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省市共建互联网产业园
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
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1.苏州工业园概况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7.2万,常住人口69.9万。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为顺利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由两国副总理分别担任理事会中新双方主席,我国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和新加坡内阁有关部门及江苏省、苏州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协调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园区管委会和新加坡有关部门、机构负责人组成,协商园区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作。
园区管委会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
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组成,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此外,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组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简称CSSD)负责开发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开发、招商引资、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等业务;2009年6月公司更名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苏州工业园区与深圳携手合作2008-09-25 18:5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中新网深圳9月25日电 (记者郑小红陈文)苏州(苏州工业园区)——深圳科技与人才互动推介会25日在深圳举行。
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圳经济特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也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一起携手“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在推介会的致辞中表示,此次苏州带来了一批科技项目和技术岗位,希望在深圳寻求合作的机会和伙伴,与当地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企业增进交流和协作。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了中新合作的新模式。
苏州工业园在11年的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一、苏州工业园现状苏州工业园地处苏州城金鸡湖畔,行政面积288平方公里,辖下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11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年均40%左右的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2万个。
2004年,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
截至2004年,吸引了52家世界500强70多个项目,其中上10亿美元项目就有5个。
全区整体绿化率超过45%,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
苏州工业园以不到苏州市4%的土地、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的工业总产值、17%的固定资产投资、30%的注册外资、28%的实际利用外资、31%的进出口总额。
苏州工业园不仅成为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排头兵,也创新地发展了一种工业园模式,为其它城市的工业园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苏州工业园模式的成功经验分析(一) 准确规划做得好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
1、苏州工业园在建设的过程中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运用了“国际规划”的理念,有整体意识,通过一横两纵的生态廊道,构筑了与市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富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生态网架。
2、规划已开始就是高标准,投入了上千万,正是高投入和一流的规划师保证了规划精细,规划代替了85%的工作量。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DRC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oFTHESTATECoUNCIL.PR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88号(总2934号)内部资料2007年7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内容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目前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园区管委会的设置精干高效,充分体现"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成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并且从政府管理到经济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借鉴了新加坡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具有其成功的特殊之处和普遍意义.关键词:开发建设运营管理苏州工业园一1一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古城区东面,面积2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万,中新合作区面积为70平方公里(2006年8月经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扩展为80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由于其突出的经济业绩和良好的政府服务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历程(一)苏州工业园的起源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特别强}调.,.."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这直接推动了中新合作项目的诞生.经过中新双方多次互访和磋商,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李鹏总理和新加坡吴作栋总理出席了签字仪式.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开工.1994年2001年是苏州工业园奠定基础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谚立了管理框架如市长挂帅,配套体制,科学的规体系,市场化的开发主体,专业的招商网络,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等;而2001年之后,园区则迈入了加速发展期.一2一苏州工业园的诞生从根本上来自中新双方共同的需求.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仅为580多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略中就希望把"有限的新加坡''发展为"无限的新加坡",在中国建立工业园区可以扩大新加坡自身的发展.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正处于往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点,中央领导想借鉴新加坡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使苏州工业园自始至终都受到了中新两国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也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的定位不仅仅是专注于经济发展,而且是引进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的窗El.(二)发展业绩自1994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12年间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4O左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94年增长51倍,达到581亿元;进出口额比1995年增长1353倍,达到406亿美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43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职工年收入达到2.8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比开发初期增长了5倍.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一一发区之一.如今的苏州工业园,以仅占苏州4%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却创造了苏州约15的地方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约26的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以及约309/6的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和增长极.(三)发展特点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内外资双轮驱动.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在苏州工业园,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 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在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中,欧美加起来占了49(具体可参看图1).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9/6(具体可参看图2);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苏州工业园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生图1苏州工业园投资项目地区来源图2苏州工业园产业结构一5一(四)园区的未来发展面对未来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在2005~2010年间,主要推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注重经济转型,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加大引入税源型,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以及高科技项目,注意内资外资,二产三产协调发展.展望未来10年,苏州工业园希望到2014年,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再翻两番,经济总量相当于2003年苏州全市水平,即"十年再造一个苏州'',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二,苏州工业园颇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12年来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一)独特的组织管理结构苏州工业园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架构层次非常高,直接体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一6一府间的合作,因而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及资源;二是从建园伊始,苏州工业园的管理主体管委会就与开发主体开发公司CSSD相分离,理顺了相应的管理结构;三是园区管委会的设置非常精干,体现了"精简高效''的特点.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1994年至2003年中方主席由李岚清副总理担任,2004年起由吴仪副总理担任,新方主席由李显龙副总理(时任新加坡副总理,2006年改为黄根成副总理)担任,我国有关部委和新加坡内阁有关部门及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一7一作.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这三个层次可见图3(2006年).图3苏州工业园区三层次组织架构图2.园区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在开发区的具体管理上,国内很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合二为一,以后再逐步政企分开,存在一些问题.而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行政管理主体是园区管委会,它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为客商提供从企业设立,工厂建设,员工招聘到企一R一业运行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同时,园区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1994年成立时中方占35.oA,新方65;2001年股比进行了调整,中方占65,新方35.CSSD的主要职责是园区7O平方公里的成片土地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以及在园区内投资举办企业等.在园区开发的各个阶段,如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以及对入园企业进行服务方面,管委会和开发公司CSSD 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苏州工业园的繁荣,并给入园企业提供了相当优质的服务.3.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扁平化模式,整合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凡可设可不设的机构一律不设,部门职能尽可能综合化,相近职能实行合一9一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一人多职,一专多能,适度分权,交叉兼职,这样一个部门就承担原来多个部门的职能,并将传统体制下政府职能中较低层次和部门中间层次的职能分离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质的公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来承担.目前,园区管委会除办公室外,只下设16个管理机构,在编机关人员仅200人,其中留学生与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30,并且对公务人员实行全员招聘,技能考核,末位淘汰,动态管理,在效率型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二)"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苏州工业园区何以吸引到数额巨大的外资,其中固然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影响,但其"亲商''理念和对企业"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一书的序言中,陈清泰同志曾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投资者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就是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不同地区政府的选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从表层看,是争取经济资源的竞争;进一步看,是市场有效性的一10—竞争,是公共环境水平的竞争;深层次看,则决定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政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体制转轨中深化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多分享市场经济成果的一个关键''.由此可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1."亲商"理念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着力完成以下几个转变:(1)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明确了政府是全心全意为投资商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与企业是坦诚相见,双赢互利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关系,要求政府努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竭尽所能为投资商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服务.(2)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园区管委会由过去计划式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为主要调控手段的间接管理;努力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积极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环境;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将所有收费项目归并为国家和省市规定的7种工本费,目前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三项收一11—费,其他费用不收,与国际接轨.(3)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园区管委会不是消极等待投资者提出什么服务需求,而是主动定期上门拜访和询问投资者会关心和需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力求提供超越并领先于投资者需求的政府服务.(4)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转变.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积极推行诚信管理,落实行政许可证制,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建设项目仅保留政许可事项8项,备案核准类19项,转报许可类10项,审批时间由9O天减少至25天左右.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还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由一站式服务大厅代表管委会统一对外办理国内外企业登记相关手续,履行集中审批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有24个服务窗口,承办55项业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简化手续,量化责任,优化服务,并推行服务承诺制和电子审批制.2."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方便企业开工投产,园区建立了项目开工建设领导一1—小组,全程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委会专门设立企业服务部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主动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园区管委会通过走访企业,举行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在政策争取,项目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此外,园区还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在入园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园区管委会都提供相关服务,见下表.在"亲商"理念的指引下,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服务.无怪乎有企业感言:在苏州工业园,"政府不像政府像企业,官员不像官员像服务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项目都选择了苏州工业园.(三)苏州工业园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唯一以借鉴外国经济与公共行政管理经验为特色的开发区,可以从新加坡方面得到很多外部资源.新加坡方面不仅在初期的巨额资金投入,引入外商投资项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向苏州输出了大量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从政府管理到经济一】3一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OSSD的功能比较苏州工业园管委会中新开发有限公司CSSD功能定位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开发主体政府派出机构,承担很多社会管理中新合资企业,初期新方控股.类别属性职能2001年后中方控股.企业化运作,以利润为导向主导规划,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和参与总体规划,初期新方专家起规划300多项专业规划了重要作用园区对基建投入资金,兴建各类生产服土地开发,房产开发,早期是唯开发建设务设施,商业载体,设立科发,教一的开发主体,后期是多个开发活动投,创投等国资开发主体主体中的一员推广早期没有招商部门,现在有专门的早期是唯一的招商部门,目前通招商招商部门过招商从管委会获取佣金投资提供投资指导,咨询和建议,热情招商推介,吸引投资以获取佣金接待,主动出击.懂专业的招商阶段员,赋予招商员充分的权限注册帮助完成注册,一站式服务中心简可帮助办理阶段化手续,给客户良好的建议对入工程协助工程建设,解决困难出售工业地产或代建厂房园企建设业的阶段服务建立配套功能平台;积极引入商提供公用事业服务,物业管理,公司业,物流,银行及其他专业服务机出售商品房地产,为园区国际儿运作构;便捷通关;兴建房地产,打造童提供国际教育优美生活工作环境;兴办学校,协阶段助培养,引进人才;定期拜访企业,了解解决问题苏州工业园方面成立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直接对口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十多年来积极向一14—新加坡学习先进经验,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培训.园区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收外资的宣传,招商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2)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主要是指新加坡政府有关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裕廊工业镇的过程中,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有序竞争,相互合作的做法,如市场经济,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财政金融政策,劳资政三者关系的协调等.(3)第三个层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的经验,如健全的法制,廉洁的政府,管理机构的协调和谐,高效精干的公务员队伍,公积金制度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区编制实施了75项管理办法和细则,并不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一】5一三,园区的特色建设苏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五个方面特色.一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先行,并制定得科学.建园伊始,园区以3600万元的高价用一年时间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融合了新加坡与国际上先进的城市规划经验,"以人为本''地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突出了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具有"体系完善,设计超前,思路科学''的特点.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不仅具有很强的执行性,同时也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留有余地.如今园区的开发建设与12年前的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完全满足了园区的飞速发展.这种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给予了投资商巨大的信心,也有效得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园区前后共编制完善了前瞻性总体规划和300多项专业规划,规划累计投入达2亿多元. 二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服务体系非常到位.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大多开发区是"五通一平'',"七通一平'',而苏州工业园区达到了"九通一平'';在生产服务配套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不仅积极弓I入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会一16—计法律等服务机构,而且打造了良好的物流平台,拥有高效的绿色物流通道和海关自主管理权,园区海关提供24 小时和节假日不间断服务;此外还构建了市场招聘,猎头招聘和上门招聘三大人才引进网络,着力构建三大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即工业技术学校培养"蓝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灰领''(高级技工),独墅湖高教区培养"白领",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三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体系十分完善.在园区,生活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结合园区商业开发,园区建设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园区以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涵盖医疗,住房,养老和失业救济等各项社会保障的公积金制度,让区内居民贫有所济,病有所依,老有所养,居者有其屋;此外,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解决了投资者,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园区目前已拥有国际学校和自己的省重点中学,省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幼儿园.2001年,全区已有中小学3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4万一17~人.这一切都使得苏州工业园不仅仅是一个"乐业"的热土,更是一个"安居"的桃源,不仅留住了在园区工作的中外员工,还吸引了苏州乃至周边的居民前来居住.这使得园区居住,商业房地产大幅升值,有效地补偿了工业地产低价出让的损失,开启了一条用居住,商业房地产来平衡工业地产开发从而促进开发区建设的良好思路.四是苏州工业园区十分注重协调发展.(1)在开发过程中,园区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功夫,不断向质量要效益,向空间要资源,通过湖底清淤取土4000余万方,用于低洼地,沼泽地的填土,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这一点是受到新加坡填海造陆的启发.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O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l4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加强"零土地"招商,积极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2006年1~7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7.9,土地转让面积却下降了3O9/5,中新合作区每平方一1R一.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l7亿美元.(2)园区很注重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园区从l998年开始以财政代缴方式免征了农业税.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企业参保率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27万人.同时加快社保标准提高与农保城保并轨扩面步伐,全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制度(农民交50元,最高保额20万元,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对征地农民按年龄和就业情况分别建立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月发200~220 元生活费),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95重新上岗,其中自主创业的超5000人.对弱势群体建立低保和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出资l亿多元,帮弱势群体入住新房).(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确立绿色招商理念,实行环保"提前介入","一票否决",12年间因环保因素否决项目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园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014000认证.五是园区突出科技兴区.(1)园区注重创新载体建设:组建研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建成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光电,软一19—件,动漫,汽车零部件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注重创新主体建设:园区投资了数十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网络,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以市场招聘,上门招聘和猎头招聘方式构建人才引进网络;目前,园区集聚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
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名单
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名单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名单1:南京市1.1 南京软件谷1.1.1 软件开发区1.1.2 互联网应用区1.1.3 信息服务区1.2 南京江北新区现代服务业园区1.2.1 商务中心1.2.2 金融服务中心1.3 南京国际创新园1.3.1 科技创新区1.3.2 科技服务区2:苏州市2.1 苏州高新区2.1.1 科技创新区2.1.2 互联网产业园2.1.3 文创产业园2.2 苏州工业园区2.2.1 服务外包园区2.2.2 汽车研发园区2.3 苏州金鸡湖现代服务业园 2.3.1 金融创新区2.3.2 商务服务区3:无锡市3.1 无锡新区3.1.1 互联网金融园区 3.1.2 制造业服务区3.2 滨湖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2.1 软件园区3.2.2 众创空间4:扬州市4.1 扬州科技经济开发区4.1.1 先进制造园区4.1.2 文旅产业园区5:徐州市5.1 徐州国际港务区5.1.1 商务服务区5.1.2 物流园区5.2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5.2.1 信息技术园区5.2.2 现代物流园区附件:附件1: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名单公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指依托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鼓励集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人才,提供优良的创新环境和配套服务的区域。
2:互联网应用区:专门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办公和研发空间,并配备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
3:信息服务区:集中提供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等相关服务的区域。
4:商务中心:为租户和企业提供各类商务服务的综合性机构。
5:金融服务中心: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金融相关服务的中心。
6:科技创新区: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的区域。
7:科技服务区: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区域。
8:文创产业园:集中孵化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
9:服务外包园区:专门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办公和运营服务的区域。
10:汽车研发园区:为汽车制造和研发企业提供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案例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综合性合作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西部。
以下是关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的十个要点:1. 中新合作区的背景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努力下的成功合作项目。
双方于1994年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旨在促进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 区位优势中新合作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西部,紧邻苏州市中心和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
该区域交通便利,连接了苏州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企业出口产品和物流运输。
3. 产业布局中新合作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科技等领域。
该区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
4. 政策优惠中新合作区享受了一系列政策优惠,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和人才引进优惠等。
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并促进了创新创业环境的良好发展。
5. 人才引进中新合作区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科研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加入。
同时,该区域还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6. 产业生态系统中新合作区注重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提供创新创业的全方位支持。
这些园区和孵化器为企业提供了办公场所、技术咨询、融资支持等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7. 国际化合作中新合作区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和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该区域与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8. 城市规划中新合作区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了现代化的园区环境。
该区域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的办公楼、研发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9. 环境保护中新合作区注重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该区域建设了一批环保科技企业和绿色产业园区,推动了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始于1992年,当时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苏州市建设一座面向国际的、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以推动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以引进外资为主要任务,吸引国内外大量企业入驻。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工业区,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主要因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与举措:1. 政府的积极支持:从一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得到了国家和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及配套服务等方式,为园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引进外资的开放政策:园区在建设初期实施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园区。
政府提供了优惠的税收和财政支持,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园区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热门投资目的地。
3. 重视科技创新: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引进高科技企业和高级人才,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园区政府设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
这样的举措为园区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进一步推动了园区的发展。
4. 建设生态环境: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污水处理等,努力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态园区。
这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5. 建立卓越服务体系:园区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园区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多种服务,从企业注册到人才引进,从融资支持到市场推广等,全面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不仅为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借鉴。
园区在吸引外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这些经验将继续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1.案例背景信息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1 分区商业中心2 邻里中心3 大学4 职业学院5 区域医院6 社区医院7 文化中心8 主题公园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1 122222 2222 2 22 2 23 344 5 6 78910 11 11 11 11 11 112.产业结构与布局:(1)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空间布局——圈层+轴线圈层居住区:紧邻金鸡湖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商业区:服务镇内居民和周围乡镇轴线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整体.工业园区是古城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原有城市空间的生长与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简介: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
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
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工业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制定并实施了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
一、产业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二、园区规划建设。
工业园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水利、供电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整体的发展环境。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规划建设的全过程。
三、人才引进和培养。
工业园区将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体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工业园区将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贴息支持,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提供更加便捷的审批流程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开放合作。
工业园区将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海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引进,推动工业园区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
六、风险防控。
工业园区将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市场变化和政策风险的监测和研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保障园区稳定健康的发展。
七、社会责任。
工业园区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当地社会各界的合作交流,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园区和谐稳定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 优秀经验做法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优秀经验做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工业园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
园区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企业入驻,建立起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通过引进高精尖技术和人才,不断提升园区的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加强科技创新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了一批研发机构和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园区通过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优秀创新团队。
园区还建立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三、打造产业生态链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产业生态链,推动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
园区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和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园区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生态系统的韧性和竞争力。
四、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苏州工业园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园区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力度,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团队。
园区还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政府服务和政策扶持苏州工业园区高度重视政府服务和政策扶持,建立了一套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
园区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优惠税收、土地和财政支持等政策扶持。
园区还积极推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对接,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园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
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园案例
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园案例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园是一种集智能制造企业、研究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和创新孵化机构等在一个园区内集聚的产业集群。
在这种园区内,不仅提供基础设施和共享服务,还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以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以中国苏州工业园区为例,介绍一个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首个由中国政府和外资合作共同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之一、其总面积达到285平方公里,分为工业、科技、商贸、住宅四个区域,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时,制定了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首先,园区注重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智能制造企业,以提升整个园区的产业水平。
其次,园区重视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以加强研发能力和人才培养。
再次,园区提供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以吸引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
苏州工业园区的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汇集了众多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
这些企业包括苏州工业园区苏南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华为、富士康、东芝、ABB等,涵盖了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
此外,园区还建设了一批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的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下了巨大的功夫。
园区建设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给企业使用。
同时,园区还建设了一批共享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等工程服务,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苏州工业园区的智能制造产业园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环境的提升。
园区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同时,园区还组织了多个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风险投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
总的来说,苏州工业园区的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园通过引进企业、合作研发、共享服务和创新创业支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协同创新的环境,促进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打造安徽苏州工业园区的升级版-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情况分析
打造安徽苏州工业园区的升级版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情况分析苏滁现代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合作共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互利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的重大成果。
园区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集团”)和滁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位于滁州市东南,规划面积36平方千米,计划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带动区域投资130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1000亿元,总人口25万,其中就业人口14万,建设一个“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低碳新城,将其打造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升级版、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典范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安徽探索。
园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健康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工业、IT、动漫设计、影视创作等新兴产业,重点建设一个城市核心区和现代工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现代服务园、高科技工业园、文化创意园。
招商引资以“高端、品牌、外资、低碳”为引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高科技、高产出、高附加值项目。
园区于2011年12月27日签订合作协议,2012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苏滁现代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滁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两年大变样”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
截至目前,签约引进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外资项目12个,协议引进资金160亿元;注册成立企业14家,注册资本11.6亿元;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0个(含租赁厂房),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建设各类项目46个,其中道路、河道等基础设施项目25个,厂房、安置房、学校、公交、防洪保水、供电、供水等配套项目11个,工业项目10个,实现竣工23个。
一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一)围绕创新平台,深化合作共建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共建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市城投公司和中新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园区开发建设主体,负责规划、招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
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7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平方公里。
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苏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园区项目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予以全力推进。
十二年来,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46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0万个。
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同比增长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1亿美元,分别增长23%和31%;新增注册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在较高平台上继续稳步增长。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同时,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超100元,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成效,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
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注册内资915亿元,形成了内资外资、二产三产“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首个现代化产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
该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总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其中园区规划面积为121平方公里。
下面就园区的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目标是打造成为现代化、产城融合、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园区。
园区规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等。
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域,主要以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这个区域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科技创新团队入驻。
生物医药产业区是以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等医药健康产业为主的区域。
该区域拥有一流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吸引了包括恒瑞医药、葛兰素史克等世界一流企业在内的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是以发展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商业流程外包等为主的区域。
园区拥有完善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软件服务和商业流程外包服务,吸引了诺基亚、IBM等世界著名企业在内的众多软件企业入驻。
生态旅游区则是将园区的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园区通过保护现有的湿地和绿地,建设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度假和休闲。
此外,园区还规划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网络、供电系统、通信网络等。
园区的道路网络连通性良好,供电系统稳定可靠,通信网络覆盖全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园区。
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和生态旅游区等功能区域的规划布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入驻,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以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成为国内外企业学习借鉴的典范。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支持和政策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产业规划和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园区内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吸引了大量的优质企业入驻。
三、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通过建设科研机构、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提升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开放合作和国际化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并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了园区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了园区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于政府支持、产业规划、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苏州工业园区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 优秀经验做法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优秀经验做法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从战略规划、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阐述苏州工业园区的优秀经验做法。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在战略规划方面做出了精准定位和长远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强调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
这种精准的产业定位和长远规划,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其次,苏州工业园区在政策支持方面采取了积极的举措。
苏州工业园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税优惠、土地供应、创业扶持等,给予企业多方面的支持和激励。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依托中国优秀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
这些政策支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第三,苏州工业园区注重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壁垒,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还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一批创新平台和实验基地,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土壤和孵化的环境。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培育了一批企业家和创新团队。
这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为苏州工业园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精准的战略规划、积极的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优秀的经验和做法在其他地方的产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信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不断努力下,产业发展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苏南与苏北合作 园区与园区牵手省内与省外结亲园区共建走向“泛区域”时代
人 们感 受最 深切 的是 季 节冷 暖 的变化 , 干脆 就刻 上“ 春桃 ” “ 菊 ” “ 荷” “ 、秋 、夏 、 冬梅 ” 四朵 花来
为在更广 领域 整合 资源 ,0 9年底 , 20 省政 府一份 红头 文件将 跨省 共 建也 纳入 共 建范 围 , 赋予 园区共建 全新 内涵 。短短一 年 多 , 省 市开发 区 、 内外大企 业竞相 抢搭 新政 背景 下园 外 省 区共建 的头班 车 。江苏 的园 区共 建迎 来 了新 的“ 区域 ” 泛 时期 。
跨 省共建 , 盐城 市起得 早 、 步子快 。 继 21 0 0年 3月建湖 县经济 开发 区牵 手 上海嘉 定工业 区 , 开跨 省 共建 园区先 河 后 , 首 去 年 1 月 , 台经济 开发 区 、 1 东 上海 西郊经 济技 术开 发 区合作 共 建 的上海 西 郊 经 济技 术 开发 区
恪守 “ 先规划 后建设 、 地 下后地 上 、 工业 后 商业 ” 先 先 的苏 宿 工 业 园 , 了项 目布局 阶段 到 后大 动作 频频 。苏州市 发改 委 副主任 刘伟 民说 , 去年 8月 , 由苏 州综合 经 济部 门组成 的考察
8 1
组赴宿, 共商项 目推进政策建议, 苏州工业网每年对苏宿工业园专项经费提高到 10 万元。 50 园 区管 委会 办公 室贾成 柱介 绍 , 已签 约项 目 3 O个 , 中 5个工 业 项 目投 产 。去 年 1 其 0月 2 8 日 落户的江苏长 电科技半导体新能源中大功率器件项 目, 总投资高达 1 亿元 , 5 而且将宿迁 市 I 业 的技术含 量提 到 了新 的 阶段 。“ T产 如果 不 是 共 建 园 区 , 没有 苏 州 工 业 园 的 品牌 , 这 些大项 目不会 在 短时 间内落户 。 ”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9.13•【字号】苏府〔2018〕101号•【施行日期】2018.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苏府〔2018〕101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和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深入实施企业互联网提升计划,高水平发展我市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构建全市工业互联网体系,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主要思路。
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关键窗口期,紧紧围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全市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全面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为主攻方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五大任务,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业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从平台、技术支撑服务和典型应用三个层面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全市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提升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构建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覆盖率超过70%,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完成3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万家企业、10万台工业生产设备接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培育1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可靠、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的信息安全产业不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国际科技园省市共建互联网产业园专项资金管理细则(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要素集中,优化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根据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共建江苏省互联网产业园与众创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苏州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特制订《苏州国际科技园省市共建互联网产业园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条引导资金是用于促进苏州国际科技园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该引导资金每年度在省经信委切块资金预算内安排,每年4月由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编制下一年度引导资金实用计划,经园区科技局审核,报管委会批准后实施。
第三条引导资金扶持的项目,需符合省市共建互联网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研发、云计算、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研发运营等行业。
第四条引导资金应根据项目安排,遵循“公开申请、科学评审、择优扶持、注重效益”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第二章分工与职责
第五条引导资金由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负责确定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向及项目资金分配,对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进展实施监督、跟踪和自评价,负责预算安排和拨付审核,对其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价。
第三章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本专项资金分为互联网创业项目扶持计划和重点项目扶持计划两个子项。
1、互联网创业项目扶持计划主要针对科技园内初创期的小微企业,申报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在国际科技园内注册并实际落户办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单位,具备健全的财会核算和管理体系。
从事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行业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研发、云计算、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研发等)。
申报当时企业成立6个月以上3年以下。
注册资本不高于300万元人民币或上年销售收入不高于300万元人民币。
配合科技园日常统计调研工作,在国际科技园企业申报系统()中有每季度完整申报记录。
诚信经营,没有偷税漏税、欠缴房租物业费等失信记录。
2、重点项目扶持计划主要针对科技园内具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在国际科技园内注册并实际落户办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单位,具备健全的财会核算和管理体系。
从事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行业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研发、云计算、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研发等)。
配合科技园日常统计调研工作,在国际科技园企业申报系统()中有每季度完整申报记录。
诚信经营,没有偷税漏税、欠缴房租物业费等失信记录。
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新三板上市企业,或已与券商签订一揽子协议并进入园区拟上市企业梯队;
(2)获批园区扎根计划的企业;
(3)全年销售收入超3000万元;
(4)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互联网推动传统行业资源整合,转型升级。
第七条原则上,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每年4月启动引导资金申报工作,将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申请表、申报手续等申报信息在国际科技园网站
()向社会公告。
符合引导资金申报条件的单位,可在规定期限内向苏州国际科技园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填写引导资金申请表并提交申请报告以及相关材料。
第八条苏州国际科技园收到各单位申报材料后,对申
报材料及单位按规定程序组织审核和评估工作。
重大项目可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完成审批流程、下拨资金前在苏州国际科技园网站,向社会公告享受扶持的企业名单。
第四章绩效评价
第九条苏州国际科技园建立引导资金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导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
第十条苏州国际科技园负责制定互联网企业引导资金年度绩效目标,积极开展绩效跟踪,对引导资金绩效实施评价。
第五章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相关单位收到引导资金,应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处理,并严格遵守将引导资金用于互联网创业项目,严禁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对于获得本办法扶持的互联网项目:
(一)建立企业项目定期报告制度,获得引导资金的企业每季度参与苏州国际科技园季度统计工作,并根据省经信委要求报送季度统计数据和半年度发展情况。
国际科技园负责汇总相关数据和发展情况报送省经信委;
(二)园区科技局和国际科技园将定期对项目实施单位共同进行监督检查,了解引导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后的
示范效果;
(三)项目单位应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对省经信委、园区科技局和国际科技园的专项检查,应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四)引导资金支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实施内容时,需报国际科技园同意。
对因故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做出经费决算报国际科技园核批,资金按比例退回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五)原则上每年度7月国际科技园对已确认的支持项目实施资金拨付,拨付额为确认金额的50%,企业完成年度项目考核后,拨付剩余50%。
第六章罚则
第十三条引导资金申报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回已经获得的专项资金。
(一)利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资金的;
(二)违反专项资金使用原则,擅自改变使用范围的;
(三)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七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