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肝癌的并发症
• 肝性脑病:终末期表现,占死因34.9% • 上消化道出血: 占死因15.1% •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9%~14%,约占肝
癌死因的10% • 继发感染: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
肠道感染等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 ◆我国肝癌病例中半数以上AFP>400μg/L; ◆目前没有其他肿瘤标记物的特异性可与之媲美; ◆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技术。
• 中国: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和西南;沿 海江河海口和岛屿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广西扶绥、江 苏启东等为高发区,肝癌年死亡率可达40/100000以上
• 男女比:高发区3~4:1,低发区:1~2:1。 • 年龄:高发区:40~49岁最高,低发区:多见于老年。
二、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 • 肝硬化:肝炎后、洒精性肝硬化,肝细胞恶变可
生素K治疗不能纠正等。
规则性肝切除术
规则性肝切除术:按照肝内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 分叶分段施行手术,也指广泛的肝切除、肝 叶切除和肝段切除。
不规则性肝切除术
• 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不完全按照肝脏的分叶分段
解剖(但也要顾及肝内管道的解剖学特点),在距 肿瘤1-2cm处做肿瘤切除,也称局部根治性切除。东 方肝胆医院报道的5524例肝切除中, 60%以上为局 部根治性切除。
%以上,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肺、肾、肝的情况及其他病
情变化,注意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心电图、血液生
化和尿的变化。一旦出现心率快、低血压、尿少等情况,
应及时予以纠正。
• 腹腔引流务必保持通畅,腹腔双套管做持续负压吸引,不 仅可将腹腔积液完全吸出,还可观察有无出血、胆漏、感
原发性肝癌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肝细胞型。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流行病学调查,肝癌的病死率地理差别很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五位。
我国普查每十万人口中有14.58~46人发病,以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的发病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此病,其中约40%发生在中国,这可能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近年来我国关于肝癌的防治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亚临床肝细胞癌及小肝癌的发现日益增多,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资料,小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69.4%。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亚临床肝癌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但反映了对肝细胞癌理论认识上有新转变,也促进了治疗上的重大进展。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多,男女之比为3~5∶1。
病因及发病机理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病原理迄今尚未确定。
多认为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近年来研究着重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及其它化学致癌物质。
一、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原发性肝癌患者约三分之一有慢性肝炎史。
国内普查发现原发性肝癌高发区肝炎发病率也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高发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较低发区为高,而肝癌患者血清HBsAg阳性率又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病理学发现肝癌合并肝硬化多为结节性肝硬化。
后者与肝炎密切相关。
近年来用地衣红染色等方法显示肝癌细胞中有HBsAg存在,另外也证实HBV(乙型肝炎病毒)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的DNA中,还建立了能产生HBsAg 的人肝癌细胞株。
以上事实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近年来研究过去所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定名丙型肝炎,对人类的威胁较乙型肝炎更为严重,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更密切。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第一章: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定义、发病情况及危害性。
2.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理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2. 发病情况: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
3. 危害性: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往往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预后较差。
4. 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疸、脂肪肝等因素有关。
5.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念、发病情况、危害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原发性肝癌病例,加深学生对临床表现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发性肝癌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的认识。
第二章: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2.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3. 熟悉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手段。
二、教学内容1. 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需要与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3. 辅助检查: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MRI、肿瘤标志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原发性肝癌病例,加深学生对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原发性肝癌辅助检查的应用能力。
第三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
内科护理学课件-原发性肝癌
2021/2/6
3434
【护理措施】
7、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观察其言行举止, 分析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教会一些消除焦虑的方法。仔细进行手术前指导,介绍成 功病例,消除紧张心理,医护人员与家属一起帮助病人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接受和配合治疗及护理。
2021/2/6
14
临床表现
2、并发症 ① 肝性脑病 是肝癌晚期的并发症,约1/3的病人因此
死亡。 ② 上消化道出血 常因合并肝硬化引起食道、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时发生呕血和黑便。晚期可因胃 肠道粘膜糜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有广泛出血。
2021/2/6
15
③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当癌结节破裂局限于肝包膜 下,可形成压痛性包块,破裂进入腹腔可引起急 性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2021/2/6
24
【护理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
肝癌病人多伴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病史,长期治疗效果不佳, 病人丧失信心,经济负担较重,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敏 感、抑郁甚至绝望等心理变化。
2021/2/6
2525
【护理诊断/问题】
(1)预感性悲哀 与病人知道疾病的预后有关 (2)疼痛 与癌肿进行性增大、肝包膜张力增加或
2021/2/6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4、其它因素 遗传、污染饮水源、酒精、有机氯类农药、亚硝胺、
寄生虫感染、微量元素、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等, 可能与肝癌有关。
2021/2/6
5
病理
1、分型:肝癌病理按大体形态可分为:
(1)块状型 ,最多见,直径在5厘米以上 。有假包膜,易液 化、坏死及出血,故常出现肝破裂,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2)结节型,为大小不等的癌结节,直径≤5厘米。其特点为 癌块体积小,边界清楚。 (3)弥漫型,最少见,有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散布全肝, 肝大不显著,甚至反可缩小。 (4)小癌型,孤立的直径小于3cm的癌结节。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原发性肝癌试题预测(三)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原发性肝癌试题预测(三)1、名词解释原发性肝癌正确答案:原发性肝癌足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死亡率。
2、单选关于亚临床肝癌(小肝癌),下列哪项叙述(江南博哥)是不正确的() A.肝功能正常B.临床上无肝癌症状及体征C.肿瘤直径<3cmD.AFP可呈阳性E.腹水正确答案:E3、单选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无关的是()A.HBV感染B.HCV感染C.华支睾吸虫感染D.黄曲霉毒素E.亚硝胺类化合物正确答案:C4、配伍题肝硬化门脉高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肝癌常见的临床表现()A.消瘦、乏力、腹胀B.贫血出血倾向C.腹部蜘蛛痣D.腹水伴脾大E.肝脏进行性肿大,肝区疼痛正确答案:D,E5、单选对原发性肝癌最有协助诊断意义的血清标志物是()A.碱性磷酸酶B.甲胎蛋白C.γ—谷氨酰转肽酶D.放射性核素肝扫描E.异常凝血酶原正确答案:B6、问答题男性患者,42岁,15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未予重视。
近5年来刷牙时出现齿龈出血。
2个月前无明诱因出现呕血,总量大约1500ml,经常规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
但之后反复腹水,且量逐渐增多,并伴进行性消瘦,右上腹隐痛及黄疸。
查体:精神差,消瘦,皮肤巩膜轻至中度黄疸,肝肋下3cm,质硬,触痛,脾肋下2cm,质硬无触痛,腹水征阳性。
肝功显示:A/G25/36g/L,ALT45U/L,AST62U/L,GGT212U/L,ALP238U/L,TB64μmol/L,DB47μmol/L,血WBC3.8×10/L,N0.78,10.22,PLT52×10/L。
该患者的可能诊断是什么?要明确诊断还需哪些检查?正确答案:主要诊断:(1)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原发性肝癌(3)脾功能亢进(4)自发性腹膜炎还需检查:(1)AFP及其他肝癌示志物(2)腹部8超或CT(3)腹水常规、细菌培养及脱落细胞检查7、配伍题AFP和ALT同步上升()AFP上升而ALT下降()A.肝脓肿B.肝血管瘤C.肝囊肿D.肝癌E.活动性肝炎正确答案:E,D8、单选我国肝癌最常见的病因是()A.乙型肝炎B.丙型肝炎C.黄曲霉毒素D.亚硝胺类化合物E.血吸虫病正确答案:A9、单选?男性,52岁,低热,肝区胀痛2个月并消瘦,近3周发现尿黄、巩膜黄染。
八年制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中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不足5%。
本病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流行病学】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
东亚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和南欧,而北欧及美洲的发病率最低。
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中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是高发区。
男:女比例为2.7:1。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
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髙达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
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
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内科学(第七版)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
第十五章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其中的45%。
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2~5:1。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可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高发有关。
但是世界各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差别较大,西方发达国家HBV并不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有研究表明,肝细胞癌中5%~8%患者抗HCV抗体阳性,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可能有关。
(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为50%~90%。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三)黄曲霉毒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粮食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肝癌发病率高,而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人群,血清黄曲霉毒素B l-白蛋白结合物水平及尿黄曲霉毒素B1水平亦高,提示黄曲霉毒索B。
可能是某些地区肝癌高发的因素,它可能通过影响ras、c-fos、P53、Survivin等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肝癌的发生。
(四)饮用水污染根据肝癌高发地区江苏启东的报道,饮池塘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60~101/10万)明显高于饮井水的居民(O~19/10万)。
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可污染水源,可能与肝癌有关。
(五)遗传因素不同种族人群肝癌发病率不同。
在同一种族中,肝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否与遗传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
原发性肝癌-内科学(人卫版)
上述各种病因使肝细胞在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其生物学特 征逐渐变化,基因突变,增殖与凋亡失衡;各种致癌因素也可促使 癌基因表达及抑癌基因受抑。
【病理】
(一)大体病理分型
1.块状型 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直径5~10cm,>10cm 称巨块型。 2.结节型个癌结节直径小于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 和小于3cm称为小肝癌。 3.弥漫型 呈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弥漫地分布于整个肝脏。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中晚期临床表现如下。 1.肝区疼痛 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 可突然引起剧烈腹痛。 2.肝大 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常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 缘钝而不整齐,压痛。
3.黄疸 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 胞性黄疸。 4.肝硬化征象 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病者,可表现为腹 腔积液迅速增加且难治。
5.全身性表现 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缺乏、乏力、营养不 良和恶病质等。部分患者以转移灶症状首发而就诊。 6.伴癌综合征 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肝癌患者机体内分泌/代谢 异常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如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并发症】
1.肝性脑病 是肝癌终末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2.上消化道出血 与以下因素有关:①EGVB;②门静脉高压 性胃肠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有广泛出血。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可局限于肝包膜下,局部疼痛,也可破 入腹腔引起急性腹痛。 4.继发感染。
【治疗】
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肝移植、血管介入、射 频消融术等。治疗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一)手术治疗
术前应采用Child-Pugh评分评价肝功能储备情况,一般认为 Child-Pugh A~B级是实施手术切除的必要条件。
原发性肝癌
肝癌
TACE 示意图
股动脉
腹主动脉 腹腔干
导管
返回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为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 首选方案,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TACE的 主要步骤是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肝 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或栓塞剂。常用栓塞剂 有明胶海绵碎片和碘化油。碘化油能栓塞0.05mm口径血 管,甚至可填塞肝血窦,可以持久的阻断血流。目前多采 用碘化油混合化疗药,注入肝动脉,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 用。TACE应反复多次治疗,一般每4~6周重复1次,经 2~5次治疗,许多肝癌明显缩小,可进行手术切除。另 外,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可进一步清除肝内可能残 存的肝癌细胞,降低复发率。但对播散卫星灶和门静脉癌 栓的疗效有限,更难控制病灶的远处转移。
返回
肝细胞型
由肝细胞发展 而来,此型约 占肝癌的90%。 癌细胞呈多角 形或圆形,排 列成巢或索间 有丰富的血窦 而无间质成分。
胆管细胞型
由胆 管细胞发展而来,此 型少见。癌细胞呈立 方形或柱状。排列成 腺体,纤维组织较多, 血窦较少。
混合型
上述二 型同时存在,或呈过 渡形态,既不完全像 肝细胞,又不完全像 胆管细胞,此型更少 见。
返回
临 床 表 现(早期)
起病隐匿,早期无典型症状,经AFP普查检 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中晚 期症状明显。
肝区疼痛:最常见,为首发症状。
性状: 肿瘤迅速生长牵拉肝包膜 肝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刺痛 病变侵犯膈:右肩部或右背 位于左肝:胃痛 肿瘤生长缓慢 无痛 肝癌结节破裂,腹腔内出血 急腹症;昏厥和休克 部位:上腹部;右上腹;全腹;右肩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部分患者 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晚期出现贫 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皮下出血、 恶病质。
原发性肝癌概述
原发性肝癌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化学致癌、饮水污染、酒精、吸烟、遗传因素、其他。
肝癌形态学表现可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
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原发性肝癌早期多无典型症状,临床就诊者多为中晚期病人。
以右上腹疼痛、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发热、黄疸、腹水等位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放疗、介入治疗,全身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 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肝癌常见的并发症:1 .肝性脑病:最严重并发症,1/3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3、癌结节破裂出血4、继发感染: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手术治疗适应症:患者的基本条件: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肝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主要是针对早期肝癌(肿瘤在3cm以下)患者,早期切除肿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微创技术,亦称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血管化疗栓塞(TACE)、间质消融疗法(去血疗法,如射频微波、激光、冷冻、乙醇消融以及聚位超声)。
TAE定义: 在X线透视监视下,将能够引起血管腔暂时性或永久性阻塞的物质,通过导管释放入病变血管或病变的供血动脉内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TACE理论基础: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血供不通,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射频消融(RFA)原理:利用频率460〜500kHz电磁波在人体组织中产生离子振动,使电能转化为热能,产生60〜100C高温,致肿瘤组织热凝固坏死。
适应症:对3-5cm的肿瘤具有根治率高、所需治疗次数少和远期生存率高的显著优势。
无水乙醇注射(PE1)原理: 利用无水乙醇注入并浸润瘤体,导致瘤细胞的化学性蛋白凝固,最终达到灭活肿瘤的效果。
原发性肝癌
【临床分期】
Ⅰ 期: 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者,癌结节小于5cm。亦
称亚临床期;
Ⅱ 期: 症状较轻,一般情况尚好,癌肿局限一叶或半
肝。介于Ⅰ期和Ⅲ期之间者;
【肝脏的生理功能】
3. 肝、脂肪与糖代谢: 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 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
脂而贮存。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肝脏,
然后进行分解。在肝内,中性脂肪可水解为甘油和 脂肪酸,此反应可被肝脂肪酶加速,甘油可通过糖 代谢途径被利用,而脂肪酸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 和水。肝脏还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脂合成的 主要器官之一。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使脂肪堆积 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段
。
Couinaud分段法分为8段段 Couinaud分段法分为8段 Couinaud分段法分为8段
肝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双重血供
75%的血供来自门静脉
25%来自肝动脉,肝动脉压力大、血液含 氧量高,供给肝所需氧量的40%~60%
【肝脏的生理功能】
一、分泌胆汁: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和分泌 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 消化和吸收。每天有800-1200ml的胆汁,经胆管 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 二、代谢功能 1. 肝与糖代谢: 单糖经小肠粘膜吸收后,由门静脉 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存。一般成 人肝内约含100g肝糖原,仅够禁食24小时之用。 肝糖原在调节血糖浓度以维持其稳定中具有重要 作用。当劳动、饥饿、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 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 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1.1 背景介绍1.1.1 原发性肝癌是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1.1.2 中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1.1.3 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和了解,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点讲解2.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2.1.1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2.1.2 肝硬化:长期的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
2.1.3 化学物质:长期暴露于黄曲霉素、蓝绿藻毒素等化学物质会增加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2.2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2.2.1 症状: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2.2.2 体征:肝肿大、质地坚硬,可有触痛。
2.2.3 并发症:晚期可出现腹水、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2.3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2.3.1 诊断: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肝脏穿刺活检等。
2.3.2 治疗: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介入治疗、放化疗等。
三、教学内容3.1 病因与风险因素3.1.1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3.1.2 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3.1.3 黄曲霉素、蓝绿藻毒素等化学物质的来源和预防。
3.2 临床表现与诊断3.2.1 肝区疼痛的原因和特点。
3.2.2 肝肿大、触痛的临床意义。
3.2.3 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4.1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4.2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3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病因与风险因素: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硬化的病因和治疗。
5.2 临床表现与诊断:肝区疼痛的特点、影像学检查的应用。
5.3 治疗与预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评估。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电脑或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教学内容。
第八版内科学原发性肺癌ppt课件
CT(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1). 可发现X线检查隐藏区, 如心
腺癌Adeno carcinoma
• 发病率居第三位。 • 年龄较小,女性多见。 • 多为周边型。 • 早期一般没有症状,多为X线发现(球型病变)。 • 生长较缓慢。可早期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晚。 • 对放疗、化疗敏感性低
20
腺癌Adenocarcinoma 21
肺泡细胞癌Alveolar cell carcinoma
英国著名肿瘤学家R.Peto预言:如果中国不及时控制吸烟 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中国每年肺癌将超过100万,成为世 界第一肺癌大国。
被动吸烟和环境吸烟也是肺癌的病因之一,丈夫吸烟的非 吸烟妻子中,发生肺癌的危险为夫妻均不吸烟家庭中妻子 的2倍,而且其危险性随丈夫的吸烟量而升高。
令人鼓舞的是戒烟后2—15年期间肺癌的危险性进行性减少, 伺候的发病率相当于终生不吸烟者。
1.转移中枢神经系统:引发颅内压升高,头痛、恶心,呕 吐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偏瘫,小脑功能障碍,定向力和言 语障碍等。
2.转移骨骼: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
3.转移腹部:转移胰腺引发胰腺炎或阻塞性黄疸。也可转 移到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
4.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是常见转移部位,可毫无 症状。坚硬固定,逐渐增大、增多,可融合,无痛感。
部V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6.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癌(Pancoast癌,或肺尖癌)
a:压迫交感神经: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 额部少汗—honer’s syndrome
b: 压迫臂丛神经:同侧肩关节,上肢内侧剧痛和感觉异常。
• 胸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小细胞肺癌居多)
• 这是一个发生于肺中央 (与绝大多数鳞状细胞 癌一样)的鳞状细胞癌。 它刚好阻挡右主支气管。 肿瘤质地坚韧,切面呈 浅白色到到黝黑色。
原发性肝癌定义与诊断(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经甲胎蛋白(AFP) 普查检出的早期肝癌,称为亚临床肝癌。 1.中晚期表现 ⑴ 肝区疼痛:为最常见且出现较早的症状。
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区疼痛是由于肿瘤增长快速, 肝包膜被牵拉所引起。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坏死 的癌组织及血液流入腹腔时,可突然引起剧痛,产生 急腹症的表现。如出血量大,则引起晕厥和休克。 ⑵肝肿大:呈进行性,质坚硬,表面多有大小不等 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
原发性肝癌定义和诊断
• 3.超声波检查 是目前肝癌影像诊断中的首选方法, 能显示2cm以上的肝癌。
• 4.CT检查 阳性诊断率在90%以上,如经肝动脉导管 注射造影剂则可检出5-10mm的微小病灶。
• 5.MRI检查 显示肝癌的内部结构及血管的浸润较清晰, 定位准确,对小肝癌的检出率达80%以上。
• 6.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能显示直径在1cm以上的癌结节, 对小肝癌阳性率可达87%。
• 7.肝穿刺活检和腹腔镜检查
原发性肝癌定义和诊断
医疗诊断要点
对肝炎史5年以上、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 肝硬化、肝癌家族史、35岁以上高危人群者,进行AFP检 测,结合B超检查1-2次/年,是发现早期肝癌的方法。 临床诊断标准: 1.AFP>400μg/L,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系胚胎
原发性肝癌定义和诊断
诊断
• 中晚期肝癌易诊断
• 早期肝癌的诊断: AFP+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 低浓度AFP持续增高,ALT正常 AFP>500μg/l持续1月或>200μg/l持续8周
原发性肝癌定义和诊断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 2.肝硬化
3.活动性肝病 AFP与ALT同时升高—肝病 AFP升高,ALT下降—肝癌 AFP>500mg/l—肝癌 AFP200-400μg/l-追踪观察
原发性肝癌 ppt课件
ppt课件
14
分期
Ⅰ期:(亚临床期)无明显症状和 体征。
Ⅱ期: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但无Ⅲ 期表现
Ⅲ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 恶液质之一者。
ppt课件
15
分型
单纯型:无肝硬化表现,肝功能基本正 常
硬化型:有肝硬化临床和\或化验表现。 炎症型:持续性癌性高热或转氨酶课件
巨块、边缘不整、有压痛。
血管杂音:肝癌动脉血管丰富而纡曲,粗动脉
突然变细;巨大癌肿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
肝肋下不大-非典型体征
早期;癌肿位于膈面
ppt课件
11
临床表现
黄疸—晚期征象 ①肝细胞性黄疸;②梗阻性黄疸 机制:肝细胞大面积损害 癌肿压迫或侵犯肝门胆道 癌组织堵塞胆道
肝硬化征象:脾大、腹水、食道胃底静 脉曲张
AFP+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 低浓度AFP持续增高,ALT正常 AFP>500μ g/l持续1月或>200μ g/l持 续8周
ppt课件
22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 2.肝硬化 3.活动性肝病
AFP与ALT同时升高—肝病 AFP升高,ALT下降—肝癌 AFP>500mg/l—肝癌 AFP200-400μ g/l-追踪观察
当门静脉或肝静脉阻塞,可加剧门静脉高压,引起已曲
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造成上消化道出血;肝
癌可加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硬化程度加重,引起门静脉
高加剧;当肝癌病灶位于肝门部时,可压迫门静脉主干,
也会使门静脉压升高。 ppt课件
28
肝昏迷的表现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 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主要 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肝昏迷常见诱 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自饮 食。安眠镇静药物、麻醉药、感染、便秘、手术、尿毒 症及呕吐、腹泻、电解质紊乱等。其发病机制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中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不足5%。
本病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流行病学】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
东亚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和南欧,而北欧及美洲的发病率最低。
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中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是高发区。
男:女比例为2.7:1。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
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髙达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
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
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二)肝硬化存在不同原因所致肝硬化是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共同特征,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且多数是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肝炎发展而成的结节型肝硬化。
有调查表明平均每年约有3%〜6%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7%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
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阻止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不过一旦形成肝硬化,即使采用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仍有进展为肝癌的风险。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HBV、HC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更大。
(三)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至少有13种亚型,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最强。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物中AFB1的含量与肝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非洲、亚洲中部及东南部既是HBV的高流行区,又是粮油及食品受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两个危险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故上述地域的肝癌发生率较高。
AFB1是一种前致癌物质,其在肝脏先经微粒体中CYP450酶系代谢,然后再经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其他n相酶类降解而完成生物转化过程。
谷胱甘肽转移酶Ml(GSTM1)基因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对摄入AFB1生物转化能力的差异。
生活在AFB1高污染地区并存在GSTM1纯合子缺失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四)家族史及遗传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家族史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生物学基础尚不清楚。
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某些具有诱发肝癌风险的隐性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与机体能否清除或抑制HBV感染相关;CYP450、GSTM1、NAT2以及p53基因遗传多态性也与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有一定的关联。
此外,携带低活性Thl细胞因子基因和高活性Th2细胞因子基因的个体肝癌发生的风险性明显增加。
(五)其他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和药物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雄激素以及某些类固醇均是致肝癌危险因素。
HBV 或HCV感染者若长期服用避孕药可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性。
长期酗酒者肝癌的风险性增加,戒酒可明显降低其风险性。
铁代谢障碍、低砸、钼、锌、锰以及高镍、砷也被认为与肝癌发生相关。
近来还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螺杆菌属感染率高。
上述多种环境、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诱导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最终导致肝细胞生长失控,发生癌变。
目前已发现人类肝癌组织中存在多种激活并过表达的癌基因,如ofos、c-myc,c-erbB2、c-met等。
抑癌基因通常处于隐性状态,当发生了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即染色体某一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之一出现缺失或突变,就可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已发现人类肝癌在多个染色体区都可发生L0H,如17pl3.1(p53)、6q26〜27(M6P/IGF2R)、8p21.3~22(DLCl)和13ql2〜q32(Rb和BRCA2)。
除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外,多种生长因子,如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IGF-1和IGF-2)、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转化生长因子a和pi(TGFa和TGFpi)介导的信号途径以及染色体末端特异的DNA结构-端粒的进行性缩短及端粒酶的激活也被认为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故也称亚临床期。
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时一般已属中、晚期。
(一)症状1.肝区疼痛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持续钝痛或胀痛。
疼痛是由于癌肿迅速生长使肝包膜被牵拉所致。
如肿瘤生长缓慢或位于肝实质深部也可完全无疼痛表现。
疼痛部位常与肿瘤位置有关,若肿瘤位于肝右叶疼痛多在右季肋部;肿瘤位于左叶时常表现为上腹痛,有时易误诊为胃部疾患;当肿瘤位于肝右叶膈顶部时,疼痛可牵涉右肩。
癌结节破裂出血可致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出血量大时可导致休克。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由肿瘤压迫、腹水、胃肠道淤血及肝功能损害而引起。
3.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乏力、消瘦、发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4.伴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指机体在肝癌组织自身所产生的异位激素或某些活性物质影响下而出现的一组特殊综合征,可与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也可先于肝癌症状。
以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为常见,有时还可伴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血小板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二)体征1.肝大为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体征,最为常见。
多在肋缘下触及,呈局限性隆起,质地坚硬。
左叶肝癌则表现为剑突下包块。
如肿瘤位于肝实质内,肝表面可光滑,伴或不伴明显压痛。
肝右叶膈面肿瘤可使右侧膈肌明显抬高。
2.脾肿大常为合并肝硬化所致。
肿瘤压迫或门静脉、脾静脉内癌栓也能引起撤血性脾肿大。
3.腹水腹水为草黄色或血性,多数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合并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
肝癌浸润腹膜也是腹水的常见原因。
4.黄疽多为晚期征象,以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癌为常见。
癌肿广泛浸润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当侵犯肝内胆管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时,可出现梗阻性胆汁淤积。
5.其他由于肿瘤本身血管丰富,再加上癌肿压迫大血管,故可在肝区出现血管杂音。
肝区摩擦音提示肿瘤侵及肝包膜。
肝外转移时则有转移部位相应的体征。
(三)肝癌的转移途径及转移灶的临床表现1.肝内转移肝组织有丰富的血窦,癌细胞有向血窦生长的趋势而且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导致肝内播散。
一般先在同侧肝叶内播散,之后累及对侧肝叶。
进一步发展时癌栓可波及门静脉的主要分支或主干,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并可导致顽固性腹水。
2.肝外转移肝癌细胞通过肝静脉进入体循环转移至全身各部,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可引起咳嗽、咯血。
此外还可累及肾上腺、骨、脑等器官。
骨和脊柱转移时出现局部疼痛和神经受压症状,烦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
淋巴道转移中以肝门淋巴结最常见,此外也可转移至主动脉旁、锁骨上、胰、脾等处淋巴结。
肝癌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腹膜及器官组织如膈肌、结肠肝曲和横结肠、胆囊及胃小弯。
种植转移发生率较低,若种植于腹膜可形成血性腹水,女性患者尚可种植在卵巢,形成较大肿块。
【临床分期】肝癌分期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
国际上先后有多个分期系统,但目前多认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Staging System]比较全面考虑了局部肿瘤、肝功能和全身的总体状况,并具有多项循证医学的证据,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普遍被接受,详见表4-17-1。
【并发症】1.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并发症,占死亡原因的1/3。
2.消化道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
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者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胃肠道黏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也可是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约9%〜14%。
肝癌组织坏死液化可自发破裂,也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
若出血限于包膜下可有急骤疼痛,肝脏迅速增大;若破人腹腔可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或死亡。
小量出血则表现为血性腹水。
4.继发感染因癌肿长期消耗,尤其在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抵抗力减弱,再加上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一)影像学检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为肝癌的定性、定位、分期以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超声显像一般可显示直径2cm以上肿瘤。
除显示肿瘤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外,还有助于判断肝静脉、门静脉有无癌栓等。
结合AFP检查,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因此被广泛用于筛查肝癌。
实时超声造影除显示占位病变外,还可分析病灶血供情况,对肝癌与肝囊肿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较有参考价值,但超声造影受操作者水平及细致程度的影响。
2.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增强CT扫描显示肝癌结节呈动脉期增强、静脉期低密度的“快进快出”表现,可灵敏及准确诊断肝癌,巳成为肝癌诊断的常规手段。
CT具有以下优势:(1)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2)对判断门静脉、肝静脉以及下腔静脉是否存在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肝癌是否巳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具有重要价值;(3)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形态、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判断是否合并肝硬化及其严重程度;(4)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是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3.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高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且无辐射影响,配合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而且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病变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