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间隔排列的规律和两种物体数量与间隔数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间隔排列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操作,这一环节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在小组内展开热烈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证明了我们教学方法的成功。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一章节的知识还不够自信。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使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含义,能够识别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发现和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如AAB、ABA、BAA等。
-应用间隔排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将间隔排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花坛、排队等。
举例:在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时,可以引用教材中的例子,如“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排队时,是不是有时候是男生、女生、男生,有时候又是女生、男生、女生这样的顺序?这就是间隔排列。”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AAB、ABA、BAA等。
-数量关系:两种物体的数量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实际应用:运用间隔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间隔排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主要涉及第四单元《间隔排列》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了物体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进行间隔排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间隔排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公园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物体是如何间隔排列的。
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展示教材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及其方法。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进行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家有10棵苹果树,他想把这些树按照间隔排列的方式种植,每两棵树之间要保持2米的距离。
请问小明应该如何种植这些苹果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学校里有8棵梧桐树,如果按照每两棵树之间保持3米的距离进行间隔排列,请问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土地?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间隔排列概念: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教材第49页,完成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进行布置?请举例说明。
答案:1. 练习题答案:2. 生活实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间隔排列在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第47页至第49页的教材内容。
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3.能够通过已知数列给出下一个数。
二、教学重点1.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2.通过已知数列推出下一个数。
三、教学难点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图片:1 3 5 7 9 11 13 ___ ___ ___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
2. 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教师出示一张图片:1 3 5 7 92 4 6 8 10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一行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第二行的数也都比前一个数大2。
将第一行的数和第二行的数分别写成数列:第一行:1,3,5,7,9第二行:2,4,6,8,10提问学生:这两个数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特点:这两个数列每个数之间相差的数都是1。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了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3. 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教师写下下面的数列:2 5 8 11 14 ___ ___ ___提问学生:这个数列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
然后,教师出示一张图片:2 5 8 11 141 4 7 10 13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一行的数比前一个数大3,第二行的数也比前一个数大3。
将第一行的数和第二行的数分别写成数列:第一行:2,5,8,11,14第二行:1,4,7,10,13提问学生:这两个数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特点:这两个数列相差的数都是3。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让你继续写下去,你会写出什么数呢?学生应该可以很快回答出下三个数:17,20,23。
最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一一间隔排列了,如果第一个数是a,间隔是b,那么这个数列的规律就是a,a+b,a+2b,a+3b,a+4b……。
《一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一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掌握在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的规律。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发现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掌握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台。
2. 学具:学生自备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间隔排列现象,如花坛里的花朵、树上的果实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巩固: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规律进行解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 应用:布置一些实际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间隔排列》2. 主体部分:间隔排列的含义、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的规律、实例展示、应用练习。
3. 配图:实物图片、学生操作图片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间隔排列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规律进行解答。
2. 布置一些实际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间隔排列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2. 能够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3. 能够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
教学难点:1. 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1. 老师出示一组数字:3、5、7、9、11,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排列方式,使得任意两个数字之间的差为2。
2. 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排列方式应为:3、5、7、9、11,间隔为2。
3. 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解释间隔排列的含义。
Step 2:数学活动(10分钟)1. 老师发放数字卡片给学生,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数字卡片。
卡片上有各种数字,如:1、3、5、7、9、11。
2. 老师给出一个规定的数值范围,比如0到20之间的数字。
3. 老师给出一个间隔数,比如2。
学生根据间隔数进行排列,形成间隔排列数列。
Step 3:操练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行调整数字卡片上数字的顺序,形成自己定义的间隔排列。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观察和比较自己的间隔排列。
Step 4:归纳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如间隔排列的数列是递增的;2. 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进行描述。
Step 5:拓展延伸(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给出一个间隔排列,学生能否根据数列的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找出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间隔排列的练习题;2.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数学活动和问题拓展等环节,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事物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以及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一一间隔排列。
这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难点:学生对于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一一间隔排列特点:…表示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规律的表述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图片为主,配以关键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间隔排列的规律3. 间隔排列的应用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2. 操作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
2.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物品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究间隔排列的规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如:红、黄、红、黄、红、黄,让学生发现这组图片的排列规律。
2. 提问:你们发现这组图片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3. 引导学生总结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两个相同的物品之间有一个不同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间隔排列的练习题,如:红、黄、红、黄、红、黄,下一个是什么颜色?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应用间隔排列的规律(10分钟)1. 让学生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来排列一组物品,如:红、黄、红、黄、红、黄,让学生按照这个规律排列下一组物品。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间隔排列的规律。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2. 提问:你们觉得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了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第七章“简单的规律”。
教学内容: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找出物体或图形的规律。
今天我们要专门研究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比如,有一排小球,每个小球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我们要找出这样的排列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
重点是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小球和绳子,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学过程:我会用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排小球,让同学们观察,并尝试找出规律。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讲解如何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然后,我会让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自己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我会给出作业,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作业设计:1. 请用小球和绳子摆出一一间隔排列,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规律是一一间隔排列,即每个小球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2. 请在纸上画出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规律是一一间隔排列,即每个图形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上,有些同学对找规律的过程还是有些困惑,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同时,我也可以给同学们推荐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同学们需要明确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同学们以后学习更复杂规律的基础。
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含义。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间隔排列-苏教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间隔排列-苏教版秋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按照规律进行间隔排列操作。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教授找规律和间隔排列两个知识点。
找规律找规律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本节课通过观察数字序列,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发现规律和总结归纳能力。
间隔排列间隔排列是指将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其中相邻的数字之间会间隔一定的数字。
本节课程将介绍三种不同的间隔排列方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相邻两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
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总结归纳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2.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的间隔排列方法,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让学生观察数字序列:2, 4, 6, 8, 10, 12……并提问:这个序列有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思考以下问题:–下一个数字是多少?–第10个数字是多少?主体环节找规律1.让学生观察以下数字序列,并发现规律:–3, 6, 9, 12, 15, 18……–1, 4, 7, 10, 13……–2, 4, 8, 16, 32, 64……2.让学生针对每个数字序列,分别总结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
间隔排列1.引导学生发现以下数字序列中的规律:–1, 4, 7, 10, 13……–3, 6, 9, 12, 15, 18……–2, 4, 8, 16, 32, 64……2.分别讲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相邻两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这三种间隔排列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进行练习。
总结环节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不足,提出自我改进的方法。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找规律和间隔排列方法。
2.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能够按照规律进行间隔排列操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案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活动单、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晰概念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1)(屏幕出示几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屏幕上有一些喜羊羊、灰太狼的图片,同学们找找规律,想一想下一个图片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2)说明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2.借助游戏,理解一一间隔排列3男2女一一间隔排列,如果老师(女)加入,排在这里(女生后)可以吗?可以排在哪里?二、比较数量,探索规律1.列举一一间隔排列。
(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2)这幅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2.结合数据,探究一一间隔排列规律(1)比较每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夹子比手帕多1,兔子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呢?说明把一个夹子与一块手帕分成一组,一个夹子对应一块手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直往下连,你发现了什么?(夹子多一个)。
让学生认识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
(2)这三组排列中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小结(板书:两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规律,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2.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出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多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尝试找出卡片上图形排列的规律。
学生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一一间隔排列,并说明理由。
苏教版三年级上《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3、让学生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5、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若干正方形和圆片一、游戏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请大家先听清楚游戏规则:请4名男同学4名女同学上台排队,再请一位同学把这8名同学有规律地排成一排。
教师:像刚才男生和女生一个隔着一个地排列,叫作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会发现间隔排列里还有更有价值的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有什么规律。
(在“间隔排列”下板书:找规律)二、学习新知(一)、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兔子乐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场景图)2、兔子乐园里的兔子正在跳舞呢,仔细看这幅图上有什么?(兔子,磨菇,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大树,绳子)3、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在兔子乐园中有一些物体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的间隔排列,你能找出来吗?4、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兔子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兔子。
)(2)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3)刚才我们发现了夹子和手帕,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些规律,讲述: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案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间隔排列,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间隔排列,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间隔排列。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如小球、玩具等,用于展示间隔排列。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间隔排列的例子和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如小球、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可以看出这些物体是如何排列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间隔排列的例子,如停车场上的汽车、操场上的队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
同时,教师给出间隔排列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球、玩具等物品进行排列,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间隔排列-苏教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 - 间隔排列 - 苏教版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间隔排列的规律3. 间隔排列的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间隔排列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如男女间隔)排队,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2. 探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给出一系列的数字或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间隔排列规律。
3.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找到的规律,并尝试用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间隔排列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花园,要求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种植花草。
5. 总结:通过学生的汇报和讨论,总结出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并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在讨论和应用环节中的作品,评估他们对间隔排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 课本: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3.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间隔排列的例子4.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观点和发现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间隔排列的例子,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探索规律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接触并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间隔排列的实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间隔排列的基本含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掌握间隔排列中物体数量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间隔排列中物体数量的基本规律。
2. 难点: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推理和计算,特别是当间隔物体与排列物体数量不同时的情况。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直观演示和实例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间隔排列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栅栏与栏杆、马路上的路灯与树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 探究规律活动一:摆一摆-要求学生用学具(如小棒和圆片)按照一个隔一个的方式摆放,并观察摆放的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数量之间的关系。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间隔排列的排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
2. 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间隔排列的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排列过程中遇到过间隔排列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探究新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
3. 实践应用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讲解习题,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
4. 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吗?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P565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P56572. 自选一道数学问题,尝试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解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排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但在课堂实践应用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和“实践应用”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赛课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赛课教案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一串红黄花一一间隔的花朵、作业纸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一起到兔子庄园玩一玩,好吗?老师还给兔子们带了一件神秘的礼物,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师操作:拿出礼品盒依次拉出1朵黄花、一朵红花操作猜猜下面是什么?猜得真准,你是怎么想到的?师:像这样,黄花和红花一朵隔着一朵排成一行,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欣赏老师收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照片提要求:你们一边看,一边还要能找出哪些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出示:PPT(手链图衣服图红白蜡烛图)师:欣赏了这么多照片,你觉得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看起来怎么样?师:的确,这样的排列看起来非常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过渡:(出示主题图)咦,兔子庄园已经到了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出示主题图天气晴朗,小兔子们正在列队欢迎咱们呢。
在图中,能不能也找到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呢?学生汇报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咱们先来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
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一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
活动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概念
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
(1)(屏幕出示几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屏幕上有一些喜羊羊、灰太狼的图片,同学们找找规律,想一想下一个图片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说明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2.借助游戏,理解一一间隔排列
3男2女一一间隔排列,如果老师(女)加入,排在这里(女生后)可以吗?可以排在哪里?
二、比较数量,探索规律
1.列举一一间隔排列。
(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2)这幅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2.结合数据,探究一一间隔排列规律
(1)比较每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夹子比手帕多1,兔子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呢?
说明把一个夹子与一块手帕分成一组,一个夹子对应一块手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直往下连,你发现了什么?(夹子多一个)。
让学生认识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
(2)这三组排列中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板书:两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三、探索发现,完善规律
1.如果增加一个蘑菇,小兔和蘑菇的数量(相等)
什么情况下,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什么情况下,两种物体同样多?2.集体交流,完善规律
说明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
2.集体交流,完善规律
说明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借助图形,掌握规律
比一比每组中两种图形的个数。
2.围成一圈的红、黄珠子,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可是看不到两端物体是否相同,怎么办呢?
(用剪刀从任意红珠与黄珠之间剪开,拉直),让学生观察,说说为什么两种珠子的个数相同?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板书)3.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1)把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如果手帕有20块,夹子有()个;如果夹子有20 个,手帕有()块。
(2)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
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
树多少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3)锯本段。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多少段?
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说明木段与锯痕是一一间隔排列,用哪个规律来判断?
说明锯的次数总比段数少1,所以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一刀两断,你还可以想到(两刀三段、三刀四段)。
五、拓展规律
如果把正方形与圆形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正方形有6个,圆形最少有()个,最多有()个
展示交流。
六、全课总结
1.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非常多,随处可见。
(课件演示生活中一一间隔的现象)。
规律的存在使物体的排列显得更加有序,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规律也有一种独特的美!
板书设计:
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两端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围成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