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特定地区内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标是通过有序安排和合理布局,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合理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2. 保护环境: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确保安全:土地利用规划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划定土地用途界限,确保土地利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4. 促进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确定了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和战略,包括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用途区划等。

2. 土地开发与保护规划:针对不同用途和功能的土地,制定相应的开发与保护规划,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3. 土地利用标准和指标:确定土地利用的标准和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强度、建设密度、绿地率等,用于指导实际的土地利用。

4. 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政策,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实施,包括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土地征收与补偿等。

实施步骤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和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方案,明确各个区域的土地用途和发展方向。

3. 公众参与与评议:将规划方案公示,并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公众参与和评议。

4. 审批和实施:经评审通过后,进行规划方案的审批,并根据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和管理。

5. 监测与评估: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不同规划的研究内容 、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
是在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 是在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直接 对某一地段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及其配套 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 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是总规和专项规划的深入和细 化。
包括有: 包括有: —居民点用地规划 居民点用地规划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农业用地规划 农业用地规划 —旅游地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 旅游地规划、 旅游地规划
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不同层次的规划所侧重的内容 、
全国级 省 级 市 级 县 级 乡镇级 不同层次的土地规划功能取决于该行政区域的级 别。不同层次的规划能够解决的矛盾、需要协调的关 系及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明确不同层次规划的职能, 。 可以更好的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宏观调控能力和区 域协调能力。
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我国土地规划体系 我国土地规划体系
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 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 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土地利 用规划体系。 用规划体系。 ◆依规划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依规划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按行政区域等级层次分为:全国——省——市—— 按行政区域等级层次分为:全国 省 市 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依规划对象不同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 依规划对象不同可分为: 地利用规划。 地利用规划。 10年以上 ◆依规划时限划分为:长期规划(年限达10年以上)、 依规划时限划分为:长期规划(年限达10年以上)、 中期规划(年限介于长短之间)和短期规划(年限小于5 中期规划(年限介于长短之间)和短期规划(年限小于5 年)。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是我国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文件,旨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的主要指标。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二、城乡土地利用1.城市用地-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优化城市布局,合理控制城市扩张。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品质和功能。

2.农村用地-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三、资源开发利用1.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

2.能源开发-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3.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调控和保护,确保水资源供应安全。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四、生态环境保护1.自然保护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修复能力。

2.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

-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改善环境质量。

五、农田保护与粮食安全1.加强农田保护-完善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农田面积稳定。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2.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总量,提高粮食质量和品种多样性。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生态涵养用地1.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

-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

2.水土保持-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估。

-强化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落实,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1 基本名词(33条)1.1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1.2土地利用现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调查时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

1.4土地利用规划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自然条件等,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进行安排以及制定相应措施的过程。

1.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各级各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的整体。

按行政层次分为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和乡级规划;按规划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以及根据需要编制的区域性规划等。

1.6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划分的土地类别。

1.7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报批和实施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查询、输出和传输的信息系统。

1.8规划期限从规划实施起始年到规划目标年的时间段,一般包括规划近期(五年),规划远期(十年)。

1.9规划目标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达到的总体目的。

1.10规划指标根据规划目标,在规划期间所要实现的定量化的具体任务。

可以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

1.11.1 约束性指标必须实现的规划指标。

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

1.11.2 预期性指标期望达到的土地利用指标。

如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等。

1.11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12土地用途管制区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根据管制规则的差异划分的区域。

土地用途管制区用于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改时 ,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通常需 要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制定调整和 修改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报批和公 布等程序。同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 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调整和修改后 的规划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性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是 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 监督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规划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实施效果。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01
02
03
编制
土地利用规划由各级政府 组织编制,包括前期准备 、调查研究、拟定方案、 协调平衡、审批等阶段。
审批
土地利用规划需经同级人 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方 可实施,并报上级政府备 案。
修改
土地利用规划经批准后不 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 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 查批准。
规划的分解和落实
将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分 解到各个地区和部门,明确责任 分工,确保规划的实施有明确的 责任主体。同时,制定具体的实 施方案和时间表,确保规划能够 得到有效落实。
规划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土 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 施进行整改。同时,根据实际情 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2
案例一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
案例二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
案例三
3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案例四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
案例五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
案例六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7 管道运输用地
15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1 河流水面; 112 湖泊水面; 113 水库水面;
114 坑塘水面; 115 沿海滩涂
116 内陆滩涂;
117 沟渠;
118 水工建筑用地; 119 冰川及永久积雪
12 其它土地:
121 空闲地;
122 设施农用地; 123 田坎;
124 盐碱地;
➢ 《土地管理法》明确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性和行政控制性 的属性; ➢ 土地总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 土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 ➢ 土地总规是各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手段,是 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征
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指导性、动态性、强制性(控制性)
01 耕地: 011 水田; 012 水浇地; 013 旱地
02 园地: 021 果园; 022 茶园; 023 其他园地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032 灌木林地; 033 其他林地
04 牧草地: 041 天然牧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043 其他草地
建设用地
05 商服用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各级土地利用总规及其相互关系
➢ 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 ➢ 下级规划是上一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 上下级规划应衔接一致
11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3.4.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现状分析的基础
概念 依据一定的土地分类标准,运用测绘、遥感等技术查清各类现状用地的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概念关于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指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

另一种观点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由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运作体系组成的系统。

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更好一些,因为第二种观点更全面,第一个观点并没有把法规体系和行政体系包含进去,而法规和行政却是利用规划工作顺利进行的支撑和保障,所以他规体系和行政体系也应当包含于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之中。

2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行政隶属划分,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全国、省(区)、地(市)、县(市)和乡(镇)五个层次。

按规划性质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三种。

按规划期限分为长期、中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规划。

3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3.1 规划体系混乱,规划的种类过多,与其他规划的协调性较差我认为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土地利用规划自身的混乱。

按行政隶属划分,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全国、省、地、县和乡五个层次,看上去比较完整,层次分明,但过于繁琐,造成重复工作、职能分工不明确等问题,特别是市县两级规划之间的问题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是我国规划体系的混乱,我国的主要的规划除了土地利用规划还有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数量过多,许多规划的内容重复,不同类型的规划难以协调。

3.2 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土地利用规划没有专门的法律,而城市规划有《城市规划法》为保障,造成了一些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盲目扩大城市范围,大量占用耕地,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难以对其约束的问题。

3.3 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贯彻不足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轻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4 公众参与的程度不够我认为公众参与程度不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相关部门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地方存在领导独断的现象,换一个领导就换一个规划思路。

土地利用规划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措施
概述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国家根据自然资源分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以及环境保护要求,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

本文将介
绍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措施。

1.建立土地分类体系
为了有效管理土地利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分类体系。

土地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生态用地等不同类别,每个类别有不同的规划和管理要求。

2.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目标、空间布局
和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规划。

该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
多种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用途分区,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制定详细土地利用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不同区域和用途进行细化规划,明确土地的具体用途和开发方式,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强化土地管理和监管
为了有效实施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

包括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用途的管制和审批,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加强土地执法和监测等方面的工作。

5.加强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工作。

包括开展土地整治和复垦,推广节约用地和集约利用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结论
土地利用规划是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制定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加强管理和监管,以及加强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有效的土地管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土地利用管理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需求,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的一种规划。

它能够引导和促进土地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利用,推动区域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帮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长期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公正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4.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5. 综合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与国家和地方的其他规划相协调,确保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统一。

三、土地利用管理的方式1.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的布局和安排,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等。

2. 制定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或特定用地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划,包括土地用途、建设标准、布局等内容。

3. 实施土地利用控制:土地利用控制是通过限制某些土地利用方式或要素的行为,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如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控制城市扩展等。

4. 加强土地管理与监督:加强土地管理与监督是为了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实施,包括土地用途审批、违法用地的查处等。

5. 推动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是对于存在问题的土地进行整合和修复,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规程和标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科学管理和规范化操作。

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原则与目标、程序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利用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日益凸显。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调配土地资源,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对规范土地利用行为、加强土地使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与目标1.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潜力,科学制定土地开发利用的布局和标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3.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土地利用规划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用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4.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至上:土地利用规划应公平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等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5.综合协调各种用地需求:土地利用规划应综合考虑各类用地需求,协调解决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农村用地等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利用规划程序1.确定规划目标:通过充分调研、分析城市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2.编制规划方案: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明确不同土地用途区的划定和布局。

3.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在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及规划后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及规划后评价

二、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 规划后评价的内容
4、守法评价 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违法案件的数量及其所产生的原因的评价
规划后总评价:主要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得到对规划实施的评价总数,借以判定规划实施的等级 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本章结束 THANK YOU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分析
分析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率、实际利用水平和土地产出率,并与土地 利用先进水平或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大利用率、产出 率进行比较,评价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1)评价体系指标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 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1、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变化分析
对象: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情况 分析内容:客观评价土地资源的状况与特点,分析引起土地资源变 化的原因,分析土地资源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分布是否合理,重点对农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 耕地的比例、分布、增减去向进行分析,总结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变化的规律与特点。 对象: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地、交通、水域、 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及其分布情况 分析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的结构特点和分布差异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评价方法——评价系数法 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量纲的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和 得出总评价系数以比较优劣的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正文内容开始)一、引言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和规定,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就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在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和人口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与方向,并通过分区、分级和空间布局等手段进行具体指导的规划工作。

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最优化。

土地利用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两个层面。

总体规划是区域开发的总体布局,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和发展方向;专项规划则是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进行规划,如农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却是持续增加的。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有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例如,在农业领域,科学规划农田布局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科学规划建设用地和绿地的比例,可以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等用地,提高用地效率,推动经济产业发展。

同时,科学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和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繁荣。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土地调查与评价首先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收集土地资源的基础信息和相关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 土地利用规划图还可根据土地类型和用途进行分类 • 如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 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重要性及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图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 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图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 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 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土地利用规划图研究与应用
土01地利用规划图的基本概
念与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定义与分类
• 土地利用规划图是一种空间地理信息产品 • 反映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状况 • 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土地利用规划图可分为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别 • 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图反映全国土地资源的总体状况 • 省级土地利用规划图反映全省土地资源的总体状况 • 市级土地利用规划图反映全市土地资源的总体状况 •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图反映全县土地资源的总体状况
土地利用规划图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 指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治 •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历史与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 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制作
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
土地利用规划图在土地 利用规划和管理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
• 古代地图中已经包含了土地资源 的分布和利用信息 • 为古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提供了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图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挑战中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图将发挥重要作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带来的挑战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功能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保障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控制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 保障人民生活: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覆盖范围,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 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3. 土地评价与分类: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区,确保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4. 空间规划布局: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需求,通过制定空间规划布局,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域、用地比例和空间位置。

5. 法规制度制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土地利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

6. 规划实施与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实施,并进行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只有为土地利用规划赋予更高的重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03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讲解

03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讲解

美国的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
2、司法独立和“判例法” 是美国司法制度的基础。在美国,越 来越多的业主和开发商以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中过于严格的土 地利用控制导致其利益受损或成本增加、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 向法庭提出诉讼,并要求政府赔偿,而美国宪法和法律高度保护 个人私有财产权,所以法庭判决政府败诉的案例屡见不鲜。根据 “判例法” 原则,法庭判决自然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依据, 从而增加了政府土地利用规划难度和成本,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 编制和实施。
──东部地区
京津冀鲁区 苏浙沪区 闽粤琼区
江苏省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区 宁镇扬地区土地利用区 通盐泰地区土地利用区 徐淮连宿地区土地利用区
《土地管理法》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 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 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落实县级规划,具体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和范围;落实基本 农田保护区界线和地块;落实和反馈县级规划用地分区界线 和用地指标;落实县级规划用地区内每块土地的规划用途。
基层 规划
最基 层、 末级 规划
实施 性、 管理 性规 划
注重规 划实施 的可操 作性
具有一 定的微 观规划 性质
体系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乡镇级
8655.97 103588.22
138.22 111832.06 87661.95 16137.27 2011-2020
8040.03 7446.92 5879.12 5879.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
要的过程。

2.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整治要求和当地的经济条件,
对土地诸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和在时间上实现优化组合所做的安排。

3.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不同类型,性质,等级,层次以及不同内容和时序的土地利用
规划所组成的相互关联的有机体。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的区域内,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当地的自然
经济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整体布局和战略安排。

5.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即对土地开发,利用,整
治,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安排。

6.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压占,塌陷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
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7.土地利用结构:各种用地的组成和比例。

8.仓储用地:是指各种物质的储存场所,是城市中为储存城市生活和生产资料而比较集中
布置仓库,储料棚或储存场所的独立地区或地段。

9.土地保护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或满足社会需求出
发,为防止土地退化及不合理使用土地而采取一定的政策,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障措施。

10.土地利用分区:是指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
结合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把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调控提供依据。

11.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技术经济因素,社会制度。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控制性,指导性,战略性,长期性。

13.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复垦规划,
土地保护规划。

14.年度规划包括:指导规划和指定规划。

15.土地利用战略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前瞻性。

16.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17.自然保护区的结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8.土地的功能:
A.养育功能
B.承载功能
C.仓储功能
D.景观功能
19.土地的基本特征:
A.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B.数量的有限性;
C.位置的固定性;
D.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E.土地利用的性。

20.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对象:
以自然学科研究成果为依据,经济原则为主导,针对土地利用的特定领域,研究科学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律性为研究对象。

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A.耕地保护目标;
B.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C.用地结构目标;
D.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目标;
E.土地生态环境目标。

2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
A.规划区内的自然情况资料;
B.规划区内的社会经济情况资料;
C.土地利用情况资料;
D.其它相关资料。

23.土地利用战略的指导思想:
A.以国家和上级对本地区经济发展要求为依据;
B.因地制宜,按照客观规律进行谋划;
C.取得最佳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D.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方针”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E.利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

24.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内容:
A.农产品需求量预测:人均粮食消费水平预测,各类食物商品粮预测,农产品需求量预测;B.耕地生产力预测;
C.耕地需求量预测。

25.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
A.历史推断法;
B.分区规划法;
C.模型预测法;
D.定额指标法。

26.仓储用地的布局原则:
A.满足一般技术需求;
B.交通运输便利;
C.合理分布,便于使用;
D.保障足够用地,预留发展用地;
E.节约空间;
F.注意环境保护,保证城市安全。

27.水库坝址的选择原则:
A.依据“肚大,口小,底平”的选择原则;
B.库址水源稳定,没有太多污染源;
C.地质条件稳定;
D.淹没区以小为宜;
E.建筑材料宜为钢筋,水泥和石头。

28.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A.能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B.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及其群体的天然储存库;
C.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D.是活的博物馆和较好的旅游场所;
E.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持地区生态平衡。

28.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A.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B.珍贵林木及其植被自然保护区;
C.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D.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E.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

29.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
A.典型性;
B.自然性;
C.稀有性;
D.多样性;
E.面积大小;
F.科学的研究价值;
G.脆弱性。

30.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原理:
A.依法行政原则;
B.民主管理原则;
C.统一集中管理原则;
D.政务公开原则;
E.经济效益原则。

3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A.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B.综合协调原则;
C.双轨并行原则;
D.区域完整原则。

32.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
A.土地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建设;
B.土地用途转用规划许可制度;
C.推行公众参与制度;
D.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检验和实施评价制度。

33.论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A.系统理论;
B.控制理论;
C.弹性理论;
D.功能分区理论;
E.精明增长理论;
F.人地协调理论;
G.地域分异理论;
H.地租地价理论;
I.土地分区理论;
J.可持续利用理论;
K.景观生态学理论;
L.生态经济学理论;
M.土地肥力与土地报酬理论;N.土地利用方式理论。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A.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B.因地制宜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逐级控制原则;
E.动态平衡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