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合集下载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摘要】本文将从引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文学理论、弗洛伊德的艺术观念、精神分析美学的探讨以及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几个方面来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通过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和观点的分析,将展示他对美学领域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人类心理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弗洛伊德的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在心理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对美学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对当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重要影响。

通过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弗洛伊德的思想在当代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文学理论、艺术观念、美学观点、探讨、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当代文化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行为和思维受潜意识的影响,而美学则是一种探讨人类情感和欲望的方式。

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强调个体情感和欲望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和满足,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从而达到心理解决和内心平衡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化和艺术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类情感和欲望的表达方式。

通过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探索美学在心理治疗和心灵成长中的作用。

2. 正文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1. 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中包含了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压抑的情绪。

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会通过梦境、口误等方式表现出来。

2. 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内部的冲突,主要是因为个体的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种冲突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

3.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回避、投射等,用来帮助个体应对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情绪。

弗洛伊德文艺美学观

弗洛伊德文艺美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精神分析批评,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

它是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一种批评模式。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学一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意识流、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创作界,西方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遗留作家,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在批评界,精神分析学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虽然在四五十年代由于新批评派的风靡而一度受到冲击,但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拉康、霍兰德等人在理论上的“重新阐释”和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分析批评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从《释梦》(1900)开始,先后撰写了《延森,格拉底瓦。

中的幻想与梦》《列奥拉多。

达·芬奇和他的一个童年记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有关文艺批评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弗氏应用精神分析学说对索福克勒斯和他的《俄狄浦斯王》,延森和他的《格拉底瓦》,达·芬奇和他的《蒙娜利莎》,米开朗基罗和他的《摩西》,莎士比亚和他的《哈姆雷特》,进行了分析批评。

力图从作家童年经验、潜意识积淀中找出对他们的性格和创作的解释,力图从作品的表层结构中发现潜藏的深层结构。

显示了精神批评的实绩。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最深层次的心理是无意识,它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相对应,主要表现为性冲动,他按快乐原则行动;中间层次是前意识,即可以召会的记忆,它与人格结构中的自我相对应,处于意识和无意识、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解的作用,一方面受超我的监视和约束,另一方面又保护本我,按现实原则活动;其表层是意识,与人格中的超我相对应,它远离人的本能,受人的良知、道德等社会原则的支配,压抑人的无意识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因此,人的本我与超我则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第二版)PPT2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第二版)PPT2
B作ru家c的e 创M作cE就w是e要n使(我20们0深0)层精提神出世,界压中力的快是感“一得个以释或放一, 些一对部体“富有有威想胁象的力事的作件品,给并予引我起们的身实体际或享行受为来自上我的们反精应神”
紧张的消除”。
三、精神紧张的消除
在文艺作品中,常常出现惨烈的故事与痛苦的场景,尤其是 在战争、犯罪、灾难之类题材的作品中这类作品的审美意义 何在?对此,在文艺理论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见解是亚里士 多德的.悲剧净化”说、康德的“崇高体验”说,等等。与
弗莱一方面强调文学的自足性,一方面又强调文学与文化、社会背景不 可分割,表面看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从弗莱的总体表述来看,他 的文艺观原本就包含两层意思。
Bruce McEwen(2000)提出,压力是“一个或一 第一些,对文体学是有在威整胁个的文事化背件景,上并形引成起的独身立体的或系行统为,它上有的自反己应的”发展运
学要素可依凭,弗的原型论也最受欢迎。
本章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源出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 》,意为儿子生来即存在的对母亲的占有欲望,对父亲的嫉妒甚至怨 恨。弗洛伊德借用这一概念,强调人的性本能的普遍性和根深蒂固, 并认为这是人类罪恶感的来源,也是在多子女家庭中影响个人生活的 重要因素之一。
作B为ru艺ce术M的c现E象w是en有(启2发0的00。)当提前出的许,多压作力品是缺“乏一生个命或力和一 艺些术对性体,有与威单纯胁直的白事书件写,私人并经引验起、身缺体乏升或华行不为无上关的系。反应”
三、精神紧张的消除
弗洛伊德由本能欲望出发,不仅分析了文艺创作的奥妙,还 进而分析了文艺作品魅力构成的原因。他认为文艺作品之所 以会令人着迷,给人以享受和满足,根本原因在于欣赏者从 艺术作品中得到了本能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文艺心理学观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意识和无意识
两个层面,无意识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储存库,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
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性欲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心理活动,也影响着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3. 梦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它是人的
本能和欲望的满足,也是人的心理冲突的解决方式之一。

4. 文艺创作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作家和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本能和欲望,同时也满足了观众
的本能和欲望。

5.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
自己的心理健康,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升华等多种方式。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强调了人的无意识和性欲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理论。

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心理学和文艺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文艺美学观

弗洛伊德文艺美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精神分析批评,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

它是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一种批评模式。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学一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意识流、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创作界,西方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遗留作家,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在批评界,精神分析学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虽然在四五十年代由于新批评派的风靡而一度受到冲击,但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拉康、霍兰德等人在理论上的“重新阐释”和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分析批评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从《释梦》(1900)开始,先后撰写了《延森,格拉底瓦。

中的幻想与梦》《列奥拉多。

达·芬奇和他的一个童年记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有关文艺批评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弗氏应用精神分析学说对索福克勒斯和他的《俄狄浦斯王》,延森和他的《格拉底瓦》,达·芬奇和他的《蒙娜利莎》,米开朗基罗和他的《摩西》,莎士比亚和他的《哈姆雷特》,进行了分析批评。

力图从作家童年经验、潜意识积淀中找出对他们的性格和创作的解释,力图从作品的表层结构中发现潜藏的深层结构。

显示了精神批评的实绩。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最深层次的心理是无意识,它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相对应,主要表现为性冲动,他按快乐原则行动;中间层次是前意识,即可以召会的记忆,它与人格结构中的自我相对应,处于意识和无意识、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解的作用,一方面受超我的监视和约束,另一方面又保护本我,按现实原则活动;其表层是意识,与人格中的超我相对应,它远离人的本能,受人的良知、道德等社会原则的支配,压抑人的无意识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因此,人的本我与超我则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文艺观的影响和贡献。

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精神分析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读文艺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on literary views. Freud, as the founder of the psychoanalytic school, not onl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but also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literature, art, and other fields. His psychoanalysis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profound and symbolic meanings in literary works.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他的潜意识理论、性欲论以及人格结构理论等。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如何影响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包括他对文艺作品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艺术家创作心理的解析,以及对文艺作品社会功能的认识等。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ies of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cluding his subconscious theory, sexual desire theory, and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Then, we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how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fluences ou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ncluding his revelation of the deep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analysis of the artist's creative psycholog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ry works.我们还将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文艺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艺批评方法和视角。

简析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

简析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
中图分 类 号 : 16 I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73 2 1 )1 0 2 0 10 94 f0 0 0 — 04— 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文艺理论是基于他 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而建构起来的, 自我主体 出 从 发, 阐述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 这为文学 的解读, 或者是深度解读 , 或是另类角度的解读 , 提供了 种可能。他更深层次地挖掘作家、 艺术家们创 作的动机 , 使文艺学研究领域较之前更为开阔。
收稿 日期 : 1 0 — 3 2 0— 1 0 0
的思考 , 尤其是在成人的梦中这种伪装更频繁更隐 蔽, 但是在儿童的梦畸却比较直接地呈现了其欲望 的满足 , 弗洛伊德举例道:做梦者是一个8 “ 岁的女 孩 。她 的父亲带着几个孩子步行去多恩 巴赫 , 打算 参观罗雷尔小屋。但由于天黑了下来, 只得返 回。 为了不使孩子们失望, 他答应他们下次再来。在回 家的路上, 他们经过了一个指向通往哈密欧的路 标。此时孩子们又要求去哈密欧, 但是因为同一个 原因, 为了安慰他们 , 只好答应他们改日再去。次 日早晨 , 个 8岁女孩走 到她爸爸跟 前 , 这 得意洋洋 地说:爸爸, ‘ 昨晚我梦见你带着我们去了罗雷尔 小屋和哈 密欧 。 ”经过 对 比, 洛伊 德发 现 ” 弗 成人的梦 中所 以更多伪装 的形式, 因在于“ 原 自
我” 的一种稽查作用, 这种稽查来源于我们社会里 的政治、 宗教、 文化等的教化作用。在 日 常生活中, 非道德 的意识会 自然受到我们 自觉 的压制 , 这种压 制、 压抑甚至我们都 已经感觉不到, 这种情况下一 些非道德的欲望只有潜藏入梦, 并且即使在人梦的 情况下也要受到这种稽查的检视, 因而即使在梦里 欲望的满足也必须以伪装的形式出现。这一点尤 其以成人的梦为证。对于梦的分析告诉我们, 白天 人们知道欲望与公共道德相违背, 出于一种羞愧而 掩盖了 自己的这种欲望 , 些欲望想要获得满足只 这 能在梦中, 但是甚至在梦中, 人们也深深地为这种

论弗洛伊德的艺术观

论弗洛伊德的艺术观

引言引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人,是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以及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

他对当代西方文化的推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可从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和文学、哲学、宗教和传记文学等各个领域的影响中凸显出来。

他在美学以及艺术理论的领域中,已经创造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这一美学流派。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影响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批评家、文学家和作家。

这种影响随处可见,却令人难以把握,真正理解弗洛伊德的艺术观是有难度的,然而这种难以领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本人。

弗洛伊德在他的一生中,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论著,涉及美学和艺术问题。

但是却很少看到他对艺术问题的系统阐释。

弗洛伊德的艺术观在他的著作中体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融合艺术和美学精髓的精神分析学。

代表著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导论》、《文明及缺憾》、《性学三论》等,这些著作的的论据常常是以文学艺术思想和审美经验作为基奠。

二是关于艺术文学的著作。

代表作《作家与白日梦》、《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等,这些著作将文学艺术和审美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其结论来阐释精神分析学中出现的疑问。

1939年弗洛伊德辞世,人们开始整理概括弗洛伊德的艺术观点和思想,并且将其深入应用到文学艺术、绘画、电影、戏剧及审美的研究当中,从而修正和综合形成了精神分析美学。

弗洛伊德的理论思想并非凭空想象,他所表达的思想与艺术观点都与他的教育背景及职业生涯的历练有很大的关系。

如他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提炼中所阐释的观点都受到弗洛伊德的生长经历和兴趣爱好的有力制约和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已得到学者大量研究资料的考证。

弗洛伊德的学术观点中融入了很多他曾在职业生涯中所汲取的东西。

弗洛伊德的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传入中国,并引起了一部分学者的关注。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弗洛伊德的理论以及精神分析美学再度受到关注,对中国的学术界以及普通的民众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重点]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重点]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弗洛伊德关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观点,就是文艺创作是作家被压抑的愿望在幻想中的满足;伊谛普斯情结是文学中的普遍的主题;艺术家的艺术人格中具有宣泄冲动和升华能力的特征;艺术是对痛苦的补偿;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作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新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否定了弗洛伊德以本能的性的要求作为作家创作动力的源泉,认为作家创作动力来源于文化因素;否定了弗洛伊德潜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主导作用的思想,强调自我的价值;否定了作家是被动地释放心灵紧张的原因而进行创作的观点,认为作家完全可以克服愿望受压抑的痛苦,作家的创作是积极主动的表现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弗洛伊德性欲望仅是最低层次生理需要的一个部分,其以性欲望为基础的文艺观是极其有限的;文艺创作是自我实现人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靠作家的自由联想或幻想;作家是自我实现者,自我完善的人,与弗洛伊德“精神病似的创作者”相差甚远;审美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的伊谛普斯情结是低级和荒谬的。

关键词弗洛伊德主义文艺创作观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压抑幻想需要一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观(一)弗洛伊德关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观点就是文艺创作是被压抑的愿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愿望要想得到表现和满足,一是通过各种无意识过程如梦巧妙地表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使其得以升华,表现出来。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学与梦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中两者都巧妙地伪装了那些被压抑的愿望,使之能够表现出来。

他认为释梦的方法也同样能够解释文艺作品,探讨其中的“真正涵义”。

它对许多文艺作品的分析就是应用释梦的方法,如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和德国作家詹森的《格拉迪瓦》作过较为详细的分析,前者着重于研究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后者注重作品心理分析。

分析结果,前者是作家把对父亲的憎恨投射到作品的人物中去他无意地表现出伊谛普斯情结;后者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始终受到幼儿时性欲的无意识支配。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白日梦与文学创作文艺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其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又是什么?弗洛伊德在他的文艺理论中回答道,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是潜意识和性本能,是本能冲动的升华。

潜意识中的愿望要想得到表现和满足,一是通过各种无意识过程如梦巧妙地表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使其得以升华,表现出来。

作家在艺术创作时在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种心理领域中自由翱翔会有利于作品的浪漫性和深刻性。

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创作者,可以很熟练的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事情用想象、虚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加上一定技巧的表现手法,就可以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出来。

在无意识和梦的理论的基础之上,弗洛伊德随后又提出了文学艺术与白日梦相类似的观点,探讨了这样一种联系并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指出,白日梦就是幻想,它源于儿童的游戏。

在孩童时代,孩子们最喜爱、最热心的莫过于他们玩耍的游戏。

儿童靠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获得快乐。

人在长大后由于社会的压力不再作游戏,却不愿放弃那种快乐,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这就是幻想。

儿童不掩饰他们的游戏,而成年人的幻想由于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羞于启齿的愿望,因而必须加以掩饰。

于是把小孩的“游戏”变成“幻想”。

由此弗洛伊德认为,睡眠中的梦也是幻想,因为它与幻想同理。

由于“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他认为:“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幼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 “语言早就以它无比的智慧对梦的实质问题作了定论,它给幻想的虚无缥渺的创作取了个名字,叫‘白日梦’。

”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无异于白日做梦”。

创作活动就是潜意识活动或自由联想,作家创作时便是处在白日梦之境,这就和精神病患者自由联想一样,将积压在潜意识层下的欲望冲动倾吐出来。

文学与梦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两者都巧妙地伪装了那些被压抑的愿望,使之能够表现出来是潜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文学创作是为了表达作者不能满足的愿望,是以艺术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到宣泄。

弗洛伊德的主要学说观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完整整理版)

弗洛伊德的主要学说观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完整整理版)

弗洛伊德的主要学说观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朱立元《文艺理论》弗洛伊德一生虽只写过为数不多的文艺论文,如:《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等,但他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对文艺创作、文学批评和美学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相当精辟的观点和看法。

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从早期心理学开始,经过精神分析学阶段已基本形成,再经过他的弟子及其他精神分析学家的推广、应用和重新阐释,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文艺批评理论,对现当代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里将其几个主要观点及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作一简要评介。

(1)无意识理论无意识(又译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

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

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

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

是“一团混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

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第一次形象地描绘了人的心理结构。

他把人的大脑比作大海里的冰山: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在海面之上的那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于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

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但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是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弗洛伊德的艺术创作观-精选文档

弗洛伊德的艺术创作观-精选文档

弗洛伊德的艺术创作观?一、意识和潜意识?把心理生活划分成意识和潜意识的,这是精神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前提。

精神分析不能接受意识是心理生活的实质的看法,但把意识看作是心理生活的一种属性,意识可以和其他属性共存,也可以不存在。

首先,“意识”一词是建立在最直接,最可靠性的知觉基础上纯描述性的术语。

其次,一种心理元素(例如一个观念)一般来说不是永远有意识的。

相反,意识状态的特点是瞬息万变的;一个现在有意识的观念在片刻之后就不再是有意识的,虽然在很容易产生的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再成为有意识的。

?压抑为我们提供了潜意识的原形。

但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

那种潜伏的,只在描述意义上而非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称为前意识(preconscious),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这样就有了三个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可能比潜意识更接近意识,既然潜意识是心理的,那么潜伏的前意识也是心理的。

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划分终究不过是一个要么必须“肯定”,要么必须“否定”的知觉问题,而知觉本身的行动并没有说明一件东西为什么被知觉或不被知觉。

事实是实际现象所表达的潜在的动力因素的意义就是不明确的。

潜意识并不和被压抑的东西相一致,而一切被压抑的东西都是潜意识的,但不是说所有潜意识的都是被压抑的。

有关前意识可以理解为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意即前意识为无意识层面。

?二、弗洛伊德在无意识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艺术观?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就是艺术创作是被压抑的愿望通过“升华”表现出来,而艺术的欣赏则是“欣赏自己的白日梦”,也就是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通过幻想来满足被压抑的愿望。

?1.创作和幻想。

?首先,弗洛伊德认为幻想的内在动因是未能得到满足的愿望,这种愿望有两类,一些是野心勃勃的愿望,一些是爱欲的愿望。

他说:“我们可以断定,一个幸福的人决不会幻想,只有感到不满足的人才会幻想。

弗洛伊德与荣格文艺观之比较

弗洛伊德与荣格文艺观之比较
在荣格那里, 艺术的本质和 起 源 则 可 归 为 一 个 问 题— ——原 型 。 荣格认为,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仿 佛是由人类祖先预先埋藏在艺术 家 心 中 的 一 粒 “ 种 子 ”。 这 颗 种 子 既包含了本质, 也隐含着起源。 艺术家的个人生活, 不过是种子 赖以滋生的土壤; 甚至时代的风 雨, 也不过是它赖以成长的气候 条件。艺术创作就是被激活了的 种子, 至于什么条件才能激活种 子, 将是研究创作的一个重要问 题。在荣格看来, 艺术只有起源 于原型, 艺术本质才能超越艺术 家个人生活的局限, 才能是永恒 的、常青的, 才能作为人类共同 命运的象征和代表。
儿童长大以后, 游戏活动就停止 了, 从游戏活动中所获得的乐趣 似乎也随之消失。到了成人那里, 代替那种游戏乐趣的便是“白日 梦 ”。 一 般 人 仅 局 限 于 此 , 而 艺 术 家的白日梦更丰富强烈, 便成为 艺术创造活动。在这里, 弗洛伊 德没有明确区分游戏和白日梦, 实际上从童年的游戏到成人的白 日梦, 从白日梦再到艺术创造, 应该存在两次升华过程。于是, 在发现艺术本质的同时, 也找到 了艺术的起源。在弗洛伊德看来, 艺术起源依赖于艺术的本质, 艺 术起源完全成了个人的原因。
123
文学教育 2007.09
每文月艺一杂家谈
到早期生活经验。所以, 创作就 是“现实的强烈经验, 唤起了作 家 对 早 年 经 验 的 记 忆 ”。 因 此 , 创 作激情和创作冲动来源于某种隐 秘的, 见不得人的个人动机和欲 望。荣格则不能接受这种观点, 否认创作冲动来源于性欲, 否认 创作动机与作家个人经验有关。 而是认为, 创作动机先天就植根 于无意识原型深处, 那儿是人类 的童年和人类灵魂的故乡, 并从 那儿获得全部力量。这种来源于 集体无意识深处的创作冲动, 是 一种超越了艺术家个人的力量, 它仅仅通过艺术家的笔自发地喷 涌出来, 艺术家的一切活动也仅 为艺术作品的顺利流出铺平了道 路。因此, 荣格说: “个人并不 支配情绪, 而是情绪支配了个 人 。” 在 论 及 歌 德 创 作 《 浮 士 德 》 是指出: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 士 德 》, 而 是 《 浮 士 德 》 创 造 了 歌 德 。”

论理智和情感_弗洛伊德创作观解读

论理智和情感_弗洛伊德创作观解读

论理智和情感———弗洛伊德创作观解读郑岁黎(阿坝师专中文系,四川郫县611741)摘要:弗洛伊德的文艺观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无法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他的著述中,讨论了大量的文学艺术问题。

作为一位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自始至终把艺术活动当作探索和揭示人类精神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中涉及到了文艺的本质、起源、目的、文艺家、文艺的创造和功用达等方面。

其中,对于文学创作的起源的论述在文学创作理论界独树一帜,引起了诸多的争议,本文拟就此略作一番探讨。

关键词:理智;情感;精神分析法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0)10-0090-01弗洛伊德的理论系统地解释了自柏拉图时代起就争论不休的文艺创作的原动力问题。

人们普遍相信柏拉图的“灵感”说,认为许多伟大的著作都是灵感的产物,认为“神灵依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惘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

”而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艺术创作活动在性质上类似于儿童的游戏活动。

它“与昼梦一样,是童年时一次玩耍的继续和代替。

”艺术创作活动的动机来源于作家艺术家幼儿时期的经历;艺术创作活动的目的在于发泄那些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当意识和理智放松了对无意识的控制,灵感自然就会出现。

在他的自传中,他说:“想象的王国是一个避难所。

这个避难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得不放弃某些本能要求,而痛苦地从‘快乐原则’退缩到‘现实原则’。

这个避难所就是在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艺术家就象一个患有神经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了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

但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路,而再度把握现实。

他的创作,即艺术作品,正象梦一样,是无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而且它在本质上也和梦一样具有妥协性,因为它们也不得不避免跟压抑的力量发生正面冲突。

浅析弗洛伊德关于创作的文艺观

浅析弗洛伊德关于创作的文艺观

2019年第05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周琳莎(1994-),女,福建漳州人,集美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9年1月14日。

作为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首次明确将现代心理学与文艺学相结合,把精神分析学应用于文学研究之中,拓宽并加深了文艺学的研究领域。

这种精神分析文艺观不仅仅对文学,而且对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艺创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无意识的精神活动,也是性本能的升华。

因此,弗洛伊德以无意识取代意识,以非理性取代理性的文艺观,从根本上颠覆了西方传统的罗格斯中心主义。

1文学创作内驱力是白日梦———性本能的升华“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1]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明确指出白日梦是人的幻想,其来源于儿童时候的游戏。

儿童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在游戏中儿童具有主导性地位。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验,笔者认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具有普适性。

因为通常年幼的游戏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寄托着每一个儿童年幼的梦想。

白日梦的满足给儿童带来了快乐,这种白日梦充分地显示于游戏之中。

儿童长大之后尽管不再做游戏,但也不会放弃这种白日梦的实现的快乐。

成人善于通过幻想来促进白日梦的实现。

尤其是作家,作家的幻想相当于童年时期的游戏,而其创造的作品其实是幻想的产物。

弗洛伊德认为:“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它与使人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有一定的关联。

”[圆]可见,成人的幻想其实取决于现实中未能满足的愿望,幻想行为往往促进了作家的创作。

因此,弗洛伊德把幻想看成现实生活的一种心理补偿。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后便进入想象的世界中,通过幻想替代现实。

这种未满足愿望的宣泄其本质是对现实欲望的渴求。

善于创造的作家由于内在欲望被压抑,便通过幻想来创作艺术作品,从而释放被压抑的欲望。

略论弗洛伊德的艺术观

略论弗洛伊德的艺术观

略论弗洛伊德的艺术观
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其对人类心理学的深刻研究,
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心理过程的认识,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的行
为和文化现象。

其艺术观点更是被世人所称道。

那么,弗洛伊德的艺
术观是什么呢?
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在个人经验和对未解决问题
的感性理解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中就包含了很多深藏在潜意识中的
想法和情感。

他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通过象征符号来表达和探索非理
性感受和思考的手段,是人类把自己的内在体验转化为外在形式的产物。

同时,弗洛伊德也强调了艺术作品的解读与分析。

他认为,我们
可以通过分析艺术作品,来揭示潜在的意义和心理过程。

通过对图像、色彩、符号等元素的意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究艺术家身体与
心灵之间的联系,理解他们内在的欲望和情感表达。

在其著名的《艺术创造的心理分析》一书中,弗洛伊德认为,艺
术作品的创造源于个人内心的欲望和冲动,其中包含了许多原初的情
感和信念,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一种表达和创新。

他还认为,艺术作
品可以激发人类的共情和创造力,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总之,弗洛伊德的艺术观既强调了艺术作品的源头,也深化了我
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其对人类精神和文化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
更全面的视角,也为我们对人类文化的演进和创造过程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白日梦与文学创作
文艺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其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又是什么?弗洛伊德在他的文艺理论中回答道,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是潜意识和性本能,是本能冲动的升华。

潜意识中的愿望要想得到表现和满足,一是通过各种无意识过程如梦巧妙地表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使其得以升华,表现出来。

作家在艺术创作时在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种心理领域中自由翱翔会有利于作品的浪漫性和深刻性。

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创作者,可以很熟练的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事情用想象、虚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加上一定技巧的表现手法,就可以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出来。

在无意识和梦的理论的基础之上,弗洛伊德随后又提出了文学艺术与白日梦相类似的观点,探讨了这样一种联系并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指出,白日梦就是幻想,它源于儿童的游戏。

在孩童时代,孩子们最喜爱、最热心的莫过于他们玩耍的游戏。

儿童靠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获得快乐。

人在长大后由于社会的压力不再作游戏,却不愿放弃那种快乐,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这就是幻想。

儿童不掩饰他们的游戏,而成年人的幻想由于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羞于启齿的愿望,因而必须加以掩饰。

于是把小孩的“游戏”变成“幻想”。

由此弗洛伊德认为,睡眠中的梦也是幻想,因为它与幻想同理。

由于“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他认为:“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幼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 “语言早就以它无比的智慧对梦的实质问题作了定论,它给幻想的虚无缥渺的创作取了个名字,叫‘白日梦’。


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无异于白日做梦”。

创作活动就是潜意识活动或自由联想,作家创作时便是处在白日梦之境,这就和精神病患者自由联想一样,将积压在潜意识层下的欲望冲动倾吐出来。

文学与梦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两者都巧妙地伪装了那些被压抑的愿望,使之能够表现出来是潜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文学创作是为了表达作者不能满足的愿望,是以艺术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到宣泄。

而且文学创作也和梦一样具有妥协性。

同时梦是与幻想相联系的,因为“我们在夜间所做的梦,不是别的,正是幻想”。

潜意识有种种强烈的愿望受到压抑,得不到满足,于是在梦中以幻想的形式得到满足。

艺术是白日梦,同样是作者愿望的满足,是被压抑的感情和本能欲望的宣泄。

他把文学创作者比作“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把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比作白日梦。

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

他认为,“自我”是每一场白日梦和每一篇故事的主角。

故事中的“好人”都是帮助己成为故事主角的“自我”的,而“坏人”则是这个“自我”的敌人或对手之类。

所以创作家所做的,就象游戏中的孩子一样。

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同时又明显地把它与现实世界分割开来。

在语言中保留了儿童游戏和文艺创作之间的这种关系。

现代小说的作家用自我观察的方法将他的“自我”分裂成许多“部分自我”,结果就使他自己精神生活中冲突的思想在几个主角身上得到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

因此一个幸福的愿望满足的人绝不会幻想,只有一个愿望未满足的人才会。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强调,创作的对象和内容也和梦的对象和内容一
样,来源于现实生活。

在梦中,那些表面上看起来特别离奇怪异的内容,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往的经验的复制品。

弗洛伊德在《自传》中说:‘显然地,想象的王国实在是一个避难所。

这个避难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必须放弃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本能的需求,而不得不痛苦地从享乐主义原则退缩到现实主义原则。

这个避难所就是在这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艺术家就如一个患有神经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

但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道路,而再度地把握着现实。

他的创作,即艺术作品,正如梦一样,是潜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而且它在本质上也和梦一样是具有妥协性的,因为它们也不得不避免和受压抑的力量之正面冲突。

但是,这些文学艺术作品和梦的那种自恋性的、非社交性的产物不同的地方,是它们被安排去引起旁人的兴趣,并且还能引发及满足读者自身的潜意识愿望;此外,他们还利用形式美的那种可感知的乐趣,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

精神分析所能做的工作,就是找寻艺术家个人生活的印象、他的机遇、经验及其与他们的著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出该作者在创作时的所有思想和动机,换句话说,找出他们与全人类共有的那一部分心理。


文艺作品正是为了表达作者不能满足的愿望,是以艺术的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到宣泄。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以歌德和霍尔姆霍兹等作家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弗洛伊德在同歌德讨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时候,歌德自述其年轻时,爱上了少女夏洛蒂,但此时,但是他已和格斯特订婚,因此他痛不欲生。

后来,他的好友叶沙雷因爱上了上司的太太因不能如愿而在绝望中自杀,而叶沙雷死时所用的手枪是格斯特借给他的。

歌德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他突然灵感一闪,随即构思出了《少年维德之烦恼》的蓝图。

弗洛伊德认为正是歌德当时内心被压抑的性的火焰或是爱的本能升华成了这部作品。

文学创作者由于愿望得不到满足,所以“从现实转开,并把他的全部兴趣、全部本能冲动转移到他所希望的幻想生活的创作中去”
在弗洛伊德的文艺动力论中,他把文学艺术创作的动因归结为:实现尚未满足的欲望。

其中以性欲满足为核心。

文学艺术家“也为太强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促;他渴望荣誉、权势、财富、名誉,和妇人的爱;但他缺乏求得这些满足的手段”,但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幻想而“赢得从前只能从幻念中才能得到的东西:如荣誉、权威和妇人的爱”。

弗洛伊德还艺术家从事创作并不基于他接触生活,观察生活而获得的生活经历。

而是基于人的本能欲望,因为人的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导致了他们郁郁寡欢,为了满足这些被压抑的欲望,他们便在艺术创作中寻找自己的欢乐,这纯属他们的性冲动。

弗洛伊德在对索福克勒思的《俄底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三布作品的分析,他认为这三部作品都是被压抑的性冲动。

尽管这三部作品的有着时代差距。

但是这三部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所包含的无意识意念都是“俄底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弗洛伊德说,哈姆莱特内心深处的基本矛盾实际上也是莎士比亚自己和一切读者所共有的。

“弗洛伊德说:‘哈姆莱特的遭遇其实是影射莎翁自己的心理。

而且,由勃兰戴斯对莎翁的研究报告(1896年)指出,这剧本是在莎翁的父亲死后不久(1601年)所写的。

这可以说,就是莎翁在哀挽父亲时,他的被潜抑的感情得到机会复苏。

还有,我们也知道,莎翁那早夭的儿子,就是取名叫哈姆莱特。

”从这就能看出,美的倾向以及艺术活动都源自于潜意识。

文艺作品是创作者心中的潜意识的外化和艺术变形。

“白日梦”是被压抑的愿望的体现,而愿望被压抑是痛苦的。

艺术家们就是在不断的痛苦中磨练出来的。

艺术就是对痛苦的补偿。

文学创作者将压抑着的欲望冲动通过创作纳入了艺术的轨道,使自己和读者的情绪得到缓解和发泄。

获得超物质化和功利化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人类为了忍受生活的困苦而提供的缓冲措施之一。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本能的追求欲望的满足,而文学创作者更是一个被过分嚣张的本能欲望所驱使的人。

文学艺术家同任何一个没有满足自身欲望冲动的人一样,从现实中逃脱出来,把所有兴趣、激情和全部的本能冲动升华到他所希望的幻想生活的创造中去。

不过,创作者总要把自己的幻想掩饰起来,以免暴露自己的愿望。

弗洛伊德强调如果白日梦和幻想变得过于丰富和强烈,就有可能导致精神病症的发作。

作家的幻想与神经症患者的幻想不同的地方在于,作家能主宰自己的幻想,而神经症患者却被自己的幻想迷住了心智而不能自拔。

“作家同神经症患者一样,从不能满足的现实中退出来,而进入这一想象力的世界。

”但是“与神经症患者不同的是,他知道怎样从这一想象力世界中退出,再一次在现实中站稳脚跟。

”作家的幻想与平常人的幻想也不完全相同,“做白日梦者在别人面前小心翼翼地隐藏他的幻想,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理由羞愧……即使他把这些幻想告诉我们,他所泄露的东西也不能给我们丝毫快乐,当我们得知这些幻想时,我们会感到厌恶,至少是没有热心。

但是,当一个作家将自己的戏剧献给我们时,我们就会体验到巨大的快乐,这快乐或许是起于众多源泉的汇集。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不同于马克思注意的文艺观,甚至是对立的。

马克思注意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弗洛伊德把文艺孤立了起来,他认为文艺创作是源于文艺创作者的无意识愿望,以及由这种愿望所产生的幻想。

他把文艺的主题完全归结为“俄底浦斯情结”,看成了纯粹的个人的性欲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决定人的行为动机,文学作品(“白日梦”)不过是无意识冲动的升华,只是为了满足文学创作者被压抑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