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音乐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俗音乐逐渐兴起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中国通俗音乐开始受到外国音乐的影响。

1920年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歌舞娱乐场所纷纷涌现,流行起了一种叫做时髦歌曲的音乐形式。

这些歌曲融合了中国民歌的旋律和西方音乐的节奏,成为了最早的中国通俗音乐的代表。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通俗音乐也随之发展。

1940年代初,由张抗抗领导的中国抗日剧团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曲成为了国民之歌。

这些歌曲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成为了当时的精神支持。

1950年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通俗音乐被视为是宣传工作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期,许多歌曲都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理念,代表作品有《我的中国心》、《蓝色的夏天》等。

这些歌曲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期通俗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艺术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创作,并致力于宣传毛泽东思想。

然而,正是在这个艰难的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例如,1972年,诗人海子创作了《春天的芭蕾》,引起了广泛关注。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中国通俗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的音乐市场逐渐开放,国外流行音乐进入中国,中国青年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类型和风格,这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流行音乐人王菲、李宗盛、邓丽君等红遍大江南北,他们的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中国通俗音乐的传播更加便捷。

像音乐分享网站、在线音乐平台的出现,使得中国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音乐。

同时,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在不断成熟,出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音乐人和乐团。

例如,昆明的“声音玩具”乐团、北京的“新裤子”乐队等都成为了中国乐坛的新生力量。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综述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

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

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

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

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

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

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

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综述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

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

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

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

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

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

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

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


黎锦晖(1891—1967年)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 他创作的《毛毛雨》、《桃花江》、《特别 快车》、《夜深沉》、《小小茉莉》、《蔷 薇处处开》等,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 王人美 聂耳 周旋 明月歌舞社 黎锦光(1907—1993年) :老上海流行音乐家, 有「歌王」之称,著名作品有《夜来香》、 《香格里拉》、《黄叶舞秋风》等。



改革开放后,港台歌曲的大量涌入,形成了中国通 俗音乐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港台、内地都涌现出一 大批实力派歌手,如:张明敏、罗大佑、邓丽君、 李谷一、毛阿敏、刘欢、陈方圆等,以及许多的经 典曲目,如:《乡恋》、《万里长城永不倒》、 《我的中国心》、《明天会更好》、《年轻的朋友 来相会》、《乡间小路》、《童年》、《外婆的澎 湖湾》等。 内地创作歌曲盛行一股“西北风”,如《黄土高 坡》、《我热恋的故乡》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 风格。 伴随电声乐队的出现,摇滚乐也迅速发展,崔健的 《一无所有》、BEYONE《光辉岁月》广为青少年喜 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俗音乐在中国刚刚 兴起,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就停止不前,结 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这时段中国通 俗音乐停滞的原因?

由于经历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的 洗礼,通俗音乐很快就被抗战的群众歌曲 所取代,通俗音乐在中国很快就进入到一 个低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1955年天戈创作的轻音乐《青春友谊圆舞 曲》,当时通俗音乐的概念已被轻音乐所 取代。 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 阳天》,在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这 首优美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 的帽子,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通俗音乐 基本上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中国通俗音乐
主讲:贺汉回

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史

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史

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史中国通俗歌曲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繁荣发展的历程。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将为你介绍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史,并分析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第一阶段:早期起步(20世纪20年代-40年代)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通俗歌曲起步阶段。

这个时期,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社会变革与音乐创作的需求相互促进。

上世纪20年代,国内传教士引入了西洋音乐,为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以国语为主的流行歌曲开始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家庭、爱情和社会等主题的关注。

第二阶段:复兴与改革(50年代-60年代)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通俗歌曲进入了复兴与改革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刚刚结束内战和解放战争,国家进入了建设时期。

大规模的音乐改革使得各类音乐艺术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通俗歌曲明显受到左派政治宣传的影响,歌曲涉及社会主义、抗日战争和农村建设等主题。

同时,也有一些以爱情、友谊和家庭为主题的民间流行歌曲出现。

这一时期的音乐改革为后来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多元化与开放(70年代-90年代)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通俗歌曲开始进入多元化与开放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通俗歌曲也开始接触国际音乐潮流,西方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中国的通俗歌曲中。

民间歌曲与流行歌曲开始并存,涉及的主题也更加多样化。

中国通俗歌曲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第四阶段:创新与融合(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通俗歌曲迎来了创新与融合的时期。

现代技术的普及使音乐创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让人们更容易获取和分享音乐。

中国音乐产业也逐渐兴起,许多新生代歌手和音乐制作人涌现出来。

同时,中国通俗歌曲开始与其他音乐风格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声音。

这一阶段的中国通俗歌曲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逐渐增大。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随着网络和各种媒体的发展,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听到音乐的旋律,通俗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俗音乐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经沧桑、风雨摇摆,中国通俗音乐,不管是从创作形式上还是从创作内容上,都朝着多样化发展着,并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人们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俗音乐从广义上讲包括流行音乐、布鲁斯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等;从狭义上讲包括我们日常口头上所说的流行歌曲(也可以称为通俗歌曲)、流行器乐曲(例如爵士萨克斯管音乐、爵士钢琴音乐等)以及衍生出来的音乐剧(音乐与戏剧的结合)等;它是19世纪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大众化的音乐,后来扩展到美国,在美国发展成熟,由美国传遍世界,形成了一种超越国家、民族的音乐艺术流派。

中国的通俗歌曲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细数中国通俗歌曲真正得到的长足发展,还是要从改革开放后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国通俗歌曲的起步阶段。

经历了战乱迫害和自然灾害的中国百废待兴,一片萧条。

党和政府反省自身不足和政策上的失误,总结经验后指出中国应该走改革开放之路。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

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国家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越演越烈,人们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着许多原有的传统观念,开始解放思想,接受新鲜事物,放眼看世界,向世界人民学习。

思想解放的潮流不仅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也渗透进了当时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反应在歌曲上则表现为,中国通俗歌曲的大量出现和中国通俗歌曲被广泛认可与流传。

这一时期的通俗歌曲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并且带有一定的创新性。

对于通俗歌曲的创作打破了以往固守成规的创作方向,将歌曲的思想和中心逐渐从歌颂大家庭的政治歌曲转向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世界的领域。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点: 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点:
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 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是指通俗易
懂、易学易唱、大众化的音乐,具有 易学易唱、大众化的音乐, 鲜明的时代性,包括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和 鲜明的时代性,包括流行歌曲和轻音 乐。
优美抒情,民族风格浓郁, 通俗音乐特点:优美抒情,民族风格浓郁, 格调轻松活泼,充满生活气息,便于流传。 格调轻松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国通俗音乐发展分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前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在中国的开始可追溯到20世 通俗音乐在中国的开始可追溯到20世 纪20----30年代,它随着歌舞表演和有 20----30年代,它随着歌舞表演和有 声电影的放映而广为流传,如:《 声电影的放映而广为流传,如:《春 天里》《天涯歌女》 四季歌》 天里》《天涯歌女》 《四季歌》
小结: 小结:
重点掌握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通俗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简述通俗音乐与时代的关系。
热爱音乐就是热爱生活
谢谢
如何看待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曾产生过 一些格调低下、内容消极 、艺术表现粗糙、 听后令人意志消沉的歌曲。 对于不利于青少 年健康的作品,我们应通过比较和鉴别之后加 以抵制。我们提倡的是健康向上、优美活泼、 明快抒情、格调清新,有助于培养人们优美情 操,同时在音乐上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 通俗音乐。
信天游
黄土高坡
摇滚乐的兴起标志着通俗音 乐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崔 健被誉为中国第一摇滚人, 他的代表作《一无所有》 他的代表作《一无所有》成 为中国摇滚乐的开山之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第一章:中国通俗音乐概述1.1 通俗音乐的定义与特点1.2 中国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1.3 中国通俗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4 中国通俗音乐的社会影响与价值第二章: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2.1 20世纪50-70年代的流行音乐2.2 8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复兴2.3 90年代至今的流行音乐多元化2.4 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三章:华语流行歌手与歌曲解析3.1 华语流行歌手的代表作品及风格3.2 歌曲的歌词特点与音乐风格3.3 歌曲的演唱技巧与表演风格3.4 华语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影响力第四章:中国摇滚音乐的发展4.1 中国摇滚音乐的起源与特点4.2 中国摇滚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4.3 中国摇滚音乐的舞台表演风格4.4 中国摇滚音乐的社会意义与影响第五章:中国民谣音乐的魅力5.1 中国民谣音乐的历史发展与特点5.2 中国民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5.3 中国民谣音乐的演唱技巧与风格5.4 中国民谣音乐的社会意义与影响第六章:中国说唱音乐的魅力6.1 中国说唱音乐的起源与发展6.2 中国说唱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6.3 中国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与技巧6.4 中国说唱音乐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意义第七章:中国电子音乐的探索7.1 中国电子音乐的起源与特点7.2 中国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7.3 中国电子音乐的制作技术与风格7.4 中国电子音乐的市场发展及影响力第八章:中国乡村音乐的特色8.1 中国乡村音乐的起源与发展8.2 中国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8.3 中国乡村音乐的演唱技巧与风格8.4 中国乡村音乐的社会意义与影响第九章:中国区域性通俗音乐特色9.1 华北地区通俗音乐特色9.2 东北地区通俗音乐特色9.3 华东地区通俗音乐特色9.4 华南地区通俗音乐特色9.5 西南地区通俗音乐特色第十章:中国通俗音乐的融合与发展10.1 中西音乐融合的案例与影响10.2 传统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实践与成果10.3 跨界合作与创新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0.4 中国通俗音乐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一章:中国通俗音乐与流行文化11.1 中国通俗音乐与流行文化的相互作用11.2 音乐电视与流行音乐的结合11.3 网络音乐平台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1.4 中国通俗音乐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第十二章:音乐选秀节目与通俗音乐新人12.1 音乐选秀节目的兴起与发展12.2 选秀节目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2.3 选秀出身的通俗音乐新人及其作品12.4 音乐选秀节目的未来趋势与挑战第十三章:中国通俗音乐的版权保护13.1 音乐版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13.2 音乐版权保护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3.3 数字时代下的音乐版权保护策略13.4 音乐版权保护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四章:中国通俗音乐教育与传承14.1 中国通俗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14.2 通俗音乐教育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4.3 通俗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14.4 中国通俗音乐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实践第十五章:中国通俗音乐的未来展望15.1 新技术与新媒体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影响15.2 跨界合作与创新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15.3 中国通俗音乐的国际化与本土化15.4 面对未来,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策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音乐类型、音乐家与作品、音乐与社会文化以及音乐教育等多个方面。

简答题和论述题 音乐鉴赏

简答题和论述题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京剧的形成过程: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

18世纪末徽班艺人首先把二黄(腔)带进北京;19世纪初汉班艺人入京,他们以唱西皮(腔)著称,在两戏结合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昆曲等多方面经验,在声腔、剧目、演出诸方面都发生新的变化,经过多种融合与嬗变,逐渐形成了以皮黄腔为主要唱腔的新剧种—京剧。

一般可分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京剧的特点:1、综合性:在表演上将唱、念、做、打、舞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了文学、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的精华,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体系;2、程序性:是京剧的最基本的特征;不论是在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行当中的生旦净丑,还是舞台的布景、服装、音乐、脸谱等都有全面、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戏曲中各种程序的基础和内容;3、虚拟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4、娱乐性,技艺性: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是人民大众的传统娱乐文化。

2、简述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怎样建立并实施的,后来又如何衰落的。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的建立:中国礼乐制度最早追溯到周代,武王灭商后,天子分封诸侯,形成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统治秩序。

西周第一代周公姬旦,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也称礼乐制度,以维护其封建统治,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

“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

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

礼、乐的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的衰落:西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特色的礼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文化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

走向繁荣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分类
1影视音乐
• 影视剧是现代文化生活中最具大众性和社会影响力的艺术 样式。
天下无双《神雕侠侣》 不见不散《不见不散》 美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话《神话》 。。。。
2、原创音乐
• 生活始终在前迚,渴望新的方式是音乐扩张的最大动力, 中国的音乐人为发展中国通俗音乐丌懈努力着
• 让世界充满爱 • 绿叶对根的情意 • 常回家看看 • 。。。
新 中 国 成 立 前
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 《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 通俗歌曲的诞生。由此开启了中国通 俗歌曲的创作的第一个历程。黎锦晖 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 这时其通俗歌曲随歌曲表演和有声电影 出现而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
• 这时一个通俗音乐停滞发展的特殊历史时 期。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叱
制作人:何桂珊
什么是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一懂、 轻松活泼、易于流行、能使普 通大众都感兴趣、拥有广大听 众的音乐。又称为“流行音 乐”,流行音乐是有英文 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
为什么有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欧洲的报刊上,由于其很强 的流行性、情感性和自娱自乐性的特点,发展至今已在世界范 围内备受人们青睐,在人类音乐史上占有了一袭之地。 通俗 音乐也包括很多不同的音乐风格:早期的布鲁斯、爵士乐,20 世纪20年代的乡村音乐,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摇滚乐,以及80 年代产生的NEW AGE MUSIC。
• 那个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像《九九艳阳 天》这样优美的歌曲被冠以“小资产阶级 情调”的帽子加以批判社会上广为流传的 是人人会唱的群众歌曲和样板戏。
• 这时的通俗歌曲特点: • 歌曲通俗易懂, • 轻松活泼, • 朗朗上口

浅谈通俗歌曲及发展

浅谈通俗歌曲及发展

浅谈通俗歌曲及发展作者:马兰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4期浅谈通俗歌曲及发展马兰(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兰州 730070)摘要:通俗音乐在西方称为“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主要用以表达普通人的思想情感、反映平民日常生活的,旋律相对易记易唱、结构短小简练,节奏具有现代感的音乐。

关键词:通俗歌曲民族性多样性时代性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2(a)-0236-01通俗音乐一词,最早见于19世纪的演出报道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通俗音乐通常包括爵士乐、拉丁美洲的伦巴和探戈等歌舞音乐、电影音乐、音乐剧、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如美国新民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歌曲、法国小曲、黑人灵歌、夏威夷音乐、中国的时代曲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俗音乐的名目更为繁多,除了上述类别之外,又加进了摇滚乐、乡村与西部音乐、黑人的灵魂乐与布鲁斯、迪斯科、怡情音乐,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变种等等。

1 通俗歌曲特征通俗歌曲是通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歌曲亦有它一些具体的特征。

1.1 歌词内容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大凡歌词的内容都取材于日常现实生活,都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社会生活与审美情趣的反映。

声乐作品内容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生活理想、思念故乡以及对社会制度的讽刺和批判等内容。

而通俗歌曲大众化、通俗化的特色决定了它在这方面有着更深的优势。

它的歌词所表达的内容较之其他门类要更广阔、更具多层面。

1.2 通俗歌曲题材的民族性与多样性通俗歌曲的题材大多取自于日常生活,题材广泛风格大众。

有描写亲情、友情与爱情等人世间的情感生活,也有描写人生、理想、家庭等社会生活。

特别是歌曲题材内容从蕴藏丰富的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使歌曲内容与形式显得更加富有生机。

它的风格多样,有民谣风格的,有抒情的、有叙事式的、有艺术歌曲形式的等等。

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通俗歌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

一、音乐风格逐渐多样化改革开放后,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的交流,促进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多元化。

中国通俗歌曲的音乐风格也逐渐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唱工人阶级歌曲、农村歌谣等,到融合了哥特式摇滚、古典、世界音乐、爵士乐、电子音乐等多种元素的流行音乐。

二、歌曲主题渐变改革开放后,中国通俗歌曲的主题也在不断变化,从起初的革命歌曲、爱国歌曲、劳动歌曲,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人们情感的爱情歌、校园歌、亲情歌、伤感歌曲、儿童歌曲,各种不同主题的歌曲纷至沓来,逐渐满足了人们不同需求。

三、歌手的崛起改革开放后,一批批优秀的音乐人和歌手逐渐崛起。

例如张学友、邓丽君、王菲、周杰伦等,他们的歌曲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音乐上、制作上也都有着比较高的水平。

四、唱片市场壮大改革开放以后,唱片市场发展迅速。

一些内地歌手先是通过台湾地区的出售唱片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接着就开始了在内地市场唱片销售。

这些优秀的流行音乐和歌手,借助唱片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五、新媒体的出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国通俗歌曲的传播途径也逐渐多元化。

新媒体如网络直播、在线音乐、移动音乐等,提供了更方便、更便捷、更快速的途径,使得中国通俗歌曲有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平台。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通俗歌曲发展快速,精品层出不穷。

这些发展,不仅是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是中国文化的不断壮大。

同时,中国通俗歌曲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六、文化传承与价值反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通俗歌曲逐渐出现了很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比如在唱词中加入了诗歌、文言文等高级语言,在音乐中加入了二胡、琵琶、古箏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乐器。

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新理解和发展。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起步曲折期(20世纪初)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

由此开启了中国通俗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

黎锦晖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

当时,中国的歌曲创作大致分化为两大潮流:一、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大众进步歌曲。

二、以黎锦晖为代表的城市商业化的流行歌曲。

总体看,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演唱矫揉造作。

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再生模仿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通俗歌曲才悄悄回到中国音乐生活中来,“抒情歌曲”迅速取代了“队列性群众歌曲”成为当代歌曲的主要体裁。

歌曲的音乐语言也渐渐向人们的心灵贴近。

1980年,“歌星”成专称。

以李谷一、郑绪岚、成方圆等为代表,他们的演唱形成了抒情歌曲、通俗民歌或艺术性通俗歌曲唱法的新风格。

这一时期港台歌曲的大量输入,成为最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

首先是邓丽君歌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对内地通俗歌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批通俗歌谣体的台湾校园歌曲走红内地。

独立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末期)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标志着内地通俗歌曲的崛起。

最突出的标志有两个:一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

二是具有中国气派的“西北风”的盛行。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首次单设了通俗唱法,正式确立了通俗唱法和通俗歌曲在音乐领域的地位,使通俗歌曲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探索深化时期(90年代上半叶)一、摇滚乐在北京获得较大的发展;二、电视剧音乐成为一个特殊的创作领域;三、电视晚会成为继大型歌会、歌手大赛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通俗歌曲推广形式;四、亚运会征歌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五、港台歌曲冲击大潮和大陆青少年崇拜偶像追星族浪潮的兴起。

开放分化时期(1996年至今)内地通俗歌曲受欧美通俗歌坛的影响越来越大。

淡化旋律、强化节奏。

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

课堂小结
一、起步曲折期 (20年代末--40年代初)
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
• 黎锦晖(1891-1967) • 著名音乐家,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 1927年创作的《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的诞生,由 此开启了中国通俗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
二、停止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 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 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 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 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 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动感地带—
学生讨论:
1.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及歌手?
2.喜欢通俗音乐的原因? 3.你认为什么是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 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它有别于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 亦称流行音乐。
通俗歌曲体裁形式较为短小 , 歌词 通俗易懂,演唱不拘一格,易学易唱、便 于流传,有鲜明的时代性。
《九九艳阳天》是电影《柳堡的故事》 当中的插曲,是女主人公送男主人公参军 时唱的一首歌,唱出了革命战士自我牺牲 的精神和对待爱情坚贞、纯洁的态度。
三、再生模仿期 (70年代末--80年代初)
邓 丽 君
蔡 琴
费 翔
齐 豫
齐 秦
李 谷 一
四、独立发展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
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坡
五、开放深化期 (1996年—至今)
讨论: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认为通俗 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通俗音乐的特点
歌词:通俗易懂,形象具体; 结构:短小精练; 曲调:流畅,音域不宽。易唱易记; 节奏:较强,惯用长时间的固定节奏和固定节拍 ,形成清晰、强烈、单纯而别具一格效果; 和声:简单纯朴,不拘泥于细节; 配器:追求变化多端的色彩; 演唱:多用接近讲话的自然声音并借助电声; 表演形式:强调群众性,使群众能同歌共舞,在 各种场合中自唱、自娱、自乐。

当代通俗歌曲民族化的现象与趋势

当代通俗歌曲民族化的现象与趋势

| 文化艺术当代通俗歌曲民族化的现象与趋势□周利/文中国通俗歌曲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并以自然朴实、优美独特的音乐表现,展现出音乐文化的魅力。

现如今,通俗歌曲与民族民间音乐不断融合,使原本具有包容性的通俗歌曲呈现出民族化、多元化发展特点,反映出当代中国通俗歌曲从作词、作曲到演唱的独特性。

本文简要阐述了通俗歌曲的概念,结合中国通俗歌曲发展历程,分析当代通俗歌曲民族化的现象与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通俗歌曲民族多元化发展方向。

我国通俗歌曲在发展中始终与民族音乐紧密结合,通过借鉴和融合大量的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元素,并运用传统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音乐与听众、民风以及情感发展到一个更大的空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通俗歌曲已经发展到被大众喜闻乐见的鼎盛时期,社会群体对于通俗歌曲的发展也提出许多看法,在其实践发展中,通俗歌曲的创作形式和演唱风格都出现了多元化、民族化趋势,通过研究通俗歌曲民族化的现象与趋势,对促进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通俗歌曲的概念所谓“通俗歌曲”,即是指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的“流行歌曲”,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通俗易懂、易于表达和流传的音乐。

与传统民间歌曲、古典歌曲有所不同,通俗歌曲主要流行于群众之中,歌词内容生活化,容易被大众认可。

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对通俗音乐进行定义,一是广义上的通俗歌曲,是从古至今被大众接受的音乐类别和体裁,包括传统民间歌曲,西洋歌曲等,如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贝多芬创作《c小调第五交响曲》等,这类歌曲统称为“通俗歌曲”。

二是狭义上的通俗歌曲,通常是指当代社会所流行的,且具有一定商业性的歌曲,其曲调歌词贴近现实生活,比较倾向于简单化,往往使用通俗唱法来演唱,如知名歌手邓丽君、周杰伦、刘欢等,以及美国歌手LadyGaga、日本歌手Misia和英国歌手Ed Sheeran等所演唱的歌曲[1]。

2 中国通俗歌曲发展概述通俗歌曲在中国有至少九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流行音乐先驱是黎锦晖先生。

中国流行音乐距今有八十年的历史,根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重心的转移,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①第一发展阶段:1919—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驱黎锦晖开始音乐活动算起。

这是一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初始阶段,不是很成熟。

演唱风格不甚优美,常用尖声喊叫的唱法,鲁迅称为‘绞死猫腔’。

1.儿童歌舞剧与歌舞表演曲。

1917—1926年《三蝴蝶》、《麻雀与小孩》同学们熟悉的“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老虎叫门》)就是黎锦晖最早谱写的儿歌。

2.家庭爱情歌曲(流行歌曲)。

1927—1936年《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②第二发展阶段: 1、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从周璇演唱影片【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红遍大江南北开始。

此期风格由周璇开创,可形容为‘轻盈曼妙、温柔婉约、抒情甜美、端庄矜持’,奠定了‘上海时代曲’的基本风格。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逐步禁唱流行歌曲,认为属于“靡靡之音”。

“黄色歌曲”从此流行音乐在内地被扫地出门,后来都转移到大陆以外的香港去发展了。

2、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歌星姚莉及其胞兄作曲家姚敏. 继承了‘上海时代曲’的发展。

风格基本沿袭了上海的风格。

轻柔曼妙的特点有所减少,趋向于自然、平淡。

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个发展高潮的延续。

另外由于白光的影响,以低音域演唱,具有中音特色的歌星增多;用西洋传统发声方法演唱或更多借用西洋传统发声技巧的歌星也增多了,这是受到李香兰的影响。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性 时代性
时代不同了
•节奏太慢了 节奏太慢了 •唱法和现在不太一样 唱法和现在不太一样 •歌词和伴奏不一样 歌词和伴奏不一样
完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玫瑰玫瑰我爱你. 姚莉 玫瑰玫瑰我爱你
旋律轻松明快,奔放昂扬, 旋律轻松明快,奔放昂扬,将城市情怀和民族 音调巧妙地汇成一体;歌词形象鲜明, 音调巧妙地汇成一体;歌词形象鲜明,诗意盎 表现了“风雨摧不毁并蒂连理”的情怀。 然,表现了“风雨摧不毁并蒂连理”的情怀。 它在四十年代走红上海滩,走红全国。 它在四十年代走红上海滩,走红全国。及后又 飘出国门到海外。在被Frankie Laine翻唱成 飘出国门到海外。在被 翻唱成 Rose, Rose I Love You之后,1951年登上了 之后, 之后 年登上了 全美音乐流行排行榜的榜首,在国外流行至今, 全美音乐流行排行榜的榜首,在国外流行至今, 是第一首在国际上广泛流行和产生重大影响的 中国歌曲, 中国歌曲,极少有其他中文流行歌曲能做到这 点。
享 有 “ 通 俗 唱 法 第 一 人 ” 美 称
《乡恋》 乡恋》 《知音》 知音》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边疆泉水清又纯》 边疆泉水清又纯》
邓丽君( 邓丽君(1953-1995) )
歌曲: 歌曲:
《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 甜蜜蜜》 《 甜蜜蜜》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 我只在乎你》 《我只在乎你》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代表我的心》 ……
《乡间的小路》 乡间的小路》
90年代后的通俗音乐 90年代后的通俗音乐
•《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 •《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 •《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 •《爱》 《 •《中国人》 《中国人》
的素材多来自人民的日常生活, 通俗音乐的素材多来自人民的日常生活, 声乐作品大都是描写爱情的, 声乐作品大都是描写爱情的,也有关于亲情 友情、人生伦理、理想和抒发思念之情的, 友情、人生伦理、理想和抒发思念之情的, 早前因为人们的思想没有现在人开放自由, 早前因为人们的思想没有现在人开放自由, 所以作品相对比较含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 所以作品相对比较含蓄, 深入,在引进港台、国外的一些经典、 深入,在引进港台、国外的一些经典、优秀 的作品外,庸俗音乐也开始进入大陆市场, 的作品外,庸俗音乐也开始进入大陆市场, 通俗音乐中有一些商业化、 通俗音乐中有一些商业化、格调低下的作品 和表演。因此,其中鱼龙混杂, 和表演。因此,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 并存。我们要拒绝庸俗音乐,净化我们的心 并存。我们要拒绝庸俗音乐, 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狂热,多一份理性, 灵,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狂热,多一份理性, 少一份盲目。 少一份盲目。
作品欣赏
改革开放后80年代前后的通俗音乐 改革开放后80年代前后的通俗音乐 80年代前后的通俗音
李谷一《乡恋》 李谷一《乡恋》 •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 台湾校园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 乡间的小路》 •邓丽君《小城故事》 邓丽君《 邓丽君 小城故事》 •《爱拼才会赢》 《爱拼才会赢》 •《酒干倘卖无》 《酒干倘卖无》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
松活泼、易于流传、 松活泼、易于流传、能使普通大众都感 兴趣、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又称“ 兴趣、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又称“流 行音乐” 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 Music)翻译过来 Popular Music (Pop Music)翻译过来 的。, 人类的音乐生活可以追溯到远古,人类社 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 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 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 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 它大致呈现为两个部分: 它大致呈现为两个部分:一是民间 音乐,二是艺术音乐。 音乐,二是艺术音乐。 在这中间, 在这中间,有一个广阔 的地带,那便是通俗音乐( 的地带,那便是通俗音乐(或者 叫流行音乐)。 )。我们很难给通 叫流行音乐)。我们很难给通 俗音乐划定一个明 确的界限, 确的界限,它与 艺术音乐以及民间 音乐之间互相渗透、 音乐之间互相渗透、互相 结合, 结合,组成一个五彩纷呈的 音乐世界。 音乐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