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一)

合集下载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冬病夏治的原理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在夏季治疗冬季的疾病,那么,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哪些疾病时候冬病夏治呢?yjbys店铺带领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冬病夏治的原理,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一、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原理: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

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它起源于“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正确合理的冬病夏治“应该是选择夏令”三伏“天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去除寒气的有利时机。

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根治不发了。

冬病夏治不仅仅是贴膏药,该法还应该包括运用具有补益调养作用的中药内服(汤剂、中成药、膏方等)、食疗药膳、艾灸药浴等等。

冬病夏治疗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选择冬天易发或加重的病症,在夏令三伏天进行调治。

因寒冷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的病症,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中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1、风湿类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断反复及加重。

风湿骨关节病,在中医统称”痹症“。

中医上说,”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痹“,意思是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都会引起风湿类疾病发作或加重。

夏天阳热之气,对风湿类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这时冬病夏治,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蛮好。

冬病夏治适用于感受风寒、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而受寒加重的风湿病。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以及肩周炎、腰突症等。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讲的是人们在三伏天运用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进行防病、治病的中医养生场景。

何谓“冬病夏治”?简单地说,就是在夏天的时候治疗冬天易发的疾病,如气管炎、哮喘、风湿、过敏性鼻炎、咽炎等。

“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症状容易加重的疾病。

“夏治”则是指选择在炎热的夏季之时,通过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灸、艾炙、拔罐、刮痧等手段,借助夏季阳气旺盛之力加上穴位刺激及药物的作用,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冬病”的发生及减轻“冬病”的病情,预防、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

冬病夏治的理论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

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贴敷、针灸等手段,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袪邪,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用温热治疗某些属于寒证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不论是内服还是外治。

常采用药物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在冬天治疗的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重庆胆结石哪家医院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关节炎、风湿病等都属于这一类疾病,夏季在采用敷贴、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的治疗后,冬季可以减轻发病或彻底根治。

冬病夏治理论知识

冬病夏治理论知识

冬病夏治理论知识其一,“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又称为原气、真气。

“元气”主要是由藏于肾的先天之精所化生,分为“元阴”、“元阳”二气。

“元阴”统领一身之阴,“元阳”统领一身之阳,元阴、元阳平衡身体才能安康。

“元气”来源于所藏肾中先天之精,是先天的受禀于父母,必须由元精而化生元阴、元阳二气,精化气的条件。

一是必须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滋养补充,方能化生充足的“元气”;二是“宗气”对“元气”有重要资助作用;三是后天的锻炼能助肾精化生元阴、元阳之气;四是温阳之药可以助肾精化生“元阴”、“元阳”之气。

其二,“宗气”是后天脾胃化生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结合而成,“宗气”主要行呼吸,推动血行,资助先天之气的生成。

其三,“营气”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微,具有生化血液和营养全身两方面功能,行于脉中,因与卫阳相对应故称之为营阴。

其四,“卫气”,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主要功能是防御外邪,滋养全身和调控腠理,被称为人体的保护屏障。

各种疾病的发生或疾病的反复不愈,均与“卫气”的虚衰有关。

其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是全身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和自然界之清气,是构成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黄帝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认为,正气充足,卫外固密,病邪难以侵犯人体,疾病则无从发生,或者有外邪侵犯,正气亦能抗邪而不至于发病。

由此可见,正气虚是呼吸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因此“冬病夏治”的治疗原则就是以扶正固本为切入点,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降低呼吸病的发病率及减少原有疾病的复发。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点《黄帝内经》提出了“天人相应”理论,即“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生活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对于疾病的治疗只有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功能状态的改变与四时五行的运行规律统筹考虑,才能达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的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基本简介
• 冬病夏治不仅仅是贴膏药,该法还应该包 括运用具有补益调养作用的中药内服(汤剂、 中成药、膏方等)、食疗药膳、艾灸药浴等 等。
冬病夏治中医原理
• 中医原理 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
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而一旦寒邪积久 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同样,患者 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 能力处于“不佳时期”,见效缓慢。
亚健康状态介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到 底有什么病很难说清楚,但冬病夏治对付亚 健康不是无的放矢,它能针对亚健康的症状 各个击破。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亚健康的症状是人容易疲倦、吃不下、 睡不好、腰酸背痛、怕冷等。
治疗从这些主要症状入手——人容易疲 劳,用药膏贴敷滋补人体的强壮穴,如足三 里、关元和气海等;腰酸背痛还怕冷,说明人 体里面寒气太重,肾虚 了,要用温阳药膏放 在大椎、命门和肾腧穴;睡得不好,用宁心安 神的药,在心腧、膈腧、内关上用药;胃口不 好,说明脾胃功能差,在足三里和中脘等穴 位上用药。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脾胃虚寒的人,冬病夏治效果比较好。脾胃 虚寒类胃病,用针灸、穴位敷贴治疗,可激 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 3、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
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 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 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吃冰冷 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 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 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
冬病夏治疗法信息
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 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 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冬病夏治”以《黄帝内经》为基础。

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历法、精、气、神、经络,组成其核心思想,而阴阳又被称为辨证施治用药之总纲。

有三方面学说为总的指导思想。

其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阴阳思想①阴阳为道。

“一阴一阳谓之道”是《内经》之基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以求其本。

”是贯穿内经的核心主线,疾病是阴阳失调的全过程。

所以《内经》谈治疾病的核心就是“调和阴阳”,阴阳和则疾病自愈。

②阴、阳二元论。

阴阳之间是相互对立、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消长、相互自和与平衡。

阴阳引入中医领域,将人体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的属性为阳;而把实体、内守、凝聚、宁静、抑制、沉降的属性为阴,总之《内经》是以阴阳“二元论”的观点释义万物和人体的变化规律。

③阴阳失衡,阳易受损为先。

“阳气者,若天日”《内经》将阳气喻为天上的太阳,天上的光明依赖于太阳,人体的安康依赖于阳气,“阳气”推动人体生命运动,保持温度,推动水谷之运化,推动大小便排泄,像卫士一样防御体外之邪气、邪风,一旦阳气受损,就会百病丛生。

因此无论“慢支、哮喘、肺气肿、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等呼吸病及循环、消化、免疫系统疾病,还是其他系统疾病,阳气虚损为之根本,“冬病夏治”目的就是,选用适宜方术在春、夏使得阳气充实,而达“阴平阳秘”之目的。

④“春夏养阳”。

阳指人体之阳气,“阳气”之根是指元阳,是一身之阳之气。

另有卫阳、肺阳、脾阳、肾阳等阳气。

“元阳”与“卫阳”之气又是阳之根本,疾病的发生,缠绵不愈均是二阳之气生化不足而致。

所以“春夏养阳”目的就是让元阳化之充足;“卫阳”之气充盛;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呼吸及其他系统疾病。

其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学说正气指人体“元气”、“卫气”、“宗气”、“营气”之气,元阴元阳之气的化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人体多种机能参与。

传统中医药疗法——冬病夏治

传统中医药疗法——冬病夏治

传统中医药疗法——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其主要针对的是容易在冬季诱发或者是加重的疾病,中医理论显示其可以在夏季给予治疗,进而有效改善机体抗病能力,缓解患者症状,甚至使其消失。

实践应用中,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有针灸、药物内服以及穴位敷贴等。

近年来我国相关研究向更为深、广的层次推行,但由于各学者操作、研究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发展不够成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及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的治疗方式。

(1)冬病夏治作用机理中医相关研究表示,冬属阴,夏属阳,“冬病”指的是容易在冬季发生或者是病情进一步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者机体本身阳气不足,而后受冬季气候阴盛阳衰影响,其正气不能驱邪,或者是重感阴寒之邪,进而诱发系列慢性疾病,常见的包括有怕痛、哮喘、慢性咳嗽以及关节冷痛等。

“夏治”则指的是在夏季中三伏天时开展系列治疗,该时间段自然界以及人类机体均大多处于阳气旺的状态,此时进行治疗可有效温补阳气,散寒驱邪,增强患者体质,利于冰邪消除,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有针灸、药物内服、药物注射、刮痧、拔罐以及穴位敷贴等,其中内服药物可扶助正气、驱寒逐邪,穴位注射以及穴位敷贴等则能有效温通经络、散寒祛邪。

上述方法中,实践应用中最为常见的为中药穴位敷贴法,相关研究显示,药物穴位敷贴治疗时,药物可通过表皮细胞间隙进入人体,进而被吸收,经血液循环发作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血管扩张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改善机体调节作用,使其针对性产生一定的抗体,进而增强体质,降低外邪入侵风险。

除此之外,其还能有效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等作用。

尤其是三伏天药物穴位贴敷,俗称为“天灸疗法”,应用历史悠久,其指的是在一年中最炎热,即三伏天背景下,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穴位进行敷贴治疗,通常情况下,其治疗时间偏长,所以为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多搭配有中药内服的方式共同作用。

浅谈冬病夏治

浅谈冬病夏治
敷贴一般可分为散剂、膏剂、饼剂、丸剂和糊剂等类型。无论哪种 类型,外敷药物都是依靠皮肤(皮部)深入经络,进而达到内脏,起到 协调人体,扶正祛邪,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在癌 症防治中,运用敷贴疗法时以散剂、膏剂和糊剂为多,分别简述如下: (1)散剂制法:将配方中的某些药食物按要求进行炮制,然后混合加 工研成细末,酌量调匀。在用白开水或白酒、油料调拌时,应根据患 者症状及皮肤于湿燥润等实际情况,分别将敷药料调拌为稀湿状、粘 稠状等.

2.敷贴的部位
敷贴方法所遵循的原则,所选用的 穴位,原则上与针灸用穴是一致的, 但也有本疗法的特点。敷药部位多数 直接选用痛点穴位,即针灸常用的 “阿是穴”,该穴便于药物的直接渗 透。同时还多选用窍穴,因窍穴与内 脏有密切关系。

• • • • • •
此外,在选穴时还必须遵循“欲清 • 上焦,选上脘、肺俞、劳宫、内关;欲清中焦,宜选神阙、涌泉、 中脘;欲清下焦,宜选气海、关元等穴。欲补五脏,宜选背俞穴, 欲泻五脏,亦取背俞穴;欲救阳者,宜选关元、气海”等原则。若 病在经,循其经而取之。只要选穴精当,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破损者不宜使用敷贴疗法。敷贴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如
疼痛、变态反应、病情加重等现象,应立即撤去药物,改 用其他疗法。
• 在中医看来,好发于冬季的寒邪类疾病适合在夏季治疗。 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 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 足。而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同样, 患者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 “不佳时期”,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 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 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 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 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 则不易被严寒所伤。这些病症通过夏天(最好是“伏天”) 的治疗,达到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更好消除或减轻疾病的 目的。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

十一 、冬病夏治须治养结合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 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 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1.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 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 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2.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 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 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 响治疗效果。 3.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 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 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功能不良、肠易激综 合征等
5、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6、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感冒、脾胃虚弱等 儿童易患疾病
7、皮肤科疾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8、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男科疾病
二、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依据
1、理论渊源 理论源于“天人相应”、“春夏养 阳,秋冬养阴”学说,
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 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不足 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的影响,人体阳气处 于年节律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势, 体内凝寒之气也因此有易除可能,乘其势而治之,
十、冬病夏治的疗程
冬病夏治主要采用中药贴敷,时间是 夏令三伏,即每年的初、中、末伏各 三天,连续外敷,三年为一个疗程, 每次敷大于6-8个小时。
遵守固定疗程
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 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 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而每错过 一季伏天,就意味着患者的康复至少要向后拖延 一年。

浅谈冬病夏治1

浅谈冬病夏治1

临床效果观察 我科自2011年开始开展此项中医特色治疗,已治疗 约3000多例患者,很多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发作得以控 制或减轻,并降低了冬季感冒发作的频率。并将一年中收 治的100例慢支病人分为两组对照。A组采用抗炎、止咳、 化痰、平喘等药物治疗。B组在基础治疗上配合“三伏贴”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情况。
(三) 综合作用: 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 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 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社会效应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 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 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 物等,但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 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 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 疗效明显、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 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
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 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容易 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
冬病夏治的方法
1.内服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患者有肺肾 气虚、痰瘀阻滞的特点,用人参补肺汤补益肺肾 、化痰通脉消瘀。
2.外治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一定的中 药,在伏天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三伏贴) 、艾灸、拔罐等。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从上可知,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一方面借助 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 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体弱者用补虚 助阳、或内寒凝重者用祛寒疗法,以求更好的发挥 扶阳祛寒的作用。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 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等外邪所伤。总之冬病夏治为 夏季旺盛之时,取其同气相求的机理,使人体阳气 振奋,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或减轻 发作时的症状,以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珍惜生命,重视养生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

好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常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有中暑、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困扰。

如何安然度夏呢?夏季养生尤为重要。

夏季养心
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有所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也成为夏季保健的一大关键点。

专家介绍,夏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清心寡欲、闭目养神都有利于“心”的养护。

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夏季养生吃什么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

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

因此,饮食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和适当选具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强食欲。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指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主要适应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四肢冰冷、畏寒等。

中医养生注重因人、因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健养生,才能起到功效。

冬病夏治原理

冬病夏治原理

冬病夏治原理冬病夏治原理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夏季对冬季的疾病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气温高的特点,通过药物、食疗、针灸等手段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冬季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从原理、适应症和应用方法三个方面来介绍冬病夏治原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是基于中医药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冬季阴盛阳衰,而夏季阳盛阴衰,正是两者互补的时机。

在冬季,人体易受寒冷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各种病症。

而夏季阳气旺盛,气温高,适宜进行调理。

通过在夏季治疗冬季的疾病,可以利用阳气旺盛的特点,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适应症范围广泛,适用于很多冬季常见的疾病。

首先是寒邪所致的感冒、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疾病。

夏季气温高,适合利用草药进行疏散寒邪,改善呼吸系统的症状。

其次是寒湿所致的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夏季阳气旺盛,可通过食疗、针灸等方法温通经络,祛除湿寒,缓解关节疼痛。

此外,冬季常见的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问题,也可以在夏季通过调理饮食习惯、运动等方法进行治疗。

冬病夏治的具体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草药治疗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寒邪所致的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用辛温解表的草药,如藿香正气水、防风通圣丸等。

对于寒湿所致的关节疼痛,可以选用温经散寒的草药,如乌蛇脂、独活寄生汤等。

此外,针灸、艾灸等疗法也可以用于冬病夏治,通过刺激穴位、热熏熨灸等方式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冬病夏治原理是一种基于中医药理论的治疗方法,通过在夏季对冬季的疾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气血运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适用于很多冬季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关节疼痛、肠胃功能紊乱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草药、针灸等手段进行调理。

冬病夏治的概论

冬病夏治的概论

冬病夏治的概论
一、“冬病夏治”的概念
在冬季发生的疾病或在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均称为“冬病”,包含了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系统疾病,它的病机焦点是阳气不足。

“夏治”是在“夏天”、“长夏”炎热时间选用适宜的中医方术加以预防和治疗,包括内病内治、内病外治两种不同的中医治则。

二、“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其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阴阳平衡观点;其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未病观点;其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点;其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正气观点。

三、“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冬病夏治”不是万能钥匙,一定要规范适应证,首先就是在“冬病”这一概念指导下,凡冬季发病均可作为“冬病夏治”选择病种。

选择病种一般为成人、小儿肺系疾病及各种风湿病、骨关节病、冻疮为宜。

目前开展最广泛的应是呼吸系统疾病。

肺系疾病的缠绵难愈,根在脾肾阳虚而致痰邪内生“宿伏”于肺,遇外感而发,脾肾阳虚应为哮喘发病之本,培补脾肾阳气使之阴阳平衡为之关键。

“冬病夏治”正是《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之理论而产生,达到激发人体之阳气使之阴阳平衡的目的。

“冬病夏治”在肺系疾病中适宜病症:一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小儿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各型肺炎。

二是成人,成人主要适用于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尘肺对于缓解冬季咳喘发作有显著疗效。

《黄帝内经》中的冬病夏治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冬病夏治之道
阴阳” 。即顺应 四 时调 养身 心。夏季 为人体
之阳最盛之时 。 此时采用“ 夏治” 之法养其 阳 。 为 顺 应 夏 季 之 势 。为 “ 养长之 道” 。故 又 有
欲 行 中 医 之 治 法 。须 明 中 医 之 理 ; 欲 明
中医之理 , 须究 《 黄帝 内经 》 之“ 道” 。如 《 黄 帝内经 》言 : “ 道 者 ,圣人行之 ,愚者 佩之。 ”
为病情轻浅 ,病 势缓者 ,故可标本兼治 ; “ 甚
者 ” 为病 ・ 隋深 重 ,病 势 急者 ,故 须 先 取 其 本 或 先 取 其 标 。 后 世 将 其 引 申为 “ 急则治标 ,
“ 夏治”即于夏季三伏时令阳气最盛 之 缓 则 治 本 ” ,此 处 的 急 与 缓 则 是 指 病 情 的 急
时 采取 的治 疗 方 法 。 现 代 冬 病 夏 治 之 法 始 于
与缓。“ 冬 病 ” 病 性 多 为本 虚 标 实 ,夏 季 时
《 张 氏 医 通 》的 贴 敷 法 , 其有两大特点 : 一者 , 以外 治 法 为 主 ,兼 施 内治 ; 二 者 ,用 温 阳 补 益 的方 法培 本 固源 。
于内。故圣人春夏养 阳。秋冬养 阴 ,以从 其
持 “ 阴平阳秘”的关键所在 ,故 《 素问 ・ 生
根而培 养。 ”冬 季之 象如坎 卦 ,为两 阴爻 之 气 通天论 》言 : “ 凡阴阳之要 ,阳密乃 固。 ”
间 夹 一 阳 爻 ,为 外 虚 内实 之 象 ,亦 为 阴盛 阳
药物 发 挥 的作 用 与 人体气 血 的 状态 有 关 。而天阳对气血有极大的影响。《 素 问・ 八
春夏养阳”论。《 黄帝 内经 》 冬病夏 治之 法所体 现 出的 《 黄帝 内经 》 调神 大论 》的 “ 之理有 三 : 一为治 未病之理 ,二为治本之理 ,

冬病夏治原理

冬病夏治原理

冬病夏治原理以冬病夏治原理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一传统医学理论的原理和实践。

冬病夏治,是中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在冬季治疗夏季病症,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这一理论的形成源于中医对人体机能变化和环境影响的深刻认识。

人体的生理机能是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的。

冬季寒冷干燥,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阳气内收,阴气外泄。

而夏季气温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阳气外泄,阴气内收。

因此,冬季是人体阴气盛而阳气衰的时候,而夏季则是人体阳气盛而阴气衰的时候。

基于这一观点,中医认为冬病夏治是因时制宜、顺应自然规律的治疗方法。

冬季治疗夏季病症,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冬季治疗夏季病症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温病防治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人体抵抗力较弱。

此时,可以通过调理和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夏季的传染病。

例如,冬季可以适当地进行艾灸、针灸等疗法来温阳,增强阳气。

这样可以改善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减少夏季感染的机会。

二、调节气血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血液循环相对较慢。

而夏季气温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快。

因此,冬季可以通过调节气血,提高血液循环速度,为夏季的新陈代谢做好准备。

例如,冬季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调节内分泌冬季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相对较为平稳,而夏季则会出现一定的紊乱。

冬季治疗夏季病症,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使其平衡稳定,以减少夏季病症的发生。

例如,冬季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当摄入一些有益于内分泌调节的食物,如黑豆、核桃等,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夏季内分泌失调的目的。

四、调整情绪冬季是寒冷的季节,气温低下,人们容易感到郁闷、消沉。

而夏季气温升高,阳光充足,人们的情绪相对较好。

冬季治疗夏季病症,可以通过调整情绪,使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夏季情绪疾病。

“冬病夏治”浅析

“冬病夏治”浅析

中医中药152“冬病夏治”浅析连利军 陈豪特 蒋 筱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摘 要】冬病夏治是先人临床的总结和提炼,是中医特殊的治则治法。

本文从体质、天人相应等中医基础理论多方面分析,浅析“冬病夏治”的养生之道。

【关键词】冬病夏治;养生;中医基础理论1 “冬病夏治”含义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对“冬”、“病”的字注:“冬,四時盡也。

从仌从夂。

夂,古文終字。

仌,古文冬从日。

”;“病,疾加也。

从疒丙聲。

”日,阳也;“冬病”即因阳不足、衰极而发生的重疾或加重的疾病。

理解有二:一指某些冬季好发或易加重的病变,如哮喘、老慢支、心肌梗死等难治疾患;二指夏季表现为冬天寒证者。

“夏治”直译为夏季施治;指趁“冬病”在夏季有所缓解的情况下辨证施治,顺应自然之气,辅以内外治法调理机体阴阳或扶正祛邪。

“冬病夏治”即在夏季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扶正驱寒助阳之方药及辅助手段,以增强机体御邪机能,减轻或预防冬病在冬季复发、加重的一种方法。

2 体质角度浅析“冬病夏治”正常人体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

冬病夏治的对象主体是偏阴质体质人群,此人群冬季易生冻疮,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

对寒、湿等阴邪易感,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并常伴有体温偏低、怕风怕冷、畏寒喜热等症状;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引起脾气不足之神倦易困,肾阳不足之手脚冰凉、水肿或小便清利等;内伤久病多见阴盛、阳虚,易致湿滞、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而进一步致病。

“冬病夏治”应夏季三伏阳盛,最大限度地以阳克阴、引阳入体,调整体质,以求治本而标缓;在调整体质的基础上,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或抑制疾病发生,或使治病事半功倍。

3 浅谈“冬病夏治”之天人相应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机体与“天”及自然相应,自然之气通人之气,季节更替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摘要】冬病夏医治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

该文论述了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并进一步从气机起落理论、四季阴阳理论和体质学说等方面,初步探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关键词】冬病夏治;中医学;理论冬病夏医治法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既发、复发等相关病症,在夏日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式施治,从而使冬季将发、要发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医治方式, 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本文初步探讨该疗法的理论基础,为其临床医治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致使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鼻、肢体经络等系统的缠绵难愈病症,如咳嗽,哮喘、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日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并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艾灸或内服药物和埋线、刮痧、拔罐、熏洗、气雾剂吸入等方式来医治或预防上述疾病。

冬病夏医治法确实是对冬季气候严寒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日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医治方式,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使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那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全然也,因此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其意思是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

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

正如清·张志聪所言:“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

中医冬病夏治

中医冬病夏治

夏日炎炎生活中如何祛除积寒?
方法很简单:“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内用
颈肩腰腿痛:颈肩腰腿痛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内外多法联合治疗。
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饮料和食用温热的食物。有 “冬病”一年四季均可治疗,但是以夏天治疗疗效最好。
夏日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中医冬病夏治
3.冬病夏治:根据中医理论,按照自然界变 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 的变化;依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 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也达到四季高峰, 尤其是三伏期间,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人体 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 络,通过经络气血运行直达病所,在此季节采 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扶养阳气,用“天之阳” 、“药之阳”激发“人身之阳”,可谓是“三 阳开泰”,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纠正 人体阳气虚弱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冬病的发作或 彻底铲除病根的目的。
冬病为何要夏治?
“冬病”一年四季均可治疗,但是以夏天 治疗疗效最好。因为在冬天易发的病,此 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所致 的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 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所谓的阳气不 足,也可以说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 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 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甚者穿着袜子。
体表便无能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
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
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的消化,也不能很好的发汗
,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此时,我们可以吃“霍香正气丸”,此药偏温热,外散风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一)
【摘要】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

该文论述了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并进一步从气机升降理论、四季阴阳理论和体质学说等方面,初步探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关键词】冬病夏治;中医学;理论
冬病夏治疗法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既发、复发等相关病症,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将发、要发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本文初步探讨该疗法的理论基础,为其临床治疗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1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
1.1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鼻、肢体经络等系统的缠绵难愈病症,如咳嗽,哮喘、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并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艾灸或内服药物以及埋线、刮痧、拔罐、熏洗、气雾剂吸入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

冬病夏治疗法就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
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使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

1.2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其意思是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

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

正如清·张志聪所言:“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中更有具体措施:“春月宜加辛温之药,如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生姜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

所谓顺四时而养也。


2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夏季三伏天冬病处于缓解期,此时人体脏腑功能相对稳定,病情亦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皮肤腠理相对疏松,采取审因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一采用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分别采用补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肾纳气等治法,驱逐寒邪,以消除冬病之夙邪;二重点运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热敷、熏洗等外治方法养其内虚之阳,
以助生长之能,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