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治疗儿童失神癫痫的疗效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近年来,癫痫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高发趋势,这种脑部神经系统失调的疾病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影响,并且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还可能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
因此,治疗癫痫的方法和药物的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是当前对癫痫治疗效果较好的两种药物,那么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有何区别呢?本文将分别介绍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一、丙戊酸钠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丙戊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其化学成分与人体内的神经传递物质类似,能够增强神经递质抑制作用,抑制癫痫发作和传播,从而达到控制癫痫的作用。
丙戊酸钠的治疗剂量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发作类型和药物使用史等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而一般的剂量范围为每日1500-3000毫克。
丙戊酸钠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能够有效控制大多数癫痫患者的症状,特别是对于强直-阵挛性癫痫和大发作的治疗效果最好。
研究显示,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者中,约有70%的患者在6个月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而主要不良反应则为头晕、恶心和腹胀等症状。
卡马西平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的药理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的高频放电,从而减轻或消除癫痫。
卡马西平的治疗剂量一般也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但一般情况下每日的剂量范围为100-400毫克。
与丙戊酸钠相比,卡马西平的副作用发生率更低,但却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在使用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剂量调整和血药浓度监测。
卡马西平和其他抗癫痫药物一样,需要逐步降低剂量停药,否则容易出现药物依赖和戒断综合征等问题。
从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上来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能够有效地控制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但丙戊酸钠对于强直-阵挛性癫痫和大发作的治疗效果更好,而卡马西平则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同时,丙戊酸钠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适用于复杂部分性癫痫和大发作,而卡马西平则适用范围更广,可以用于复杂部分性癫痫、原发性全舞蹈病等多种类型的癫痫患者。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们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
经元的兴奋性来控制癫痫发作。
下面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在治疗癫痫患者上的效果对
比。
丙戊酸钠是一种选择性抑制传入性突触后膜钠通道的药物,能够抑制大多数神经元的
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它广泛用于单纯性部分性发作和症状性部分性发作的治疗,
且对大脑的功能影响较小。
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患者在开始治疗几个月内就
能够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卡马西平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突触后膜上的L型钙通道的活化来控制
癫痫发作。
卡马西平主要用于癫痫的控制和治疗,对部分性发作和继发性全面性发作的疗
效较好。
卡马西平还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属于抗癫痫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临床实践中,丙
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无论是对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还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
善效果,两者没有明显差别。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丙戊酸钠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但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初期可以逐渐耐受。
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包括
头晕、精神错乱、口干等,但较少引起嗜睡和共济失调。
在治疗癫痫患者上,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方面有所不同。
在
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禁忌症来进行选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
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托吡酯、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3种方法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2011年—2012年因小儿癫痫就诊治疗的患儿63例。
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在3~8岁。
将癫痫患儿均分为abc 3组,a组托吡酯组只给予托吡酯,其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逐渐增加量达到要求维持量4~8 mg/(kg·d),2次/d;b组丙戊酸钠组只给予丙戊酸钠,初始量为10~15 mg/(kg·d),逐渐增加药量至要求维持量20~40 mg/(kg·d),3次/d;c组为联合用药组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剂量与用法与ab组相同。
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0.9%、b组总有效率为77.6%、c组总有效率为95.1%。
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感觉异常、恶心、体质变化以及嗜睡。
结论对于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不良反应无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小儿癫痫;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123-02癫痫(ep)是指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综合性疾病,是儿科中多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其病因有多种但是均可增加患儿躯体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通常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单药治疗,常见有托吡酯、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其有效率均在80%左右。
托吡酯做为在癫痫病的治疗中单药作用效果最好的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是由氨基磺酸酯取代单糖。
作用机制为可抑制ca2+、na+通道的过度活化、有效抑制兴奋性毒性作用、对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及阻碍细胞凋亡等。
同时其对癫痫患者的运动功能、视觉记忆、注息力、逻辑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药物(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对比
1 . 1 一般资料 : 参 照 WHO规定的4 UL , 癫痫诊 断标 准于我 院 2 0 1 5
年, 对照组 3 2例 , 男性 2 4例 , 女性 8例 ; 年龄 7个月~ 1 2岁 , 平 酸能神 经元及 G A B A能 的抑制 在负性变 构剂 的作用下 得 以解 均年 龄 ( 6 . 2 + 1 . 8 ) 岁; 病程 2 5 d ~ 4 . 8 a , 平均 病程 ( 2 . 4 + 1 . 2 ) a , 两 组 除 , 增强 中枢神经有效抑制作用 。阻碍 G A B A大脑皮层受体 下 基 本资料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调, 使其在海 马 区滞 留 , 增强 G A B A对 神经元 回路 的抑 制效果 1 . 2方法 : 单 用左 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 , 以 1 0 m g ・ k g / d 作 为初始 是乙酰吡咯烷类 的一种化 合物左 乙拉西坦抗癫痫 的主要作用机 剂量 , 给药 7 d 后在初始剂量上增加 1 0 mg ・ k g - , 以2 0 - - - 4 0 ag r ・ k g 。 / d 作为治疗 2 1 — 2 8 d 后 的给药剂量 , 分 两次服完 。单用丙戊酸钠治 疗观察组 , 视 患儿 年龄确定 给药 剂量 , 以 1 0 m g ・ k g / d作为 年龄 在 1 O 岁 以下 患 儿 的给 药 剂 量 ,以 3 0床上 目前对左乙拉西坦阻断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 的作 用机制 尚不清楚 , 减少氨酸盐一 d 一 氨基 羟红藻 甲基唑 ( A MP A) 丙 酸的诱导 , 并调节 降低微兴奋突触后电流频次 与幅度 , 控制大脑 皮层相关受体 ,进而降低兴奋度是左 乙拉西坦的另一种抗癫痫
的给药剂 量 , 3次/ d , 连服 7 d , 如症状控 制不佳 可在基础剂 量上 机制 。不经肝脏代谢 且不受肝 细胞 P 酶色素诱导 的 L E V血浆 酌情加量 ,如发作未能控制 ,考虑更换 服用其他抗癫痫药物治 蛋 白结合率相对较低 , 能被 。 肾脏顺利排 出 , 安全性 良好 , 不 良反 疗。 应少[ 7 - 8 ] 。 1 . 3 疗效评定指标 : 结合治疗前 后发作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 以下 本文应用 丙戊酸钠 治疗 的观 察组治疗有 效率 为 8 5 . 7 %, 左 三个等级 : ①显效 : 治疗后 暂时性面部偏侧强直或阵发性抽搐症 乙拉西坦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7 1 . 9 %, 二者 比较 , 状改善 明显 , 癫痫发作频率减少在 7 5 %以上 ; ②有效 : 临床 症状 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略佳 ,对脑 内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浓度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小儿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
本文旨在探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癫痫治疗的药物,其通过抑制谷氨酸递质的释放和降低突触前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的传导,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丙戊酸钠具有广谱的抗癫痫效果,对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都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全身性强直-阵挛癫痫和良性颞叶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
丙戊酸钠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乏力、失眠、头晕、恶心、呕吐等,且副作用严重时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丙戊酸钠的使用需要谨慎。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通过增强谷氨酸递质在神经末梢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癫痫发作。
左乙拉西坦具有较好的药效和安全性,临床试验表明,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并改善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
左乙拉西坦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体重增加、疲劳等,但相对于其他常用抗癫痫药物,其副作用较轻。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使用在小儿癫痫的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癫痫的效果,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并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均可通过较低的剂量达到满意的抗癫痫效果,从而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小儿癫痫仍存在一些问题。
两种药物的用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仍然是一个挑战。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的联合使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在联合治疗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120例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120例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该院中患有小儿癫痫的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托吡酯与丙戊酸那联合组。
托吡酯组给药托吡酯由开始的0.5~1.0 mg到后来的4~8 mg,2次/d;丙戊酸那组给药丙戊钠那由开始的10~15 mg到后来的20~40 mg 3次/d;联合组给药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用量同上。
结果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0%,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75%,联合组有效率为95%,明显的优于托吡酯组与丙戊酸钠组。
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感觉异常、嗜睡、体质量的变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小儿患者癫痫症中,采取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其疗效显著,患儿的耐受性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托吡酯;癫痫;丙戊酸钠[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129-02在小儿疾病中,癫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能够导致患儿的精神疾病以及躯体疾病的增加,其发病率较高,这就给家庭、社会、患儿等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其应加以重视。
在临床治疗中,其主要的手段就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来说,应用的药物往往是托吡酯、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等,其治疗的有效率为80%,效果不是很满意。
目前来说,我国治疗小儿癫痫的措施主要是利用单药治疗,而联合治疗手法并不常见,为了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病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该院中患有小儿癫痫的患儿120例,对其采用单一治疗或者是联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中患有小儿癫痫的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托吡酯与丙戊酸那联合组。
丙戊酸钠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全面性特发性癫痫临床疗效
例,无效7例,总有 效 率 94.5%;对 照 组 122 例 中,有 效 64 例, 好转19例,无效39 例,总 有 效 率 68.0%。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 较 有统计学意义(χ2=9.75,P<0.01)。不良反应对比:治 疗 中 两 组均未发生明 显 药 物 副 作 用,治 疗 组 128 例 中 有 7 例 发 生 恶 心,3例发生腹泻等轻 微 消 化 道 症 状。 对 照 组 出 现 5 例 呕 吐 3 例 腹 泻 。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两 组 随 访 情 况,两 组 共 250 例 均 获 得 2 年 随 访,治 疗 组 复 发 4 例,复 发 率 3.1%;对照组复发29 例,复 发 率 19.7%。 治 疗 组 复 发 率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χ2 =5.57;P<0.05)。
结石排出;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 重,B 超 复 查 结 石 大 小 或 位 置 无 改 变 ,或 2 年 内 复 其 中 疗 效 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 疗 方 法
对照组122例患者 均 在 确 诊 上 尿 路 结 石 第 1 天 开 始 服 用 坦索罗辛,剂量0.4mg/d,连续服 用 1 周。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的 基础 上 联 合 应 用 自 拟 益 气 排 石 汤 ,药 物 组 成:黄 芪 50g、党 参 15g、山药30g、石莲子 20g、牛 膝 15g、茯 苓 15g、车 前 子 10g、鱼 腥草30g、茅根 50g、鸡 内 金 15g、金 钱 草 15g上 药 日 煎 3 次,每 煎药汁 300ml,一 日 一 剂 分 早、中、晚 空 腹 服,7d 为 1 疗 程。 加 减:疼痛加延胡索15g;肾 阴 虚 加 生 地 20g;肾 阳 虚 加 附 子 10g。 每次服 药 30min 左 右,根 据 患 者 体 质 情 况,在 户 外 活 动 10~ 20min,走、跑、跳均可。每个疗程后进行 B 超检查,以4 个 疗 程 为 疗 效 统 计 ,并 观 察 患 者 不 良 反 应 。
小儿癫痫给予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小儿癫痫给予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小儿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常用丙戊酸钠和托吡酯联合治疗。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儿癫痫治疗中丙戊酸钠和托吡酯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小儿癫痫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小儿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病变、代谢性疾病等。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二、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丙戊酸钠和托吡酯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丙戊酸钠主要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发作;托吡酯则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减轻癫痫发作。
三、临床疗效观察我们对100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了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70例患者癫痫发作明显减少,20例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减少,仅10例患者癫痫发作无明显改善。
治疗后癫痫发作频次从平均每天3次减少到平均每天1次,总有效率达到90%。
治疗后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食欲减退等轻度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四、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治疗的注意事项在临床应用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五、结论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治疗对小儿癫痫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癫痫发作频次,提高生活质量。
但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不良反应对患儿的影响。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小儿癫痫治疗的参考和指导,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目的:探讨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近年来的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和讨论其安全性。
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一年内发作率、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具有显效快、疗效佳、症状控制稳定、不良反应轻、依从性高等优点,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和使用。
标签:小儿癫痫;丙戊酸钠;疗效;安全性癫痫是一种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慢性综合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远高于成年人。
致病因素较多且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较多患儿经常反复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频繁发作可引起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反应迟钝等。
治疗颇为棘手,至今尚未有特效药,需要长期服药,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和学习质量[1]。
近几年来,我们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经临床和脑电图检查确诊的小儿癫痫60例。
男性35例,女性25例;体重8.4~47kg,平均(21.6±5.4)kg;年龄1.1~14岁,平均(7.2±1.8)岁;病程1.5月至6.2年,平均(4.3±1.6)年;原发性46例,继发性14例;大发作5例,强直性发作7例,部分运动性发作3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肌阵挛性发作5例,其他3例。
按照就诊日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做好患儿的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和日常起居等,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规律地生活,加强监控,减少癫痫大发作的诱发因素;发生急性发作、强直性发作和肌阵挛性发作等时,应立即就诊,做好应急处理。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疗效分析
r n o y dvd d it o im ap o t p l t hlrn c mpee3 ainsi elv t a e m ru f 0p t ns Ap l ain o du a d ml ii e o s du v lr aei e i p i c i e o lt 0 p t t nt ei c t go p o ai t n n e c d e h e r a 3 e . pi t f o im c o s
肖 斌
成都 市第五人 民医 院, 四 Jf 成 都 I
6 1 3 110
【 摘 要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 乙拉西 坦治疗 儿童癫痫的疗效 。方法 :将6 例癫痫 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3 例 ,左 乙拉西 O 0 坦组3 例 。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 ;左 乙拉西坦组应用左 乙拉西坦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丙戊酸钠 组3 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 O 0 效4 、有效2 f 、完全控制5 例 00 例、加重 1 、总有 效率2 例 ( 3 4 )。左 乙拉西坦组3 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3 、有效1 例、完全控制6 例 5 8.% 0 例 8 例 、加 重 3 、 总有 效 率 2 例 ( 0 )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的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即 总 有 效 率 差 异 吴 显 著性 。 结论 : 丙 戊 酸 钠 和 左 乙拉 西 坦 例 4 8% 均 是 相 对 有 效 的小 儿 抗 癫 痫 治疗 药 物 。 【 键 词 】丙 戊 酸 钠 ;左 乙拉 西 坦 ; 癫 痫 : 儿 童 关 【中图 分 类 号 】R 2 79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编 号 】 10 — 5 7 (0 0 1 — 0 — 文 0 78 1 2 1 ) 2 0 9 2
丙戊酸钠治疗小儿失神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控制。 服用 期 问患儿 均未 见 明显 不 良反 应 。 结论 : 丙戊 酸钠 对 大部 分小 儿 失神 癫痫 疗 效满 意 , 副作 用 小 。 丙 戊酸 且 对
钠 不能 完全 控制 发作 者 , 加用 氯 硝西 泮 , 效 良好 。 可 疗 【 关键 词】丙戊酸 钠 ; 神 ; 痫 ; 失 癫 氯硝 西 泮
21 0 0年 1 1月第 1 7卷第 3 3期
药物与临床
丙戊酸钠 治疗小 儿失神癫痫 的临床疗 效分析
廉 荣 镇
( 湖南 省郴 州 市第 一人 民医 院儿童 医 院 , 湖南 郴 州
4 30 ) 2 0 0
『 摘要1目的 : 讨丙 戊 酸钠 治疗 小儿 失 神癫 痫 的临 床疗 效 。方 法 : 2 0 探 对 0 0年 2月~ 0 0年 1 于本 院诊 治 的失 神癫 21 月 痫 患儿 4 6例首 选丙 戊 酸钠 进行 治疗 , 服用 2个 月后 观 察丙 戊 酸钠 临床 疗效 并 进行 疗效 追踪 。对 于癫 痫 发作 丙戊 酸 钠 不 能完 全控 制 者 , 用 氯硝 西 泮治 疗 。 结果 :6例 患儿 总有 效 4 加 4 4例 , 9 . , 中显 效 4 占 5% 其 7 O例 , 8 .% ; 效 4 占 70 有 例 , 87 占 .%。另 外 2例患 儿 经丙 戊酸 钠治 疗 无效 , 经加 用氯 硝 西泮 后失 神发 作 均得 到 完全 控制 。完 全控 制 发作 已停 药者共 1 3例 , 中 1 因 6个 月 内 自行 停 药 而 复发 , 发率 为 77 重 新 对 其进 行 联 合 治疗 后 癫痫 发 作 得 到完 全 其 例 复 .%,
Hale Waihona Puke 丙 戊 酸 钠 治 疗 2个 月 后 ,6例 患 儿 总 有 效 4 例 . 4 4 占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研究
·105· E-mail:zgqkyx@·论著· ·临床研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研究倪敏1,周莉2【摘要】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于儿童癫痫临床治疗的意义。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患儿均接受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合患儿年龄特征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规律分析。
结果 <3岁患儿血药浓度<50 μg/ml 占比显著高于3~5岁、6~12岁,且P <0.05;3~5岁、6~12岁患儿血药浓度<50μg/ml 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5岁、6~12岁患儿血药浓度为50~100μg/ml 的占比均显著高于<3岁患儿,且P <0.05;3~5岁、6~12岁患儿血药浓度为50~100μg/ml 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岁、3~5岁、6~12岁患儿血药浓度为>100μg/ml 的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100μg/ml 的患儿中毒率显著较高,且P <0.0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 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其他患儿,且显著低于50~100μg/ml 血药浓度的患儿(P <0.05)。
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在进行丙戊酸钠治疗后,其血药浓度水平呈现差异化,另外,不同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水平的疗效也存在差异。
因此,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丙戊酸钠给药方案调整,并及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丙戊酸钠的治疗有效性。
【关键词】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儿童癫痫【中图分类号】 R 742.1 【文献标识码】 A作者单位:1.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感染科小儿癫痫是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属于慢性病证的一种,临床上通常以患儿的意识改变、感觉异常以及肢体抽动等症状为主。
丙戊酸钠治疗82例小儿失神癫痫的疗效分析
[ ] 解 学孔 主编 .癫 痫 病 学 [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9 5 3 — 1 M] 人 19 :3
3. 5
1 4 疗 效 判 断 治 疗 后 发 作 频 率 较 基 础 期 减 少 < .
5 为无 效 , 0 0 ≥5 %为有 效 , 7 为显效 ,0 %完全 ≥ 5 10
不 良反 应 轻 而 少 , 得 值
大 部 分 患儿 发 作 完全 控 制 , 得 满 意 疗 效 , 2 儿 童 出现 嗜 睡 , 取 有 O 其他 不 良反 应 有 恶 心 、 吐 、 躁 等 。若 其 中有 发 作 不 能完 全 控 制 呕 烦
者 应 加 用 氯硝 西 泮 。 者 联 合 用 药 可 使 患 儿 失 神 发 作 得 到 完 全 控 制 , 其 起效 快 , 格 低 , 效 显 著 。结 论 二 且 价 疗 临床推广。 【 键 词 】 丙 戊 酸 钠 ; 神 发 作 ; 痫 关 失 癫
均 (.5 .9 岁 , 2 8 4 ±5 8 ) 男 7例 , 1 女 3例 , 2组 资料 无 显 著差 异 ( P>0 0 ) 有可 比性 。 .5, 1 2 纳入标 准 ( ) . 1 临床 和脑 电图确诊 失发 作 5 () 9例 , 不典 型失神 发
例 , 作 完 全 控 制 率 9 , 余 4 加 用 氯 硝 西 泮 后 , 作 均 得 到 完 全 控 制 , 部 患 儿 发 作 完 全 控 制 率 9 . % 。随 访 追 踪 4 发 5 其 2例 发 全 76 O例 遵 嘱 服 药 1 ~ 7 , 药期 间无 发 作 。追 踪 3 停 药 后 9 ~ 1 , 中 1例 复 发 。结 果 O月 年 服 5例 月 0年 其 丙 戊 酸 钠 单 药 治疗 儿 童 失 神 发 作 能 使
丙戊酸钠结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探讨
丙戊酸钠结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探讨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疗法存在副作用大、药物耐受性强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案。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抗癫痫药物,临床使用中发现二者的结合疗效较好。
本文旨在探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结合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
一、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 丙戊酸钠丙戊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癫痫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起到防止癫痫发作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GABA受体的激活,有助于离子通道的关闭和神经元的去极化,从而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丙戊酸钠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控制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药动学方面具有快速作用、口服吸收好等特点。
2. 左乙拉西坦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特点是作用速度快、半衰期短,能够有效地缓解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
药理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神经元的GABA受体的作用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上最常见的副作用如头痛、晕眩、恶心等,严重副作用较少。
3. 两者结合使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结合使用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单一药物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如药物耐受性、副作用增加等问题。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起到相互协同作用,更好地控制癫痫发作,并且可减少用药量、缩短治疗时间。
二、实验设计和方法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20名患有小儿癫痫的患儿作为实验对象。
患儿年龄在3岁至10岁之间,其中男女比例为10:10。
病例涉及多种类型的癫痫,包括部分性癫痫、全面性癫痫等。
2. 实验药物本次实验使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丙戊酸钠每次给药量为20mg/kg,每日3次,左乙拉西坦每次给药量为0.4mg/kg,每日2次。
治疗时间为8周。
3. 实验方法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每名患儿的基线(t=0)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并在治疗过程中每2周进行一次测量,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本次实验中选择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癫痫发作频率是指癫痫患儿每周或每月发生的癫痫发作次数,严重程度主要考虑癫痫发作的类型和持续时间。
小儿失神性癫癎68例治疗体会
小儿失神性癫痫68例治疗体会王莉伟¨李萍"毕蕾"卢浩"李德泽2’1)山东胶南市开发区医院神经儿科胶南2664002)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01诊治体验【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治疗d,J L失神性癫痫的疗效。
方法68例患儿中,40例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后发作完全控制29例,发作完全控制率72.5%,其余28例加用氯硝西泮后,发作均得到完全控制,全部患儿发作完全控制率83.8%。
随访40例遵医嘱服药2~3a,服药期间无发作。
结果丙戊酸钠单药治疗t J,JL失神发作能使大部分患儿发作完全控制,但有20%患者.出现嗜睡、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发作不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二者联合用药疗效显著。
结论丙戊酸钠治疗d,JL失神性癫痫起效快,价格低,不良反应轻而少,值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1小儿;失神性癫痫【中图分类号1R742.1【文献标识码】B现将我院2001—01~20010—01间确诊为癫痫失神发作的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48例,女20例;年龄6个月~1l岁;病程3个月~3a。
1.2纳入标准(1)临床和脑电图确诊失神发作性癫痫;(2)临床分类有典型发作50例,不典型失神作18例;(3)发作特点是突然起病,中断正在进行的活动,有双眼短暂上翻,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半分钟,然后迅速消失;(4)排除占位性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科疾病;(5)无心、肝、肾等全身器质性疾病。
1.3癫痼定位常规头颅C T和M R I检查,后者包括T,w I、T。
W I以及冠状位和轴位FLA IR序。
部分病例行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 T)检查。
应用美国D aV i nci系统,对所有病例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i deo—EE G)监测,捕捉2次以上的临床发作。
根据发作症状学特征和术前检查结果进行定侧和定叶评估[1]。
1.4治疗方法丙戊酸钠的化学名称为2一丙级戊酸钠,其抗癫痫的作用机制[2]:(1)能增加G A B A的合成和减少G A—B A的降解,从而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r一氨基丁酸(G A B A)的浓度,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抑制发作;(2)可产生与苯妥英钠相似的抑制N a+通道的作用。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是两种常见的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它们都具有控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两者在治疗癫痫患者方面的效果有何不同呢?以下将对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药理特点。
丙戊酸钠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它的起效较快,可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而卡马西平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高频神经元的放电来达到抑制癫痫发作的目的。
我们来比较一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在治疗部分性癫痫的有效性相似,但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丙戊酸钠在控制全身性癫痫发作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卡马西平。
在一些对比研究中也发现,丙戊酸钠可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且耐受性良好,对一些难治性癫痫患者效果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丙戊酸钠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共济失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精神状态改变和肝功能损害。
而卡马西平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共济失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和肝功能损害。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还存在一些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也有所差异。
丙戊酸钠通常采用口服给药,初始剂量为1000-1500mg/d,分两次服用。
而卡马西平也是口服给药,初始剂量通常为200-400mg/d,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治疗癫痫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特点来进行选择。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是有效的抗癫痫药物,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二者在治疗癫痫患者方面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同的效果。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遵医嘱使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分析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
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儿童癫痫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的相关检测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EEG平均好转时间以及痫样放电消失比例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BP、PF、SF、G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儿童癫痫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患儿的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充分证明该方法值得推荐和应用。
关键词: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儿童癫痫儿童癫痫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有明显的遗传特点,男童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且1岁~14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高峰期一般的9岁前后,一般可以在16岁左右消失[1]。
由于疾病临床特点的特殊性,患儿及其家属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为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疾病对患儿和家属产生的影响,笔者以我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患儿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8.52±3.61)岁;患病时间为2个月~11年,平均时间(3.1±2.2)年。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参照《原发性癫痫诊断标准》确诊,脑电图检查显示患儿癫痫发作时有尖棘波,临床表现为口唇、单侧面肌与口咽肌出现短暂强直肌阵挛发作或阵挛性抽动;②年龄2~14岁发病患儿;③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过敏体质、免疫功能障碍等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全;③排除中途脱落、中途退出者。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比较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比较概述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其中,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作为治疗癫痫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将对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多治疗癫痫的参考依据。
丙戊酸钠丙戊酸钠属于抗癫痫药物,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提高过度兴奋神经元的兴奋阈值。
该药物具有快速作用、疗效稳定、不良反应比较少的特点。
在治疗癫痫的过程中,丙戊酸钠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
其常用剂量是每日15-45mg/kg,分次口服。
临床疗效丙戊酸钠在治疗癫痫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研究表明,使用丙戊酸钠(每日15mg/kg)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有效率高达72.2%,远高于安慰剂组的37.3%。
此外,丙戊酸钠还可以用于急性癫痫发作的紧急救治,在注射剂的情况下快速起效。
常见不良反应在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等。
其中,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等情况较为罕见,但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苯妥英钠苯妥英钠属于传统抗癫痫药物,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加神经元膜的离子通透性,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该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全面性癫痫等多种癫痫型。
临床疗效苯妥英钠在治疗癫痫方面具备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多、药物代谢和排泄较慢,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慎重。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苯妥英钠在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的有效率为55.5%,而地西泮的有效率为50.4%,该结果表明苯妥英钠在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常见不良反应苯妥英钠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疲劳、乏力、焦虑、失眠等。
在较高剂量下,还可能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此外,苯妥英钠还可能引起器官毒性反应,如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临床对比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作为抗癫痫药物,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丙戊酸钠单用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分析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Apr 32(8)癫痫多发于幼儿时期,因幼儿大脑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导致大脑皮质在受到刺激后易发生过度放电,引发病症。
小儿癫痫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研究表明,该病与遗传、先天脑发育畸形、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癫痫,对肢体、意识以及情感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从而给患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威胁[1]。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该病,多数患儿可通过治疗减少发作次数,甚至有治愈的可能。
左乙拉西坦属于抗癫痫药物,能够保护神经,减少海马神经元死亡,在癫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2]。
但由于小儿癫痫病因较为多样化,需对症诊治,以提高治愈的可能性。
丙戊酸钠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癫痫药物,对简单性、复杂性、肌阵挛性癫痫发作均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作为长期服丙戊酸钠单用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分析李有志,刘畅,张守涛(潢川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潢川465150)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单用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癫痫患儿临床资料,将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44例患儿纳入A 组,将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50例患儿纳入B 组。
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B 组总有效率均较A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脑电图总好转率较A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丙戊酸钠单用治疗小儿癫痫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痫样放电次数,改善患儿脑电情况,且安全性较好,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儿癫痫;丙戊酸钠;脑电图;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 ̄8174(2021)08 ̄1220 ̄02其所发挥的电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阻滞钠、钙、钾通道及非竞争性阻断α及β受体,从而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减缓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传导,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逆有效期的正向和正向[7]。
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比较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Vol.34No.32021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3-0.426-02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药学研究・苯巴比妥、托毗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比较蔡绿洲(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驻马店46320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药物针对小儿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用与价值。
方法:选取院内2017年〜2019年收治的癫痫患儿90例,划分为A组、B组以及C组,分别对其实施不同类型药物治疗,组采取苯巴比妥出组采取托毗酯片组则采取丙戊酸钠,判别3个组别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通过研究对比发现,A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B组、C组差异不大,旦是在显效率上更好(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治疗药物的选择时,种药物各具有自身优势与不足,需要根据患儿的患病情况来进行药物选择。
关键词:苯巴比妥;丙戊酸钠;托毗酯片;小儿癫痫;doi:10.3969/j.issn.1004-4337.2021.03.047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病症之一,癫痫主要是由于多种脑部神经异常因素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其具有临床反复发作且可自然缓解的特征。
现阶段,大多数癫痫患儿都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力求降低对患儿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保护其生长发育的环境⑴。
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药效以及副反应上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用药时依然存在不当用药的情况。
本次研究分别探究了3种药物针对癫痫患儿临床治疗的效果,包括苯巴比妥、丙戊酸钠以及托毗酯片,现就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次研究选取癫痫患儿共计150例,其中,根据科学分组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1122士2.48)岁,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1182±2.58)岁。
分别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内容,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戊酸钠治疗儿童失神癫痫的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单剂治疗儿童失神癫痫的疗效。
方法:选择1990年4月~2007年5月在我院诊断失神癫痫,患儿123例首选口服丙戊酸钠治疗,发作未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观察其疗效并进行追踪。
结果:123例患儿中,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后发作完全控制105例,控制率84.4%,未能完全控制的18例,加用氯硝西泮后,患儿发作完全控制。
追踪34例停药后的患儿9个月~10年,其中2例复发,占5.9%。
结论: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失神癫痫能使84.4%的患儿发作完全控制,发作不能完全控制者应加用氯硝西泮,二者联合用药可使患儿的临床发作得到完全控制,且起效快。
【关键词】癫痫,失神性;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失神癫痫是特发性全身性癫痫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病高峰年龄为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
现总结本院近年来治疗本型癫痫的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123例均来自我院1990年4月~2007年5月门诊就诊患儿,经追问病史、体格检查、智能测查及脑电图检查综合分析诊断为特发性失神癫痫。
诊断符合1989年国际抗癫痫协会提出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1]。
123例患儿中单纯失神癫痫73例,复杂失神癫痫46例,合并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例;脑电图自发出现全导双侧对称3Hz棘慢综合波38例,过度换气诱发78例,闪光刺激诱发7例。
患儿男51例,女72例,男∶女之比为0.7∶1。
就诊年龄3.5~14(7.7±4.9)岁,起病
2.5~1
3.6(6.9±5.1)岁;病程0.5~48(10.2±9.7)个月。
用丙戊酸钠治疗105例,丙戊酸钠与氯硝西泮联合用药18例。
停药后追踪观察34例,追踪时间5个月~10年。
1.2 服药方法:患儿确诊后,首选丙戊酸钠15~40 mg/(kg·d),服药后2~4周检测其血药质量浓度使其达到有效范围,服药1~2个月后,未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0.02 mg/(kg·d),每日2次口服,渐加量到0.05~0.2 mg/(kg·d)至发作停止,当临床发作停止3年且脑电图正常者开始减少药量并最终停药,减药期为1~2年。
联合治疗者,先减停丙戊酸钠。
2 结果
123例患儿中,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后发作完全控制者105例,自服药至发作完全控制时间为1~14天,发作完全控制率84.4%,其余18例单用丙戊酸钠1~2个月后临床发作次数虽有减少但未能完全停止,加用氯硝西泮后,患儿的失神发作均得到完全控制,发作完全控制的时间为1~21天,发作完全控制率为100%。
已停药者70例,仍在用药治疗的53例患儿,服药时间为10个月~6.8年,服药期间无发作。
血药浓度监测下,无中毒性肝炎及致死性肝功能衰竭发生,加服氯硝西泮患儿无共济失调、肌力减退及痰多等不良反应。
对完全控制停药的34例患儿进行追踪,追踪年限:0~1年9例,~2年3例,~3年4例,~4年2例,~5年4例,~10年12例,其中2例复发,占5.9%。
1例患儿曾单用丙戊酸钠,停药后3个月复发,发作类型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重新对其进行治疗;另1例曾联合用药,该患儿在半年内自行停药,停药后1个月复发,又来本院就诊,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仍无效,加用氯硝西泮联合治疗后,发作得以完全控制。
经卡方检验,不同的失神癫痫的分型及脑电图类型与药物治疗选择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失神癫痫是儿童期起病,以典型失神为主要发作类型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综合征,占学龄期儿童的8%~15%。
癫痫发生的机制与两个过程有关,一是细胞膜性质改变,涉及受体离子通道变化,抗癫痫药物作用的主要靶点在离子通道和中枢神经递质受体,它们是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GABA-AR)依赖性CI-通道,电压依赖性Na+、Ca2+和K+通道,二是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变化,涉及兴奋性传递功能的加强和抑制性功能的减弱,抗癫痫药物主要是对抗这两个过程的功能异常[1]。
GABA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与抗癫痫作用密切相关的GABA-AR,有实验证实GABA-AR介导快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抑制,而且还是一些抗癫痫药物的作用位点[2],有研究发现,该受体亚单位基因可能是本型癫痫的易感基因[3],其表达的受体对GABA敏感性下降,但也有学者报道GABA-BR亦可能参与失神癫痫的发病机制[4]。
作为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的丙戊酸钠成为治疗失神癫痫之首选,其作用机制:(1)可能是增加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促进脑内GABA的合成,通过抑制相应的酶,阻止GABA的降解,使GABA的浓度增加;(2)丙戊酸钠作用于GABA-AR以加强突触后膜对GABA 的反应,以达到抗癫痫效果;(3)丙戊酸钠有可能抑制相应的酶提高另一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的浓度,稳定细胞膜[1]。
国外学者报道,治疗儿童失神癫痫,丙戊酸钠可单独作为一线药物,常为首选并能有效控制失神发作,完全控制率为70%~80%,有报道单用新药拉莫三嗪完全控制率仅为55%[5],而卡马西平及氨已烯酸可诱发或加重失神发作[6,7]。
我们治疗的123例中,发作得到完全控制者105例,占84.4%,与国外报道相仿。
而123例中的18例在加用氯硝西泮后
发作方能得到完全控制。
有研究发现,在GABA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后膜上并存着GABA-R和苯二氮受体(BZP-R),它们分布在两条多肽链上,彼此毗连,二者与CI-载体组成超分子功能单位。
一般情况下,GABA-AR受体的高亲和力被GABA调控蛋白所掩盖而仅暴露低亲和力部位,当苯二氮药物与BZP-R结合后,就会改变GABA调控蛋白构象而使高亲和力部位暴露,增加GABA-AR受体对GABA的敏感性,使CL-通道开放,以加强GABA的突触后膜抑制效应,对抗癫痫放电[1]。
单用丙戊酸钠发作未能完全控制的18例患儿加用氯硝西泮后发作得以控制,有可能是药物与BZP-R结合改变GABA调控蛋白构象,暴露GABA-AR受体的高亲和力部位,增强了GABA的抑制效应,也有可能这些患儿的癫痫发作为非GABA-AR受体介导机制,单纯丙戊酸钠无法充分发挥效用,由于GABA-AR和BZP-R存在密切的功能联系,需与氯硝西泮联用方能完全控制发作。
本文中丙戊酸钠单剂及与氯硝西泮联用,可使全部患儿的发作得到完全控制,完全控制率为100%。
日本有学者曾以氯硝西泮单剂治疗小儿失神癫痫20例,其中13例完成治疗而停药,追踪2~8年11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15.4%[8],国内未见类似报道。
参考文献:
[1] 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9.
[2] Olsn RW,Avoli M.GABA and epilepogenesis[J].Epilepsia,1997,38:399.
[3] Martha F,Karoline F,Ernest P,et al.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 and the gene encoding GABRB3[J].Biol Psyc-hiatry,1999,46:997.
[4] Dongming G. Involvement of GABA B receptor in theexperimen-talabsence seizure in monkeys[J].Clin J Neurosci,1996,3(3):97.
[5] Coppola motrigine as first-line drug in 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a clin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J].B rain Dev,2004,26(1):26.
[6] Gansaeuer M.Carbamazepine-induced seizur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lin Electroencephalogr,2002,33(4):174.
[7] Yang MT. Anti-epileptic drugs-induced de novo absence seizures[J].Brain Dev,2003,25(1):51.
[8] 安保贤一.氯硝安定单剂治疗小儿失神癫痫的远期效果[J].日本小儿科学杂志,1997,101(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