流速 v=q/n 真实流度=渗流速度/孔隙度通过实验得到的Darcy 定律:适用于一维的、均质的、各向同性的。
东北石油大学渗流力学总结(老马押题小组版)

1.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3.油气储集层: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油气运移的通道。
4.油气储集层按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分类:单纯介质、双重介质、多重介质。
5.油气储集层按空间形态特点分类:层状油藏和块状油藏。
6. 若背斜构造中同时存在油、气、水,则它们将按重力分异原则分布,即天然气在顶部,油在其下部,而水则在构造的侧翼(称为边水)或在构造底部(称为底水)。
7. 油水(气)分界面:油和水(气)的接触面。
8. 油水(气)边界:油水(气)分界面在平面上的投影。
9. 供给边界:若油藏有露头,且露头外有水源供应,则露头在平面上的投影称为供给边界。
10. 封闭边界:若油藏的边界是封闭的,则油藏边界在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封闭边界。
11. 油气储集层特点:储容性、渗透性、比表面大、结构复杂。
12. 储容性:油气储集层储存和容纳流体的能力。
(由孔隙度和岩石压缩系数表征)13. 多孔介质渗流特点:渗流速度慢,渗流阻力大。
(由比表面大、结构复杂决定)14. 渗流的三种基本几何形式有平面单向流、平面径向流、球形径向流。
15. 平面单向流渗流特点:流线相互平行,垂直于渗流方向的截面上各点的渗流速度相等。
16. 平面径向流渗流特点:流线呈放射状,越靠近井底其渗流面积越小而渗流速度越大,越远离井底其渗流面积越大而渗流速度越小。
17. 球面径向流渗流特点:渗流面积成球面形,流动呈现三维流动。
18. 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标量,高压指向低压)19. 真实渗流面积:流体所流过的孔道的横截面的面积。
20. 真实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孔道面积的体积流量。
21. 原始地层压力:油藏投入开发前测得的地层压力。
(第一批探井或者压力梯度曲线反演)22. 压力梯度曲线:以第一批探井的原始地层压力与对应地层深度作出的曲线(一般为直线)23. 目前地层压力:油藏开发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层压力。
渗流力学考前重点吐血整理

A h=10 m
PAr PBr
2019/2/6
故,流向为由B点向A点。
HX-CHENG 3
单位制表
参数名称 符号
产量 面积 渗透率 厚度
Q, q
SI制
SI制实用单位 DC混合单位制
A
K h
m3 / s m2 m2 m
m3 / d m2
cm 3 / s
cm
2
m 2
m 2 ,DC
长度
半径 粘度 压力 密度
(t 0)
内边界条件
外边界条件
q r rw 2Kh
r re
P r
0 (t 0)
3. 结果分析
力梯度为常数,说明单位长度上的 能量损耗为定值;
●单向稳定渗流时,流速
P ●压力沿 x 方向线性分布,压 Pe
PBi
o
单向渗流压力分布曲线
dP dx
v
L
x
和流量 q 与位置坐标 x 无关,为
平面径向流
球面径向流
综合压缩系数与导压系数的对应关系
Ⅰ型
综合压缩系数 定义式 综合压缩系数 与岩石和流体 的压缩系数
1 V f (VL ) Ct Vf P
Ⅱ型
1 V f (VL ) C Vp P
Ct C f CL
K Ct
1 V f Cf V f P
2K 2 h( Pe Pwf ) q re K 2 r1 ( ln ln ) K1 rw r1
方法Ⅱ:由达西定律微分形式积分求。 K dP q v 分离变量积分得: dr 2rh rw r r1 区间内压力分布规律为:
re
Pwf r1
渗流力学名词解释及重点公式

1.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2.多孔介质:由毛细管或微毛细管组成的介质.3.折算压力Pz:将油藏内各点的压力按静水力学内部压力分布规律折算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力,该压力即为折算压力.4.驱动方式:在油藏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种能量来驱动,就称为何种驱动方式.5.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面积的体积流量6.线性渗流:流速与压力差(或压力梯度)呈线性关系的渗流.7.非线性渗流:渗流速度 v 与压力梯度不成线性关系的渗流.分高速和低速两种。
8.透明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 相等9.综合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每产生单位压降时,单位岩石视体积中孔隙及液体的总体积变化量。
记为:Ct10.导压系数:单位时间内压力传播的地层面积,表明地层压力波 传导的速度。
单位为cm 2/s 或m 2/s 。
11.渗流场图:等压线:渗流场中压力相同点的连线。
等压面:渗流场中压力相同的空间点组成的面。
(规则:各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压差值相等;各相邻两条流线 间通过的流量相等。
)12.流度系数: 13.泄油面积:油井周围参与渗流的面积。
精确一点,指单井周围所波及的可动用油的面积范围,储层的性质,质量不同,则波及的范围不同, 因此布井开采的井距和开采方法也有所不同, 具体情况具体确定标准。
(网上查的)14.折算半径 r rw :把实际不完善井用一产量与之相等,但半径改变的假想完善井来代替,这一假想完善井的半径称为实际不完善井的折算半径。
表皮因子与折算半径的关系: 15. 水动力学完善井:井钻穿全部油层厚度,而且井壁是裸露的,即整个井壁都有流体通过,流线在井壁附近仍符合平面径向流,这种井就称为水动力学完善井。
16.水动力学不完善井:凡是井底结构和完善井的井底结构不同,或井底附近油层性质发生变化的井,称为水动力学不完善井。
17. 表皮系数(表皮因子)S :用无量纲的附加压力降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物理量,称为表皮因子。
18. 稳定试井:就是通过人为地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在稳定情况下测出相应稳定产量和压力值,然后利用稳定渗流理论对其进行解释(绘出指示曲线 ),从而了解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求地层参数的矿场试验。
渗流力学名词解释及重点公式

等压线:渗流场中压力相同点的连线。
等压面:渗流场中压力相同的空间点组成的面。
(规则:各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压差值相等;各相邻两条流线
间通过的流量相等。)
12.流度系数:
13.泄油面积:油井周围参与渗流的面积。精确一点,指单井周围所波及的可动用油的面积范围,储层的性质,质量不同,则波及的范围不同, 因此布井开采的井距和开采方法也有所不同, 具体情况具体确定标准。(网上查的)
图来描绘渗流过程,然后按照电路定律来求解更
多复杂的多排井渗流的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称为
“渗流阻力法”
25.不稳定试井:利用油井以某一产量进行生产时
(或在以某一产量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时)所实
测的井底压力
26.拟压力函数:
27.活塞式驱油:即认为水驱油时油水接触面始终垂直于流线,并均匀地向生产井排推进,油水接触面一直都于排液边平行,水进入油区后将孔隙中可以流动的油全部驱出。很显然这时油藏内存在两个区,一个含油区,一个含水区,总的渗流阻力有两个,其计算方法前面已述。
22.压降迭加原理:多井同时生产时,地层中任一点的压降等于各井单独生产时在该点形成的压力降的代数和.(规定:生产井形成的压降值为正,注水井形成的压降为负.)
23.舌进现象: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层突进的现象,在成层非均质油层中可以见到明显的舌进。(如图所示)
)
24.等值渗流阻力法:利用水电相似原理,以电路
19. 指示曲线:油井的产量 与相应的生产压差 之间的关系曲线就称为指示曲线。
20. 井间干扰现象:同一油层中当多井同时生产时,其中任一口井工作制度的改变(如新井投产,事故停井以及改变工作制度等)所引起的其它井井底压力及产量的变化现象.
渗流力学知识点复习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基本公式(需要记忆)
1、折算压力的概念,利用折算压力计算油水界面海拔的方法 2、达西线性流公式 3、二项式非线性渗流公式 4、单相流体平面径向流产量公式(压力、流速、产量的计算) 5、定压、封闭、定流量外边界表达式 6、定产、定压内边界的表达式 7、单相流数学模型(微分方程、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1)液体可压缩、不可压缩 (2)多孔介质弹性、不考虑弹性 (3)不稳定、稳定 8、直线供给边缘、直线封闭边界附近一口井的镜像反映法及产量计算公式(压力 叠加的运用) 9、变产量压力叠加原理及井底压力(压力恢复、压力降落)的计算
考试题型
1、填空题(基本概念) 2、判断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简述题(分析) 4、作图题(基本方法、基本概念) 5、计算题 6、公式推导题 7、论述题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知识点
1、达西线性流的特点、适用范围、达西单位制 2、平面径向流的压力及流速的分布特点、产量的影响因素 3、完善井、不完善井、超完善井的概念 4、镜像反映法的基本原理,源-汇、汇-汇的水动力学场图 5、压力叠加原理及适用条件 6、储层简化模型的外边界类型、内边界类型 7、边界形状与井所在位置对产量的影响(偏心与产量?) 8、边界性质(封闭及定压)对生产井(定产及定压)产量及压力的影响规律 9、溶解气驱油藏的驱油动力,生产GOR变化特征及原理 10、非活塞式水驱油的特点及非活塞产生的原因 11、一维非活塞式水驱油过程中,某时刻含水饱和度分布特征 12、利用油水相渗曲线确定水驱油两相区平均Sw与水驱前缘Sw的图解法 13、气体渗流与液体渗流的异同点 14、裂缝性油藏的渗流关键参数及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特征(见后)
第九章 思考题
1、什么是弹性储容比?
双重介质理论(物理模型) 双重介质理论(物理模型)
渗流力学第一章笔记

1.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叫做渗流。
渗透率为压力梯度为1时,动力黏滞系数为l的液体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
是表征土或岩石本身传导液体能力的参数。
其大小与孔隙度、液体渗透方向上空隙的几何形状、颗粒大小以及排列方向等因素有关,而与在介质中运动的液体性质无关。
渗透率(k)用来表示渗透性的大小。
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称为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叫渗透率。
2.开敞式油藏:如果油气藏外围与天然水源相连通,可向油气藏供液就是开敞式油气藏。
如果外围封闭且边缘高程与油水界面高程一致则称为封闭式油藏。
3.原始地层压力:油气藏开发以前,一般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油层的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4.供给压力:油气藏中存在液源供给区时,在供给边缘上的压力称为供给压力。
5.驱动方式可分为:水压驱动,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和重力驱动。
6.在渗流过程中,如果运动的各主要元素只随位置变化而与时间没有关系,则称为稳定流。
反之,若各主要元素之一与时间有关,则称为非定常渗流或者不稳定渗流。
7.渗流的基本方式:平面一维渗流,平面径向渗流,和球面渗流。
8.绘制渗流图时规定这样的原则:任何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压差必须相等,同时,任何两条流线之间的流量必须相等。
9.井底结构和井底附近地区油层性质发生变化的井称为渗流不完善井。
不完善井可以分为打开程度不完善,打开性质不完善,双重不完善井。
10.试井:直接从实测的产量压力数据反求地层参数,然后用求得的地层参数来预测新的工作制度下的产量。
11.井间干扰:油水井工作制度的变化以及新井的投产会使原来的压力分布状态遭受到破坏引起整个渗流场发生变化,自然会影响到邻井的产量,这种井间相互影响的现象称为井间干扰。
12.压降叠加原理:多井同时工作时,地层中任一点外的压降等于各井以各自不变的产量单独工作时在该点处造成的压降代数和。
13.势的叠加原理:如果均质等厚不可压缩无限大底层上有许多点源,点汇同时工作,我们自然会想到地层上任一点的势应该等于每个点源点汇单独工作时在该点所引起的势的代数和,这就是势的叠加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渗流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2.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3.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
5连续流体---把流体中的质点抽象为一个很小体积中包含着很多分子的集合体,质点中流体的性质与周围质点中的流体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
6连续多孔介质----把多孔介质中的质点抽象为一个很小体积单元,该体积单元的介质性质与周围体积单元中的介质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
7连续介质场----理想的连续多孔介质及其所包含的连续流体的整体系统。
8油、气、水之所以能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是由于各种力作用的结果。
主要有:1. 重力;2. 惯性力3. 粘滞力4 . 弹性力5. 毛管力 9流体压力的表示式:PZ =10-3ρg z ≈0.01 γz10当渗流由一种流体驱替另一种流体时,在两相界面上会产生压力跳跃,它的大小取决于分界面的弯曲率(曲度),这个压力的跳跃就称为毛管压力,用PC 表示。
rP C θσcos 2=11折算压力:假想油藏为静止状态,油藏内任意一点的实测压力与该点相对于选定海拔平面的液柱压力之和。
P=P0+0.01·γ·Z12油藏的(天然)能量主要有:边水的压能,岩石和液体的弹性能,气顶中压缩气体的弹性能,原油中溶解气体的弹性能和原油本身的重力。
驱动类型:1.重力水压驱动;2.弹性驱动;3.气压驱动;4.溶解气驱;5.重力驱动。
13达西定律变形阻力动力.........AL K P Q ⋅∆=μ14渗流为非线性渗流时渗流速度的表示式:1指数式:n )dLdP C (v -=C —与岩石性质有关的系数。
n —渗流指数,=1—0.5,n=1,与满足线性渗流定律。
2二项式:2Bv Av dLdP +=-A 、B 为与岩石及流体性质有关的系数15质量守恒定律:在地层中任取一微小的单元体,在单元体内若没有源和汇存在,则包含在微元体封闭表面内的液体质量变化应等于同一时间间隔内液体的流入质量与流出质量之差。
单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tz v y v x v z y x ∂∂-=∂∂+∂∂+∂∂)()()()(ρφρρρ(三维)16.单相不可压缩液体稳定渗流数学模型:0222222=∂∂+∂∂+∂∂z Py P x P17弹性多孔介质单相微可压缩液体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tPz P y P x P ∂∂=∂∂+∂∂+∂∂æ1)(222222 Scm MPa C S ;mPa ;m k C kt t/1:æ....10/1:...:...::........æ......:212-⋅=μμμ单位导压系数导压系数18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 ,如果压力、渗流速度等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
任一时刻,通过任一过流断面的质量流量恒定且相等。
19“点源” :向四周发散流线的点。
“点汇”:汇集流线的点。
20平面径向流:1、压力分布:w e w w e w R R R r P P P P ln ln)(-+=或weew e e R R r R P P P P ln ln )(--= 2产量公式:wew e R R P P Kh Q ln)(2μπ-=单位:K--μm2;h —cm ;Pe 、Pw —10-1MPa ;μ—mPa.S;Re 、Rw —cm ;Q —cm3/s3:任意半径处的渗流速度rP P K dr dP K v w eR R w e 1ln ∙-==μμ21渗透率突变地层中的平面径向流:(1)对于外圆环来说可以把R1看做是Rw ;对于内圆环来说可以把R1看做是Re (2)稳定渗流,各圆柱面上的流量Q 相等。
产量w w e e R R P P h K R R P P h K Q 111112ln )(2ln)(2μπμπ-=-=推出 ⎪⎪⎭⎫⎝⎛+-=w e w e R R K R R K P P h Q 1112ln 1ln 1)(2μπ压力分布:1R r R w ≤≤时w we w e w R rR R K R R K K P P P P ln )ln 1ln 1(11121+-+=e R r R ≤≤1时rRR RK R R K K P P P P e we w e e ln )ln 1ln 1(11122+--=22稳定试井:就是通过人为地改变油井的工作制度,在稳定情况下,测量出各个工作制度下的压力及产量等资料,分析油井的生产能力,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反求地层的有关参数 23P Q J ∆=采油指数它等于消耗单位压差所采出的流量。
we R R Kh J ln 2μπ=631086400)/()/(⨯⨯⨯=B S cm Q d t Q ρ地下地面24井间干扰的实值就是 ——压降叠加原理 ——“多井同时工作时,地层中任一点的压降应等于各井单独工作时在该点所造成的压降的代数和”。
25汇源反映法:对于直线供给边缘以镜像等产量“异号像井”的作用来代替直线供给边缘的作用的解题方法。
直线供给边缘附近一口井产量公式:=Q we R P P kh ln 2采-μπ 26汇点反映法:以等产量,对称“同号镜像井”的作用代替断层作用的解题方法 直线断层附近一口井产量公式wew e aR R P P kh Q 2ln )(22μπ-==27流函数势函数,的转化:y x v x ∂∂-=∂Φ∂-=ψ,xy v y ∂∂=∂Φ∂-=ψ 28平面径向渗流的势函数:C r q+=Φln 2π 平面径向渗流的流函数:C xyq +=arctg 2πψ 29在依靠弹性能开采时,地层内压力波的传播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压力波传到边界之前称为压力波传播的第一阶段;传到边界之后称为压力波传播的第二阶段。
30拟稳定流:油井以定产量生产,当压力波传波到封闭边缘以后,供给边缘压力下降速度与井底及地层内各点的压力下降速度相等,且为一常数的一种流动状态。
31无限大地层弹性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典型解 :⎥⎦⎤⎢⎣⎡⎪⎪⎭⎫ ⎝⎛--=-t r E Kh Q t r P P i æ44),(20πμ当01.0..æ42≤=tr u 时,可以只保留级数的前两项æ,使用近似解:20æ25.2ln4),(r tKh Q t r P P πμ=-。
对于求井底压力可直接应用公式:2æ25.2ln 4)(wwf R tkh Q Pi t P πμ-= 32关井压力恢复关系式:t T t kh Q Pi t P ws ++=lg 183.0)(μ tT tm Pi ++=lg 压力恢复试井的简化公式(166页) :t khQ Rw kh Q Pw t Pw lg 183.0æ25.2lg 183.0)0()(2μμ++= 33压力函数:⎰+=C dP P ρ~34二项式特征曲线:a a we BQ A Q P P +=-22;指数式特征曲线:n w e P P C Q )(22-=)l g (lg lg 22w e P P n C Q :-+=或(也可以用课本191页的)35求二项式绝对无阻流量Qab :221ab ab e BQ AQ P +=-;. 求指数式绝对无阻流量:)1lg(lg lg 2-+=e ab P n C Q 36二项式与指数式的应用37活塞式水驱油:就是假定水驱油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油水分界面,前油后水,中间不存在油水过渡(或混相)区油水分界面象活塞端面一样向前移动。
考虑油水粘度差别的单向渗流,产量公式:))(()(o o o e w w e L L L P P KBh Q μμ+--=考虑油水粘度差别的平面径向流,产量公式:)ln (ln )ln (ln )(2w o o o e w w e R r r R P P Kh Q -+--=μμπ38非活塞式水驱油:实际水驱油过程,不存在明显的油水分界面,而是一个“两相区”;同时水区有残余油,油区有束缚水。
39形成两相区的原因:主要是油水粘度差的影响,此外,还有毛细管力的影响;重率差的影响等。
具体讲,由于油和水的粘度差别一般较大,在外来压差的作用下,大孔道断面大,阻力小,水先进入,同时水的粘度远比油的小,故使得大孔道的阻力会愈来愈小,则在大孔道中的水窜就会愈来愈快,从而形成严重的指进现象。
40任一过水断面上,水流量与总流量之比称为该过水断面上的含水率。
=W f WO r K K μ111+含油率:or W O K K f f w111μ+=-=41等饱和度面移动方程: ⎰⎰⋅=tW W XX dt t Q A S f dx 0')()(0φ42油水前缘含水饱和度方程:wcwf wf w wf w S S S f S f -=)()('注:必须会在下图中读出油水前缘含水饱和度wf S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w S43溶解气驱:当井底压力或平均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油流入井主要是依靠地下油分离出的天然气的弹性作用的一种开采方式。
44溶解气驱方式下,油藏生产动态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地层压力下降平缓,油气比先略降后略升,采油指数下降平缓。
第二阶段:地层平均压力迅速下降,油气比急剧上升,采油指数下降平缓。
第三阶段:地层压力平缓下降,油气比急剧下降,采油指数缓慢下降。
各阶段原因分析:第一阶段,地层压力刚开始低于饱和压力,从原油中分离出的气量很少,自由气饱和度低于气体能够流动的平衡饱和度,气相渗透率为零。
第二阶段,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气量增多,自由气开始流动,由于气体粘度小,阻力小,流动容易,因而气体将比原油超前流人井底,使油气比上升。
第三阶段,已达到开发末期,地层中的气量已大部分流出,因而油气比突然下降,能够释放的弹性能相对减小,地层压力下降速度降低45原始溶解油气比(Rsi)——单位体积(重量)的地面标准状态下的原油在原始地层压力下,所溶解的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生产油气比(R)——油井生产时,在地面标准状态下,每采出1吨(m3)原油时,伴随采出的天然气量。
由于公式较多,希望大家把A卷的题好好看看,有助于理解,与考试的题型也比较类似。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