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的南国风之 云南民歌学唱和鉴赏设计加反思

合集下载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飘逸的南国风》是《多彩的民歌》中的最后一节,主题为南方民歌,包括云南弥渡地区的汉族山歌与温州乐清地区的汉族儿歌,还有湖北的天门地区汉族小调。

本节课的重点应是: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地域特点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现将《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做如下反思:值得借鉴的几点:一、音乐元素很丰富。

首先,在课堂中,授课老师准备了多段音乐,能够充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其风格。

比如:在云南民歌中,引用了在讲江南民歌的时候,引用了《茉莉花》,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对鸟》的分格,选用了通俗版的《对鸟》,无形也让学生了解到很多通俗音乐的创作是离不开民歌这一音乐源泉的。

湖北民歌《幸福歌》热烈、欢快,也是湖北民歌的风格的代表作品,这是和湖北地区的人民性格、生活环境相关联的,老师引入了对湖北地域特点、人民性格特点的分析,同时又欣赏了《龙船调》,这样一来,湖北民歌的风格便深入到学生的心里。

二、注重用“唱”的方法来感受音乐歌曲最好的感受方法就是唱,唱的多了,学生自然就会有了具体的体会,否则,老师讲得再好,也都是纸上谈兵。

在本课的三首重点歌曲中,《弥渡山歌》和《幸福歌》都是通过学生的歌唱来实现感受歌曲的,在《弥渡山歌》中,老师引导学生来想像:站在两个山头的阿哥阿妹来通过歌曲互诉衷肠,歌曲前面的悠扬的引子“咿哪”,就好像距离较远的人说话前的相互打招呼,并且老师让在教室两侧的学生用歌声相互模仿打招呼,这样一来,学生在唱这一句的时候,就很热情积极主动地表现了;《幸福歌》老师采用了领唱合唱互动的演唱形式,很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注重挖掘民歌当中语言差异的特点民歌的地域特点中,语言特点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比如在《弥渡山歌》中的“崖”字发(ai)音,“隔着”发(guozhuo)音;《对鸟》就更具方言特色了,老师叫学生来读歌词,在此过程中学习方言的意思,比如“吤呣”读(gaimu),是“什么”的意思,“阿尼事干”是“什么事情”的意思等等。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国风的特点,如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音调等。

2. 通过欣赏和演奏南国风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学会用乐器演奏南国风的代表性音乐元素,如琵琶、二胡等。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奏南国风的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南国风的音乐特点。

2. 难点:如何用乐器演奏南国风的代表性音乐元素,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南国风的音乐作品,包括音频和视频。

2. 准备乐器(如琵琶、二胡等)和相关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 提前布置教室,确保环境舒适、整洁。

4. 安排小组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演奏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音乐风格?2. 教师介绍南国风情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

3. 简单介绍南国风情,包括南方地区的风俗、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1. 欣赏《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轻快、活泼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2. 欣赏《茉莉花》,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柔美、清新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和声、音色等元素。

3. 欣赏《采茶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快、明亮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结构、配器等元素。

(三)拓展探究1. 请学生思考南国风情中除了音乐还有哪些方面也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比如舞蹈、戏剧等。

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准备在课堂中与大家分享。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南国风情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南国风情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如要求学生继续收集南国风情的相关资料,或尝试创作一首具有南国风情特色的歌曲等。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及反思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效果评估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
01Leabharlann 0203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文 化背景、历史渊源和艺术 特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演唱云南 民歌的能力,提高音乐审 美和表现力。
学生反馈情况
总结词:积极正面
详细描述: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云南的歌会课程评价普遍较高,认为课程内 容丰富有趣,教学方法新颖实用。学生们表示在课程中收获颇丰,对云南的歌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和认识。
作业完成情况
总结词
完成度高,质量良好
详细描述
布置的课后作业完成度高,学生们的作业质量普遍良好。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 和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教学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地传递知 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是否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和资源

教学手段是否能够增强学生的感 官体验,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和教 学计划,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系统
性。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是否具有实
用性和前瞻性。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是否有助于学生
的全面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和演唱云南民歌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 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中音乐_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设计者】【教材】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五节课题:飘逸的南国风年级:高一年级一、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音乐知识,在欣赏音乐时,引学生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并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分组讨论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利用音频、视频欣赏、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求知欲及学习潜力,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更生动高效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生成性与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飘逸、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其中一首或两首南方民歌,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师生互动,即兴创作的环节,鼓励、培养学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和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尝试进行民歌创编活动。

五、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1、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从人们熟知的影视剧作品的背景音乐入手,通过欣赏找出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加深对南方民歌音乐特征的理解。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3、初步了解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主要教学内容:1、《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弥渡山歌》。

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飘逸的南国风》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视频《小河淌水》,提问导入。

提问:这首歌曲的风格和我们之前欣赏的西北民歌的风格相同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三、演示课件,出示课题。

1、请学生看地图,了解南方地区以及南方地区知名民歌。

2、出示本节课将要学习主要内容。

四、作品欣赏。

(一)《弥渡山歌》1、欣赏云南风景图片,介绍云南弥渡地区。

2、欣赏《弥渡山歌》视频,回答问题。

(1)这是一首赞美什么的山歌?(2)歌词用了什么手法而显得含蓄而充满美感?3、教师解释“岩”这个字的读音及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4、再次聆听歌曲,讲解歌词。

了解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的意境。

5、请学生唱“咿--哪!”两句不同的曲调,感受歌曲的意境。

6、请男女声对唱《弥渡山歌》,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歌曲。

教师小结。

(二)《对鸟》1、欣赏浙江风景图片,介绍江浙民歌。

2、欣赏刘三姐------《对山歌》片段,引出“对唱”的形式及对歌的特征。

3、聆听《对鸟》,感受歌曲意境。

(1)你能否听得懂歌词?(教师简要介绍歌词)请你读一读。

(2)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4、教师小结。

(三)《幸福歌》1、介绍湖北民歌,欣赏湖北民歌-----《龙船调》。

2、聆听《幸福歌》,感受其意境。

(1)演唱形式是怎么样的?(2)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3)简介《幸福歌》。

教师小结。

五、对比分析:南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六、师生共同总结南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飘逸的南国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飘逸的南国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问: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民歌?大家所了
解的民歌是什么?
生:回答自己心中的民歌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所谓的民歌,就是民间歌
曲,是指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作的歌曲,以不同形式在
民间广为流传,并在经过人民群众不断的筛选后变的更
加符合大众需求。
师:民歌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所以也是和劳动人
民息息相关,鲁迅先生曾说过:“们不会说话的祖先原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音乐
教学课例名
《飘逸的南国风》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南方民歌,对南方民歌感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歌风格和特点
难点:了解南方民歌民族的地方风格与区别
1、对南方民歌有基础的了解,了解南方民歌及南
方民族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
教学目标
课例研究综
我认为,音乐课程的课前互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

到学生学习兴趣,好的课前互动会让学生充满兴趣,主
动发言,会在课后希望主动了解课程学习内容,而如果 课前互动做的不好,那么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则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始人,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懂得唱唱歌谣,
来减轻肌肉的疲乏,来鼓舞工作的阔,而且 56 个民族各有特色,所
以我国的民歌非常的丰富,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南
方的民歌,听一听南方的民歌,了解南方民歌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在秦岭淮河以南称为南方,那么,请大家来
说说你们了解哪些的南方民歌?
我认为,音乐教学一定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出
教学策略选 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先听,学生
择与设计 会主动跟着旋律哼歌,这时再让学生跟唱,让学生在欣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课型鉴赏课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南方地区(浙江、云南、湖北)的三首民歌,通过对方言、旋律、作品结构、创作手法等元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2.模仿方言,模唱旋律,分析与解读作品节奏、结构,感受、体验音乐作品。

3.理解民歌与地方语言、地域环境、民众性格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对我国的民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南方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2.难点:分析民歌方言、旋律、节拍、作品结构、创作方法等方面,感受、理解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教学方法聆听感受法、演唱体验法、对比分析法、实践活动参与法。

教学用具音响系统、多媒体系统、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诵读唐诗《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并以此诗提问描写的地区及地区的风景特征。

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出南方风景简介。

2.通过南方青山绿水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身在高山之中的感受,师生互相问好。

(二)新知探究1.浙江乐清山歌《对鸟》赏析(1)学生问好后,教师演唱《对鸟》第一段,边唱边出示歌词,并提出问题:乐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模唱,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多用方言演唱,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歌词上,也体现在演唱语言上。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感受方言的地域特色。

(2)赏析《对鸟》第一段,感受旋律、尾音、语言特点①学生活动:学念方言——吤姆、青又青、打铜铃、红间绿、抹把胭脂、擦嘴唇②学生活动:学唱旋律,其中一、二、四句开头均出现同音反复,与“吤姆飞过”重叠形式的运用形成了巧妙的互动与呼应。

③学生活动:感受、体验乐句尾音的特点,体会山歌的抒情性。

④学生活动:体会方言发音中抑扬顿挫的声调与音乐婉转起伏的旋律线条的融合。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教学目标:1. 感受云南民歌风情,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2.学习《弥渡山歌》,通过分析、学唱、对比感受南北民歌的地方差异。

3.通过聆听与辨析,感受民歌色彩的脉络,并为此激发对民歌的热爱与传承。

教学重点:2、3教学难点:3教学方法:对比法、辨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音乐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课前播放的民歌是什么曲目?这首民歌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提出问题,共同解答)师:今天我们将走进的南方民歌色彩区的学习,那我们将学习哪个地方的南方民歌呢?请欣赏视频《彩云之南》3、听完提出问题,来自哪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在提问中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1、展示云南风景图片,和学生探讨云南的秀丽风景、民族特点和风俗文化。

(带着对云南的认识欣赏云南民歌的情怀2、欣赏云南民歌视频3、学习《弥渡山歌》(1)带着问题欣赏歌曲提出问题:南方的山歌与北方的山歌特点上有什么不同?歌词表达了什么主题?比兴的修饰手法分别在哪里出现?(2)展示歌谱,分析歌曲。

(歌曲的'风格、歌词手法、音乐要素等)(3)对比探究,欣赏新版本的《弥渡山歌》,对于两者的风格异同之处。

(4)学唱《弥渡山歌》4、欣赏《小河淌水》,加深学生对南国音乐飘逸美的感受。

提出问题:分析《小河淌水》的音乐风格,对比与《弥渡山歌》异同之处?并总结南方民歌的特点。

三、合作指导1、聆听音乐片段,感受民歌色彩区的脉络,并说出歌曲的曲名和来自的地区与民族。

(学生聆听思考,教师巡回指导)2、总结影响民歌民族风格与地区风格形成的因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拓展升华1、深刻认识民歌传承的意义,2、说一说如何有效的传承民歌的发展。

五、尾声1、师总结本单元学习要点。

2、再次响起《弥渡山歌》,师生共同演唱,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中结束本课。

师:同学们,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要热爱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让我们民歌更好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飘逸的南国风之 云南民歌学唱和鉴赏设计加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之 云南民歌学唱和鉴赏设计加反思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之云南民歌欣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九江县一中熊勤勤学情分析:根据教材安排,本应这节课安排了云南浙江等地区风格对比,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孩子对音乐基础知识非常少,简谱视唱都不懂。

在第一次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师给他们上音乐课,所以对音乐的唯一认识就是歌唱。

其他专业的知识少之又少。

所以我将这一课时分成至少两个课时,其中以最动听的云南民歌鉴赏和学唱和加入简谱知识为重点,从而深入对民歌的认识。

说实话,只是听两遍,他们的音乐储备太少了,根本就记不住,而这首作品歌谱简单,唱起来动听上口,所以我在第一课时仅仅只安排了云南民歌的欣赏,并补充了《小河淌水》和葫芦丝曲《竹楼情歌》的拓展鉴赏,加深对南方音乐含蓄、委婉的风格特点。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聆听《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竹楼情歌》,感受并认识云南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认识作品的结构,分析出基本的节奏:前八后十六以及单、复倚音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聆听和学唱两首民歌,结合云南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以对山歌形式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重点:聆听、模唱民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等,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一)、欣赏《竹楼情歌》,从音乐的韵味中,感受云南民歌,并体验云南人民热爱音乐,对生活乐观的态度(二)、知识学习:简介云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欣赏《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加深对南方民歌的认识(四)、学唱《弥渡山歌》,学会用简单的节奏简谱歌唱,认识其中歌曲的结构,认识民歌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倚音(五)、拓展与探究播放江西民歌《斑鸠调》贴近生活,对比欣赏加深对云南具有代表性民歌的印象。

或者老师直接歌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飘逸的南国风》实践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飘逸的南国风》是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最后一节。

主题为南方民歌,内容包括云南民歌、温州地区民歌、还有湖北的民歌小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2、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理解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3、学会演唱其中一首南方民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通过对比欣赏前面几课中的民歌,初步理解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本节课的重点是: 1、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能够初步理解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现将本节课做如下的反思:一、音乐元素很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了多段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充分感受音乐特点。

在介绍云南民歌时,不但欣赏了《弥渡山歌》,还拓展欣赏了《小河淌水》;在欣赏浙江民歌《对鸟》时,也加入了《采茶舞曲》的欣赏;以及湖北小调《幸福歌》也同样欣赏了《龙船调》。

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里,对民歌特点理解更清晰。

二、注重用唱的方法来感受音乐。

在教学中,仅仅听是不够的,更要开口唱,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验更为深刻。

本节课共有三首歌曲,《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在课堂里,唱了其中的两首《弥渡山歌》和《幸福歌》。

《弥渡山歌》主要让学生模仿引子“咿呐”,《幸福歌》则采用了教师和学生领唱合唱的互动形式。

通过这样的歌唱,整节课的教学氛围非常高涨。

三、注重挖掘民歌当中的语言特点。

在民歌的特点里,语言特点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样,比如在《弥渡山歌》中,“崖”字发ai音。

《对鸟》中就更具地方特色了,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方言来阅读歌词,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一种体验,也比较容易感受到民歌的地域色彩。

在本节课里,三首风格各异的民歌独立又统一在“南风民歌”的大主题下。

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体验音乐的旋律特点,能分析出人生活环境、地方方言、社会变革与民歌的联系。

2: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3:初步了解南方民歌的悠久历史传统。

教学重点从三首民歌的欣赏中感受并能探讨总结出南方民歌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幅图片)设问:1:这几幅图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音乐文化?2:你知道这个大型歌舞的名字吗?领衔主演是谁?讨论:这几幅图是大型歌舞《云南印象》中的几个精彩画面,它反映的是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是由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

师语:《云南印象》一直向大家诠释云南这个神奇的地方原生态的美丽,同样的,一首民歌也可以展开一副特定的画卷。

二:教学内容(一)《弥渡山歌》云南民歌1:先聆听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想象一下这首歌描述的意境。

分析这首歌的旋律组成。

2:分析总结,《小》描述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歌词内容含蓄——明写景,实是以景抒情,表达爱情。

旋律组成:引腔:长音。

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

尾部:引腔再次出现,主题的思想再次强化。

这个旋律由引腔、中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称为“起——平——落”。

这在南方音乐中常见。

3:欣赏《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对比分析。

描述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歌词内容含蓄——明写景,比兴的手法,巧妙而充满美感。

实是以景抒情,表达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

旋律组成:引腔:两个小节的长音。

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

尾部:引腔再次出现,主题的思想再次强化。

4:风格特征:《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都是云南的民歌,结构短小规整,歌词善用比兴,旋律婉转飘逸,有山歌的风格。

5:此曲注重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二)《对鸟》浙江民歌1:(展示几幅图片)设问这副图中表现的是哪一种演唱形式?南方有个“歌仙”你知道她是谁吗?2:演唱形式对唱。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与反思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与反思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与反思《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揣摩品味文章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赏析,感受文章浓厚的乡土气息3、情感目标: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宜简不宜繁,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适合文本的难易程度。

目标是要适用、具体、明确,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花架子的目标是不足取的。

这里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提法实际上是对目标教学的细化。

从《云南的歌会》文章看,本节课的目标点确定是恰当的。

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揣摩品味文章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强调的是课堂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赏析,揣摩品味文章的描写”是一种能力培养,强调的是学习方法。

作为教学难点也是恰当的。

明白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的展开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字词的积累和掌握是首要的,所以要高度重视。

字词的检查不单单是一个教学环节,而是构成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议和思考:能否词回句中,句回段中。

把字词的预习、检查落实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而不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统一进行,是值得思考的。

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云南民歌《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云南民歌。

这些歌飞扬在宁静的丽江,飞扬在神秘的大理,飞扬在美丽的香格里拉,这些歌,穿越层层碧梢,淌过汩汩清泉,抚过重重山野。

今天,我们就要奔赴云南,去参加那别开生面的民族歌会,领略民族风貌,感受民族风情。

本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的导入。

本课采取歌曲播放导入的方式进行,播放云南民歌《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与题目《云南的歌会》相对应的。

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

老师的导入词进口文章,简洁、轻灵、优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之云南民歌欣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九江县一中熊勤勤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安排,本应这节课安排了云南浙江等地区风格对比,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孩子对音乐基础知识非常少,简谱视唱都不懂。

在第一次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师给他们上音乐课,所以对音乐的唯一认识就是歌唱。

其他专业的知识少之又少。

所以我将这一课时分成至少两个课时,其中以最动听的云南民歌鉴赏和学唱和加入简谱知识为重点,从而深入对民歌的认识。

说实话,只是听两遍,他们的音乐储备太少了,根本就记不住,而这首作品歌谱简单,唱起来动听上口,所以我在第一课时仅仅只安排了云南民歌的欣赏,并补充了《小河淌水》和葫芦丝曲《竹楼情歌》的拓展鉴赏,加深对南方音乐含蓄、委婉的风格特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聆听《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竹楼情歌》,感受并认识云南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认识作品的结构,分析出基本的节奏:前八后十六以及单、复倚音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聆听和学唱两首民歌,结合云南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以对山歌形式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
重点:聆听、模唱民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等,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
(一)、欣赏《竹楼情歌》,从音乐的韵味中,感受云南民歌,并体验云南人民热爱音乐,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二)、知识学习:简介云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欣赏《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加深对南方民歌的认识
(四)、学唱《弥渡山歌》,学会用简单的节奏简谱歌唱,认识其中歌曲的结构,认识民歌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倚音
(五)、拓展与探究
播放江西民歌《斑鸠调》贴近生活,对比欣赏加深对云南具有代表性民歌的印象。

或者老师直接歌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要求老师的声音适合民歌歌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对云南民歌风格的认识,采用反复听赏、学唱比较等方法,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二)最好可以结合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鉴赏音乐
(三)结合多媒体,展现云南美景,加深对云南风情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自我反思:在课堂中,学生能够认真听音乐并跟老师一起认真歌唱作品,分析作品,老师也清楚的分析作品,并做示范。

不足之处是在歌唱作品旋律时,由于基础差,能够唱出旋律线条的孩子不多。

节奏知识点的教学不够精细。

如果可以以板书的形式那就效果更好一些。

也说明孩子的音乐基础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是会坚持在课堂中渗透简谱以及音乐知识的普及教学,将这些简单的知识的结合在鉴赏课的教学中。

多媒体运用方面:制作课件还不是很精细,运用的动画不多。

对音乐处理如果可以分段听,把音乐都截断,挑出重点,课堂的鉴赏就不会太泛了。

比如在分析起平落,完全可以把三个部分的音乐重新分开听,节约时间,有很明确。

在课堂设计中,还是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学习,多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