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一. 教材分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品茗、欣赏美景、陶冶情操的情景。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受。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诗人高雅的情操,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王维的其他诗作,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高雅的情操;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通过诗文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音频:准备与诗文相匹配的音乐或音频资料。

3.作业设计:准备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竹子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竹子的印象。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竹里馆》,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人在竹林中的高雅情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弹琴”“长啸”“明月”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案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及想象能力。

2.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讲析、讨论、背诵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古诗。

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体味诗的情趣,并作适当的赏析。

【教学难点】运用意象发拙领古诗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王维的《竹里馆》,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结合书上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学生看书,交流)指名学生交流。

小结:王维的诗多写山水田园生活,诗风清新自然,诗意幽远深长,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进一步理解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一生喜好山水,亲近自然,因而写出了许多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

诗风清淡,具有禅意。

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三、解题“竹里馆”是诗人的书斋,人们可以通过名字想象它的环境。

四、品读诗文(一)一读,读准节奏,感受诗的音乐美。

1.划分节奏(学生划,然后交流)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节奏是诗歌的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划分节奏要注意诗句的意思。

不但要划对,而且要划清。

请大家自己再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划分得不恰当。

5.学生自读。

6.指名学生交流。

(二)二读,读出诗意,体会诗情。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试着想像一下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交流。

师总结:一位学者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是“有我之境”,即“物我合一”。

此诗正是诗人以宁静、淡泊的心情与月、竹的境界交会中呈现出的一种幽深、宁谧、澹泊中有奋发的意境。

3.王维的诗中有画,这首诗就像一幅优美的风俗画,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独坐弹琴的诗人,把琴声与啸声编织在宁静的夜空里,使人感到深林传出啸声,更有幽谷之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旨在设计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内涵和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本教案主要教学内容为诗歌赏析,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课程时间为45分钟,是《语文》第10课的内容,属于文言文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韵律与节奏;2.掌握《竹里馆王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体验诗歌带来的美感和情感;4.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情感的表达和诗意的体验;2.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全面教学。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和词语;2.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用电子白板投影带有竹子和枯萎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竹子和枯萎树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谈论其区别,解释竹子和枯萎树的象征意义。

2. 阅读课文教师先念课文,学生跟读并初步理解。

然后让学生在默读后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中有哪些重要的生活图景?发现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谈谈自己的思想感受。

学生交流思考结果。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阅读,每组负责其中的一个段落。

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字眼和句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意,发现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4. 总结讨论组长带领个组员讨论总结各自发现的问题和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对人们生活的启示和美化人类情感和心灵的作用。

5. 练习答题学生就《竹里馆王维》进行题目和课文对答案,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章节的理解力和分析力,并巩固课文内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与《竹里馆王维》有关的自己的故事,并加上与诗歌有关的精美图画。

并通过课后作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教案通过一定的思维导入,让学生对竹子和枯萎树有了一定理解,在阅读课文时对象征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

中间的小组阅读,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合作探究,学到了更多。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竹里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诗歌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整理有关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霍尊演唱的《山居秋暝》导入语:这是霍尊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演唱的《山居秋暝》,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是的,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

有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王维吗?(生答)二、了解作者教师补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拓展资料: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还精通音律,擅长书法,篆得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作品风格: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一首经典之作《竹里馆》。

三、初读,读准韵律问:欣赏诗歌,朗读时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要注意什么吗?生答: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有谁知五言诗的节奏该怎么读吗?二二一或者二一二,也可以读二三节奏。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竹里馆——王维山水诗群文阅读王维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的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把握王维诗的诗情、画意、禅趣,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归纳王维诗作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王维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人对大自然的感情,与生俱来;诗人对大自然的颂歌,永世长存。

盛唐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真情的绝唱与隽秀的神韵在中国诗坛闪烁着奇异的艺术光彩。

他就是——王维。

二.作者介绍1. 诗朗诵:《王维》。

王维——读《山居秋暝》文 / 史邦奇枫叶红了,大唐的盛世,在骊山的歌舞声中,摇摇摆摆地走到了深秋。

没有谁能预料到范阳的祸水,没有谁看出肥胖的安禄山,对同样肥胖的大唐山河,深藏不露的阴谋。

你似乎预感到了,那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

可是没有谁相信你,你只能念佛,只能在诗画中寂寞地徘徊。

盛唐的山水多么可爱,多么富有灵气,可是长安城里,充斥着那么多的醉生梦死,充斥着那么多的行尸走肉。

你只好离开,你只能离开,在尚未污染的辋川,你以天地为家,以山水为庐,以山中的草木鸟兽为友,造好了一座浪漫的别墅。

你开始吟诗,开始把松间的明月和石上的清泉,精心酝酿成一杯美酒。

你醉了,醉眼朦胧的你,听着竹林那边传来的笑声,看着莲花深处归来的渔舟,突然发现了生命的家园。

恍然大悟的你,认真地告诉沉沉坠落的夕阳,告诉凄然飘零的残花,告诉大腹便便的大唐,王孙归何处,山中自可留。

你真的留下来了,从孟城坳到华子冈,从文杏馆到斤竹岭,从栾家濑到金屑泉,从白石滩到辛夷坞,潇洒自如的足迹,深深地镌刻在辋川的风景里。

标示着唐诗的高度!标示着中国山水诗的高度!没有激动也没有哀愁,只有空山的新雨,含情脉脉地把你的秋天,冲洗成——流芳千古的名句。

2.学生活动: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获得关于王维的哪些信息?(1)多才多艺的王维:王维自幼聪颖,九岁时便能写诗,而且工于书法,娴于音律,擅长绘画,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教案及教学反思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教案及教学反思

竹里馆教案设计竹里馆教案及教学反思竹里馆教案设计教案一:地理知识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竹里馆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学习有关竹子的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竹里馆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竹子的外观、生长环境和用途。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竹里馆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观察竹子的外观特点,并组织他们总结。

3. 教师发放有关竹子的资料,要求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关竹子的信息。

4. 学生自主阅读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5.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6. 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竹子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地理知识教学,学生对竹里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到了有关竹子的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是,有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得比较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选择资料时,要尽量选取简单明了、学生易于理解的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案二:竹里馆文化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竹里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2. 学习竹里馆的传统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竹里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2. 竹子制作的传统工艺;3. 竹子艺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竹里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引起学生对竹子文化的兴趣。

2. 学生欣赏竹子制作的传统工艺品,了解竹子工艺的独特之处。

3. 教师介绍竹子艺术的表现形式,如竹子雕刻、竹子编织等。

4. 学生观看竹子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欣赏其中的美感和创造力。

5. 学生分组进行竹子艺术创作,可以选择雕刻、编织等形式。

6.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竹里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到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学生通过观赏和创作竹子艺术,培养了对美感的欣赏能力和对创造力的培养。

竹里馆优秀教案(精选8篇)

竹里馆优秀教案(精选8篇)

竹里馆优秀教案竹里馆优秀教案《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里馆优秀教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里馆优秀教案1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诗歌了。

老师给一些诗歌开个头,你们能接着背下去吗?第一首:红豆生南国......;第二首:空山新雨后......同学们对小学的知识忘了一部分,希望能抽时间再回顾下。

那你们还记得是谁写的这两首诗吗?(生回答:王维)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另外一首诗《竹里馆》。

二、资料助读[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1.关于作者:王维(701-761),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2.关于背景:《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读诗歌[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朗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诗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幽篁(huáng)长啸(xiào)辋川(wǎng)(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竹里馆(王维)说课稿

竹里馆(王维)说课稿

竹里馆(王维)说课稿竹里馆(王维)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这位唐代杰出诗人的背景和作品特点;2.分析并理解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对独特意象的感知。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竹里馆》中所展示的意象;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王维诗歌中的意象;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王维的相关背景和作品特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王维的诗歌原文和翻译材料。

五、教学过程引入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王维这位杰出的诗人。

(教师使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王维的背景和作品特点)王维是唐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以写景、咏物等创作而著名。

他的诗歌通常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解读接下来,我们开始解读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

首先,让我们共读一遍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短小精炼,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首先,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大自然无限延伸的无穷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广阔。

接着,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人们对于知识和追求的渴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思考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前行,永不满足。

交流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中的意象。

意象是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出抽象思想和情感的形象化手法。

让我们仔细品味一下这首诗中所展示的意象。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和“山”。

在这里,白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山则象征着坚毅和永恒。

接着是“黄河入海流”中的“黄河”和“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说课课件教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说课课件教学
独坐幽篁里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典型考题
ZI
作者:宗璞
文题解读
WEN
题目点出本文的描写对象——紫藤萝,并运用比喻手法,将紫藤萝比喻为“瀑布”,写出紫藤萝开花的繁盛情景,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意蕴,暗示着文章的主旨。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XIE ZUO BEI JING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的小弟冯钟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通感
感觉的转移,即通感,是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相互沟通、转移,借联想以一种感觉来描述或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寒光照铁衣”
通感:笑容为什么是甜的?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竹里馆》教学设计——走进王维的诗画禅境【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吟诵的方法,读出诗的韵味。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王维诗中的“诗、画、禅”,领悟其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有一定的积累,但还缺乏对古诗词赏析能力,还无法领悟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本课通过对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学习赏析古诗词,并通过王维的一首诗来了解王维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从而了解诗人的情怀,学会举一而反三,初步学习从一首诗到一类诗的赏析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感知诗词大意,学习吟诵方法,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1.让学生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2.通过诗人生平背景领悟王维诗中的禅意。

【教学方法】朗读法图画法问题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王维,导入新课苏轼曾这样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评价的是谁?(学生回答:王维)我们先来了解大诗人王维。

请同学填写相关的文学常识,复习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

王维,_唐代_著名诗人、画家,精通音律,字_摩诘_,号摩诘居士,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_孟浩然合称“王孟”,有“_诗佛__”之称。

有《王右丞集》传世。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以及佛学,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正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二、吟诵诗歌,感受《竹里馆》的韵律之美(一)吟诵诗歌的方法指导:1.先划分诗歌节奏,放慢速度。

2.可参考平长仄短,尾韵拉长的方式读出韵味。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低低——高高——低低——高,长长——短短——长长——短。

(平声读低点,长一点,仄声字读得高一点,短一点,尾韵字也要拉长。

)读出抑扬顿挫的鲜明节奏。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课题
授课者
张丽娜
单位
辽宁东戴河新区实验学校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诵读课
指导教师
王敬双
编号
LZHZGD10483940
设计理念
诗歌一般只言片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诵读。所以这节诗歌诵读课,我准备以读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就是一种顺理成章。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诗歌诵读课已经不陌生,但更深层次的解读还需老师进一步引导。
王维
清冷 寂寞 空灵 淡泊
宁静诗中有画孤独
幽静平白 伤感闲远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古诗词诵读课,旨在通过学习,打开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让学生的生活在诗情画意间流动而优雅。整堂课环环相扣,在舒缓高雅的氛围下完成。
成语接龙打开了大家学习兴趣的大门,紧紧围绕“读”、“品”、“悟”、“诵”几个环节展开,学生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但也许是我引导不足,在古诗意境方面,说的还是不太准确,不够全面,这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让孩子更多的接触古诗词,学会在意境中分析诗歌。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意境。
通过平时积累和书中的知识,突破难点。
总结归纳
活动(四):诵
1、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抑扬顿挫的朗读给大家听,最终熟读成诵。
2、配乐默写古诗。
3、展示王维其他的古诗。
完成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布置作业
收集关于“竹子”的诗句。
完成作业
注重课后积累。
板书设计
竹里馆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并能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诵读方式,在读诗、品诗、悟诗、诵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传达的境界。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竹里馆》教学设计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刘泉肖常雄【文本分析】《竹里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晚年隐居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主要写了诗人在静谧而优美的月夜里,独自坐在竹林深处,时而弹琴,时而高歌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幽篁”“明月”,营造出了清幽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宁静淡泊的心境,反映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初一的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时,能够读懂诗歌的大意,初步体会诗歌的感情。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诵、吟等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感情与意境。

【课时目标】1.朗读诗歌,了解大意。

2.赏析诗歌,领悟感情。

3.吟诵诗歌,增强体验。

【教学重难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及意境。

【教学方法】1.视频激趣2.谈话法3.小组合作、展示4.创设情境【授课预设】课前,播放我校学生《雷锋日记》节目演出视频静场一.初读《竹里馆》1、视频导入。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

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吗?(在背书;像是在唱《三字经》)准确来说,这种方式是吟诵,它被称作“文人的歌唱”,与唱歌相似却又不同。

它是古人的主要读书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的诗歌都是可以吟诵的,你们想像古人那样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竹里馆》吟诵出来吗?(想)要想吟诵好一首诗,就要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意思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先来一起学习《竹里馆》。

(板书课题及作者:竹里馆王维)2、齐读学习目标。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4.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二.赏析《竹里馆》1.文中描写了哪些景?描写了人的哪些活动?(用笔勾画)2.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画面。

3.结合画面,结合背景,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

4.小组探究,全班汇报,老师点拨总结。

三.吟诵《竹里馆》1.学习吟诵基本方法。

2.学习吟诵《竹里馆》。

3.练习、展示。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竹里馆教学设计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中学周和妹学习目标:1、走进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2、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二、走近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

汉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佛教,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有《王右丞集》传世(二)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三、背景链接:《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四、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幽篁(huáng)弹琴/复长啸. 啸(xiào)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五、再读诗歌读出诗歌大意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六、解读诗歌悟出情感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竹里馆说课稿

竹里馆说课稿

竹里馆说课稿竹里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竹里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学生能够理解竹里馆在当地社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深入了解竹里馆的功能和展览内容。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感受到竹里馆所传递的和谐、和睦、和平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竹里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探索其在当地社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深入了解竹里馆的功能和展览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竹里馆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布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活动:a.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地参观竹里馆,导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馆内的展览内容和陈列方式。

b. 学生根据观察和互动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参观报告,包括对展览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深化学习:a. 学生回到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参观报告,互相交流和讨论。

b. 导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探讨竹里馆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实地参观、小组讨论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竹里馆的实物展览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参观报告的内容和质量,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反馈:导师对学生的参观报告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拓展相关问题。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实践活动,如参与竹艺制作、参观竹文化展览等,进一步加深对竹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2. 邀请竹文化专家或相关从业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3. 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其他具有文化特色的传统建筑或文化遗产,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通过竹里馆的说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竹里馆课时 1课时教具多媒体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作者、背景,理解古诗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语文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和归纳总结中,总结归纳鉴赏古诗和记诵方法。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诗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美,体会作者闲适的生活和高雅的情趣,总结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记诵诗歌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 生 活动教法学法设计组织教学准备练习新科导入新 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王维的诗?请背诵给大家听。

王维是一个年少才高的才子,十几岁就进京赶考,一到京城就成为了达官显贵们的宠儿,成为了当时的明星——诗星。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这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欣赏他的名作《竹里馆》。

一.检1.解题师:请问谁能解释一下诗题呢?明确:竹里馆,在蓝田辋川也就是终南山脚下,王维晚年购置了一套大别墅,“竹里馆”是其中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作者简介。

3.指读古诗。

检查节奏和读音等问题。

二.说1.说内容师: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板书课题提问学困生,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幻灯出示全诗1.视频朗读; 2.指读;3.范读等中等生用优美的语言再现。

2.谈感受师:“竹以直为美,人以正为尊。

”王维因竹子的高洁,而与竹子义结金兰。

你觉得诗人的隐居生活过得怎样?明确:生活恬淡闲适、兴趣高雅绝俗;远离世俗的隐居生活;自由、快意的生活;清静、淡泊的生活。

3.背景师:是什么让诗人过上这种远离俗世尘嚣的生活的呢?明确:王维在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竹里馆》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竹里馆》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牛埠初级中学刘文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2、熟读成诵。

3、为诗配图,进入诗歌情境。

4、概括诗歌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5、把握诗歌核心意象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核心意象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苏轼对王维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导入。

(培养学生细读课文,尤其是注释的意识。

)二、朗读(注意字的发音要读准确,句子要读出节奏,为文本分析和体验奠定基础。

)三、默读1、这首诗写了什么?2、何时、何地、何事?3、用一个字形容景物的特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明白这首诗歌写了什么事情,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四、讲读(通过学习一些思想文化,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深化了,体验到诗歌中蕴含的复杂的情感。

)四、述说“明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物,它的阴晴圆缺既可指代人类社会的人我是非,又因它用以纪年纪月而可指代岁月,伴随着悠长的岁月一逝而过,时间意义里的世事可以面目全非,而月亮依然是新的。

——李治仲《静谧的玄音》如果你是王维,你会对明月说些什么?(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中,并设置一个具体化的诗意对象,使学生深化对月亮这个传统诗歌意象的了解。

通过自由表达,一方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初中语文《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附板书)

初中语文《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附板书)

初中语文《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附板书)一、说教材这是一首王维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本文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干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目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二、说教学目标∶1、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3、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2、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

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

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

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

"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五、教学过程:板块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7、入诗境:
(1)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
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2)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七、板书设计
诗中有画 景物
宁静闲适
人物活动 淡泊惬意
八、布置作业 九、课堂小结
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4、明背景
5、品诗句
(1)范读、生跟读。(2)教师从韵、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体诗情: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诗中的人物有哪些活动?暗含什么情感?
竹里馆
王维
一、教学目标
1、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2、在引导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品读诗句,结合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思想感
情。3、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1 课时
四、教学重点
1、 品读诗句。
2、 结合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诗歌的赏析。
六、教学过程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
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
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
1、谈话导入。
2、解诗题:《竹里馆》
3、知作者: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九岁就负有才名,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竹里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中的其中一首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所作的古诗。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二、说教学目标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通过品读诗歌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意境。

、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知道王维,感知和领悟田园诗的意境美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透过《竹里馆》,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教学难点: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记通诗歌方法四、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方法上本课采用了(1)整合教学法∶由于本课所选取的两首诗都是王维的作品,都是寄情山水的山水田园诗,借助注释、初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础。

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从感性上初步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

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范读、闭上眼想象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3)想象理解法∶想象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尽情想象。

如在学习《竹里馆》时启发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感受到诗人从众多的景物中只摄取了幽篁、深林、明月正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

从而了解了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4)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课外古诗词诵读王维的《竹里馆》板块二、课前质疑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

提到王维,我们会想到关于他的一些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课件展示:王维诗句)王维给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实在太多了,那么对于王维,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王维为什么叫“王维”吗?标题中的“竹里馆”又和王维又怎样的渊源呢?怎样才能读懂这首田园小诗呢?那么就让我们跟随王维的脚步,去参观他的竹里馆吧。

板块三、竹里馆做客同学们,竹里馆是个什么地方呢?注释79页中是这样说的:竹里馆,辋川别墅的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同学们,你知道了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看来读懂一首小诗并非易事,刚才我们从诗人的名字和题目入手,走进了了这首小诗,那么《竹里馆》是王维哪一个时期的作品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板块四、写作背景《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天辋川时期所创作的一首五绝,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宁静、淡泊的情怀。

(课件展示:写作背景)板块五、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听读诗歌,明确读音和节奏,(请同学们按下播放键)标注读音和节奏,(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跟着节奏自由地朗读。

(课件展示:竹里馆+音频)板块六、精细研读同学们,王维多才多艺,能诗能书能画,还精通音乐。

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反复的朗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后来分享你的收获吧。

(课件展示:)整首诗可谓是平易恬淡,通俗易懂。

写景物,全诗只用了六个字,组成了三个词,分别是幽篁、深林和明月;写人的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分别是独坐、弹琴和长啸,从表面看来,这首诗的组合看似平淡无奇,但它们实则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板块七、合作探究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赏析“独坐幽篁里”这句中的“独”字。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体现了诗人的与众不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它陪伴,向它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一个“独”字提纲挈领,意境悠远。

板块八、主题思想这首田园小诗写山林幽居的情趣,属于闲情偶寄,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遣词造句,简朴清丽,描写月夜竹林弹琴长啸笑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板块九、课堂小结同学们,至此,我们领略了王维诗中的美丽画境,自然的交响乐和一颗寄情山水的淡泊之心。

感谢如王维这样智慧灵性的前辈,牵着我们到宁静的自然中寻找真正的自我,用月光清洗蒙尘的灵魂。

七、板书设计竹里馆王维自然平淡清新诱人情景一体生活情趣艺术魅力八、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重视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和审美情趣有所裨益。

但是缺乏学生质疑的环节形同虚设,学生们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以后在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上,一定要重视,不能畏葸不前,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二)一、说教材这是一首王维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本文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干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目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二、说教学目标∶1、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3、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2、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

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

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

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

"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五、教学过程:板块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板块二、学习《竹里馆》1、朗读指导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

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

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多才多艺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

受禅宗影响很大。

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仕途际遇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

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

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3、注释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4、诗歌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谈谈古琴,时而高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