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导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导师

一、詹娜,女,1981年生,湖北武汉人。

2000-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4-2006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6-2009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法国史方向,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7-200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做联合培养博士;

2009-2011年,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近代法国史研究,已出版著作《西方国家历史学本科教学调研》,在《史学集刊》、《四川大学学报》、《历史教学问题》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二、罗爱林,男,1964年出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史、东欧史。现担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罗爱林教授1987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兰州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1996年、2000-2001年曾先后赴俄罗斯喀山师范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做访问学者。2012年8月从广西师范大学调入华中师范大学工作。

罗爱林教授先后承担了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俄国农奴制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时期俄国农村公社研究(1861-1917)》(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俄国通史•六卷本》(主持第二卷)等。出版学术专著《俄国封建晚期农村公社研究(1649-1861)》,在《世界历史》、《史学月刊》等重点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E-mail: ***************

三、岳伟,男,讲师,1982年生,河北邯郸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10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其中2008.9至2009.9月留学德国亚琛科技大学历史所。主要研究方向:1、德国史2、国际关系史

近五年已发表成果:

1.《试比较战后初期美国对德日两国工业的反垄断政策》,《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战后鲁尔问题与西欧早期一体化》,《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3期

3.《肯尼迪政府与北也门内战:1962—1963》,《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第2期

4.《战后鲁尔问题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的建立》,《德国研究》2009年第1期。

四、曾晓祥,男,1972年3月出生,湖北仙桃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1990年9月-1998年6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或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9月-2008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职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当代东南亚和华侨华人史。

近五年主要成果包括:越、柬两国共产党关系研究(1960~1975),《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三次印支战争早期东盟安全观念与对策分析(1979-1982),《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移民与我国的对策,《第三届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6)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世界宗教文化》2008年第6期;对印度尼西亚亚齐独立运动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8期;热论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神州学人》2007年第8期;东盟经济一体化:模式、障碍与前景,《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等。

五、徐晓旭,男,教授,1971年5月生于河北

研究方向希腊罗马史、古代世界史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学习经历

1989-1993年:河北大学历史系,本科

1995-1998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希腊罗马史方向,硕士

1998-2001年:东北师大世界古典所,希腊拉丁古典学方向,博士

2001-200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研究

2001-2003年:上海法语联盟,学习法语(法领馆资助)

2002年7-9月:法国拉罗歇尔欧洲中心、蒙彼利埃地中海法语学校、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路易·谢和耐中心,学习法语和专业访学(法领馆资助)

2008-2009年:北京语言大学、同济大学,学习德语(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2010年:德国弗莱堡阿尔伯特·路德维希大学古代史系,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委资助)

主要科研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剑桥古代史》、《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翻译工程,第12卷

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希腊人与蛮族人

《腓利二世:霸权与泛希腊主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古代希腊民族认同中的各别主义与泛希腊主义》,《中国社科文摘》2008.11

《马其顿帝国主义中的希腊认同》,《世界历史》2008.4

“Greek identity in Macedonian imperialism: the cases of Philip II and Alexander the Great”, in ASAW ed.,The Proceedings of Japan-Korea-China Symposium 2007. City, State and Empire: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World from East Asian Viewpoints, Tokyo, 2007

《古代希腊宗教:一项“长时段”的考察》,《古代文明》2007.4

《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历史研究》2006.4

六、彭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史、华侨华人史。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为世界史专题及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彭慧老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2008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2009年《世界近代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五。同年被评为2010届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校级)。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包括“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8年,主要参与)、“多民族共存与民族分离运动---当代东南亚民族关系的两个侧面”(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3-2008年,主要参与)、“东南亚穆斯林群体的文化自觉与定位“(华中师范大学丹桂计划,2008年,主持人)、2010年“菲律宾穆斯林群体的污名化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十多篇。

七、沈琦,男,讲师,主要从事英国史、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史以及经济-社会史的教学和研究。

沈琦于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2004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主攻近代早期英国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攻中世纪英国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