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概念,提问:“北方地区是指哪些省份?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共同解答问题:“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梳理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开展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梳理归纳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有何贡献?”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的思考和讨论。
6.总结反思(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和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定义和范围。
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区的差异。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了解和体验。
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强调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分享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入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分享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和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地区特色展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2)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各地区特点的比较和分析。
(2)学生对地区特色的理解和展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图片。
(2)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
(2)准备小组合作展示的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地的差异。
(2)学生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各地的特点和差异。
3. 课堂实践:(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地区特色展示。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对比图,标注各地的特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介绍,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地区特色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包容性态度的培养。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民俗习惯。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中国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师教课实行方案(地理)讲课年级课题北方地域与南方地域课程种类一轮复习课时2上课日期年月日讲课老师1.识记四大地区的区分及我国各大地理地区的地点和范围,理解南北方自然、人文方面的教课目的差别。
2.理解北方和南方地域的自然地理差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导学建议课前准备要点 1. 南方地域和北方地域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难点 2. 南方与北方地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差别。
采集能能表现南北方差别的资料。
教课充足利用地图进行教课,如四大地域地区图,季风与非季风区界限图, 1 月份气温、降水建议量图,培育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及用途的习惯。
教师准备:1.《导教案》《预教案》《固教案》。
2.制作 PPT课件,采集南北地理差别素材。
学生准备:1 达成《预教案》,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讲堂上和同学议论或请问老师。
2.采集身旁的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的素材。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创建情境新课导入学习内容新课导入教师行为播放南北方地理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视频。
媒体学生行为(预设)运用联合自己所在地域,多媒体思虑周边环境、人们生活方式特色产生的原因。
第一层级第二层级预习状况检查环节一北方地域与南方地区环节二对教案研究内容分析整合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首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达成状况,进行评论。
分好小组合作研究金太阳思想研究与创新内容。
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解分派。
研究内容平衡分派给各组,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老师要实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研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派好展现任务。
展现部分建议口头展现和展区展现相联合。
研究一【研究点拨】1.北方地域耕地多,水资源少,在农业生产中存在过分开采地下水和大水漫灌,造成地面下沉、次生盐渍化等环境问题,所以一定发展节水农业。
2.华北地域和东北地域均为温带将季民风候,夏天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学生交叉检查PPT 展现预学部分的状况,并参考答案。
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论参照。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中国四大分区二.[讲授新课]两大地理区域的概况课上由学生讨论并讲解。
四.综合测评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
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
乙工业区与甲工业区相 2014高考新课标H 卷37、(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 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万平方千米,人口 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 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 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 肥。
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 由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一—,国界为建三江(8分)[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于这两个地区的差异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收看” “收听”或“阅读”……,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2)掌握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差异;(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布;(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我国南北差异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2.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差异;3. 南北差异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北方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比较;2. 南北差异的原因探讨。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2.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具;3. 小组讨论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布;(2)邀请学生分享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基本特征;(2)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差异。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2)讲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差异;(3)引导学生关注南北差异的原因。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案例分析(1)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典型案例,如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南北差异。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7.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布图;六、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教学内容,通过比较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他们对中国地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色;4.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比较(1)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寒温带,气候寒冷干燥,冬季长,夏季短暂,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温暖湿润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温差较小。
2.经济发展比较(1)北方地区: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粮食、煤炭、钢铁等资源丰富。
(2)南方地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产业发达。
3.人文特色比较(1)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
(2)南方地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如粤菜、闽南文化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人文特色等内容。
2.比较法: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和理解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资源:1.胶卷、投影机等显示设备;2.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料。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参与程度;2.组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思考;3.出示图片进行展示,观察学生对比辨析能力。
七、教学延伸:1.请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实地调研,加深对两个地区的了解;2.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研究,如制作展板、写作报告等;。
【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和划分。
2. 探讨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3. 展示一些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差异。
4. 讨论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例如气候、饮食习惯等。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寒冷、干燥等。
2. 探讨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如平原、高原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北方地区气候和地形的了解和体验。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暖、湿润等。
2. 探讨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如山地、丘陵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南方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南方地区气候和地形的了解和体验。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北方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如面食、烤肉等。
2. 探讨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元宵节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和节日习俗,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
激发学生对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定义和划分。
分析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探讨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地图展示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资源。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寒冷的冬季和干旱的气候。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如平原和高原。
讨论中国北方地区的资源分布,如煤炭和铁矿。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资源。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析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资源。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降水。
探讨中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如山地和丘陵。
讨论中国南方地区的资源分布,如水稻和茶叶。
3.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资源。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第四章: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
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如面食和肉类。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元宵节。
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民俗活动,如冰雪节和庙会。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高中地理中 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和资源分布。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地理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主要资源。
北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理解北方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该区域有初步的认识。
2、直观演示法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增强感性认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如长城、松花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地理位置和范围结合中国地图,指出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区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和安徽的北部。
强调北方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让学生明确其在全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2)地形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介绍主要地形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分析各地形区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对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3)气候结合气温降水图,讲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探讨气候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熟制。
(4)河流指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如黄河、海河、松花江等。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以及河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时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时教案北方地区教案主题: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目标:通过学习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地域特征。
一、引入(10分钟)1.介绍北方地区的概念和范围。
2.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
二、地理特点(20分钟)1.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东北地区、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等省份。
2.气候特点: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
3.自然地理: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典型的草原、沙漠、高山等。
三、文化遗产(30分钟)1.介绍北方地区的文化遗产,如京剧、长城等。
2.展示北方地区的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表演。
3.分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北方地区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进行展示。
四、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20分钟)1.介绍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
2.分析北方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3.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
五、小结(10分钟)1.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
2.学生分享对北方地区的了解和感受。
3.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扩展活动:1.实地考察北方地区的一个城市或景区,深入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
2.组织学生进行北方地区的美食制作比赛,了解北方地区的特色美食。
3.学生自由阅读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南方地区教案主题: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目标: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多样性和魅力。
一、引入(10分钟)1.介绍南方地区的概念和范围。
2.引发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
二、地理特点(20分钟)1.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省份。
2.气候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如春,气温适宜。
3.自然环境:介绍南方地区丰富的自然环境,如亚热带雨林、山水田园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特点。
(3)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差异,理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特点。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特点。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
(2)准备相关地图、案例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
(2)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特点。
(3)探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区域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典型案例。
(2)学生分析案例,归纳区域特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特点示意图。
2. 结合家庭所在地,分析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并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进行对比。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北方地区
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程内容]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体系架构]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课时86北方地区1.填出下列地形的名称A六盘山,B三江平原,C山东丘陵;D太行山,它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界山。
2.填出下列河流和湖泊的名称E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河,F松花江,是其支流;G鸭绿江、H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河;湖泊I五大连池,从地质上看,属于休眠火山。
3.填出矿产地的名称①鞍山铁矿,②鹤岗煤矿,③大同煤矿,④招远金矿,⑦华北油田。
4.填出下列铁路线的名称a京哈线,b京沪线,c陇海线,e大秦线。
5.填出下列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和城市的名称工业基地:甲辽中南工业基地,乙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m沈阳,n西安。
g北极村,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h黑河,是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最北点。
6.黄河流域的丰富能源上游河段以水能为主;中游地区煤炭丰富;下游两大油田:⑤中原油田,⑥胜利油田。
1.北方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水文以雨水补给为主;水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差异和发展现状,提高对国家地理分布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状况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图片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自然环境特征。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图片和实地考察地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自然环境特征。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3.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图片和实地考察地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四章: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特点,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特点。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图片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五章: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特点,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划分,特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北方和南方地区差异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的基本划分。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
教学活动:1. 引入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的理解。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资源:1. 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2. 相关地理资料或书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3. 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资源:1. 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2. 相关地理资料或书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四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2. 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
第十五章 中国的分区地理[课程目标]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 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考点一北方地区对应学生用书P 2161 .位置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东临黄海和渤海.2 .地形以 高原、 平原 为主;“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黑土地〞是指东北 平原.3 .气候:湿润、半湿润的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 400〜800mm4 .农业(1)耕地及耕作制度:河湖较少,水源缺乏;耕地是 旱地.本区大局部属暖温带和 中温带,一年一熟(东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2)粮食作物:东北平原上的春小麦、玉米、高粱;华北平原上的冬小麦;黄土高原上 的谷子等. (3)经济作物: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及黄淮平原有 棉花;东北有 大豆;华北的沙土、丘陵地区有油料作物花生;黑、吉有糖料作物甜菜.(4)生产基地:东北平原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华北的商品棉基地.5 .工业(1)资源优势: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2)重要基地(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 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教材知识坐合 4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6 .交通稠密的铁路网:东北的滨洲、滨绥、哈大、京哈、沈丹线构成“不〞字形; 华北的京沪、 京九、京广、同蒲线与京包、太德 〔太原一石家庄一德州〕、陇海线构成“曲〞字形.大秦线 是运煤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便利的海运,兴旺的公路运输. 7 .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唐山、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连云港、关B 州、西安、兰州、太原、 石家庄、济南、青岛、洛阳、甘弹B .对应学生用书P 216->»»»松山知识突迹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修养水源水平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水平低.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2)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3)整治举措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根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增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举措一一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举措一一植树种草;农业技术举措一一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方案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2.其他问题:春旱、夏涝、寒潮、风沙、土壤盐碱化等.3.开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开展对策禾1上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①位于半湿润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上升快,春旱;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可持续开展:①限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增强农田水利建设;④ 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外如削翻匚二1例题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吉林省辉春市(以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辉春〕国际合作示范区〞.〔1〕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开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给地和消费地较远〔效劳范围较小〕.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举措得当, 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2〕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__[解析]〔1〕该题属于评价分析类题,关键词“开展进出口贸易〞,解题方向“条件予以评价〞.说明要阐述评价观点,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 具体可以归结为所学的商业贸易的区位因素的交通运输条件、生产条件和货物来源,市场和经济腹地、政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给地和消费地较远〔效劳范围较小〕.〔2〕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 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考点二南方地区对应学生用书P2181.位置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 秦岭一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海.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2.地貌特点及分布平原、丘陵交错;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形区.3.气候类型: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4.农业(1)耕地及耕作制度:水热充足,一年两熟或三熟;河湖河汉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多是水田.(2)林果业:热带、亚热带—的经济林木和水果.(3)养殖业:淡水养殖和桑蚕养殖.5.工业(1)资源优势:有色金属等矿产丰富及水能资源很丰富.(2)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3)工业地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一一是我国工业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地区;长江三角洲一一加工工业为主体, 高精尖—产业开展迅速;长江中游一一武汉、宜昌、湖南中部等重工业兴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广州、宁波、五个经济特区为中央,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制造业 ),西南地区有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优势,已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开展迅速.6.交通(1)__丞运—很兴旺(内河航运有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水系;海运也很兴旺 ).(2)__铁路线众多: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川黔、成昆等跨过长江,沪杭一浙赣一湘黔一贵昆铁路连通东西, 西南地区由成昆、贵昆、川黔、成渝构成“—且_〞字形线路,再与宝成、南昆、湘黔、襄渝线构成“ 井〞字形.7.主要城市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深圳、珠海、北海、海口、南京、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南宁、成都、贵阳、昆明.8.台湾省(1)位置: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2)范围: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及其附近的__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诸多小岛.(3)自然地理条件①地形:多山,西部有较宽阔的平原,中部山区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 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②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河流为浊水溪.③湖泊:最大湖泊一一—日月潭.④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⑤森林资源丰富一一“森林宝库〞.⑥矿产资源丰富:台湾山脉是金、铜等金属矿的重要产地,西部是煤、石油等的主要分布区,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 岛的周围浅海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③海洋水产资源丰富,重要的海盐产区一一“祖国东南盐仓〞:布袋盐场.(4)人文地理特征①人口:2200多万,每平方千米有600人.②民族:汉族占97%少数民族以 _高山—族最多.③城市:台北:人口最多的中央城市;高雄:第二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央和最大港口.④农业种植业: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稻种植普遍一一“海上粮仓〞, 甘蔗、蔗糖一一“东方甜岛〞.⑤林业四季鲜果不断,热带、亚热带“ 水果之乡〞 , 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⑥工业加工业:形成« 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工业部门:纺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工业区:北部工业区:以桃园县为中央,南部工业区:以高雄市—为中心(最大重1业中央)Owin 椅 re->»»»是择者命运型.篁分析 4对应学生用书P 2199.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比黄土高原轻,经济损失却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学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掌握比照分析的方法.(1)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拟大.(2)这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剥蚀,石质裸露,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3)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央,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10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主要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1)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有时全流域普降暴雨;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泥沙沉积,河床较高,排水不畅.(2)人为原因: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湖泊淤积严重,面积减少,蓄洪水平降低.11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咸潮的原因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游推进, 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或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咸潮的主要原因:降水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位于河海交界地带,海水容易倒灌;在潮汐作用下,海水入侵;河流水位下降,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12西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1)石漠化严重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根底条件.云贵地区为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根底;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且集中,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 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主要表现为:①过度樵采.岩溶地区经济欠兴旺, 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 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樵采是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岩溶地区山地多平地少, 农业生产大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水举措和科学的耕种方式, 充分而集中的降水使土坡易被冲蚀,导致土地石漠化.③过度开垦.岩溶地区耕地少, 为保证足够的耕地,解决温饱问题,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这些新开垦的土地,由于缺乏保水举措, 土壤流失严重,最后导致植被消失,土壤被冲走,石头露出.④乱砍滥伐.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岩溶地区先后出现几次大规模砍伐森林的事件, 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2)地质灾害频繁本区降水丰沛,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水引起的滑坡、泥石流,不但规模大,而且活动频繁.本区地处西南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泼.势如削翻匚二!例题(2021 •北京)读以下图,答复(1)〜(2)题.(1)图示区域内(A)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融巾河整湖泊(2)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开展可以促进该区域(C)①乡镇企业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效劳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1) 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会聚入湖, 以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 不对;该地降水较多, 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 C 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 不对.应选A.(2)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水平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 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开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 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开展,因此城市效劳功能增强, ②对;区域一体化开展使城市产业开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防止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开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那么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应选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课程目标]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考点一北方地区对应学生用书p2161.位置__大兴安岭__、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__内蒙古高原__以南,__秦岭—淮河__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东临黄海和渤海。
2.地形以__高原__、__平原__为主;“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是指__东北__平原。
3.气候:湿润、半湿润的__温带季风__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mm。
4.农业(1)耕地及耕作制度:河湖较少,水源不足;耕地是__旱地__。
本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和中温带,一年一熟(东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
(2)粮食作物:东北平原上的春小麦、玉米、高粱;华北平原上的冬小麦;黄土高原上的谷子等。
(3)经济作物: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及黄淮平原有__棉花__;东北有__大豆__;华北的沙土、丘陵地区有油料作物__花生__;黑、吉有糖料作物__甜菜__。
(4)生产基地:东北平原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华北的商品棉基地。
5.工业(1)资源优势: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2)重要基地(环渤海工业带):__辽中南__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__京津唐__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交通稠密的铁路网:东北的滨洲、滨绥、哈大、京哈、沈丹线构成“不”字形;华北的京沪、京九、京广、同蒲线与京包、太德(太原—石家庄—德州)、陇海线构成“曲”字形。
大秦线是运煤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
便利的海运,发达的公路运输。
7.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唐山、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洛阳、邯郸。
对应学生用书p216一、北方地区概况二、北方地区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
(2)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3)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
2.其他问题:春旱、夏涝、寒潮、风沙、土壤盐碱化等。
3.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①位于半湿润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1)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2)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__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__[解析] (1)该题属于评价分析类题,关键词“发展进出口贸易”,解题方向“条件予以评价”。
说明要阐述评价观点,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
具体可以归结为所学的商业贸易的区位因素的交通运输条件、生产条件和货物来源,市场和经济腹地、政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2)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考点二南方地区对应学生用书p2181.位置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__秦岭—淮河__以南,__青藏高原__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海。
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
2.地貌特点及分布__平原__、__丘陵__交错;有__长江中下游__平原、__江南__丘陵、__四川__盆地、__云贵__高原等地形区。
3.气候类型:湿润的__亚热带和热带季风__气候。
4.农业(1)耕地及耕作制度:水热充足,一年两熟或三熟;河湖河汊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多是水田。
(2)林果业:__热带、亚热带__的经济林木和水果。
(3)养殖业:淡水养殖和桑蚕养殖。
5.工业(1)资源优势:__有色金属__等矿产丰富及水能资源很丰富。
(2)工业基地:__沪宁杭__工业基地、__珠江三角洲__工业基地。
(3)工业地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是我国工业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加工工业为主体,__高精尖__产业发展迅速;长江中游——武汉、宜昌、湖南中部等重工业发达;南部沿海__外向__型工业地带(广州、宁波、五个经济特区为中心,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制造业),西南地区有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优势,已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__纺织__工业发展迅速。
6.交通(1)__水运__很发达(内河航运有长江、__京杭__运河、珠江水系;海运也很发达)。
(2)__铁路__线众多: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川黔、成昆等跨过长江,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连通东西,西南地区由成昆、贵昆、川黔、成渝构成“__口__”字形线路,再与宝成、南昆、湘黔、襄渝线构成“__井__”字形。
7.主要城市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深圳、珠海、北海、海口、南京、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南宁、成都、贵阳、昆明。
8.台湾省(1)位置: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西隔__台湾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__太平__洋,北临__东__海,南临__南__海。
(2)范围: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及其附近的__澎湖列__岛、钓鱼岛等诸多小岛。
(3)自然地理条件①地形:多山,西部有较宽阔的平原,中部山区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
②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河流为浊水溪。
③湖泊:最大湖泊——__日月潭__。
④气候:__热带__、__亚热带__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⑤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宝库”。
⑥矿产资源丰富:台湾山脉是__金__、__铜__等金属矿的重要产地,西部是__煤__、__石油__等的主要分布区,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岛的周围浅海蕴藏着__石油__和__天然气__,海洋水产资源丰富,重要的海盐产区——“祖国东南盐仓”:布袋盐场。
(4)人文地理特征①人口:2200多万,每平方千米有600人。
②民族:汉族占97%,少数民族以__高山__族最多。
③城市:__台北__: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__高雄__:第二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最大港口。
④农业种植业:西部平原土壤肥沃,__水稻__种植普遍——“海上粮仓”,甘蔗、蔗糖——“东方甜岛”。
⑤林业四季鲜果不断,热带、亚热带“__水果之乡__”,__樟脑__产量居世界首位。
⑥工业加工业:形成“__进口—加工—出口__”型经济,工业部门:纺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工业区:北部工业区:以桃园县为中心,南部工业区:以__高雄市__为中心(最大重工业中心)。
对应学生用书p219一、南方地区概况(续表)二、南方地区的重点问题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比黄土高原轻,经济损失却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学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
(1)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2)这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剥蚀,石质裸露,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3)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主要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1)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有时全流域普降暴雨;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泥沙沉积,河床较高,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湖泊淤积严重,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
3.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咸潮的原因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游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或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
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咸潮的主要原因:降水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位于河海交界地带,海水容易倒灌;在潮汐作用下,海水入侵;河流水位下降,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
4.西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1)石漠化严重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云贵地区为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且集中,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
主要表现为:①过度樵采。
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樵采是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岩溶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农业生产大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