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1、系列位置效应识记一篇课文开头内容和结尾内容识记效果比中间内容效果好。

所以(1) 课堂上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

(2)不要让上课的宝贵的前10分钟让学生在找书找练习册中度过,也不要让最后10分钟让学生在无所事事中度过。

(3)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对陌生影响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人对事物的看法。

所以(1)班主任治班要打好第一炮;(2)学期开学要上好第一课。

近因效应对熟人影响大。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大。

演出最后一出戏的出彩往往使整台戏辉煌起来。

所以(1)批评完学生不忘给学生揉一揉。

(2)学期末的表现很容易影响你的最的考评。

3、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

所以要及时复习常温常新,不总是从零开始。

4、超限效应。

过犹不及。

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牧师讲得太久,令人生厌,让本来想把身上所的钱都捐出来的马克吐温,不仅没捐,还从他那里偷走了两个硬币。

所以不要让说教与批评出来超限情况。

就如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寓言《米杰扬的汤》一样。

5、高原效应造成高原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意志问题、个人知识方面。

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稍稍放慢速度,稳定情绪,坚持下去,一心耕耘不问收获。

6、归因偏差现象文章不如我,造化不如他。

成功了,人总爱找主观原因,失败了总爱找客观原因。

所以(1)对待别人的成功等事情要常去换位思考。

(2)对待学生要警惕对优生的违纪现象总归因客观,对后进生总归因主观因素。

7、连锁塑造效应分解教学目标,分步实施训练,可以纠正学生行为、学习新的行为。

所以,健康的学生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长期连锁塑造的打算。

8、詹森效应詹森一名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在赛场总是失利。

所以,(1)要摒弃心中非理性观念。

小学教学 合理运用“首因效应”

小学教学 合理运用“首因效应”

小学教学合理运用“首因效应”宜兴市张泽小学邵金宇“在记忆实践中,存在列在表中最前面的几个字比中间的字易于记住的倾向。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发生的作用更强。

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

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

”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让同学对一堂课发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胜利的关键一步。

固然,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沛考虑同学、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一、针对同学年龄特征,充沛唤起同学的有意注意。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同学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小同学的年龄特征是先天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分。

所以,上课伊始,教师要善于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同学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同学的注意,促使同学自然而然地启开思维的闸门。

二、设置悬念,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同学只有对所要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才干爱学、乐学。

相反地,同学对学习假如不感兴趣,教师不论讲得多好,也只能是自我陶醉,自我欣赏。

因而,际入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的学习愿望,增强同学的求知欲,调动同学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迎接新知、探求新知、理解新知,以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老张与小李合作做茶叶生意,一星期盈利3000元,问老张与小李各可分得多少元?”同学议论纷纷,但每一种分法一提出来,就立即被其他同学否定,这样就制造了悬念。

这时教师适时谈话:“那么按什么样的方法来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关于分配方法的知识:《按比例分配》。

首因-近因效应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首因-近因效应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首因--近因效应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当今英语教学中,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忽落了口语教学,殊不知,语言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口语学起。

从小我们不就是先学的说话,逐渐长大后,才渐渐地开始接触文字,接触书本,学习理论,学习知识的吗?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现代经济的发展,与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学习的地位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些用到做多的也是英语口语。

虽然高考没有口语测试,但研究生入学考试要考口语,合资企业应聘要测试口语……等等这些,这给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英语教学要增加语言交流的实用性,要重口语的教学!口语教学的切入点很多,下面我想谈谈首因--近因效应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首因--近因效应首因--近因效应属于记忆心理学的范畴。

这两个概念常常用于人际交往中。

首因效应是指第一次形成的印象对人际认知的强烈影响。

第一印象不管正确与否,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往往左右着对对方的评价,影响着以后的交往。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好,他们俩就会愿意交往下去,建立友谊。

相反,如果对其一开始就产生反感,就不乐意交往下去,即使因为工作关系不得不与其接触,也会态度冷淡。

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下属最近给领导留下的印象,容易使领导改变对下属的看法,常常表现为领导因下属最近的一次失误而否定其前面的成绩。

这种偏差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最近获得的信息刺激强、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首因——近因效应似乎给我们启示,即在认知事物时第一印象和最近的印象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这两种效应,巧设英语口语教学情境,对改进学生的口语学习状态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对于创造性工作来说,它更是思维的工具。

口语是语言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运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运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运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G623.5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好奇而产生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里状态。

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

直接影响这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

研究表明: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 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 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

可见, 兴趣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 是成功的先导。

学习兴趣从起因上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 它是指由学习材料或活动本身的兴趣。

而间接兴趣, 则是指由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引起的兴趣。

学习结果缺乏直接兴趣, 就会视学习为枯燥乏味的负担, 而学习没有间接兴趣则会使学习失去信心及毅力。

只有两者协调配合互为转化, 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这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

一、利用首因效应, 诱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首因效应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告诉人们“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认为: 第一印象的作用很强, 持续的时间也长。

这是因为人们对实物的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而形成的, 第一印象如何, 直接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 应该利用首因效应为每堂课开好头, 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

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 有的教师是这样引入的: 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 路上, 悟空摘来个大西瓜, 想让师傅解解渴, 贪吃的猪八戒看到了就囔这要吃, 悟空大喝一声: 八戒, 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1/2还是1/5?八戒连忙说: 我吃这个西瓜的1/5.。

悟空就切这个西瓜的1/5给八戒, 八戒吃完西瓜再看悟空他们吃的西瓜, 疑惑不解。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斫饪?这个谜底好吗?学生情绪激昂, 很想了解结果。

显然这个开场白利用了首因效应, 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姿态进入学习的角色, 激发了学习的需要,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新的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

浅谈“首因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首因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首因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搞好首因效应极为重要,教学是双向交流,如果学生对教师或初中数学课的第一印象不佳,势必影响到今后的教学效果,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往往凭直觉下判断、做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在初一学生接触数学这门课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开个好头,打好基础。

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第一、在首次与学生见面或接触时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么一印象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好恶判断的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个好感迁移到你所教的学科上,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态度等也将对你所教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对数学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方面面,仪表、言行要认真一点,考究一点,尽量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对你以后的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要“超水平”地上好第一节课刚参加工作时,对每章的序言不重视。

往往敷衍了事,其实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欢的,但也具有不稳定性,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上第一节课时。

学生们一般都抱着一见“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

如果这一节课处理得不理想,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因此教师对第一节课不能掉以轻心、不加重视,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

新版本的初一数学课本编排得比较好,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和插图,非常具有吸引力,初一数学的序言可以这样设计:首先。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一页看插图,并讲解华罗庚的诗句,讲述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研究领域很广,著述很多,有些已列入上世纪数学经典之列,堪称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他是受人爱戴的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和对人类作出较多贡献的伟大学者,陈景润――华罗庚的学生,摘取了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即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结果“1+2”轰动了世界数学界。

教育上的十大效应

教育上的十大效应

原理与应用
原理
整体表现是由最薄弱环节决定的。
应用
在教育上,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短板科目或技能,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补救,以提高 其整体表现。
实例分析
例如,一个学生在数学和语文方面表现优秀,但在英语上成绩较差,这可能导致他在总体 成绩上表现不佳。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英语短板进行辅导和激励,以提升其整体成绩。
它反映了累积和增值的优势,成功会带来更多的成功,而劣势则会加剧失败的风 险。
原理与应用
原理
马太效应的原理在于资源和机会的累积和集中,成功者更容 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而进一步扩大优势。
应用
在教育上,马太效应表现为优秀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 育资源和机会,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实例分析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内在动机, 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外部的 奖励或认可。
实例分析
例如,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表现 出色,老师为了激励他继续努力, 承诺如果他下次考试继续保持高
分就给他奖励。
但这种奖励可能会被学生看作是 为了获得外部好处而学习,而不 是出于对数学本身的喜爱和兴趣。
导致学生更加自信和努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原理与应用
要点一
原理
布罗菲效应的原理是基于心理学的期望效应。当人们对自 己或他人抱有期望时,他们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行动,以 实现这些期望。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很大 的影响,因为学生通常会以教师的期望来评价自己的能力 和价值。
要点二
应用
为了应用布罗菲效应,教师需要对学生抱有高期望,并采 取积极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和提 供支持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 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 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谈首因效应在教育中的影响

谈首因效应在教育中的影响

谈首因效应在教育中的影响首因效应是指人或物第一次给观察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并会在观察者的心中形成并占据主要作用,而教师面对全班行为、习惯、性格各不相同的学生,首因效应的作用更是无处不在。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首因效因更是如此,当老师第一次与学生们接触时,不同的学生会给老师留下不同的印象,行为与习惯良好而且又懂礼貌的学生往往一开始就给老师留下了懂事、好学、勤奋的好印象,这是,首音效应开始起作用了,良好的影响始终留在老师的心里,于是后来的教学中,不知不觉,情感的天平就请向他们,过多的关注、重视、鼓励、表扬也都毫不保留的给了他们,自古以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在老师情感与关爱之中的学生,也自然对老师产生了依恋、亲近、认可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不由自主的便爱上这位老师以及他所教的学科,并很乐意的愿意花时间把它学好,于是良性循环也随之而来,即便是基础薄弱或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都能有所提高,有的甚至突飞猛进,成为班上的尖子生。

相反,学习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很多还不懂礼貌,在于老师第一次接触时,给老师留下了恶劣的第一印象,这时首因效应也开始发挥作用了,恶劣的第一印象始终留在老师心中,于是在后天的教学中,不知不觉情感的天平便慢慢疏远了他们,情感、关爱、鼓励、表扬的缺失渐渐使他们沦为精神上的“乞丐”,根据马斯洛-罗杰斯的5种需要层次理论,缺少归属与关爱的学生,自然也不会对老师有挚深的情感,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随之消失,他们往往会抵触老师,并厌恶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也很难花时间自主学习,更不用说把它学好,于是恶性循环也随之恶来,即便基础或学习能力再强的学生,也渐渐地丧失学习兴趣与动力,成绩逐渐退步,最终沦为后进生。

以此看来,学生留给老师的首因效应,真的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学习命运和前途,它可以让原本的差生变好,名列前茅,也可以让好生变差,沦为倒数,因此,真的希望老师们能认识到首因效应的两面性,并有意识地保留它的益处,并清楚地注意它的弊端,多给后进生、学困生一些机会、时间,投入真挚的情感,让他们早日迎头赶上、学有所成。

首因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首因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首因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心理效应,是人们在第一次交往活动中所留下的印象对以后活动的影响。

它是影响以后认识评价与态度确立的重要因素,实质就是一种首次性心理定势的影响。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把握好首因效应,对中学历史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它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并可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学生对历史课的首次印象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教师应着力上好第一次历史课以及每一次课的导入。

在学术界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十分广泛且有深度,但是将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与教育学中的中学历史教学相联系的文章不多,大多是关于怎样上好第一节历史课和历史课导入两方面割裂开来的研究。

在关于怎样上好第一节历史课文章方面,主要是激励学生学习历史以及注重教师的言行举止,而忽略了重要的课堂纪律教育;在历史课导入方面,有些文章导入方法不具体,有些方法陈旧、不合时宜,有些方法过于娱乐化、兴趣化等。

本文拟将首因效应与初中历史教学相联系,从产生首因效应的第一次历史课和导入新课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辅以一些具体案例、历史资料和注意方法等。

第一次历史课,应该是初一的第一堂历史课。

第一节课产生的首因效应会给学生留下最直观最明显的感性认识,在他们心中埋下种子,并不断生长,也许会茁长成长,也或许长成残根败叶;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对历史老师的观感以及以后历史课堂的氛围。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重视第一节课,重视第一节课产生的首因效应。

首先,教师要注意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态度表情,甚至发型和眼镜的样式及自己不易发现的口头语。

在德、识、才、学方面给学生留下良好的首因效应之后,第一节课还应当注重历史课的课堂纪律教育,让孩子们一上历史课就想起纪律。

毕竟第一次接触历史课的学生都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比较活泼好动,纪律意识不够强,另外在他们心目中历史课是副科,容易不遵守纪律。

良好的纪律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假使历史教师没有掌控好课堂,班级纪律会逐渐变差,直至无法控制出现教学事故。

“首因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首因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度 或者 情 绪 。对 于该 事物 或者 该 人 的其他 方面也 会产 生 相似 的态 度 以后 , 对 于母 亲 的教诲 有 了更深 层 次 的体 会 。 帮 助学 生进 一 步感悟 : 只要 人生 坚定 信 念 ,就一 定 可 以实现 自己的 理想 。找 准训 练 点 ,能 和 情绪 ,这 就是 弥 散性 。 ( 二 )隐蔽性 提高 课 堂效率 ,帮助学 生 完成 教学 任务 。 受 人 或事 物 的表 面影 响 ,没 有对 其进 行 更深 层次 的认知 ,只停 4 . 语 文教 师 在 日常课 堂 教学 中 ,巧妙 渗 透 “ 首 因效 应” 到教 学 留在 认 知人 或者 事物 的表面 ,没 有对 其 进行 本质 上 的深 入探 究 ,这 实 践 中。对 于一 些 难点 问题 的提 问 ,一 定要 慎重 选 择 回答 问题 的学 个 过 程 中就是 “ 首 因效 应 ” 的发 生 阶段 。这 就是 隐蔽 性 。 生 。不 少语 文教 师 都在 为学 生 回答 问题 的准 确性 和 概括 性而 担忧 , ( 三 ) 定势性 主 要是 由于这样 很 浪费 课 堂时 问 ,而且 抓不 住教 学 重点 。还 有 就是 师生 之 间初 次接 触 ,双 方往 往会 根 据 自己的人 生经 验对 对方 的 学 生 的从众 思想 很 严重 ,往 往会 受 第一 个站 起来 回答 问题学 生 的 内 外表 、交谈 能力 等方 面 进行 一次 主 观上 的判 断 与评 价 。例如 。教师 容 进行 牵 引 。如 果 教师 让一 个极 其 优秀 的学 生来 回答 ,可 能把 很多 会根 据 自己在多 年教 学 实践 中总结 的经 验 ,来 对学 生 的言语 ,课 堂 观 点都 说 了 出来 ,好 比无形 中剥 夺 了其 他学 生 的发 言权 ;反 之 ,如 积极性等方面做 出评价 ;学生则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 、课堂组织能 果 让一 个基 础差 的学生 来 回答 问题 ,回答 不到重 点 上 ,浪 费课 堂 时 力 、教 学讲 解方 面 等方 面来 对教 师 进行 评价 ,这种 “ 心 理认 知 ”往 间。这 个 时候语 文 教师 应 当让 一些 思维 比较活 跃 、表达 能 力 中等 的 往会 在双 方 心 中存 在 很 长时 间 ,一 旦形 成 很难 改变 。 学 生来 开 头 ,这样 不仅 可 以 留有 其 他学 生 说话 的权 利 ,也 避免 了因 二 、语文教师如何巧用 “ 首因效应” 为说不到重点浪费时间的现象的发生 ,进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 1 . 语文 教师 应 当合 理运 用 “ 首 因效 应 ” ,教 好 每个 单元 的第 ~ 三、 “ 首因效应 ”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篇文章 ,为顺利高效的开展整个单元奠定坚实的基础。 “ 首因效应”巧妙 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是对语文新课标的积 在 新课 标 的教材 中 ,每 个单 元 的第 一 篇文 章 ,起着 开 篇 引路 的 极 倡导 的表现 。 “ 首 因效应 ”的 主要 意义 就是 帮助 语 文教 师在 课 前 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前能够做到细心的备课 ,课堂上 做好充足 、科学 、准确的备课 ,为开展一堂高效语文教学做铺垫 ; 巧 妙 的创设 教 学情 境 ,激 发学 生 的 内部潜 能 ,调 动学 生学 习语 文 的 课堂中则帮助教师能够避免教学中面面俱到却又突出不了重点而耽 积 极性 ,将 一 个单 元 中 的重 点训 练 目标放 在 第一 篇课 文教 学 中 ,使 误课 堂 时间 的现 象发 生 。 “ 首 因效应 ” 的巧 妙渗 透不 仅 可 以减轻 语 这 些 目标深 深 的扎 根 在学 生 的脑 海之 中,教 学后 面一 些 文章 的 时候 文教 师肩 上 的教 学担 子 , 同样 对 于学 生 能够 准确 把握 文 章主 旨、升 会 变得 更加 轻松 ,提 高 了本 单元 的教 学 效率 。 华文 章思 想 、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 素养 有重 要意 义 。 2 . 合理 运 用 “ 首 因效 应 ” ,在教 学每 篇课 文 的 时候 ,语 文教 师 总之 ,在 新课 标 的浪 潮 冲击 下 ,初 中语 文教 师灵 活 运用 一些 科 要 做 好每 篇课 文 的教 学导 人 工作 ,为更好 地 教学 全篇 课 文起 到 引路 学方 法 在 日常教 学 中 , “ 首 因效 应 ”对 于学 生 的语 文素 养有 着非 凡 作 用 。例 如 ,在 教学 一篇 叙事 性 的课 文 时 ,语文 教师 要 准确 把握 学 的教 育 意义 ,呼 吁初 中语 文 教师 将 “ 首 因效 应 ”合理 地 运用 到教 学 生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构思一些与课文相关联的故事 ,将学生的注 中 ,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 素养 及综 合素 质 。 意力 成功 导 入课 堂上 ,激 发 学生 学 习这篇 课 文 的兴趣 ,顺利 地将 学 参考文献 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 ,语文教师应当着重 介绍诗人 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对其产生膜拜之感 ,能帮助学生增强 【 1 】 李 昌彬 . 初 中语 文教 学应 注意 “ 首 因效 应” Ⅱ ] . 内蒙 古教 育 , 学习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说 明文的时候 , 教师可以用找出课题的 “ 题 2 ms ( 1 q . 眼”和对课题的质疑等方式来导入这篇课文,巧抓重点的方式成功 【 2 1 魏伟 . 初 中语 文教 学应 注 意 的 “ 首 因效 应 ”卟 教 育 艺术 , 解放学生的思想 ,拓展他们的思维 ,有 了这样 良好的课堂开端 ,为 2 o %02 ) . 全篇课文的开端打下 了基础 ,高效课堂也就顺理成章了。 f 3 】 王 文 清 ,林 清 瑞 . 初 中语 文教 学应 注重 “ 首 因效 应 ” U ] . 山 3 .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用 “ 首因效应”。提前把课文中 东教 育 ( 中学版 ),2  ̄0 ( 2 9 ) . 的一些 重 点句 子 和段 落挑 选 出来 作为 支点 ,尽 快 促成 一些 难 点 目标 ( 编 辑 :龙 贤 东 ) 的形成。这些训练支点的选择 ,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浓缩课文的讲 、

10个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

10个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

10个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心理学效应是指人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以下是 10 个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1.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能够对学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鼓励他们发挥潜力。

2. 门槛效应:指的是当个体接受了一个较小的要求后,更容易接受更大的要求。

教师可以利用门槛效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3. 破窗效应:指的是一个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就会引发更多的不良行为。

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以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

4. 首因效应:指的是第一印象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教师应该重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举止,以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5. 近因效应:指的是最近的印象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一贯的良好形象,以避免近因效应的影响。

6. 晕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的某个优点或缺点会影响人们对他的整体评价。

教师应该避免晕轮效应的影响,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避免因为某个缺点而忽视学生的其他优点。

7.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个群体的固定看法和偏见。

教师应该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避免对学生进行歧视和偏见。

8. 从众效应:指的是人们在群体中往往会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避免从众效应的影响。

9. 反馈效应:指的是及时的反馈能够促进学习和改进。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10. 情感效应:指的是情绪和情感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效应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运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运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运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冯远飞(江西省南城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江西南城344700)【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6-0063-02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好奇而产生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里状态。

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

直接影响这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

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

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

学习兴趣从起因上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它是指由学习材料或活动本身的兴趣。

而间接兴趣,则是指由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引起的兴趣。

学习结果缺乏直接兴趣,就会视学习为枯燥乏味的负担,而学习没有间接兴趣则会使学习失去信心及毅力。

只有两者协调配合互为转化,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这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

一、利用首因效应,诱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首因效应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告诉人们“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很强,持续的时间也长。

这是因为人们对实物的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而形成的,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应该利用首因效应为每堂课开好头,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

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有的教师是这样引入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路上,悟空摘来个大西瓜,想让师傅解解渴,贪吃的猪八戒看到了就囔着要吃,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1/2还是1/5?八戒连忙说:我吃这个西瓜的1/5。

悟空就切这个西瓜的1/5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再看悟空他们吃的西瓜,疑惑不解。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解开这个谜底好吗?学生情绪激昂,很想了解结果。

显然这个开场白利用了首因效应,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姿态进入学习的角色,激发了学习的需要,激发了他们学习的间接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新的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

浅析“首因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首因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首因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武彦霞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摘要:“首因效应”是人在初次接触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印象对其日后行为活动产生的影响。

首因效应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科兴趣,引导其积极、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科目,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教师要合理利用首因效应,让学生喜欢语文这一学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首因效应教学研究第一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效应,对人的志趣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在教学当中,课堂氛围、学科内容以及对授课教师产生的良好初印象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其做出积极的课堂行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心理活动,利用首因效应,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打动学生的内心,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

一、增强教师个人魅力,留下良好印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成长道路上的启蒙人。

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首因效应时,要从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个人魅力角度進行自我反思,通过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体验,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专业、和蔼的第一印象,将其作为创造首因效应的前提条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自己的教学仪态、语言,做到大方利落、文明礼貌且幽默风趣。

在首次与学生见面时,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

在讲课环节,教师应该表现出自身专业的语文素养,以加深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

以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教学为例。

文中涉及诸多历史人物,不少学生在阅读时极易将人物关系弄混乱。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知识,为学生补充一些书中没有的史实资料,或就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戏剧化描述。

简述首因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简述首因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简述首因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因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利用首因效应,在课程开始时通过有趣、生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示范作用:教师可利用首因效应,在言语与行为上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展现出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提高教学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利用首因效应,在初次接触时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4.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教师可利用首因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在最佳的时间内教授最重要的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避免消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首因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避免在评价学生时仅凭第一印象给学生定性,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否则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综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首因效应的积极影响,但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因效应”在课堂教育的应用

“首因效应”在课堂教育的应用

“首因效应”在课堂教育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拿两段杜撰的文字材料给被考试的人看,然后让他们回答问题。

结果表明,“首因效应”在感知和记忆中非常明显。

这种“先入为主”的现象,在语文教育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例如,我班的学生在初一开始练书法的时候,我给学生的临摹的诗句有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学生写熟了,也背熟了。

等到学习这一课时,课文上诗歌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结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告诉学生这是两种不同的版本造成的,告诉学生要按照课文去学习……可是,还是有很多同学都不能把“只”字改成“自”字,因为这个“只”字从一开始就和诗歌一起保存在记忆中,形成了牢固的联系,以后纠正起来事倍功半,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由此可见“首因效应”之大,第一印象之顽固。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格外注意这种首次感知的重大作用。

正如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的那样:“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

在第一次生动鲜明的经验之后,被烫伤的儿童就学会了躲避火,挨了打的狗见了鞭子就逃”。

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育的“因首效应”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一、“首因效应”的利用,要求我们特别注意一堂课的开头。

1、“个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开头。

自主学习,先由老师给出“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课本写出自学笔记,或者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写旁批等。

老师可以在课堂里巡回检查,或者个别辅导,解答少数问题。

再把一些普遍的问题收集起来。

一开始上课,必须注意“首因效应”,有针对地講。

首先把最主要的疑难问题和有歧异、有争议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集思广益,明辨是非。

但是,第一次一定要给出简洁而又明确的答案,或者帮助学生归纳出简洁明了的答案。

这是很重要的“首因效应”。

如果第一次得到的答案有模糊性,那么以后就很难纠正。

2、课堂教学,开始从“课题”入手。

比如,在一堂公开课上,首先注意“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创设追求真理的契机,激活学生的兴趣。

“首因效应”在初一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首因效应”在初一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首因效应”在初一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阻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连续的时刻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关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在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七年级数学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制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开个好头,打好基础。

一、首次与学生见面或接触时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七年级的新生,他们专门想明白新的老师与小学有什么不同:性别、年龄、身形样貌、上课凶不凶、作业多不多等等,他们都专门想在第一节课看个明白,弄个清晰。

因此,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是最紧张的。

现在假如老师能抓住学生那个心理,上好第一节课,先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如此将会为以后的教学起到莫大的关心。

在七年级数学的第一节课时,一进入课堂,笔者并没有赶忙让学生起立,而是让学生坐下来先听老师的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都认识新老师了吗,学生回答是。

突然,笔者说:“上课,起立。

”如此让学生又惊又喜,有的措手不及,有的懵然不知,现在课堂的气氛就自然融洽起来了。

之后的时刻,笔者并没有讲新课,而是面带笑容站在教坛下与学生谈话,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中学时的学习经历等。

整节课不像是上课而像茶话会,以后笔者和学生的关系更靠近了。

二、认真地上好每一章的第一节课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爱的,但具有不稳固性。

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爱好较浓,在上每章的第一课时,学生们一样都抱着见一见“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

假如这一节课处理得不理想,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

因此,教师对第一节课不能掉以轻心,不加重视,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感情。

教师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感情。

例如,笔者在讲授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代数式》时,是如此引入的:师:每个同学拿出笔和纸,内心随便想一个数,在纸上把你想的那个数按下面的顺序运算,先乘以2,得数加上3,和再乘以2,结果再减去你想得那个数的4倍,最后结果加上7。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巧用“首因效应”,轻松教好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巧用“首因效应”,轻松教好语文

巧用“首因效应”,轻松教好语文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利用“首因效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因为: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使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能尽快地占据学生的头脑,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教学中重点目标的达成,并最终达到了轻松教好语文的目的。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简单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是利用“首因效应”,扎实教好每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好牢固的教学基础。

新课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具有整合性,尤其是第一篇课文,在整个单元起着开篇引路的重要作用。

如果教师能精心备课,创设好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扎实地将本单元的读与写的训练目标在第一篇课文教学中,就牢牢地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就能使后面一些课文的学习显得轻松了许多,从而提高每个单元的教学效率。

二是利用“首因效应”,搞好每篇课文的教学导入,为全篇课文的学习起引路作用。

如:叙事性课文,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常构思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故事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情趣,将学生快速带入课文情境中;古诗教学,我就以着重介绍作者生平事迹为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崇敬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古诗强烈的情感;说明文或是写景文章,我就以抓课题的“题眼”和根据课题质疑的方式导入新课,以巧抓重点的方式打开学生思维之门。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这样有了良好的开端,为全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后面主体内容学习也就顺利得多了,课堂高效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是利用“首因效应”,选择好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是段落作为理解课文的支点,这样能促成课文中难点目标的尽快达成。

浅谈首因―近因效应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教育文档

浅谈首因―近因效应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教育文档

浅谈首因―近因效应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教育文档浅谈首因―近因效应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是指师生相互交往的心理互动对课堂教学活动与效果的影响和作用。

影响教学效果的常见心理效应有很多,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迁移效应等。

心理效应对课堂教学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心理效应,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首因一近因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学生往往对最先学习的内容和最后的内容印象深刻,记忆效果好,而对中间的内容记忆效果较差。

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什么是首因――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它是记忆的系列效应的一种。

在自由回忆的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字词,然后让他以任意顺序加以回忆。

结果表明,回忆的效果依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位置为转移。

位于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字词比中间部分的字词更易于回忆,前一种现象称首因效应,后一种称近因效应。

二、首因―近因效应对课堂教学内容记忆的影响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在规定的单元时间段内进行,教学目的和任务都很明确。

然而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不同时间和顺序呈现的教学内容的记忆效果是不一样的。

最先出现的那些学习内容记忆效果最好,其次是最后出现的那些,而对中间出现的那些教学内容的记忆效果最差。

Bbzan和Thomas对这一效应进行研究并提出在40分钟的学习情境中首因一近因效应是如何影响记忆保持思维。

三、首因―近因效应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合理安排知识呈现的内容和顺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合理安排好知识呈现的内容和顺序。

高效期l因为记忆的效果最好,在这段时间应该呈现新的信息和技巧,这样给学习者留下的印象也最深,记忆的效率也比较高。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这段时间内呈现的信息一定要准确,因为一旦呈现的信息有误,学习者往往会因为对错误知识的印象过深,而很难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傅寿松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6期
摘要:教育的大道理从来不是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知识本来也是扣人心弦的。

教师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心理学,急需心理学的科学引领。

本文就学成成长的实际来谈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有人说教育既石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样说,是应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有着丰盈的情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心理学,急需心理学的科学引领。

本文就学成成长的实际来谈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合理的运用首因效应的教育功效
所谓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在1957年做的一个实验得以证明的,让对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进行了描写,在相同内容的情况下,只因为顺序不同个,人们对实验者的印象就会有天壤之别。

也就是说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着人们对他们的整体刊发,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更有影响作用,这种现象就叫做首因效应,也叫做第一印象效应。

作为教师,我们接触到一届新的学生,最好首因效应,会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效果。

一个聪慧的教师,一个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更会对自己和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重要地位,赢得学生信任和接纳的一地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今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不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赢得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好的铺垫。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会在如班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开学第一课了,这节课,首先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学籍上的照片一一辨认他们,第一堂课我可以做到随口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会和我有一个非常亲密的关系,当我在第一课不用点名册,而是一个个叫出学生的名字时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幸福的看着我,他们的心理肯定在想:“老师竟然认识我!”这种教育效果是奇妙的。

其次我会做好精致的PPT,隆重的和同学们推荐我自己,但里面一定有教育过往中让我骄傲的学生,更有我和孩子们成长的精彩过往,在这个过程中激励孩子的同理心,我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告诉他们,我的成功里是你们的成长,今天开始我将和你们一同奋斗,一同走进青春年华。

当然接下来我会准备一个精心设计的开场白,和孩子们一起奉献我的教育,分享学生的成长,有对他们的期待,更有对他们的认可。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第一步,我想说,正是因为我更注重开学第一课的设计和传递,我幸福的做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幸福的成长着。

二、充分的发挥首因效应的教育功效
所谓近因效应,就是说在总体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利用首因效应,更要科学看待近因效应。

虽然第一印象很难改变,但首因效应也并不完全能保证你以后的形象,近因效应对你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学生犯错这件事情上,不同的老师处理方式可能获有所不同,有的会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种感激,有的甚至会让孩子带着抱怨的仇恨。

初二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们青春烂漫,他们热情冲动,他们善良固执,这些都是孩子身上显著的特征。

在十四五岁的年龄,他们有着自己的主意好和主见,心理知道对与错,但行为上却又以固执的形式来表现。

就拿青春期最敏感的“情感话题”来说,不同的班主任,处理的办法不一样,说话的方式不一样,对学生的影响和改变也是不一样的。

教师:“……很多同学反映你们上课传纸条,放学一起回家,经常上QQ,聊微信是吗?就是早恋,初中生不允许早恋不知道吗?这是严重的违反校风校级,违反道德规范,你们知道吗?好坏我都和你们讲清楚了,听不听是你们的事情,再有这样的事情我就要把你们的家长都找来,把你们上交到德育处去。

……如果再犯,两个人再在一起,就不要来上学了,回家反省!”两个孩子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嘴角憋着,很不服气的样子。

就老师和孩子刚刚的交流而言,如果就到此为止,这样的处理是非常不得当的,首先不说这样对孩子下了一个“早恋”的概念是不合理的,如果老师这样的形式和孩子交流就到此为止,孩子的心中肯定是“狠”极了老师,青春期的逆反会更强烈,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疏有导,更要对一些敏感话题找一些智慧的解决办法。

谈话结束,学生满腹的抱怨,满腹的怨气,满腹的不服气,这三气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更不会解决当下的问题。

就青春期情感话题,老师需要智慧的谈,不可一方主见,交流后更应该调整一下孩子的状态。

作为教师批评孩子后,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批评的艺术性,教育不是责备,而是引导,批评结束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两句:“……孩子们,或许,老师的刚刚的话讲的太重了,但我知道你们能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知道你们只是单存的友谊,或许被误会了,有时间我们可以再交流号码?老师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好吗?我相信你们能够把事情处理好……”后者可以这样补充一,“很抱歉,老师刚刚批评你们太严厉了,我也太激动了,因为你们都是我给予众望的好孩子,老师对你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你们着急,为你们担心,原谅老师的激动,我知道你们能理解的,也希望你们好好努力,用心学习,你们都会成为我的骄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避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带来的对人的认识偏差,要合多维度的评价学生,合理而公正的对待每个孩子的;更要注重首因效应袋盖学生的没好印象,在学生心理树立最好的师德形象;注重近因效应在批评教育中的作用,不要以为的严厉要求,要在要求过后给出办法并与孩子一起制定成长方案,让孩子信服并乐于接受;更要用好批评教育中的近因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首因效应在课堂引入中的应用,更要注重近因效应在课堂小节中的体现,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学习印象;在师生沟通中,注意讲话的先后顺序,发挥积极的近因效应,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